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符号与媒介
媒介呈现方式

媒介种类
媒介是一个基本称谓,指的是信息源和信息 接收者之间的中介,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机构,也 可以是可以传播信息的载体。 主要媒介有报纸、杂志、直接邮寄、广播、 户外广告等。这些主要媒介在送达率、频率、和 影响价值方面有差异。例如,电视的送达率比杂 志高,户外广告的频率比杂志高,而杂志的影响 比报纸大。
Me听人,是对大众媒介 信息接受者的总称。具体可以包括读者、 听众、观众等。他们能够决定一条传播 的内容、一个传播媒介甚至是传播者本 身的发展前途。可以说,离开了受众, 传播活动就失去了方向和目的,而不能 称其为传播活动。
Media presentation
Media presentation 媒介技术 意义:开拓了从媒介技术出发观察人类社会 发展的视角,并强调了媒介技术的社会历史作用。 带有极端性和片面性:(1) 把媒介技术视为 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唯一决定因素,而忽略了生产 关系和社会关系等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的作用; (2)忽视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3) 全部依据 都集中在媒介工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影响上.并 由此出发解释人类的全部行为也是片面的。感觉 是重要的,但人并不是完全受感觉支配的低等动 物,人具有人的理性活动,反过来会对感觉以及 作为它们的延伸形式的媒介产生能动的制约作用。
Media presentation
传播媒介与传播符号、传播形式、传 播渠道的区别
• (1)传播媒介有别于传播符号。 • 符号是指表达或负载特定信息或意义的代码(如语言、 文字、图像等),而媒介是指介于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 用以负载、扩大、延伸、传递特定符号的物质实体。作为 一种代码或手段,符号反映了人对事物认识的过程和信息 表达的逻辑特点,因此往往具有抽象性、有序性、思维性 和意识性的特点。作为一种物质实体,媒介反映了物质和 能源的本身特点和存在形貌,如石碑坚硬,纸张薄软,大 喇叭粗犷,电视机精致……它们都有形体、有重量、有尺 寸,可移动、可保存、可毁坏。信息与符号、符号与媒介 之间关系,犹如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人类传播的发展历程

• • • 广播: 电影: 电视 : 1860年发明有线广播,1906年发明无线广播 1895 年 1936年 1965 卫星通信 1980国际电视CNN 90年代数字电视 HDTV
地球村
5、网络传播时代
几个时代的变化:
• • • • 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进入人类社会 20世纪70年代,出现个人电脑 20世纪90年代,出现计算机网络 21世纪初,无线移动。以通讯技术为基础,可以脱离网,自由移动。
20世纪80年代
+网络传播时代
1、口语传播时代
口语的传播特点 传播方式:面对面——口耳相传 传播限制:时空限制,无法存储
媒介形态与社会变迁
史前文明与早期媒介:文明的曙光
1、早期传播媒介——烽火 鼓、结绳、图腾、面具、彩陶 2、非语言传播媒介——时间语言、空间语言、物体语言、身体语言 岩画 3、语言传播媒介——口语
动物传播与人类社会传播区别
动物传播 人类传播 信息符号:身体的本能——声音、动作、发光…… 语言符号、图象、借助各种媒介…… 信息内容:简单的讯息——食物、求偶、情感…… 复杂的信息:知识、情感、信仰等
传播媒介的演变
进化时期 (始于 9万年到4万年前) 符号与信号时代 +口语传播时代
(始于5000年到3500年前) +文字传播时代 (始于公元450年) +印刷传播时代 (始于19世纪中期) +电子传播时代
城邦文明与文字媒介:国家的崛起
2、文字传播时代
文字传播的特点 克服时间和地域的限制,确切久远地保存 广泛性、普遍性,突破了口语的自然障碍 缺陷:把写作者和阅读者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割
文字传播的两个阶段:手抄传播与印刷传播
符号与媒介文化教案

符号与媒介文化教案教案标题:符号与媒介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符号与媒介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不同符号和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符号和媒介文化的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 符号与媒介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不同符号和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3. 符号与媒介文化的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符号与媒介文化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他们对符号和媒介的理解和经验。
-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符号和媒介文化的思考:符号和媒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符号与媒介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包括符号的定义、媒介的种类和功能等。
- 通过实例解释不同符号和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如电影、音乐、广告等。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符号或媒介进行深入研究。
- 要求学生讨论该符号或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4. 小组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交流。
5. 批判思维与创造能力培养(15分钟)- 引导学生对符号和媒介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如评价广告中的隐含信息、分析电影中的符号象征等。
- 鼓励学生从自身经验和观察中创造符号和媒介,如设计一个广告、创作一首歌曲等。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符号与媒介文化的重要性。
- 提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符号与媒介文化的了解。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表现,包括对符号和媒介作用和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在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环节中的表现,如对广告中隐含信息的评价、创作的符号和媒介的创造力等。
3. 课堂互动和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与他人交流的积极性。
媒介技术、身体与叙事的共构:数字媒介时代女性主义媒介研究进路的初探

媒介技术、身体与叙事的共构:数字媒介时代女性主义媒介研究进路的初探一、概述随着数字化媒介技术的广泛应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受到了深刻的影响,其中包括性别叙事在内的日常生活叙事话语的生产与建构。
在这样的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媒介技术、身体与叙事在数字媒介时代的共构关系,以期为女性主义媒介研究提供新的进路。
我们将首先回顾女性主义媒介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关注话语与身体两个基本维度。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引入韩炳哲、基特勒以及斯蒂格勒的理论资源,从不同的视角探讨数字化媒介技术所带来的叙事困境。
我们将结合哈拉维的“赛博格”概念,强调在当前的媒介技术环境中,对性别话语的重新书写必须考虑技术问题的重要性,将技术、身体、叙事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思考。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突破数字媒介平台中的叙事困境,从技术身体的角度探寻重构更加平等的性别叙事的可能性。
我们将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探讨媒介技术、身体与叙事在数字媒介时代的互动关系,以及它们如何共同塑造和影响性别叙事。
我们将对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在数字媒介时代的新挑战和机遇进行总结,以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通过深入研究媒介技术、身体与叙事的共构关系,我们有望为女性主义媒介研究开辟新的路径,推动性别叙事向更加平等、多元的方向发展。
1. 数字媒介时代的背景与发展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人类社会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媒介时代——数字媒介时代。
这个时代以数字媒体技术为核心,以其高效、便捷、互动的特性,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传播方式和社会交往模式。
数字媒介时代的到来,是基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
从早期的计算机、互联网,到如今的智能手机、社交媒体,数字媒体技术不断创新,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数字媒介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了当今社会最主要的信息传播渠道,影响着人们的认知、观念和行为。
在这个背景下,女性主义媒介研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际沟通的媒介有语言媒介,非语言媒介,实物媒介

人际沟通的媒介有语言媒介,非语言媒介,实物媒介
除了语言媒介、非语言媒介和实物媒介外,还可以将人际沟通的媒介分为以下几种:
1. 符号媒介:包括文字、数字、符号、图片等,用于传达具体的信息。
2. 技术媒介:包括电话、电子邮件、即时聊天、社交媒体等,通过科技手段来进行沟通。
3. 身体媒介:包括肢体语言、表情、姿势等,通过身体的动作和表情来传达信息。
4. 环境媒介:包括声音、光线、温度等,通过环境中的感知元素来影响人际沟通的效果。
5. 时间媒介:包括沟通的时机和节奏,选择合适的时间来进行沟通能够更好地传递信息。
这些媒介在人际沟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的媒介可以用于不同的情境和目的,以便更好地传达信息并促进有效的交流。
艺术的基本种类根据艺术作品使用的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

艺术地基本种类根据艺术作品使用地物质媒介和表现手段:、造型艺术:绘画、雕塑、建筑、工艺、书法、摄影、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杂技、[服装]、魔术、戏曲、语言艺术: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网络文学、综合艺术: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广告、晚会,广场艺术一、造型艺术概念:广义地造型艺术又称为"美术",是以自然符号为媒介创造具有空间实体地活地形象地艺术、艺术符号:造型艺术以自然符号为媒介构成艺术符号体系.自然符号是指自然界和社会生活地物质材料,如:颜料、布、纸、木、石、铜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艺术形象:造型艺术作为人类符号实践地一种形态,其生命律动和精神启示是以具有空间实体地活地形象直接呈现给观众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艺术意蕴:由造型艺术符号创造地艺术形象,总是指向蕴涵深刻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地艺术意蕴,造型艺术地形象意蕴更突出地表现为象征和寓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书法、概念:是中华民族特有地,以笔、墨、纸为媒介,通过用笔、用墨、结构、章法等表现手段,以点画运动书写表现人们精神志趣地汉字书写艺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种类:篆书: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行楷、行草;草书:章草、今草、狂草、特征:形美以感目;音美以感耳;意美以感心、书为心画:人类心灵表现地艺术、概念:运用笔墨颜料、纸帛画布等物质媒介,通过线条、色彩、构图、明暗等表现手段,在二维空间描绘平面形象地艺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种类:工具材料:中国画、油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粉笔画;题材:肖像画、风景画、风俗画、历史画、宗教画、静物画、动物表现形式:壁画、年画、连环画、宣传画、漫画、组画、插图、特征:形象确定性:题材广泛性:、概念:是以耐磨性和可塑性地物质媒介,通过雕、刻、塑三种手法,在三维空间塑造实体性立体形象.、种类:材料技法:雕:是对硬材料地雕刻;塑:是对软材料地塑造.形象背景:圆雕,浮雕,透雕;按照体裁:纪念性,装饰性,民俗性,园林性、特征:实体性:理想性:单纯性:建筑、概念:运用实体性物质媒介,通过形体处理,群体组合,空间构图,环境配置等手段,建构具有巨大空间形象形象地艺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种类:使用目地:住宅建筑,生产建筑,公共建筑,文化建筑,园林建筑,陵寝建筑,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特征:物化性:象征性:空间广阔性、概念:运用相应物质媒介,通过造型设计和色彩装饰等方法和技巧,在二维和三维空间制作具有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地形象地艺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种类:实用工艺,装饰工艺传统工艺:陶瓷,漆器,刺绣,家具;民间工艺:面塑,风筝,年画,剪纸;现代工艺:服装设计,室内装潢,商业美术,书籍装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特征:实用与审美地统一:实在与确实地统一二、表演艺术概念:是以人工符号和表情姿态符号展示呈现富于情感地活地形象地艺术.流动地乐音和美妙地人体动作,能够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最充分地表现人内心深处最微妙地情感情绪轨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艺术符号:人工符号和表情姿态符号是表演艺术地物质媒介.、艺术形象:生动而美妙地音乐形象与舞蹈形象依赖表演艺术家地二度创作.、艺术意蕴:直接表达人地内心情感地同时,也间接反映社会生活,具有深邃蕴籍地意蕴.舞蹈、概念:以经过编排地精美地人体动作将内在思想感情直观化肉身化地艺术.、种类:生活舞蹈[人人参与]:习俗舞、社交舞、宗教舞、体育舞、教育舞.艺术舞蹈[舞台表演]:从特征上:情节舞、情绪舞、舞剧;从风格上:民间舞、宫廷舞、古典舞、现代舞.、特征:动态造型;动作程式;表演虚拟、概念:是以和谐地有组织有规律地乐音,创造出在时间中展开地诉诸听觉地艺术形象并表现思想感情地艺术.、种类:声乐:以人声歌唱为主男声、女声和童声,高音、低音、中音;美声、民族、通俗.器乐:弦乐、管乐、弹拨乐、打击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特征:音质[旋律]动人形象抽象;表情[音响]直接沁人心脾;想象丰富意境幽深、概念:演员按照剧本规定地情境在舞台上当众进行形体表演,借助对话和动作演绎故事、塑造人物形象展示矛盾冲突地艺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种类:戏剧在西方叫话剧,歌剧.在中国包括话剧、歌剧、舞剧、诗剧、哑剧、戏曲.按题材: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童话剧;按矛盾:悲剧喜剧正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特征:、动作表演:外部动作,言语动作,静止动作;、集中冲突: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三一律;、剧场交流:在特定地空间里,演员与观众既相互感应又相互确证,交流共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概念:是中国传统戏剧地总称,演员在舞台上,通过唱念作打演绎故事、塑造人物,表现性地反映生活.、种类:京剧、昆曲、豫剧、越剧、评剧、黄梅戏,相声、小品、双簧.、特征:歌舞剧融合:程式化表演:虚拟性情境:、概念:杂技艺术是一种依靠演员进行地各种技艺表演地总称.、种类: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狮子舞、魔术、空中飞人、叠罗汉等.、杂技艺术审美特征:、表现为杂技演员对空间和自己身体、某种工具以及驯化地动物地超乎常人地征服和权威,具有惊险或奇异地审美特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杂技在体能上超乎常人地强度和技能上地巨大难度,使它与体育、竞技较为接近,具有较强地观赏性和娱乐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杂技是一种深受人们喜爱地艺术形式,在人们地艺术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人们象喜爱游戏一样喜欢杂技.、杂技在中国艺术出国演出地行列中是创汇地第一大户,在改革开放地市场经济氛围中,具有巨大地发展潜质.概念:语言艺术就是文学[艺术],是以语言符号创造富有审美意蕴地活地形象地艺术.、艺术符号:从文学作品地客观存在看,必不可少地因素就是语言.、艺术形象:即一个活生生地,具有感染力地艺术形象系统.、艺术意蕴:语言性地指向人生人性深处地奥妙与真谛.阅读文学作品有助于真切地解析和解读、解悟人生,美化人生,提升人生质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概念:诗歌是语言艺术地种类之一,是一种语词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地文学体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种类:叙事诗、抒情诗、格律诗、自由诗.、特征:、凝练性:诗歌总是以精粹凝练地文学语词创造包含情感和想象地艺术形象,不以广泛性和丰富性取胜,而是以集中和深刻性见长,以一当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跳跃性:诗歌因遵循想象和情感地逻辑,常常在结构上呈现出大幅度跳跃:时空综合跳跃、主客观跳跃、关联动作跳跃、平行式和对比式跳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情感性:"诗言志" 、"诗者,志之所之也"、"诗缘情而绮靡"说明诗是抒情载体.、想象性:、意境性:"其内足以摅己,其外足以感人""言有尽而意无穷"、音乐性:有规律地搭配诗句中地平仄,便形成起伏交替地节奏;韵律也称押韵,即指同韵母地字在相同位置上有秩序地重复出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概念:小说是语言艺术地种类之一,是一种侧重刻画人物形象,叙述故事情节,描写生活环境地文学体裁.、种类:按篇幅:有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按语言:文言小说,白话小说按侧重:人物小说,情节小说,环境小说,人生小说、特征:刻画人物形象深入细致;叙述故事情节完整生动;描写生活环境具体形象.、概念:文学散文是语言艺术地种类之一,是一种题材广泛,结构灵活,注重抒写真实生活感受和境遇地文学体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种类: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杂文和游记、特征:、题材广泛多样:不受时空限制,古今中外,人文自然,无所不包、结构自由灵活:小说如精心结构地建筑,诗歌如浑然无迹地明珠,散文就是自由自在地行云流水,正所谓"形三而神不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感受真实细腻:散文中抒写最多地是作家地亲身经历、切身感受、报告文学:是语言艺术地种类之一,是一种在真人真事基础上塑造艺术形象,及时反映现实生活地文学体裁.及时性,纪时性,文学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概念:网络文学是数字化生存时代随着媒体革命新兴地一种以互连网为载体地超文本文学样式.、种类:诗歌,小说,散文,曲艺,寓言,幽默,笑话.、特征:、超幻性:载体地虚拟性和主体地隐私性是审美具有了超幻性.、互动性:超文本地不定性为读者和作者地互动提供了双重自由.、消解性:网络文学地无等级性,宣泄性,颠覆性,大众性地特征,对应着精神狂欢特质,对应着观念解构理论,消解了文学地深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被动性:网络文学地单向感官传播,过多媒体技术地介入,使读者陷入一种被动接受状态,文学阅读地意义反而变成了无意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新生性:网络文学地地位和价值,及其在信息社会地发展前景,与传统文学地关系等理论问题,有待于文学、艺术和美学理论地进一步探讨.四、影像艺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影像艺术是在近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催生出来地几种新兴艺术门类,主要包括有摄影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就物质手段和技术构成来说,电影是在摄影基础上发展起来地,电视技术则扬弃了摄影与电影地技术因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摄影、概念:是以胶卷、相纸等物质媒介,通过光学、化学等科学方法和构图、影调、色彩等表现手段,纪录呈现于镜头前真实物象地艺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种类:按感光材料和色彩:黑白摄影、彩色摄影按摄影方法和技术:航空、水下、全息、红外线、显微;按题材:新闻、人像、风光、建筑、舞台、体育;、特征:客观纪实性:典型创意性:电影、概念:是艺术与科技、商业结合,以银幕声音和画面为媒介,以镜头和蒙太奇为主要手段,在时空中创造感性直观形象地艺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种类:从总体上说,电影分为:故事片、记录片、科教片、美术片.按体裁:诗意电影、散文电影、小说电影、戏剧电影.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单镜头与蒙太奇地统一:开机一次拍摄地内容;将不同地镜头、声音、画面根据导演地构思组接成段落再组接成一部完整电影地表现方式和结构方式:平行蒙太奇;叫板蒙太奇;对比蒙太奇;接续蒙太奇;象征蒙太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造型性与运动性地统一:电影视觉形象在空间存在在时间中延展逼真性与假定性地统一:前者追求生活真实,后者追求本质揭示.、三大表演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验派:我演他,我就是他;布莱希特体现派:外演他,我不是他;梅兰芳表现与再现结合:我演他,我就象他;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戏剧与影视表演地不同:演员在舞台面对观众夸张地一气呵成地能动表演:舞台形象;演员在影棚依据导演意图面对镜头非顺序性地逼真表演:银幕形象.电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概念:是以荧屏声音与画面组合,综合电影戏剧多种表现手段塑造形象,以家庭为传播对象地艺术.、种类:文艺晚会,风光片,艺术片,音乐电视,舞蹈电视,电视剧:单本剧,连续剧,系列剧,报道剧,电视小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特征:贴近生活,制作快捷,介入随意。
人形符号在文化中的作用

人形符号在文化中具有多种作用。
首先,人形符号可以作为文化认同的象征。
在各种文化中,人们常常通过人形符号来表达自己的身份、信仰和价值观。
例如,在某些文化中,人们可能会佩戴特定的服装、饰品或身体纹饰来展示自己的身份或部落归属。
这些人形符号可以帮助人们建立和表达自己的文化认同,增强文化凝聚力和归属感。
其次,人形符号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的媒介。
在跨文化交流中,人形符号可以作为一种直观、易懂的交流方式。
例如,在艺术、设计、时尚等领域,人们常常使用人形符号来传达特定的信息、情感和意象。
这些符号可以在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之间传递特定的意义,促进文化交流和理解。
此外,人形符号还可以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
在各种文化中,人们通过口传、手传等方式传承自己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
人形符号作为一种视觉化的表达方式,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传承媒介。
例如,在某些传统艺术形式中,人们通过描绘特定的人物形象来传递特定的文化信息,如历史事件、宗教信仰、神话传说等。
最后,人形符号还可以作为文化创新的灵感来源。
在各种文化中,人们常常从自身文化传统中汲取灵感,进行文化创新。
人形符号作为一种具有丰富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的元素,可以为艺术家、设计师等提供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例如,在现代艺术、时尚设计中,人们常常从不同文化的传统人形符号中汲取灵感,创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作品。
总之,人形符号在文化中具有多种作用,包括文化认同的象征、文化
交流的媒介、文化传承的载体以及文化创新的灵感来源等。
这些作用使得人形符号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元素,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媒介符号与身体隐喻——村上春树短篇小说《电视人》论

The Codes of Media and the Metaphors of the Body
in TV People
作者: 邹波
作者机构: 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出版物刊名: 日语学习与研究
页码: 94-102页
年卷期: 2018年 第4期
主题词: 村上春树;电视人;媒介;身体;视觉
摘要:�电视人》是村上春树的短篇代表作之一。
作品描绘了电子媒介的入侵,以及现代都市人的存在困境。
作品中出现书籍、杂志等传统纸质媒介与电视、电话等电子媒介。
主人公身
处媒体社会,听觉、视觉以及内心感受产生了种种变化。
本论文着眼于媒介符号与身体感知的
隐喻,分析个人面临电子媒介的入侵时,对外部世界信息产生的焦虑与疏离感,以及逐渐被电
子媒介所控制的身体感知。
通过文本分析阐明村上春树在电子媒介时代发现新的文学“风
景”的创作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彬
代化 的传播技 术不仅 完全改 变了人 类信 息传播 的模 式 ,而且根本 改变 了身体在信
息传播 中的功 能和作 用。本 文主要研 究人 类传播 历 史 中身体 、符号 与媒介 的 关
系 ,考察 身体在人 类传播 中作 用与功 能的演 变 ,指 出以现代科 学技 术为基础的 大 众传播越 来越 忽视 了交流的物质现 实,即身体 ;剖析 无视 身体 的符 号化传播 的社 会文化后 果 ;认 为在 网络越 来越成为 日常 生活背景 的今 天 ,身体在场 的人 际交流 更成为不 可能的传播 乌托 邦 ,而被誉为后喻 文化的 网络媒 体更成为青 少年 隐身的
息的双重任务 。在这里 ,身体与媒介 同一 ,身体 即媒
介 ,媒介即身体 ,身体是交流的唯一现实和依据 。前
也不拒绝语词 ,而是将二者水乳交融 。 在上述两阶段中 ,交流的共 同前提是交流者身体 的在场。虽然语词使身体部分解放 ,但交 流依然倚重 身体 。身体在场为交流保 留了更多 的人格内容和个体
等有限手段传递信息。无疑 ,重的实存
现实成为交流的负担和拖累。遗憾的是 ,麦克卢 汉和 彼得斯都诡异地忽略 了人类交流 的前语 言阶段 。
但交流并未截除或完全截除身体 ,身体有限性依然是
交流 的桎梏。交流 自由的梦想督促人去探索更具超越
一
身体一
身体 = 介 一 媒
图1
身 体
图1 表明 :前语 言阶段 ,信源 、信宿和信道三位
体 。在 身 体 与 身 体 的接 触 中 ,交 流 完 成 了。 由于 没
有其 他交 流媒介 和 手段 ,前语 言交 流就是 身体 的触 摸 、抚摩和碰撞 。手势 、气 味 、呼吸和声音等都成为
播都借助符号化的书写文字 。虽然前者对 书写 和记 录
在前语言 阶段 ,身体是唯一 的交流媒介 。其交流
模式为 :
异常谨慎 ,但却对语 词力 量深信不 疑 ( 但东西方对 待
语言/ 言语 的态度并 不完全相 同 。西方 不仅对语 言/ 言 语表征 现实 和真 理 的能 力深信不 疑 ,而且赋予 语 言/ 言语神秘的魔 力。在古代 中国对 “ 言一象一意 ”关 系 的争论 中 ,语言/ 言语 历来 表情达 意 的功能就 受到质 疑 。但 这并不妨 碍语 言, 言语 在 中国传统 中的文化地
位) 。在他们 看来 ,语词不仅能表征现实 ,传情 达意 ,
促进交 流 ,而且能促使人行 动 。孑 子强 调名正言顺 , L 苏格拉底关注言语性 的问难辩驳 ,耶酥则处处以身体
的嬗变。彼得斯将人类传播模式大致归结为两种 :以 苏格拉 底 和孔子 为代 表 的对 话 和以耶 酥为 代表 的撒 播 。从 传播模式 的演变来看 ,彼得斯关于对话与撒播
_ .一
身 体 符 号 与 介 媒
口 王
摘 要 :1 世 纪 中叶以来 ,随着各 种媒 体新技术 的发展 ,黑暗中的人 类身体得 到呈现 和关 9
注 ,并 日益成为各种 学术理论话语 的焦点。由 于身体呈现技 术的发展和演 变 ,青 少年成 为一 个新 的 文化族群 被创造 。在 身体 成为各 种 哲学 、美 学理 论热 点的 时 候 ,从 身体 出发 并达于 身体的现代传播却倾 向于将 身体逐 出人 类传播 的领地 。现
前语言的身体交流并不能满足人类 自由交流的梦
想 ,身体 总在寻求超越身体和现实事 物的秘密方法 。
以语音音响为特征的 口语就是人类找到 的最早 的替代
性交流媒介。于是 ,交流进人 口语化阶段 。早期阶段 借助身体在场 的交流是一种人际交流 ,对交流双方而
性 的交流媒介和交流方式 。身体媒介 、语词媒介倏忽 即逝 ,难 以追踪。应该找到记录、固化交流 内容 、交
中国青年研究● 0 / 0 2 2 1 1 \5 4/
【 Li t Ta u - - - - — m S L n o - k
交流的媒介 。身体在场并全面投入交流过程 ,身体 的
子和耶酥等先 贤圣哲。这些古圣先贤既不排斥身体 ,
各种组织 和感 官系统都担 当着信息一 媒介 、媒介一 信
的区分是有一定合理性 和说服力 的。然而 ,彼得斯没 有充分 考虑传播媒介 和传播方式 的历史演进 。麦克卢
表征言语化的神意。看来 ,彼得斯不过也谨守语 言中 心主义逻辑 。孔子 、苏格拉底 和耶酥强调 身体在场 , 但其交流是通 过 口语语词实现 的。对他们而言 ,真理 并不源于个体 ,但语词无疑具有表征现实 、传播真理 的能力 。语言 ( 包括 口语和书写文字)一旦成 为传播 媒介 ,人类传播格局也就根本改变 了。
理想屏障。
关键词 :身体 ;符号 ;媒介 ;现代传播
在 《 交流 的无 奈》 ( ekit t i 中 ,约 s a o h a) p n e r
翰・ 达勒姆 ・ 彼得斯 ( h uhm P t s 以历时性为 J nD ra e r o e) 框架 ,考察了西方世 界不 同时期传播模式和交流观念
汉恰 恰 以 “ 媒介 即讯息 ” “ 介 即人 的延伸 ”等观 、 媒
念强调 了这一点 …。在彼 得斯所 考察 的传播 观念 中 ,
传播媒介不是 口语语词 ,就是书面化的符 号文本 。与
孔 子 、苏格拉 底和 耶酥借 助 口语 言不 同 ,中世纪 神
学 、近现代哲学 、招魂术 、传心术 、催眠术 和现代传
流场景的新媒介。于是 ,书写文字诞生了 ,人类从此 进入符号传播阶段 。
语言的身体交流简单 、便捷 ,但身体 同时也构成交流
的界 限。身体只能用简单 的耸肩 、咕哝 、比画和呻吟
特征。 “ 口语词使人 的一切感官卷入的程度富有戏剧
性” “ , 我们说话 时倾 向于对每一种 情景做 出反映 , 甚至对我们 自己说话的行为本身也用语气和手势做 出
反映” 。在 口语 阶段 ,交流 摆脱 了实存 现实 的限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