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合集下载

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

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

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这是小编为您倾心整理的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经典实用,希望看完之后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谢谢您的支持,更多初二地理知识点,请继续收看【初二地理知识点】栏目。

初二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知识点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1、我国冬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南北温差大2、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3、我国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除青藏高原外,普遍高温4、我国夏季最热的地方:吐鲁番盆地5、通常把大于或等于十摄氏度持续期内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气温总和,叫做活动积温。

活动积温反映一个地方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是我国划分温度带的主要指标。

6、根据活动积温,把我国划分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7、由于南北气温的差异,不同的温度带内,生长着不同的果树;物能够成熟的次数也不一样;在建筑上也有一定反映。

二、东西干湿的差异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我国降水量最多的地方是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是托克逊。

3、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划分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干旱地区、半干旱地区。

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北地区。

4、半湿润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是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走向是:大兴安岭呼和浩特兰州拉萨。

5、半湿润地区和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与我国一月的零度等温线,也就是秦岭淮河一线相重合三、季风气候显著1、一年内盛行风向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改变,被称作季风。

受季风影响的气候类型,是季风气候。

我国是典型的季风气候。

2、我们把受夏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称作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的地区称作非季风区。

3、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除高原外,大致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4、我国的降水集中在受夏季风影响的季节。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除青藏高原外,我国大 夏季 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 北气温差别丌大
纬度位置;吐鲁番
2.我国的温度带
温度带 主要分布地区 主要农作物戒水果 春小麦 春小麦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 一年一熟 两年三熟 戒一年两熟 一年两熟 到三熟 一年三熟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中温带 东北平原、内蒙古高原、准噶尔 盆地 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塔里 木盆地、河西走廊 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四 川盆地、云贵高原和珠江三角洲 云南省、广东省、台湾省的南部 和海南省 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台湾 2.我国年降水量最多的地方:________省的火烧寮;年降
水量最少的地方:____________盆地的托克逊。 吐鲁番
降水量 蒸发量 3.气候湿润程度的判断依据:________和________的对比
关系。气候湿润:降水量________蒸发量;气候干燥:降水量 大于 小于 ________蒸发量。 4.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气候的干湿程度,我国可以 湿润地区 划 分 为 ____________ 、 半 湿 润 地 区 、 半 干 旱 地 区 和 干旱地区 ____________。 干旱 半干旱 5.我国________、________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西 北部地区。


湿

三、季风气候显著
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一年 内的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变化,形成了典型的季风
气候。
冬季风带来的气流寒冷干燥,是我 国冬季南北温差大地主要原因之一 。夏季风能带来丰富的水汽,形成 了我国的雨季。除青藏高原外,习 惯上以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界 ,把我国划分为季风区和非季风。
4.温度带的划分: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幵结合农业种植 生产的实际,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

【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知识点】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南北气温的差异【五个积温带的区别】温度带范围≥10ºC积温作物熟制寒温带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1600ºC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麦、大麦、马铃薯等中温带东北三省和内蒙古大部新疆北部1600—3400ºC一年一熟,春小麦、大豆、玉米、谷子、高粱等暖温带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和新疆南部3400—4500ºC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冬小麦复种早熟糜子、荞麦或冬小麦复种玉米、谷子、甘薯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4500—8000ºC一年两熟或三熟,稻麦两熟或双季稻,双季稻加冬作油菜或冬小麦热带滇、粤、台的南部和海南省>8000ºC水稻一年三熟【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产生南北气温差异的原因】纬度位置是影响我国气温分布的重要因素。

【我国冬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最冷的地方是黑龙江的漠河镇(52.3 ºC);最热的地方是海南省;【我国夏季最冷和最热的地方及三大火炉】最冷的地方是青藏高原;最热的地方是新疆的吐鲁番,人称“火洲”(最高气温49.6ºC);三大火炉:重庆、武汉、南京;二、东西干湿的差异【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时间分布:夏秋多春冬少;空间分布:东南多西北少;【四类干湿区的区别】干湿地区降水状况分布地区植被农业类型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mm降水量>蒸发量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和青藏高原东南边缘森林水田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800mm、降水量>蒸发量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森林草原旱地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400mm、降水量<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分草原畜牧业蒸发量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mm降水量<蒸发量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藏高原西北部荒漠畜牧业三、季风气候显著【季风】随着季节变换风向,并且风向相对的风。

第二章中国及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教案

第二章中国及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课教案

说课教案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与降水分布特点。

2、读图了解我国温度带与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与划分地区,明确我国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性与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知道我国重要的自然地理分界线秦岭——淮河与其重要的地理意义。

4、读图了解我国冬夏季风的形成、特点和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的影响。

了解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和划分依据。

5、读图了解我国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利用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明不气候类型的特点与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了解我国气候特征。

能力目标:1、掌握阅读和分析等温线分布图、等降水量分布图、气温曲线。

图、降水量柱状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的方法。

2、通过了解我国气候特征,学会分析各地理要素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的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明确气候是我国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同时我国也是灾害性天气频发的国家,所以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气候资源,使人与环境协调发展。

重点和难点:1、气温和降水分布差异与其形成原因。

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与其意义。

3、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和分布。

4、冬、夏季风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影响。

5、我国的气候特征6、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说教材:本章教材主要介绍中国的自然环境特征,各节内容都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

教材内容以中国的气候特征为主。

教材通过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以与它们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反映我国气候的特征。

教材结构分析:本节教材在结构上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介绍我国气温受纬度位置和地形地势的影响,形成南北气温的差异。

这种差异与农业生产实际相结合,以活动积温为划分依据,我国共分为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人们的生产生活也有差异。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由于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我国的降水呈现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规律。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教学目标】1.阅读等温线分布图,概括出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

2.说出1月0ºC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3.读图说出我国主要的温度带及其大致的分布。

4.通过对气温及温度带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我国疆域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特点。

5.气候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的分析,进一步明确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道理。

【教学重点】1.我国冬、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

2.我国1月0℃等温线的分布。

3.我国温度带的分布。

【教学难点】阅读我国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分析概括我国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教学课时】本节教学2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一个地方的气候特点,主要由气温和降水两大要素决定的。

因此气候的差异也就体现在气温和降水的差别上,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的就是我国的气温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什么差异性。

【指导读图】我们比较一下哈尔滨和广州两地冬季的气温。

计算哈尔滨和广州两地1月份气温相差多少?【转折过渡】两地1月气温相差近35℃,难怪两地在衣着上相差那样悬殊。

要了解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别的具体情况,还要看我国的1月平均气温图。

初一我们学过世界气温分布,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是等温线?同一条等温线上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指导读图】读“我国一月平均气温图”回答下列问题;/czdl/jszx/tbjxzy/dzkb/bs/201008/t20100825_741676.htm 1.在图上找出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一线平均气温大约是多少度?在图上用笔描绘出来0℃等温线,说出0℃等温线的大致分布。

2.从秦岭----淮河一线往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漠河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从秦岭----淮河往南气温变化趋势如何?海口的气温大约是多少度?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大约是多少度?【概括总结】我国1月0℃等温线大致沿秦岭----淮河一线分布。

从此线往北温度越来越低,漠河的平均气温大约是-28℃以下。

新人教版地理课件八年级上第二章_中国的自然环境_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新人教版地理课件八年级上第二章_中国的自然环境_第二节 气候多样 季风显著

低气压
东部南部的海洋 东南、西南 暖热湿润 东南部沿海地区
源地
风向 性质 首先影响
对气候的 影响
加剧北方严寒,使南北气温 影响我国降水量的时空分 差异加大;活动异常时,带 布,活动异常时,易发生 来严寒,大风,霜冻等恶劣 水旱灾害 天气
2、哪些地方受到夏季风的影响很少呢? 3、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界限 ? 4、学校所在的地区属于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5、季风区的降水和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 (活动1) 6、活动2
根据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并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 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特殊的高原气候 区
(4)温度带的划分:活动积温是划分温度带的 主要指标。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 个高原气候区(青藏高原,作物:青稞和小麦)
温度带 寒温带 范围 黑龙江北部,内蒙古东 北部 作物熟制 一年一熟。早熟的春小 麦、大麦、马铃薯
例题1、关于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曾母暗沙 B、漠河由于纬度高,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 C、大多数地方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D、等温线基本与纬线平行且排列较密
C
1、夏季,我国南北气温差别不大的主要原因是:[ ] A A、北方白昼时间长于南方 B、北方地势高,南方地势低 C、北方降水比南方少,晴天比南方多 D、北方受夏季风影响比南方显著 2、我国冬季南北气温悬殊,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北方太阳高度比南方低 ②南方白天时间比北 方长 ③北方比南方更接近冬季风的源地 ④由于 山地对南下冬季风的削弱作用,使影响南方冬季风 的势力没有北方强烈 [ ] A、①② B、①③④ D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兼跨中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的省区是:[ ] CD A、山东 B、山西 C、陕西 D、甘肃

[[初二地理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PPT复习课件

[[初二地理课件]]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PPT复习课件

3、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季风气候显著 B、雨热同期 C、海洋性气候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
4、台风给我国东南沿海带来的灾害是 A、狂风和特大暴雨 B、大风降温 C、寒冷干燥 D、霜冻暴雨
5、2008年8月8日,第29届夏季奥运会在北京开 幕,此时,北京的气候特点是 A、寒冷干燥 B、高温多雨 C、秋高气爽 D、炎热于燥 6、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地气候 7、世界上大多数动植物在我国都能找到适合生长 的地区,主要是因为 A、雨热同期 B、气候复杂多样 C、山区面积广大 D、季风显著 8、秦岭—淮河具有哪些地理分界意义。
3、三大火炉及其原因。
(夏季太阳高度大;7、8月份伏旱天气)
活动思考:
我国常发生灾害性天气有寒潮, 沙尘暴,台风,旱涝等,给我国经 济造成不同程度损失,其中影响最 大的灾害天气是水旱灾害。假如你 是一位科学家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 措施呢?
应对措施
洪涝------修建水库和分洪区,加固堤防植树 造林等。 干旱------人工降雨,抗旱工程建设和发展节 水农业等。 寒潮------提前发布准确的信息加以预防。 台风------加强监测,有效预防等。 沙尘暴------植树种草,保护植被等。
退出我国大陆 退出我国大陆
夏季风与旱涝灾害
夏季风与雨带进退的失常,往往造成旱涝灾害。
夏 季 风
正常年份
风调雨顺,农业丰收
来的早,退的晚 ,势力强 来的晚,退的早 ,势力弱
北涝南旱 北旱南涝
失常年份
7、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太平 既有来自_____洋的
东南 _____季风,也有来自
印度 西南 ______洋的_____季风。

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2.2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一、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中国的气候,要了解气候特征首先应了解气温和降水,而且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及特点是学习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掌握这些知识,有利于理解各区域地理环境和农业生产上的差异。

本节教材在结构上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阐述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以及结合这种差异和农业生产实际划分的温度带。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我国东西部干湿状况的差异以及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这部分内容用等降水量线和干湿地区分布图,配以阅读材料和活动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并用正文简单描述结论。

与第一部分教材有所不同的是,干湿地区的差异可以通过植被的特点,甚至建筑形式的不同反映出来,因此教材在干湿地区分布图和活动题中配有我国不同地区植被和民居的景观图片,反映不同的干湿地区特点,旨在给学生感性的认识和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知识。

第三部分,主要描述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

这部分知识是难点最为集中的,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学生虽然接触了地理知识,但由于年龄较小,生活阅历较浅,对生活的某些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不太接触,所以多利用小组合作的教学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学习有用的地理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我国冬夏气温分布的特点及东西干湿的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其原因。

(2)了解我国季风气候的影响范围、特点以及季风带来的利弊。

2、过程与方法目标:(1)、运用对比读图法,比较冬夏南北气温的差异,东西干湿的差异,冬夏季风的不同。

列表归纳以上这些差异。

(2)、通过读冬夏季风图、各地气候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提高学生读图能力,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比较等能力;掌握分析气候特征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帮助学生初步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2)、通过评价季风气候对人类活动产生的影响,逐步树立辩证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我国的灾害性天气,帮助学生初步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
授课人:成飞中学陈娟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学会读等温线图,并能从图上获得有用信息并加以分析。

2. 通过读图分析得出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

3. 知道冬夏气温最值的分布;知道三大火炉城市。

4. 了解我国温度带划分的主要指标,掌握我国温度带的具体划分。

5. 充分运用我国一月、七月平均图和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图,综合分
析成都的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分布。

过程与方法:
以图为据,以气温为线,把所有知识贯彻一气。

运用读图总结法、综合分析法和特例法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以“学习身边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的思想为知道,利用身边的现象来分析问题,使学生对地理产生亲切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留心生活中的地理的良好的地理学习习惯。

重点和难点
1. 我国气温的特点(季节变化、空间差异),尤其是空间分布上的
南北差异。

2. 温度带的具体划分及其划分依据,这是本节教材的重点。

3. 读图能力的训练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学习方法
读图总结法、综合分析法和特例法。

一个地区长时间的大气平均状况我们称为气候。

[复习提问]
关于气候,我们再回顾两个问题:
1. 气候的两个要素是
什么?(板书答案)2. 影响气候的因素有
哪些?1. 气温和降水。

2. 纬度位置(气温);
海陆位置(降水);
地形(气温、降
水)
提问初一学习
过的相关知
识,为本节的
学习做铺垫。

[承转]
今天我们就先来分析了解我国的气温特点。

首先请大家看一组图片(多媒体展示北京长城和海南“天涯海角”冬、夏季的照片),我们分别选了北方和南方旅游景点中的代表——北京
长城和海南“天涯海角”冬、夏季的照片,请同学们比较:
1. 同一季节南北两
个景点的景观有
何差异?
2. 同一景点,冬夏
季的景观有什么
差异?
[小结]
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南方和北方冬、夏季的气温存在差异。

接下来我们就分别从冬夏两季系统的分析1. 夏季两景点都气温
都高;冬季长城寒
冷,天涯海角气温
高。

2. 长城冬天冰雪连
天,夏天气温高;
天涯海角冬夏都高
温。

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异。

(板书)
[呈启]
课本上给我们提供了两幅图来分析我国冬夏季的气温:P31《我国1月
平均气温》图和
P32《我国7月平均气温》。

为什么选1月和7月的平均气温图来分析我国冬夏季的气温特点呢?[读图方法]
正式开始分析之前,我们先复习读图的基本步骤:
1. 读图名:找到图
的时间、地点、
内容。

2. 读图例:不同的
颜色代表不同的
温度范围;数值
对应等温线的
值。

3. 综合读图:分析
图例中各种颜
色、各个数值等
温线在图中的分
布。

这两幅图称为“等温线图”。

我们发现图中等温线大部分不闭合,它们可以向两个方向延伸出去,这两个方向就是等温线的延伸方向。

1月7月分别是我国最冷
和最热的月份,能够代
表我国冬夏季的气温特
点。

图的名称→图例→地
图。

特例法(板
书)
[活动]
请大家利用《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结合P32阅读材料,完成题单上的一大题。

(展示一名学生的题单,并修改订正)
[小结]
同学们的读图能力都很强!
我把答案展示给大家,请同学们迅速补充订正自己的题单。

这几个知识点请大家注意:
1. 历史上的极端低
温出现地、有“中
国北极”之称的城
镇——漠河。

2. 我国1月0o C等温
线,它大致沿“秦
岭-淮河”一线分
布(提醒学生在
图上用红笔描
出)。

图中用较
粗的线把它突出
出来,是因为0
o C是水结冰的临
界点。

在这条等
温线以北的地区
的河流,冬季就
会结冰,而以南
的河流就不会结
冰。

(请大家注意它们在图上的位置)
3.我国冬季气温的南北差异是:南北温差大。

完成题单上的一大题,分析我国冬季的气温特点。

(板书、提醒勾书)
[承转]
有了分析《我国1月平均
气温》图的经验,要分
析《我国7月平均气温》
图就轻松了。

请大家利
用《我国7月平均气温》
图,结合P32阅读材料,
完成题单上的二大题。

[小结]
(展示一名学生的题
单,并批改订正)
大家真棒!
同样提醒大家注意几个
知识点(四个城市一个
高原一个特点):
1. 历史极端高温的
出现地:吐鲁
番。

都是长江沿岸的城市。

2. 三大火炉城市:
重庆、武汉、南
京。

观察,它们的分布有什
么特点?
3. 我国夏季最凉快
的地方:青藏高
原。

(请大家注意它们在图
上的位置)
4. 我国夏季气温的
南北差异是:南
北温差小,除“青
藏高原”外,全国
普遍高温。

(板
书、提醒勾书)
[承转]
气温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比如我们穿衣。

但受气温影响最明显的是农业生产。

(板书)根据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的实际,我们进行了温度带的划分。

(板书)[读图思考]
请大家读P33图2.15《我国的温度带》图,思考两个问题:
1. 温度带的划分指
标是什么?
2. 我国温度带是如
何划分的?(板
书;提醒勾书)[提问]
1. 高原气候区的产
生主要受什么因
素的影响?
2. 高原气候区分布
在我国的什么方
位?
[读图扩展]
我们沿高原气候区的东沿划一条南北方向的线把我国分成东西两部分,请大家对比,这东西两部分的气候区有何异同?
[对比读图]
相邻温度带之间的界线,有一些和我们学过
1. 指标是活动积
温。

2. “五带一区”:寒
温带、中温带、
暖温带、亚热
带、热带;高原
气候区。

1. 主要受地形影
响。

2. 主要分布在我国
西部青藏高原
上。

东部没有高原气候区,
西部没有寒温带。

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对比学习法
的其他地理上的线很相似,我们来对比一
下,“找相似线”。

展示《我国的温度带》图、《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我国地势》简图,让学生找出相似的线。

(用多媒体展示对比图,并通过闪烁突出相似线)
[承转]
温度带的分布我们已经都了解了。

不同温度带对我们的生产生活有什么影响呢?请看P33活动第2题,我们一起来分析。

请同学们齐读课本给出的三则材料,思考三则材料分布阐述了气温对生活生产的哪个方面的影响?(板书)
除了课本上给我们介绍的,我们还能举出哪些例子?(根据学生答案做补充说明:春节去北方旅游你会想参加什么运动项目——滑雪、溜冰;去南方旅游你会想参加什么运动项目——潜水、冲浪。

)——1月0o C等温线相
似;高原气候区与其他
温度带的界线——地势
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
梯的界线相似。

1. 对作物类型的影
响。

2. 对熟制的影响。

3. 对建筑的影响。

饮食;服饰;特色运动
项目等。

简单介绍熟制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我国气温特点的认识就从感性认识上升到了
理性认识。

接下来,我们通过几道题目总结今
天所学知识:
1. 方法小结
2. 我国冬季、夏季
气温的特点
3. 我国的温度带分
成了哪“五带一
区”?
4. 小结本节课学到
的秦岭-淮河一
线的地理意义
5. 不同的温度带,
人们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都会不
同:(课本P34 活
动2题)
1. 特例法、对比读图
法。

2. 冬季——南北温差
大;夏季——除“青
藏高原”外,全国
普遍高温。

3. 寒温带、中温带、
暖温带、亚热带、
热带;高原气候
区。

4. A、我国1月0o C等
温线。

B、我国温度带中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5.带不同,则作物的类型、熟制不同;服饰、建筑形式、传统运动项目、饮食习惯也都会不同。

[扩展练习]
家庭作业:请从冬季气温、夏季气温、温度带三个方面,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体会,分析四川省的气温特点。

提示做题关键:在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图和温度带图上,描出四川省的轮廓,再进行分析。

培养学生独立读图分析能力。

学身边的地理。

板书设计
主板书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多样季风显著冬季:南北温差大
我国气温的南北差异
夏季:全国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结合农业生产实际)
温度带的划分——五带一区
副板书
气温
气候要素
降水
特例法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