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疗效的Meta分析_缪春润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研究进展天津中医药大学 2012级研究生彭京丽[摘要] 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黏膜变薄或伴有肠腺化生、不典型增生为特征。

慢性萎缩性胃炎被列为胃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状态,而在其基础上伴发的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则称为胃癌的癌前病变。

中医认为其病机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为脾胃气虚或脾胃阴虚,标实多为气滞、血瘀、痰湿( 浊) 为患。

中医治疗本病无论在临床还是在实验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积累了大量有效的经验。

目前, 现代科学对本病虽然有比较深入的研究, 但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新药物, 仍以定期随访、密切观察其变化为主, 主张对手术持慎重态度, 只有当中度以上异型增生, 胃镜不出现明显肉眼病变时, 才考虑手术治疗。

大量的文献报道认为中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中医治疗目前,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我国恶性肿瘤中居第一位。

胃癌是很少直接从正常胃黏膜上皮化生,而大多发生在原有病理变化基础上,即癌前变化。

癌前变化又分为癌前状态和癌前病变【1】。

癌前状态是指一些发生胃癌危险性明显增高的临床情况,包括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肠化和恶性贫血)、慢性胃溃疡、残胃、胃息肉、胃黏膜巨大皱襞症等。

癌前病变是指一类容易发生癌变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变化,即胃黏膜的异型增生和肠上皮化生。

据国内统计,胃癌有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者达72.7%,多数报道CAG 随访10~15 年胃癌发生率约为10%。

胃癌而有胃炎的病例,常有5 年以上的胃病史,其中10 年以上者占1/3【2】。

由此可以认为,CAG 发生在先,胃癌在后,CAG 是胃癌的起始条件。

本文仅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癌前病变。

多数研究者赞同由慢性胃炎→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演变模式,特别是萎缩性胃炎伴有中度以上肠化生及异型增生更具有癌变的危险性【3】。

珍珠蛇草胶囊防治胃癌前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珍珠蛇草胶囊防治胃癌前病变临床疗效观察

明,C G 是发生 胃 重要 前驱 疾病之一 ,伴有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者 癌变率约 5 1% A 癌 %~ 3 我科根据 多年 的临床观察和基础 研 究筛选 出来的科研 拟定方 ,珍珠 舌草胶囊 ( 黄芪、白术、枳 实、 木香 、砂仁 、公英 、蛇舌草、丹参 、莪术、珍珠层粉 ) 、 具有健 脾和 胃,理 气消痞 ,活血止痛 ,解毒散结 的功 能,不仅 可以改善临床症状 ,保护 胃粘膜 ,还可促进肠上皮化生 ,不典型增生等 胃
性 萎缩 性 胃炎不典型增生性定 为癌 前状 态和癌前病变 。 极防 积 治本病 对减少 胃癌 的发生具有重要 意义 【,西医对 C 2 】 AG 还没 有有 效地根治手法 ,本文采用纯 中药制剂珍珠舌草胶囊 治疗本
病 ,取 得 较 好 的 疗 效 ,我 们 现 总 结报 告 如 下 。
1. .2合并有 胃、十二指肠溃疡者 ,恶性肿瘤者 。 3 1. . 3合并有心血管 、脑血管、肝、。 3 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 疾病 ,精神病患者 。 1- . 3未按规定用药 , 3 无法判 断疗效 , 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 或 安全性判断者 。
癌前期 病变的逆 转,对预 防 胃癌有积极意 义。
【 关键词 】 慢性萎缩性 胃炎; 中医治疗;珍珠蛇草胶 囊
[ s a t C rnc t p i att (ho i a o hc att ) d sl i adg s ccn e ec sl l e,s o Abt c] ho i a o hc s is crnc t p i g s is r r g ri r ri ypa a n at acr r l e r a d iacmmo s i r a o yet n
的诊 断标 准 。[ 4 1 Nhomakorabea减少 ,溃疡面积缩小 5%以上 ;无效:粘 膜病变无 明显变化 , 0 溃疡面积缩小不及 5 %。 0

益气清热活血法可逆转胃癌癌前病变

益气清热活血法可逆转胃癌癌前病变

益气清热活血法可逆转胃癌癌前病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益气活血法逆转胃癌癌前病变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项目最近通过专家鉴定。

专家认为,这个项目研究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水平。

由江苏省中医院单兆伟教授与博士后孙志广主持的这一研究
课题,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从癌化学预防角度研究中医药防治胃癌癌前期病变的作用机制,提出了以益气清热活血法作为治疗法则,从而达到逆转胃黏膜癌前病变的目的。

据临床观察,根据益气清热活血法组成的药方及在此方基础上研制的健胃颗粒,可以明显降低致癌物造成的损伤,使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降低,肿瘤发生率下降,肿瘤生长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

第1 页。

胃复春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的系统评价

胃复春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的系统评价

!"#$%&'()*+,-%&.(/01)*+23+4.()01)*+5"6%,(7.()89
%:;1<(=>?1)>+/@+A(B>=/1)>1=/C/8DE+FG1)H.()8+"/B<.>(C+/@+I=(J.>./)(C+KG.)1B1+21J.L.)1E+FG1)H.()8+"/B<.>(C+3@@.C.(>1J+>/+
胃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 亡率居我国所有癌症的前三位+),,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 命健康。目前胃癌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较为认可的 胃癌发生模式为: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 (-./) 慢性萎缩性胃炎 (-0/) 肠上皮化生 123 45642378 9547:87627,;<= 异型增 生 1 >?6:87627,@A.= 或上皮内瘤 变 (234B75:24C58278 35D:87627,;E) 胃 癌 (肠型),其中;<和@A.或;E被称为胃癌前病变 1:B5F73 F5BDG6 8562D36 DH I764B2F F73F5B, JK/-= 。 逆 转 或 延 缓 JK/-的发展对降低胃癌的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但 是迄今为止,对JK/-的治疗尚缺乏特效的药物,中西 医工作者常选用中成药胃复春进行治疗,然而胃复春 的疗效及安全性尚缺乏相关系统评价。因此,本研究 对胃复春治疗JK/-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荟萃分析, 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摘 要 目的 评价胃复春治疗胃癌前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 法 用Jadad评分表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对纳入的文献采 用RevMan5.3系统评价。结 果 共纳入24项研究。胃复春组与对照组相比,综合疗效相对危险度RR=1.32,95%CI为 [1.17,1.49],<0.00001;选择危险度差RD=0.22,95% CI为[0.13,0.31],<0.00001。胃镜疗效RR=1.53,95%可信 区间CI为[1.20,1.93],=3.50,=0.0005;RD=0.25,95% CI为[0.12,0.38],=0.0001。病理疗效RR=1.76,95%可信 区间CI为[1.45,2.14],=5.73,<0.0001;RD=0.32,95% CI为[0.17,0.48],<0.0001。肠上皮化生的病理疗效, RR=1.87,95%可信区间CI为[1.51,2.32],=5.68,<0.0001;RD=0.34,95% CI为[0.24,0.44],<0.0001。异型增 生 或上 皮 内瘤 变的 病 理疗 效,RR=1.96,95%可 信区 间 CI为 [1.38,2.79],=3.76, <0.0002;RD =0.35,95% CI为 [0.20,0.50],<0.0001。有4项研究报道了2组治疗期间有皮疹、腹胀、恶心等不良反应,但均不影响继续治疗,无严重 不良反应报道。结论 现有临床证据表明,胃复春可以提高胃癌前病变的综合疗效、胃镜疗效及病理疗效,未见严重不良 反应发生。但是由于纳入的研究质量所限,且可能存在发表偏倚,尚需要进行更多高质量的研究做进一步分析。 关键词 胃复春;胃癌前病变;系统评价;meta分析;中成药疗法;文献研究 doi:10.3969/j.issn.16722779.2018.23.022文章编号:16722779(2018)23005005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价值马春雷【摘要】目的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中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00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情况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22例,稳定17例,下降11例;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28例,稳定15例,下降7例;观察组生活质量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改善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晚期胃癌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其临床效果显著,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并改善症状,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国现代药物应用》【年(卷),期】2019(013)006【总页数】2页(P142-143)【关键词】中西医结哈;中晚期胃癌;生活质量【作者】马春雷【作者单位】123100 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中医疼痛科【正文语种】中文随着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肿瘤患者逐年增加,因此需要临床加强对肿瘤疾病的重视程度。

胃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这种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严重,而在临床治疗中由于手术切除率较低,整体治愈率也很低,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中医疗法可以有效的降低胃癌的发生率,同时也可以改善患者的生存状况,对化疗有减毒作用,整体治疗的不良反应较低。

在恶性肿瘤疾病中,胃癌发病率较高,对于中晚期胃癌患者为提高治疗效果保证患者的生命健康,应尽早做出诊断并及时接受治疗[1]。

在探究过程中医护人员发现中药对肿瘤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部分中晚期癌症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手术时机,化疗药物会造成正常细胞的死亡,因此可采用中药进行治疗,从而在治疗的同时减轻患者的不良反应[2, 3]。

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胃癌前病变的中医药治疗
孙惠丽;陆为民
【期刊名称】《中医学报》
【年(卷),期】2010(25)2
【摘要】胃癌前病变是近年来胃癌防治学研究的重点,常见病因有饮食劳倦,肝郁气滞,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

病位在胃,以脾胃为病变中心,可涉及肝胆肾等脏腑。

病理性质总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

临床主要研究方法:①分型论治;②专方加减。

实验研究主要涉及模型研究和中医药治疗机制的研究。

【总页数】3页(P210-212)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病因病机;分型论治
【作者】孙惠丽;陆为民
【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
【相关文献】
1.胃宁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临床观察--附三九胃泰冲剂治疗30例对照 [J], 朱君华;林馨
2.加味蒲连复胃汤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J], 杨彪
3.加味蒲连复胃汤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J], 赵国祥;雍楠
4.探讨加味蒲连复胃汤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J], 曹国强
5.探讨加味蒲连复胃汤治疗胃癌前病变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J], 曹国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的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胃癌的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胃癌的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
欧钰萍
【期刊名称】《广西医学》
【年(卷),期】1998(20)3
【摘要】胃癌的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进展河池地区民族医院欧钰萍胃癌是临床常见的肿瘤,发病率约占消化道肿瘤半数,男多于女、易发于幽门窦、胃小弯之侧,分为菜花、溃汤、弥漫三型。

纵观近年文献,本病在我国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方面取得显著进展,现综述如下...
【总页数】5页(P392-396)
【作者】欧钰萍
【作者单位】河池地区民族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05
【相关文献】
1.中医中药抗胃癌转移复发研究进展 [J], 卜平;王祥东
2.中医中药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J], 李鑫;卫蓉
3.中医中药在胃癌术后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张万宗;于庆生;沈毅;张琦;刘举达
4.中西医结合治疗胃癌的研究进展 [J], 冯福明;吕建林;冉思邈
5.中医中药在胃癌化疗应用的研究进展 [J], 刘秀彬;王猛;田静;周永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Meta分析在非医学领域的应用

Meta分析在非医学领域的应用

Meta分析在非医学领域的应用王琪; 于琦; 唐奥【期刊名称】《《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年(卷),期】2019(028)005【总页数】6页(P50-55)【关键词】Meta分析; 共词聚类分析; 统计分析; 非医学领域【作者】王琪; 于琦; 唐奥【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管理学院山西太原 03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195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Meta分析以其能够整合多个临床试验疗效进行综合评价的特征得到广泛的应用。

众多学者重点研究Meta分析在医药卫生科技方面的应用,因为它可以促进临床决策科学化避免资源浪费,提升临床医生素质,促进医生事业的发展。

随着Meta分析的发展,其研究范围逐渐扩展到非医学领域,但Meta分析在非医学领域的应用却很少受到关注,主要研究领域及其研究现状尚不清楚。

因此,本文以CNKI 2008-2017年非医学领域的Meta分析文献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学和可视化软件SPSS 22.0,揭示Meta分析在非医学领域的研究现状及热点主题,使相关科研人员从整体上把握该领域的现状,为研究Meta分析的科研人员在选题和研究方向等方面提供参考。

1 Meta分析概述Meta分析被译为“元分析”或“荟萃分析”,是指对具有相同目的且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系统的综合评价和定量分析的研究方法,它以同一项研究的多项独立研究的结果为研究对象,运用适当的统计学方法对所收集的研究资料进行系统、客观、定量的综合分析[1]。

相对于传统文献分析,Meta分析具有强大的理论意义[2]:传统的文献综述存在着主观性、片面性、非定量性以及不准确性等弊端,可能导致不同综述者意见相左[3];Meta分析能够剖析研究间差异特征,定量综合评价研究结果。

Meta分析的目的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增加统计功效,Meta分析把许多具有可比性的单个临床试验结果进行合并分析,可以改善效应的估计值或把握度,提高初步结论的论证强度及临床所见效应的分析评估力度[2],解决各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和研究中的矛盾[4];二是增强疗效的可靠性和客观性;三是评价各项研究结果以及各亚组结果的不一致,探索异质性的来源,定量综合估计处理效应的大小,改善效应估计值[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第11卷 第11期 2009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 No. 11 Nov . ,2009胃癌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是指较相应正常组织或其他病理改变更容易发生癌变的组织病理变化,包括中、重度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和异型增生(Dysplasia,Dys),其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基础上伴随发生[1]。

中医药治疗本病已有千年历史,并初步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众多的临床报道及病理结果证实,中药可使部分肠化生和异型增生减轻或消失,从而扭转了胃癌癌前病变难以逆转的观点,使胃癌的药物预防成为可能[2]。

本文运用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选取已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中西药对照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相关文献,进行Meta 分析,以评估中药治疗的临床疗效。

1 材料和方法1.1 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研究明确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无论是否使用盲法,治疗组为中药组方或固定方或辨证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2)试验中所有受试者均为依据临床及胃镜、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癌癌前病变的病人;(3)同一临床实验发表的多篇文献作一项处理;(4)以有效(临床治愈、显效、好转)和无效等级资料的人数作为疗效判断指标。

排除标准:(1)动物实验;(2)胃溃疡及其他器质性病变;(3)其他非临床对照研究的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文献。

1.2 检索策略 以“胃癌癌前病变”、“胃癌前病变”、“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肠上皮化生”、“中药”、“中医药”等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78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79—2007年),并手工查阅已发表的中文文献。

1.3 资料质量评价对收集到的文献分别由两名评价者独立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并进行交叉核对,若遇分歧则通过讨论或由第3位研究人员协助解决分歧。

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采用Jadad 评分法[3],1~2分为低质量研究,3~5分为高质量研究[4];随机分配方案隐藏分级采用Cochrane 手册计分方法[5]。

1.4 统计分析统计软件采用Cochrane 协作网提供的RevMan4.2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使用相对危险度(RR),再用95%的可信区间表达,根据荟萃结果是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疗效的Meta 分析缪春润1,沈 洪2(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 210029;2.江苏省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29)收稿日期:2009-05-28作者简介:缪春润(1980-),男,江苏东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脾胃病。

摘 要:目的:评价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

方法:搜索单纯中药与西药对照治疗胃癌癌前病变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纳入研究的试验质量进行方法学评价,并用Cochrane 协作网专用软件RevMan4.2进行Meta 分析。

结果:有1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治疗1714名病人满足纳入标准,试验均在中国进行。

与西药对照组相比,中药对胃癌癌前病变患者的胃镜、萎缩、肠化、异型增生、HP 改善情况及综合疗效有优势,合并RR、95%可信区间(CI)及P 值分别为〔RR 1.51,95% CI (1.42,1.62),P <0.00001〕、〔RR 1.34,95% CI (1.16,1.54),P <0.0001〕、〔RR 1.85,95% CI (1.57,2.19),P <0.00001〕、〔RR 1.77,95% CI (1.42,2.21),P <0.00001〕,〔RR 2.19,95% CI (1.66,2.88),P <0.00001〕、〔RR 1.90,95% CI (1.60,2.27),P <0.00001〕。

结论:中药治疗胃癌癌前病变有较好的疗效,但由于纳入研究的质量偏低,仍须科学设计临床研究方案,进行严格的、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以提供更具说服力的证据。

关键词:中药;胃癌癌前病变;随机对照试验;荟萃分析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09) 11- 0035- 03Meta-analysis of Effectiveness of Chinese Medicinal Herbs inTreating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MIAO Chun-run 1,SHEN Hong 2(1.Nan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Nanjing 210029, Jangsu, China;2. Jangsu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jing 210029,Jangsu,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ectivenes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PLGC. Methods :All the papers concerning PLGC treated by purely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tervention and controlled with western medicine intervention were collected.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by using the statistical software RevMan4.2.Results :16 RCTs,including 1714 patients accord with criteria,and these trials were all made in china. Compared with western medicine,Chinese Herbal Medicine are more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patients,endoscopy,atroph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atypical hyperplasia and overall effect,〔RR1.51,95% CI (1.42,1.62),P <0.00001〕,〔RR 1.34,95% CI (1.16,1.54),P <0.0001〕,〔RR1.85,95% CI (1.57,2.19),P <0.00001〕,〔RR 1.77,95% CI (1.42,2.21),P <0.00001〕,〔RR2.19,95% CI (1.66,2.88),P <0.00001〕,〔RR1.90,95% CI (1.60,2.27),P <0.00001〕. Conclusion :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intervention therapy of PLGC was assured,but the evidence of a large,multicenter,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re urgently needed so as to provide more convincible evidence.Key words:Chinese Herb; 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Meta-analysis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卷否存在异质性选择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

对潜在的发表偏倚[6]采用倒“漏斗图”(funnelplot)进行分析。

2 结 果2.1 试验特征与质量共检索到292篇文献,276篇因重复、属于非RCT、研究目的与本系统评价不符而被排除,余16篇相关试验共治疗1714名患者被纳入进行系统评价,且这些试验均在中国进行。

所有研究[7-22]都运用中药方加减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西药治疗。

所有研究[7-22]在文中都有“随机”字样,1篇研究提到随机方法为数字表法[10],但未给予足够的信息证明真正做到了随机,且都没有退出或剔除病例的描述和随机方案是否隐藏的信息,其他仅提及随机分组,未描述随机分组的方法。

3篇研究使用了盲法[7-9]。

所有实验都具有基线可比性[7-22],但16篇研究中有4篇[7,9,13,19]未显示进行组间均衡性的统计学处理。

Jadad评分有3篇[7-9]为3分、1篇[10]为2分,其余[11-22]均为1分。

因此纳入研究的试验质量大部分较低。

2.2 研究结果2.2.1 综合疗效 16篇研究都报道了治疗后症状改善的综合疗效情况,以有效及无效的人数为判效指标,对此做Meta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

统计显示异质性检验P=0.008,说明各研究的结果之间有异质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RR为1.51,95%可信区间(CI)为〔1.42,1.62〕。

Meta分析显示中药有利于改善患者症状。

见图1。

图1 综合疗效情况的比较2.2.2 胃镜改善情况 对报道了治疗后内镜改善情况的3篇研究做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P=0.09,说明各研究的结果之间无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RR为1.34,95%可信区间(CI)为〔1.16,1.54〕。

Meta分析显示中药有利于改善患者胃镜下情况。

见图2。

图2 内镜改善情况的疗效比较2.2.3 萎缩改善情况 对报道了治疗后萎缩改善情况的6篇研究做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P=0.41,说明各研究的结果之间无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RR为1.85,95%可信区间(CI)为〔1.57,2.19〕。

Meta分析显示中药有利于改善患者萎缩。

见图3。

2.2.4 肠化改善情况 对报道了治疗后肠化改善情况的6篇研究做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P=0.0003,说明各研究的结果之间有异质性,选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RR为1.77,95%可信区间(CI)为〔1.42,2.21〕。

Meta分析显示中药有利于改善患者肠化。

见图4。

图3萎缩改善情况的疗效比较图4 肠化改善情况的疗效比较2.2.5 异型增生改善情况 对报道了治疗后异型增生改善情况的7篇研究做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P=0.19,说明各研究的结果之间无异质性,选用固定效应模型,合并RR为2.19,95%可信区间(CI)为〔1.66,2.8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