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腔昆韵

合集下载

《京腔昆韵 》教学设计

《京腔昆韵 》教学设计

《京腔昆韵》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能在感受、体验京剧唱段中,积极参与演唱、欣赏等实践活动,了解京剧的行当、基本功。

并对中国传统艺术产生兴趣及自豪感。

二:欣赏《我不挂帅谁挂帅》唱段,感受京剧西皮、二黄两种声腔在旋律、情绪的不同特点。

了解京剧起源,知道京剧大师梅兰芳的事迹和贡献。

教学重点:了解京剧的行当、基本功等知识,学唱京剧乐句,分析唱段中唱腔及角色。

教学难点:京剧《我不挂帅谁挂帅》乐句的学唱;唱段中唱腔及人物行当的分析。

教学课型:欣赏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在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对初中音乐知识,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因此,本节课要继续加强他们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拓宽他们的音乐视野。

但学生对京剧艺术还十分陌生。

所以培养学生对京剧产生浓厚的兴趣并能坚持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为此,我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通过“听"、"唱"、"做"等手段,通过图像影像资料和作品内容让学生感受京剧唱腔、了解京剧的行当等相关知识,体会京剧的魅力。

教学环节:一:导入新课:看视频谈话导入看到这精美的剧照,听着这熟悉京胡声,想必同学们一定猜到我们今天的课与什么有关!京剧作为我国的国粹,自清朝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算起,京剧已经有了200多年的历史,可以说是名学辈出,流派纷呈。

尤其是京剧的唱腔,更具特色。

说到唱,老师先给大家表演一段。

(学生听时观察唱段人物形象)这段唱腔是京剧《卖水》的一个唱段。

同学们知道这个小姑娘在京剧中属于什么行当吗?大家一定对京剧的人物充满好奇,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京剧的世界来了解他们吧!大家看到我们的第五单元(板书:京腔昆韵)二:学习新课:(一)京剧的行当:京剧舞台上的角色根据性别、性格、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的不同,分为生旦净丑四个行当,生行是扮演男性角色的,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旦行是扮演女性角色的,分为正旦、青衣、花旦,刀马旦。

净行俗称花脸,一般扮演男性角色,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正净也称大花脸,重唱功,副净也称二花脸(重做工)武净(武打的戏多)丑行分为文和武,多指伶俐幽默和阴险狡猾的角色!(设计意图:学习了解京剧的行当,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一):京剧的四功(行当中技艺超群的演员称为头角儿,那头角儿得需要具备哪些基本功呢?学生说)四功:唱念做打,唱是指唱腔,念是指念白。

京腔昆韵ppt课件

京腔昆韵ppt课件
一部现代京剧。故事讲述的是 1946年冬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在 东北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为落 实上级“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 据地”的重要指示,解放军某部 团参谋长少剑波率领一支追剿部
26
队进入东北林海雪原的深山老林, 发动群众,组织民兵,消灭逃进威 虎山的座山雕土匪武装。可是当地 的老百姓,由于曾受到谎称是解放 军的土匪们的欺骗,对真正到来的 解放军并不信任。当少剑波带领几 名解放军战士来到一个叫夹皮沟的 村子时,正赶上铁路工人李勇奇的
白脸: 黑脸: 黄脸:
曹操,他具有君王的狡猾和奸诈,有时太 监也用白脸,往往形容一些内心狡猾诡计 多端的人。
张飞,黑脸是形容面色丑陋且性情猛直的 人,张飞的性格正好符合。
典韦,他是曹操手下一员勇猛,刚强且凶 猛的武将,黄脸有时也代表凶猛和残暴。
金银脸:
鬼怪神佛仙代表,面色奇异的鬼、怪、神、
佛、仙。
23
及全国乃至全世界。 3
京剧诞生后的早期,程长庚、张二奎、 余三胜的贡献突出,人们称之为“老生
三杰”。
4
至京剧形成期,谭鑫培和王瑶卿等人, 在继承前人艺术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
大胆的革新。
5
此后,名家辈出。如余叔岩、言菊朋、高庆奎、 以及四大名旦,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
慧生等。
6
四大名旦
7
直至20世纪60年代,现代京剧得到空前发展, 并创作出了一批“样板戏”,如《红灯记》、 《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杜鹃山》等。
武生
老 生
小生30
正旦 老旦
花旦 武旦
京剧中把女性统称为
,饰演大家闺秀
和有身份的妇女称为“正旦”,正旦在京剧中俗
称“青衣”,青衣的表演庄重娴静,秀雅柔婉,

最新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课件 5京腔昆韵

最新人音版音乐八年级下册课件 5京腔昆韵
2.想想我们可 以用什么方式去 将京剧和昆曲继 承发扬下去,怎 样让更多嘚人来 了解京剧和昆曲。
下 课
1.这是什么? 2.你联想到什么?
京剧:被誉为“国剧”、“国粹”,最
具有民族性、群众性和国际性,代表中 华戏曲文化主流。
我不挂帅谁挂帅
梅兰芳嘚表演以庄重深邃,气
势非凡,简洁凝练而艺压群芳, 塑造了《宇宙锋》嘚赵艳容; 《霸王别姬》嘚虞姬;《贵妃醉 酒》嘚杨玉环;《凤还巢》嘚程 雪娥等一个个华美形象。最为
可贵嘚是他不以奇特取巧,而
在平淡中见神采,成为京剧旦 角嘚楷模,被誉为一代宗师
唱 脸 谱
谁来表演个不化妆嘚“脸谱”?
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 类型嘚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嘚。 红色嘚脸谱表示忠勇义烈,如关羽;
黑色嘚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 包拯、张飞、李逵等; 黄色嘚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
蓝色或绿色嘚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嘚人物,如 窦尔敦、马武等;
白色嘚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 等。
化妆
京剧脸谱嘚色画方法: 揉脸、抹脸、勾脸。
模 仿 画 脸 谱
姹紫嫣红——昆曲《牡丹亭.游园》
以笛、箫、笙、琵琶嘚伴奏乐器,造就了一
种细腻优雅,集Leabharlann 北曲优点于一体嘚“水磨 调”,通称昆曲
最新版红楼梦在一定 程度上采用了昆曲嘚 表演形式,如穿着嘚 服饰、手势、配乐、 以及是不是出现嘚昆 式小调,在昆曲嘚传 承与发展方面来说, 新红楼开了一个好头。
世博会上,中国 昆曲出尽风头,大 放异彩。一部汤显 祖嘚《牡丹亭》就 有数个版本,尽展 “百戏之祖”嘚迷 人魅力。
1.讨论下昆曲 和京剧你更喜 欢哪一个,为 什么?试着模 仿下,比比看 谁模仿嘚更相 似。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课件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课件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京剧与京歌
张祠中学音乐教师:杨蕊
• 京剧 • 我国最主要的戏曲剧种,流行于全国各地,其前身是徽调和汉调,现
被定为我国国剧,是我国的国粹。
• 京剧的起源 • 中国的“国粹”,已有2 0 0年历史。京剧之名始见于清光绪二年
(1876)的《申报》,历史上曾有皮黄、二黄、黄腔、京调、京戏、 平剧、国剧等称谓,清朝乾隆五十五年(1 7 9 0年)四大徽班进京后 与北京剧坛的昆曲、汉剧、弋阳、乱弹等剧种经过五、六十年的融汇, 衍变成为京剧,是中国最大戏曲剧种。其剧目之丰富、表演艺术家之 多、剧团之多、观众之多、影响之深均为全国之冠。
•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京剧《大闹天宫》等猴戏中,常 有托塔李天王这个角色,属净行中的“武净”有一类,他 的脸谱以紫色为主,上台时必手托他的降妖宝贝一座小 “宝塔”。
•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神怪戏中的魔鬼、妖精的脸谱各 色各样,常见有绿色的脸谱,如蛤蟆精等,他们还戴绿色 的假发,故称绿色的魔鬼。夜叉也是一种凶恶的神鬼角色。
• 京剧的两大唱腔种类 • 其音乐属于皮黄腔系,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的西皮为主所以叫
“皮黄腔”。
京歌
• 京歌 又称戏歌,是加上了京剧音乐元素的歌曲。京歌是 对京剧的改良与创新,是对现代歌曲的充实与丰富。
• 京歌演唱 是用京剧的唱腔、曲调、程式,加上现代音乐 元素来演唱表演的一种文艺形 式,适合于表现大气的节 目内容。
旦:青衣、花旦、年女性 角色。
旦: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等
• 花旦:扮演性格 开朗、口齿伶俐 、动作洒脱的青 春少女角色。
旦:青衣、花旦、刀马旦、老旦等
• 刀马旦:又称武 旦,扮演精通武 艺的女性角色。 提刀跨马称为“ 刀马旦”。

京腔昆韵单元

京腔昆韵单元

京腔昆韵单元京腔昆韵,顾名思义,是指在北京方言基础上,融入了昆曲艺术的一种表演方式。

它是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之一,具有非常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京腔昆韵起源于明代,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风格。

它以北京方言为基础,融入了昆曲的音韵特点,旋律缠绵婉转,极富情感表达力。

京腔昆韵既继承了昆曲的古典韵味,又融入了京味十足的北京方言,既有传统的雅韵,又有生动的俏皮风格,使整个表演更加丰富多样。

京腔昆韵的表演艺术十分复杂精湛,既需要演员具备精湛的演技,又需要他们具备扎实的唱功、念功和表演功力。

演员们要根据剧情和角色需求,灵活运用声音、语调和动作,将角色的情感和人物特点完美地展现出来。

此外,京腔昆韵还注重表演细节的处理,如动作的配合、面部表情的准确把握等等,都需要演员们付出大量的练习和训练。

京腔昆韵的剧目非常丰富多样,既有经典的古典剧目,如《穆桂英挂帅》、《牡丹亭》等,也有近年来创作的现代剧目,如《京报》、《球谐波》等。

这些剧目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人物,从历史传奇到现实社会,从皇宫贵族到百姓小民,可以展现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图景。

京腔昆韵的表演场所也非常多样,既有大型剧院的舞台,也有小型民间戏曲班子的场地。

大型剧院舞台上的京腔昆韵演出,视觉效果十分震撼,音响效果也十分出色,能够给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艺术享受。

而民间戏曲班子的演出,虽然规模较小,但更加贴近生活,让观众与演员近距离接触,更能深入了解京腔昆韵的魅力。

京腔昆韵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北京地区的文化名片之一。

它不仅是一种表演艺术形式,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气息。

京腔昆韵的传承和发扬,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和不断的培养。

只有通过持续的传承和创新,才能让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在当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让我们一起珍惜和保护京腔昆韵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继续传承下去,为我们的国家文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人音版初中音乐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课件

人音版初中音乐 第五单元 京腔昆韵 课件

京剧的知识问答
京剧中四大名旦分别是谁? 哪位是四大名旦之首呢? 你还知道他的哪些作品?
(梅兰芳,程艳秋,尚小云, 荀慧生)
梅兰芳:
京剧艺术大师,“四大 名旦” 之首。对京剧艺术改革创新, 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梅派” 表演艺术。在国际上享有盛 誉代表作品《贵妃醉酒》 《霸王别姬》《洛神》《穆 桂英挂帅》《断桥》《打渔 杀家》《天女散花》等。
二黄:是一种节奏 舒缓,旋律平 稳,唱腔较为凝重、浑厚、稳 健的声腔;适合表现沉郁、肃 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京剧的板式:
一板三眼类:慢板 快三眼
一板一眼类:原板,二六
有板无眼类流水板垛板等 散板类:节奏自由: 摇板和散板
、稳健的声腔;适合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我不挂帅挂谁挂帅》
思考:唱段中(西皮流 பைடு நூலகம்)为 ?拍的? 西皮 散板为 ? 拍子,对比 一下哪个规整,哪个自 由一些?
、稳健的声腔;适合表现沉郁、肃穆、悲愤、激昂的情绪。
《我们是工农子弟兵》
思考: 哪些唱腔,属于 哪个行当,这段唱腔的 伴奏和传统的京剧有什 么不同?
(伴奏乐器除了传统乐器外还加 入了引进了交响音乐,生不刮 须,净不构脸 )
《拾玉镯》
• 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 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 “念”配合,互为补充。分为京白 韵白,“京白”基本是京音,而 “韵白”则讲究韵味。 • 媒婆:你妈不在家这头谁梳的呀? • 玉娇:我自己梳的 • 媒婆:哎呦。是你自己梳的呀,锃 光瓦亮,连一根跳丝都没有。 • 玉娇:不好!
如 《新贵妃醉酒》爱恨就在一瞬间
举杯对月情似天 爱恨两茫茫 问君何时恋
解除,同奔三关。
实践与创作
1.分 两小组尝试练习锣鼓经, 每组推选一位上来试着演奏一 下。

京腔昆韵单元

京腔昆韵单元

京腔昆韵单元
京腔昆韵是京剧中常用的一种声腔,它是由京剧人物的表演特点、京剧唱腔以及昆曲唱腔相结合而形成的。

京腔昆韵有着独特的音调和韵律,能够准确表达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感和意境。

此外,京腔昆韵也有一定的单元划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单元:
1. 唱腔单元:这是京腔昆韵表演中最重要的单元之一,通过不同的音调和节奏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形象。

2. 念白单元:京剧表演中的台词通常以念白的形式出现,念白单元是指京腔昆韵中念白部分的表演。

3. 旦角单元:旦角是京剧中的女性角色,旦角单元是指女性角色在京腔昆韵中的表演单元。

4. 丑角单元:丑角是京剧中的喜剧角色,丑角单元是指喜剧角色在京腔昆韵中的表演单元。

5. 武戏单元:京剧中的武戏是非常重要的表演形式,武戏单元是指在京腔昆韵中通过武打动作来表达情节和人物性格的单元。

这些单元的划分有助于京腔昆韵的演员准确把握角色的特点和表达方式,使得京剧表演更加生动和精彩。

京腔昆韵单元教学设计

京腔昆韵单元教学设计

京腔昆韵单元教学设计引言: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戏曲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而京腔昆韵则是京剧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包含了京剧的核心元素。

本文将以京腔昆韵为主题,设计一套旨在提高学生演唱及表演水平的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京腔昆韵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会正确发音和吐字;3.掌握京腔昆韵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4.提高学生对京剧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京腔昆韵的背景和发展历史;2.教授京腔昆韵的基本发音和吐字方法;3.解析京腔昆韵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4.通过教材及视频展示学习典型的京腔昆韵曲目;5.辅以实地观摩京剧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到京腔昆韵的魅力;6.开展小组演绎和个人表演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演唱和表演技能。

三、教学方法:1.讲授结合示范法:通过讲解与示范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京腔昆韵的发音和吐字方法;2.互动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或发表个人意见,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3.实践演练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反复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京腔昆韵唱腔和表演技巧。

四、教学步骤:1.介绍京腔昆韵的背景和发展历史(20分钟):a)简要介绍京腔昆韵的起源和发展;b)讲解京腔昆韵在京剧中的重要地位;c)通过展示经典京剧片段,让学生感受京腔昆韵的魅力。

2.教授京腔昆韵的基本发音和吐字方法(30分钟):a)讲解京腔昆韵的发音规则,例如颌音、齿音等;b)通过示范和练习,帮助学生正确发音和吐字。

3.解析京腔昆韵的基本唱腔和表演技巧(40分钟):a)分析京腔昆韵的唱腔特点,如拨跟、短平仄等;b)讲解京腔昆韵的表演技巧,如身段、唱腔与动作的配合等;c)通过教材和视频展示,让学生观摩并模仿京腔昆韵的唱腔和表演。

4.学习典型的京腔昆韵曲目(40分钟):a)选取几个经典的京腔昆韵曲目,如《红楼梦》中的《荣府会》;b)分析曲目的内容和表演要求;c)让学生分组演唱和表演,提供指导和反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周教案
一、教学内容:欣赏课(教材52-54页)
二、课型:欣赏课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2、通过欣赏豫剧,了解豫剧的历史,音乐特点。

五、教学重难点:关于河南豫剧的知识点
六、教学重难点突破:京剧的知识点
七、教学准备:课件、电脑、图片、音响
八、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教学
1、课件展示关于豫剧的相关知识
(1)发展历史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传于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

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

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2)艺术特点
豫剧的艺术特点: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

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3)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

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

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

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

所谓并用,一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

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

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用真假声。

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代表剧目
《拷红》《花木兰》《朝阳沟》《好队长》《打金枝》等。

(5)优秀演员
豫剧的代表人物有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等“豫剧五大名旦”,代表五大风格流派,小生赵义庭、须生唐喜成、黑脸李斯忠也成为各具特色的名演员。

建国后的现代戏创作又涌现出高洁、马琳、魏云、王善朴、柳兰芳等“豫剧五大主演”。

活跃在当今国内豫剧舞台上的汤玉英、王清芬、虎美玲、李金枝、谷秀荣、陈淑敏、李树建、朱巧云、王红丽等11位豫剧表演艺术家先后摘取中国戏剧“梅花奖”。

(6)豫剧主要伴奏乐器有:板胡、二胡、三弦、琵琶、笛、笙、唢呐等
2、视听欣赏豫剧《朝阳沟》课件展示
《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所具有的独特的品位和地位是无可争辩和替代。

该剧由河南豫剧院三团在1958年5月19日首演于郑州,编剧杨兰春,导演杨兰春、许欣,音乐设计王基笑、姜宏轩等,舞台美术设计关朋。

马琳饰银环,王善朴饰拴保。

同年6月调京演出。

在其后的演出中,魏云主演银环,马琳饰演二大娘。

期间,常香玉曾经扮演过拴保娘这一角色。

1963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作者作品作者杨兰春。

1958年由河南豫剧院三团首演于郑州。

剧本有单行本出版。

全剧共8场,描写高中毕业生银环到未婚夫拴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遇到了一连串困难,思想上发生动摇。

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又由于在劳动中培养起来的对土地和庄稼的深情,使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识青年贡献力量的广阔
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

《朝阳沟》在运用传统戏曲形式表现现代生活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

剧作除主人公银环外,还刻画了拴保、拴保娘、拴保爹、二大娘、老支书等朴实、忠厚的农民形象。

在这些人物身上洋溢着崭新的思想感情,表现出社会主义时代农民的精神风貌。

全剧语言富有个性特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唱词生动、风趣,节奏明快。

剧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在运用传统的结构方法方面取得了成就。

1963年,《朝阳沟》摄制成戏曲艺术片。

京剧、评剧、吕剧、眉户、滑稽戏等都移植、演出过本剧。

(见彩图豫剧《朝阳沟》(魏云饰银环,常香玉饰拴保娘))值得一提的是,1982年,杨兰春根据农村的生活变化,还创作了《朝阳沟》的续篇《朝阳沟内传》。

3、视听欣赏豫剧《红灯记》课件展示
简介〈红灯记〉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北的一个小城市里,铁路扳道工人、中共地下党员李玉和与六十多岁的母亲、十七岁的女儿李铁梅,祖孙三人在一起生活。

他们虽是一家人,却不是一个姓。

原来他们是在十七年前,一次大罢工的流血斗争中,组成一个革命的家庭。

革命先烈传给他们一盏红灯,这是他们的传家宝,是战斗的信号,是革命胜利的象征。

一次,李玉和接到上级党组织派人送来的一份密电码,要他通过组织转交给柏山游击队。

由于叛徒的出卖,密电码还没有转交出去,李玉和就被捕了。

坚强的李奶奶,为了鼓励后人继续战斗,将他们三人的身世,告诉了铁梅。

阶级仇,民族恨,将铁梅心中的革命火种燃烧起来,她立志继承革命事业。

阴险毒辣的日本宪兵队
长鸠山,把李奶奶和铁梅也抓走了。

他为将密电码搞到手,对李玉和母女说尽了甜言蜜语,用尽了酷刑,还妄想以骨肉分离杀害亲人的残忍行为和陪绑的办法,威逼铁梅。

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动摇铁梅的斗志。

革命的三代人,坚贞不屈,表现了工人阶级崇高的革命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李玉和、李奶奶牺牲以后,鸠山故意放了铁梅,妄想用放长线钓大鱼的诡计,从铁梅手里得到密电码。

早在铁梅和李奶奶被捕前,李奶奶已经告诉铁梅和党组织的联络地点。

铁梅得到邻居刘大娘和桂兰姐的帮助,安全地找到了地下党员周师傅,把密电码送到根据地柏山。

柏山的游击队全歼了追赶铁梅的鸠山等日伪军。

九、课堂小结
戏曲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化中的瑰宝,戏曲的历史悠久,种类繁多,你们也体会到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这一节课我们只能选择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进行欣赏,我希望通过这节课,同学们能从对中国地方戏曲的认识中,喜爱上我们的戏曲艺术,热爱上我们的民族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