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重点归纳

合集下载

内科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内科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内科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内科学关注的是人体内部的各种疾病和疾病管理。

以下是内科学基础知识的重点笔记:
1. 解剖学:内科学研究人体各个系统的解剖结构,如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

了解人体解剖学有助于理解疾病的发生和症状的产生。

2. 生理学:了解人体的生理功能,包括心血管功能、呼吸功能、消化功能、泌尿功能等。

了解正常生理功能是判断异常的重要依据。

3. 病理学:研究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如细胞的异常、组织的损伤和器官的功能障碍。

了解病理学有助于理解疾病的机制和进展。

4. 临床表现:了解不同疾病的临床表现,包括症状和体征。

了解疾病的典型表现有助于初步诊断和治疗。

5. 诊断方法:学习不同疾病的诊断方法,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了解不同诊断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正确的诊断。

6. 治疗原则:了解常见疾病的治疗原则和药物治疗方案。

了解不同药物的用途、剂量和不良反应,可以帮助医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7. 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疾病的预防方法,如良好的饮食习惯、减少生活方式风险因素和接种疫苗等。

预防是内科学的关键,可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减少健康风险。

8. 慢性疾病管理:学习管理慢性疾病的方法,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

良好的疾病管理可以减轻症状、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并提高生活质量。

以上是内科学基础知识的重点笔记。

深入学习内科学,需要结合临床实践和不断更新的医学知识。

(完整word版)(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

(完整word版)(最好)内科学重点整理

内科学整理呼吸系统第三章慢性支气管炎与COPD可1、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定义及临床表现①、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②、临床上以咳嗽,咳痰为主要症状,或有喘息。

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或更长时间,≥2年③、排除具有咳嗽,咳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可2、慢性支气管炎的诊断根据咳嗽,咳痰,喘息,每年发病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2年以上,排除其他有类似症状的疾病不可3、COPD是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气流受限多呈进行性发展不可4、可以导致持续气流受限的疾病有哪些①、支扩②、肺结核纤维化病变③、严重的间质性肺疾病④、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⑤、闭塞性细支气管炎⑥、哮喘不可5、证明气流受限的金指标为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EFV1/FVC<0。

70,表明存在持续气流受限可6、COPD发病机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炎症机制尚可7、COPD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症状:慢性咳嗽(晨间明显咳痰(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痰气短或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标志性症状喘息和胸闷体征:视诊:胸廓前后径增大,肋间隙增宽,剑突下胸骨下角增宽,称为桶状胸,呼吸浅快触诊:双侧语颤减弱叩诊:肺部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听诊: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期延长,部分患者可闻及湿性罗音和干性啰音不可8、COPD的诊断①、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②、临床症状(咳嗽,咳痰,气短等,及体征③、肺功能检查④、排除可以引起类似症状和肺功能改变的其他疾病(见4题可9、COPD的肺功能分级P24不可10、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综合估计及其主要治疗药物P25不可11、COPD的并发症有哪些①、慢性呼吸衰竭:慢阻肺急性加重,发生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出现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②、自发性气胸:多因肺大疱破裂导致③、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尚可12、COPD的稳定期及急性期治疗稳定期①、劝导患者戒烟,脱离不良环境②、支气管扩张剂:长效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药③、糖皮质激素④、祛痰药⑤、长期家庭氧疗急性期:出现超越日常状况的持续恶化(如咳嗽,咳痰,呼吸困难比平时严重,咳黄痰)或者是需要改变基础的常规用药①、确定加重的原因及病情严重程度②、支气管扩张剂:同稳定期③、糖皮质激素④、祛痰剂⑤、低流量吸氧⑥、抗生素:呼吸困难加重,咳嗽伴痰量增加,有脓性痰时应加用尚可13、COPD氧疗的指征、方法、目的目的:使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达到PaO2≥60mmHg和使SaO2升至90%以上,提高慢阻肺并发呼吸衰竭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指征:①、PaO2≤55mmHg,或SaO2≤88%,有或没有高碳酸血症②、PaO2 55~60mmHg,或SaO2<89%,并有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所致水肿或红细胞增多症方法: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

内科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内科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

内科学复习重点+名词解释+简答复重点
* 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等。

* 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癌等。

* 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胃癌、胰腺炎等。

*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痛风等。

* 感染性疾病:肺炎、肝炎、结核病等。

名词解释
* 心肌梗死:心肌死亡是由于冠状动脉阻塞引起的血供减少,
导致心肌缺血、缺氧并最终坏死的一种疾病。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一种慢性肺部疾病,病人通常表现出气流受限及呼吸困难的症状,最常见的原因是吸烟。

* 胃癌:发生在胃中黏膜处的一种癌症,主要症状包括腹部疼痛、恶心、呕吐、食欲减退等。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一种由于甲状腺分泌过多甲状腺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焦虑、多汗、失眠等。

* 肝炎:肝脏炎症,病因主要包括病毒感染、药物中毒、自身免疫等。

简答
1. 什么是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动脉血压持续地高于正常水平,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2. 哪些人最容易患上糖尿病?
糖尿病可能由一系列因素诱发,包括肥胖、年龄、基因和不良
的生活惯等。

3. 如何预防肺癌?
注意避免吸烟、呼吸污染和有害化学品等致癌因素,加强锻炼,保持健康的饮食和生活方式。

4. 什么是肺炎?
肺炎是肺部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咳嗽、胸痛、发热、呼吸急促等。

内科学重点知识

内科学重点知识

内科学重点知识【名解】1.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及肺组织出血经口咳出。

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3.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在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实质炎症,包括具体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4.心源性呼吸困难:指各种心血管疾病引起的呼吸困难。

患者主观感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憋气,客观上出现呼吸频率,节律和深度变化5.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一种综合征,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指各种心脏疾病引起心肌收缩力下降使心排血量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器官,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出现肺循环和(或)体循环静脉淤血的临床综合征。

6.急性心力衰竭: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征。

临床上以急性左侧心力衰竭较常见,主要表现为急性肺水肿,严重者伴心源性休克。

7.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的慢性溃疡,即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

溃疡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故称为消化性溃疡8.急性胰腺炎:是指各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9.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胰,胆道病变引起的出血,以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病变出血。

10.慢性肾小球肾炎:CGN,简称慢性肾炎,是指主要以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肾功能损害为基本临床表现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11.慢性肾衰竭:CRF.简称慢性肾衰,又称慢性肾功能不全,是指各种原因造成的慢性进行性肾实质损害,致使肾明显萎缩,不能维持其基本功能,临床出现以代谢产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全身各系统受累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终末期也称为尿毒症。

内科学知识点

内科学知识点

内科学知识点内科学是医学科中最基础、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是指对人体的各种内部器官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学科。

内科学知识点围绕着人体各个系统的疾病进行分类和学习,在医学领域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性地梳理一下内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其主要涉及心脏和血管的各种疾病。

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等。

对于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内科医生需要掌握相关的病理生理知识和临床诊断技巧,以便及时有效地救治患者。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内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需要内科医生对呼吸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有深入的了解,同时掌握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三、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是内科学中的另一个重要知识点,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胃肠炎、胃溃疡、消化道出血等。

内科医生需要了解消化系统的解剖结构和功能,熟悉各种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提供给患者精准的诊疗服务。

四、内分泌系统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也是内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等。

对于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内科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五、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是内科学中的重要知识点之一,包括各种病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如流感、肺结核、艾滋病等。

内科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感染控制知识,以及对各种病原体的识别和防治能力,以保障患者和社会大众的健康。

在内科学知识点的学习中,医生需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的训练相结合,通过实际操作来提升自己的诊断、治疗和护理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只有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才能在内科学领域中游刃有余,用所学知识为患者带来健康和希望。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

(完整版)中医内科学重点知识

第一章肺系疾病第一节感冒一、定义:由于感受风邪或时行病毒而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

临床以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为特征。

二、源流:1、《内经》提出病因和主证。

2、《伤寒论》认识到风寒感冒有轻重之别。

3、《诸病源候论》倡导时行致病。

4、《仁斋直指方》首提感冒一名。

5、《丹溪心法》认为病位在肺,提出治疗大法。

6、《类证治裁》提出时行感冒之名。

7、从温病学说兴起之后,把风热感冒纳入温病的卫分证,创立了银翘散、桑菊饮等著名方剂。

三、病因病机:(一)发病学特点:卫外功能减弱,外邪乘袭致病。

(二)病理关键:邪袭肺卫,以卫表失和为主。

(三)病理性质有寒热两类:(四)预后良好,少有传变。

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辨不同兼夹、辨虚实(二)、治疗原则:解表达邪(三)、分型论治:1、风寒束表证:荆防达表汤或荆防败毒散加减2、风热犯表证:银翘散或葱豉桔梗汤加减3、暑湿伤表证:新加香薷饮加减4、气虚感冒:参苏饮5、阴虚感冒:加减葳蕤汤五、感冒与温病早期的鉴别诊断、普通感冒与时行感冒的鉴别诊断六、预防及预后第二节咳嗽一、定义:由于外感(六淫外邪侵袭肺系)、内伤(脏腑功能失调伤及于肺)各种因素导致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出现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时,谓之咳嗽病。

二、源流:1、《内经》论述咳嗽的病因病理。

2、《景岳全书》明确分为外感内伤两类。

提出了治外感咳嗽宜辛温发散为主,治内伤咳嗽甘平养阴为宜的著名观点。

3、《医学正传》强调调畅气机。

4、《医门法律》论述燥的病机和治法,提出温润、凉润两大方法。

5、《医宗必读》谈治疗咳嗽的动静原则。

6、《临证指南医案》进一步谈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的治疗。

7、解放以后:三、病因病机:1、病位主要在肺,与肝脾肾有关。

2、病理特点是邪干于肺,肺失宣肃,肺气上逆。

3、病理演变:外感咳嗽的四条演变、内伤咳嗽的四条演变四、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辨外感内伤(二)、治疗原则:外感咳嗽:祛邪利肺;内伤咳嗽:调理脏腑、祛邪止咳(三)、分型论治:(1)外感咳嗽1、风寒袭肺证:三拗汤合止嗽散2、风热犯肺证:桑菊饮3、风燥伤肺证:桑杏汤;凉燥用杏苏散(2)内伤咳嗽1、痰湿蕴肺证: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平稳后可用六君子汤2、痰热郁肺证:清金化痰汤3、肝火犯肺证:加减泻白散合黛蛤散4、肺阴亏耗证:沙参麦冬汤五、风寒感冒与风寒咳嗽的鉴别、风热感冒与风热咳嗽的鉴别六、感冒与咳嗽的疾病转化、外感内伤咳嗽的转化第三节哮证一、定义: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其特征是发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急促困难,缓解后一如常人,重证反复发作者在缓解期亦常有气短。

《内科学》重点知识

《内科学》重点知识

《内科学》重点知识内科学是医学的重要学科之一,主要研究人体内部各个系统的疾病和治疗。

掌握内科学的重点知识对于医学生和从事医疗工作的人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内科学的重点知识,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心血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系统之一,主要由心脏和血管组成。

心脏是负责泵血的器官,血管则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在学习内科学时,我们需要了解心血管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各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二、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部等器官,主要负责人体的呼吸功能。

在内科学中,我们需要掌握呼吸系统的解剖结构,了解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如哮喘、肺炎等,并学习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

三、消化系统消化系统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系统,主要由口腔、食管、胃、肠道和肝胆系统等组成。

在学习内科学时,我们需要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各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胃溃疡、肝炎等,并了解消化系统的保健知识。

四、泌尿系统泌尿系统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等器官,主要负责排除体内废物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

在内科学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熟悉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如泌尿感染、尿路结石等,并学习相应的治疗方法和护理知识。

五、内分泌系统内分泌系统主要由各种内分泌腺体组成,如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等,它们分泌激素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

在学习内科学时,我们需要了解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各种内分泌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糖尿病、甲亢等,并了解内分泌系统的健康保护措施。

六、血液系统血液系统包括血液和造血系统,主要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在内科学中,我们需要了解血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学习各种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如贫血、白血病等,并了解血液系统的保健知识。

七、免疫系统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主要由各种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用于识别和清除入侵机体的病原体。

(完整版)内科学重点整理(全)

(完整版)内科学重点整理(全)

内科学(泌尿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中毒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疾病)名词解释:1.蛋白尿:每日尿蛋白定量 >150mg或尿蛋白/肌酐比率〉200mg/g(晨尿最佳),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

微量蛋白尿:24h尿白蛋白排泄在30~300mg或尿白蛋白排泄率20-200ug/min称为微量蛋白尿。

2.镜下血尿:新鲜尿离心沉渣检查每高倍视野红细胞数超过3个,称为镜下血尿。

肉眼血尿:1L尿中含1ml血即呈现肉眼血尿,尿外观呈洗肉水样、血样、酱油样或有血凝块.3。

白细胞尿:新鲜尿离心沉渣检查每个高倍镜视野白细胞数超过5个称为白细胞尿。

因蜕变的白细胞称为脓细胞,故白细胞尿亦称为脓尿.4。

肾病综合征NS:各种原因所致的大量蛋白尿(>3。

5g/d)、低白蛋白血症(〈30g/L)、明显水肿和(或)高脂血症的临床综合征。

5.肾炎综合征: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特点的综合征。

6。

急进性肾小球肾炎RPGN:是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肾功能急剧恶化、多在早期出现少尿性急性肾衰竭为临床特征,病理类型为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组疾病。

7.重新感染: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性,但在停药6周后再次出现真性细菌尿,菌株与上次不同,称为重新感染。

8.复发: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在6周内再出现菌尿,菌种与上次相同,称为复发。

9.慢性肾脏病CKD: 各种原因引起的肾脏结构和功能障碍≥3个月,包括肾小球滤过率(GFR)正常和不正常的病理损伤、血液或尿液成分异常、及影像学检查异常;2、或不明原因的肾小球滤过率下降(〈60ml/min)超过3个月,称为慢性肾脏病(CKD)10。

慢性肾衰竭CRF:是指慢性肾脏病引起的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及与此相关的代谢紊乱和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征,简称慢性肾衰.问答题:1.肾脏的基本结构:肾脏由肾单位肾小球旁器肾间质血管和神经组成.肾单位包括:肾小体和肾小管.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

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结构:内皮细胞基底膜和脏层上皮细胞即足细胞构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科学重点归纳1、溃疡病最重要的发病因素:胃酸分泌过多2、心源性水肿的特点:临床特点:见于右心功能不全。

①见于身体低垂部位(踝、腰骶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减轻/消失。

②对称性,凹陷性。

③上行性,发展缓慢,严重时出现浆膜腔积液,伴尿少。

④伴右心衰竭表现:颈静脉怒张、肝肿大、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

3、神经系统常见的症状、体征有哪些:(1)头痛:偏头痛、高颅压性头痛、颅外因素所致头痛、神经性头痛;(2)意识障碍:嗜睡、昏睡、浅昏迷、深昏迷;(3)语言障碍:失语症、构音障碍;(4)感觉障碍:抑制性症状:完全性感觉缺失、分离性感觉缺失刺激性症状:感觉过敏、感觉过度、感觉异常、感觉倒错、疼痛(局部疼痛、放射性疼痛、扩散性疼痛、灼性神经痛、牵涉性疼痛);(5)运动障碍:瘫痪:局限性瘫痪、单瘫、偏瘫、交叉性瘫痪、截瘫、四肢瘫痪僵硬:痉挛、僵直、强直不随意运动:震颤、舞蹈样运动、手足徐动、扭转痉挛、投掷运动共济失调:小脑共济失调、大脑共济失调、脊髓共济失调4、肺炎球菌肺炎剧烈胸痛者宜取什么体位:患侧卧位,用胶布固定胸廓5、高血压病3级的临床表现如何:收缩压》180或舒张压》1106、尿毒症病人饮食护理要点:足够热量和脂肪、优质低蛋白饮食加必需氨基酸;合理饮食计划,改善食欲的措施7、高血压病的靶器官有哪些:①心: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衰;②脑:脑动脉粥样硬化-脑缺血及脑出血;③肾:肾动脉粥样硬化-血压升高-肾功能衰竭;④视网膜:出血或渗出物伴视乳头水肿&房颤的心电图表现:1) P波消失,代之以小而不规则的等电位线波动,形态与振幅均变化不定的f波,频率为350〜600 次/分;2)心室率通常在100-160次/分,心室律极不规则;3) QRS波群形态多数正常,当心室率过快,伴有室内差异性传导时QRS波群增宽变形。

9、最常引起急性胃炎的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

此外,某些抗肿瘤药、铁剂或氯化钾口服液等可引起胃黏膜上皮损伤。

10、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死亡最常见的原因:大出血和急性穿孔11、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发生便秘的处理:开塞露或低压盐水灌肠12、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要点:病情观察:①病人对有关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心理状态、自理能力。

②血压、脉搏、心率、心律变化。

③有无潜在并发症的发生。

症状护理:①加强心电监护,密切观察24小时心电图、血压、呼吸,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注意尿量、意识等情况。

②经溶栓治疗,冠状动脉再通后又再堵塞,或虽再通但仍有重度狭窄者,可紧急行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放支架术扩张病变血管。

③疼痛发作时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遵医嘱给予及时有效的解除疼痛的药物。

④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护理:按休克护理常规执行。

⑤合并心律失常与心衰的护理:按心率失常及心衰护理常规执行。

⑥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预防并发症,如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心脏破裂、室壁瘤、栓塞等。

⑦行溶栓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一般护理:①床边心电、呼吸、血压的监测,配备必要的抢救设备和用物。

②卧床休息,协助日常生活,避免不必要的翻动,并限制探视,防止情绪波动。

病情稳定鼓励病人床上做肢体活动,并发症者应适当延长卧床休息时间。

③给予半量清淡流质或半流质饮食,伴心功能不全者应适当限制钠盐。

④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服用缓泻剂。

⑤与病人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病人的思想活动,尊重病人的人格,确认病人的痛苦,接受病人对疼痛的行为反应。

⑥在病人活动耐力范围内,鼓励病人从事部分生活自理活动。

健康指导:①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避免肥胖及缺乏运动等不良因素。

②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热量、糖类含量较高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③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

④注意劳逸结合,康复期适当进行康复锻炼。

⑤按医嘱服药,随身常备保健盒等,并定期门诊随访,坚持治疗。

⑥ 指导病人及家属当病情突然变化时应采取简易应急措施。

13、 缺铁性贫血表现:贫血表现:面色苍白、乏力、易倦、头晕、头痛、心悸、气促、耳鸣等; 缺铁性贫血特殊表现:①组织缺铁表现:皮肤干燥、角化、萎缩、无光泽,毛发干枯易脱落,指(趾)甲扁平、不光整、脆薄易裂,甚至出现反甲或匙状甲;粘膜损害多表现为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可有食欲不振,严重者可发 生吞咽困难。

②儿童较为明显,如果读兴奋、易激惹、好动、难以集中注意力、发育迟缓、体力下降等。

少数 病人可以异食癖,喜食生米、冰块、泥土、石子等。

约有 1/3的病人可发生末梢神经炎或神经痛,严重者可出现智能发育障碍。

14、 预防风湿性心瓣膜病的根本措施:1 •防治链球菌感染。

要注意居住卫生,对猩红热、急性扁桃体炎、咽炎、中耳炎和淋巴结炎等急性链球菌感染, 应予积极彻底治疗,以避免风湿热的发作。

风湿热的反复发作,会加重心脏瓣膜的损害。

2 •劳逸结合 3 •稳定心神 4•合理饮食(1)风湿性心脏病易发生水肿,因而必须限制食盐的摄入量 (2)减少高脂肪饮食(3)富的食品如香蕉等(4)缓进饮料: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 刺激性食饮和兴奋性药物 5 .节制性生活6 .常饮柠檬汁15、 急性胰腺炎采取禁食和胃肠减压主要目的: 减少胃酸分泌,进而减少胰液分泌,以减轻腹痛和腹胀。

16、 营养师制定含有瘦肉、蛋黄、猪肝、黑木耳的菜谱适合下列哪种血液病病人: 缺铁性贫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癌的咳痰性状: ①慢支:白色粘液样痰,急性发作伴细菌感染时, 转成黄色脓性痰, 支气管肺癌:刺激性干咳或少量粘液痰,痰中带血对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病人的健康教育要点:①疾病知识指导:是病人了解疾病知识,了解病情恶化的因素。

戒烟;避免粉尘和刺激性的气体吸入;避免和呼吸道感染病人接触;知道病人根据气候变化增减衣被。

②心理疏 导: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疾病,培养生活兴趣,以分散注意力,减少孤独感,缓解焦虑、紧张的精神状态。

③饮食 指导:应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量多餐,避免在餐前和进餐时过多饮水,餐后避免平卧,避免易引起便 秘的食物,如油炸食物、坚果、干果等,避免进食产气的食物。

④康复锻炼:步行、慢跑、气功等。

⑤家庭氧疗:了解氧疗的目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注意安全;氧疗装置定期更换、清洁、消毒。

高血压并发脑出血病人首要的护理措施是: 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① 绝对卧床,使头部抬高 15°松解衣服,注意保暖;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吸氧预防肺炎并发症,做雾化吸 入;③注意床铺平整,皮肤清洁,防止发生褥疮;④体温 38.5 'C 者给予降温处理;⑤尿潴留病人可留置导尿管, 禁止加压排尿;⑥大便干燥给予泻药或开塞露或低压灌肠等应重点观察病人哪些病情变化:①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改变,每半小时测一次,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②有血肿腔引流的病人应观察引流量颜色,引流袋每 24小时更换一次。

③观察肢体活动情况。

④不能进食者术后3-5天开如鼻饲,严密观察有无消化道出血,特别用激素患者,应注意有无腹胀、血下降、肠 鸣音亢进。

消化道出血者可鼻饲止血药。

⑤保证各种药物按时输入。

⑥特别注意血压情况,血压超过21/13kPa (160/100mmHg )应给予降压处理,血压下降应注意补充液体入量, ⑦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影响颅内压,每天入量不宜超过20、 三种气胸的区别: ①闭合性气胸:症状:胸闷、胸痛、气促和呼吸困难,肺萎陷在气胸,病人可无明显呼吸和循环功能紊乱的症状; 肺萎陷在30-50%者为中量气胸;肺萎陷在50%以上者为大量气胸。

后两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的症状。

体征:可见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鼓因,听诊呼吸音减弱甚 至消失。

② 开放性气胸:症状:气促、明显的呼吸困难、鼻翼煽动、口唇发绀、重者伴有休克症状。

体征可见患侧 胸壁的伤道,呼吸时可闻及空气进出胸腔伤口的吮吸样音, 胸部和皮下和触及捻发音,患侧胸部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心脏向监测移位③ 张力性气胸:症状:严重或极度呼吸困难、发绀、烦躁、意识障碍、大汗淋漓、昏迷、休克、甚至窒息。

体征:气管明显向监测偏移,颈静脉怒张,患侧胸部饱满,肋间隙增宽,呼吸幅度减低,皮下气肿明显; 叩诊呈鼓音;听诊呼吸音消失。

急救方法:以抢救生命为首要原则,封闭胸壁开放性伤口,通过胸腔闭式引流排除胸腔内积气和防治感染。

21、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1)保持管道的密闭①随时检查引流装置是否密闭及引流管有无脱落,观察长玻璃管内水柱升降货波动情况;②水封瓶长玻璃管没入水中 3〜4cm 并始终保持直立;③引流管周围用油纱布包盖严密;④搬动病人或更换引流瓶时,需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 进入;⑤引流管连接处脱落或引流瓶损坏,应立即双钳夹闭胸壁引流导管,并更换引流装置;⑥若引流管从胸腔滑脱, 立即用手捏闭伤口处皮肤,消毒处理后,用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并协助医师做进一步处理。

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①引流装置保持无菌;②保持胸壁引流口处敷料清洁干燥,一旦渗湿及时更换;③引流瓶应低于胸壁引流口平面 60〜100cm,以防瓶内液体逆流入胸膜腔④按规定时间更换引流瓶,更换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保持引流管通畅①病人取半坐卧位和经常改变体位,依靠重力引流;②定时挤压胸膜腔引流管,防止其阻塞、扭曲、受压;③鼓励病 人作咳嗽、深呼吸,以利胸腔内液体、气体排出,促进肺扩张。

观察和记录①注意观察长玻璃管内的水柱波动。

因为水柱波动的幅度反映死腔的大小与胸膜腔内负压的大小。

一般情况下水柱上 下波动4〜6cm 若水柱波动过高,可能存在肺不张,若无波动,则示引流管不畅或肺已完全扩张;但若病人出现胸闷气促、气管向健侧偏移等肺受压的状况,应疑为引流管被血块堵塞,需设法捏剂或使用负压间断抽吸引流瓶的短玻璃少吃含钠丰(5)少进17、量增多②18、 19、 注意有无心脏合并症及消化道出血等。

2000ml ,注意水电平衡,酸碱平衡。

30%一下者为小量 (2) (3)管,促使其通畅,并立即通知医生处理;②观察引流液体的量、性质、颜色,并准确记录。

(5)拔管:一般置引流48〜72小时后,临床观察无气体溢出,或引流量明显减少且颜色变浅,24小时引流液<50ml,脓液<10ml,X线胸片示肺膨胀良好无漏气,病人无呼吸困难,即可拔管。

护士协助医生拔管,在拔管时应先嘱病人先深吸一口气,在吸气末迅速拔管,并立即用凡是林纱布&厚敷料封闭胸壁伤口,外加包扎固定。

拔管后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胸闷、呼吸困难、切口漏气、渗液、出血、皮下气肿等,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22、用氯化钾治疗低血钾时,要求尿量:应超过40ml/h或500ml/d23、等渗性脱水:水和钠成比例丧失,血清钠和细胞外液渗透压维持在正常范围;因细胞外液量迅速减少,故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