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级光学分析补充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光学分析法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光学分析法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光学分析法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π→π*;更大;大。

2.中心波长( 频率);谱线宽度;空心阴极灯( 锐线光源)3.干燥;分解( 灰化);原子蒸气4.发光强度;自吸;变宽5.C O;σ→σ*、n→π*、n→σ*、π→π*6.温度升高引起发射线热变宽7.分析线或分析线对有背景干扰;扣除背景8. π→π*、n→π*、n→σ *。

9. 第一激发态, 基态.10. 反衬度,惰延量11.高;小。

12.蒸发、激发13.较慢;长;还可以保持发射磷光一段时间。

14.Li的670.785nm的原子线;Be的313.042的一级离子线。

15.谱线波长标尺来判断待测元素的分析线16. 呈正比;降低17.π→π*。

18.共振(吸收)线19.各种元素的原子核外层电子基态与激发态之间的能级差(∆E)大小不同,受激跃迁时,不同的原子都有其特征的光谱线及线组;2~3根。

20.氘灯的连续辐射可被产生背景的分子吸收,基态原子也吸收连续辐射,但其吸收度可忽略。

21..积分吸收;峰值吸收22.错误的23.小;体系间窜跃24.激发;发射25.振动弛豫和内转换(或非辐射跃迁);最低振动能极。

26. 保护剂EDTA,释放剂La盐或Sr盐。

27. 一致的28.光源发射出的分析线,其中心频率与吸收线要一致且半宽度小于吸收线的半峰宽(即锐线光源),辐射强度大,稳定性高,背景小;空心阴极灯,高频无极放电灯。

29.愈严重30.低;低;稳定。

31.光源(空心阴极灯)、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光电倍增管)32.含量准确与试样的基体组成、结构和形态相似各组分要均匀三、计算题1解:平均吸光度A=0.101样本标准差S=1.96×10-3D L=(2S/o)×c=(2×1.96×10-3/0.101)×0.0100=3.88×10-10四、问答题1.2.。

光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光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光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光的传播速度快于声音的传播速度的主要原因是:A.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B. 光是电磁波,无需介质传播C. 光的频率高于声音的频率D. 光的波长短于声音的波长答案:B2. 下列哪种现象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A. 折射B. 反射C. 色散D. 散射答案:D3. 光的波动理论最初由哪位科学家提出:A. 爱因斯坦B. 德布罗意C. 麦克斯韦D. 黄冈答案:C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用“对”表示,错误的用“错”表示。

1. 光的折射是由于光速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引起的。

答案:对2. 折射定律是描述光在两种介质之间传播时的反射现象的数学表达式。

答案:错3. 光的波长越长,其频率越高。

答案:错三、简答题1. 什么是全反射,它发生的条件有哪些?答:全反射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光密介质时,发生的所有入射光均被反射,没有折射现象的现象。

全反射发生的条件包括:从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即光密介质的折射率大于光疏介质的折射率)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

2. 解释什么是散射现象,以及散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散射是指光通过介质时,由于介质中的晶格、分子或颗粒等不规则结构的存在,使得光沿原来的传播方向以外的各个方向重新发射出来。

散射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光与介质中的微小物体(如颗粒、气溶胶等)相互作用,发生多次无规则的碰撞,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

四、计算题1. 若一束光沿垂直入射到光疏介质中,光疏介质的折射率为1.5,则反射光和折射光的比值是多少?答: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计算入射角:入射角 = 90°反射光和折射光的比值 = sin(入射角) / sin(反射角)由于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所以比值为1。

2. 若一束光从介质1射向介质2,介质1的折射率为1.2,入射角为30°,求介质2的折射率。

答:根据折射定律,sin(折射角) = (介质1的折射率 / 介质2的折射率) * sin(入射角)将已知数据带入计算:(1.2 / 介质2的折射率) * sin(30°) = sin(折射角)求解得:介质2的折射率≈ 0.926以上为光学期末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光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光学期末复习题(含答案)

光学综合复习一、填空题1、月亮、闪闪发光的红宝石、太阳、点燃的蜡烛,其中属于光源的是.2、晴天,在茂密的树林下面,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会在地上留下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由于的原理。

如果是在发生日偏食的短暂时间里,则地上的光斑是圆形的光斑(填“仍然”或“不再”)。

3、如图为我国电视播放的我国首批女子仪仗队训练时的画面,队员们之所以能够站的这么整齐是利用了光的原理,她们在行走过程中以其中一名队员为参照物,其他队员是(选填“运动”或“静止”)的4、教室里的黑板有时会“反光”晃眼,这是黑板表面发生了反射;老师放在讲桌上的教具从各个角度多能看到,这是教具发生反射.5、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40°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6、超市中用来识别货物和价格的条形码,它就是黑白相间的条纹,当扫描仪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了。

7、一只小鸟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当小鸟距离水面4m时,小鸟在湖面上的“倒影”是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该“倒影”距离小鸟________m。

8、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白亮污染是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都能造成白亮污染,形成白亮污染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的________现象.9、小李从平面镜里看到平面镜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3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________10、如图所示,平面镜PN与一支长15 cm的铅笔AB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它们之间相距20 cm,铅笔的像高为cm;若铅笔绕B点逆时针方向转过90°,此时铅笔尖A与其所成像A′间的距离为cm。

11、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液体时,已知入射光线与液体表面的夹角是450,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的夹角是1050,则折射角是_______0,入射角是__________0。

12、古诗中有许多描述光学现象的诗句,如“潭清疑水浅”说的就是光的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就是光的现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中,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时发生而成的像,此时太阳的实际位置是图中的(选“甲”或“乙”).13、电视机画面的颜色是由___________三种色混合而成的,电视遥控器用__________(选填“红外线”或“紫外线”)来遥控电视机的。

光学分析部分习题

光学分析部分习题

光学分析部分习题第二章光分析方法导论一、选择题1、恳请按能量递减的次序,排序以下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红外线、紫外、x射线、微波、?射线()a、微波、射频、红外、红外线、紫外、x射线、?射线b、射频、微波、红外、红外线、紫外、x射线、?射线c、?射线、x射线、紫外、红外线、红外、微波、射频d、?射线、x射线、紫外、红外线、红外、射频、微波2、请按波长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红外、射频、可见光、紫外、x射线、微波、?射线(a、微波、射频、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射线b、射频、微波、红外、可见光、紫外、x射线、?射线c、?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微波、射频d、?射线、x射线、紫外、可见光、红外、射频、微波3、恳请按能量递减的次序,排序以下电磁波谱区:远红外、红外线、将近紫外、近红外、离紫外()a、远红外、近红外、红外线、将近紫外、离紫外b、远红外、近红外、红外线、离紫外、将近紫外c、离紫外、将近紫外、红外线、近红外、远红外d、将近紫外、离紫外、红外线、近红外、远红外4、请按波长递增的次序,排列下列电磁波谱区:远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近红外、远紫外()a、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近紫外、远紫外b、远红外、近红外、可见光、远紫外、近紫外c、远紫外、近紫外、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d、近紫外、远紫外、可见光、近红外、远红外5、下列哪种光谱分析法不属于吸收光谱()a、分子荧光光谱法b、紫外-可知分光光度法c、原子吸收光谱法d、红外吸收光谱法6、以下哪种光谱分析属发射光谱法()a、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原子荧光光谱法d、激光拉曼光谱法7、某分子的旋转能够级差?e=0.05ev,产生此能级光子所须要稀释的电磁辐射的波长为()a、2.48?mb、24.8?mc、248?md、2480?m8、产生能级差?e=2.5ev的跃迁所需吸收的电磁辐射的频率为()a、6.0?1013hzb、6.0?1014hzc、6.0?1015hzd、6.0?1016hz1)9、频率可用下列哪种方式表示(c-光速,λ-波长,σ-波数)()a、1cb、c?c、d、c??10、下面四个电磁波谱区(1)x射线、(2)红外区、(3)无线电波、(4)紫外和红外线区恳请表示:()(a)能量最轻者(b)频率最轻者(c)波数最大者(d)波长最长者11、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电磁辐射的()a、频率b、波长c、波数d、传播速度第二章答案单选题:1-5:b6-11:ccabbcaba.b挑选3,c.d挑选12ac第三章原子发射光谱法一、选择题1、下列各种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就是依靠辨识元素特征谱线去辨别元素的存有b、对于复杂组分的分析我们通常以铁光谱为标准,采用元素光谱图比较法c、原子发射光谱是线状光谱d、原子发射光谱主要依据元素特征谱线的高度展开定量分析2、原子发射光谱中,常用的光源存有()a、空心阴极灯b、电弧、电火花、电感耦合等离子炬等c、棱镜和光栅d、钨灯、氢灯和氘灯3、谱线强度与以下短萼有关:①唤起电位与电离电位;②光子几率与统计权重;③唤起温度;④试样中元素浓度;⑤电离度;⑥自发发射谱线的频率()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4、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分析污水中的cr、mn、cu、fe等(含量为10-6数量级),应选用下列哪种激发光源()a、火焰b、直流电弧c、高压火花d、电感耦合等离子炬5、原子发射光谱的产生就是由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b、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c、原子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d、原子核的振动6、矿石粉未的定性分析,一般选用下列那种光源为好()a、交流电弧b、直流电弧c、高压火花d、等离子体光源二、填空题:1、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对激发光源性能的建议就是,。

光学参考答案大全

光学参考答案大全

光学参考答案大全光学参考答案大全光学是研究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和吸收等现象的科学。

它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应用广泛的一门学科。

在学习光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和难题,需要参考答案来解决。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光学参考答案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 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少?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约299,792,458米,通常记作c。

这是一个常数,也是相对论的基本常量之一。

2. 什么是光的反射?光的反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遇到界面发生改变方向的现象。

根据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是指光线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由于介质密度的不同而改变方向的现象。

根据斯涅尔定律,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满足折射定律。

4. 什么是光的干涉?光的干涉是指两束或多束光线相遇时,由于光的波动性而产生的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干涉现象可以解释光的波动性,也是实验验证光的波动性的重要手段。

5. 什么是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指光通过一个孔或者绕过一个障碍物后,发生弯曲和扩散的现象。

衍射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证据之一,也是一些实验的基础。

6. 光的吸收是什么意思?光的吸收是指光线穿过介质时,一部分能量被介质吸收而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

吸收现象是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重要表现。

7. 什么是光的色散?光的色散是指光线在通过介质时,由于介质对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光线分离成不同颜色的现象。

色散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彩虹形成的原理。

8. 什么是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光线中的电矢量在空间中的方向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光的偏振现象是光的波动性的重要表现之一,也是一些光学器件的基础原理。

9. 光的波粒二象性是什么意思?光既可以被看作是波动的电磁波,又可以被看作是由光子组成的粒子。

这种既有波动性又有粒子性的特性被称为光的波粒二象性。

10. 光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有哪些?光学在现代科技中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光通信、激光技术、光学显微镜、光学传感器、光学计算等。

光学物理测试题及答案

光学物理测试题及答案

光学物理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光的波动性可以通过以下哪个实验来验证?A. 双缝干涉实验B. 光电效应实验C. 康普顿散射实验D. 光电导实验答案:A2. 光的折射率n与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和介质中的速度v之间的关系是?A. n = c/vB. n = v/cC. n = c + vD. n = c - v答案:A3. 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A. 横波B. 纵波C. 非波D. 无法确定答案:A4. 以下哪种现象不属于光的干涉现象?A. 牛顿环B. 薄膜干涉C. 光的衍射D. 光的反射答案:D5. 光的波长与频率的关系是?A. 波长与频率成正比B. 波长与频率成反比C. 波长与频率无关D. 波长与频率相等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光的三原色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红、绿、蓝2. 光的干涉现象中,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0时,干涉结果是________干涉。

答案:构造3. 光的折射定律中,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介质的________。

答案:折射率4. 光的多普勒效应是指当光源和观察者之间存在相对运动时,观察者接收到的光的________会发生变化。

答案:频率5. 光的全反射现象发生在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且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此时光不会进入光疏介质,而是在光密介质中发生________。

答案:全反射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 简述光的干涉现象及其产生的条件。

答案:光的干涉现象是指两束或多束相干光波相遇时,它们的振幅相互叠加,形成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的现象。

产生干涉的条件包括:两束光必须是相干光,即它们的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两束光的波前必须相互重叠。

2. 解释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

答案:光的偏振是指光波振动方向的选择性,自然光是各向同性的,而偏振光则是在特定方向上振动的光。

偏振现象可以通过偏振片来观察,偏振片只允许特定方向的光波通过。

10级仪器分析复习题

10级仪器分析复习题

1、在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中,苯、甲苯、乙苯、联苯的流出顺序是?乙苯、甲苯、联苯、苯2、在AES分析中,把一些激发电位低、跃迁几率大的谱线称为?灵敏线3、在石墨炉原子化器中, 常采用哪几种气体作为保护气?惰性气体(氩)4、在原子吸收分析中,如怀疑存在化学干扰,例如采取下列一些补救措施,指出哪种措施不适当?(1)提高火焰温度(2)加入稀释剂(3)加入保护剂(4)加入基体改进剂5、 pH 玻璃电极产生的不对称电位来源于?这是由于膜内外两个表面情况不一致(如组成不均匀、表面张力不同、水化程度不同等)而引起的。

6. 在光学分析法中,共振线的定义是?原子受到外界能量激发时,其外层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所产生的吸收线称为共振吸收线,简称共振线。

7、电磁辐射(电磁波)按其波长可分为紫外、可见、红外等不同区域,各区域的波长范围?p8页8、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1)使试样蒸发、分解、原子化(2)使气态原子激发并发射特征光谱9、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中,直流电弧与交流电弧比较各有什么特性?直流电弧的特点:直流电弧放电时,电极温度高,有利于试样蒸发,分析的灵敏度很高,而且电极温度高,破坏了试样原来的结构,消除了试样组织结构的影响,但对试样的损伤大。

交流电弧的特点:交流电弧既具有电弧放电特性,又具有火花放电特性。

改变电容C2与电感L2,可以改变放电特性:增大电容,减小电感,电弧放电向火花放电转变;减小电容,增大电感,电弧放电特性增强,火花放电特性减弱。

10、说说空心阴极灯的基本构造?它是由一个阳极和一个端封闭、一端敞口的圆筒状的空心阴极组成。

11、什么是谱线的多普勒变宽、罗伦兹变宽、共振变宽、自然变宽?多普勒变宽:是由于原子在空间作无规则热运动产生的,又称热变宽。

罗伦兹变宽:由异种原子碰撞引起的变宽。

共振变宽:在共振线上,自吸严重时的谱线变宽。

自然变宽; 没有外界影响,谱线仍有一定的宽度称为自然宽度。

12红樱桃化工网 1~%T2w"{'v O1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哪几个部分组成?由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和检测器等四部分组成。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集与答案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集与答案

大学物理光学实验练习题集与答案一、单选题1. 光学简导管的主要作用是什么?A. 引导光线传输B. 调节光的强度C. 调节光的颜色D. 放大光的角度答案:A2. 以下哪个现象展示了光的直线传播特性?A. 反射B. 折射C. 散射D. 干涉答案:A3. 某光源通过一种单缝狭缝时,在屏幕上观察到的是一个中央亮度明显高于两边的条纹,这是由于什么现象引起的?A. 反射B. 散射D. 干涉答案:C4. 以下哪一个现象表明光的波动性?A. 光在真空中传播时的速度恒定B. 光沿直线传播C. 光在介质中折射D. 光的干涉现象答案:D5. 光通过一个透镜后,如果光线聚焦在透光屏上,则透镜的类型是:A. 凸透镜B. 凹透镜C. 分光镜D. 覆膜答案:A二、多选题1. 下面几种光源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有哪些?B. 白炽灯光C. 激光D. 火焰光E. 荧光灯光答案:A、D2. 以下关于光学折射的陈述中,正确的是:A. 光只在真空中能以光速传播B. 介质的折射率越大,光速度越快C.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D. 折射率是入射角和折射角的正弦比答案:C、D3. 以下哪些现象属于光的干涉现象?A. 彩虹B. 杂纹C. 油膜颜色D. 空气中的飞蛾答案:A、B、C4. 以下哪些颜色的光波长较长?A. 红光B. 蓝光C. 紫光D. 绿光答案:A、C5. 下列关于光学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双缝干涉实验观察到的结果是一系列彩色条纹B. 黑暗室中进行的光学实验无法看到效果C. 如果两束相干光叠加在一起,会产生干涉现象D. 在实验室进行的光学实验与日常生活中的光学现象无关答案:C三、简答题1. 解释光的散射现象,并说明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光的散射是指光线与物质颗粒碰撞后改变原来传播方向的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光的散射现象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例如,太阳光在大气中的散射现象使得天空呈现出蓝色,在傍晚时分呈现出红色的现象;激光散射可用于光通信中的光纤通信和激光雷达技术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学分析部分补充练习题一、选择题1. 光量子的能量正比于辐射的( )(A)频率(B)波长(C)介质(D)周期2. 波长500 nm 的光的能量比( )(A)紫外光小(B)红外光小(C)微波小(D)无线电小3. 用实验方法测定某金属络合物的摩尔系数κ,κ的大小决定于( )(A)络合物的浓度(B)络合物的性质(C)比色皿的厚度(D)入射光强度4. 双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与单光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相比,其优点是( )(A)可以扩大波长的应用范围(B)可以采用快速响应的检测系统(C)可以抵消吸收带来的误差(D)可以抵消因光源的变化而产生的误差5. 紫外可见光谱的量子跃迁类型是()(A)原子和分子外层电子能级跃迁(B)原子和分子内层电子能级跃迁(C)分子振动及转动能级跃迁(D)分子转动及低能级振动能级跃迁6.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测得浓度为c的溶液的透射比为T,浓度为2c的溶液的透射比为( )。

(A)T1/2(B)T2(C)T−2(D)2T7. 下列化合物中荧光最大的是( ),荧光波长最短的是( )。

(A)苯 (B)联苯 (C)对联三苯 (D)蒽醌8. 极性溶剂对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的吸收峰的波长的影响是( )。

(A) n→π*跃迁蓝移 (B) n→π*跃迁红移(C)π→π*跃迁蓝移(D) π→π*跃迁红移9. 某化合物λmax(正已烷)=329nm,λmax(苯)=305nm,该吸收跃迁的类型为( )。

(A) n→σπ*跃迁蓝移 (B) n→π*跃迁红移(C)σ→σ*跃迁蓝移(D) π→π*跃迁红移10. 电子能级间隔越小,电子跃迁时吸收光子的( )。

(A) 能量越高 (B) 波长越长(C)波数越大(D) 频率越高11. 分光光度计测量有色化合物的浓度相对标准偏差最小时的吸光度为( )。

(A) 0.368 (B) 0.334 (C)0.443 (D) 0.43412. 已知KMn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8.04 g/mol,κ545nm=2.2×103L·mol–1·cm–1,今在545nm处用浓度为0.0020% KMnO4溶液,3.0cm比色皿测得透光率为( )。

(A)15%(B)83% (C)25% (D) 53%13. 某物质的摩尔系数很大,则表明( )。

(A) 该物质对某波长的吸光能力很强 (B) 该物质浓度很大(C)光通过该物质溶液的光程长(D) 测定该物质的精密度很高14. 符合比尔定律的有色溶液经稀释后,其最大吸收峰的波长位置将( )。

(A) 向长波方向移动 (B) 不移动,但峰高降低(C)向短波方向移动(D) 不移动,但峰高升高15. 吸光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与下列( )因素有关。

(A) 比色皿厚度 (B) 该物质的浓度(C)吸收池材料(D) 入射光波长16. 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中,极性溶剂会使被测物的吸收峰( )。

(A) 消失 (B) 精细结构更明显(C)位移(D) 分裂17. 有A、B两份不同浓度的有色溶液,A溶液用1.0cm比色皿,B溶液用3.0cm比色皿,在同一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相等,则它们的浓度关系为( )。

(A) A是B的1/3 (B) A等于B (C)B是A的3倍(D) B是A的1/318. 激发态分子经过振动池豫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后,经系间窜越转移至激发三重态,再经振动弛豫降至三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然后发出光辐射跃迁至基的各个振动能能级,这种光辐射称为( )。

(A)分子荧光 (B) 分子磷光(C)瑞利散射光(D) 拉曼散射光19.分子荧光发射光谱含有( )个发射带。

(A) 1(B) 2 (C)3 (D) 不一定20. 关于振动池豫,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振动池豫只能在同一电子能级内进行(B) 振动池豫属于无辐射迁(C)通过振动池豫可使处于不同电子激发态的分子均返回到第一电子激发态的最低振动池豫能级(D) 振动池豫是产生斯托克位移的原因之一21. 下列有关分子荧光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发射光谱最短波长处的谱峰与激发光谱最长波长处的谱峰相对称(B) 发射光谱最长波长处的谱峰与激发光谱最长波长处的谱峰相对称(C)发射光谱的形状与激发光谱的波长无关(D) 发射光波长总是大于激发光波长22. 一般要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检测荧光的强度,这是由于( )。

(A) 只有在与入射光垂直的方向上才有荧光(B) 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可减小透射光的影响(C) 荧光强度比透射光强度大(D) 荧光发射波长比透射光波长长23. 原子光谱的产生是由于()(A)原子的次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B)原子的外层电子在不同能态间跃迁(C)原子的外层电子的振动和转动(D)原子核的振动24. 在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法中,选择激发电位相近的分析线对是为了()(A)减小基体效应(B)提高激发概率(C)消除弧温的影响(D)降低光谱背景25. 对棱镜摄谱仪和光栅摄谱仪的色散力均有影响的是()(A)制造棱镜或光栅的材料本身(B)光轴与感光板的夹角(C)物镜的焦距(D)光线的入射角26. 用发射光谱进行定性时,应选用的感光板是();用发射光谱进行定量时,应选用的感光板是()(A)惰延量小的(B)展度大的(C)反衬度高的(D)反衬度低的27. 当不考虑光源影响时,下列元素中发射光谱最为复杂的是()(A)K (B)Ca (C)Zn (D)Fe28. 光栅公式为d(sinα ±sinβ)=Kλ,与式中d值有关的是()(A)闪耀角(B)衍射角(C)光谱级次(D)刻痕数29. 用原子发射光谱进行定量分析时,其标准加入法的定量关系曲线是( )。

(A) lg I~lg c s(B)△S ~lg c s(C) △S ~C s (D) R~lg c s30.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实验中若感光板的乳剂面装反,经摄谱、显影和定影后得到的发射光谱将会是()(A)紫外光谱区谱线不出现 (B)不产生异常情况(C)谱线严重重叠 (D)谱线自蚀现象严重31. 原子发射光源中蒸发能力最强的是( )(A)直流电弧 (B)交流电弧 (C)高压火花 (D)ICP32. 引起原子吸收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变宽(B)自吸变宽(C)多普勒变宽(D)劳伦茨变宽33. 应用调制的空心阴极灯主要是为了()(A)延长灯寿命(B)克服火焰中的干扰谱线(C)防止光源谱线变宽(D)扣除背景吸收34. 光谱通带是指()(A)单色器出射光束波长区间的宽度(B)单色器出射狭缝的宽度35. 原子吸收光谱是(),其光源是()(A)线光谱(B)带光谱(C)锐线光谱(D)连续光谱36. 原子化器的主要作用是()(A)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B)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激发原子(C)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中性分子(D)将试样中待测元素转化为离子37.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光源的作用是()(A)提供试样蒸发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B)产生紫外光(C)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D)产生具有足够浓度的散射光38.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各部件的排布顺序为();原子吸收光谱仪各部件的排布顺序为()(A)光源、单色器、吸收池、检测器(B)光源、原子化器、单色器、检测器(C)光源、单色器、原子化器、检测器(D)光源、吸收池、检测器、单色器二、名词解释光学分析 光谱的类型 发射光谱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振动池豫斯托克位移共振线谱线自吸谱线的自蚀自然变宽 压力变宽、振子强度 光谱通带 谱线轮廓三、填空题1. 波长为0.9nm 的电磁辐射的频率为()S–1,波数为()cm–12. 近紫外区的波长范围为( ),可见区的波长范围为( )。

紫外可见光度分析中,为减少仪器的测量误差,测量时百分透光率应在(~ ),吸光度应在(~ )。

3. 影响摩尔吸光系数的因素有( )4. 原子吸收光谱仪的火焰原子化器常用的预混合型原子化器,是由()、()、()和()四部分组成。

5. 原子发射光谱分析分析法只能确定试样物质的(元素组成和含量),而不能给出试样物质的(分子结构信息)6. 原子吸收分析中,干扰效应主要有(光谱干扰),(化学干扰),(电离干扰),(物理干扰),(背景干扰)。

7. 原子吸收光谱法把产生()吸收或能产生()吸光值时的待测物或质量定义为特征浓度。

8. 由辐射原子与其它粒子间相互碰撞产生的谱线轮廓变宽为( )9. 随待测元素原子蒸气压力增大而增大的谱线轮廓变宽为( )10. 原子吸收谱线轮廓变宽使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灵敏度( )11. 平面光栅公式为( ),闪耀光栅公式为( ),当入射角θ= 0时,闪耀光栅的衍射角φ与闪耀角i的关系为( )四、简答题1. 试述区别n→π*跃迁、π→π*跃迁的方法原理。

2. 试述分子荧光的激发光谱(吸收带)有可能比荧光光谱(发射带)多的原因。

3. 试述原子发射光谱中的灵敏线、分析线和最后线的含义和应用。

4. 简述影响强度的因素。

5. 简述直流电弧、交流电弧、电火花光源的特点及应用。

6. 影响光栅线色散率的因素有哪些?7. 什么是分析线对,内标元素及分析线对的基本条件是什么?8. 试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测定水中镁的原理。

9.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中光源调制的方法和目的。

10. 试述原子吸收光谱中为什么要用锐线光源。

11.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的光源应当符合哪些条件?为什么空心阴极灯能发射半宽度很窄的谱线?12. 简述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的背景吸收的产生及消除方法?13.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中,调制空心阴极灯电源的目的是什么?14. 为什么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具有较高的选择性、灵敏度和准确度?15. 用方框图表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发射光谱摄谱仪、原子吸收和分子荧光光度计的结构,各部件的主要作用和异同点。

16. 紫外-可见、分子荧光、原子发射和原子吸收光谱仪都有单色器,试述它们在各自光谱仪中的空间位置和作用。

五、判断说明题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分析法,被测组分的浓度越高,测定的准确度越高。

2. 紫外-可见吸收曲线的峰高随波长增大而增高。

3. 分子荧光分析法应用于极稀溶液的测定,其灵敏度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高2~4个数量级。

4. 原子发射光谱定性分析中应选择反衬度高的感光板,而定量分析则要选择反衬度相对较小的感光板。

5. 激发温度越高,谱线强度越大。

6. 原子吸收光谱法中分析线均采用最灵敏的主共振线。

7. 影响谱线变宽的主要因素,多普勒变宽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8. 多普勒变宽使原子吸收分析法的灵敏度增大。

9. 锐线光源发射线的宽度比吸收线的宽度大。

10. 三标样法是标准曲线应用3份标样。

六、设计、案例分析题1. 试设计邻二氮菲光度法定量测定铁的分析方案。

2. 试设计原子吸收法测定水样中Ca2+、Mg2+的分析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