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京腔京韵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 第4课《京腔京韵》|人音版(简谱)(2014秋)

六年级上册音乐课件 - 第4课《京腔京韵》|人音版(简谱)(2014秋)

脸 • 脸谱是中国戏曲所采用的一种化 装手段,即用“油色”和“水色”直接 在脸上化装,用来塑造戏中某个角
谱 色形象。
• 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 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 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 以称为“脸谱”。
• 脸谱的谱式很多,不同的颜色、 图案,代表不同的性格特征。
京剧脸谱人物
正净:
也称大花脸。以 唱工为主的铜锤 花脸、黑头花脸。
包拯
副净:也称二花脸,以身段动作
为主的架子花脸。
窦尔敦
曹操
武净:也称武花脸,多表现身具
武艺者,武打翻跌见长。
李元霸
典韦
油画净:指戏曲舞台上钟馗、
巨灵神等人物或天神, 造型多为夸张。
钟馗
巨灵神
丑 角 幽默滑稽的喜剧角色。
根据年龄、身份可分为: 方巾丑、文丑、武丑பைடு நூலகம்丑婆
《白蛇传》白素贞
《铡美案》秦香莲
花旦:性格活泼开朗的女子角色。
《红娘》红娘
《春草闯堂》春草
武旦:精通武艺的女性角色。
《打焦赞》杨排风
《打店》孙二娘
刀马旦:顶盔贯甲的女将角色。
《穆桂英挂帅》穆桂英
老旦:老年妇女的角色。
《穆桂英挂帅》佘太君
《打龙袍》李后
净 角 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
根据年龄、身份可分为: 正净、副净、武净、油画净
生 角
男性正面角色的统称。
根据年龄、身份可分为: 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
老生:也称须生,中年以上角色 ,带髯口(胡须) 其中唱工老生:扮演帝王、官员、文人
刘秀
诸葛亮
靠把老生:扮演武将的角色。
黄忠
岳飞
小生:年轻、扮相俊美的男性角色。 其中有翎子生:带雉翎的大将、王侯。

小学音乐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4京腔京韵《知识与技能 京剧行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 六年级上册4京腔京韵《知识与技能 京剧行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4京腔京韵《知识与技能京剧行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本文介绍了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4京腔京韵《知识与技能京剧行当》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旨在培养学生对京剧的兴趣,让他们能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及表演形式。

在第一学时中,教师通过观看舞蹈《嬉戏》的现场演出录像,引导学生感受京剧的唱腔。

然后,教师出示京剧手偶,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并分类认识京剧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对于每个行当,教师通过聆听《京剧唱腔联奏》的片段、观看图片、研究脸谱知识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其形象唱腔的特点。

最后,教师让学生用手偶进行打斗表演,加深对丑角的认识。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及其表演形式,培养对国粹京剧的兴趣。

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4京腔京韵《演唱 校园小戏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4京腔京韵《演唱 校园小戏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音乐人音版六年级上册4京腔京韵《演唱校园小戏迷》优质课教案省级比赛获奖教案公开课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能够自信地表演戏歌,享受京剧带来的魅力!用歌声表达自己真挚的感情。

2、采用创设情景法、聆听感受法、模仿法、分组表演法等,引导学生感受京剧韵味,学唱歌曲。

3、能较好地掌握戏曲的趣味发声练习方法并运用到演唱当中。

2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在一至五年级的音乐课中多次接触戏曲,特别是京剧。

其中在五年级时还学唱过两段《我是中国人》和《京调》,学生对京剧的演唱有一定的理解和掌握。

因此,在学唱本首京歌时,我会从京剧的生角和旦角的发音上让其感受。

3重点难点
1、学唱《校园小戏迷》,能学会基本动作并表演。

2、引导学生尽可能采用京剧演唱发声方法演唱《校园小戏迷》。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六上音乐第四课《京腔京韵》 1《京剧唱腔联奏》

六上音乐第四课《京腔京韵》 1《京剧唱腔联奏》
二、新课教学。
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
1、 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与下面的环节相结合,教师播放到哪一个行当唱腔时,就由哪一组来介绍。
2、辨一辨。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3、听一听。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唢呐。
但这堂课也有闪光的一面。我从让同学们猜京剧距离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是否听说过“徽班进京”给乾隆祝寿谈起,讲故事一样,机器。京剧的唱腔是个比较难讲的地方,也是本节课我不很满意的地方,我只是简单讲解了“西皮”“二黄”。如果能现场给同学们唱一段,或找出与之相对应的唱腔就更利于同学们的理解。行头、场面、武场、文场同学们很容易理解。京剧的行当的划分,四大名旦的介绍,我觉得进行的很顺利。
三、教师小结
1、中国的京剧是世界非物质文化解京剧,弘扬国粹。
2、课下拓展欣赏,观看微课《中国京剧真叫棒》。
京剧多听多欣赏,传承国粹
让孩子们表演效果很好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京剧是一种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在与世界文化进行交流,在教学时我先让学生们从情感上感觉京剧无愧是我们民族的国粹。京剧对孩子们来说似乎是有些遥远,现在的学生对京剧也不感兴趣,无论是唱腔,对白,京剧的一招一式都与现实的生活有着很大差距,只是一味的根据教材的内容去讲解,没有考虑到同学们的兴趣,如果对此不感兴趣怎么进一步学习呢。
4、议一议。再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几个行当唱腔(分别是净、旦、生、旦)。由于学生对这些行当唱腔曲调、演唱特点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听或多看,通过议论和交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5、演一演。可请学生各自设计一个适合‘‘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角色的动作,听到乐曲中行当唱腔出现时,用动作来表现。

【教学设计】六年级音乐-京腔京韵

【教学设计】六年级音乐-京腔京韵
6、教师小结。
教学反思:这是一堂难度较高、有挑战性的戏曲片段教学,在教学时由于学生们对京剧的知识很陌生,所以在课前我带领孩子们一起查阅了京剧的很多知识,对京剧的行当、角色、人物、服饰、唱腔、表演形式有了大概的了解。再有了这个基础后才能对孩子们进行进一步的戏歌的教学,模仿是学习戏歌的主要手段,如何能让孩子们有兴趣地跟随你的思路进行表演,我想最重要的莫过于激趣,起先我的双重角色扮演给孩子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整体来说课堂还是十分成功的,学生学习京剧的兴趣盎然,对于京剧的发声有了基本的了解,能自信大胆地表演。
二、聆听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1、通过辨别书中剧照,说出“包龙图”属于四大行当中那一个行当?——“净”。
2、简介京剧《铡美案》的剧情,提问学生:
(1)包龙图指的是谁?
(2)铡美案是什么案子?
(3)你知道包公及这个案子吗?
(4)学生回答,教师再补充。
3、初听选段,知道西皮“导板”与“原板”的不同。
3、三听法:
①出示新歌。初听全曲学生哼唱熟悉歌词。
西皮二黄韵味浓,唱念做打见真功;
仔细学,认真练,古朴神韵展奇功。
②第二次聆听:教师讲解歌词朗读的节奏特点,要求学生边听边打节奏。(京剧当中的“一板一眼”)在每次的学生的表演之后及时进行评价,分两个组进行点评。
③第三次聆听:加上节奏和摇头晃脑的动作沉醉于音乐中分角色再次聆听。
第4课京腔京韵
六年级音乐
教材分析
1、《京剧唱腔联奏》
《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分别是花脸唱段《贤妹暂坐雅之厅》,青衣唱段《苏三起解》,老生唱段《淮河营》,花旦唱段《叫张生》。
2、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是传统京剧《铡美案》中包拯的一个唱段。是包拯审判陈世美时的一段西皮唱段。唱段开头的导板高亢有力,表现了公堂上威严肃穆的气氛和包拯的刚正不阿。

第四课京腔京韵(六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课京腔京韵(六年级上册音乐)

第四课京腔京韵(六年级上册音乐)第一篇:第四课京腔京韵(六年级上册音乐)第4课京腔京韵教学目标1、认识京剧的行当,能听出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的行当唱腔。

2、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志亲如一家》,体会其中的声腔特点和京韵。

3、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4、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从小对京剧的喜爱,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

教学难点: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时间:4课时第1课时教学内容: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和京剧唱腔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学习“京剧行当”。

教学过程:一、口说导入新课。

课前先把学生分成四组,布置他们搜集有关京剧行当、唱腔等相关资料。

二、新课教学。

(一)聆听乐曲《京剧唱腔联奏》1、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

与下面的环节相结合,教师播放到哪一个行当唱腔时,就由哪一组来介绍。

2、辨一辨。

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3、听一听。

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唢呐。

4、议一议。

再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几个行当唱腔(分别是净、旦、生、旦)。

由于学生对这些行当唱腔曲调、演唱特点还比较陌生,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多听或多看,通过议论和交流,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5、演一演。

可请学生各自设计一个适合‘‘生、旦、净、丑”四个行当角色的动作,听到乐曲中行当唱腔出现时,用动作来表现。

(二)聆听京剧选段《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1、复习京剧的四大行当,判断分析,“包龙图”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哪一个行当,请学生辨别教科书中剧照,说出“包龙图”是属于四大行当中的“净”。

2、教师简介京剧《铡美案》的剧情,让学生明白“包龙图”是小说和戏剧中对包拯的称谓。

教师先设问:包龙图指的是谁?铡美案是一件什么案子?提问:你知道包公吗?你知道这个故事吗?若有学生知道,先请他们来谈谈,教师最后再归纳补充。

京韵京腔

京韵京腔

哇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民族艺程一代一代往下传
一幅幅鲜明的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活菩萨 一地地钩庙一点点夸大

• • • • •
气的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
老爷爷你别生气 允许我生脸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要朝新要发展
一张张脸谱美佳佳……
哇哈哈……
第四课 京韵京腔
生 净
旦 丑
净生 丑旦
生旦净丑
净生 丑旦 “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 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须生)、小生、 武生、娃娃生。

净生 丑旦
旦净丑
“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 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 彩旦(揺旦)、刀马旦。
生旦净丑
净生 丑旦 “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扮演性格、 品质或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人物, 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

• • • •
好象炸雷其实大家就像在耳边
蓝脸的多尔礅盗玉马 红脸的关公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 •
金色的猴王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笑哈哈…… 好哇哇……

喳喳哇……
Hale Waihona Puke •我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
• • • • •
多没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 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 一个劲的来称赞 声带气候唱点做打手眼身法功夫真是不简单 你不懂戏曲胡说八道
生旦净丑
净生 丑旦
“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 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京剧伴奏乐团
说唱脸谱
• • • • •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颜色油的脸 一边唱一边喊 哇呀呀呀呀 • • • • • • • • •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跟上潮流 吸引当代小青年 紫色的天王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斗夜叉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京腔京韵》教学设计

人音版六年级音乐上册(简谱)第4课《京腔京韵》教学设计

《京腔京韵》教学设计课题选自人音版六年级上册第四课《京腔京韵》课型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材分析歌曲《校园小戏迷》取材于深圳市东湖中学原创京剧小戏《校园小戏迷》中的一个唱段。

唱腔旋律明快、爽朗、流畅,涵盖了京剧的鲜明特点。

调式为“西皮”,板式为“原版”,统称“西皮原版”。

2/4节拍(一板一眼),中速。

歌曲前两句是生行,后两句是旦行,最后是一起演唱,生行宜用大嗓演唱,嗓音要洪亮圆润,唱出阳刚之气。

旦行宜用假声演唱,嗓音要明亮婉转,唱出阴柔之美。

短小精炼的歌词里包含了京剧的行当、唱腔与韵味。

男、女声的对唱表演,表达了校园里当代“小戏迷”对传统文化的喜爱与传承。

乐曲《京剧唱腔联奏》是一首用乐器模拟四段京剧名家唱段的唢呐曲,本节课根据内容需要选取了其中的两段,分别是《玉堂春》中的梅派青衣唱段《苏三起解》和《十老安刘》中的马派老生唱段《淮河营》。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经过五年音乐课的学习,已经具备了较好地聆听、歌唱习惯和一些实践与表现能力。

积累了很多音乐知识,音乐技能也不断提高,他们乐于倾听感受,能够准确的感知音乐的音色和情绪,但演唱时存在张嘴难的问题,不愿意积极地表现音乐。

学生正处在变声期,应当避免喊唱。

由于本课的京歌是当代学生音乐学习中较少能够接触到的艺术作品,歌曲中的一字多音及装饰音的唱句以及京调唱腔的韵味,学生很难把握。

基于学生已有的学习能力,本课注重学生的聆听和模仿,采用口传心授的方式,层层化解教学难点,使学生基本掌握歌曲的难点和京腔京韵,能够用不同的音色演唱老生和青衣的唱段,并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学习这首京歌。

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唢呐曲《京剧唱腔联奏》中《苏三起解》和《淮河营》唱段,能够区分并掌握旦角和生角的唱腔音色和动作特点。

2.了解西皮唱腔与原板板式,能用大、小嗓演唱老生、青衣唱段。

3.通过聆听、对比、模仿、识读乐谱等形式唱会京歌《校园小戏迷》,基本唱出京腔京韵,并能声音和动作表现歌曲。

4.通过感受老生、青衣的唱段、做功表演,表现校园“小戏迷”对京剧的喜爱与传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单元京腔京韵
教材分析:
1、聆听《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是包拯审判陈世美的一段西皮唱段。

选自传统京剧《铡美案》,讲述的在宋代的书生在妻子秦香莲的支持下考中了状元,结果他背弃妻儿老小,做了皇帝的驸马。

后来他的父母去世,秦香莲带着孩子进京寻找陈世美,不料他不仅拒绝相认,还派家将韩琪去追杀秦香莲母子三人,当韩琪知道真相之后,同情她们母子遭遇,放走了她们母子并自杀身亡。

秦香莲迫不得已到包拯那状告陈世美,包拯用“计”把陈世美请到开封府,劝他与秦氏母子相认。

2、学唱《校园小戏迷》
是自创的京剧意味浓厚的一首戏歌。

歌曲共5句,前两句是生行表演(男生),后两句是旦行表演(女生),最后一句则是合唱。

虽然只有短短5句歌词,但要唱好却并非易事,在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京剧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培养学生歌唱技能(唱歌的姿势、呼吸、发声、咬字吐字、情感处理等),表演技能(手势、台步、表情等)。

教学目标:
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

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

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

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教学重点: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京剧唱腔联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教学目标:
1、能对京剧艺术感兴趣,喜欢聆听和观看京剧,愿意探索与京剧艺术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2、能够感受和体验国粹京剧的唱腔及其音乐情绪,能初步地分辨京剧的行当、角色,知道京剧音乐中文武场,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武场音乐的演奏,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

3、聆听《京剧唱腔联奏》《包龙图打坐开封府》,能初步了解京剧的行为、角色和京剧音乐中文、武场、服饰等音乐文化知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国粹京剧的唱腔及其情绪,初步的分辨京剧的行当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像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欣赏《唱脸谱》引出京剧
2、师:对了,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我想
请同学们把你所知道的有关京剧的内容说给大家听听,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加以说明和介绍。

二、新课教授:
1、欣赏乐曲《京剧唱腔联奏》
(1)认识和了解京剧的行当(播放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分成四组,布置他们搜集有关京剧行当、唱腔等相关资料,课上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介绍自己小组负责收集的行当、唱腔等知识进行分享)教师进行讲解。

(2)教师播放几个唱腔片段或视频,引导学生抓住各行当唱腔的演唱特征,听辨出各是哪个行当的唱腔。

(3)初听乐曲,听出演奏的乐器是什么?(唢呐)
(4)在听乐曲,听出唢呐模拟了哪几个行当唱腔(分别是净、旦、生、旦)(5)生可以设计一个适合自己的行当,进行表演。

2、欣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A.完整聆听,感受体验吸取戏曲内容、情绪; 了解剧情及人物
B.再次聆听,受唱腔、板式
3、京剧知识
(1)、京剧的形成
师:刚才同学们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

(2)、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
京剧根据人物的自然属性(性别,年龄)及社会属性(身份、职业)划分为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A.“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年纪大的叫老生,年纪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

B.“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中年妇女叫青衣。

C.“净”则是指“花脸”。

D.“丑”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分为文丑和武丑,如水浒传中的石迁。

女性丑角叫彩旦。

(3)、了解京剧的“唱腔”。

师:京剧唱腔的种类颇多,其中二黄和西皮是京剧的主要声腔。

教师播放二黄和西皮两种唱腔的片段,让学生说出这两种唱腔有什么区别?然后教师总结。

A.二黄的唱腔——流畅、舒缓,是一种平和、稳重、深沉、抒情的腔调,很适合表现沉思、忧伤、感叹、悲愤、压抑的情绪。

B.西皮的唱腔——流畅、活泼、跳动、有力,是一种明朗、刚劲、激昂的腔调,很适合表现喜悦、激动、高昂及愤怒的情绪。

(4)、京剧的板式一板三眼类、一板一眼类、有板无眼类、散板类
三、知识拓展:
介绍京剧四大名旦
四、课堂总结:
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但也许还不能完全领悟到京剧的迷人魅力,京剧为什么会被称作为中国的国粹呢?也许有的同学还在纳闷,没关系,同学们如果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我相信你们一定会深深地爱上它,迷恋它。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聆听《你待同志如一家》、学唱《校园小戏迷》
教学目标:
1、聆听传统京剧唱腔片段《包龙图打坐开封府》和现代京剧唱腔片段《你待同
志亲如一家》,体会其中的声腔特点和京腔。

2、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3、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重点:能背唱歌曲《校园小戏迷》,并唱出歌中的韵味
教学难点:在聆听、学唱活动中,能说出几个京剧人物,模仿几个亮相动作和背唱一段唱腔。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聆听《你待同志亲如一家》。

1、回顾以前学过的现代京剧唱腔片段。

听《都有一颗红亮的心》、《迎来春色满人间》,请学生唱一唱、听一听、分辨唱腔。

2、回顾京剧《沙家浜》剧情,指导唱段中的几个主要角色。

先让学生谈谈,教师给予补充:《沙家浜》是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改编而成的现代京剧。

两剧均于1964年完成创编任务。

其剧情是:1939年秋,新四军某部转移,在阳澄湖畔的沙家浜留下了18名伤病员。

党组织为保证伤病员的安全,把掩护伤员的任务交给了地下联络员阿庆嫂。

与此同时,与日寇暗中勾结的“忠义救国军”头子---胡传魁、刁德一进驻沙家浜。

他们企图搜捕伤病员,一场不可避免的斗争展开了。

阿庆嫂利用胡传魁与刁德一之间的矛盾,机智灵活地与敌人展开斗争。

最终在群众的支持下,配合主力部队消灭了“忠义救国军”这股汉奸武装。

《你待同志亲如一家》是沙奶奶与指导员郭建光的一段充满鱼水之情的对唱。

3、观看《你待同志亲如一家》视频,让学生感受传统京剧与现代京剧的不同。

4、再听、看、唱、演,请学生随着音乐哼唱,体会京剧的韵味。

让学生根据剧情创设情境,表演其中的角色。

哼唱时,教师带着学生按节奏以“一板一眼”。

的形式拍击,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

二、演唱《校园小戏迷》。

1、复唱歌曲《说唱脸谱》,复习京剧脸谱、行当导入本课学习。

2、请学生谈谈《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怎么能跟上时代赶上潮流”有什么看法?
3、复习京剧行当的划分、唱腔特点,请学生模仿其中行当角色的动作、造型。

4、用听唱法学唱歌曲《校园小戏迷》:(1)朗读歌词,了解京剧的表演形式:唱、念、坐、打。

(2)初听翻唱,边听边打节奏跟读歌词,感受歌词的节奏特点。

(3)再听翻唱,分角色模唱其中男、女生演唱的片段。

按音色要求模唱。

模唱学习中,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尽量把握老生刚进挺拔、青衣细腻婉转的演唱风格,体验京剧唱腔的字正腔圆和行腔圆润的要领。

要唱出味道来。

(4)跟
着老师学唱歌曲最后一句,学习京剧手位动作“拉山膀”,边唱边做,注意音准,并唱足尾音的时值。

5、完整演唱歌曲,边唱边演。

请学生设计几个亮相动作,在歌曲中合适的地方表演。

三、课堂小结。

让学生谈谈这两节课初步接触国粹的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