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人教版必修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1课时)作业
《第3章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生长素的基本概念和生理作用;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长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作用;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1. 完成课后习题,对生长素的基本概念和生理作用进行深入思考;2. 搜集有关生长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作用的案例,如不同植物、不同生长阶段、不同光照条件等,进行分析和总结;3. 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项实验,探究生长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作用,并撰写实验报告;4. 对所搜集的案例和实验报告进行讨论和分享,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确保准确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2.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分析和结论,字数不少于300字;3. 搜集的案例和分析要真实、客观,能够反映生长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作用;4. 讨论和分享要积极,尊重他人观点,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四、作业评价:1. 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质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2. 观察学生在搜集案例、分析和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3. 对于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作业反馈:1. 收集学生对作业的评价和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和作业设计的意见和建议;2. 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方案和作业设计进行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和掌握生长素的基本概念和生理作用,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长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作用,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搜集案例和设计实验,学生将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最后,通过讨论和分享,学生将能够提高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生长素的作用机制有更深入的理解;2. 学生能够应用生长素的作用机制解释植物生长发育中的现象;3. 学生能够设计实验,探究不同生长素浓度、光照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作业8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Word版含答案

课时作业8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A.促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促进植物合成生长素C.抑制向光一侧的细胞生长D.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解析】植物的茎具有向光性,此现象中光的直接作用是改变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分布,使向光侧生长素分布少,背光侧生长素分布多,所以选D。
【答案】 D2.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幼嫩叶片中色氨酸可转变成生长素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D.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解析】在植物体内成熟部位中的生长素进行非极性运输,所以B选项错误。
【答案】 B3.如图所示右图两曲线分别代表根或茎的生长速度跟生长素浓度的关系,请问左图中的ABCD四点分别代表右图中的哪些点()A.N、M、P、Q B.M、N、P、QC.P、Q、N、M D.P、Q 、M、N【解析】植物横放时,由于重力的作用,A、B两点生长素浓度较低,C、D点生长素浓度较高,但根对生长素较为敏感,在此浓度下,促进A点生长,抑制C点生长;茎对生长素表现为不太敏感,在此浓度下,对B、D均具有促进作用,且对D点的促进效果更强,故A、B、C、D分别对应右图中的N、M、P、Q点,A正确。
【答案】 A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一植株的幼芽对生长素的反应敏感度高于幼根B.棉花表现出的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C.在番茄花期喷洒一定浓度的2,4-D可防止落花落果D.用一定浓度的Ⅰ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诱导生根【解析】在同一植株,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的顺序依次是根>芽>茎,A 项错误;顶端优势的产生,是由于顶芽形成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即极性运输),使侧芽附近积累的生长素浓度加大,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敏感而被抑制,B项正确;2,4-D是生长素类似物,作用与生长素相似,具有两重性,可以疏花疏果,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C项正确;ⅠBA也是生长素类似物,用一定浓度的ⅠBA溶液浸泡葡萄插条基部可以诱导生根,D项正确。
人教版必修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第1课时)作业

必修3 第3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下图中,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A. ④③B. ③④C. ②③D. ③②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难度较小。
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图中4个胚芽鞘均无尖端,因此无法感受单侧光刺激;①和②无尖端,无生长素,因此不生长、也不弯曲;③上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将直立生长;④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右侧,导致右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因此将弯向左侧生长。
答案:B2.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A. 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B. 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C. 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籽果实D. 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应用,难度中等。
适宜浓度的吲哚乙酸(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将青色的生香蕉催熟,应使用乙烯;用适宜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未受精的花蕾,可获得无子果实;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再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可使其继续生长。
答案:B3.南京地处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植物能接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
某些植物通过调节各种激素的合成,使得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如右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1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B.冬天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C.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D.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只由一种激素调节完成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难度较大。
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脱落酸含量增加,生长时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
所以夏天的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冬天的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从题干知,10℃ (相当于冬天)有利于休眠,30℃ (相当于夏天)有利于生长;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同步练习

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下列不能..解除植物顶端优势的措施是( )A.去掉顶芽B.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C.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细胞分裂素的羊毛脂D.在去掉顶芽的断口处放上琼脂小块[答案] B[解析] 顶端优势不解除,需要顶端提供生长素,使侧芽生长素浓度比较高才行,去掉顶芽没有生长素继续提供,顶端优势解除。
如果再在断口处放一块含有生长素的羊毛脂,就可以继续提供生长素给侧芽,保持顶端优势。
2.丝瓜是单性花,小明用正常的丝瓜雌花探究生长素的作用,他的做法是:①开花前将1号花套上纸袋,开花后给雌蕊柱头涂抹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②2号花开花后人工授粉。
此设计的缺陷是( )A.2号花未套纸袋B.2号花未涂生长素C.缺乏只进行套袋处理的雌花D.缺乏自然传粉的雌花[答案] C[解析] 实验①②都会使丝瓜正常生长。
不受粉、不产生生长素,丝瓜能否生长,这是一种可能,为了排除此种可能,应设置只进行套袋处理的雌花。
3.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在植物体内含量极少②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多③产生部位也是作用部位④促进细胞的代谢⑤化学本质是蛋白质⑥化学本质是有机物A.①⑥B.①③⑤C.②④⑤D.①④⑥[答案] A[解析] 植物激素和动物激素的作用方式相似,是微量高效,它不直接参与生物的新陈代谢过程,但对生命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它的化学本质不是蛋白质,如生长素的本质是吲哚乙酸,属于有机物。
4.为了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应选择带有尽量多嫩叶和幼芽的一年生枝条B.探究的问题:所选定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某种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多少C.对这种植物的不同插条浸泡的时间长短要有不同的梯度D.各个组中的枝条数要相同,均为1[答案] B[解析] 本题考查实验设计的单因子对照原则以及自变量、无关变量的确定。
尽量多的嫩叶和幼芽能产生较多的生长素,从而干扰所探究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对生根的影响。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教材习题答案及解析(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教材习题研讨]方法点拨
一、基础题
1.解析:扦插时,要保留部分芽和叶,因为芽和幼叶能够合成生长素,生长素有促进插条生根的作用。
答案:C
2.解析:生长素及其类似物都具有两重性。
即低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增强,高浓度范围内,随浓度升高,促进作用减弱,甚至抑制生长,2,4-D浓度很高时,可抑制对2,4-D敏感的杂草,因此可用于麦田除草。
答案:B
二、拓展题
1.答案:幼小植株在适宜条件下横放一段时间后,茎弯曲向上,根弯曲向下,这和生长素分布不均匀有关,由于重力的影响,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且根对生长素敏感,抑制向地侧的生长,背地侧生长素分布少,促进生长,所以根向下弯曲生长;茎对生长素不敏感,向地侧生长素分布多,促进作用强,细胞生长快,茎向上弯曲生长。
2.答案:小便中含有吲哚乙酸,经过反复的小便浸泡、晒干,此黄泥中含有较多的吲哚乙酸(生长素),利于植物插条的生根。
学习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的作用,麦田除草则是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实际应用。
此题应把生长素的两重性和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联系起来,综合考虑。
学习中要时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分析能力。
《第3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次作业设计的目标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生长素的基本概念及其生理作用,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长素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作业的完成,加深学生对生长素知识的理解,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预习作业:学生需提前预习《生长素的生理作用》课程内容,了解生长素的基本概念、种类及作用机制。
2. 理论学习:课堂上,教师将详细讲解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包括对植物细胞伸长、分化及植物整体生长发育的影响等。
3. 实验操作:学生将进行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影响的实验操作。
实验内容包括制备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观察其对植物根、茎、叶等部位生长的影响,并记录实验数据。
4. 作业报告:学生需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一份关于生长素生理作用的报告。
报告中应包括实验目的、方法、过程、结果分析和结论等部分。
三、作业要求1. 预习作业:学生需在课前完成预习,并准备相关疑问,以便在课堂上向教师提问。
2. 理论学习:学生在课堂上应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并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实验操作: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4. 作业报告:报告应条理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深入,结论合理。
报告应使用科学术语,字迹工整。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及作业报告的综合情况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报告撰写能力等。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教师将给予指导和帮助,促使其改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实验结果和作业报告进行点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2. 学生应根据教师的反馈,对自身的预习、听课、实验及报告撰写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在后续的学习中加以改进。
3. 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反馈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第3章 第2节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业设计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生长素的基本概念和生理作用;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长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作用;3. 培养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二、作业内容:1. 书面作业:a. 完成一份关于生长素作用的文献综述,至少包括3篇相关学术论文,总结生长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其机制;b. 分析一篇关于植物不同部位对生长素敏感性的研究报告,总结生长素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
2. 实践作业:a. 自行设计一份实验方案,研究光照、温度等环境因素对生长素分布和生理作用的影响,并用生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b. 根据实验结果,撰写一份实验报告,分析生长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理作用规律;c. 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如何在实际生产中应用生长素的理论。
三、作业要求:1. 书面作业需独立完成,不得抄袭;2. 实践作业需按照实验方案进行,确保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3. 实验报告需详细描述实验过程、数据分析和结论,并注明参考来源;4. 完成作业的时间为一周,作业提交方式为在线提交,具体提交方式将在课堂上通知。
四、作业评价:1. 书面作业:根据论文综述的总结质量、对生长素作用机制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2. 实践作业:根据实验方案的设计合理性、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实验报告的逻辑性和文字表达能力进行评价;3. 综合以上两部分的完成情况,给出总评成绩。
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表扬并推荐发表。
同时,对于实验报告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将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和指导。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作业评价结果,认真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业;2. 学生对作业评价结果如有异议,可在提交作业后的一周内向任课老师提出申诉,老师将给予回复。
通过本次作业,希望学生能够深化对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理解,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中生物必修3课时作业1:3.2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第11课时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基础过关知识点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作用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B.顶端优势能够说明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C.适宜茎生长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往往抑制根的生长D.可利用生长素类似物防止落花落果[答案] A[解析]不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成熟细胞比幼嫩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性差。
2. 如图表示生长素对植物某营养器官生长的影响,“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一句中,高浓度、低浓度分别指()A.大于a的浓度、小于a的浓度B.大于c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C.大于b的浓度、小于b的浓度D.大于a的浓度、小于c的浓度[答案] B[解析]从坐标曲线中可以看出,浓度大于c时,生长素对器官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即高浓度抑制生长;浓度小于c时,生长素对器官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即低浓度促进生长。
3.水平放置在地面的植株,一段时间后,会发生的现象是() A.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根向下弯曲生长B.靠近地面一侧较远离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低,根向下弯曲生长C.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上弯曲生长D.远离地面一侧较靠近地面一侧生长素浓度高,茎向下弯曲生长[答案] A[解析]在重力作用下,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较高,在根部,该浓度生长素抑制了该侧的生长,所以根向下弯曲生长。
4.当植物受到环境刺激时,如图表示的生长素分布与生长的情形正确的是(黑点代表生长素的分布) ()A.①④B.②⑤C.③⑥D.②⑥[答案] A[解析]单侧光照使生长素由向光一侧移向背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侧生长素浓度升高,而尖端用锡箔帽罩住,感受不到单侧光照,所以胚芽鞘的两侧生长素均匀分布;根横放时由于重力作用,近地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一侧,故①和④正确。
知识点二生长素在实践中的应用5.用图中的4根月季枝条进行扦插,生根最多、最易成活的是()[答案] B[解析]B芽多、产生的生长素多,生长素的运输为极性运输,而D是倒插的,尽管存在芽,但枝条顶端和切口处均不具备生根条件;A枝条无芽,缺乏生长素;C枝条带叶,蒸腾作用强,植物失水较多,不易成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3 第3章第2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下图中,①②③④均为去掉尖端的胚芽鞘,③和④顶端的琼脂块上曾放过胚芽鞘尖端,②的顶端是普通琼脂块,能直立生长和弯曲生长的依次是()
A. ④③
B. ③④
C. ②③
D. ③②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向光性产生的原因,难度较小。
胚芽鞘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图中4个胚芽鞘均无尖端,因此无法感受单侧光刺激;①和②无尖端,无生长素,因此不生长、也不弯曲;③上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胚芽鞘将直立生长;④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去掉尖端的胚芽鞘的右侧,导致右侧生长素浓度高,生长快,因此将弯向左侧生长。
答案:B
2.下列哪一个生产或实验过程,不能使用吲哚乙酸?()
A. 处理扦插的月季枝条,促进生根
B. 处理青色的生香蕉,加速转变为黄香蕉
C. 处理去掉雄蕊的番茄花蕾,育出无籽果实
D. 处理切去胚芽鞘尖端的燕麦幼苗,使其继续生长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应用,难度中等。
适宜浓度的吲哚乙酸(生长素)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将青色的生香蕉催熟,应使用乙烯;用适宜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未受精的花蕾,可获得无子果实;去掉尖端的胚芽鞘,再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可使其继续生长。
答案:B
3.南京地处亚热带地区,四季分明,植物能接受外界光照、温度变化的刺激。
某些植物通过调节各种激素的合成,使得冬天休眠、夏天生长,如右图所示。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10℃有利于过程①②③④,30℃有利于过程①③⑤⑥
B.冬天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
C.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
D.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只由一种激素调节完成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难度较大。
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脱落酸含量增加,生长时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含量增加。
所以夏天的长日照能促进过程②④,冬天的短日照能促进过程⑤⑥;从题干知,10℃ (相当于冬天)有利于休眠,30℃ (相当于夏天)有利于生长;由图可知,植物的休眠和生长都是由多种激素共同调节完成的。
答案:C
4.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IAA)能促进胚芽鞘下端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IAA)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IAA)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验分析能力,难度中等。
两实验的自变量为IAA 的有无,IAA 处理的去尖端的胚芽鞘直立生长, A 正确, C 错误,单侧光不会影响琼脂块中的生长素的分布,B 错误;本实验没有涉及胚芽鞘尖端,D 错误。
答案:A
5.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我们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
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髙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处理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
当琼脂块中的生长素浓度(b)对应的促进作用最强时,胚芽鞘的弯曲程度最大,弯曲角度A 最小,A项错误。
答案:A
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素在植物体中含量很少
B.生长素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
C.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可以进行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
D.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于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一定不同
解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特点、作用和运输,难度中等。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但调节作用巨大,A 正确;生长素主要起调节作用,一般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B 正确;生长素的运输方式一般情况下为极性运输,但在胚芽鞘尖端等部位也可进行横向运输,横向运输为非极性运输,C 正确;由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对于植物同一器官的生理功效有可能相同,D 错误。
答案:D
7.从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可以直接得出的结论是()
A.生长素能促进胚轴切段生长
B.单侧光照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C.生长素只能由形态学上端向下端运输
D.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轴切段的顶端
解析:本题考查了生长素作用的相关实验设计,难度较小。
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有无生长素处理,从图中可看出有生长素处理的去尖端胚芽鞘的长度比没有生长素处理的长,因而可直接得出A 结论。
答案:A
8.(14分)[2010·海南高考改造]某木本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萌发,经过适宜的预处理可以萌发。
现用甲、乙、丙、丁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萌发率,结果如表;另一组用于测定A、B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如图。
请回答:
(1)由表可知,有利于该种子萌发的预处理条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2)由表和图可知,两种激素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是________。
(3)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
②分别用________和________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其中________处理的为对照。
③一定时间后,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观察表格可知,乙、丙两组种子的萌发率较高,所以有利于该种子萌发的预处理条件是低温和有一定的水分;(2)由表格可知,甲、丁两组种子的萌发率低,结合柱状图可知甲、丁组中激素A的含量多、激素B的含量较少,所以激素A能够抑制种子萌发;
(3)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以从种皮中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然后处理白菜种子,同时用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作为对照,统计两组种子的发芽率来判断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
答案:(1)低温水分(或4 ℃保湿 4 ℃水浸种)
(2)激素A
(3)实验步骤:
②适宜且等量激素A水溶液蒸馏水蒸馏水
③白菜种子的发芽率
预测结果: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组
得出结论: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9.(14分)如图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扦插枝条生根进行的探究实验,S为插条的形态学上端,X为插条的形态学下端。
试回答有关问题:
(1)通常选取一年生枝条,要求带有芽和幼叶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观察指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不同的扦插方法对同种植物枝条生根影响”的研究。
如出现下表所示的实验结果,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后,再正插处理。
解析:(1)植物的生长素是由发育中的种子、幼叶、芽、叶原基等部位合成的。
带有芽和幼叶的枝条容易生根。
(2)由图可知,枝条的空间位置不同。
可考虑空间位置对生根的影响。
因为这样的枝条细胞分裂旺盛,芽和幼叶产生的生长素运输到插条的基部,促进生根,实验的检测指标是插条生根的部位和数量。
(3)由表中信息可知,方法二是先倒插再正插,比方法一只正插成活率高,从而可得出结论:用先倒插再正插的方法要比仅正插的效果好。
答案:(1)芽和幼叶产生的生长素能促进枝条生根
(2)探究插条在空间中的位置对插条生根(部位)的影响插条生根的部位和长度(数量)
(3)用先倒插再正插的方法比仅正插更能促进枝条生根(方法二比方法一更能促进枝条生根)
10.左下图是有关生长素的某些实验,请根据图示实验过程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②③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③④对照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他选用了某植物的幼叶鞘作为实验材料,配制一系列不同浓度的IAA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胚芽鞘尖端能促进胚芽鞘生长(胚芽鞘能生长是因为有尖端)
单侧光引起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
(2)单侧光的有无胚芽鞘尖端的有无
(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对该植物的幼叶鞘来说,最适的生长素浓度为10-8(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