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2.3.2化学反应的限度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
化学反应的速率与限度(第二课时)课件 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0.24
3小时 (mol) 0.08 0.04
0.24 ……
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很多化学反应都具有可逆性
一、可逆反应
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能向正、反两个方向同时进行的 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如:2HI(g) H2(g) + I2(g); 可逆反应。 2KClO3 ==== 2KCl + 3O2(g) 不可逆反应。
(1) 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0.3mol·L-1·s-1。 (2) 2s 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 30% 。
拓展:反应物的转化率 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步骤: “三步曲” 1、写出有关平衡的化学方程式
2、找出各物质的 起始量 转化量 平衡量
3、根据已知条件列式
例:将6 mol H2和 3 mol CO充入容积为0.5 L的密闭容器,
(2) t1以后:v(正)=v(逆)
率 v(正)
v(正)= v(逆)
t1以后反应处
v(逆)
于平衡状态!
0
t1
时间(t)
二、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当一个反应进行到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 相等时,反应物与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 止的一种“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2、特征:
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等:v(正)=v(逆) ≠0 。 动:动态平衡。 定: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一定。 变:当外界条件发生改变时,原平衡发生移动。
害的化学反应发生,这就要讨论反应条件的控制。
思考并讨论P48,思考如何提高煤的燃烧效率?
1、煤的状态与煤燃烧的速率有何关系?与煤的充分燃 烧有何关系? 2、空气用量对煤的充分燃烧有什么影响? 3、应选择什么样的炉膛材料?理由是什么? 4、如何充分利用煤燃烧后烟道废气中的热量?
人教社必修(2)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复习

Zn +2H+=Zn2+ + H2 考:下列装置中灵敏电流计上是 否有电流通过?下列装置是否为原电池?
【探究实验】按下图进行实验 并观察现象:
(-):Zn - 2e- = Zn2+ (+):Cu2++2e- = Cu 电池反应: Cu2++Zn = Cu + Zn2+
原电池的构成要素:
• • • • 前提是有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有两个电极 有电解质溶液 形成闭合电路
三、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1、定义:是描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物理量, 2、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某一反应物的物质的 量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增加来 表示。 V=△C/△t 3、mol/L.min 、mol/L.s 如反应方程式∶mA+nB=pY+qZ 则VA=△C(A)/△t, VB=△C(B)/△t, VY=△C(Y)/△t, VZ=△C(Z)/△t。 4、化学平衡
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 什么原电池?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 Zn – 2e- = Zn2+
(-): Zn – 2e- = Zn2+
2】按下图进行实验 (+): 【探究实验 Cu2+ + 2e- = Cu (+): 2H+ + 2e- = H2↑
电池反应:
并观察现象: 电池反应:
Zn + Cu2+= Zn2++Cu Zn Cu
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A. 若反应X + Y = M是放热反应,该反应一 定不用加热。 • B. 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 应。 • C. CO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O3分 解是吸热反应。 • D. 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 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新课标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第一课时)》优质说课PPT

现
象
正极: Cu(+) Cu Cu
2H++2e-=H2↑(还原反应)
1.Zn片溶解 2.Cu片上有气泡 3.电流表指针发 生偏转
电池总反应式:
Zn+2H+=Zn2++H2 ↑
四、教学程序
2.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教学:
分组实验、比较探究、交流讨论、归纳总结。
分组实验:实验探究二
实验序号 实验装置 第一小组:实验①②③④
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火力发电的过程
2.原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锌片: Zn-2e-=Zn2+ (氧化反应) 铜片: 2H++2e-=H2↑(还原反应) 总反应式: Zn+2H+=Zn2++H2↑ 3.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① 有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单质)作电极。 ② 电极材料都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三)、当堂检测
1.下列装置中能组成原电池形成电流的是(
A
Cu Cu
)
A Zn Cu
A
H2SO4 A Zn Cu Zn
B
酒精 A Cu
C
H2SO4
D
H2SO4 H2SO4
反馈练习:
2、下列装置哪些属于原电池,请说明理由。 如是,请指出正极、负极。
A
Zn Cu
A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Al
Ag 生铁 Cu
四、教学程序 2. 建立新思维,提出新的研究任务
①什么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的 原理是什么? ②指出火电站中从开始到结束能 量是怎样转化的?
③火力发电的利与弊是什么?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3(2)化学反应为人类提供能量ppt课件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专题归纳区
(5)常见电池 一次电池 。 ①干电池:又称____________ 二次电池 。 ②蓄电池:又称_____________ ③燃料电池:其能量转化率高,对环境无污染。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A.两烧杯中铜片表面均有气泡产生 B.甲烧杯中铜片表面有气泡产生,乙烧杯中锌片表面有 气泡产生
C.两烧杯中硫酸的浓度均减小
D.甲中铜片是正极,乙中铜片是负极 点拨:甲装置构成原电池,发生原电池反应;乙装置不能 构成原电池,发生置换反应。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专题归纳区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专题归纳区
1.如图,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之前,b为碳棒,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极上发生还原反应,b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一、原电池的工作原理(以铜锌原电池为例)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专题归纳区
将纯锌片和纯铜片按图示方式插入同浓度的稀硫 酸中一段时间,以下叙述正确的是(双选)( )
化学 必修2
第2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专题归纳区
自主预习区 互动探究区 巩固训练区 课时作业 专题归纳区
(1)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分别发生在负极(Zn极)和正极(Cu极)表面,气泡应在正极表面 逸出,负极表面不会出现气泡。若在正、负极表面均有气泡逸 出,只能说明负极材料不纯。 (2)原电池反应能加快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
2.3.2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2)

实验探究4: 固体反应物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2mol/L HCl
块状 CaCO3
粉末状 CaCO3
实验探究4: 固体反应物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反应物 颗粒大小 块状 大量气泡 粉末状 迅速冒出 极大量气泡
现 象
结 论
固体反应物表面积越大 (颗粒越小),反应速率越大。
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4.压强
化学反应速率主要决定于反应物的性质
——内因
化学反应速率能发生改变吗?
将食品置于低温条件下,常常可以保存 更长的时间。为什么?
加酶洗衣粉的去污能力比普通洗衣粉 要强的多。为什么?
实验探究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常温
冷水 2~3mL5%H2O2 1~2滴1mol/LFeCl3
热水
实验探究1: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练习3
反应 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条 件下的反应速率为: (1)ν(A)=0.3mol/(L· ) s (2) ν(B)=0.6mol/(L· s) (3) ν(C)=0.4mol/(L· s) (4) ν(D)=0.45mol/(L· s) 则该反应速率的快慢顺序为: (1)>(4)>(2)=(3)
外界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2.催化剂结论:当其他条件来自变时, 使用正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 使用负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自学P49 神奇的催化剂
催化剂能极大地改变反应速率,而自身的 组成、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发生 变化,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或专一性) 催化剂中毒:催化剂的催化性能往往因 接触少量的杂质而明显下降甚至遭破坏, 这种现象叫催化剂中毒。 催化剂只有在一定的温度下才能最大限 度的显示其催化作用,不同的催化剂对 温度的要求不一样。
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PPT课件

教学过程
二、提供素材:
为了能够解答上面所提出的问题,给出氢气和氯气 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发生爆炸的实验视频,并通过分 析得出爆炸的原因是反应放出了大量的热。接下来, 引导学生通过化学键来分析推理,为什么该反应会放 热。 特色: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习积极性 突出重点:化学能可转化为热能
教学过程
点燃
CO2
实验:氢气和氯气混合气体光照
H2
H —H
断 开 吸 收 能 量
+
Cl2
Cl —Cl
断 开 吸 收 能 量
光照
2HCl
· · · · : · Cl H· + · · → H Cl · ·
· · · ·
资料卡片
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
• 1.化学反应的发生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 • 2.化学键的形成与断裂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 化的主要原因 • 3.一个反应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取决于 断键吸收的总能量与成键放出总能量的相 对大小
通过PPT展示书上的示意图,发现,一个化学反应 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 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教学过程
六、即时演练
现场让同学们做两道选择题,及时反馈学生们的 课堂吸收情况,并巩固这节课所学习的知识点。
THANK YOU!
新课标人教版化学必修Ⅱ
第二章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C + O2
1、已知反应A+B=C+D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 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 B. C. D.
A的能量一定高于C B的能量一定高于D 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一定 能发生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D ) A. 物质发生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 B. 所有物质的内部都“储存”有能量,而 且这些能量都是相等的 C. 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 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断开旧化学键 形成新化学键的过程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2.1《化学能与热能》课件.ppt

8.在 25℃、101kPa 的条件下,断裂 1 mol H—H 键吸收 436 kJ 能量,断裂 1 mol Cl—Cl 键吸收 243 kJ 能量,形成 1 mol H—Cl 键放出 431 kJ 能量。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 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 (两 个 守 恒):________定 律 、 ________定律。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定义 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 (2)实验探究
①
现 象有 温度变化用 用产部水 手 温生感银 轻 度到柱 触 计发试 测热管 量底 ,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课
课
课
前
堂
后
预
练
作
习
习
业
课基前础训预练习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原子(或原子团)的重新组合,即反应物 中化学键的________和生成物中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角度) (1) 物 质 中 的 原 子 ( 或 原 子 团 ) 之 间 是 通 过 ________ 相 结 合 的。
(2) 当 物 质 发 生 化 学 反 应 时 , 断 开 反 应 物 中 的 化 学 键 要 ________能量,而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要________能量。
(3)化学键的________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3.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宏观角度) (1)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 释放能量,如图________所示; (2)反应物的总能量________生成物的总能量,则化学反应 吸收能量,如图________所示。
人教版化学必修2讲义: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3节 第2课时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知识梳理]一、化学反应的限度1.可逆反应(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正反应方向和逆反应方向均能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①正向反应和逆向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定条件下,反应物不可能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即反应物的转化率不可能达到100%。
(3)表示:书写可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时不用“===”而用“”。
2.化学平衡状态(1)化学平衡的建立(2)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的状态。
【自主思考】1.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此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最大吗?提示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后,反应物的量不再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反应物的转化率达最大值,且保持不变。
二、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1.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促进有利反应⎩⎪⎨⎪⎧ 提高反应的转化率加快反应速率控制有害反应⎩⎪⎨⎪⎧ 减慢反应速率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控制副反应的发生2.燃料燃烧的条件(1)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尽可能接触。
(2)温度达到燃料的着火点。
3.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1)尽可能使燃料充分燃烧,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关键是燃料与空气或氧气尽可能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2)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能利用率。
【自主思考】2.结合燃料燃烧的条件分析灭火的措施有哪些?提示 (1)隔绝空气 (2)降低火焰的温度[效 果 自 测]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任何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 )(2)化学反应达到限度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3)化学反应的限度与时间的长短无关( )(4)化学反应的限度是不可改变的( )答案 (1)√ (2)√ (3)√ (4)×2.(1)炭在火炉中燃烧得很旺时,在往炉膛底内的热炭上喷洒少量水的瞬间,炉子内的火会更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X(g)
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
态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B.反应容器中 Y 的质量分数不变
C.X 的分解速率与 Y 的消耗速率相等
D.单位时间内生成 1 mol Y 的同时生成 2 mol X
解析:选 C。因 Z 为固体,若未达到平衡,混合气体的密度会 发生变化,A 项可作平衡标志;C 项中 X 的分解速率与 Y 的 消耗速率之比等于 2∶1 时才符合要求。
2.化学反应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最大
0
减小 增大
最大 0
减小 增大
不变
图示:
(2)化学平衡状态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 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的浓度与生成 物的浓度不__再__改__变___,达到一种表面静止的状态,称为化学平 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进入 SO2 中。
答案:(1)Va mol/L
b V
mol/L
0
v(正)
v(逆)
(2)减小 减小 增大 减小 增大
(3)相等 保持不变 (4)SO2、O2 和 SO3
题组 2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5.下列各关系式中能说明反应 N2+3H2 衡状态的是( )
2NH3 已达到平
A.3v 正(N2)=v 正(H2) C.2v 正(H2)=3v 逆(NH3)
题组 3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9.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固体燃料颗粒越细,燃料燃烧得越充分。( √ ) (2)相同情况下,气体燃料燃烧效率比固体燃料的燃烧效率要 高。( √ ) (3)燃料燃烧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 )
10.下列关于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空气量越多越好 B.应通入适量的空气 C.固体燃料燃烧前最好粉碎 D.液体燃料燃烧时可以以雾状喷出 解析:选 A。燃料燃烧时,把固体粉碎或液体雾化都是为了增 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利于充分燃烧,而空气的量要适当,因 空气量过多,会带走一部分热量。
题组 1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及其特征 1.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个可逆反应达到的平衡状态就是这个反应在该条件下所 能达到的限度。( √ ) (2)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向反应速率和逆向反应 速率相等且等于零。( × ) (3)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保持相等。( × ) (4)化学反应的限度不可以通过改变条件而改变。( × )
B.容器内,3 种气体 AB、A2、B2 共存
C.AB 的消耗速率等于 A2 的生成速率的 2 倍
D.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解析:选 D。A、C 项均表示正反应方向;B 项是可逆反应的
特点,无法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 D 项,反应达到化学平
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不变,故 D 正确。
优等生经验谈:听课时应注意学习老师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同学们如果理解了老师的思路和过程,那么后面的结论自然就出现了,学习起来才能够举 一反三,事半功倍。
2019/7/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8
谢谢欣赏!
2019/7/6
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29
(3)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特殊 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_最__大__程__度__,任何可逆反应 在给定条件下的进行程度都有一定的限度。
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现实意义
2.实例——燃料的燃烧 (1)燃料燃烧的条件 ①燃料与_空__气__或__氧__气__接触,且空气要适当过量。 ②温度达到燃料的_着__火__点__。 (2)提高燃料燃烧效率的措施 ①尽可能使燃料_充__分__燃__烧__,提高能量的转化率。 ②尽可能充分地利用燃料燃烧所释放出的热能,提高热能的利 用率。
或“v(逆)”,下同]最大,而________最小(为零)。
(2)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浓度的变化趋势为 c(SO2)________,c(O2)________,而 c(SO3)________,从而化 学反应速率 v(正)________,而 v(逆)________。(填“增大” 或“减小”) (3)当反应进行到 v(正)与 v(逆)________时,此时可逆反应达到 最大限度,若保持外界条件不变时,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 量、浓度、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及总压强都________。 (4)若再向容器中充入 18O2 气体,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18O 原 子存在于________________中。
解析:可逆反应发生时,v(正)越来越小,v(逆)越来越大,c(反
应物)越来越小,c(生成物)越来越大,当 v(正)=v(逆),反应达
到最大限度,即达平衡状态,此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
百分含量及总压强都保持不变。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所以
18O2 中 18O 进入生成物 SO3 中,SO3 分解,其中的 18O 原子又
减少 SO2 的产生;通入适当过量空气是为了减少 CO 的产生。
12.化学反应限度的调控在工业生产和环保技术等方面得到了 广泛的应用,如果设法提高化学反应的限度,下列说法错误的
是( ) A.能够节约原料和能源 C.能够提高经济效益
B.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 D.能够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答案:D
编后语
听课对同学们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听得好好,直接关系到大家最终的学习成绩。如何听好课,同学们可以参考如下建议:
11.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
样处理的目的是( )
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 ②减少 SO2 的产生,避免
造成“酸雨” ③减少有毒的 CO 产生,避免污染空气 ④减
少 CO2 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选 A。将煤块粉碎是为了提高煤的利用率;脱硫是为了
B.v 正(N2)=v 逆(NH3) D.v 正(N2)=3v 逆(H2)
解析:选 C。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用不
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的数值之比等于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
比,故 C 正确。
6.一定条件下反应 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
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 n mol A2,同时消耗 2n mol AB
2.对于可逆反应 M+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M、N、Q 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M、N 全部变成了 Q C.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 D.反应已经停止
解析:选 C。平衡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之比应从两个方面 考虑:一是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二是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 数。如 2 mol M 与 1 mol N 反应,无论怎样反应,M 与 N 的 浓度永远不相等,所以“M、N、Q 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这种说法是错误的,A 错误;此反应是可逆反应,B 错误;反 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都保持不变,可以说明反应达到平衡,C 正确;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D 错误。
解答。听课时关键应该弄清楚老师讲解问题的思路。
三、听问题。
对于自己预习中不懂的内容,上课时要重点把握。在听讲中要特别注意老师和课本中是怎么解释的。如果老师在讲课中一带而过,并没有详细解答, 大家要及时地把它们记下来,下课再向老师请教。
四、听方法。
在课堂上不仅要听老师讲课的结论而且要认真关注老师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上语文课学习汉字,一般都是遵循着“形”、“音”、“义”
的研究方向;分析小说,一般都是从人物、环境、情节三个要素入手;写记叙文,则要从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方面进
行叙述。这些都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其他的科目也有适用的学习方法,如解数学题时,会用到反正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消元
法;因式分解法等,掌握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科目的方法是大家应该学习的核心所在。
4.在一定条件下,向 V L 密闭容器中充入 a mol SO2 和 b mol
O2,发生反应 2SO2(g)+O2(g)
催化剂 450 ℃
2SO3(g)。
(1)反应刚开始时,由于 c(SO2)=________,c(O2)=________,
而 c(SO3)=________,所以化学反应速率________[填“v(正)”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2.3.2 化学反应的限度
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1.初步了解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2.认识可逆反应及其特征。 3.了解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状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条件的控 制。
化学反应的限度 1.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_正__反__应__方向和_逆__反__应__方向均能进行的 化学反应。在可逆反应中,用“_____”连接。 (2)特点 ①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不能完全转化,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反应物的转 化率小于 100%。
一、听要点。
一般来说,一节课的要点就是老师们在备课中准备的讲课大纲。许多老师在讲课正式开始之前会告诉大家,同学们对此要格外注意。例如在学习物
理课“力的三要素”这一节时,老师会先列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这就是一堂课的要点。把这三点认真听好了,这节课就基本掌握了。
二、听思路。
思路就是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例如老师在讲解一道数学题时,首先思考应该从什么地方下手,然后在思考用什么方法,通过什么样的过程来进行
3.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 1 mol X,进行可逆反应:2X(g) 3Y(g),反应过程中的反应速率(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
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t1 时,只有正反应发生 B.t2~t3 时间段内,反应不再进行 C.t2 时,容器内有 1.5 mol Y D.t2~t3 时间段内,X、Y 的物质的量均没有发生变化 解析:选 D。A 项,t1 时,正、逆反应都在进行,只是正反应 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B 项,反应达到平衡时并没有停止。C 项,t2 时反应达到平衡,但 1 mol X 不可能全部转化为 Y,所 以 Y 的物质的量小于 1.5 mol。D 项,t2~t3 时间段内反应处于 平衡状态,X、Y 的物质的量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