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与符号—材料存在的方式解读
阿特休尔的媒介三种体系名词解释(二)

阿特休尔的媒介三种体系名词解释(二)阿特休尔的媒介三种体系名词解释1. 技术媒介(Technological Media)•技术媒介指的是通过技术手段来传递信息和表达意义的工具和平台。
•技术媒介具有物质性,需要借助物质形态存在,如纸张、屏幕、音频器材等。
•技术媒介能够改变信息传递的方式和速度,对社会和文化产生影响。
例子:手机 > 手机作为一种技术媒介,通过无线通信和屏幕显示功能,可以实现语音通话、短信、社交媒体、新闻浏览等功能。
它改变了人们交流的方式,使得信息传递更加迅速和便捷。
2. 符号媒介(Symbolic Media)•符号媒介指的是通过符号系统来传递信息和意义的媒介形式。
•符号媒介的重点在于符号的选择和组合,以及符号背后的意义和象征。
•符号媒介可以包括文字、图像、音乐等,是人们进行交流、表达和思考的重要工具。
例子:报纸 > 报纸作为一种符号媒介,通过文字、图片、版式等符号来传递新闻和信息。
不同的字体、颜色、排版等符号选择和组合,可以影响读者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3. 社会媒介(Social Media)•社会媒介是指通过互联网和社交网络平台,以及人际关系网络来传递信息和交流意义的媒介形式。
•社会媒介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参与,用户可以通过评论、分享、点赞等方式参与到信息的传播和共享中。
•社会媒介可以帮助个体建立社交关系、获取信息、表达和传递观点等。
例子:微信 > 微信作为一种社会媒介,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让用户可以与朋友、家人和同事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方式进行交流。
微信朋友圈功能还可以分享和传递信息、观点等,形成社交网络。
以上是对阿特休尔的媒介三种体系的名词解释和相关例子。
技术媒介、符号媒介和社会媒介共同构成了现代社会中丰富多样的传媒环境,对个体和社会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媒介与媒体一个符号学辨析

怕应当说空气 是 媒 介。 渠 道 往 往 被 定 义 为“模 式 化 的 媒 , “技术与社会经济体制” , “媒体” 介” 或 此定义与 相混。
⑧
笔者认为, 渠道不同于媒介或媒体: 渠道是符号信息到 达接收者感官的途径, 是媒介被接收的方式。 渠道应当用 接收者感知的器官来分: 因此有视觉, 听觉, 味觉, 触觉, 嗅 觉等五类。人类文化使用最重要的渠道是视觉与听觉, 而 视觉比听觉重要得多: 人类收到的符号信息 80% 来自视觉。 西比奥克把渠道分成两大群: 物质的( 液体的, 固体的) ; 能 量的( 化学的, 物理的) , 而物理的又分成视觉( 日光, 生物 听觉( 气体传达的, 液体传达的, 固体传达的) , 电力, 光) , 热力。 这样就有九类细分的渠道。 过分技术化的分类容 易纠缠: 例如味觉符号的物源究竟是固体还是液体的? 是 符号学只能满 物理还是化学的? 这些不是符号学的课题, 足于说: 味觉是一种渠道。 “文类 ” ), 符号文本的文化类别, 称为体裁( genre, 又称 每一种体裁边界并不清楚, 我们把细分的体裁称为“分体 ( subgenre) 。如歌词与诗歌究竟是两个体裁, 还是两个 裁” 分体裁, 可以看法不同。同一体裁可以通过不同媒介传送, 例如一首诗可以读出来, 录音放出来, 写出来, 印出来, 渠道 媒介也不同, 其体裁依然不变。不同体裁可以用同一 不同, 媒介( 例如小说与诗歌) , 也可以用不同媒介( 例如小说与 电影) ; 可以是形式的区别( 例如小说与连环画) , 也可以是 内容的区别( 例如武侠小说与言情小说) : 体裁是文本的文 与媒介或媒体并不捆绑在一起。 化分类程式, 以上这些区分有时候细微, 不容易弄清楚, 一般研究者 也无暇细分, 这些术语经常被混用。本文细论符号学, 就不 得不尽可能说清楚: 渠道是作用于感官的物质介质; 媒介是 符号传送的物质; 媒介可以社会化类型化为媒体; 而符号文 本的样式分类为体裁。 如此说明, 我们可以大致区分这个 术语群。以画报照片为简单的例子: 一张照片是符号文本; 一张照片的物质存在, 是符号载体; 摄影是体裁; 照相术是 媒介; 照片传送用的是视觉渠道; 印照片的画报是一种媒 体。在收音机里听一首歌, 歌是符号文本, 歌声是载体, 乐 音是媒介, 听觉是渠道, 广播是媒体。 再以书为例: 视觉是 其渠道, 文字是其媒介, 书籍出版业是其媒体, 而小说或传 记等是其体裁。
媒介基本知识

媒介基本知识 媒介是使双⽅(⼈或事物)发⽣关系的⼈或事物。
往往指买家和卖家或者其它两者之间交接的⼯具。
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媒介基础知识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媒介的分类 凡是能使⼈与⼈、⼈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联系或发⽣关系的物质都是⼴义的媒介。
即使在狭义的层⾯上,⼈们对“媒介”的理解和运⽤也是各不相同和相当混乱的。
有时它与符号混淆:“媒介是指承载并传递信息的物理形式,包括物质实体和物理能。
前者如⽂字、各种印刷品、记号、有象征意义的物体、信息传播器材等;后者如声波、光、电波等。
” (龚炜,1988)有时它与传播形式相混:“媒介是⼀个简单⽅便的术语,通常⽤来指所有⾯向⼴⼤传播对象的信息传播形式,包括电影、电视、⼴播、报刊、通俗⽂学和⾳乐。
” (巴勒特,1986)有时它与渠道、讯息混淆:“严格地讲,媒介就是渠道——即⼝语单词、印刷单词等等。
但是,这⼀术语常常⽤来指渠道和信源两者,有时甚⾄包括讯息。
”“当我们说到‘⼤众媒介’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仅指⼤众传播的渠道,⽽且指这些渠道的内容,甚⾄还指那些为之⼯作的⼈们的⾏为。
”(戴维·桑德曼等,1991)我们认为,媒介概念的混乱,会引起论述的混乱,⽽论述的混乱⼜必然导致理论的混乱,⽽混乱的理论是⽆法指导传播实践的。
所以,对于媒介的概念,必须予以澄清和定位。
麦克卢汉 在媒介研究⼤师麦克卢汉笔下,“媒介是⼈体的延伸”,媒介可以是万物,万物皆媒介,所有媒介均可以同⼈体器官发⽣某种联系。
媒介⽆时不有,⽆时不在。
凡是能使⼈与⼈、⼈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关系的物质都是⼴义的媒介。
施拉姆曾经赞扬麦克卢汉使得“媒介这个曾经主要是艺术家、细菌学家和⼤众传播学家才使⽤的词风靡⼀时”。
但是,这种全部依据“都集中在媒介⼯具对中枢感觉系统”的媒介理论忽略了⼈与⼈的社会关系。
正如美国学者切特罗姆所指出的:“他的技术⾃然主义强调媒介是⼈的⽣物性延伸,⽽不是⼈的社会性延伸。
符号与媒介文化教案

符号与媒介文化教案教案标题:符号与媒介文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符号与媒介文化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不同符号和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对符号和媒介文化的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1. 符号与媒介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不同符号和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3. 符号与媒介文化的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入符号与媒介文化的概念,与学生讨论他们对符号和媒介的理解和经验。
- 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符号和媒介文化的思考:符号和媒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2. 知识讲解(15分钟)- 介绍符号与媒介文化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包括符号的定义、媒介的种类和功能等。
- 通过实例解释不同符号和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如电影、音乐、广告等。
3. 分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体的符号或媒介进行深入研究。
- 要求学生讨论该符号或媒介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4. 小组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看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想交流。
5. 批判思维与创造能力培养(15分钟)- 引导学生对符号和媒介文化进行批判性思考,如评价广告中的隐含信息、分析电影中的符号象征等。
- 鼓励学生从自身经验和观察中创造符号和媒介,如设计一个广告、创作一首歌曲等。
6. 总结与延伸(5分钟)-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符号与媒介文化的重要性。
- 提供延伸阅读和学习资源,让学生进一步拓展对符号与媒介文化的了解。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表现,包括对符号和媒介作用和影响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在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培养环节中的表现,如对广告中隐含信息的评价、创作的符号和媒介的创造力等。
3. 课堂互动和参与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与他人交流的积极性。
媒体与传播学中的文化符号解读

媒体与传播学中的文化符号解读一、Introduction媒体与传播学一直是一门关注人类文化行为的研究领域,而文化符号解读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文化符号解读是指通过对文化媒介中的符号进行分析和解读,来理解文化的含义和文化形成的过程。
本文将从文化符号解读的角度探讨媒体与传播学的内容。
二、文化符号解读的理论基础1. 符号学理论符号学理论认为,符号是表意的,是对现实的引申,有着隐含的意义和价值。
文化符号解读正是借助符号学理论来进行。
2. 文化意义的建构理论文化意义的建构理论认为,文化符号是经过人类文化演化而得到的表达方式,是文化传播的基本媒介。
文化符号解读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
三、文化符号解读在媒体与传播学中的应用1. 广告广告是文化符号解读常见的研究对象。
广告通过特定的符号,引导观众对产品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2. 电影和电视节目电影和电视节目中存在着大量的符号,这些符号不仅体现了制作者的意图,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
对这些符号的深入解读,能够增强我们对社会文化变迁的认识。
3. 社交媒体社交媒体成为新时代中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途径,其中的符号也有其独特的特征和解读方式。
例如,表情符号、emoji和hashtag等,这些符号不仅是文化交流的工具,也是人们情感和价值观的表达。
四、文化符号解读的方法和技巧1. 语境分析符号经常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意义的,因此理解符号的正确意义,就需要对符号所处的语境进行分析和研究。
2. 文化背景理解符号的意义和价值受到其所处的文化背景的制约,在解读符号时,需要了解所处文化的社会背景、历史背景和文化习惯等。
3. 视觉和听觉要素分析符号的视觉和听觉要素是产生讯息的基本形式,因此在解读符号时,需要对符号的视觉和听觉形式进行分析,如颜色、形状和声音等。
五、结论文化符号解读是媒体与传播学中的重要研究主题,通过对文化符号的深入解读,不仅能够深入理解文化的内在含义,还可以增强我们对人类文化演化的认识。
用完符号就扔掉——如何看待媒介营造的符号世界

用完符号就扔掉——如何看待媒介营造的符号世界摘要:在人们的生活中,符号是不可或缺的,符号化在某种意义代表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在符号世界中,语言世界又是最为重要的。
如今很多人其实是生活在由媒介营造的符号世界中而不自知。
要认识到符号的本来意义,争取成为理解符号化的主人而非牺牲品。
关键词:符号;符号化;媒介;语言世界一、符号的世界“这个只对人类可谓显著的基本需求,即符号化的需求。
制作符号的功能,与吃、看、到处活动一样,是人类的本源性活动。
它是心灵基本过程,并常常发生作用。
”———苏珊·K·格朗野兽会为争夺地盘和食物相互撕咬,老头狼体衰,新头狼崛起,狼族内部朝代的更替没有信物的交换只有老头狼死去时新头狼跃上高坡,还是这片领地,还是这个狼群,土地和狼群就是本身的意义。
一枚玉玺或一张银票对它们来说毫无价值。
这个世界上唯有人类会为了符号发动战争,流血牺牲。
符号的重要性在很多时候远远大于它所代表的事物本身,虽然它和真实的事物并没有必然的联系。
整个地球就这么大,领地就是这样多。
国家的数量多少和名称变化不会使它有任何改变,只有地球的地壳运动等自然力才会使它本身发生变化。
在人类世界中,变化的不是事物本身而是符号。
符号的形式千变万化:玉玺的阴刻阳文、国号的秦始转汉皇、旗帜的条纹徽章、服饰的五行五色。
符号化是人类的本源性活动。
一支漂亮的羽毛最初的用途也许就是用来做帽子,它做帽子的功能就是它的最大价值。
但当一次偶然的机会,它被国王拿在手里递给某个皇子,当做一种王权的象征时它就变成了一种符号,它是王权的象征,被人们膜拜、供奉,用生命护卫。
当它做帽子的时候它的意义就是它本身。
当它被拿在国王手上的时候,它成了远重于它本身的象征,当这支羽毛传过几代以后,人们会理所当然地认为羽毛本身神圣不可侵犯。
但其实这种象征和羽毛却没有一点必然的关系。
比如古董的价值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它们的符号性而并不在于功能。
其实从孔子说过的一句话中我们就可见端倪,他说:“唯名与器,不可以假人,君之所司也。
社会学理论知识:符号、文化和意义——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

社会学理论知识:符号、文化和意义——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符号、文化和意义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它们构成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在社会学中,符号代表着一种反映社会现象的标记或象征,文化则是指一定社会或群体所共有的价值观、信仰、习俗和行为方式。
而意义则是这些符号和文化所传递的信息的内在涵义和价值。
本文将分别从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这三个方面来探讨符号、文化和意义在社会学领域的重要性。
首先,意识形态是人们对世界观念和理念的总称,是一种特定社会或群体所持有的思想观念,也是文化和意义的延伸。
意识形态作为符号的集合,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和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它不仅影响着个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比如,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强调市场经济和个人私有制的重要性,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则强调社会公平和共同财产的重要性。
不同的意识形态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意义,它们塑造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也影响了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发展。
其次,文化编码是指一种特定社会或群体所持有的符号和象征的集合,代表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文化编码体现了一种特定的文化观念和价值体系,它是人们共同信仰和遵循的规范和准则。
在这种文化编码的框架下,人们形成了一套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价值观念。
比如,某些文化编码强调个人主义和竞争,而另一些文化编码则强调集体主义和合作。
这些不同的文化编码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意义,它们在社会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塑造了人们的行为和思维,也反映了社会的发展和变迁。
最后,民众的媒介是指一种特定的信息传播方式,它反映了人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在当今社会,媒介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途径,它不仅承载着符号和文化的传播,也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在这种媒介的框架下,人们形成了一套信息获取和思维模式,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价值观念。
社会学理论知识:符号、文化和意义——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

社会学理论知识:符号、文化和意义——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本文将探讨社会学理论中的符号、文化和意义,以及其中的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
符号和意义是社会学中的重要概念。
符号是指一种用于传递信息的标志或象征,可以是文字、图像、语言等。
而意义则是被赋予给符号的概念或价值,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
符号和意义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因为符号所代表的概念或价值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同一符号的理解和解释不同。
在社会学中,文化也是一个核心概念。
文化是指一群人共同拥有的观念、信仰、价值观、行为方式、艺术作品、传统习俗等知识体系。
文化是一种被共同认同的集体意识,具有深刻的历史、地域、社会和文化背景。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对社会、政治、文化等领域的思想和观念的理解和阐述。
意识形态以符号和意义为基础,通过不同的文化载体,如宗教、哲学、政治信仰等来创造和维持它们的意义和地位。
意识形态是社会运动、政治斗争、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对社会制度、文化传统、价值取向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文化编码是指文化信息在符号中的呈现方式。
文化编码是文化学习的过程,是解读和理解符号所传达信息的重要途径。
文化编码可以分为语言编码和非语言编码两种,它们对人们的思考方式、价值观、行为方式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民众的媒介是指媒介技术对现代社会群众文化形态和意义产生影响的过程。
民众的媒介包括传统的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介,以及互联网、移动通信等新兴媒介。
民众的媒介的发展和应用,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发表意见、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同时也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文化认知、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在现代社会,意识形态、文化编码和民众的媒介成为社会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其中,意识形态作为社会竞争和文化传承的基础,对社会历史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作用。
文化编码则是文化的角色诠释打开的密码,并常作为文化虚拟现实信息载体的现实表现形式。
民众的媒介则以其自由、开放、互动的特点,推动了社会全民参与、网络公共空间的建立和群众文化意识的形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与符号—材料存在的方式解读
材料是艺术的鲜活载体,是艺术美与物质、精神之间找相互结合的艺术存在。
艺术作品的外在是材料,内在是材料传达的艺术精神。
材料作为艺术作品的依托与载体与时俱进,有其历史发展的轨迹,呈现着人类社会不同时代的历史风貌以及人类与自然的对话。
在自然材料与艺术精神之间存在着某种有机或必然的联系,在材料物质原始的状态下的物质材料显现的是其自然本质,而经由艺术创作后的材料,材料自身被赋予了某种特殊指向与潜质,材料自身蕴含着或被赋予了某些社会的轨迹,人文、政治、历史、宗教、语境的、时代的等诸多意义,由此,材料中显示的又不完全是自然的本质——艺术的意味与艺术的价值正是借助于此来发生作用,因此材料的走向了一条精神符号化的道路。
本文通过研究20世纪在材料艺术方面极具代表性的3位艺术家安塞姆·基弗、约瑟夫·博伊斯、蔡国强,上述3位材料代表性艺术家,无论是对于生活经验,还是表达内心的情感,他们都是借助材料在作品中的表达,体现出艺术家非凡的创意和对于材料的娴熟把握。
对其作品中材料的表现手法及其材料在作品中的符号性表达进行归纳分析,通过对这3位知名艺术家的作品分析材料在其作品中存在方式的解读。
从艺术材料作为“媒介性材料”与“符号性材料”的定义进行深入分析上述3位艺术家在作品创作中如何从关注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而转变为更加关注材料精神的表达,如何把材料逐渐提升演化为作品中的艺术语言,演变成绘画的视觉主体。
重新思考“材料本真呈现”,从而实现了物质材料自身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观念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