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五要素分析
华润三九杜邦分析,因素分析 Word 文档

一、杜邦分析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净利率x权益乘数=营业净利率x总资产周转率x 1/(1-资产负债率)=(净利润/营业收入)x (主营收入/资产总额) x 1/(1-资产负债率)2008年:营业净利率=709489000/4852720000=15.69%总资产周转率=4852720000/5631420000=0.91%总资产净利率=15.69% x 0.91%=13.52%权益乘数=1/(1-0.3)=142.86%净资产收益率=13.52% x 142.86%=19.25%2009年:营业净利率=500087000/4316190000=12.54%总资产周转率=4316190000/5051460000=0.67%总资产净利率=12.54% x 0.67%=10.71%权益乘数=1/(1-0.32)=147.06%净资产收益率=10.71% x 147.06%=15.63%2010年:营业净利率=815985000/4365150000=19.68%总资产周转率=4365150000/6091160000=0.74%总资产净利率=19.68% x 0.74%=14.10%权益乘数=1/(1-0.27)=136.99%净资产收益率=14.10% x 136.99%=19.37%2011年:营业净利率=306851000/1764440000=18.45%总资产周转率=1764440000/7638350000=0.23%总资产净利率=18.45% x 0.23%=4.26%权益乘数=1/(1-0.32)=147.06%净资产收益率=4.26% x 147.06%=6.32%华润三九股份有限责任公司2008—2011年三年的净资产收益率依次为:19.25%、15.63%、19.37%、6.32%,前三年趋势比较平稳平均在18.08%左右,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为6.32%下降比较明显,较上年下降了13.05%。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1)

国有企业典型内部控制失效案例分析2009-7-28近年来,国内企业的重大危机接二连三地发生,整体来看,突出有三类重大风险:一是多元化投资,二是金融工具投机,三是生产安全事故。
撇开生产安全事故不说,前两类风险具有明显的两大特点:一是风险发生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巨大,动辄就会使企业“伤筋动骨”;二是同类事故在大型国有企业时有发生。
鉴于此,我们称此两类风险为大型国有企业典型的高风险业务。
下面我们通过案例对此两类重大风险做深入分析。
1.多元化投资(1)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
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
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案例简评:三九集团财务危机的爆发可以归纳为几个主要原因:(1)集团财务管理失控;(2)多元化投资(非主业/非相关性投资)扩张的战略失误;(3)集团过度投资引起的过度负债。
另外,从我国国有上市公司的发展环境来看,中国金融体制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盲目投资、快速膨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华源集团的信用危机华源集团成立于1992年,在总裁周玉成的带领下华源集团13年间总资产猛增到567亿元,资产翻了404倍,旗下拥有8家上市公司;集团业务跳出纺织产业,拓展至农业机械、医药等全新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国企大系”。
三九集团发展失败的原因分析

三九集团发展失败的原因分析一、失败的原因分析如下:(1)三九集团败于发展多元化。
多元化是绝大多数企业常用的一项发展战略。
因为多元既可以为企业分散经营风险,还可以为企业获得持续的利润回报,使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带动企业扩张式发展。
然而,三九在多元化道路上最终还是走向了失败。
三九集团的发展轨迹是:发展初期主业突出,由于是崭新的企业,各方面的运作状态都是最佳的,所以企业发展很快,盈润剧增;当现有的自有资金有一定的积累的时候,企业开始大规模多元化的发展战略,从而导致资金需求迅速增大,而企业的自身资金难以满足需求多元化的发展要求,企业就开始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资金,比如通过银行贷款、证券市场融资、挪用上市公司资金、民间非法集资等方式获得资金。
随着多元化的发展进一步的扩大,当资金需求越来越大,所有获取资金的途径已经快枯竭的时候,企业管理逐渐失控逐步出现了混乱和失控,整个企业就像一座没有支撑的大厦,一阵微风就可以把这座大厦吹得轰然倒下,最终由于不堪重负的资金链断裂,使整个企业陷入全面危机。
(2)最高管理的的决策导致企业的失败。
三九集团一直掌握在创始人赵新先一个人手里。
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战略由他一个人独裁,他就是企业的皇帝,他的话不分对错企业的员工都像圣旨一样执行。
然而,随着企业规模的逐渐扩大、企业内外部环境和经营决策的逐步复杂化的不断增强,这种依靠一个人来决策的弊端就逐渐显露出来。
正式企业最高管理者独裁的决策机制在企业发展的后期由于没有正确、全面、深层的对每一部决策做出判断从而导致了三九大厦的彻底崩塌。
(3)三九的快速多元化扩张违背规律。
企业的发展是按照萌芽-成长-成熟-衰退四个发展时期的,如果按照正常的情况下,企业的多元化战略应该是在成熟期和衰退期中间段实施的,然而三九集团却在成长期的初期实施多元化战略,根本就没有给企业留下成长的时间,最终导致了诸多解决不了的因素的出现,从而也导致企业衰退期的到来:①、资金链断裂因素的出现直接影响了三九大厦的崩塌。
三九集团的案例分析

三九集团的案例分析一、三九集团背景三九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国有大型中央企业。
集团组建于1991年12月,由原国家经贸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批准成立,集团以医药为主营业务,以中药制造为核心,同时还涉及工程、房地产等领域。
三九集团是中国中药企业中唯一一个把产值做到将近100亿元的企业。
三九集团的前身是总后勤部所属企业深圳南方制药厂。
在1988年底,南方药厂的产值就达到了18亿元,实现利税4亿元,成为当时国内盈利性最好的中药企业。
1991年10月,解放军总后勤部买下了南方药厂,更名为三九集团。
南方药厂归属解放军总后勤部之后,三九集团搭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成长平台,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收购、扩张。
通过并购式扩张,三九集团迅速成为中国最大的中医药企业,总资产高达186亿元。
鼎盛时期,三级集团旗下拥有近百家企业和3家上市公司。
但是疯狂的并购行为,也给三九埋下了不少财务问题。
2001年8月,因为三九集团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产超过25亿元,占公司净资产96%,威胁到上市公司的资产安全而被证监会公开通报批评、警告。
到2003年,媒体披露三九集团共欠银行贷款98亿元,三九集团已经面临着巨额财务危机。
各家银行都向三九集团逼债,有些银行开始封存其资产,冻结质押股权,提起诉讼。
三九集团总部一片混乱,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处境。
二、三九集团的发展过程(一)创立初期的发展深圳南方制药厂于1985年8月由当时还是广州第一军医大学下属南方亿元药局主任的赵新先带领的十几个人的团队所创立。
凭借着创业的激情,他们成功地建成了中国第一条中药自动化生产线,并将手中胃药的中药配方开发成了一个纯中药复方冲剂,而这就是之后知名的“三九胃泰”。
三九集团在创立初期就能顺利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定位准确,产品卓越,技术领先三九集团的定位是基于产品或服务品类的选择而不是基于客户细分进行战略定位。
当企业针对外部市场竞争,形成独特的内部运营活动而提供出最好的特定产品或服务时,基于品类的定位就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华润三九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

华润三九股份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提纲:一:华润三九股份有限公司简介二:本文概述三:财务报表分析四:财务比率分析五:主要指标的同行业比较六:附录及说明一:公司简介: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前身是深圳那份制药厂。
公司2000年3月9日在深圳证劵交易所挂牌上市,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健康服务。
公司核心产品999感冒灵、999皮炎正天丸、参附注射液、新泰林等。
年销售额均在2亿元以上,在国内医药品市场具有相当的高的占有率和知名度。
二:本文概述本文试图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以及综合分析等五个角度分析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至2009年得财务状况。
并基于分析结论提出个人的建议。
三:财务报表分析(一)资产负债表分析(1)从上表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到,从2007年至2009相邻两年相比较,流动资产2008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主要原因是其他应收款的大幅度下降2007年其他应收款是3,986,626,242.45元。
而到2008年降为236,275,792.21元。
在2009年相对于2008年有17.42%的增长主要是因为货币资金项目的较大幅度变化所致。
2008年货币资金是718,064,050.11元,而到2009年是1,273,246,013.57元。
(2)流动负债2008年和2007年相比较也有很大幅度的差异。
其主要原因是因为2008年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个项目的大幅度增加所致。
其分别为2008年679,255,214.44元,64,495,579.25元,2009年分别为:1,047,641,514.59元,1,094,882,865.00元。
其中无形资产的增幅是最明显的。
(3)资产总额在2008和2009年相对于2007年下降。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2007年有很大数额的其他因收款。
(4)流动负债2008年相对2007年想将了66.8%,原因是2007年有3,071,329,257.43元的短期借款和295,278,068.82元的应付利息所致的。
华润三九财务分析报告

流动 比率 速动 比率
1 . 8 9 1 . 6 3
2 . 2 4 1 . 9 2
1 . 5 7 1 . 3 1
1 . 5 4 1 . 2 3
每 年 的 总 资 产 收 1 、 短期偿债 能力 。由表 1 可知 , 华润 出 , 三 九在 2 0 0 9 ~ 2 0 1 2 年 的流 动 比 率过 低 , 说 益 率 都 比净 资 产 收 由 此 表 明 平 明 负债 水平 过 高 , 而 变 现 能 力 较 强 的 流 动 益 率 低 , 资产 较 少 ,这 必 将 影 响公 司 的偿 债 能力 , 均 资 产 总 额 高 于 平 2 0 1 1 年 的 导 致 公 司 未 来经 营 风 险很 大 。 因此 , 华 润 均 净 资 产 。 三 九 的 短期 偿 债 能力 较 低 , 所 以公 司 必 须 总 资 产 净 利 率 达 到 从 存 货 和 应 收账 款 等 方 面 多加 考 虑 , 以减 四年 最 低 , 其 资 产 规
1 、 净资产收益率。 这是衡量上市公司 因 之 一 是 利 润 总 额 较 高 ,而 营 业 收 入 较
国有控股 上市 公 司, 2 0 0 0年 3月 9 日在 盈 利 能 力 的重 要 指 标 , 是净 利 润 与平 均股 低 。据 相关 资料 显 示 , 公 司 2 0 0 9年 底 及 深 圳证券交易所挂牌 上市 , 2 0 0 7年 1 1月 东权益 的 比值 ,该 指标越高投 资收益越 2 0 1 0年 初 分 别 出 售 三 九 连 锁 及 汉 源 三 九 获利能力越强。 一般来说, 负 债 增 加会 的 股 份 造 成 收入 下 降 , 底 正式进 入华 润集 团 , 2 0 1 0年 2月公 司 高 , 而 由“ 利润总额= 营
三九药业论文财务分析

华润三九财务报告分析摘要:本文试图从:偿债能力、盈利能力、运营能力和发展能力4个角度分析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至2009年的财务状况并基于分析结论提出个人的建议。
关键字一、华润三九财务报表分析目的:华润三九财务报表分析的时间选定在2007、2008、2009三年的主要原因是这三年是跨越华润三九债务重组的三年,具有其研究的特殊性,华润三九之所以要进行重组,其原因在于经营战线过长,摊子铺得过大,导致管理分散,负债过多,最终造成经营困局,华润三九面临的困境代表了一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当时面临,这种困境至今也成为困扰一部分国有企业的现实问题。
研究华润三九在债务重组前后财务数据与各种财务指标的变化,可以很好的观察债务重组这种方式是否能有效的改善公司的经营困局,对于其他同样面临经营困局的上市国有企业选择债务型重组方式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二、财务报表及财务比率分析(一)、偿债能力分析(1)短期偿债能力公司流动比率2007年1.33,2008年1.59,2009年1.88。
速动比率2007年0.38,2008,1.12,2009,1.53。
从以上数据看: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从2007年到2009年出于不断上升的趋势。
但流动比率没有达到行业标准,速动比率2008年和2009年超过了标准比率。
这2个指标综合说明了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不断增强。
但是,华润三九的负债水平过高,而变现能力较强的流动资产并不多,这样会明显影响公司的偿债能力,公司未来的经营风险可能很大。
因此三九的短期偿债能力并不高,所以公司必须从存货和应收账款等方面多加考虑,减少影响流动资产偿还债务的风险,同时要努力降低负债水平。
对于造成三九医药短期偿债能力不高的原因,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由于中国医药业目前处于旺盛发展期,且仿制药市场占有越来越低,核心竞争力在于专利研发,所以造成医药业具有高收入、高风险、长周期、高回报的特征,所以其短期偿债能力低是可以接受的。
三九集团债务危机案例

Company
LOGO
风险类别
风险产生部门
法律与合规风险
财务部门/子公司管理层
市场风险
战略制定部门
战略与信用风险
战略制定部门/财务部门
财务风险
财务部门
Company Logo
三、在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收集风险管理初级信息
进行风险评估 风险管理 基本流程
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提出和实施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风险管理监督与改进
Company Logo
Company Logo
一、案例背景
三九债务危机
新扩张的项目很快就变成负资产,危及到集团流 动资金的周转。 东墙补西墙,并发展到最后抽取上市公司的巨额 资金用于维持运营。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对其最核心企业三九医药 作出通报批评,披露上市公司控股股东三九集团 占用资金高达25亿元。 2003年,三九集团再陷债务危机,21家债权银行 开始集中追讨债务并纷纷起诉,“三九系”整体银行 债务高达98亿元。
三九集团债务危机案例分析
第五组
Company
LOGO
目录Βιβλιοθήκη 12 3案例背景
风险的分类与评估
风险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4
启示
Company Logo
一、案例背景
三九集团的发展之路
90年代中期,在医药领域进行相关多元化并购。 2000年后,开始大规模的非相关多元化并购。 形成了医药、汽车、食品、制酒、旅游饭店、商 业、农业和房地产八大行业。 没有关联度、缺乏整合的购并已经埋下了十分险 恶的种子。
信息收集
制定策略
监督改进
管理层级过多
过度集权
约束机制欠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
案例
从1992年开始,三九企业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
但是,2004年4月14日,三九医药(000999)发出公告:因工商银行要求提前偿还3.74亿元的贷款,目前公司大股东三九药业及三九集团(三九药业是三九集团的全资公司)所持有的公司部分股权已被司法机关冻结。
至此,整个三九集团的财务危机全面爆发。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控股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整个三九系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为180亿元。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
集团因内部管理混乱,2003年底陷入资不抵债境地,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出现严重的信用和债务危机。
2004年7月国务院批准对三九集团实施债务重组。
涉案领导被判刑
深圳市罗湖区法院近日对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原三九企业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赵新先等四人滥用职权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滥用职权罪分别判处被告人赵新先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个月;判处陈达成、荣龙章、张欣戎有期徒刑一年零七个月至一年零六个月。
用人需“疑”:建立有效的监督制度
从三九集团的上级单位到赵新先本人,在用人的时候都强调“用人不疑”,很少对他们所用的人进行一定的监督与控制。
这是三九集团失败的重要原因。
内部控制五要素分析
一.内部环境——重要基础
内部环境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
作为集团总经理,党委书记的赵新先及其他领导人却滥用职权致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十个月和一年零七个月至一年零六个月不等。
领导人的不正直不合格直接影响了企业的内部环境。
集团因内部管理混乱,2003年底陷入资不抵债境地,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出现严重的信用和债务危机。
企业的信用问题也使得内部环境不够良好。
二.风险评估----重要环节
风险评估是企业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三九集团总裁赵新先曾在债务风波发生后对外表示,“你们(银行)都给我钱,使我头脑发热,我盲目上项目。
”
任何项目的投资都存在风险,而三九集团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通过收购兼并企业,形成医药、汽车、食品、酒业、饭店、农业,房产等几大产业并举的格局。
明显缺少风险评估的环节,或者说做不够好。
三.控制活动----重要手段
控制活动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
截至危机爆发之前,三九企业集团约有400多家公司,实行五级公司管理体系,其三级以下的财务管理已严重失控。
由此可见企业相关部门的管理相当混乱,使得企业无法形成良好的运行体制。
四.信息与沟通----重要条件
信息与沟通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从企业领导人盲目的投资项目可见,企业没有很好的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没有避开必要的风险和错失。
五.内部监督----重要保证
内部监督是建立与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长期以来,中国比较注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思想。
在许多人看来,用人不疑是一种激励。
但是,这种观点是有缺陷的。
从委托代理理论看,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目标函数是不同的。
而用人实际上是一种授权,如果对所用的人“不疑”,意味着委托方将不对代理人进行监督与控制,那么代理人有可能会出现各种败德行为,这会损害委托人的利益的。
因此,仅仅信任是不够的,用人需“疑”,也就是说,授权的同时需要建立一套合理的监督制度。
从三九集团的上级单位到赵新先本人,在用人的时候都强调“用人不疑”,很少对他们所用的人进行一定的监督与控制。
这是三九集团失败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