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课下作业210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精品导学案-第九单元 数学广角——推理-第3课时 练习二十一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第九单元导学指导案课题:练习二十一课型:练习课课时:第3课时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帮扶生不做。
学习目标:巩固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
进一步获得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的经验。
教学重、难点:简单的逻辑推理知识,体验逻辑推理的思想与方法。
教法:组织指导练习,反馈式练习。
学法: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一、导学目标(一)、独立尝试(预习)自学课本第111、112页练习二十一。
(二)、复习并检查(温固),多媒体或小黑板出示。
1、有三位小朋友(小雨、小东、小亮)每人拿着一个水果,分别是香蕉、苹果和桔子。
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小亮拿的是桔子。
他们拿的各是什么水果?考查目的: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能梳理条件之间的关系,根据条件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答案:小雨拿的是香蕉。
小东拿的是苹果。
小亮拿的是桔子。
解析:由“小雨拿的不是苹果”,她可能拿的是香蕉或桔子。
再由“小亮拿的是桔子”可以肯定小雨拿的是香蕉,那么小东拿的就是苹果。
2.在右面的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
A、B应该是几?其他方格里的数呢?考查目的:学生利用推理,抓住突破点,以点带面,逐步解决问题,培养有序思考的能力。
答案:解析:先从A入手填,A所在的行和列已经出现了4、1、3,确定A是2,进而确定A所在的行的空格应填3。
由A所在的列的第二和第四格应填1、4,确定第一行的第三和第四格分别填1、4。
B所在的行和列已有1、4、3,再确定B是2,第二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3、2,最后确定第四行的第一和第四格分别填1、3。
(三)1、引入课题:这些知识都是我们学习过的简单推理。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简单推理的相关练习。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1-2课后作业【10】及答案

1.关于α、β、γ三种射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α射线是原子核自发发射出的氦核,它的穿透能力最强B.β射线是原子核外电子电离形成的电子流,它具有中等的穿透力C.γ射线一般伴随着α或β射线产生,它的穿透力最强D.γ射线是电磁波,它的穿透力最弱【解析】α射线是不稳定原子核放出的由两个中子和两个质子组成的粒子流,它的电离本领最大,穿透力最弱,β射线是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转化为一个质子时放出的高速电子流,其穿透力和电离能力都居中,γ射线是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它的穿透力最强,故正确答案为C.【答案】 C2.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β射线的粒子和电子是两种不同的粒子B.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的波长长C.α粒子不同于氦原子核D.γ射线的贯穿本领比α粒子的强【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们发现了X、α、β、γ射线,经研究知道X、γ射线均为电磁波,只是波长不同,可见光、红外线也是电磁波,由电磁波谱知红外线的波长比X射线波长要长,另外,β射线是电子流,α粒子是氦核,从α、β、γ三者的穿透本领而言,γ射线最强,α粒子最弱,故正确选项为B、D.【答案】BD3.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图中表示射线偏转情况正确的是( )【解析】已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根据正、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受洛伦兹力方向和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方向,可知A、D正确.【答案】AD4.近几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山东、洛阳、广州各地引进了十多台γ刀,治疗患者5 000余例,效果极好,成为治疗肿瘤的最佳仪器.令人感叹的是,用γ刀治疗时不用麻醉,病人清醒,时间短,半小时完成手术,无需住院,因而γ刀被誉为“神刀”.据报道,我国自己研制的旋式γ刀性能更好,即将进入各大医院为患者服务.问γ刀治疗肿瘤主要是利用( )A.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本领B.γ射线具有很强的电离作用C.γ射线具有很高的能量D.γ射线很容易绕过障碍物到达目的地【解析】医院里用γ刀治疗肿瘤是利用γ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然后利用其携带的很高能量使肿瘤细胞汽化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答案】AC5.如图3-1-6所示,a为未知天然放射源,b为薄铝片,c为两平行板之间存在着较大电场强度的匀强电场,d为荧光屏,e为固定不动的显微镜筒.实验时,如果将强电场c撤去,从显微镜内观察到荧光屏上每分钟闪烁亮点数没有变化;如果再将薄铝片b移开,则从显微镜筒内观察到的每分钟闪烁亮点数大为增加.由此可判定放射源所发出的射线可能为( )图3-1-6A.β射线和α射线B.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C.β射线和γ射线D.α射线和γ射线【解析】α粒子的贯穿本领很小,一张薄纸就可把它挡住,β射线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γ射线能贯穿几厘米厚的铅板.撤去电场后,荧光屏上闪烁亮点数没有变化,说明原先能到达荧光屏的射线不带电,故放射源放出的射线中有γ射线.撤去薄铝片,闪烁亮点数大为增加,说明放射源发出的射线中有α射线,故选项D 正确.【答案】 D6.(2018·嘉兴高二检测)在天然放射性物质附近放置一带电体,带电体所带的电荷很快消失的根本原因是( )A.γ射线的贯穿作用B.α射线的电离作用C.β射线的贯穿作用D.β射线的中和作用【解析】本题考查三种射线的特点.由于α粒子电离作用较强,能使空气分子电离,电离产生的电荷与带电体的电荷中和.故正确选项为B.【答案】 B7.1895年,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________,X射线是频率极高的________,具有很强的________,可使荧光物质________.【答案】X射线电磁波穿透力发光8.如图3-1-7所示为α、β、γ射线穿透本领示意图,图中从上到下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3-1-7【答案】α射线β射线γ射线9.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的α、β和γ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b两束,射线a沿原来方向前进,射线b发生了偏转,如图3-1-8所示,则图中射线a为________射线,射线b为________射线.图3-1-8【解析】三种射线中α射线穿透力最弱,不能穿透铝箔,β是高速电子流,带负电,在磁场中能发生偏转,而γ是一种电磁波,在磁场中不发生偏转.所以射线a为γ射线,射线b为β射线.【答案】γβ。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上册课后作业112

280÷40= 35÷8= 6×16÷2= 83×80=16×80= 23×70= 402×49≈801×58≈36÷4×4= 259÷30= 190÷58≈36214824≈( )万二、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29×16= 814÷22= 285×52= 546÷39=三、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25×106×80 4968-1801-1199 30×35+965×30 889×99+889四、解决问题1.建筑工地运水泥,上午运来65吨,下午运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15吨,这一天共运来多少吨水泥?2.学校买来30套桌椅,桌子的单价是45元,椅子的单价是18元,学校买桌椅花了多少元?250÷50= 21÷3= 6×16÷2= 16×30=17×10= 23×10= 902×69≈201×18≈5÷5×3= 934÷30= 300÷68≈55394186≈( )万二、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222×17= 792÷24= 284×73= 684÷38=三、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25×18×40 4615-1935-1065 84×21+979×84 563×9+563四、解决问题1.王叔叔从家去县城拉化肥,去时每小时行45千米,用了4小时,回来时多用了2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2.水果店李大伯带2000元钱去批发市场买苹果,买了25箱,还剩150元。
每箱苹果的批发价是多少元?500×50= 400÷20= 400-2= 20×30=90÷30= 83÷4= 6×12÷2= 52×70=16×70= 15×80= 302×29≈401×68≈24÷4×5= 766÷60= 720÷38≈15772040≈( )万二、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高中语文必修下 112 《与妻书》(课件)

写 作 背 景
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 并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的十六字政治纲领。在我国南方,先后发动了十几次武 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农历3月29日)的广州起义是 一场战斗最激烈、对社会震动最大的起义。后因起义死 难的烈士都埋在广州城外的黄花岗,故又名之曰“黄花 岗起义”。
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春天,三月二十九日(阳历四月十 七日)早晨,他和方声洞等率领全体福建同志入广州,和林广尘 (文)会于城内。下午五点多钟,一同攻击轰炸督署,不幸中弹受 伤,力尽被捕。在审讯中,他从容不迫,纵论世界大势,宣扬革 除暴政,建立共和的革命主张,临刑谈笑自若,引颈就义,年仅 25岁。
问 题 探 究
【思考1】解释词语,疏通文意
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与使( )吾先死也,无宁(
)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
(
)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嗟夫(
)!谁
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家中诸母(各位伯母、叔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问 题 探 究
【思考2】理清层次,把握线索 1.根据文意划分层次,概括各部分大意。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简要地说明自己写这封遗书的原因及悲痛的心情。 第二部分(2~5段),是信的核心。在这部分中,烈士倾诉自己至爱汝又忍 舍汝而死的心情和道理。 第三部分(6~8段),作为遗书的结尾,是第二部分的补充与加深,再一次 倾诉自己至爱汝和忍舍汝而死的衷肠。
沪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Unit 7 Fun after school分课时教案(共6课时)

Unit 7 Fun after school一、单元教学目标学习本单元后,学生能够:1.谈论课外活动的名称、形式与内容,选择课外活动的目的,并能够正确使用一般过去时描述参与课外活动的具体经历,表达关于参加课外活动的收获与感受的观点。
2.理解课外活动丰富自我、完善自我的重要性,形成正确的、积极向上的生活与学习观念。
3.多角度、辩证地看待课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客观评价他人的选择,提出合理的改进建议。
4.反思评价自己在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方面的进步。
二、课时安排三、分课时教学设计第一~二课时(Periods 1-2)【单元课前预习】1. 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在方框中填写关于自己参加课外活动及学校社团情况的关键词。
2.采访4人小组中的每位同学,准备好课堂上汇报。
可采用以下表格收集记录采访到的信息:3. 鼓励学生课前思考以下问题,在课前预习单上写下简单回答,准备到课堂上分享。
What special days do you have at your school?【教学过程】Step 1读前活动。
1.View 识图师生共同给第100页图中的学校社团标上序号,比如从the Baking Club开始,按照顺时针方向,依次是the Baking Club (1), the Science Club (2), the Drama Club (3), the Craft Club (4), the Chinese Literature Club (5), the Computer Club (6)。
然后请同学们花一点时间仔细观察练习1图中的各个视觉元素。
识别关键部分,注意图中的标签或文字,这些元素呈现了接下来要谈论的主要信息。
接着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分析图中呈现的信息,指出在课堂上要讨论的特定概念和具体细节。
最后做一个小游戏:I say clubs you say numbers。
教师读社团名称,学生回答相应的数字序号。
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课件人教新课标1

0.8
0.4
3 40 0 30 10
1.6
0.8
4 40 0 40 10
3.2
1.6
5 40 0 50 10
6.4
3.2
6 40 0 60 10
12.8
6.4
7 40 0 70 10
25.6
12.8
8 40 0 80 10
51.2
25.6
9 40 0 90 10
102.451.2…… … … ……
…
种投资方案;投资8~10天,应选择第二种投
资方案;投资11天(含11天)以上,应选择
第三种投资方案。
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
实际问题
读
抽
懂
象
问
概
题
括
数学问题
演推 算理
实际问题的解 还 原 说 明
数学问题的解
例2、某公司为了实现1000万元利润的目标,准备 制定一个激励门的嘉奖方案:在销售利润到达10万 元时,按销售利润进行嘉奖,且资金y(单位:万元) 随着销售利润x (单位:万元)的增加而增加,但资 金数不超过5万元,同时奖金不超过利润的25%。 现有三个嘉奖模型:y=0.25x,y=log7x+1, y=1.002x,其中哪个模型能符合公司的要求呢?
O
R
圆的周长随着圆的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L=2*π*R (一次函数) 圆的面积随着圆的半径的增大而增大:
S=π*R2 (二次函数)
回顾: 某种细胞分裂时,由1个分裂成两 个,两 个分裂成4个……,一个这样的细胞分裂x次后,得 到的细胞个数y与x的函数关系是 y = 2x 。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x次 2x个
人教版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15)

基础巩固
随堂演练
1.如图,飞腾公司从A地购进原料若干吨,加工成 产品后销往B地.已知公路运费为1.5元/(t·km), 铁路运费为1元/(t·km),飞腾公司共支付公路运 费750元,铁路运费4000元.根据以上信息计算:购 进原料多少吨?加工后销往B地的产品为多少吨? 设购进原料x t,加工后销往B地的产品为y t.
2. A地至B地的航线长9750 km,一架飞机从A 地顺风飞往B地需12.5 h,它逆风飞行同样的航 线需13 h,求飞机的平均速度与风速.
解:设飞机的平均速度为x km/h,风速为y
km/h.
x y12.59750, x y139750.
由题意,得
x y 780,① x y 750.②
54 60 42 60
,① .②
解得 xy
1 .5, 1 .6,
答:甲地到乙地全程是3.1 km.
综合运用2——追击问题
3.甲、乙两人相距42千米,若同时相向 而行,2小时相遇;若同时同向而行,乙14 小时能追上甲,则甲、乙两人每小时分别 走多少千米?
课堂小结
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3)
工程、行 程问题
一类是公路运费,铁路运费,价值; 另一类是产品数量,原料数量.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可 以 互 相 讨 论下, 但要小 声点
问题3 你能完成教材上的表格吗?
问题4 你发现等量关系了吗?如何列方程 组并求解?
1.520x10y15000, 1.2110x120y97200.
1.520x10y15000, 1.2110x120y97200.
750 1000
x 20 1.5 30x
y
10
1.5
加行112课讲考

加行112课讲考摘要:1.课程背景与目标2.课程内容概述3.课程亮点与特点4.课程评价与建议正文: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线学习平台来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技能。
在此背景下,加行112 课讲考应运而生,为广大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优质的学习平台。
本文将从课程背景与目标、课程内容概述、课程亮点与特点以及课程评价与建议四个方面对加行112 课讲考进行详细介绍。
一、课程背景与目标加行112 课讲考是一门针对广大学习者的在线知识课程,旨在通过112 节课的时间,帮助学习者快速掌握各类知识点,提升学习者的综合素质。
课程定位于知识类讲座,内容涵盖多个领域,包括人文、科技、社会、经济等,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求。
二、课程内容概述加行112 课讲考的内容非常丰富,涵盖多个领域。
课程设置包括基础课程和进阶课程,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选择。
基础课程主要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知识,帮助学习者巩固基础知识;进阶课程则涉及专业技能、职场素养、创新思维等方面,助力学习者提升个人能力。
三、课程亮点与特点1.名师授课:课程邀请了众多知名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担任讲师,他们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能够为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内容。
2.课程形式多样:课程采用直播、录播、互动问答等多种形式进行授课,满足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3.学习时间灵活: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进行学习,既可以选择集中时间学习,也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
4.学习效果保障:课程设置了作业、测试、答疑等环节,帮助学习者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课程评价与建议总的来说,加行112 课讲考是一门非常值得推荐的在线知识课程。
然而,任何课程都有待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在此,我对课程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学习者了解和参与课程。
2.增加课程互动环节,提高学习者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定期对课程内容进行更新和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习者的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下作业(二十八)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63分,每小题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7分,选对但不全的得4分,有选错的得0分)1.带电荷量为+q的粒子在匀强磁场中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速度大小相同,所受洛伦兹力就相同B.如果把+q改为-q,且速度反向,大小不变,则洛伦兹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C.洛伦兹力方向一定与电荷速度方向垂直,磁场方向一定与电荷运动方向垂直D.粒子在只受到洛伦兹力作用下运动的动能、速度均不变解析:选B.因为洛伦兹力的大小不但与粒子速度大小有关,而且与粒子速度的方向有关,如当粒子速度与磁场垂直时F=qvB,当粒子速度与磁场平行时F=0.又由于洛伦兹力的方向永远与粒子的速度方向垂直,因而速度方向不同时,洛伦兹力的方向也不同,所以A选项错.因为+q改为-q且速度反向时所形成的电流方向与原+q运动形成的电流方向相同,由左手定则可知洛伦兹力方向不变,再由F=qvB知大小不变,所以B项正确.因为电荷进入磁场时的速度方向可以与磁场方向成任意夹角,所以C选项错.因为洛伦兹力总与速度方向垂直,因此洛伦兹力不做功,粒子动能不变,但洛伦兹力可改变粒子的运动方向,使粒子速度的方向不断改变,所以D项错.2.如图1所示,在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内,有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圆平面(未画出).一群比荷为qm的负离子体以相同速率v0(较大),由P点在纸平面内向不同方向射入磁场中发生偏转后,又飞出磁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不计重力)()图1A.离子飞出磁场时的动能一定相等B.离子在磁场中运动半径一定相等C.由Q点飞出的离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最长D.沿PQ方向射入的离子飞出时偏转角最大解析:选BC.射入磁场的粒子比荷相等,但质量不一定相等,故射入时初动能可能不等,又因为磁场对电荷的洛伦兹力不做功,故这些粒子从射入到射出动能不变,但不同粒子的动能可能不等,A 项错误.粒子在磁场中偏转的半径为r =mv qB,由于比荷和速度都相等,磁感应强度B 为定值,故所有粒子的偏转半径都相等,B 正确.同时各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2πm qB,也相等,根据几何规律:圆内,较长的弦对应较大的圆心角,所以从Q 点射出的粒子偏转角最大,在磁场内运动的时间最长,C 对.沿PQ 方向射入的粒子不可能从Q 点射出,故偏角不最大,D 错,选BC.3.如图2所示,在x 轴上方的空间存在着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为B .许多相同的离子,以相同的速率v ,由O 点沿纸面向各个方向(y >0)射入磁场区域.不计离子所受重力,不计离子间的相互影响.图中曲线表示离子运动的区域边界,其中边界与y 轴交点为M ,边界与x 轴交点为N ,且OM =ON =L .由此可判断( )图2A .这些离子是带负电的B .这些离子运动的轨道半径为LC .这些离子的荷质比为q m =v LBD .当离子沿y 轴正方向射入磁场时会经过N 点解析:选D.根据左手定则,离子带正电,A 项错误;由图可知,粒子轨道半径为12L ,B 项错误;再根据qvB =mv 212L ,q m =2v LB ,C 项错误;由于ON =L ,粒子半径为12L ,ON 恰好为粒子圆周运动直径,故D 项正确.4.如图3所示为圆柱形区域的横截面,在该区域加沿圆柱轴线方向的匀强磁场.带电粒子(不计重力)第一次以速度v 1沿截面直径入射,粒子飞入磁场区域时,速度方向偏转60°角;该带电粒子第二次以速度v 2从同一点沿同一方向入射,粒子飞出磁场区域时,速度方向偏转90°角.则带电粒子第一次和第二次在磁场中运动的( )图3A .半径之比为3∶1B .速度之比为1∶ 3C .时间之比为2∶3D .时间之比为3∶2答案:AC5.如图4是三个从O 点同时发出的正、负电子的运动轨迹,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可以判定( )图4A .a 、b 是正电子,c 是负电子,a 、b 、c 同时回到O 点B .a 、b 是负电子,c 是正电子,a 首先回到O 点C .a 、b 是负电子,c 是正电子,b 首先回到O 点D .a 、b 是负电子,c 是正电子,a 、b 、c 同时回到O 点解析:选D.考查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电子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指向曲线弯曲的方向,速度方向为曲线的切线方向,故结合左手定则判断可知,a 、b 为负电子,c 为正电子,电子做圆周运动的周期T =2πm qB,与电子带电的正负无关,故a 、b 、c 同时回到O 点,故D 项正确.6. (2011年北-黄物理预测卷)如图5所示,平行直线aa ′与bb ′间有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B .现分别在aa ′上两点射入带正电的粒子M 和N ,M 、N 的初速度方向不同,但与aa ′的夹角都为θ,两粒子都恰不能越过界线bb ′.两粒子的质量均为m ,带电荷量均为q ,两粒子从射入到bb ′的时间分别为t 1和t 2,则( )图5A .t 1+t 2=πm qBB .t 1+t 2=πm 2qBC .M 的初速度大于N 的初速度D .M 的轨迹半径大于N 的轨迹半径解析:选ACD.分别作出两种情况下粒子的运动轨迹可看出两粒子从射入到bb ′的运动轨迹所对的圆心角之和恰好是180°,则t 1+t 2=πm Bq,A 选项正确,B 选项错误.从作出的图可看出R M >R N ,由R =m v Bq知v M >v N ,所以选项C 、D 均正确.7.如图6所示,在x >0、y >0的空间有恒定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的方向垂直于xOy 平面向里,大小为B ,现有四个质量及电荷量均相同的带电粒子,由x 轴上的P 点以不同的初速度平行于y 轴射入此磁场,其出射方向如图所示,不计重力的影响,则( )图6A .初速度最大的粒子是沿①方向射出的粒子B .初速度最大的粒子是沿②方向射出的粒子C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是沿③方向射出的粒子D .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是沿④方向射出的粒子解析:选AD.显然图中四条圆弧中①对应的半径最大,由半径公式R =m v Bq可知,质量和电荷量相同的带电粒子在同一个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越大,半径越大,A 项对B 项错;根据周期公式T =2πm Bq知,当圆弧对应的圆心角为θ时,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为t =θm Bq,圆心角越大则运动时间越长,圆心均在x 轴上,由半径大小关系可知④的圆心角为π,且最大,故在磁场中运动时间最长的是沿④方向出射的粒子,D 对,C 错.8. (2011年合肥模拟)如图7所示,长方形abcd 长ad =0.6 m ,宽ab =0.3 m ,O 、e 分别是ad 、bc 的中点,以ad 为直径的半圆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边界上无磁场),磁感应强度B =0.25 T .一群不计重力、质量m =3×10-7 kg 、电荷量q =+2×10-3 C 的带电粒子以速度v =5×102 m/s 沿垂直ad 方向且垂直于磁场射入磁场区域( )图7A .从Od 边射入的粒子,出射点全部分布在Oa 边B .从aO 边射入的粒子,出射点全部分布在ab 边C .从Od 边射入的粒子,出射点分布在Oa 边和ab 边D .从aO 边射入的粒子,出射点分布在ab 边和be 边解析:由左手定则可知粒子射入后向上偏转,轨道半径R =m v qB=0.3 m .从O 点射入的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中的1所示,从aO 边上某点射入的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中的2所示,从Od 边上某点射入的粒子运动轨迹如图中的3所示,出射点应分布在be 边上.综上所述,只有D 正确.9. (2011年高考名校联考卷)如图8所示,有一垂直于纸面向外的磁感应强度为B 的有界匀强磁场(边界上有磁场),其边界为边长为L 的等边三角形,A 、B 、C 为三角形的顶点.今有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粒子(不计重力),以速度v =3qBL 4m从AB 边上某点P 既垂直于AB 边又垂直于磁场的方向射入磁场,然后从BC 边上某点Q 射出.若从P 点射入的该粒子能从Q 点射出,则( )图8A .|PB |≤2+34L B .|PB |<1+34L C .|QB |≤34L D .|QB |≤12L 解析:选AD.本题考查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粒子的运动半径确定,圆心必定在经过AB 的直线上,可将粒子的运动轨迹画出来,然后移动三角形,获取AC 边的切点以及从BC 边射出的最远点.由半径公式可得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 =34L ,如图所示,当圆心处于O 1位置时,粒子正好从AC 边切过,并与BC 边相切,因此入射点P 1为离B 最远的点,满足|PB |≤2+34L ,A 对;当圆心处于O 2位置时,粒子从P 2射入,打在BC 边的Q 点,由于此时Q 点距离AB 最远,为圆的半径R ,故QB 最大,即|QB |≤12L ,D 对.二、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37分.解答时请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0.(18分)图9所示为可测定比荷的某装置的简化示意图,在第一象限区域内有垂直于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大小B =2.0×10-3 T ,在x 轴上距坐标原点L =0.50 m 的P 处为粒子的入射口,在y 轴上安放接收器.现将一带正电荷的粒子以v =3.5×104 m/s 的速率从P 处射入磁场,若粒子在y 轴上距坐标原点L =0.50 m 的M 处被观测到,且运动轨迹半径恰好最小,设带电粒子的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不计其重力.图9(1)求上述粒子的比荷q m; (2)为了在M 处观测到按题设条件运动的上述粒子,第一象限内的磁场可以局限在一个矩形区域内,求此矩形磁场区域的最小面积,并在图9中画出该矩形.解:(1)设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半径为r .如图甲所示,依题意M 、P 连线即为该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直径,由几何关系得 r =2L 2① 由洛伦兹力提供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可得q v B =m v 2r② 联立①②并代入数据解得q m =4.9×107 C/kg(或5.0×107 C/kg).③(2)如图乙所示,所求的最小矩形是MM 1P 1P ,该区域面积S =2r 2④联立①④并代入数据得S =0.25 m 2矩形如图乙中MM 1P 1P (虚线)所示.11.(19分)(2012年金榜预测题)如图10所示,在坐标系xOy 中,第一象限内充满着两个匀强磁场a 和b ,OP 为分界线,在区域a 中,磁感应强度为2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在区域b 中,磁感应强度为B ,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P 点坐标为(4l,3l ).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带正电的粒子从P 点沿y 轴负方向射入区域b ,经过一段时间后,粒子恰能经过原点O ,不计粒子重力.(sin 37°=0.6,cos 37°=0.8)求:图10(1)粒子从P 点运动到O 点的时间最少是多少?(2)粒子运动的速度可能是多少?解:(1)设粒子的入射速度为v ,用R a 、R b 、T a 、T b 分别表示粒子在磁场a 区和b 区运动的轨道半径和周期则:R a =m v 2qB R b =m v qBT a =2πm 2qB =πm qB T b =2πm qB粒子先从b 区运动,再进入a 区运动,然后从O 点射出时,粒子从P 运动到O 点所用时间最短.如图所示tan α=3l 4l =34得α=37°粒子在b 区和a 区运动的时间分别为:t b =180°-2α360°T bt a =180°-2α360°T a故从P 点运动到O 点所用最短时间为:t =t a +t b =53πm 60qB. (2)由题意及图可知 n (2R a cos α+2R b cos α)=3l 2+4l 2解得:v =25qBl 12nm (n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