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本章复习练习新版教科版

合集下载

(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章末练习题

(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章末练习题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马路边的电线杆相对太阳是运动的B.任何物体都可以被选作参照物C.房屋相对于运动的行人来说是静止的D.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假设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飞机〔〕A.向下运动B.向上运动C.静止不动D.水平运动3.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慨地说:“我终于来到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坐在动车的乘客B小.强本人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D泉.州4.关于速度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1m/s比1km/h的速度大B.1m/s比1km/h的速度小C.1m/s与1km/h的速度一样大D.单位不同,不能比拟5.物理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

以以下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讲台是运动的〔〕A.黑板B.课桌C.正在向后走动的教师D.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的同学6.小明陪着妈妈在奥体大街散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如下图,根据照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B.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C.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D.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大的物体是小轿车7.下面是小丽关于能量转化或转移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摩擦起电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过程B.冬天将手放在炉旁烤火感到暖和,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C.木柴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D.打桩机的重锤下落的过程,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第1页8.以下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物体运动的路程越长速度越大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小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他们的速度都相同9.小明骑自行车外出游玩,他利用路边的里程碑来估测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从如下图的里程碑开始用手表计时,50分钟后他看到标志为“240〞的里程碑,请问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A.5米/秒B.6米/秒C.米/秒D.米/秒10.甲乙同时参加百米赛跑,同时起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10m,设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假设甲由起点后退10m,同时起跑,那么结果是〔〕A.两人同时到达终点B.乙先到终点C.甲先到终点D.无法判断11.以下事例中,由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A.风吹动树叶B.秋千从高处向低处摆动C.汽车沿盘山公路匀速前进D.拉弯的弓把箭射出12.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行靠岸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找到剑,这是因为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位置,剑主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船夫B.其它行驶的船C.流水D.河岸上的树木二、填空题13.拉伸一根铁棒要刚很大的力,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水的体积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________;将50mL的水与50mL的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14.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互相渗入约1mm深,说明固体之间也能发生________现象;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把它们拉开,主要是因为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教科版八年级《第二章运动与能量》单元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请把正确选项前面的字母代号写在各题后的括号里。

1。

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分子热运动引起的是()A.春天,柳絮飞物 B.夏天,槐花飘香C .秋天,黄沙扑面 D.冬天,雪花飘飘2.一根纱线容体拉断,一根铜丝不容易拉断,这个现象说明了()A.纱线内分子不存在引力,铜丝分子间只有引力B.纱线内分子间只存在斥力,铜丝分子间不存在斥力C.纱线内分子间的引力比斥力小,铜丝分子间引力比斥力大D.纱线内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比铜丝间相互作用力小3。

图1中a是一个铁丝圈,中间较松地系一根棉线;b是浸过肥皂水的铁丝圈; C表示用手指碰一下棉线的左边;d表示棉线左边的肥皂膜破了,棉线被拉向右边。

这个实验说明了:()A、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分子之间有空隙;D、组成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以下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经过一座桥,汽车是运动的而桥是决对不动的;B.宇宙是由运动着的物体组成的,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C。

地球和行星都绕太阳运动,太阳在宇宙中是绝对不动的;D。

一座房屋造好后,它就固定在原来的位置上不会移动,所以固定在地球上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

5.下列哪辆车的运动速度最大:()A、甲车在0。

5h内行驶了28kmB、乙车在15s内行驶150mC、丙车在10s内行驶0.8kmD、丁车在0。

5min内行驶450m6.甲乙两物体通过的路程之比为是4:3,速度之比为3:2,则两行驶时间之比为:()A、9:8B、8:9C、2:1D、1:27。

站台上停着甲乙两列火车,当甲车上的人发现乙车动了,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A、甲车开始开动B、甲乙两车开始向相反的方向开动C、乙车开始开动D、上述情况都有可能8.如果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4s内通过20m的路程,那么它前2s内的速度是()A.20m/sB.10m/sC.5m/s D。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本章复习练习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本章复习练习新版教科版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本章复习1.2017年5月1日12时,中国南海海域进入伏季休渔期。

一艘渔船停靠在岸边,小明说:“看,我家的休渔船是静止的。

”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B )A.行走在岸边的游客 B.旁边的休渔船C.岸上爬行的螃蟹 D.太阳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行驶时( B ) A.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C.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是静止的D.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 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座舱边有一个与他几乎相对静止的小“昆虫”,他顺手拿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D )A.子弹头速度很小B.子弹头速度与飞机速度相同,方向相反C.子弹头速度为零D.子弹头速度与飞机速度相同,方向相同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5.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

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中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C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6.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

由此可判断( A )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7.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人物,他本事特别大,书中记载他一个跟斗云运动“十万八千里”。

“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是__5.4×107__m;如果一架“波音737”飞机以1 000 km/h 的速度飞完此路程,则需要__54__h。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专题复习 习题课件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专题复习 习题课件

专题复习 习题课件
5.(2016连云港中考模拟)请你想象一下,假如没有电,以下现象还能再发
生的是
( C)
A.使用空调降温
B.使用冰箱冷冻食品
C.点着蜡烛写作业
D.听广播
6. (武汉中考)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加油机在空中给受油机加油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B.卡车和联合收割机收割庄稼时,它们是相对运动的
则汽车的平均速度v=
s t
=
120km 3h
=40km/h
专题复习 习题课件
(2)第二组数据:小东在某时刻记下汽车驾驶仪表盘上的速度计如图乙所示,请你与
上面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它们的数值为什么不同?
解:由乙图依表盘可读出,汽车速度乙= 80km/h,小于车的平均速度,这是因为速
度计读出的是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而第一小题求出的是平均速度。
人教版 八年级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
专题复习 习题课件
专题复习 习题课件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动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D)
A.加热时水沸腾了
B.很远就能闻到花香
C.蜡烛点着后发光
D.扫地时有灰尘飘起.
2. (2016泉州中考模拟)小理家准备买新房,他看到某开发商的广告称:乘车从新楼
盘到一家大型商场的时间只需3分钟。据此你认为从新楼盘到该大型商场比较接
专题复习 习题课件
13.运动员在撑竿跳高时,经历了助跑一起跳一越杆一落下等过程。如图 所示是运动员起跳时的情景,此时运动员的 动能 转化为 重力势能 。
14.如图所示,卫星在从远地点到近地点的运行过程中,重力势能 转化 为 动能 .
专题复习 习题课件

[K12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素材 (新版)教科版

[K12学习]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素材 (新版)教科版

运动与能量本章主要介绍了食物的卡值、ATP与能量代谢、氧热价、呼吸商等基本知识,论述了影响人体能量需要量的因素,包括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从事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学习、体育锻炼与劳动所消耗的能量以及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根据不同劳动强度的能量补充量以及能量平衡。

第一节基本概念与术语人类为了维持生命、从事劳动以及体育运动必须每天从各种食物中取得能量,以满足机体的需要。

事实上,不仅劳动或运动时需要能量,就是机体处于安静状态,也要消耗一定的能量。

一、能量与能量单位能量是能的大小量度。

不同形式的能可以相互转变的,人体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是因为体内的化学能转变成其他能量形式的结果。

二、食物的卡值通常把1克供能物质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物质的卡价。

三、ATP与能量代谢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体内氧化燃烧,最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ATP+H2O ADP+H3PO4+能量四、氧热价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每消耗1升氧气所释放的能量称为该物质的氧热价。

食物在体内氧化要消耗氧,但由于食物的分子结构不同,所以氧化分解时的耗氧量也不同。

五、呼吸商食物在体内氧化生成CO2体积与同时消耗O2的体积之比称为呼吸商(RQ)。

糖的呼吸商为1.0,脂肪的呼吸商为0.7,蛋白质的呼吸商为0.8。

第二节影响人体能量需要量的因素人体能量需要量主要决定于下列三个方面:维持基础代谢所需的能量;从事活动包括日常生活学习、体育锻炼和劳动所消耗的能量;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消耗的能量。

其中最主要的是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所占比重较大。

一、维持基础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用于体温维持,心脏跳动、肺的呼吸和肌肉紧张度的维持,所消耗的能量,称之为基础代谢能量。

WHO于1985年推荐使用Schofield公式(表2-2),计算一天的基础代谢能量消耗(计算单位为千焦,除以4.18为千卡)。

二、从事体力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根据劳动强度不同,一般将劳动分成五级:(1)极轻体力劳动(2)轻体力劳动(3)中等体力劳动(4)重体力劳动(5)极重体力劳动不同劳动强度需要的能量见表2-3。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章末练习题

(完整版)教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运动与能量章末练习题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选择题1.以下说法中,错误的选项是( )A. 马路边的电线杆相对太阳是运动的B.任何物体都能够被选作参照物C. 房屋相关于运动的行人来说是静止的D. 物体由于运动而拥有的能叫动能2.坐在直升飞机上的驾驶员看见高楼楼顶在向上运动,若以地面为参照物,直升飞机()A. 向下运动B. 向上运动C. 静止不动D. 水平运动3.小强乘坐从上海开往泉州的动车,当动车进入泉州境内时他感想地说:“我终于到达泉州了!”,他说出这句话时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 坐在动车的乘客B小.强自己C小.强所乘坐的动车D泉.州4.关于速度的大小,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1 m/s 比 1 km/h 的速度大B. 1 m/s 比 1 km/h 的速度小C. 1 m/s 与 1 km/h 的速度相同大D. 单位不相同,不能够比较5.物理课上,同学们都在聚精会神地听讲。

以以下哪一物体为参照物,讲台是运动的()A. 黑板B.课桌C.正在向后走动的教师D.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的同学6.小明陪着妈妈在奥体大街闲步,拍了些远处的街景照片,先后连续拍了两张,以下列图,依照照片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A. 以卡车为参照物,路灯是向左运动的B. 以自行车为参照物,马路旁的树木是静止的C. 以小轿车为参照物,大卡车是向左运动的D. 以地面为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中速度最大的物体是小轿车7.下面是小丽关于能量转变或转移的一些说法,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摩擦起电是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的过程B.冬天将手放在炉旁烤火感觉暖和,是内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的过程C.木柴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变成内能的过程D.打桩机的重锤下落的过程,是将重力势能转变成动能的过8.以下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 物体运动的行程越长速度越大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长速度越小C.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D.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物体,他们的速度都相同9.小明骑自行车出门游玩,他利用路边的里程碑来估测自行车的平均速度.从以下列图的里程碑开始用手表计时, 50 分钟后他看到标志为“240”的里程碑,请问小明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A. 5 米 / 秒B. 6 米 / 秒C. 4.8 米/ 秒D. 4.44 米 / 秒10.甲乙同时参加百米赛跑,同时起跑,当甲到达终点时,乙离终点还有10m ,设甲乙均做匀速直线运动,若甲由起点退后10m ,同时起跑,则结果是()A. 两人同时到达终点B. 乙先到终点C. 甲先到终点D. 无法判断11. 以下事例中,由弹性势能转变成动能的是()A. 风吹动树叶B. 秋千从高处向低处摇动C. 汽车沿盘山公路匀速前进D. 拉弯的弓把箭射出12.我们都知道“刻舟求剑”的故事,当船行靠岸后,从记号处下水不能够找到剑,这是由于剑主选错了参照物.要确定落水之剑的地址,剑主应选择的参照物是()A. 船夫B. 其他行驶的船C. 流水D. 河岸上的树木二、填空题13.拉伸一根铁棒要刚很大的力,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水的体积很难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有________;将 50mL 的水与 50mL 的酒精混杂后的整体积小于100mL,这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_.14.把磨得很圆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 5 年后再将它们切开,能够看到它们互相浸透约1mm 深,表示固体之间也能发生 ________现象;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尔后紧压在一起,两个铅柱就会结合在一起,甚至下面吊一个重物都不能够把它们拉开,主若是由于铅柱的分子之间存在________。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复习训练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 运动与能量复习训练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考点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中国的高铁技术世界一流,如图1所示是几枚硬币?°静静?±立于高速行驶的列车窗台上的照片,认为硬币处于静止状态所选择的参照物是()图1A.车内的座椅B.路边的树木C.窗外的楼房D.远处的高山2.鲁迅的《社戏》中有这样的描写:?°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其中?°山?-?-向船尾跑去了?±所选的参照物是() A.船B.山C.河岸D.山上的树木3.?°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诗句中描述?°轻舟?±在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是()A.轻舟B.万重山C.坐在轻舟上的人 D.以上说法都不对4.小明坐在正在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他认为自己是静止的,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小明旁边的座位 B.路旁的树木C.沿途的路灯D.迎面驶来的公共汽车5.?°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________的;以树木为参照物,青山是________的。

(以上两空均选填?°运动?±或?°静止?±)我们平常所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________而言的。

考点2速度及其计算6.图2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

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图2A.不应超过10 minB.不应超过6 minC.不应短于10 minD.不应短于6 min7.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路程-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图3A.在第一个10 s内以10 m/s的速度匀速运动B.在第二个10 s内速度大小不变C.在第三个10 s内前进了300 mD.在前30 s内的平均速度为15 m/s8.淮扬镇高铁过江通道?°五峰山公铁大桥?±建成后,扬州将进一步融入上海一小时经济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本章复习练习新版教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本章复习练习新版教科版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本章复习1.2017年5月1日12时,中国南海海域进入伏季休渔期。

一艘渔船停靠在岸边,小明说:“看,我家的休渔船是静止的。

”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B )A.行走在岸边的游客 B.旁边的休渔船C.岸上爬行的螃蟹 D.太阳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行驶时( B ) A.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C.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是静止的D.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 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座舱边有一个与他几乎相对静止的小“昆虫”,他顺手拿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D )A.子弹头速度很小B.子弹头速度与飞机速度相同,方向相反C.子弹头速度为零D.子弹头速度与飞机速度相同,方向相同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B.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D.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5.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

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中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C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6.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

由此可判断( A )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7.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人物,他本事特别大,书中记载他一个跟斗云运动“十万八千里”。

“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是__5.4×107__m;如果一架“波音737”飞机以1 000 km/h 的速度飞完此路程,则需要__54__h。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运动与能量
本章复习
1.2017年5月1日12时,中国南海海域进入伏季休渔期。

一艘渔船停靠在岸边,小明说:“看,我家的休渔船是静止的。

”小明选择的参照物是( B )
A.行走在岸边的游客 B.旁边的休渔船
C.岸上爬行的螃蟹 D.太阳
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小轿车已进入千家万户,小轿车行驶时( B ) A.以座椅为参照物,司机是运动的
B.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
C.以路旁的建筑物为参照物,小轿车是静止的
D.以同速向前运动的前车为参照物,小轿车是运动的
3.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驾驶飞机在2 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座舱边有一个与他几乎相对静止的小“昆虫”,他顺手拿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头,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 D )
A.子弹头速度很小
B.子弹头速度与飞机速度相同,方向相反
C.子弹头速度为零
D.子弹头速度与飞机速度相同,方向相同
4.下列关于运动和静止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地球同步卫星围绕地球飞行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卫星是运动的
B.漂流而下的小船,以河岸为参照物,小船是静止的
C.飞机在空中加油时,以地面为参照物,受油机是静止的
D.月亮在云中穿行时,以云为参照物,月亮是运动的
5.如图所示,由于风的缘故,河岸上的旗帜如图飘扬。

在河面上的两艘船上旗帜如图中状态,则关于两条船的运动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 C )
A.乙船肯定是向左运动的
B.甲船肯定是静止的
C.甲船肯定是向右运动的
D.乙船肯定是静止的
6.甲、乙两列火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两车交汇时,甲车座位上的乘客从车窗看到地面上的树木向北运动,看到乙车向南运动。

由此可判断( A ) A.甲、乙两车都向南运动
B.甲、乙两车都向北运动
C.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D.甲车向北运动,乙车向南运动
7.孙悟空是同学们喜欢的人物,他本事特别大,书中记载他一个跟斗云运动“十万八千里”。

“十万八千里”的距离是__5.4×107__m;如果一架“波音737”飞机以1 000 km/h 的速度飞完此路程,则需要__54__h。

8.如图所示的两个交通标志牌,方牌的含义是__此地到东门桥的距离为15 km__,圆牌的含义是__此路段允许车辆最大速度为30 km/h__。

如果有一车按此牌要求行车,则最快此车__0.5 h后到东门桥。

9.小明一家双休日驾车外出郊游,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了一下速度及里程表盘如图所示。

此时汽车的行驶速度为__80__km/h,约等于__22.2__m/s。

10.在火车站,通常可见到列车运行时刻表。

从其中的次列车时刻表可知,列车从蚌埠至济南区间段运行所经历的时间为__289__min,在此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约为__100__km/h。

(结果取整数)
里程/km
11.小明平时骑自行车上学,有一次从家里到学校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

(1)3~5分钟这段时间小明相对于地面是__静止__(选填“静止”或“运动”),6~8分钟这段时间以__自行车__为参照物可以认为小明是静止的。

(2)小明从家里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__2.25__m/s 。

12.一列长210 m 的列车以36 km/h 的速度匀速驶过长1 400 m 的铁路桥,求:
(1)列车的过桥时间是多少? (2)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3)车上一乘客在窗口观察到他在桥上的时间是多少? 解:(1)列车过桥时通过的距离为s 1=1 400 m +210 m =1 610 m , v =36 km/h
=10 m/s ,
由 v =s t 得列车过桥的时间为t 1=s 1v =1 610 m
10 m/s
=161 s ;
(2)列车全部在桥上时需要通过的路程s 2=1 400 m -210 m =1 190 m ;
由 v =s t 得:时间t 2=s 2v =1 190 m 10 m/s
=119 s ;
(3)车上乘客从窗口观察到他在桥上的时间,就是乘客经过大桥所用时间,由 v =s t
得列
车上的乘客经过大桥所用时间t 3=s 桥v =1 400 m
10 m/s
=140 s 。

答:(1)这列列车全部通过大桥所用的时间是161 s ; (2)这列列车全部在桥上的时间是119 s ; (3)列车上的乘客观察到他在大桥上的时间是140 s 。

13.[一辆小车以25 m/s 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以后过0.6 s 开始刹车,又经过4.4 s 滑行52 m 后车停止运动。

则:
(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小车运动的距离是多少? (2)在滑行52 m 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运动的平均速度为多少?
解:(1)由 v =s t
可得,0.6 s 汽车行驶的路程为:s 1= v 1t 1=25 m/s ×0.6 s =15 m ;
(2)汽车在滑行52 m 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v 2=s 2t 2=52 m
4.4 s
≈11.8 m/s ;
(3)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行驶的路程:s 总=15 m +52 m =67 m , 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行驶的时间:t =0.6
s +4.4 s =5 s ,
车的平均速度: v =s t =67 m
5 s
=13.4 m/s 。

答:(1)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刹车,小车运动的距离是15 m ; (2)在滑行52 m 的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11.8 m/s ; (3)从发现情况到车停止运动的平均速度是13.4 m/s 。

14.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场上沿直线跑道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 .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前2 s 内,小华跑得较快
D .全程中,小华的平均速度大于小明的平均速度
15.甲、乙两车在公路上分别从P 、Q 两点同时同向运动,它们的s -t 图像如图所示,经过4 s ,甲、乙相遇。

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v 甲、 v 乙,P 、Q 间的距离为s ,则( D )
A. v甲> v乙,s=16 m B. v甲> v乙,s=8 m
C. v甲< v乙,s=16 m D. v甲< v乙,s=8 m
16. (多选)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AD)
A.两同学在t=10 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17.如图所示为小明描绘甲、乙两个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

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记时开始时,即t=0时,甲的速度是__15__m/s,乙的速度是__0__m/s。

(2)第3 s时,甲的速度是__15__m/s,乙的速度是__15__m/s。

(3)甲、乙两个物体分别做__匀速直线运动__、__加速直线运动__。

(4)在3 s时间内,__甲__物体运动的路程较长。

(5)图中两线相交点表示的物理意义是__此时两物体的速度大小相等__。

18.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在10 s内的速度—时间图像,由图像可知,从第2~4 s 的过程中,汽车的速度__增大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汽车在第4~6 s 这段时间内共前进了__60__m。

1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了120km的路程,前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60 km/h,后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为40 km/h,则汽车行驶这120 km( C ) A.所用时间为2.4 h
B.所用时间为2.6 h
C.平均速度为48 km/h
D.平均速度为50 km/h
20.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先以 v1匀速驶完前一半路程,又以 v2匀速驶完后一半
路程,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2v1v2
v1+v2
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