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导学案_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一课时)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教学设计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方程的移项法则,会运用移项法则对方程进行变形.2.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会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3.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就是把方程化为x=c的形式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总结归纳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方程的移项法则及运用移项法则对方程进行变形,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方程的移项法则,会运用移项法则对方程进行变形.2.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会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3.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就是把方程化为x=c的形式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总结归纳的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方程的移项法则及运用移项法则对方程进行变形,把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教学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教学过程】一、导入环节(2分钟)(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导入语: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等式的基本性质和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本节课要达到四个目标.(二)出示学习目标过渡语:请同学们默读学习目标.二、先学环节(15分钟)过渡语:首先请迅速默读学案“自主学习”的自学指导后开始学习.(一)出示自学指导要求:请同学们自学课本P158—160的内容.1.弄明白什么是移项.移项时需要注意什么.2.知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就是把方程化为x=c的形式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3.通过例1、例2的学习,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二)自学检测反馈过渡语:同学们学习非常认真,下面来检测一下学习成果,请迅速完成自学检测.要求:独立完成,认真书写,不要乱勾乱划,完成后组内两两交换检查.1.解方程(1)x-3=12 (2)1.5x+4.5=0 (3)5-2x=92.判断下列各题中方程的变形是否正确,不正确的改过来.(1)在方程12=-x 的两边都乘-2,得x=1. (2)在方程3y=-2的两边都除以3,得y=-23. (3)由方程z+3=1,移项得z=1+3.(4)由方程3x=4x-9,移项得3x-4x=-9.(三)质疑问难1.学生独立完成学案中的自学检测问题.2.组内交流自主学习中的疑惑,疑难问题班内共同解决.三、后教环节(15分钟)过渡语:请同学们按照学案要求完成合作探究题.(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要求: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注意的步骤.合作探究一 解方程 (1)3(x+6)=9–5(1–2x) (2)(y+1)-2(y-1)=1–3y学法指导:按照移项法则和去括号法则进行,注意符号的问题.结合例题的步骤解方程,每一步都要明确根据,体验解方程的步骤.合作探究二 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简单问题当x 取何值时,2x+1与-x-2的值,(1)相等 (2)互为相反数学法指导:根据题目的要求先列出方程,然后根据解方程的步骤解方程,体会方程思想的运用.(二)教师点拨,拓展延伸点拨语:探究一,去括号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括号前的符号,二是括号前的数字因数要乘进去.解一元一次方程首先要根据解方程的步骤进行,特别注意在移项时不要忘记变号.探究二,首先根据题意列出方程,然后解方程的步骤解决.四、训练环节(13分钟)要求:独立完成后两两交换,组内交流,成绩计入小组量化.1.方程4x-1=3的解是( )A.x=1B.x=-1C.x=2D.x=-22.下列解方程的步骤中,正确的是( )A.4x-5=3x+2变形得4x-3x=-2+5B.3x-1+6=2xC.321132+=-x x 变形得4x-6=3x+18 D.3x=2变形得x=23 3.若x=2是关于x 的方程2x+3m-1=0的解,则m 的值为( ) A.-1 B.0 C.1 D.31 4.若代数式x+3的值为2,则x 的值为( )A.1B.-1C.5D.-55.方程2x+6=3x-7变形为2x-3x=-7-6,这叫 ,依据是 .6.解方程(1)70x+9=67x (2)41131=-x 课堂总结:这节课学习了移项的概念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同学们明白了解法及步骤,并能运用方程思想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做题时还要细心.附:板书设计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移项定义2.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教学反思】。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1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3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式的知识、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主要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加减法、移项法等,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基础和方程观念,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解方程方面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如对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不够熟练,对一些特殊情况的处理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引导和帮助,让学生克服困难,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加减法、移项法等。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解方程过程中的移项、合并同类项等操作,以及对特殊情况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方程的解法,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原理和方法。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例,让学生跟随操作,体会解方程的过程。
3.练习法:学生通过大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方程的熟练程度。
4.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方程的解法步骤和例题。
2.练习题:准备适量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加减法、移项法等。
【说课稿】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说课稿1

【说课稿】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代数基础知识和方程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是进一步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等知识的基础。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面对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代数知识基础,对 equation 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理解。
然而,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会因为不能正确列出方程或者不能准确解方程而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找出等量关系,正确地列出方程,并通过讲解解方程的步骤,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理解,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以学生为主体,采用引导发现法、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和讲解法进行教学。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复习已学的代数知识和方程概念,引导学生进入新课。
2.讲解: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a.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b.化简方程c.解方程,求解未知数的值3.练习:学生自主解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应用: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是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七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定义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加减法以及等式的性质法。
这些解法是解决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方程的知识,对于一元一次方程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学生可能还不是很熟悉,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进一步掌握。
此外,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对于方程的解的概念的理解等。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概念,掌握代入法、加减法以及等式的性质法。
2.能够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对于方程的解的概念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相关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包括代入法、加减法以及等式的性质法。
对于每种解法,给出相应的例子,并进行解释。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运用所学的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于等式的性质的理解,对于方程的解的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可以让学生通过讨论,总结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的步骤,以及解方程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青岛版-数学-七年级上册-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 课件

例2:解下列方程:
(1)5x-2=2x-10; (2)1 x 2 x 1.
33
解:(1)移项,得5x-2x=-10+2,
合并同类项,得3x=-8, 将x的系数化为1,得 x 8.
3
(2)移项,得 1 x 2 x 1.
33
合并同类项,得 1 x 1
3
将x的系数化为1,得x=-3.
解题后的反思 议一议
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1课时
回顾 & 思考 1、解方程的基本思想 :
最终把方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2、目前为止,我们用到的对方程的变形
解方程: 6x – 2 = 10
解:两边都加上2,得
6x=10+2 合并同类项,得
6x=12
两边都除以6得
6x 12
6
6
即x=2
观察题目到第一步变形
(1) 移项实际上是对方程两边进行同加减, 使用的是等式的性质
(2) 系数化为 1 实际上是对方程两边进行 同乘除 , 使用的是等式的性质
1.方程2x+3=x的解是
.
【解析】方程2x+3=x, 移项合并得:x=﹣3, 故答案为x=﹣3. 【答案】 x=﹣3
2.方程
的解是
.
【解析】方程去分母得:x﹣2=4, 解得:x=6. 【答案】x=6.
3.方程3x﹣3=0的解是 .
【解析】移项得:3x=3, 化系数为1得:x=1, 故答案为x=1. 【答案】x=1
本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移项、合并同类项.
移项实际上是我们早已熟悉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对方程两 边进行同加同减”,只不过在格式上更为简捷.
青岛版《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导学案

1
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第二课时)导学案
设计人:初一数学组 审核:初一数学组 编号 047
学习目标
1、能熟练的解含有分母的方程。
2、通过解方程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重难点
1、 熟练地解含有分母的方程。
2、 去分母时容易漏乘1。
预习导航
1、解含有括号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1(4)23(8+=-x x
探究活动一
例5.解方程:
想:由方程中含有分母,运算起来比较麻烦,能有简单方法吗?请看下面的解法:
解:去分母(方程两边都乘6),得
去括号,得 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小结:去分母时要注意什么? 小练习:解方程:(1)47815=-x (2)2
1
1671=+x
探究活动二例6 解方程: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1) (2) (3) (4) (5) 。
1、判断下列方程的解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怎样改正?
13
2
312-+=-x x 2、a 3的倒数与3
92-a 互为相反数,那么a= 。
3、解方程:4
2
31412+=-+x x
4、解下列方程 (1)138547=+--x x (2)6
7
51412-=--y y
课堂小结1、解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解方程时,你有什么提醒同学们的地方
作业:第162页4.5.6
8
)20(2
1
3
1
=-+
x
x
-6
1
10
3
1 2
= + -
+。
青岛版七上数学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案第1课时

青岛版七上数学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教案第1课时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教学案冯德昌682022教学目标:1、掌握移项法则,会用移项法则对方程进行变形2.掌握求解一元线性方程组的基本步骤:“移动项”、“合并齐次项”和“将未知数系数转换为1”。
3.能解简单的单变量方程。
关键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骤。
难点:移项法则一、课前检查预习。
(参考学生名单,回答以下问题)1。
下列方程是一元线性方程,它们是()a,X2+x=1b,3x-2y=5C?5.4xd、?X51X?22.方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方程式的基本性质是学习本课的重要基础。
学生回答后,全班同学将一起阅读。
)3、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完成下列填空(1)如果x+3=10,那么x=10-()(2)如果2x-7=15,那么2x=15+()4、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下列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的形式.(1)x?5?7(2)?5x?5课堂提问:环节1:自主学习1、结合课前预习中的内容,自学课本p.165-166,解方程x-2=52x=x+3(1)当你把一个方程的项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时,它的符号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先自学,然后在同一张桌子上讨论和交流)(2)把方程中某一项_______________,从方程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____。
注意:(1)移项一定要改变符号(2)通常,将带未知项的项移到等式的左侧,将不带未知项的项(常数项)移到右侧。
巩固新知识:下列方程的变形正确吗?如果不正确,怎么改正?(1)由方程z+3=1,移项得z=1+3(2)由方程3x=4x-9,移项得3x-4x=-9(3)由方程3x+4=-5x+6,移项得3x+5x=6-4(4)由方程5-2x=x-9,移项得-2x-x=9-5强调:(移动项目时必须更改符号,且符号不会更改。
)链接2。
改善沟通:以小组为单位,学习交流课本例1、2、3,共同讨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注意事项,每组找代表汇报课本例1、2、3的解法,师用幻灯片显示解答过程。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学案: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初中数学青岛版七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7.3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一)班级:________小组:______姓名: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 【学习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利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2.灵活应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先用15分钟自学课本P158-P160的内容,能找出实际问题中的的等量关系列方程,并能利用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用红笔在课本上做好勾画。
2. 利用30分钟独立完成学案,找出自己的疑惑和需要讨论的问题,用红笔做好标记。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移项法则,准确进行移项;难点:准确进行移项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预习案一、课前检测1.等式的基本性质1:等式的两边,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2.等式的基本性质2:等式的两边,所得的结果仍是等式.二.预习新知请观察下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流程图:通过以上两个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请你总结出利用合并同类项和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思考】左图中“合并同类项”起到了什么作用?右图中“移项”又起到了什么作用?三、试一试1.三个连续的奇数的和是39,求这三个数.2.天平的左边放2枚硬币和13克砝码,右边放6枚硬币和5克砝码,此时天平恰好平衡.每枚硬币的质量是多少克?四、我的疑惑(你的疑问是老师备课的关键)7.3 解一元一次方程(一)探究案【学习目标】1.研读教材,利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将一元一次方程化简为x=a的形式;2.归纳利用合并同类项与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移项法则,准确进行移项;难点:准确进行移项求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探究背景】期待已久的体育美食节终于到来了,各色美食的香味弥漫在整个农附的上空,各个摊位门庭若市,同学们都吃得合不拢嘴,下面我们就一起开启这一场美食之旅吧!【情景问题1】感谢同学们的激烈捧场,仅一个上午的时间,初一年级1班,3班和5班共卖出小肉串750串. 已知3班比1班多卖出50串,5班卖出的串数是1班的1.5倍. 求这3个班分别卖出多少串小肉串?【拓展提升1】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4,16,-64,256,-1024……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3312,这三个数各是多少?小结:用合并同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情景问题2】在如此美味的环境中,当然少不了冰镇果汁的存在. 于是,初一8班的同学便卖起了爽口的橙汁. 若把这些果汁分给初一8班的学生,如果每人分4杯,则剩余40杯;如果每人分5杯,则还缺10杯. 请问初一8班共有几名学生?【扩展提升2】在本次体育美食节中,2班的收入比年级平均收入少200元,6班的收入比年级平均收入多250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3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1)
【学习目标】
1、探索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
3、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重难点】“移项法则”和“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的应用
例1.解方程:6 x = -24
分析: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把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的形式。
设法将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这步变形的依据是什么?
例2.解方程:5x + 1 = 4x – 2
分析:通过移项,把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的形式。
例3.
当堂检测:
1、解方程:
(1)7
5=
-
x (2) 4
3
4-
=x
x
(3)7x-3=6 (4)-2x=-4
5)2
5=
-x (6) 3
1
2
3
=
x
课堂小结: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移项——合并同类项——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