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门下吸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作用
声门下间歇吸痰在预防危重症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doi: 10. 3969/ j issn. 1004-4337. 2021. 07. 013
男性非淋菌性、非衣原体尿道炎患者中约有30%〜40% 是解脲脲原体(UU)感染所致,其传播途径为性传播,随着 UU感染性疾病患病率和传播范围的提高,已经发展成为公共 卫生问题[]。在临床中要进行有效的治疗,首先要进行准确 的鉴别诊断,以往是应用液体培养法进行检测,利用培养液颜 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有UU生长,但是对样本时效性、转运条件 等有着较高要求,所以灵敏度不高,而且检测时间长药。而实 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为临床检测带来了新的方 法,我院为了进一步明确SAT法在UU检测中的效果,与液 体培养法展开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郑敬业 (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许昌461200)
摘 要:目的:研究在解脲脲原体(UU)检测中实时荧光核酸恒温扩增技术(SAT)和液体培养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41
例2018年6月〜2019年6月间前来某院就诊的疑似解脲脲原体感染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集2份拭子样本,其中1份拭 子样本进行SAT检测,分拭子样本进行液体培养,匕较两种检测结果。结果:SAT法检测阳性率低于液体培养法(P<0. 05)SAT 法检测灵敏度高于液体培养法(P<0. 05)特异度高于液体培养法(P<0. 05) o结论:解脲脲原体(UU)检测中SAT法比液体培养法 灵敏度和特异度高,而且低污染、时间短、样本采集方便、反应稳定,检测结果更加准确。
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 文章编号:1004-4337(2021)07-0980-03
Vol. 34
中图分类号:R4;R563 文献标识码:A
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进展

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对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的进展发表时间:2014-01-07T15:39:54.26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2期供稿作者:朱园园[导读] 有的气管插管生厂商据此建议持续声门下吸引时压力为30m m H g , 间歇声门下吸引使用100-110m m H g 的负压。
朱园园(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214200)【关键词】声门下滞留物引流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机械通气【中图分类号】R5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2-0145-02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 P)是指行机械通气( M V )48h 后发生的肺部感染,或原有肺部感染在行机械通气48h 后发生新的肺部感染,也包括停用呼吸机拔除人工气道后48h 内发生的肺实质的感染性炎症[1]。
声门下滞留物引流(S S D),又称气囊上滞留物引流,是指应用附带于气管壁内的引流路对气囊上滞留物进行持续或间断负压引流的一项操作技术[2]。
V A P 是I C U 患者机械通气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在应用机械通气超过48h 的患者中,V A P 的发生率在16% ~ 60% , 发生V A P 的患者病死率将增加1 倍,目前误吸是公认的细菌侵入下呼吸道引发V A P 的主要途径[3]。
机械通气患者由于建立人工气道,气囊压迫致使气囊周围气道黏膜血供不足,建立人工气道致使气道黏膜损伤、局部免疫功能下降,有利于细菌繁殖;尽管人工气道气囊封闭了气管导管与气管间隙,但即使应用高容低压气囊保持合适囊内压力,也有高达70% 以上的患者存在误吸[4],防止气囊上分泌物的误吸成为预防VAP 的重要环节。
同时,有研究显示:持续声门下引流与间歇声门下引流在预防V A P 发生上效果不同。
日前对声门下吸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吸引的方式与负压的压力2 个方面。
1 吸引方式声门下吸引方式分为持续吸引与间歇吸引。
由于持续声门下吸引的持续负压作用,约43% 的患者气管黏膜脱垂进入吸引孔,影响声门下吸引效果,并导致不同程度的黏膜损伤[5]。
声门下吸引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声门下吸引法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作者:马欣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年第12期【关键词】声门下吸引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47-01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危重患者常常会引起呼吸机相关肺炎(VAP)。
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发症率为百分之九至七十,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五十至七十。
目前临床上公认的细菌侵入下呼吸道引发VAP的主要途径是误吸。
由于对于声门以下的分泌物,气管套囊也不能完全防止吸入,因此至少有百分之二十一至五十的机械通气患者可能发生误吸,而且套囊又会刺激声门以下的部位,导致分泌物增加而引发误吸[1]。
声门下吸引法的应用,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我们对2012年11月份至2013年5月份在我科住院治疗的50名患者进行了声门下吸引发,有效预防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012年11月份至2013年5月份在我科入住的建立人工气道的患者50名,男27例,女23例,年龄24-69岁,平均年龄(42±47),其中神经外科患者23例,心外科患者7例,普外科患者9例,妇科患者3例,呼吸内科患者8例。
2 护理措施2.1 抬高床头将床头抬高至35-45度,这种体位有助于病人在发生误吸或胃内反流时,避免分泌物直接进入到气道内,同时也降低了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
2.2 保持呼吸道的畅通每2小时翻身叩背一次,避免气管插管脱出及扭曲,及时有效的吸出痰液,每次吸痰时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管底部在上提1-2cm在开始吸痰,确保深部痰液的有效吸出。
2.3 保持气囊充盈良好使气囊压力在25-30cmH2O之间,这个压力即可以阻断气囊与气管壁间的漏气,又可以防止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性损伤,预防口腔和胃内容物的误吸,临床护理中我们使用测气囊压力表检测,是压力持续保持正常水平。
3 声门下吸引技术3.1 持续声门下吸引技术我科应用的是墙式中心负压吸引装置,将一次性吸痰装置通过吸引器连接管与声门下吸引管连接,用恒定负压进行持续吸引。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摘要】本文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通过分析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和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因素,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效果评估和安全性讨论。
研究发现,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有效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治愈率。
结论指出,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对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有显著作用,建议未来研究加强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的探讨,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关键词】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效果评估、安全性、降低发生率、作用、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背景介绍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常常需要接受呼吸机辅助通气,但是长期使用呼吸机容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在机械通气过程中发生的肺部感染,患者的病情往往变得更加复杂和严重,增加了治疗的难度和费用,也延长了患者的住院时间,甚至可能导致患者的死亡。
寻找有效的方法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神经外科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质量。
通过对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和应用进行深入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了解这一治疗方法对降低肺炎发生率的具体效果以及其安全性。
通过效果评估和安全性讨论,我们将全面评价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神经外科患者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意义。
本研究旨在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通过在实践中验证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有效性,我们希望为未来的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信息。
2. 正文2.1 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是一种通过负压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抑制细菌滋生的治疗方法。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引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常见的并发症,给患者的康复带来很大困难,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人们在研究和探索各种方法来降低VAP的发生率,其中间歇式声门下吸引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治疗方法。
本文旨在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
一、神经外科患者VAP的危害和发生原因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由于手术过程中长时间卧床、全身免疫功能下降、吞咽困难等因素,很容易发生VAP。
VAP不仅会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而且还会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增加。
降低VAP的发生率对于神经外科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二、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原理和作用机制间歇式声门下吸引是一种辅助呼吸方法,通过机械手段定时吸取声门下的分泌物和异物,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它可以改善气道通畅度,减少分泌物潴留,降低肺部感染的风险。
三、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VAP发生率中的应用效果1. 临床研究证明一些临床研究显示,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气道通畅度,减少气道分泌物的滞留。
一项研究表明,对于卧床患者,使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将VAP的发生率降低50%以上。
2. 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间歇式声门下吸引还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因为它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主呼吸能力,促进气道清洁,减少气道感染的机会。
3. 降低医疗费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减少VAP的发生,降低医疗费用。
VAP会导致患者的住院时间延长,需要进行更多的治疗和护理,增加医疗费用。
而使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可以降低VAP的风险,节约医疗资源,减少医疗费用的支出。
四、间歇式声门下吸引的使用注意事项虽然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VAP发生率方面效果显著,但在使用过程中还需注意一些问题。
需要严格掌握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以免造成气道损伤或感染。
持续声门下吸引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2 0 1 3 年第 2 6 卷第 9 期
V o l z 6 , ! !
J Me c I T h e or &P 门下吸 引预防机械通气患者发生 呼吸机 相关性肺炎
郑 慧 刘克喜 王言理 陈晓兵 骆 继 业
a n y u n g a n g Ci t y, Ji a n g s u Pr o v i n c e 2 2 2 0 0 2
A B 娜 A C T 0b j e c t i v e :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e f f e c t o f c o n t i n u o u s a s p i r a t i o n o f s u b g l o t t i c s e c r e t i o n( C AS S )o n t h e p r e —
c h a ic n a l l y v e n t i l a t e d ,a g e d mo r e t h a n 1 8 y e a r s o l d ,a t t h e I CU f r o m J u n e 1 s t ,2 0 1 0 t o J u n e 1 s t , 2 0 1 2 i n o u r h o s p i t a l
Ef f e c t o f Co n t i n u o u s As p i r a t i o n o f S u b g l o t t i c S e c r e t i o n o n t h e P r e v e n t i o n o f Ve n t i l a t o r - a s s o c i a t e d P n e u mo n i a i n Me c h a n i —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

探讨间歇式声门下吸引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间歇式声门下吸引(IPEEP)是一种新型呼吸治疗方法,它在神经外科患者中被广泛应用。
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因为手术创伤、术后疼痛、意识状态改变等因素,常常需要长时间的机械通气支持,这给他们增加了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探讨IPEEP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IPEEP简介IPEEP是一种通过声门下置管的方法,将气体从呼吸机送入气管,实现了气管内的正压通气。
这种方法相比传统的面罩或鼻导管给氧更有效,可以更好地保持气道通畅,减少了气道分泌物沉积,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IPEEP还可以通过减少气管分泌物的产生,防止气道闭合等方式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和气体交换功能。
二、IPEEP在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运用效果1. 减少气道分泌物积聚神经外科患者因为手术创伤、外科操作、体位改变等因素,易造成气道分泌物积聚。
而IPEEP可以通过稳定气管内的正压,减少气道分泌物的沉积,降低了气道感染的风险。
2. 防止气管分泌物的产生IPEEP还可以通过改善气道通畅度,减少气道的刺激,从而减少气道分泌物的产生,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3. 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三、IPEEP的临床应用体会1. 遵循操作规范在IPEEP的临床应用中,医护人员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调节IPEEP的参数,确保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 加强护理管理在IPEEP的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护理管理,定期清洁气管内管道,防止细菌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3. 患者教育和意识改善在IPEEP的应用中,医护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的教育和意识改善工作,提高患者的配合度,增强治疗效果。
四、总结通过对IPEEP在降低神经外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中的运用效果进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IPEEP可以通过减少气道分泌物的积聚,防止气道分泌物的产生,改善患者的气体交换功能,从而降低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风险。
声门下吸引在预防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

声门下吸引在预防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中的应用秦 霞摘要:[目的]研究声门下吸引在预防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病人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中的应用。
[方法]根据是否行声门下吸引将入住ICU行机械通气超过48h的病人分为实验组(声门下吸引组)和对照组。
分析两组病人VAP发生率及呼吸机使用时间。
[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VAP发生率分别为26.7%和43.3%,呼吸机使用时间分别为189.5h和245.1h,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声门下吸引可降低VAP发生率,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
关键词:机械通气;声门下吸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4-4748.2012.027.024 文章编号:1674-4748(2012)9C-2528-02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最常见和严重的院内获得性肺炎,也是机械通气治疗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
在重症监护病房,VAP发生率9%~80%,病死率达20%~90%[1]。
目前VAP的治疗仍是个棘手的难题,临床上将预防放在首位。
应用声门下吸引可以有效地清除留在气囊上部的分泌物,显著降低VAP的发生率[2]。
2011年6月—2012年5月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将声门下吸引导管应用于机械通气病人中,效果满意。
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6月—2012年5月ICU机械通气时间>48h的危重病人60例,男30例,女30例;年龄19岁~70岁;其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人30例,多发伤20例,呼吸衰竭10例;将可吸引气管导管应用前(常规人工气道护理组)的30例设为对照组,可吸引气管导管应用后(声门下吸引组)的30例设为实验组,两组病人一般资料及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2 干 预 方 法 ..
两组 均选 用 高 容 量 低 压 气 管 导 管 , 使 用 呼 均
吸 机 行 MV。B组 病 人 经 口置 人 直 径 7mm 可 吸 引 气 管 导 管 , 按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VA P继 续 威 胁 着 8 ~ 2 接 受 机 械 通 气 病 人 的 健 康 l 。 随 8 1 ] 着 对 VA P发 生 机 制 研 究 的 深 入 , 床 工 作 者 认 识 到 气 管 导 管 临 气 囊 上 滞 留物 误 吸 是 VAP重 要 发 病 机 制 之 一 ] 如 何 清 除 气 。 管 导 管气 囊 上 滞 留物 , 低 V 降 AP的 发 生 率 , 高 危 重 症 病 人 抢 提 救成功率 , 临床 工 作 者 采 取 了很 多措 施 , 括 应 用 吸痰 管 吸 引 、 包 纤 维 支气 管 镜 等 , 由于 效 果 不 理 想或 操 作 复 杂 , ]但 限制 其 临 床
摘 要 : 目的] 讨 可 冲洗 式 气 管 导 管行 声 门 下滞 留物 吸 引 对 呼 吸机 相 关性 肺 炎 ( [ 探 VAP 及 细 茵 学 的 影 响 。[ 法 ] I U 12例 经 口 ) 方 将 C 1 气 管插 管并 行 机 械 通 气 ( MV) 的病 人 随 机 分 为 两组 : 组 ( 通 气 管 导 管组 ) 8例 , A 普 5 B组 ( 洗 式 气 管 导 管组 ) 4例 。插 管后 每 天 声 门 冲 6 下滞留物、 气管 插 管 内呼吸 道 滞 留物 行 细 菌 学检 查 。并 记 录 机械 通 气 天数 及 VA P发 生 情 况 。[ 果] MV 结 行 4d内两 组 VAP发 生 率 差 异 无统 计 学意 义 ( > O 0 ) ~ l P . 5 。4d 0dB组 V AP发 生 率 明显 低 于 A 组 ( < O0 ) 两组 VAP病 人 下 呼 吸 道 滞 留物 细 菌培 养 以 P .5 ; 铜 绿 假 单 胞 茵 、 炎克 雷 伯 杆 菌 、 曼 不 动 杆 菌 、 肠埃 希 茵 、 黄 色葡 萄球 菌为 主 , 绿 假 单 胞 茵 、 肺 鲍 大 金 铜 大肠 埃 希 茵 对 同种 药物 的 耐 药 率 B组 明显 低 于 A 组 ( < O 0 ) 结论 ] 用 可 冲洗 式 气管 导 管 行 声 门 下吸 引可 降 低 VA P . 5 。[ 采 P的 发 生 率 并 减 少 细 菌耐 药。
・
74 ・ 7
C H I ESE U RSl N N NG RES EA RCH M a c 20 0 Vo1 4 No. C r h, 1 .2 3
2 0 4( : 4 0 0, 4) 5 4— 5 5 4 .
[] 成 都 医 药 ,0 2 2 ( ) 23—2 4 J. 20 ,8 4 :3 3.
[ ] 李 华 , 锦 仲 , 文 玉 , . 阶 段 分层 次 开 展 糖 尿 病个 体 化教 育 的 4 赵 陈 等 分 效 果评 价 [] 护 士 进修 杂 志 ,0 7 2 ( ) 10—12 J. 2 0 ,2 2 :5 5. [] 女国英. 尿 病病 人健 康教 育研 究 现状 [] 全 科 护理 ,09 7 5 糖 J. 2 0 ,
量 的影 响 [] 中 华 护理 杂 志 ,9 8 3 ( )2 1— 5 . J. 1 9 , 3 5 :5 2 2
[ ] 张 建勋 , 瑞 霞 , 玉 , . 尿 病 病 人 出 院 后 的 随 访 与 健 康 指 导 7 陈 沈 等 糖
声 门下 在 预 防 呼 吸 机 相 关 性 肺 炎 中 的作 用 吸引
Ya g Li n Ca h u a, u Ti g n pi g, iS o xi Li n
( is e pe SHo pt l fL a n a g Ci in s r vn e Ja g u 2 2 0 i a F rtP o l ’ s i in Yu g n t Ja g u P o ic , in s 2 0 2 Chn ) ao y
Efe to y ol y x s c i o p ev tv n i t r— a s i t d p e m o i f c fh p ar n u t on t v en e tl o — s oc a e n u n a a 杨 丽萍 , 守霞 , 柴 刘 婷
( C) 2 2 9 : 5 9—2 31 5 .
[ ] 白晓丽, 8 李永立. 糖尿病病人 的健 康教育效果 观察 [ ] 全科护理 , J.
2 0, I ) 7 01 8( A : 9—8 . O
作者简介
李 华 (9 3 ) 女 , 东 省 阳 江 人 . 16一 , 广 护士 长 , 主 任 护 师 , 士 副 硕
在 读 , 事糖 尿 病 专 科 护 理 . 从 工作 单 位 :1 00 广 东 省 人 民 医 院 ; 亚 洁 50 8 , 李
( 讯作者) 通 工作 单 位 :1 5 5南 方 医院 。 501, ( 稿 日期 :0 9一 8—1 ) 收 20 O 9 ( 文编 辑 吕佩 ) 本
[ ] 冯 正仪 , 宝 珍 , 沛 , . 区 护理 干 预 对 提 高 糖 尿病 病 人 生 活 质 6 戴 顾 等 社
关键 词 : 吸机 相 关 性 肺 炎 ; 门下 吸 引 ; 械 通 气 ; 呼 声 机 细菌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5 R 7 . 文 献 标 识 码 : C d i 1 .9 9 j sn 10 — 4 3 2 1. 9 0 0 o :0 3 6 / i .0 9 6 9 .0 0 0 . 1 .s 性。 文章 编 号 :0 9 6 9 (0 0 3 0 7 — 2 10 — 43 2 1) C一 7 4 0
美 国国 家 医 院 获 得 性 感 染 监 测 系 统 ( I S NN S R)报 告 1 9 92
年 一2 0 0 4年 收集 的资 料 显 示 , 接 受 机 械 通 气 ( V) I U 成 在 M 的 C
人 病 人 中 呼 吸机 相 关 性 肺 炎 ( VAP 病 死 率 为 2 ~7 , 且 ) O O 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