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大型桥梁的损害浅析

合集下载

基于IDA大跨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基于IDA大跨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

基于IDA大跨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一、内容概括本文基于IDA(Integrated Dam Analysis)大跨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对某大型跨海大桥进行了抗震性能评估。

首先文章介绍了大跨桥梁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特性,以及IDA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接着通过对大桥的结构布局、材料性能、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详细分析,揭示了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潜在风险。

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针对性的抗震加固措施,以提高大桥的抗震性能。

通过对比不同加固方案的计算结果,验证了所提措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本文的研究对于指导类似工程的抗震设计和加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跨桥梁在交通运输、城市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跨桥梁在地震等自然灾害中具有较高的易损性,这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还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大跨桥梁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近年来随着地震监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地震易损性评估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其中基于结构动力学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是一种有效的评估方法,它通过对结构动力响应进行分析,揭示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易损性。

而IDA(Integrated Dynamic Analysis)大跨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结构动力学分析方法,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

IDA方法是一种多物理场耦合分析方法,它将结构动力学、结构振动与结构损伤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能够更全面地评估结构的抗震性能和易损性。

与传统的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相比,IDA方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为大跨桥梁的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基于IDA大跨桥梁地震易损性分析方法,探讨其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IDA方法的理论原理、计算模型和实现技术等方面的深入研究,为大跨桥梁的抗震设计提供科学依据,降低地震灾害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地震破坏对桥梁结构安全性影响分析

地震破坏对桥梁结构安全性影响分析

地震破坏对桥梁结构安全性影响分析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产生重要影响。

地震破坏对桥梁的结构安全性造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结构的抗震设计、桥梁材料的性能以及地震引起的震动等。

首先,地震破坏对桥梁结构的抗震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抗震设计中,如果发生地震,桥梁要能够保持基本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不会发生断裂或崩溃。

因此,设计师需要考虑地震的因素,如地震力和地震波传播的特性等。

通过合理的抗震设计,可以降低地震对桥梁结构造成的破坏。

其次,地震会对桥梁材料的性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地震引起的振动会对桥梁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力和惯性力,使桥梁承受更大的荷载。

因此,桥梁材料的强度和韧性成为了衡量抗震能力的重要指标。

高强度、高韧性的材料可以增加桥梁的抗震性能,降低地震对其造成的破坏。

而一些脆性材料,则容易在地震中发生断裂和破裂。

此外,地震引起的震动是桥梁结构受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地震波的震动强度和频率特性对桥梁结构的影响非常大。

当地震波通过桥梁时,会导致桥梁产生共振现象,从而加剧桥梁的振动。

如果桥梁的自振频率与地震波的频率相近,就可能发生共振现象,造成桥梁结构的剧烈震动,进而导致桥梁发生破坏。

因此,合理调整桥梁的自振频率,使其远离地震波的频率范围,是一种有效减小地震影响的方法。

总体而言,地震破坏对桥梁结构的安全性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桥梁抗震设计中,应考虑地震的因素,合理设计桥梁的结构和材料,以及降低地震波的影响。

这样才能够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减小地震对桥梁结构安全性造成的影响。

然而,由于地震的复杂性和难以预测性,完全消除地震对桥梁结构的影响是非常困难的。

因此,对于桥梁的安全性,定期的检修和维护也是至关重要的。

定期检查桥梁的结构完整性、材料性能以及抗震性能,及时进行维护和修缮,可以提高桥梁的安全性能。

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提高桥梁抗震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持。

如今,工程师们可以通过模拟地震试验、数值计算和结构改进等方法,来针对特定的地震情况对桥梁的抗震能力进行精确评估和改进设计。

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与加固方法

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与加固方法

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与加固方法摘要:我国都是个地震频发的区域,我国国土占地41% 的区域处于地震基本烈度七级以上。

地震的发生会严重的影响到桥梁结构,带来无法修复的损伤。

本篇论文结合以往的经验,分析了五种在地震中经常出现的桥梁破坏形式,并对桥梁的抗震设计进行了相关描述,总结了提高抗震等级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桥梁抗震设计;方法1.引言通常,地震的发生会带来很大的破坏,特别是交通,对于地震后的救援重建工作有很大影响。

桥梁对于救援非常重要。

所以,进行桥梁的设计时,抗震设计是极其重要的,特别是较易发生地震的地区,更应该加强重视。

1.地震对桥梁的主要损坏(一)桥梁地基与基础容易遭受的损坏在桥梁的建设过程中,地基与基础部分是十分重要的,地震时,会产生地质变动,会对于地层的稳定性有所破坏,从而使得桥梁会出现地层的水平滑移、下沉和断裂等情况,影响到桥梁的结构,使桥梁的结构发生损坏。

地震发生时,桥梁的桩机容易出现剪断、倾斜破坏的情况,对于救援的及时性有所影响。

(二)桥台沉陷在桥梁施工时,桥台后填土与桥台两者没有完全进行固结,所以当地震发生时,就会以很大的破坏力出现,使得桥梁填土会出现较大的纵向荷载,地层产生的破坏力将使得桥台填土承受较大的纵向荷载,而且在发生地震时,桥台会受到被动土压力,因为,桥梁中受到桥面的支撑作用,地震产生时,桥梁会产生纵向力,使得出现以桥台顶端为支撑的旋转,造成桥梁结构上的破坏,出现偏差或者错位的情况。

地震时出现的纵向荷载,不只是会使得桥梁出现竖向旋转的情况,还会使得桥台垂直沉陷的情况发生,在强大的作用下,出现桥面的损坏。

(三)墩柱破坏进行桥梁设计时,应该考虑到抗震问题,增加桥梁墩柱的弯曲强度、弯曲延性、抗弯能力以及剪切强度。

如果墩柱受到破坏,会使得桥梁承受地震的能力变弱,从而产生如落梁、倒塌等情况的出现。

(四)支座破坏发生地震时,因为地震产生的外力巨大,会出现桥梁上下位移的情况,从而出现破坏支座的问题,由于支座破坏,使得桥梁整体性荷载分布会出现很大变化。

汶川大地震公路桥梁震害初步调查

汶川大地震公路桥梁震害初步调查

在总结汶川地震中山区公路桥梁震害及启示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首 先,地震对山区公路桥梁的影响十分严重,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应对。 其次,通过对震害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找到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最后,汶川地震中暴露出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类 似灾害,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预防和应对。
基本内容
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在2008年5月12日,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 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地震之一。在这次灾难中,灾区的建筑物、道路、 桥梁、植被等均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快速、准确地获取灾区的受灾情况,遥感技术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
2、地球物理因素:汶川大地震的震源深度较浅,仅约为10公里,使得地震 能量更易传播,影响到更大的范围。此外,地震发生时,地下水位也较高,增加 了地震的破坏力。
3、人类活动因素:虽然人类活动不能直接导致地震的发生,但人类的活动 可以对地震的破坏程度产生影响。例如,人类工程建设、采矿等活动可能改变地 下水位或地质结构,从而增加地震的破坏程度。
4、社会经济因素:汶川大地震发生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也是影响地震灾害 的重要因素。当地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缺乏有效的灾害应对体系,增加了地震 灾害的影响。
四、结论
汶川大地震的震害特点及其成因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 造背景、地球物理因素、人类活动以及社会经济状况密切相关。为了减少地震灾 害的影响,我们需要加强对地震活动的监测和研究,提高灾害预警能力;也需要 加强社会防灾意识,提高灾害应对能力,以更好地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反思汶川大地震中公路桥梁的震害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和建议:
1、加强桥梁的维护和检测:对于处在地震活跃地区的公路桥梁,应定期进 行维护和检测,确保桥梁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在本次地震中,部分桥梁由于 日常维护不足,导致地震时受损更为严重。因此,我们需要重视桥梁的日常维护 工作,防患于未然。

地震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分析

地震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分析

地震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分析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常常对城市基础设施,特别是桥梁结构造成严重影响。

地震荷载会引起桥梁的振动,甚至导致其倒塌,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对地震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

首先,地震荷载会引起桥梁的动态响应。

当地震发生时,桥梁受到的地震荷载会导致其产生振动。

这种振动是由地震波在土壤中传播和反射产生的。

其次,地震荷载会增加桥梁结构的应力。

通过振动分析,可以确定桥梁在地震荷载下产生的最大应力。

这些应力超过了桥梁结构的承载能力,可能会导致桥梁的破坏。

此外,地震荷载还会导致桥梁结构的变形。

由于地震荷载的作用,桥梁的各个部位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这些变形可能使桥梁失去原有的刚度和稳定性,从而影响其正常使用。

然而,地震荷载对桥梁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地震的震级、距离、地形地貌等。

这些因素会对地震荷载的大小和方向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桥梁的响应。

为了减少地震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加强桥梁抗震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需要合理规划桥梁的设计参数,确保其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其次,可以采用抗震技术,如加固桥墩、设置阻尼器等,来提高桥梁的抗震能力。

最后,在桥梁的运营阶段,需要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和维护,及时发现和修复存在的问题。

总之,地震荷载对桥梁结构具有显著的影响。

理解地震荷载对桥梁的影响机理,有助于优化桥梁的设计和建设,提高其抗震能力,减少地震对桥梁的破坏风险。

未来的研究应该进一步深入探讨地震荷载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并提出更加有效的抗震措施,以确保桥梁的安全运行。

高桥梁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

高桥梁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

高桥梁结构的地震易损性分析研究高桥梁结构是现代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地震等自然灾害面前,其易受损性备受关注。

因此,从高桥梁结构的建造、设计等方面研究其地震易损性,显得尤为重要。

1. 概念介绍高桥梁结构通常用于连接陡峭的岩石或两个高处,以避免地面问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交通的增加,高桥梁结构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铁路、轻轨等交通领域,其重要性得到了更多的认识。

高桥梁结构通常由桥墩、拱顶和梁构成。

其中,桥墩和拱顶用于支撑梁,共同承受车辆、行人的荷载。

2. 地震易损因素尽管高桥梁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风、抗震性能,但在地震中易受损。

其地震易损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结构高度高桥梁结构通常高度较高,因此其地震易损性较大。

高度正比于桥墩的尺寸,桥墩尺寸越大,材料强度相对较小,容易发生破坏。

(2)地震地质条件地震地质条件对高桥梁结构的地震易损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若其建造在地震活跃区域,或因地质构造而受到基岩隆升、滑动等影响,其易损性也会相应增加。

(3)墩柱分布墩柱分布也是影响高桥梁结构地震易损性的因素之一。

当墩柱分布较为密集时,加剧了梁的集中荷载,从而增加了梁的承载能力,从而提高了破坏的可能性。

3. 地震易损性分析的方法为了提高高桥梁结构的地震抗性,需要对其地震易损性进行评估,同时对其实际情况进行考虑。

常见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三种:基于概率的方法、性能评估和结构简化方法。

(1)基于概率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基于概率理论和统计学方法,通过建立各种随机过程来预测地震对结构的影响。

例如,通过建立分析桥墩轴向力、拱底剪力、弯矩、梁剪力等力学模型来评估结构的地震易损性。

(2)性能评估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分析模型的结构性能进行评估,来确定其地震易损性。

例如,可以分析桥墩在地震荷载下倒塌的可能性、拱底的变形程度等。

(3)结构简化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针对复杂的结构,通过简化模型来方便分析结构的地震易损性。

例如,可以将高桥梁结构分为几个单独的部分进行分析。

浅析建筑桥梁工程地震伤害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建筑桥梁工程地震伤害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浅析建筑桥梁工程地震伤害的成因及预防对策摘要:本文从建筑桥梁工程地震伤害的成因入手,总结并分析当前桥梁工程抗震性低下的现状,简要介绍桥梁工程地震伤害预防对策,旨在提升建筑桥梁工程抗震性,从而降低自然灾害对建筑桥梁造成的影响,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关键词:桥梁工程;地震;预防对策近年来,我国对桥梁、道路、建筑物的抗震性越来越重视,并形成了相应的施工及设计技术标准。

建筑桥梁工程企业应重视桥梁的抗震施工及处理,提升桥梁的抗震性水平,积极借鉴日本等国家的优秀抗震技术,从而不断完善我国的桥梁抗震水平。

一、建筑桥梁工程地震伤害的成因(一)桥梁上部结构问题桥梁上部结构一般分为梁式结构和拱式结构,梁式结构方面,如果建筑桥梁的梁宽不足,在地震中,桥梁结构产生振动,各个节点之间极易出现撞击和位移,如撞击和位移的现象比较严重,就会导致桥梁损坏。

拱式结构方面,拱腹是整个桥梁的薄弱点,此处在地震时会产生一定的垂直拉力和水平拉力,从而导致拱式结构桥梁出现扭曲,一旦扭曲度过大,桥身、拱顶等诸多位置都会出现相对位移,从而产生裂缝,严重时甚至会造成整个桥体变形。

(二)桥梁支座结构问题支座结构是桥体中的重要位置,也是影响桥梁抗震性高低的关键组成部分。

一方面,如桥梁支座连接构造稳定性不足,虽然能够满足日常的使用要求,但在发生地震时,支座连接处受到地震造成的撞击,极易造成支座螺栓拔起、脱落的现象,此时桥梁的预应力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损坏。

另一方面,支座施工材料方面也是桥梁支座结构抗震力的关键因素,在施工之前,如未能充分考虑桥梁的抗震情况,没有采用抗震效果高的支座施工方式和支座材料,那么在地震中,桥梁各个部件随着振动发生撞击,进而产生微量的位移,此时支座部分受到的拉力极大,因其材料质量较差,无法承受整个桥梁上部产生的巨大拉力,极易出现支座脱落、破碎等问题。

(三)桥梁下部结构问题桥梁下部是连接支座与地基的位置,这一位置主要功能是将桥梁本身及上部来往车辆的重量传导至地基之上,因此,桥梁下部结构主要预应力为垂直预应力。

地震对桥梁各部结构的破坏

地震对桥梁各部结构的破坏

土木1103班谢立忠111120107(06)地震对桥梁的影响一、地震对桥梁的危害桥台的震害桥台是桥梁两侧岸边的支撑部分,一般是在岸边的原域填土上,用钢筋混凝土修建三角形或矩形的支台。

因为桥台的路基高且三面临空,振动大,桥台和下面土的刚度不同,又相互作用,土体本身在地震中会产生液化、震陷破坏。

桥墩震害桥墩是支撑桥身的主要构件,其震害主要包括桥墩的断裂、剪断和裂缝,其次还有桩柱因埋入深度不够等原因遭受破坏。

落梁震害落梁是桥梁最严重的震害现象。

地震时梁与桩柱发生位移,两岸桥台往河心滑移,引起岸坡滑移破坏。

对于钢筋混凝土梁式桥,地震时该桥活动支座上的梁均从支座上脱落,固定支座钢板焊接缝均被破坏,桥墩压碎。

不良基础导致桥梁破坏地震中大部分桥梁倒塌都是由于地基失效和砂土液化造成的,砂土液化通常指饱和粉细砂,在地震作用下失去抗剪能力,变为流动状态。

地基失去承载力,使得位于上部土层的桥墩倾斜、滑移。

支座破坏支座在桥梁结构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桥梁的桥身并不是直接架放在桥墩上,必须安装防落梁支座,用来防止地震时位移过大而造成落梁。

支座破坏是桥梁上部结构中最常见的一种破坏现象,相邻梁互相碰撞或梁的纵、横向位移,大多数都是以支座破坏为前导,强震时支座受到很大剪力和变形,这是桥梁上部就会脱离支座,产生落梁现象。

二、桥梁防震措施隔震支座法隔震支座法是在抗震应用的较为广泛的方法。

这种方法是通过增加结构的柔性和阻尼来减小桥梁的地震反应的。

采用减、隔震支座在梁体与墩、台的连接处,通过设计或是应用新材料来实现结构柔性和阻尼的增加。

可以有效的减小墩、台所受的水平地震力,从根本上减小了地震的影响,提高了桥梁的抗震性能。

利用桥墩延性桥墩的延性是抗震设计中可以加以利用的特点。

由于桥墩自身是具有延性的,将这一性质加强。

在强震时,这些部位形成的稳定延性塑性铰可以产生弹塑性变形,这样变形将延长结构的周期同时耗散地震的能量。

利用桥墩自身加强的延性,将地震力通过限度内的塑性变形渐渐分散,是在桥梁设计中比较容易实现的抗震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墩错位或纵、 向倾倒 , 横 烈度为 8 9 。 -度
主梁竖向位移和主塔的横 向位移 ,纵 向振动效应很小。主塔
在 12 的 日本关东地震中, 9 3年 位于东京方圆 3 O~ 5k 纵向弯矩和主梁横 向弯矩较大 。3 在竖 向地震波作用下 , 0m ) 整
内的 6座不同类型的大桥 ( 座钢桥 , 3 2座钢筋 混凝土桥 , 座 个桥面 系的竖 向位移反应 较明显 。主梁和主塔的横向弯矩较 l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文献记载的第一次震害, 是旧金山附近 的一座铁路桥。 和主塔的纵向位移 ,横 向振动 效应很小 。主梁的轴力作用很
最大 的弯矩发生在跨 中和主跨 1 / 6附近: 下塔柱部分受力 该桥在 10 9 6年的地震 中因发生沉陷和大幅度 的纵 、 向移动 大 , 横
而被破坏 。另外还有 5座桥梁也被破坏 , 桥台向河心倾倒, 桥 很大。2 在横 向地震波作用下 , 拉桥和悬索桥主要表现为 ) 斜
提 出 了一 些 建议 。
关键词 :地 震 震害 中图分 类号 : U7 T 4
桥梁破坏
抗震 土层特性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9 3( 0 0 0 -2 -2 0 73 7 2 1 ) 70 1 0
l概 述
凸不平 , 难以行车 。 因为桥梁的桥型、 跨度 、 刚度 、 材料等参数 的不 同, 桥梁在 () 1 梁桥和刚构桥受震破坏主要表现 为: ) 1 墩台开裂、 倾
在 20 08年的“ . ” 51 汶川大地震中, 2 小渔 洞大桥、 百花大桥 大 的相对位移, 从而导致桥梁破坏 。 是损毁最 为严重 的两座桥梁。
() 1上部结构断裂整体掉入江河之 中。 () 2上部结构整体平移 。
() 3受力构件关键部位剪切断裂错位 , 以修复。 难
l9 9 5年 日本 阪神 ( 库 县一 南 部 ) 震对 交 通 运输 和 桥 梁 则往往 引起岸坡滑移 、 兵 地 开裂和崩坍等现象, 造成桥梁破坏。桥
系统 的震害都很严重。穿越西 宫市 的港 口线的一段高架路坍 梁受震破坏是 由于地震使桥梁产生水平和竖直振动,造成桥
塌 ,3 0根柱开裂 。一座 19 9 4年建成 的高速路桥掉入 了西宫 梁 构件 的损坏和破坏 , 甚至使桥梁倒坍 。此外 , 有些桥梁 虽然
支承而 坠入新漏河 中。
陡峻山区或砂性土和软黏土河岸处 , 强烈地震引起的塌方、 岸
18 年加利福尼亚发生 的洛马 ・ 99 普利塔地震 , 总共有 7 坡滑动 以及 山石滚落 ,可使桥梁遭到破 坏。在 浅层 的饱和或 3 座桥梁遭破坏 , 中 3座倒塌, 其 若干座遭到严重破坏。最令人 疏松砂土处, 地震作用易引起砂土液化 , 致使桥梁突然下沉或 震惊 的是一号 国道上的斯特鲁夫一斯劳河桥的倒坍。 不均匀 下沉 , 甚至使桥梁倾倒 。在坡边土岸或古河道处, 地震
2 历 史 上 桥 梁 的 震 害
() 2 拱桥受震破坏主要表现 为:) 1 拱圈开裂 ; ) 2 墩台下沉; () 3 斜拉桥和悬索桥受震破坏主要表现为: ) 1在纵 向地震 波作用 下,大跨度斜拉桥和悬 索桥主要表现为主梁竖 向位 移
次 生 灾 害 , 而 加 剧地 震灾 害 。 因此 , 从 了解 桥 梁 在 地 震 中 的表 3 多 孔 时 墩 身 开裂 、 断 : ) 拱 。 ) 折 4落
河 。 3号国道 的两座桥完全坍塌, i i 4 Me hn高速路 中也有一座 在强度上 能够承受地震的振动力 , 由于桥 梁上 部、 s 但 下部结构
桥坍塌 。
联结不牢 , 整体性差 , 往往会造成桥梁上下部结构之间产生过 桥梁震害原因的分类 ()“ 1 房屋类震害” 。这种断裂起因于横向框架立柱和节
地震对桥梁的破坏主要是 由地表破坏和桥梁 受震破坏 引
渴 75 .级地震 。在阿拉斯加, 一座距震中 5 k 的高速公路桥 起 的。其 中地表破坏有地裂 、 0m 滑坡、 塌方、 岸坡滑移和砂土液
全 桥 崩 塌 。 日本 新 渴 地 震 , 昭和 桥 l 跨 中有 5跨 是 因 为丧 失 化等现象 。 2 地裂会造成桥梁跨度的缩短、 伸长或墩台下沉。 在
桥梁的主要作用是供铁路 、 公路、 渠道、 管线和人群等跨 3桥 梁 的震 害 表 现 越江河、 山谷或其他障碍 , 是交通生命线系统中的重要枢纽工 近年来地震频发, 在地震中桥梁 的破坏将导致交通中断, 这不 程, 在现代化社会生活和经济运 行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地震作用下的表现和破坏 也是完全不同的。 但会影响人们 的正常生活和经济运行 , 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失, 斜 、 折断或下沉: ) 2 支座弯扭 、 断裂 、 倾倒或脱落 ; ) 3 桥梁上 部 而且将严重影响震 后救灾和重建工作,使受困人 员不能安全 结构和下部结构间产 生相对位移 ;) 4 落梁 。 顺利疏散 , 并阻碍 向灾区紧 急输送救援人员和救灾物资 , 造成 现, 从而对桥梁做出正确 的抗震设计 , 是非常重要 的。
木桥) 都被破坏 , 台、 墩分别 向四面倾倒 , 桥 桥 烈度为 8~ 9 。 大 。 度
1 6 发 生 了 两 次 大地 震 : 9 4年 3月 2 7日阿拉 斯 加 普 林 ・ 威 4桥梁震害原因
廉・ 桑德(r c la u d83级地震和 6月 1 Pi e l ms n ). n Wii o 6日日本新
地震 中大型桥梁的损害浅析
口 李秀文
5 82 ) 10 9 ( 深圳 市市政设计研 究院有 限公 司 广东 ・ 深圳
摘 - :介绍 了历史上一些典 型的桥梁震害, 究了地 震对桥梁的破 坏作 用, 要 研 分析 了桥梁破坏 的原 因, 并对桥梁
震害进行 了分类, 对不同类型桥梁 的地震反应进行 了叙述, 最后 , 总结 以上 内容的基础上, 在 对桥梁 的抗震性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