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注射模的导向及脱模机构设计

合集下载

4.8注射模具导向机构设计全解

4.8注射模具导向机构设计全解

3) 导柱端部常设计成锥形或半球形, 便于顺利进入导套。
2. 导套 注射模常用的标准导套有直导套和带头导套两大类。 1)直导套 直导套结构简单,制 造方便,用于小型简单模 具。 2)带头导套 带头导套结构复杂, 加工较难,主要用于精度 要求高的大型模具。
导套的设计原则:
① 为使导柱比较顺利的进入导套,在导套前端应有倒角 .
3. 导柱和导套的配置形式及固定方法 1)导柱与导套因经常相对滑动,一般取H7/h7或H8/h8的 间隙配合。导柱、导套与模板之间的定位一般选H7/k6 或H7/m6的过渡配合。导柱与导套的配合长度通常取 配合直径的1.5~2倍,其余部分扩孔(约0.5~1mm)。 2)导柱、导套一般依靠台阶来固定,对于没有台阶的直 导套可再用止动螺钉紧固。
① 注射模动、定模之间的导柱、导套一般各选取 2还是矩形,通常只用两根导柱。
③ 大中型模具,为了简化加工工艺,可采用 3个或4个等直径 导柱非对称布置。
二、锥面和合模销精定位装置
对于精密、大型模具,以及导向零件需要承受较大侧 向力的模具,在模具上通常要设计锥面、斜面、锥形导柱 或合模销精定位装置。 1. 锥面精定位
4. 导柱、导套的尺寸、数量与布置
(1)导柱、导套的尺寸
① 导柱直径尺寸按模具外形尺寸而定,可参考标准模架数据选 取。
② 导柱的长度通常应高出凸模6~8mm,以免在导柱未导正时凸 模先进入凹模与其碰撞而破坏。
③ 用于推出系统导向的导柱直径与复位杆的尺寸相当。
(2)导柱、导套的数量与布置
尽量选择标准模架。若未采用,则应注意以下几点:
模板导向孔配合;大多数情况下,需要与导套配合。带头导柱 一般用于简单模具。
2)有肩导柱
适用于塑件精度要求高及生产批量大的模具,一般与导套配 合使用,以便在磨损后,通过更换导套继续保持导向精度。

固定圈注射模课程设计

固定圈注射模课程设计

前言 (3)绪论 (10)一、设计题目与技术要求 (10)二、成型材料的分析 (11)2.1 塑件材料分析 (11)2.2 成型特性 (11)第一章塑件分型面位置的分析和确定 (14)1.1 分型面的选择原则 (14)1.2 分型面选择 (14)第二章塑件型腔数量及排列方式的确定 (15)2.1 数量 (15)2.2 排列方式 (15)第三章注射机的选择及工艺参数的校核 (16)3.1 所需注射量的计算 (16)3.2 塑件和流道凝料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及所需锁模力的计算 (18)3.3 注射机型号的选定 (18)3.4 有关参数的校核 (19)3.5 模具与注射机安装部分的相关尺寸的校核 (21)1、喷嘴尺寸 (21)2、模具外形尺寸 (22)3、模具厚度 (22)第四章浇注系统的形式选择和截面尺寸的计算 (23)4.1 主流道的设计 (23)4.2 冷料穴的设计 (24)4.3 分流道的设计 (24)4.4 浇口的设计 (27)4.5浇注系统的平衡 (27)第五章成型零件设计及力学计算 (28)5.1成型零件的结构设计 (28)5.2 成型零件的工作尺寸计算 (28)5.3 型腔尺寸 (29)5.4 型芯的尺寸 (29)5.5 壁厚的确定 (31)第六章模架的确定和标准件的选用 (32)第七章导向机构的设计 (33)第八章脱模机构的设计 (35)8.1 脱模机构设计原则及选择 (35)8.2 复位机构及其他 (36)8.3浇注系统凝料脱出机构 (36)第九章温度调节系统的设计 (37)9.1 加热系统 (37)9.2 冷却系统 (37)9.3 冷却介质 (37)9.4 冷却系统的简单计算 (37)第十章模架及模具材料的选择 (40)8.1 模架的确定及选用原则 (40)8.2 模架的尺寸确定 (40)第十一章模具的开合模过程 (41)设计总结 (42)参考文献 (43)致谢 (44)前言《塑料成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是本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塑料成型和模具设计知识,系统地进行塑件的成型工艺性分析和塑料成型模具的设计的能力。

模具毕业设计103注射模的结构设计

模具毕业设计103注射模的结构设计

模具毕业设计103注射模的结构设计注射模具是工业制造过程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模具,其设计结构直接影响到注射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注射模具的结构设计,包括模具的结构要求、主要零件设计和结构优化。

一、模具的结构要求1.注射模具的结构要具有良好的刚性和稳定性,以确保模具在注射过程中不发生变形和振动,影响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2.注射模具的结构要便于装卸、维修和保养,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

3.注射模具的结构要尽可能简单,以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和维修成本。

二、注射模具的主要零件设计1.模具基座:模具基座是支撑模具的主要部件,其结构要具有足够的刚性和稳定性。

为了方便模具的安装和调整,模具基座通常采用箱式结构,并设置有调整螺栓。

2.模板:模板是注射模具的主要部件,其上安装有注射模具的零件和导向机构。

模板的结构要求平整度高、刚性好,并配有合适的冷却系统,以确保注射过程中的热平衡。

3.滑块和导柱:滑块和导柱是注射模具中重要的导向和定位部件。

滑块通常用于实现中空或复杂形状的注射产品,其结构要求刚性好、耐磨损,并具有良好的导向性能。

导柱负责注射模具的下模板与上模板的定位,其结构要求尺寸精确、表面光洁,并配有合适的润滑系统。

4.模芯和模腔:模芯和模腔是注射模具成型部件的关键零部件,直接决定了注射产品的形状和尺寸。

模芯和模腔的设计要考虑到材料的选用、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因素,以提高模具的耐用性和工作精度。

三、注射模具的结构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注射模具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结构优化:1.采用优质材料:选择适当的模具材料,具有良好的强度和耐磨性,以提高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精度。

2.优化冷却系统:合理设置注射模具的冷却系统,以提高注射过程中的热平衡,减少产品变形和缩水现象。

3.降低模具重量:通过优化模具结构和采用轻量化材料,来减轻模具的重量,降低模具的惯性和振动,提高注射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8章-注射模的导向及脱模机构设计

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 第8章-注射模的导向及脱模机构设计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w规ww.c划omp教any材.com
Company LOGO
3. 导柱与导套的配用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w规ww.c划omp教any材.com
Company LOGO
8.1.3 锥面定位机构 1. 锥面定位机构 2. 合模销定位机构 8.1.4 导向机构的应用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w规ww.c划omp教any材.com
Company LOGO
• 在推件板脱模机构中,为了减小推件板与型芯的摩擦,可 采用图8.16所示的结构,推件板与型芯间留0.20~0.25 mm 的间隙,并用锥面配合以防止推件板因偏心而溢料。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w规ww.c划omp教any材.com
Company LOGO
• 4. 活动镶件或凹模脱模机构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w规ww.c划omp教any材.com导柱导向机构 1. 导柱 • 1) 导柱的结构形式 • 2) 导柱结构和技术要求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w规ww.c划omp教any材.com
Company LOGO
2. 导套 • 1) 导套的结构形式 • 2) 导套结构和技术要求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w规ww.c划omp教any材.com
Company LOGO
3. 推件板脱模机构 • 推件板脱模机构是由一块与凸模按一定配合精度相配合
的模板,在塑件的整个周边端面上进行推出,因此,作 用面积大,推出力大而均匀,运动平稳,并且塑件上无 推出痕迹。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w规ww.c划omp教any材.com
Company LOGO
8.2.3 二级脱模机构
高等学校应用型特色w规ww.c划omp教any材.com
Company LOGO

注射模具设计基础-导向、定位

注射模具设计基础-导向、定位

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塑料熔体是以一定的注射压力注入 型腔的,型腔的各个方向都承受压力,如果塑件是非对称 结构或模具设计成非平衡进料形式,就会产生单边的侧向 压力,设置导向机构可以承受一定的侧向压力。
2.导向零件设计要点
⑴合理的导向机构类型 合模导向通常采用导柱导向,但当侧向力很大时宜采用 锥面定位机构。
(6)推板上的设置: 除在动模和定模之间设置导柱、导套外,一般还在推板和 推板固定板上设置导柱与导套 ,以保证推板顺利地实现推出运动,同时,导柱还起到支 撑动模垫板,减薄其厚度的壁、深腔塑件时,型腔内
会产生较大侧压力使型芯或型腔偏移,将会导致导柱卡死
或损坏。
一、导向零件设计
1.概述
1 )导向机构是保证动定模合模和开模是,正确定 位和导向的零件。 2)导向机构的形式: 导柱、导套导向
锥面定位
3)导向机构作用: 定位 导向 承受一定的侧压力
定位作用:模具合模时,导向机构可以保证动模和定模的 位置正确,以便使型腔的形状和尺寸精确;另外,导向机 构在模具的装配过程中也起定位作用,方便模具的装配和 调整。 导向作用:合模时,模具的导向零件首先接触,引导动、 准确合模,避免由于某种原因,使得型芯或型腔错接触 而造成的损坏。
(2)布置方式:
导柱中心到模具边缘距离为导柱直径的1~1.5倍,以保证模 具强度。 (3)长度: 应比型芯端面的高度高出812mm,以免出现未导正方向而 型芯进入凹模时与凹模相碰 而损坏。
(4)形状:
为了使导柱能顺利地进入导套,导柱端部做成锥台形或半 球形,导套的前端也应导圆角。
(5)配合精度:
一般导柱、导套与模板之间的固定部分采用H7/ m6或H7/ k6的过渡配合,导柱与导套间滑动部分采用H7/ f7或H8/ f7的间隙配合。

注射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注射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将推出机构拆分为多个模块,便于组 装和维修,同时减小单个模块的尺寸。
轻量化设计
采用轻质材料和结构,降低重量,提 高机动性。
提高推出机构的运动精度
高精度加工
01
采用高精度加工技术,确保各部件的制造精度,减小运动误差。
优化运动轨迹
02
通过计算和仿真,优化推出机构的运动轨迹,提高运动精度。
采用传感器和反馈控制
注射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 注射模推出机构概述 • 注射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原则 • 注射模推出机构的具体设计 • 注射模推出机构的设计实例 • 注射模推出机构设计的优化与改进
01
注射模推出机构概述
定义与功能
定义
注射模推出机构是注塑模具中用 于将塑件从模具中顶出的装置。
功能
在注塑成型过程中,注射模推出 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将塑件从模具 中顶出,以便于将塑件从模具中 取出。
实例四:高强度塑料制品的液压推出机构设计
总结词
强大、高效、安全
详细描述
针对高强度塑料制品,采用液压推出 机构设计,能够提供强大的推出力, 保证制品的完整性,同时提高了生产 效率,保证了生产的安全性。
05
注射模推出机构设计的优化与改进
减小推出机构的尺寸
减小尺寸
模块化设计
通过优化设计,减小推出机构的总体 尺寸,使其更加紧凑,节省空间。
03
气动推出机构的优点是动作迅速、反应灵敏,适用于自动化生产线的 应用。
04
气动推出机构的设计要点包括气缸的行程、气压大小以及与模具的配 合等。
液压推出机构
01 02 03 04
液压推出机构是一种利用液体压力来实现推出的机构,其工作原理是 通过液压油的压力来推动推杆进行推出。

第八章 注射模脱模机构

第八章 注射模脱模机构

图 二 顶 针 不 能 顺 利 复 位 机 构
如果可能发生,就会发生.__默非
模具篇》 《善良农夫笔记 之 模具篇》 善良农夫笔记
- 36 -
2,前模斜滑块底部 有顶针或司筒. 3,后模有推块. 4,斜顶的位置有碰穿 孔. 5,圆顶针顶边时一部 分"顶空". (其中 1 和 2 必须加先 复位机构, 复位机构,3 ,4 和 5 加了可提高模具的稳 定性和寿命. 定性和寿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顶出常见问题分析: 8-10 顶出常见问题分析:

骑 骨 顶
此处加胶后,就可 以用圆顶针顶骨位 运用此方法要考虑是 否影响装配,并要经 过客户书面同意
两侧加顶针 顶螺丝柱
方顶针顶骨位
侧 边 加 胶 后 再 顶 边
如果可能发生,就会发生.__默非
模具篇》 《善良农夫笔记 之 模具篇》 善良农夫笔记
- 38 -
顶针上端面要高 于内模镶件 3 丝∽5 丝,因为低下来易多 可能会影响装配. 胶,可能会影响装配. 8-1 概述 顶针配合位长度: 顶针配合位长度: 1,概念:将胶件安全无损坏地推离模具. 2 分类:顶针(重点),司筒(重点),推板(重点),气动,内螺纹脱模(了解) 一般取顶针直径的 3 (重点) (重点) (重点) 倍左右, 当然, 倍左右, 当然, 最短不 及复合脱模(了解) ,二次脱模. , 小于 12MM,最长不 顶针脱模: 8-2 顶针脱模: 大于 圆顶针: 见图一) 8-2-1 圆顶针: 见图一) ( 20MM 1,优点: 顶针孔在加工镶 1)制造加工方便;2)阻力小;3)维修方便. 件顶面前加工, 件顶面前加工, 运水在 2,缺点:顶出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 试模后再加工 3,设计要点: 斜面上上顶针要 1) 直身圆顶针: 直径 3/64" —1" 常用顶针直径在 1.6mm ; (或 1/16" 至 8mm(或 加管位 ) 5/16" )之间 ,对于小于 2.5MM(或 7/64")顶针宜加托位. 顶边最小 4MM 2)顶针可以顶骨,顶边,顶 Boss 柱. 顶针硬度 HRC55 3)顶针与后模镶件的配合长度一般在 12—20mm 之间. 扁顶针与镶件的 配合长度是其宽度的 8-2-2 扁顶针: 扁顶针: (见图二) 10 倍以上 常用于顶边或深骨部位. 圆 筒形外径小 1,优点:顶出力大. 于 12.7MM 的可以使 2,缺点:加工困难, 用司筒顶出, 用司筒顶出, 否则用推 易磨损,以及成本高. 板顶出 如果 Boos 柱高度 以上, ≥15 以上,用司筒顶 <15, 出. < , 且旁边可以 加顶时用顶针, 加顶时用顶针, 否则还 用司筒. 用司筒. 一,司筒规格书写 方法如下: 方法如下: 1/8" 3/16"*250 "* " MM 1/8":司筒针直径 3/16":司筒针直径 250MM:司筒长度 (注: 司筒针的长度比 司筒顶出: (见右图) 8-3 司筒顶出: 司 筒 的 长 度 长 50MM 常用于细长螺丝柱,圆筒形零件的 以上时司筒针长度要 顶出. 注明) 1,优点:顶出力较 二,司筒规格书写 大且均匀,不会留下明显痕迹. 方法如下: 方法如下: 2,缺点:制造和装配 司筒: 3/16"*250MM 司筒: "*250MM 麻烦,易磨损,出披锋,成本高. 司筒针: 司筒针: 1/8"*350MM "*350MM 3,设计要点: 流动性好的塑料 1)柱高小于 15mm 或螺丝柱壁厚小 避免用司筒, 避免用司筒, 司筒易磨 于 0.8mm 的,尽量不用司筒,而在 所以易走披峰, 损, 所以易走披峰, 更 其附近对 称加 两 枝 顶 顶 ;司筒壁在 换频繁. 换频繁. 1mm 以下或司筒壁径比≤0.1 的要做 有托司筒. 气动脱模机构的 气动脱模机构的 2)装配方法:压板和无头螺丝.

注射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注射模推出机构的设计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7.3 一次推出脱模机构
• 5.多元件综合脱模机构 • 某些深腔壳体、 薄壁塑件, 以及带有局部环状凸起、 凸肋或金属嵌
件的复杂塑件, 用单一的脱模方式, 不能保证塑件顺利脱出, 需采 用两种以上的多元件联合推出。 图 7 -12 所示为联合使用推杆、 推管与推板三种元件。 • 6.气压脱模机构 • 图 7 -13 所示为用于深腔塑件及软性塑件脱模的气压脱模机构, 加工简单, 但必须设置气路和气门等。 塑件固化后开模, 通入 0. 1 ~0.4 MPa 的压缩空气, 将阀门打开, 空气进入型芯与塑件 之间, 使塑件脱模。
上一页
返回
7.4 二次推出脱模结构
• 当塑件形状特殊或有生产自动化的需要时, 在一次脱模动作后, 塑 件仍难于从型腔中取出或不能自动脱落时, 则需增加一次脱模动作, 才能使塑件脱模。 有时为避免一次脱模使塑件受力过大, 则采用二 次脱模, 以保证塑件质量。
• 1.单推出板二次脱模机构 • (1) 摆块拉板式脱模机构 • 如图 7 - 14 所示, 利用活动摆块推动型腔完成一次脱模, 然后
变形, 也不会留下明显的推出痕迹。 • 特点: 主型芯和凹模可同时设计在动模一侧, 以利于提高塑件的同
轴度。 但壁过薄的塑件 (壁厚小于 1.5 mm), 推管加工困难, 且易损坏, 不宜采用推管推出。 • 适用场合: 环形、 筒形塑件或塑件带孔部分的推出。 • 尺寸配合 (见图 7 - 8): 内径与型芯配合, 小直径推管取 H8 / f8 配合, 大直径推管取H7/ f6 配合。 • 推管与型芯的配合长度比推出行程 S 长 3 ~5 mm, 推管与模板 的配合长度一般为 (1.5 ~2)D; 其余部分扩孔, 推管扩孔 d +1, 模板扩孔 D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脱模推出零件尺寸的确定
主要零件为推杆和推件板,推杆的直径、推件板的厚度是设 计的关键。 1)推件板厚度的确定 对于筒形或圆形塑件,根据刚度计算
C3FR2 13 t =( ) E[δ ]
C3为系数,查表8-4(181页);R——推杆作用在推件板上所形 成的几何半径;F——脱模力;[δ ] = 1 ~ 1 ∆
R 与导向孔采用间隙配合H7/f6或H8/f8, a = 0.8µm ,与安装孔采 用过渡配合H7/m6或H7/k6,并用适当的固定方法防止导柱从安 装孔中脱出(图8-1)
5)导柱直径大小按模具模板外形尺寸而定(表8-1)尺寸越用于精度要求高的大型模具 设计要点: 1)导向孔最好为通孔,否则导柱进入盲孔时,孔内空气无 法排去;
一、导柱导向机构
设计内容包括:导柱和导套的典型结构;导柱与导向孔的配 合及导柱的数量和布置等。
1、导柱
A型适用简 单模具和小 批量生产, 不配导套; B型适用于 塑件精度要 求高、大批 量生产,配 导套,磨损 后,更换导 套。
导柱设计要点: 1) 导柱直径视模具大小而定,但必须具有足够抗弯强度、耐 磨,芯部要坚韧;材料多用低碳钢(20#)渗碳淬火或用碳素工 具钢(T8、T10)淬火处理,HRC50~55; 2) 导柱的长度通常应高出凸模端面6~8mm(图8-3),以免 在导柱未导正时,凸模先进入型腔与其碰撞而损坏; 3)导柱的端部常设计成锥形或半球形,便于导柱顺利地进入 导向孔; 4)导柱的配合精度
2)推杆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承受推出力,以免推出时弯曲或 折断;直径通常取2.5~12mm
3)推杆端面应和型腔在同一平面或比型腔的平面高 0.05~0.10mm,不应有轴向窜动,配合为间隙配合,利于排气, 但应小于溢料间隙;
4)对带有侧抽芯的模具,推杆位置应尽量避开侧向型芯,否 则需设置推杆先复位装置,以免与侧抽芯发生干涉; 5)应避免推杆穿过冷却水道,否则会出现漏水现象。
利用弹簧复位的:(a) 套在定位柱上,以防工作时弹簧扭斜、 限制推出距离;(b) 推杆多、复位力大时,弹簧和复位杆配合 使用。
2)设计要点 1) 应设置在脱模阻力大的地方 (a) 壳和盖类 塑件,侧面阻力最 大;(b) 塑件带凸 台和肋,通常设在 凸台或肋的底部; (c) 不宜设在塑件 薄壁处,若需要, 增大顶出面积改善 受力情况,采用推 出盘形式;(d) 当 塑件上不允许有推 出痕迹时,可采用 推出耳形式,脱模 后将其剪掉。
第八章 注射模的导向及脱模机构设计
导向机构主要用于保证动模和定模两大部分或模内其他零部 件之间的准确对合,起定位和定向作用。 绝大多数导向机构由导柱和导套组成,称为导柱导向机构 (图8-1),也有锥面、销作定向导向的机构。 导向机构主要有导柱导向和锥面定位两种形式,其设计基本 要求是导向精确、定位准确,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耐磨 性。
2πδ1ESL cosϕ( f − tan ϕ) F= + 0.1A (1− µ)k2
(b) 矩环形断面所需的脱模力(N)为
8δ2 ESL cosϕ( f − tan ϕ) F= + 0.1A (1− µ)k2
式中,k1、k2系数,查表8-2、8-3(180页) S——平均成型收缩率;L——制件对型芯的包容长度;r——型 芯平均半径;f——制件与型芯的摩擦系数;ϕ ——模具型芯的脱 —— 模斜度; 1 ——圆环形壁厚; 2 ——矩形平均厚度;A——盲孔型 δ —— δ —— 芯在脱模方向上的投影面积,通孔时为0。
K——安全系数,取K=1.5;L——长度;F——脱模力;n——推杆 数目; 直径确定后,进行强度校核
4F σ= ≤ [σ ] 2 nπd
三、一次推出脱模机构
最简单和最常见的结构类型:推杆脱模、推管脱模、推板脱 模、气动脱模、利用活动镶件或型腔脱模、多元联合脱模等。
1、推杆脱模机构(图8-9)
1)组成 包括:推出部件、推出导向部件和复位杆等。 (a) 推出部件:1、2、5和挡销8; (b) 导向部件:4、3; (c) 复位杆:7。
3、推板脱模机构
特点:不留推出痕迹,塑件受力均匀,推出稳定,推出力大, 适用于薄壁容器、壳形塑件及外表面不允许留有推出痕迹的塑件。
(a) 螺纹连接;(b) 无固定连接、导柱足够长,控制行程;(c) 两 侧具有推出杆的注射机。
4、利用成型零件推出的脱模机构
(a) 用螺纹型环推出零件;(b) 利用活动成型镶件推出塑件的结 构;(c) 型腔带出塑件,适用于软质塑件。
2)利用活动螺纹型芯或螺纹型环脱螺纹,(a) 活动螺纹型芯结 构;(c) 活动螺纹型环结构;
3)螺纹部分回转的脱模机构 回转机械可设在定模或动模,通常设在动模一侧。 (a) 手动脱螺纹机构(图8-35) 手动摇动斜齿轮5,通过啮合带动4,在通过滑键带动7转动, (凸模3的顶部设有止转槽9)使7向左移动,再由推板6推出, 距离由定距螺钉限制; (b) 机动脱螺纹机构(图8-36) 开模时,齿条导柱1带动螺纹型芯4旋转并沿套筒螺母3做轴向 运动,脱离塑件。
1、塑件螺纹脱模机构设计注意事项
1)塑件外表面带有止转结构(表面或端面)(图8-30); 2)对模具结构的要求; 模具上必须设相应的止 转结构。(图8-31)
2、塑件螺纹的脱模方式
1)强制脱螺纹 (a) 利用塑件弹性脱螺纹,PE、PP软质塑料(图8-32);应避免 (c)在推板A端面作圆弧面; (b) 用硅橡胶作螺纹型芯强制脱模(图8-33),该结构因硅橡胶 寿命低,仅用于小批量生产;
2) 顺利导入,在导套前端倒有圆角,导套采用淬火钢或铜等耐 磨材料制造,但硬度低于导柱,防止导柱或导套拉毛; 3)导套的安装固定部分H8/f8配合,导套外径H7/k6过渡配合; 4)导套的安装固定方式如图8-1,(a)、(b)轴肩,(c)止动螺钉
3、导柱的数量和布置
一般2~4根,(c)两大两小,避免安装方位错误;(d)一大一小或 直径相等,但其中一根错位3~10mm。
二、锥面和合模销定位机构
1、锥面定位
多用于大型、深腔和精度要求 高的塑件,特别是薄壁偏置不 对称的壳体。
大尺寸注射时,成型压力会使型芯与型腔偏移;侧向压力 会使导柱导向过早失去对合精度;过大侧压力不能让导柱单独 承受,需锥面定位,提高模具刚性,两锥面均需淬火处理。 (图8-7)斜面镶条定位机构,常用于矩形型腔
习题:1、4、7
二、脱模力的计算及推出零件尺寸确定
定义:将制品从包紧的型芯上脱出所需要克服的阻力。 计算时考虑以下方面: (a) 由收缩包紧力造成的制品与型芯的摩擦阻力,由实验确定; (b) 由大气压力造成的阻力; (c) 由塑件的粘附力造成的脱模阻力; (d) 推出机构运动摩擦阻力。
1)厚壁制件(t/d>0.05) (a) 制件为圆环形断面时所需要的脱模力(N)为
2、合模销定位(图8-8)
在垂直分型面的模具中,为保证锥模套中的凹模相对位置准 确,常采用两个合模销定位。
第二节 脱模机构设计
一、脱模机构的分类及设计原则
1、脱模机构的分类(图8-9)
按推出动作的动力源分:手动脱模、机动脱模和气动液压脱模; 按动作特点分:一次推出(简单脱模机构)、二次推出、顺序 脱模等。
5、多元件综合脱模机构
深腔零件、薄壁零件、带有局部环状凸起、凸肋或金属嵌件。
推管、推杆、推板三种元件联合使用
四、浇注系统凝料的脱出和自动脱落机构
1、利用侧凹拉断点浇口凝料(图8-28)
利用侧凹和中心推杆将浇注系统凝料推出的结构。
2、利用定模板拉断点浇口凝料(图8-29)
五、塑件螺纹的脱模机构
2、设计原则
1)保证塑件不因顶出而变形损坏及影响外观,最基本要求;设 计时,须正确分析塑件对模具的粘附力的大小和作用位置,以便选 择合适的脱模方式和恰当的推出装置,推出位置应尽量先内表面或 隐蔽处; 2)为使推出机构简单、可靠,开模时应使塑件留于动模;
3)推出机构运动要准确、灵活、可靠、无卡死和干涉现象,应 有足够强度和刚度、耐磨性。
2、推管脱模机构
适用于环形、筒形塑件或塑件带孔部分的推出;由于推管以环 形周边接触塑件,故推顶力量均匀,塑件不易变形,不留明显 的推出痕迹。主型芯和凹模可同时设计在动模一侧,以提高塑 件的同轴度。
推管固定形式:
(a) 型芯固定在动模型芯固定板上,推管在型腔板内滑动;(b) 为推管在轴向开有连接槽或孔,用键和销连接型芯。
5 10
1 3
根据强度计算
t = (K3
F
[ σ]
)
K3——系数,查表8-4; 对于横截面为矩形或异形的环形制件 按刚度计算:
F 13 t = 0.54L0 ( ) EB[δ ]
L0——推件板长度上两推杆的最大距离;B——推件板宽度
2)推杆直径的确定 根据压杆稳定:
dmin
L2 F 14 = K( ) nE
2πrESL( f − tan ϕ) F= + 0.1A (1+ µ + k1)k2
(b) 制件为矩环形断面时的脱模力(N)为 2(a + b)ESL( f − tan ϕ) + 0.1A F= (1+ µ + k1)k2 2)薄壁制件( t d ≤ 0.05) (a) 圆环形断面所需的脱模力(N)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