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禅宗对中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
试论禅宗理念对王维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试论禅宗理念对王维山水诗创作的影响
王维是唐代著名山水诗人,他的诗歌受佛教禅宗的影响很显著,因此得到了“当代诗匠,又精禅理”①的赞誉和“诗佛”的称号。
王维在创作中不仅把宗教观念与感情化为诗的语言来表现,而且借鉴了禅宗的认识方法来丰富诗的表现手法,从而在诗歌艺术上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禅宗影响于王维的山水诗歌创作艺术,可分为三种类型:以禅语入诗,以禅趣入诗,以禅法助诗。
这三类形式,从*传统的文学批评标准来看,具有不同的价值。
……。
唐诗宋词与禅宗文化交融

唐诗宋词与禅宗文化交融引言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充满着丰富文化的国家。
中国古代文人雅士以其卓越的才华和独特的创造力,在文艺创作领域中留下了众多的经典之作。
而唐诗与宋词,作为中国文化中的两座瑰宝,无疑是其中最卓越的代表。
同时,禅宗文化作为一种哲学思想与精神信仰的交融,对于唐诗宋词的创作和韵律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唐诗宋词与禅宗文化之间的交融关系,并探索这种交融给中国文化带来的影响。
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与禅宗的兴盛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佛教起源于印度,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传播到中国。
在东汉时期,佛教开始进入中国的土地,受到了一些有识之士的热烈追捧。
随着时间的推移,佛教在中国逐渐发展壮大,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信众。
佛教讲究修行与悟道,强调个体的超脱与解脱,深受众多文人雅士的喜爱。
禅宗的兴盛在佛教的发展过程中,禅宗作为佛教的一个分支在中国兴起并兴盛起来。
禅宗强调内心的寂静与觉悟,通过冥想与静坐寻求心灵的解放。
禅宗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与接受,并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禅宗的兴盛不仅引起了文化上的追捧和热潮,也被一些文人士子看作是一种追求真理和人生理想的方式。
唐诗与禅宗文化的交融禅宗的审美观与唐诗的创作禅宗注重的是内心的体验,追求真实与超脱。
这种精神倾向在唐代的文人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唐诗以其纯粹的艺术表现力,展示了诗人深沉的内心感受和直接的体验。
禅宗的审美观影响了唐代文人的创作,使得他们更加注重表达内心的感受和追求真实。
这种审美观念与禅宗追求真理和超脱的理念不谋而合,促使了唐诗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
禅宗的哲学思想与唐诗的主题禅宗是一种强调内心觉悟的思想体系,其核心是追求真理和解脱。
而唐代的诗歌作品亦多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探索。
唐诗的主题包括禅宗的哲学思想,如生死、空灵、无我等。
唐代诗人以他们独到的文学才华和对禅宗的理解,将禅宗的思想与诗歌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宋词与禅宗文化的交融禅宗与宋词的心境表达宋词是中国文化的珍贵瑰宝,其独特的音韵、婉约的气质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禅宗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禅宗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一、王维与佛教王维与佛教的渊源很深,他的全家尤其是他的母亲均笃信佛,《请施庄为寺表》中有记载,“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疏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受家庭的影响,王维早年即信佛,一生虔诚,常素食素服,,《旧唐书》说他“斋中无所有,唯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开元二十八年,王维与南宗禅大师神会相遇于南阳临湍驿,这次会见对王维影响极大,使他从此倾心服膺于南宗禅法。
归隐后,他更是常与高僧交游,谈经说道。
王维所交游的僧人很多,见诸于诗文的就有道光禅师、道一禅师、瑗公上人及神会禅师等十余僧,且几乎均为禅僧。
对于潜心向佛的王维来说,对方外高人的参访及与意气相投的道友们的共修,自然而然地成为他日常生活的重要部分,《旧唐书本传》中记载王维经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
王维的佛教休养促成了他任运随缘的人生哲学,他在《六祖慧能禅师碑铭》中写道:“五蕴本空,六尘非有。
众生倒计,不知正受。
莲花承足,杨枝生肘。
苟离身心,孰为休咎?”,在他看来,我和法都是虚幻的,根本就没有吉凶、善恶的存在。
“至人达观,与佛齐功,无心舍有,何处依空?”,他认为保持平和、不悲不喜的人生态度才是完美的与佛齐功的人生境界。
也有人将王维的这种隐逸从容的人生思想归于他坎坷的官场之路,笔者不完全赞同这一观点。
仔细分析便知,王维的仕途并不算艰难,在张九龄被贬之前,他的仕途甚至还算是比较顺利的,他25岁便得人举荐为官,33岁时受张九龄汲引拜官右拾遗,36岁转为监察御史,39岁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事,43岁时任左补阙,迁库部郎中。
王维官场的转折应从他56岁被囚禁于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开始算起,而他的享年是61岁。
纵观王维的一生,笔者认为他的仕途并不是其笃信佛教的根源,更不能将他诗作中的禅意归为官场失意。
例如王维晚年隐居辋川,其与裴迪辋川赋二十景诗,在《文杏馆》诗中写道:“不知栋里云,去做人间雨”,更表达了还想为官为民服务的愿望。
试论禅宗思想对王维诗歌创作的影响

3以禅 法入诗 。早期 王维接 触 的是北禅 宗 ,重修 禅打 .
坐 ,在 《 旧唐书 ・王维传 》中称 他 “ 焚香 独坐 ,以禅 诵为
事 ” ,在 其 诗 中也 随处 看到 “ 寂 ” 、 “ 禅 安禅 ” 之类 字
眼 .如 :
二 、王 维 诗 歌 中禅 宗 思 想 的 三 种 表 现 方 式
诗 、 以禅趣入 诗 、以禅 法入诗 ,表现 出一种 宁静 、空寂 、淡远 的 艺术风格 ,而这也 正是 禅 宗思想 的体现 。诗人 把这 种 思想融入到诗 里 ,增 强 了诗 的美感 ,对中国 山水诗歌 的发展 产 生了深远地影 响。
【 键 词 】 维 禅 宗 思 想 诗 歌 创 作 关 王
影 响 ,要 摆 脱 这 种 痛 苦 ,就 容 易 从佛 教 中 去 寻 求 解 脱 了 , 用 佛 教 的 “ ” 理 来 消 除 内 心 的 痛 苦 。 更 为 甚 者 ,是 天 宝 空
十五年安 禄山攻 陷长 安 ,王维 迫任伪职 ,后来尽管 他因有 《 凝碧诗 》而得到肃 宗的宥免 ,并责授 太子中允 ,但 此事 对他 的打击 是巨大 的。仕 途上 的不 得志 ,使 他对佛 教产生
宁 静 的趣 味 。王 维把 学禅 中体悟 到 的 “ ” 、 “ ” 、 静 寂
“ ” 带 人 诗 歌 ,这 类 诗 往 往 不 用 禅 语 ,而 禅 意 十 足 。正 淡
王 维信佛 ,~方 面与 家庭 环境有关 。其母 崔氏长年诵
经 奉 佛 ,潜 移 默 化 ,而 其 弟 王 缙 “ 官 于 登 封 ,因 学 于 大 尝
到 开 元 二 十 二 年 才 被 张 九 龄 擢 为 右 拾 遗 。 正 当 他 振 奋 精
绿竹 含 新粉 ,红 莲落 故 衣 。渡 头烟 火 起 ,处 处采 菱 归 。 (《山居 即事 》 ) 这首 诗 为我 们 展 现 了夕 阳苍 茫 、柴 扉 虚掩 、仙 鹤 归 巢 、采菱人归 这些黄 昏时分最令人 感慨 的画面 ,读诗 时如 同置 身于其 中 ,仿 佛感受 到了时光 与人世 的消歇 流变 ,在
浅析禅宗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1

浅析禅宗思想对王维诗歌的影响
王维的山水诗对于大自然的观照不仅局限于一种客观的,穷形尽相的描写和单纯的情感体验,他的最高妙之处还在于诗人消除了“我”之情见,诗人以禅慧观照整个世界万物,其描绘的山水显现出一种空辽,通透,澄清,澈明的境界。
用宗白华先生的话说:“禅是动中的极静,也是静中的极动,寂而常照,照而常寂,动静不二,直探生命的本原。
禅是中国人接触佛教大乘教义后体认到自己心灵深处而灿烂地发挥哲学境界与艺术境界,静穆的观照和飞跃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一.王维的生平与佛禅的关系
家庭环境对王维信奉佛教的熏陶。
王维之母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王维《请施庄为寺表》)。
崔氏笃志信佛,对王维无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其所处的家庭环境中沉浸着浓厚的佛教氛围,对他的诗歌创作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要分析王维的诗歌必然会联系到佛禅来加以理解。
人生经历对王维信奉佛禅的影响。
除开家庭环境的影响,王维中年以后潜心伺佛的深层次原因还在于其生活及仕途的坎坷经历。
可以说王维迈向禅境的经过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伴随其人生经历中不幸事件的接踵而至而逐步形成的。
王维早慧,“九岁知属词”(《新唐书》)。
开元三年(715)十五岁作《题友人云母障子诗》。
十年离家赴长安,谋求进取。
开元四、五年间,在长安,间至洛阳,先后写了《洛阳女儿行》、《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十九岁作《桃源行》、《李陵咏》诸
篇。
所作诗篇文思成熟,那句“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更是后世称颂的名句,足见其才情胜过常人。
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学略谈

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学略谈【摘要】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学有着深厚的联系,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学中产生了深远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中国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还启示了中国文学创作的新思路。
禅宗禅学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使得中国文学更加富有内涵和智慧。
禅宗思想对中国文学美学的影响,使得中国文学作品更加富有禅意和深度。
在中国诗词中,禅宗思想的体现更是深刻而独特。
结合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学的交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学传承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国文学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密不可分,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关键词】禅宗思想,中国文学,影响,启示,融合,美学,诗词,交融,文化,传承,重要意义。
1. 引言1.1 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学略谈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学的关系是一个深远而复杂的话题。
禅宗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
禅宗思想强调内心的平静与自我觉察,追求内心的清净与空明,注重当下的体验与感知。
这些思想与文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影响了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情感表达,也改变了文学创作的方式与风格。
通过对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学的探讨,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学的独特魅力,以及禅宗思想在文学传承中的重要意义。
这篇文章将从多个角度来探讨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学之间的关系,希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考和启发。
2. 正文2.1 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自唐宋以来,禅宗思想逐渐渗透到中国文学创作中,并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表现形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禅宗思想的超然境界和内心寂静的理念,为文学作品注入了一种超越尘世凡尘的境界。
在诗歌、小说、戏剧等不同文学体裁中,都可以看到禅宗思想的痕迹,作品中常常体现出一种清新淡泊的意境,引导读者思考生命的本质和人生的意义。
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诗有何影响

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诗有何影响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诗有何影响王维作为中国的诗人,一生留下了无数的经典之作。
在中国诗史上,王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一位具有独特风格的诗人,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
他把禅学理论作为自己诗歌创作的指导思想,他的山水诗饱含了禅理、禅趣、禅悦、禅味,神韵天成,意趣横生。
在本文中笔者想就禅宗思想对王维山水诗的影响进行简要的论述。
一、王维与禅宗思想的渊源王维,字摩诘,名字合之为维摩诘。
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居士,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
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
清人徐增曾将王维与李白、杜甫比较,指出其诗与佛禅的关系: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太白千秋逸调,子美一代规模,摩诘精大雄氏之学,字字皆合圣教。
此论虽有渲染,却道出了王维山水诗作精于佛禅的特点。
称王维为“诗佛”毫不为过,一则因为他的佛学理论修养非常精深;二是因为他的好多诗都达到了“字字入禅”的境地。
王维生活的唐时代是中国佛教全面成熟的阶段。
唐代文士普遍崇佛,诗人礼佛也是平常之事。
大诗人王维就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他在《请施庄为寺表》说其母“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褐衣蔬食,持戒安禅,乐住山林,志求寂静。
”①可见王维从小就受到了母亲的熏陶。
《王右丞集注》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王维未满三十岁就拜在道光禅师门下,这位道光禅师,也是北宗中人。
可见王维确实与佛家因缘不浅。
公元740年(开元二十八年),王维在知南选的途中与南宗大师神会相遇。
王维问及“若为修道得解脱”之法。
神会答曰:“众生本自心净,若更于欲起心有修,即是妄心,不可得解脱。
”②由此,王维对神会的南宗佛法倾心服膺。
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
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
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
此时的王维已经完全过上了僧侣般的生活。
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学略谈

禅宗思想与中国文学略谈禅宗思想是中国佛教发展的一个重要派别,兴起于唐代。
禅宗主张“观心”、“修行”、“证悟”,强调要摆脱执着和束缚,达到心无挂碍、自由自在的境界。
禅宗思想在中国文学中的影响深远,既是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也是文学内涵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从禅宗思想对文学的影响入手,探讨禅宗与中国文学的关系。
一、禅宗思想对文学的影响禅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形式特点的影响禅宗思想倡导“一念清净”,注重身心合一,对于文学创作形式的影响不可小觑。
禅宗文学追求意境的抒发,主张崇尚自然、淡泊名利、不拘一格。
例如,唐代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一篇典型的禅宗式隐逸文学,他通过描述一个小村落中的自然景色和村民生活,表达了自己对人间繁华和政治纷争的厌倦和追求宁静的心境。
2. 内容主题的影响禅宗的核心思想是“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它主张将一切事物都看作是虚幻、空灵的,追求无自我、超越自我,带有强烈的超验主义色彩。
因此,禅宗在文学中主张追求心灵的纯净和超越,关注人的灵魂和内心深处的感悟。
例如,唐代王维的《相思》,就是一首充满禅意、探究人性的诗歌,他通过描绘自我与他人之间的思维交流,表达了人类深层的情感和渴望。
3. 艺术手法的影响禅宗主张无为而治,不强求功利,这在文学中也表现为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和创作手法。
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节奏、形式和人物设置,都受到禅宗思想的影响。
例如,唐代白居易的诗歌《赋得古原草送别》,就以自然、淡泊的语言描述人与自然的关系,达到了意境与意义的高度统一。
元曲《牡丹亭》也是一部受到禅宗思想影响的作品,它的结构、人物设定和情节转折都呈现出一种比较内敛而又清新自然的风格。
二、禅宗与中国文学的关系禅宗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非常紧密,因为禅宗思想对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中国文学也是禅宗思想的一种表述和载体。
禅宗和中国文学共同探索心境和人性,都关注超越自我、达到灵魂的纯净和自由,因此,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中国文学历史上形成了许多重要的文学流派和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 8卷 第 3期 2 0 1 5年 5月
W ANG Ya ・ p i n g
( 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 ,H u n n a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Y u e y ng a 4 1 4 0 0 0,C h i n a )
关键词 : 诗歌 ; 现代 派; 禅思 ; 禅理 ; 禅 意象
中图分类号 : I 2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7 8 3 5 ( 2 0 1 5 ) 0 3— 0 1 4 5— 0 5
On t h e I n f l u e n c e o f Dh y a n a o v e r Ch i n a Mo d e r n Sc h o o l ’ S P o e ms
( 湖南理工学院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 湖南 岳阳 4 1 4 0 0 0 )
摘
要: 2 0世纪 3 0年代的 中国现代派诗歌深 受佛禅 文化影响。首先 , 佛禅 文化提供 了诗人独特的思维方式 , 即不假
思索、 不立文字而代之 以直觉 、 象喻 、 顿 悟, 这与西方现代派诗歌 崇尚象征、 隐喻 一理相通 。其 次, 佛禅文化造就 了诗人 独 特 的世界观 、 人生观 , 即万法 皆空 、 一切 随缘 , 如卞之琳诗歌 的“ 理智之美” 所 示。最 后 , 佛 禅文化借 以展开 的经 典意象也 为诗人 大量化用, 如 日、 月、 灯、 火、 水等 , 具有哲理开悟和 审美愉悦 的双 重品格。
பைடு நூலகம்
Ab s t r a c t :C h i n a Mo d e m S c h o o l ’ S p o e ms i n t h e 1 9 3 0 s h a v e b e e n p r o f o u n d l y i n f l u e n c e d b y d h y a n a c u l — t u r e .F i r s t l y ,d h y a n a c u l t u r e h a s p r o v i d e d t h e p o e t s w i t h u n i q u e w a y s o f t h i n k i n g ,i . e .wi t h n o h e s i t a t i o n a n d wi t h n o wo r d s ,b u t wi t h i n t u i t i o n,i ma g e r y a n d i n s i g h t s ,a l l o f wh i c h h a v e b e e n c o n n e c t e d wi t h t h e We s t e n r Mo d e m S c h o o l ’ S p o e ms t h a t l a y e mp h a s i s o n s y mb o l i z a t i o n a n d me t a p h o r .S e c o n d l y ,d h y a n a c u h u r e h a s b r o u g h t u p t h e p o e t s wi t h a s p e c i a l o u t l o o k o n t h e w o r l d a n d o n l i f e , i . e .e v e yt r h i n g i s e mp t y ,a n d e v e r y t h i n g
V o 1 . 1 8 N o . 3 Ma y . 2 0 1 5
d o i : 1 0 . 1 3 5 8 2 / j . e n k i . 1 6 7 2—7 8 3 5 . 2 0 1 5 . 0 3 . 0 2 4
论 禅 宗 对 中 国 现 代 派 诗 歌 的 影 响
王 雅 平
湖 南科 技大 学学 报 ( 社 会 科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H u n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S c i e n c e&T e c h n o l o g y (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 )
d e p e n d s o n t h e d e s t i n y t h a t t i e s p e o p l e t o g e t h e r , w h i c h h a s s h o w n i n B a i n Z h i l i n ’ S p o e m T h e B e a u t y o f l n t e l —
l e c t .F i n a l l y ,t h e p o e t s h a s w i d e l y u s e d t h e c l a s s i c a l i ma g e s o f d h y a n a c u l t u r e ,i . e .s u n,mo o n,l i g h t ,f i r e , wa t e r ,e t c . ,wh i c h a r e o f p h i l o s o p h i c a l i n s i g h t a n d a e s t h e t i c p l e a s u r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