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平台高职院校就业预警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摘要】这篇文章主要围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展开研究,首先在引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正文部分则围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现状分析、预警机制相关理论探讨、机制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以及存在不足及改进建议展开讨论。

结论部分总结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的重要性,并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通过对现有预警机制进行评估和改进,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为高职院校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现状分析、相关理论探讨、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不足及改进建议、重要性、未来研究方向、总结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的背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机构,其专业建设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就业质量和社会认可度。

当前一些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专业设置滞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陈旧等,导致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相关行业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传统的专业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

建立一套高效的专业建设预警机制,及时发现问题、预防风险,对于提升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相对薄弱,缺乏系统性的理论探讨和实践经验总结,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开展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对于完善高职院校教育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意义高职院校专业建设预警机制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效率和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

预警机制的建立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避免出现严重的教育教学事故和质量问题。

通过对专业建设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可以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高校就业预警制度

高校就业预警制度

高校就业预警制度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了帮助高校毕业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动态,提前做好职业规划和求职准备工作,许多高校开始建立并实行高校就业预警制度。

本文将对高校就业预警制度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高校就业形势的挑战面对需求不断变化、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高校毕业生面临着许多挑战。

首先,由于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的推动,某些传统行业的就业机会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其次,大量高校毕业生涌入热门行业,导致市场竞争激烈;此外,经济下行压力和用工需求减少也使得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高校就业预警制度的意义高校就业预警制度的建立对于帮助毕业生应对就业形势的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通过及时获取就业市场的动态信息,可以帮助毕业生了解行业趋势和就业前景,从而做好职业规划;其次,预警制度可以提前发现就业市场的变化和行业的供求情况,为高校提供参考,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此外,预警制度还可以为毕业生提供求职指导和职业咨询,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四、高校就业预警制度的建立与实施1. 数据收集与分析:高校就业预警制度需要建立起完善的数据收集与分析系统,收集企业用工需求、毕业生就业情况等相关数据,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 预警指标的确定:依据数据收集与分析结果,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预警指标,如就业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企业用工需求等,以便进行预警。

3. 预警信号的传达:一旦预警指标触发,高校就业服务中心应立即发出预警信号,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传达给学生和相关领导。

同时,根据具体情况,提供相关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意见。

4. 预警指导措施:高校就业服务中心应与专业与企业密切合作,制定就业指导措施,提供相应的培训和实训机会,提高毕业生的职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五、高校就业预警制度的效果评估高校就业预警制度实施一段时间后,应进行效果评估。

评估的内容包括就业率的改变、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的提高、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等方面。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进入高职院校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和就业市场的不断变化,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形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据统计数据显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尤其是一些专业就业率偏低,就业难度较大。

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对策,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状况,本文将深入分析当前就业现状和就业压力原因,提出相应的就业对策研究并探讨就业指导与辅导的重要性,同时探讨创业扶持政策在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中的作用。

通过对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的研究,旨在为进一步改善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环境,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1.2 研究目的本文主要旨在研究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就业对策并提出相应建议,以帮助高职院校学生更好地应对就业挑战。

具体来说,研究目的如下:1. 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现状,了解他们就业的整体情况及存在的问题;2. 探讨高职院校学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原因,分析造成就业困难的根源;3. 提出有效的就业对策,帮助高职院校学生增加就业机会,提升就业竞争力;4. 探讨就业指导与辅导的重要性,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就业服务;5. 分析创业扶持政策的实施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支持高职院校学生创业步伐;6. 总结研究成果,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并展望未来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前景。

2. 正文2.1 就业现状分析1. 就业率情况:近年来,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逐渐提升,但仍存在一定的波动。

有部分专业的就业率较高,但也有一些专业就业率偏低。

2. 行业分布: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在服务行业、制造业和信息技术行业。

信息技术行业的需求量逐渐增加,成为就业热点。

3. 薪资水平:大部分高职院校学生刚刚毕业时的薪资水平较低,尤其是在一些传统产业和基层岗位上。

基于.NET的高职院校就业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思考

基于.NET的高职院校就业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思考
Key words: .NET; vocational college; employment management system; requirement analysis
1 系统需求解决的问题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信息,2018 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 820 万人,同比增加 25 万人,刷出了历史新高。据相关报道,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第一学生对就业市场认识不 足,忽略技能的提升;第二招聘单位无法准确获得人才信息。 要改善上述情况,高职院校应对学生进行合理引导,向学生解 释就业市场的变化。同时,向企业单位提供更丰富的就业人才 信息,辅助企业选择人才。本文从信息化改革着手,通过开发 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管理系统,为企业和学生建立一个畅通的沟 通平台,为学生择业和企业择才提供良好的渠道 [1]。
人才录用管理。企业在发布招聘信息后,有不少求职的 学生会投递简历。企业人事专员对简历进行筛选,可导出和 打印。若企业对人才进行录用,人才信息将保存在服务器中, 方便企业人事专员查询历史记录。
作者简介:卢博文 (1990—),女,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计算机技术
— 91 —
软件开发与应用
信息与电脑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2019 年第 2 期
院校管理人员负责对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核。 企业信息管理。企业人事可以对企业信息进行添加、删
2019 年第 2 期
信息与电脑 China Computer & Communication
软件开发与应用
基于 .NET 的高职院校就业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与思考
卢博文 (河南理工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

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摘要】本文旨在研究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通过对专业设置现状的分析,探讨预警机制的理论基础,构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并建立预警指标体系。

通过深入研究,提出了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实施路径,为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结论部分对研究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提供更科学的指导,促进高职教育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现状分析、理论基础、构建、指标体系、实施路径、研究总结、未来展望、结语1. 引言1.1 研究背景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研究引言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就业压力的增大,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问题逐渐受到关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行业需求和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一些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行业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就业难、就业率低的情况屡见不鲜。

建立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国内外关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探讨。

本研究拟在深入分析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建立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可行性和途径,以期为高职院校提供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策略,推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质量的不断提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建立和实施,通过对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分析和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理论基础研究,构建适合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预警机制,并建立完善的预警指标体系,为高职院校未来的专业设置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持。

通过本研究,可以对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专业结构、就业率等方面进行及时监测和预警,帮助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更加科学合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就业率,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专业设置预警机制的研究,还可以为其他类型院校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预警机制可行性论文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预警机制可行性论文

高职院校学籍管理预警机制可行性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转型和挑战。

本文拟从高职院校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的价值意义、内涵和构成以及对策对该问题进行解读,希望裨益于这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籍管理;预警机制;可行性高职院校作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总体布局中的重要部分,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的历史重任。

近年来,随着高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

但是,高职院校学籍管理仍存在一系列严峻的问题。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必须加强高职院校学籍管理预警机制的构建,提高预警机制的可行性。

1.预警机制可行性研究的价值意义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曾经明确指出,国家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

这是党和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对高职教育发展的总体布局和规划。

但是,高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个具体的高职院校的茁壮成长。

而这些院校的良性发展又离不开教学管理活动的深入推进。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包括方方面面的内容。

其中,学籍管理工作是贯穿始终的重要内容,是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的主要环节。

1.1高职院校学籍管理预警机制是深化高职教育改革的根本要求,是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必然归宿。

自从高职院校在我国诞生以来,高职院校始终按照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努力奋进,为国家输送了大批合格人才。

同时,高职院校本身也积极迎接市场经济和严峻就业形势的挑战,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优化、学生的学籍管理等各方面获得了宝贵经验。

但是,由于学籍管理工作涉及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学生等不同利益群体,内容又比较庞杂,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充满着许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做好预防工作。

同时,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学籍管理工作产生了直接冲击。

高职院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是适应国家和民众需要的正确决策。

然而,由于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时间并不长,相关的办学经验也不是十分充足,在学籍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时间内无法克服的问题。

高职院校学业预警机制的探讨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业预警机制的探讨与实践

高职院校学业预警机制的探讨与实践作者:彭易杭来源:《现代职业教育.高职本科》 2016年第5期彭易杭(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芜湖 241002)[摘要]以高等职业教育为背景,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人数的增加、学生整体素质的下滑、学业完成情况的恶化等教育问题,分析了学业预警工作的必要性,并从预警机制、帮扶机制,信息化管理机制以及学校、学生、家长共参与等角度系统地剖析了当前学业预警的可行性。

[关键词]高职;学业预警机制;信息化管理[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16)13-0088-01随着高职院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学生数量日益增加,高职学校个体差异性也越来越大,使得学生的旷课情况越来越严重,留级人数以及结业生人数逐年递增,这种情况不仅会给家庭和学生未来的生活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导致高职院校教学效率得不到保证。

而学业预警机制是一种新型的学生管理模式,其凭借着自身的优点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与支持,可以降低学校的退学率,还可以给学习不合格的学生提出警示。

一、预警机制构建的重要性由于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其不仅在心理上、生理上还是在价值取向上均处于一个可塑的阶段,如果在此阶段出现任何问题,会让学生厌恶学业,无法正常完成学业,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会降低学校的就业率。

为了提升就业率,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相关教育工作者应积极构建学业预警机制,即通过学校、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与配合,努力找出学生潜在的、现存的问题,及时告知学生及家长,进而采取合适有效的措施,以便于学生可以及时地调整状态,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业预警机制的实施途径(一)高度重视,集学生、家长以及教育者的力量学业预警机制作为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中最重要的一项措施,也是一项牵涉人员多、涉及方面大的系统工程,其不仅可以更好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还可以提升就业率等。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高校学业预警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为例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高校学业预警机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为例

18
的各个环节依托信息化管理 ,建成有教务系统 、项目管理系 统 、学 生 综 合 测 评 系 统 、学 生 心 理 测 评 系 统 、教 学 数 据 共 享 中心等 ,将教育教学过程与教育技术深度整合 ,建设有智慧 华 广 平 台 、短 信 平 台 、在 线 教 学 资 源 平 台 、教 室 教 学 互 动 平 台 、巡课系统 、教学课程平台等 ,通过夯实信息化基础 ,积极 推动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生学业档案系统 ,此系统将在 实践中充分借助最新的教育信息化技术和大数据技术 ,运 用大数据服务决策 ,设计和搭建学生学业档案系统平台(见 图 2),通过学生学业档案系统来实现信息交互系统化、管理 流 程 精 简 化 、学 业 展 示 精 细 化 、帮 扶 对 象 精 准 化 、帮 扶 成 效 可视化。
2021 年第 20 期 总第 536 期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20, 2021 Sum No.536
基于信息化建设的高校学业预警机制的理论与 实践研究
——以广州城市理工学院为例
张 航 叶少林 毕明芳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广东·广州 510800)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871/ki.kjwhb.2021.07.006
摘 要 该研究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改革现 有的学业指导管理模式,融合“互联网+”教育,运用信息化 建设手段促进线上管理和线下管理相结合,并以广州城市 理工学院为例,探索了高校学业预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 学业预警;教育信息化;预警帮扶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earch on the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of Academic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 ties Based on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tion: Taking Guangzhou Cit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 ZHANG Hang,YE Shaolin,BI Mingfang Abstract This research thoroughly implements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enhancing morality and fostering talents, reforms the ex‐ isting management model of academic guidance, integrates “Internet +”education, and uses information-based construc‐ tion methods to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online management and offline management. Taking Guangzhou Cit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it explores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 tical research on academic early warning in colleges and uni‐ versities. Key words academic early warning;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early warning assistance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qiyekejiyufazhan
【摘要】毕业生就业一直是各高职院校的难题,同时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如何通过
信息平台了解人才市场的需求,建立高职院校的就业预警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

文章通过对目前影响高职校毕业生就业的因素进行全面分析,对目前就业预警机制的现状做了简要概述,提出使用信息平台检测人才市场的信息反馈和解决方法,为今后各高职校的实践和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化平台;就业预警机制;大数据分析【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10-0217-02
1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1.1人才竞争
每年各高职校都有大量的毕业生走向社会,而每一个就业岗位都有许多毕业生报名,然而一个岗位的就业人数是有限的,致使毕业生之间展开激烈的竞争,一般都通过笔试和面试竞聘,然后总分高者优先录用。

对于用人单位而言,都希望招聘一些学历高或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而学历低或普通大学的毕业生则较难与之竞争,因此要想在竞争中获胜,他们必须在别的方面占有优势[1]。

1.2专业技术
各用人单位或部门在开展人才招聘工作时,一般都根据单位急需的专业设置工作岗位,满足该专业条件才能被录用,而许多毕业生所学习的专业往往不对口,而自身又没有其他的技能,无法对口就业[2]。

因此,掌握多项技能的毕业生,会在就业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

1.3毕业生心理因素
大部分的毕业生都有这样的心理,认为发达城市是就业首选的地区,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在单位选择上,认为公务员、事业单位、国企等才是发展出路,并且高人一等,对于二线、三线的地区及私企则不屑一顾[3]。

其实,恰恰是一些欠发达地区、农村或小型企业需要大量人才,岗位需求范围较为广泛,目前大学生就业的心理的局限性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

2高职院校就业预警机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2.1高职院校就业预警机制现状
由于各高职院校就业问题日渐突出,因此国家各机构相继出台了许多政策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例如教育部要求各高职院校上报每年的就业质量报告,虽然各高校在就业重视程度上
有所改善,但无法了解社会的真正需求[4];人社部在人力资源网站上定期发布有关各行业供求数据,但由于信息较为笼统、分析得不够详细,对高职院校就业没有起到指导作用;一些高职院校根据自身情况建立了就业预警机制,并开发出一套就业预警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市场就业信息、学校生源情况、就业情况汇总、学生就业指导、学科建设等,对毕业生就业起到了积极作用,也为就业预警可持续研究指明了方向[5];对于社会上的一些第三方机构(中介),虽然提供了一些就业服务信息,但是不能满足高校的就业需求,主要是没有和高职院校专业性质及特点进行有效对接,不了解高校的生源情况。

2.2高职院校就业预警机制存在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建立了一套就业预警机制,其中共同具有的功能主要是招生预警和就业预警两大模块,通过机制的建设达到调整招生计划和提高就业率,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1)资源不协调。

就业预警机制主体一般包括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就业部门等,各高职院校与用人单位的信息不通畅,无法把就业信息和就业反馈实时传达给学校,同时学校也无法向用人单位提供生源,就业部门在做用人回访时经常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招生计划主要是根据市场需要制订,同样培养方案也要根据回访情况进行实时调整,只有这样,才能提升高职院校的就业率和知名度,然而这种资源的不协调性导致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不精准、不明确,不利于就业问题的解决。

(2)信息反馈期限长。

就业预警机制包括信息反馈机制,即毕业生就业后,该毕业生或用人单位应及时将就业信息及时反馈给原高职院校,而大多都在一年或两年后才得到反馈,由于反馈期限过长,好多高校没有能及时进行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影响学校制订下一步的用人计划和就业方案,导致就业成本增加、就业工作效率降低等。

(3)就业预警技术落后。

当前,就业预警机制的数据分析
【作者简介】李红卫,女,广西灵山人,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技术、图像处理、高等职业教育;许愿,男,广西
大新人,硕士,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实践管理。

基于信息化平台高职院校就业预警机制研究
李红卫,许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07)
217
主要根据电子表格或统计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统计,得到相应的就业率和一些统计指标,该方法简单易行,但不能真实反映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和就业情况,而且受专业特点、地域差异、水平高低的影响,该分析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不能作为下一步招生计划的最终决策[6]。

3高职院校就业预警机制的构建
就业预警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解决社会用人单位紧缺人才的燃眉之急,同时可以缓解高职院校的就业压力,促进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提升专业的实用性,与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对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提高社会竞争力都有较大的帮助。

3.1建立就业预警信息平台
为了能及时、有效地获取人才市场信息,使毕业生了解用人需求,必须建立一个基于信息平台的就业信息预警机制,可以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沟通,畅通就业渠道,提高就业工作的效率,为高职院校制订招生计划提供精准的参考依据,同时该平台也可加大就业的监管力度[7]。

(1)利用该平台可建立一些预警监测指标,例如:人才需要、就业信息、学科建设、招生计划等,指标再进行细化,建立一些二级指标,例如满意率、课程符合度、就业情况、学生情况等,为后面的大数据分析做充分准备[8]。

(2)把市场的需求信息与就业预警信息平台进行有效对接,可通过接口程序进行数据传输,存储到系统的数据库中,经过数据分类、分级别处理后,学生可通过这个平台进行信息浏览,掌握市场动态,了解就业需求和岗位信息,其中包括单位名称及规模、岗位描述、福利待遇等。

(3)对于已就业或未就业的毕业生,必须及时把就业信息及时录入到该平台中,学生或用人单位均可,学校就业工作部门必须回访,把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也实时记录到该系统中,并且要实时更新。

(4)把学生在校所修的课程及成绩录入到该信息平台中,或从其他系统通过接口程序导入即可,包括必须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同时也把学生的其他相关信息,例如业余爱好、健康状况、就业志愿等,也进行信息录入,为后续的就业和教学改革做参考。

3.2进行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
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可与一些企业联合办学,开设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对于热门的专业可适当增加,反之则减少,对社会急需的技术人才,应大力扶持并培养,对于学生所学的专业,要增加其实践性,多到一些相关的企业中实习,学校多举办一些创新式的讲座,并鼓励学生多学习、多思考,善于技术创新,与社会发展并肩而行,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好的保障[9]。

3.3加强相关学科建设
除了开设一些社会急需的专业课外,还必须增加一些就业的辅导课程,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进行相关的就业指导,主要是在心态调整及自身素质提高方面,可通过外校、就业培训机构、企业等共同参与[10],帮助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好地认识社会、各单位的用人需求,进行就业心理疏导等,从而帮助毕业生能更好地认识自我,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同时也为学校教学提出宝贵的建议。

4结语
高职院校的就业问题主要是受由学校、社会、个人、用人单位等多方面影响,通过建立基于信息化的就业预警机制,可促进用人单位与各高职院校有机结合起来,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改革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徐兰君,侯婧璇平顶山学院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难和与对策研究[J]知识经济,2018(14)
[2]韩影多措并举促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
[3]周敏惠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就业问题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9)
[4]王焕基于中外合作办学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动态预警机制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13)
[5]张旭兰,杨长虹,夏建清高职院校专业预警机制的建立和运行[J]现代职业教育,2018(36)
[6]张存贵,王旭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机制构建与实施[J]职业技术教育,2016(14)
[7]李基凯大数据时代下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系统管理研究——
—以南开大学为例[J]未来与发展,2018(7)[8]沈聪伟,赵敏基于关键指标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
版),2018(4)
[9]赵冬,张彩云高校就业与专业:协同预警与改革思路[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5)[10]姚文静,王雪,鲍伟,等高校转型变革背景下专业预警机制的研究及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2017
(11)
218
qiyekejiyufazha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