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IS的南宁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合集下载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对策研究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对策研究

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及应对对策研究随着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暴雨洪涝灾害成为了许多城市面临的重大风险之一。

为了更好地应对这种风险,我们需要对其进行评估并制定应对措施。

一、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城市地形、降雨情况、排水系统、人口密度等。

其中,排水系统是关键因素之一,因为排水系统的不完善会导致城市内涝,进而引发更大的灾害。

对于排水系统的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 排水管道的情况:排水管道是排出雨水的渠道,如果管道老化或者损坏,就会影响排水效果,加剧灾害的发生。

2. 排水设施的情况:除了管道外,排水设施也是影响排水效果的因素之一。

例如,排水井、塞门的情况都会影响排水速度和效果。

3. 排水有无冗余:排水系统是否存在冗余,即在一些情况下,是否会出现排水不畅的情况。

如果排水系统没有冗余,就意味着一旦出现排水不畅,就会立刻引发涝水和灾害。

除了排水系统,城市地形、降雨情况等因素也需要考虑。

城市地形越平坦,容易出现积水,加剧灾害的发生。

降雨情况也是关键因素,例如大暴雨、连续降雨等情况都会引发灾害。

二、应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对策针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发生,我们需要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行的对策:1. 加强排水设施的建设:排水设施是避免灾害的关键。

对于一些老旧的排水系统,需要进行改造升级,确保排水的效果。

在新的城市建设中,也需要充分考虑排水设施的建设。

2. 提高城市地形的高度:城市地形越高,水流速度就会越快,排水也会更加顺畅。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可以考虑增加高度,同时建设更多的排水设施。

3. 增加市容绿化:绿化可以吸收大量的雨水,减缓暴雨对城市的冲击。

因此,增加市容绿化可以有效减轻灾害发生的程度。

4. 提高市民的意识:对于城市居民而言,灾害预防和应对意识的提高也非常关键。

例如在排水设施附近,可以设置提示标志,提醒居民不要乱扔垃圾和随意堆放物品,以免堵塞排水系统。

南宁市暴雨内涝监测预警系统

南宁市暴雨内涝监测预警系统

摘要:利用多普勒雷达产品、精细化数值预报产品和城市密集自动雨量观测站数据,以内涝积水模型和内涝风险等级划分
原理为核心,研发精细化到街区的南宁市暴雨内涝监测系统,实现城市内涝的实时监测、提前预警和风险预估,并将内涝
预警信息以多种途径发布;将该系统用于2015年5月4日的短时强降雨造成城市内涝过程,验证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观 测结果基本相符,最大积水深度和位置基本一致,但个别点存在两者异常偏大情况,排水管网初始场数据不完善是导致模
拟结果产生异常的主要原因。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具备一定的暴雨内涝动态监测预报能力,对提高对城市暴雨内涝灾害
的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水平起到了一定作用。
关健词,内涝积水模型;风险评估;监测预警
中图分类号:P467
文献标识码:A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Rainstorm Waterlogging in Nanning City
生命财产安全。例如,2016年南宁“6.14”暴 雨过程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因而 有必要建立一体化的暴雨内涝监测预警系统,实 现对暴雨内涝实时监测,提升城市应对暴雨内涝
能力。 发达国家对城市内涝等综合防治对策研究起
收稿日期:2018-12-05 基金项目:南宁市科技局项目(20153257) 作者简介:黄丹萍(1982-),广西玉林人,主要从事天气预报技术研究。E-maiH56690041@
Keywords : waterlogging model; risk assessment;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刖B
城市内涝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 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 内涝灾害突发性强,危害性大,严重时会造成城 市内部交通受阻,公用设施受损,威胁到人民的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

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城市暴雨洪涝灾害是当下全球面临的一大挑战,其严重性日益凸显。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无法逃脱其影响。

然而,应对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需要全面的风险评估和灵活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探讨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方法以及应对策略。

首先,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制定有效预防和应对措施的基础。

风险评估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城市地形、降雨量、排水系统、建筑结构等。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基于概率的风险评估模型。

通过收集历史降雨数据,可以计算出不同降雨强度和频率下洪涝灾害发生的概率。

此外,还可以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对城市内的地形、建筑物分布等进行空间分析,以获取更为准确的风险评估结果。

其次,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需要与城市规划和建设相结合。

城市规划和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对洪涝灾害的脆弱性。

因此,在评估风险的基础上,应当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科学性和适应性。

例如,应合理规划城市排水系统,确保排水管道的畅通,以减少城市内积水的风险。

此外,建筑物的设计也应考虑到洪水的侵袭,采取适当的措施,如提高建筑物地面的高度,安装反渗漏系统等。

再次,城市居民的参与和意识提高对于应对城市暴雨洪涝灾害至关重要。

居民应积极参与地方政府组织的演练和培训,了解防洪风险和应对策略。

此外,传媒在提高居民意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应加强对暴雨洪涝灾害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应对危机的能力。

最后,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应对策略需要灵活多样。

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一系列的应急措施,如疏散居民、提供临时安置等。

同时,完善预警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雷达、卫星等,可以提前预警并迅速响应洪涝灾情。

此外,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状况,提前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

总之,城市暴雨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应对是当前重要的话题。

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合理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提高居民意识和参与,以及灵活多样的应对策略,可以有效减少城市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

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

城市洪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管理在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中,城市洪涝灾害成为了一个日益严峻的挑战。

每当雨季来临,许多城市都面临着内涝、洪水泛滥等问题,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对城市洪涝灾害进行科学的风险评估与有效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导致了大量的土地被硬化,自然的透水地面减少,雨水无法迅速渗透到地下,而是在地表迅速汇集。

其次,城市的排水系统建设跟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管道老化、管径过小、排水能力不足等问题普遍存在。

再者,气候变化使得极端天气事件增多,暴雨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加,超出了城市现有排水设施的承受能力。

此外,城市规划不合理,如在低洼地区建设大量建筑物,也加剧了洪涝灾害的风险。

要对城市洪涝灾害进行风险评估,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一是地理和地形条件,包括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海拔高度、地形起伏等。

位于江河湖海周边、地势低洼的城市更容易受到洪涝灾害的影响。

二是气象和水文条件,了解当地的降雨规律、暴雨强度和洪水历史数据,有助于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洪涝灾害的规模和频率。

三是城市的排水系统状况,包括排水管道的布局、管径大小、泵站的能力等。

四是土地利用情况,如城市中的绿地、水域面积以及建筑物的分布密度等。

五是人口和经济因素,人口密集、经济活动集中的地区,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往往更为严重。

为了进行准确的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实地调查是基础,通过对城市的地形、排水设施等进行实地勘察,获取第一手资料。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将各种相关数据进行整合和分析,绘制出城市洪涝灾害风险图,直观地展示不同区域的风险等级。

还可以建立数学模型,模拟降雨和洪水的流动过程,预测可能的淹没范围和水深。

此外,参考历史洪涝灾害的案例,总结经验教训,也能为风险评估提供有益的参考。

在完成风险评估后,就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来降低灾害的影响。

加强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和维护是关键。

基于GIS技术的洪水淹没模拟及灾害评估

基于GIS技术的洪水淹没模拟及灾害评估

基于GIS技术的洪水淹没模拟及灾害评估姓名:孙珂单位:郑州测绘学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大学南路1号邮编:450000摘要:针对洪水灾害评估的特点,将GIS技术与RS技术相结合,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提供的三维数据和遥感影象数据,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来预测、模拟显示红水河流域洪水淹没场景,并结合该流域水文站降雨量数据和各乡镇人口密度数据以及其他辅助数据来进行洪水灾害评估。

关键字:洪水灾害、地理信息系统、泰森多边形、加权叠加1.前言洪水灾害是最频发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国民经济发展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生态环境。

随着现代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水利工程的增加,洪水灾害对人类的危害仍在加重。

因此,快速、准确、科学地模拟、预测洪水淹没范围,对防洪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防洪城市和行蓄洪区,如果能够预先获知洪水的淹没范围和水深的分布情况,对于预先转移受灾区的生命财产,减少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而且对于洪水造成的灾害损失进行评估也是非常有用的。

近几年来,将GIS技术与RS技术相结合,根据数字高程模型DEM提供的三维数据和遥感影象数据来预测、模拟显示洪水淹没场景,并进行洪水灾害评估,已成为GIS在洪水方面主要研究领域。

本研究以数字高程模型DEM和RS影象为基础,运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试验区洪水河流域的洪水淹没情况。

2.研究区域及数据简介2.1 研究区域地理概括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中上游河段,发源于云南省沾益县马雄山,流经滇、黔、桂三省(区),上游主流称南盘江,流至庶香双江口与北盘江汇合后称红水河,到广西三江口与柳江相汇合后称黔江。

红水河流域位于东经102°20′—109°30′,北纬23°04′—26°50′之间,流域四周为群山环绕,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海拔高程1450m。

本次实验重点研究范围为红水河流域中的整个龙滩流域及其六个子流域(甲板、平腊、八茂、蔗香、这洞、高车)。

基于GIS的全国山洪灾害风险评估

基于GIS的全国山洪灾害风险评估

基于GIS的全国山洪灾害风险评估任洪玉;杜俊;丁文峰;张平仓【摘要】针对我国山洪灾害空间分布特点,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确定全国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在大尺度山洪灾害危险评估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可能引起山洪灾害发生的外界触发因子和可能遭受潜在损失的承灾体两个角度出发,选取山洪灾害风险评估指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危险性指标主成分,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在GIS技术支持下,制作各因子指标分布图,开展全国山洪灾害危险性及易损性定量分析,完成全国山洪灾害风险定量评估并得到风险分区图.最后将风险评估结果与全国山洪灾害防治类型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山洪灾害风险分区与防治类型区吻合较好,高风险区基本分布在我国的山洪灾害重点防治区,未来山洪灾害防控重点可从影响山洪灾害风险程度的危险性因子和易损性因子入手.【期刊名称】《灾害学》【年(卷),期】2018(033)004【总页数】7页(P86-92)【关键词】山洪灾害;风险评估;GIS技术;全国【作者】任洪玉;杜俊;丁文峰;张平仓【作者单位】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湖北武汉430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43;TV87山洪灾害作为一种由自然条件和不合理的人类经济社会活动共同引起的灾害,给我国广大山丘区的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财产造成了巨大灾害和损失,是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灾种之一[1]。

2002年水利部牵头编制全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揭开了全国范围防治山洪灾害的序幕。

经过十几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初步建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在减少人员死亡尤其是避免群死群伤方面取得突出成果[2-4]。

与此同时,我国山洪灾害研究结合实践工作,在山洪灾害成因与特征分析、风险评估与制图、监测预警预报等方面取得了丰富的成果[5-12]。

基于GIS的广西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特征与脆弱性评价

基于GIS的广西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特征与脆弱性评价

基于GIS的广西暴雨洪涝灾害的时空特征与脆弱性评价作者:廖春贵熊小菊胡宝清来源:《安徽农学通报》2017年第05期摘要:该文在搜集整理201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暴雨洪涝灾情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灾情数据的数理统计方法,从时空角度对洪涝暴雨灾害的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其暴雨洪涝灾害的脆弱性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2015年广西共发生14场暴雨洪涝灾害,灾害月际分布不均,夏季最为集中,发生灾害的次数桂东>桂北>桂中>桂南>桂西;南宁市的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和农作物脆弱性最高,河池市的人口脆弱性最高,桂林市的经济脆弱性最高;暴雨洪涝灾害脆弱性在空间分布上以中部区域为中心,分别向西、向南降低。

关键词:暴雨洪涝灾害;时空特征;脆弱性评价;广西中图分类号 P5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029-05Abstract:Records for rainstorm-floods in Guangxi in 2015 were analyzed for disaster temporal-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of flood disaster. The results show that a total of 14 storm floods in Guangxi in 2015,disasters on international distribution,the summer is most concentrated,the amount of disaster was east>north>central>south>west;the vulnerability assessment and crop vulnerability of flood disaster is the most in Nanning,population vulnerability of flood disaster is the most in Hechi,economic vulnerability of flood disaster is the most in Guilin.Key word:Flood disaster;Spatial and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Vulnerability assessment;Guangxi在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的环境下,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及影响范围不断上升[1]。

基于GIS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策略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策略研究

基于GIS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策略研究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洪涝灾害风险日益凸显,给城市的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应对城市洪涝灾害,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策略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城市洪涝灾害首先涉及到洪水的形成与演化过程,而这些过程与地理因素密切相关。

GIS作为一种空间信息处理工具,可以对城市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和洪水的溃破成因进行深入分析。

通过搜集和整理高分辨率的地形图、地质图、水文数据等,可以绘制出城市洪涝灾害的空间分布图,并确定易发洪涝区域以及洪涝风险等级。

这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

基于GIS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还可以分析洪涝灾害对城市内的不同要素和设施的影响。

比如,可以分析洪水对居民住宅、道路通行能力、供水供电等基本设施的影响程度,进而评估洪涝灾害对城市运转能力的威胁程度。

这种分析可以帮助城市规划者在规划和建设中考虑洪水灾害的风险,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提高城市的洪涝灾害适应能力。

除了风险评估外,基于GIS的城市洪涝灾害研究还可以为城市洪涝灾害的应急响应和灾后恢复提供支持。

通过在GIS系统中整合实时的气象、水文、地下水位等数据,可以对洪涝灾害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

当发生洪涝灾害时,可以利用GIS系统进行灾情评估和应急资源的调配,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救援措施,并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同时,还可以利用GIS系统进行灾后恢复规划,评估灾后重建的优先级和方向,确保城市在灾后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在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与策略研究中,GIS的应用还可以与其他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相结合,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比如,可以将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与GIS系统进行集成,借助GIS系统的空间分析和数据查询功能,为模型提供更详细和准确的输入数据,从而得到更有说服力的评估结果。

此外,还可以利用GIS系统进行风险传播路径的分析,发现影响洪涝灾害风险的因素和关联关系,为城市洪涝灾害的防范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横 县 的 东南 部 地 区 。该 风 险 区划 结 果 基 本 反 映 了南 宁 市 暴 雨 灾 害 的 潜 在 风 险 。暴 雨 洪 涝 灾 害 防御 的 重 点 区 域 应放在风险较高的区域。
关 键 词 G I S 洪 涝 灾 害 风 险 评 估 指 标 体 系 防 灾减 灾
资源状 况及 人 口经 济状 况 的评 价指 标 和评 价模 型 ,
南 宁 市 科 学 研 究 与 技 术 开发 计 划 项 目 ( 2 0 1 1 0 2 0 7 8 C) 资助 作者简介 : 梁玉莲 , 1 9 8 4年 生 , 女, 在读博士 , 主 要 从事 气 候 与 生 态 研 究 , E ma i l : r a t i a — l i a n @1 6 3 . t o m 收 稿 日期 : 2 0 1 2年 6月 8日; 定 稿 日期 : 2 0 1 2年 1 0月 9日
随着这 种威 胁 的持 续不 断 加 剧 , 减 轻暴 雨 洪 涝 灾 害
造成 的影 响和损 失 已成 为学 者们致 力研 究 的焦点 问 题之 一【 1 ] 。在 暴 雨 洪 涝 风 险评 估 方 面 , 大 量 学 者 开展 了相 关研究 5 ] , 引用 了地 理信 息 系 统 ( G I S ) 技 术_ 7 , 建立 了一 套 较 为成 型 的暴 雨 洪 涝 风 险 评 估 方法 。但 目前 的风 险评估 大多 在 省 域 尺度 上 进 行 , 评 价单元 通常 以县 为 单 位 ; 且 各种 评 价 方 法在 评 估 模型、 指 标和方 法 上并未 达成 共识 , 由于各 地 的致 灾 因子 、 承灾 面等 因素各有 不 同 , 一些 现有 的模 型和评 价 方法 在 进行 区域 外 推 和 尺度 转换 时 效 果 并 不 理 想 。本 文 旨在建立 一 套 基 于南 宁市 气 候状 况 、 自然
第 4 1 卷第 5 期
2 0 1 3年 1 O月
气 象


Vo L 4 1, No . 5
0c t .2 O1 3
M ETEOROLOGI CAL SCI ENCE AND TECHNOLOGY
基于 G I S的南宁市暴雨洪涝 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梁 玉莲 黄 丹 萍。 黎 美 宏。 杨 宇红。 莫建 飞
布 图、 乡镇 点 分 布 图 、 DE M( 数字化高程模型) 等 基 础地 理信息 数据 由广西 气象信 息 中心提 供 。遥 感本
底分 类数 据 由广西气象 减灾 研究 所提供 _ 1 引。
1 . 2 暴 雨 洪 涝 灾 害风 险 评 估 与 区 划 方 法 暴雨 洪涝 灾害 风 险是 致 灾 因子 易 发 性 ( 主 要 指
摘要
用 南 宁市 气 象 数 据 、 自然地 理 数 据 和 社 会 经 济 数 据 , 组 成 自然 致 灾 因子 易 发 性 、 孕灾环境 敏感性 、 承 灾 体 易
损 性 和 防灾 减 灾 能 力 4个 指 标 , 借助 G I S的空 间 分 析 和 叠 加 分 析 功 能 , 构 建 南 宁 市 暴 雨 洪 涝 灾 害 风 险评 估 指 标 体
( 1中 国科 学 院 大 气 物 理 研 究 所 , 北京 1 0 0 0 2 9 ; 2中 国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 北京 1 0 0 0 4 9 ;
3南 宁 市 气 象 局 , 南宁 5 3 0 0 2 8 ; 4广 西 气 象 减 灾 研究 所 , 南宁 5 3 0 0 2 2 )
系, 得 出南 宁 市 1 0 0 0 m×1 0 0 0 m 为 单元 的暴 雨 洪 涝 灾 害综 合 风 险 区划 图 。结 果 表 明 , 南 宁 市 范 围内 发 生 洪 涝 灾 害 风 险最 高 的处 于 宾 阳 , 其 中 危 险性 最 高 的地 区处 于宾 阳 县 的东 部 和 北 部 , 脆 弱 性 最 高 的地 区 则 处 于 宾 阳 县 的 中 部
气象 因子 ) 、 孕 灾环 境敏 感 性 ( 包括地形、 水系、 下 垫 面类 型等 方面 ) 、 承 灾体 易 损 性 ( 人 口密度 和 经 济 价 值 总量 等方面 ) 和 防灾抗 灾能力 ( 资金 投入 的多少 及
交 通 的发达程 度等 方面 ) 综合作 用 的结果 , 其 中致 灾
降水时 空分 布不均 , 使得 暴雨 洪涝频 繁发 生 , 由此引
发 的城 市洪水 、 山洪 、 农村 渍涝 、 泥 石流 、 山体 滑坡等 灾害也 较 为严重 。近年 来 , 在 全 球气 候 变 暖为 主要 特征 的气候 变化 背景下 , 极 端天气 气候 事件增 加 , 暴 雨洪涝 灾 害发生 频 率 和强 度 呈 现 明显 上 升 的 态势 ,
引 言
对南 宁市 暴雨 洪涝灾 害风 险做 出准确地 评估 和进 行
区划 , 为加 强对 该地 区暴 雨洪 涝 灾 害 的科 学 预 测 预 报 服务 和防灾 减灾 工作 提供科 学依据 。
1 数 据 与 区 划 方 法
1 . 1 数 据 来 源
南 宁市 位 于 广 西 壮 族 自治 区 南 部 ( 1 0 7 。 4 5 ~ 1 0 8 。 5 1 E, 2 2 。 1 3 ~2 3 。 3 2 N) , 其 气 候 特 征 是夏 长 高 温 多雨 , 冬短 温暖 干 燥 , 属 南 亚热 带 季 风 气候 区域 。
气 象 数 据 采 用 由南 宁 市 气 象 局 提 供 的南 宁 市 2 O O 7 2 0 l 1 年 1 4 6个 自动 站 以及 9个 国家 标 准 气 象站 降 雨 数 据 , 人 口经 济数 据 来 自《 南 宁年 鉴 》 ( 2 O L O ) , 南 宁市 范围 内 1: 2 5万河 流分布 图、 道 路分
因子易 发性 和孕灾 环 境 敏感 性 为 自然 属性 , 共 同构 成 暴雨 洪涝灾 害 的危 险 性 , 他 们决 定 了暴 雨洪 涝 灾 害发生 的可 能性 和 自然 灾 害发 生 的严 重程 度 ; 易 损
h t t p : / / w ww. q x k j . n e t . c n气 象 科 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