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单元测试题(带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甲醇燃料电池可使用于笔记本电脑、汽车等。

它在一极通入甲醇,另一极通入氧气,电解质是质子交换膜,它能传导氢离子。

电池工作时,甲醇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电池的总反应是2CH3OH + 3O2 =2CO2+ 4H2OB.负极的反应是CH3OH + H2O = CO2 +6H+ + 6e-C.正极的反应是O2 + 2H2O + 4e- = 4OH-D.电池工作时,H+移向正极2.下列有关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装置I中Mg为原电池的负极B.装置IV工作时,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碳棒C.装置III可构成原电池D.装置II为一次电池3.下列关于反应能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已知反应:Zn(s)+CuSO4(aq)=ZnSO4(aq)+Cu(s)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D.相同条件下,如果1 mol氢原子所具有的能量为E1,1 mol氢分子的能量为E2,则2E1=E2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将Mg、A1片用导线连接后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组成原电池,Al为负极,Mg为正极C.由CO、空气和稀硫酸构成的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是2CO+4e-+2H2O=2CO2↑+4H+D .充电电池可以无限制地反复放电、充电5.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 2水介质电池。

电池示意图如图,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 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24Zn 2e 4OH Zn(OH)----+=B .放电时,1 mol CO 2转化为HCOOH ,转移的电子数为2 molC .充电时,电池总反应为24222Zn(OH)2Zn O 4OH 2H O --=+↑++D .充电时,正极溶液中OH −浓度升高6.《Science 》杂志报道了王浩天教授团队发明的制取H 2O 2的绿色方法,原理如图所示。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含答案解析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含答案解析版)

第2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检测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核聚变是人类未来获取能源的理想方式之一。

人类从受控热核聚变反应中可得到无穷尽的清洁能源,相当于为自己制造了一个个小太阳。

下列关于能量转换的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C.煤燃烧时,化学能主要转化为热能D.白炽灯工作时,电能全部转化为光能2.下列各组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最快的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3.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浓度都为1.0 mol·L-1的两种气体X2和Y2,反应生成气体Z。

10min后,测得X2、Z的浓度分别为0.4 mol·L-1、0.6 mol·L-1。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为( )A. X 2+2Y22XY2 B. 3X2+Y22X3YC. 2X 2+Y22X2Y D. X2+3Y22XY34.下列金属性质的比较中,能说明甲的金属性比乙强的是( )①甲与水反应比乙与水反应剧烈②单质甲能从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单质乙③甲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比乙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④以甲、乙金属为电极构成原电池,甲作负极A.①④B.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5.据报道,某国一集团拟在太空建造巨大的集光装置,把太阳光变成激光用于分解海水制氢:2H2O===2H2↑+O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水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此反应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而储存起来C.使用氢气作燃料有助于控制温室效应 D.在这一反应中,热能转化为化学能6.锂电池是一代新型高能电池,它以质量轻、能量高而受到普遍重视,目前已研制成功多种锂电池。

某种锂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Li+MnO2===LiMn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Li作正极,电极反应为Li-e-===Li+B. Li作负极,电极反应为Li-e-===Li+C.该电池可以选用硫酸为电解质D.该电池使用一段时间后可以补充蒸馏水来补偿散失的水分7.下列过程中化学反应速率的加快对人类有益的是( )A.金属的腐蚀 B.食物的腐败 C.塑料的老化 D.氨的合成8.Mg—AgCl电池是一种能被海水激活的一次性贮备电池,电池反应方程式为2AgCl+Mg===Mg2++2Ag+2Cl-。

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一化学必修2专题2 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专题2》检测题(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Zn 65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下列措施与节能减排不符合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C.利用潮汐能发电D.大力开展农村沼气的普及解析利用化石燃料带来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答案 B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B.太阳能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物质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D.氢能可以通过电解海水获得并大量推广使用解析A项是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B项是把太阳能转变成电能,D项要消耗大量电能。

答案 C3.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A.硝酸铵B.生石灰C.氯化镁D.食盐解析NH4NO3溶于水吸收热量;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MgCl2、NaCl溶于水没有显著的热效应。

答案 B4.下列条件的改变都能使化学反应:A(g)+B(g)C(g)+D(g)的反应速率发生改变,但其中变化的实质与“浓度改变对反应速率影响”相同的是()A.光照B.温度C.压强D.催化剂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压强的改变实质是气体浓度的改变。

答案 C5.我国拥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下列关于地热能说法正确的是()①可以用于洗浴、发电以及供暖等方面②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化石能源③主要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④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型地热,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地热主要来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是化石能源。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2第2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6小题,每题3分,共计48分)1.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B. 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C.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D. 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答案】C【解析】解: A.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一个化学反应不是吸热反应就是放热反应,故 A正确;B.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化学键的断裂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放出能量,故 B正确;C.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与反应的条件无关,如铝热反应需要加热才能发生,却为放热反应,故 C错误;D.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了反应是放出能量还是吸收能量,反应物总能量高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放出能量,反应物总能量低于生成物总能量反应吸收能量,故 D正确;故选: C。

2.下列有关化学和能源利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一次能源B.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由化学键变化引起C. 沼气是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D. 氢氧燃料电池主要的能量变化是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答案】D【解析】 A.煤、石油、天然气均是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均属于一次能源,故 A正确;B.化学反应中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则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主要是由化学键的变化引起的,故 B正确;C.沼气能从自然界源源不断获得,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可再生的清洁能源,故 C正确;D.氢氧燃料电池放电过程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 D错误;故选 D。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1)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1)

人教高一化学必修二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在一绝热(不与外界发生热交换)的恒容容器中,发生反应:2A(g)+B(s) C(g)+D(g),下列描述中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有()个①容器内温度不变②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③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④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⑤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⑥容器内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 ⑦某时刻v(A)=2v(C)且不等于零⑧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同时生成2n mol AA.4 B.5 C.6 D.7【答案】C【详解】①该容器为绝热容器,容器内温度不变,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②由于B呈固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增大,恒容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增大,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③该反应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建立平衡过程中混合气体分子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由于是绝热容器,建立平衡过程中容器温度变化,混合气体压强发生变化,达到平衡时温度不变,混合气体压强不变,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④由于B呈固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建立平衡过程中气体的总质量增大,混合气体分子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体总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⑤C(g)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是化学平衡的特征标志,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⑥达到平衡时A、C、D的浓度保持不变,但不一定等于2:1:1,A、C、D三种气体的浓度之比为2:1:1时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⑦某时刻υ(A)=2υ(C)且不等于零,没有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⑧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D一定消耗2n mol A,同时生成2n mol A,A的浓度不变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①②③④⑤⑧,共6个,答案选C。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B.乙醇燃烧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D.氧化钙溶于水2.下列变化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②将胆矾加热变为白色粉末③浓硫酸稀释④电解水制氢气⑤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熟石灰A.①④B.②③C.①④⑤D.②④3.将煤块粉碎、经脱硫处理、在适当过量的空气中燃烧,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①使煤充分燃烧,提高煤的利用率②减少SO2的产生,避免造成“酸雨”③减少有毒的CO产生,避免污染空气④减少CO2的产生,避免“温室效应”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4.节能减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

下列举措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自2008年6月1日起,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B.房屋装修中尽量增加钢材、铝型材和木材使用量C.进一步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的燃料D.洗涤衣物时合理使用无磷洗涤剂5.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制取NO时,为加快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是( )A.增大硝酸的浓度B.增加铜的用量C.隔绝空气加热D.增大压强6.在用锌片、铜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减小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7.有关氢氧燃料电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电池能发出蓝色火焰B.氢气为正极,氧气为负极C.工作时电解液一定与H2反应D.负极:2H2+4OH--4e-====4H2O8.各烧杯中盛有海水,能够形成原电池并且铁为正极的是( )9.在一个固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A,发生可逆反应:2A(g)2B(g)+C(g)。

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容器内压强是开始时的1.5倍B.容器内A、B、C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C.单位时间消耗0.2 mol A同时生成0.2 mol CD.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10.在N2+3H22NH3反应中,自反应开始至2 s末,氨的浓度由0变为0.4 mol·L-1,则以氢气的浓度变化表示该反应在2 s内的平均反应速率是( )A.0.3 mol·L-1·s-1B.0.4 mol·L-1·s-1C.0.6 mol·L-1·s-1D.0.8 mol·L-1·s-111.足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50 mL 1 mol·L-1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少量的CuSO4溶液,下列图示表示产生H2的体积(V)与时间(t)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 )12.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3Y(g)2Z(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 mol·L -1、0.3 mol·L-1和0.2 mol·L-1,则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可能是( )A.X为0.2 mol·L-1B.Y为0.1 mol·L-1C.Z为0.4 mol·L-1D.Z为0.1 mol·L-1时,Y为0.4 mol·L-113.100 mL浓度为2 mol·L-1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 )A.加入适量的6 mol·L-1的盐酸B.加入数滴氯化铜溶液C.加入适量蒸馏水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14.已知断开1 mol H—H键要吸收436 kJ的能量,断开1 mol Cl—Cl键要吸收243 kJ的能量,而形成1 mol H—Cl键要放出431 kJ的能量,对于反应H2+Cl2====2HCl,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C.反应后若生成2 mol HCl,则吸收183 kJ的能量D.反应后若生成2 mol HCl,则放出862 kJ的能量15.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下述做法能改善空气质量的是( )A.以煤等燃料作为主要生活燃料B.利用太阳能、风能和氢能等能源替代化石能源C.鼓励私人购买和使用汽车代替公交车D.限制使用电动车二、填空题(本题共包括5小题,共52分)17.(8分)在一定条件下,A与B反应可生成C和D,其能量变化如下图:(1)若E1>E2,反应体系的总能量_______________(填“升高”“降低”),为(填“吸热”“放热”)反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新)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整理含答案)

(新)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整理含答案)

(新)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达康书记又追问环保局长:那么垃圾处理中,能随便焚烧吗?焚烧垃圾会降低GDP的。

在焚烧垃圾过程中发生了( )A.吸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B.吸热的氧化还原反应C.放热的非氧化还原反应D.放热的氧化还原反应2.化学反应中必然伴随着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硫酸溶于水共价键断裂并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该过程是放热反应B.吸热反应一定要在加热或高温条件下才能进行C.上图可表示放热反应中的能量变化D.焰色反应有能量变化,所以焰色反应是化学反应3.如图是化学课外活动小组设计的用化学电源使LED灯发光的装置示意图。

下列有关该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铜片为负极,其附近的溶液变蓝,溶液中有Cu2+产生B.如果将锌片换成铁片,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将改变C.其能量转化的形式主要是“化学能→电能→光能”D.如果将稀硫酸换成柠檬汁,LED灯将不会发光4.如图所示的装置,在盛有水的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的连接处吊着一根绝缘的细丝,使之平衡。

小心地往烧杯中央滴入CuSO4溶液。

片刻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指悬吊的金属圈)( )A.铁圈和银圈左右摇摆不定B .保持平衡状态不变C .铁圈向下倾斜D .银圈向下倾斜5.甲:在试管中加入1 g 粉末状大理石,加入4 mol·L -1盐酸20 mL(过量);乙:在试管中加入2 g 颗粒状大理石,加入4 mol·L -1盐酸20 mL(过量);下列CO 2生成体积(折算成标准状况)V (CO 2)同反应时间t 的关系曲线图合理的是( )6.已知汽车尾气无害化处理反应为2NO(g)+2CO(g)N 2(g)+2CO 2(g)。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可使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降低B .使用高效催化剂可有效提高正反应速率C .反应达到平衡后,NO 的反应速率保持恒定D .单位时间内消耗CO 和CO 2的物质的量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7.根据如图所示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C(s)+H 2O(g)===CO(g)+H 2(g),能量增加(b -a ) kJ·mol -1B .该反应过程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大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C .1 mol C(s)和1 mol H 2O(l)反应生成1 mol CO(g)和1 mol H 2(g)吸收的热量为131.3 kJD .1 mol C(s)、2 mol H 、1 mol O 转变成1 mol CO(g)和1 mol H 2(g)放出的热量为a kJ8.根据下面的信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H 2(g )1 mol H 2的共价键断裂吸收436 kJ 能量2H (g )12O 2(g )12 mol O 2的共价键断裂吸收249 kJ 能量O (g ) 形成1 mol H 2O 的共价键释放930 kJ 能量H 2O(g) A .2 mol H 2(g)跟1 mol O 2(g)反应生成2 mol H 2O(g)吸收能量为490 kJ B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大小与反应物的质量多少无关C.1 mol H2(g)跟0.5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H2O(l)释放能量为245 kJD.2 mol H2O(g)的能量比2 mol H2(g)与1 mol O2(g)的能量之和低9.纽扣电池可作计算器、电子表等的电源。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必修二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含答案)
A.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N2H4+4OH--4e-=4H2O+N2↑
B.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O2+4H++4e-=2H2O
C.溶液中阴离子向正极移动
D.放电后电解质溶液的碱性增强
11.以下反应可表示获得乙醇并用作汽车燃料的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6CO2(g)+6H2O(l)=C6H12O6(s)+6O2(g)ΔH1
15.图甲、乙所示装置分别进行实验,图中两个烧杯里的溶液为同浓度的稀硫酸,乙中G 为电流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__。
A.甲乙装置中锌片均是负极
B.两烧杯中铜片均产生气泡
C.两烧杯中溶液的pH均增大
D.甲电池工作时,电子经电解质溶液回到Zn极形成闭合的回路
(2)若反应过程中有2mol电子发生转移,则生成的氢气在标况下的体积为__。
(3)以元素a的单质为燃料,以f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电解质溶液,请写出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方程式_________。
Ⅱ. (1)根据下列信息判断氢气燃烧生成水时的热量变化:
①H2(g)与O2(g)反应生成1molH2O(g)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②图中甲、乙、丙中物质所具有的总能量由大到小顺序为:________;
②C6H12O6(s)=2C2H5OH(l)+2CO2(g)ΔH1
③C2H5OH(l)+3 O2(g)=2CO2(g)+3H2O(l)ΔH3
A.6CO2(g)+6H2O(g)=C6H12O6(s)+6O2(g)ΔH4,则ΔH4>ΔH1
B.2ΔH3=-ΔH1-ΔH2
C.植物光合作用通过反应①将热能转化为化学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化学必修2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单元测试题(带答案)化学反应是伴随能量变化的,以下是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单元测试题,请大家认真做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明确了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任务和总体要求。

下列措施与节能减排不符合的是()A.利用太阳能制氢燃料B.加大石油、煤炭的开采速度,增加化石燃料的供应量C.利用潮汐能发电D.大力开展农村沼气的普及解析利用化石燃料带来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答案B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CO2转化为葡萄糖是太阳能转变成热能的过程B.太阳能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C.物质燃烧一定是放热反应D.氢能可以通过电解海水获得并大量推广使用解析A项是把太阳能转变成化学能,B项是把太阳能转变成电能,D项要消耗大量电能。

答案C3.如图是一个一次性加热杯的示意图。

当水袋破裂时,水与固体碎块混合,杯内食物温度逐渐上升。

制造此加热杯可选用的固体碎块是()A.硝酸铵B.生石灰C.氯化镁D.食盐解析NH4NO3溶于水吸收热量;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MgCl2、NaCl溶于水没有显著的热效应。

答案B4.下列条件的改变都能使化学反应:A(g)+B(g)??C(g)+D(g)的反应速率发生改变,但其中变化的实质与浓度改变对反应速率影响相同的是()A.光照B.温度C.压强D.催化剂解析在一定条件下,压强的改变实质是气体浓度的改变。

答案C5.我国拥有较丰富的地热资源,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

下列关于地热能说法正确的是()①可以用于洗浴、发电以及供暖等方面②与煤炭、石油、天然气一样都是化石能源③主要源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④与地下水结合可形成热水型地热,释放形式之一是温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地热主要来于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能量,不是化石能源。

答案C6.为了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A.B.C.D.解析此实验应在不同温度下,但其他条件应相同,在两个试管中同时进行,故D项正确。

答案 D7.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形成产物C和D的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高于断开反应物A和B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B.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D.该反应为吸热反应解析由图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产物的总能量,则形成产物C和D的化学键所放出的总能量低于断开反应物A和B 的化学键所吸收的总能量,该反应为吸热反应,吸热反应不一定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答案 D8.已知在25 ℃,101 kPa下,1 g C8H18(汽油的重要成分)燃烧生成CO2气体和H2O(液态)时放出48.40 kJ的热量。

表示上述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C8H18(l)+252O2(g)===8CO2(g)+9H2O(g)H=-48.40 kJ/molB.C8H18(l)+252O2(g)===8CO2(g)+9H2O(l)H=-5 518 kJ/molC.C8H18(l)+252O2(g)===8CO2(g)+9H2O(l)H=+5 518 kJ/molD.C8H18(l)+252O2(g)===8CO2(g)+9H2O(l)H=-48.40 kJ/mol解析1 mol液态C8H18燃烧生成CO2(g)和H2O(l)放出的热量为:11448.40 kJ=5518 kJ,故B项正确。

答案B9.关于如下图所示装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铜是阳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B.铜片质量逐渐减少C.电流从锌片经导线流向铜片D.氢离子在铜片表面被还原解析该装置是原电池,Zn是负极,Cu是正极,电流从Cu 片经导线流向Zn片,Cu片上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答案 D10.将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同时向a中加少量CuSO4溶液,下图中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解析a中Fe+CuSO4===FeSO4+Cu,析出的Cu和Fe、稀H2SO4构成原电池,使反应速率加快,因a中部分Fe与CuSO4溶液反应,使a中产生H2的体积小于b,A项正确。

答案 A11.0.4 mol CuCl2溶于水,配成1 L溶液,用石墨电极进行电解,当一个电极得到0.3 mol Cu时,另一个电极上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A.5.6 LB.6.72 LC.3.36 LD.11.2 L解析阴极得到0.3 mol Cu,转移0.6 mol电子,则阳极上生成的Cl2为:0.3 mol22.4 L/mol=6.72 L。

答案B12.下面各容器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时由快到慢的顺序是()A.④①③B.②③④C.④③①D.③④①解析②形成了原电池,Fe是负极,Fe被腐蚀的速率②①,③也是原电池,但Fe为正极,不易腐蚀,故①③,④是电解池,Fe为阳极,Fe被腐蚀的速率最快。

答案 A13.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应用。

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式为:Zn(s)+2MnO2(s)+H2O(l)===Zn(OH)2(s)+Mn2O3(s),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B.电池正极上发生还原反应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解析由电池总反应可知,Zn失去电子成为Zn2+,消耗1 mol Zn转移2 mol电子,若转移0.2 mol电子,消耗0.1 mol Zn(6.5 g);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通过外电路流向正极。

答案C14.反应2SO2(g)+O2(g)??2SO3(g)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A.0.1 sB.2.5 sC.5 sD.10 s解析v(SO3)=20.04 molL-1s-1=0.08 molL-1s-1,t=0.4 molL-10.08 molL-1s-1=5 s。

答案C15.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开始到10 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 mol/(Ls)B.反应开始到10 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 mol/LC.反应开始到10 s时,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39 5mol/(Ls)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Y(g)??Z(g)解析v(Z)=1.58 mol2 L10 s=0.079 mol/(L反应开始到10 s,c(X)减少了1.20 mol-0.41 mol2 L=0.395 mol/L,v(X)=0.395 mol/L10 s=0.039 5 mol/(Lv(Y)=(1.00 mol-0.21 mol)2 L10 s=0.039 5 mol/(L化学方程式为:X(g)+Y(g)??2Z(g)。

答案C16.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①2Fe+O2+2H2O===2Fe(OH)2;②4Fe(OH)2+O2+2H2O===4 Fe(OH)3;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解析反应①、②中均是消耗1 mol O2转移4 mol e-,A项正确;反应①中氧化剂是O2,B项错误;C形成原电池,钢质水管易腐蚀,C项错误;D发生原电池反应,是钢铁的电化学腐蚀,D项错误。

答案 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道题,共52分)17.(9分)利用生活中或实验室中常用的物品,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和电化学知识,自己动手设计一个电池。

请填写下列空白:(1)实验原理:Fe+2H+===Fe2++H2(2)实验用品:电极(________、________)、稀硫酸、________、________、耳机(或者电流计)(填写所缺的实验用品)。

(3)实验装置如图。

(4)原电池设计及注意的问题:①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好实验仪器,注意观察(耳朵听)耳机是否有声音发出,如果没有,可将原电池的两个电极中的一极接触耳机插头上的一极(注意:接触的同时耳机的另一极是连接在原电池的另一个电极上的),这时可以听见耳机发生嚓嚓嚓的声音。

其原因是在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为________,在耳机中又由________转化为声音这种能量。

②如果将装置中的耳机改为电流计,则________应该接电流计的负极,电极反应是________,发生了________反应;________应该接电流计的正极,电极反应是________,发生了________反应。

解析原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活泼金属作负极,发生氧化反应,不活泼材料作正极,发生还原反应。

电流计正极应接原电池正极、电流计负极接原电池负极。

答案(2)铁钉或铁条铜钉(其他的惰性电极如铅笔芯、铂等) 烧杯导线(4)①电能电能②铁钉Fe-2e-===Fe2+ 氧化铜钉2H++2e-===H2 还原18.(8分)西气东输是我国开发的重点工程,这里的气是指天然气,其主要成分是甲烷。

工业上将碳与水在高温下反应制得水煤气,水煤气的主要成分是CO和H2,二者的体积比为11。

已知1 mol CO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放出282.6 kJ热量;1 mol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1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液态水放出889.6 kJ 热量。

(1)写出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1 mol CH4气体完全燃烧生成CO2气体和水蒸气,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889.6 kJ。

(3)忽略水煤气中其他成分,相同状况下若得到相等的热量,所需水煤气与甲烷的体积比约为(整数比)________。

(4)以上数据和计算说明,以天然气替代水煤气作燃料,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