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孔子知识讲解

合集下载

孔子高考知识点大全

孔子高考知识点大全

孔子高考知识点大全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提出的伦理道德观念和教育理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国高考中,对于孔子和儒家思想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整理孔子的相关知识点,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高考。

第一部分:孔子的生平和思想1. 孔子的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

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经历了封建社会动荡的时期。

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培养学生并将儒家思想传承下去。

2. 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的思想及其所建立的学派被称为儒家,这一思想体系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教育等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义礼智信五个基本要素。

3. 仁的概念孔子提出了“仁”的概念,认为人们应该以仁为本,互相关爱和理解。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强调人的善良和人际关系的和谐。

4. 义的含义在儒家思想中,义是指人们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孔子提倡义的实践,将其视为维系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5. 礼的重要性孔子认为,礼仪是社会秩序和个人修养的表现。

他提倡人们要遵循礼仪之道,以增强家庭和社会的凝聚力。

6. 智与学习孔子对于智慧和学习的重视程度非常高。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身养性,人们才能达到真正的智慧。

7. 信的重要性在儒家思想中,诚实和信义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

孔子认为,一个人应该保持诚实守信的品德,以建立良好的个人和社会关系。

第二部分:孔子对于教育的影响1. 教育的目的孔子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以造福社会。

2. 教育方法孔子提倡“因材施教”。

他认为,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才能进行差异化的指导。

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孔子提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教育理念。

他认为,要使国家和社会得到良好的治理,个人首先应当培养自身的品德修养。

4. 学而时习之孔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名言。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人们才能够不断进步。

三年级孔子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孔子知识点总结归纳

三年级孔子知识点总结归纳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和文化名人。

他的思想与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作为三年级学生,我们通过学习孔子的知识点,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下面是我对孔子知识点的总结和归纳。

1. 孔子的生平与贡献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他致力于教育事业,创办私塾,有三千多名学生,为他的学说和教育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孔子强调人伦关系的重要性,提倡“仁爱”、“孝道”、“礼仪”等核心价值观,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2. 仁爱与和谐仁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概念之一。

孔子认为,人类应该相互关心、相互尊重,与他人和谐相处。

他强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提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通过理解和体验仁爱,我们能够培养友好、包容、互助的品质,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与社会和谐。

3. 孝道与家庭观念孔子非常重视孝道,认为尊敬并孝顺自己的父母是人类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他提出“三纲五常”思想,即:“君臣父子夫妇,人伦之常也;朝廷有分,官职有常也。

”这表明了家庭在孔子思想中的重要地位。

我们要尊敬父母,关心家人,传承和发扬良好的家庭观念,实践孝道的精神。

4. 礼仪与行为规范孔子强调规范的社会礼仪与行为准则,他认为通过遵循适当的礼仪可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并维护社会秩序。

孔子提倡“君子不器”,即有修养的人应该注重内在的德行,而不是只追求外在的表面形象。

传承并发扬孔子的礼仪观念,可以培养我们正确的行为准则和品德修养,成为有涵养的社会成员。

5. 学习与博学孔子非常重视教育和学习。

他曾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孔子鼓励人们广泛涉猎各种学问,追求博学多才。

他提倡培养全面的能力,在德、智、体、群、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我们作为学生,应积极学习,不断扩展知识面,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6. 孔子的国家治理思想孔子也是一位重视政治的思想家。

孔子知识要点总结

孔子知识要点总结

孔子知识要点总结一、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字仲尼,名丘,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尊称为“至圣先师”。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的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仁”,也就是高尚人情德行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仁的境界。

孔子主张人们应该尊敬父母、尊重长者、关心他人,并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

三、修身篇1. 修身的重要性孔子认为修身是一切修行的基础,只有通过修身才能达到治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修身首先要求一个人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观念,努力成为一个君子。

2. 儒家的道德规范儒家倡导“五常”,即仁、义、礼、智、信。

其中,“仁”是重中之重,指的是以爱人为本的伦理道德。

孔子认为仁是人类道德的最高境界,通过追求仁识,可以达到人格的完善。

3. 学习的重要性孔子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他主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他认为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人们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追求道德的完善。

四、齐家篇1. 家庭伦理孔子强调家庭伦理的重要性,他认为一个和谐的家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他主张尊敬父母,孝顺长辈,并通过教育子女,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行。

2. 家庭教育孔子提出了“三纲五常”的家庭教育原则。

其中,“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仁、义、礼、智、信。

孔子认为通过家庭教育,可以培养出品德高尚、道德完善的子女,为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五、治国篇1. 君子的素质孔子认为一个合格的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行和道德,他主张君子应该以身作则,以德治国。

他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应该建立在道德和仁爱之上,而不是权力和暴力之上。

2. 君子的职责孔子认为君子应该宽容、谦恭、正直,并且关注人民的生活状况。

君子应该懂得尊重和倾听人民的声音,为人民谋福祉。

六、平天下篇1. 国际关系孔子提出了“天下大同”的理念,他认为各国应该和谐相处,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建立互利共赢的国际关系。

孔子知识点介绍

孔子知识点介绍

孔子知识点介绍孔子,古代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被誉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孔子的知识点,包括他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以及教育思想。

一、生平事迹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的人。

他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智,孔子最终成为了一位备受尊敬的学者和教育家。

孔子年轻时就对学习充满了热情,他广泛涉猎各种经书,深入研究儒家经典。

他曾远行学习,结识了许多知识渊博的人。

后来,孔子回到鲁国,开始了他的教育事业。

二、思想理念孔子的思想以仁爱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核心。

他认为通过个人的修养和道德品质的提高,可以达到社会和谐与治理的目标。

1.仁爱:孔子主张以仁爱为中心的人际关系,他认为人们应该相互尊重、关爱、帮助和理解。

只有通过仁爱的实践,社会才能实现和谐与进步。

2.修身:孔子强调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他认为一个人应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要修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使自己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3.齐家: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不能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无法管理好一个国家。

他主张家庭应该和谐、亲密,并且家庭成员之间应该互相尊重和支持。

4.治国:孔子关注政治和社会治理问题,他主张君主应该以德治国,通过道德的力量来统治和管理国家。

他认为,只有一个道德高尚的君主才能带领国家走向繁荣与和平。

三、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影响至今。

1.重视教育:孔子认为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塑造人格的重要手段。

他主张普及教育,认为不分贵贱、贫富,每个人都应该受到教育的机会。

2.师德师风:孔子强调教师的师德和师风。

他认为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3.以学为乐:孔子主张学习应该是一种乐趣,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和投入到学习中。

他认为只有对知识的热爱和积极学习才能取得进步。

4.以文化为基础:孔子主张以文化教育为基础,强调人文素质的培养。

孔子知识点巧记总结

孔子知识点巧记总结

孔子知识点巧记总结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也被尊称为“孔子老师”,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思想影响深远,对中国古代和现代的社会、政治、教育、道德等方面起着巨大的影响。

在我们学习孔子的思想时,要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和要点。

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巧记的方式来总结一下孔子的知识点。

一、孔子的生平关于孔子的生平,我们可以通过“551-479”来巧记。

公元前551年,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

他的父亲叫孔雀,是楚国的贵族。

孔子的祖上世代都是贵族,但孔子的家庭世代相传是贫寒的,他自幼丧父,生活非常困苦。

公元前479年,孔子在鲁国逝世,享年73岁。

二、孔子的思想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仁、礼、孝、忠、君臣、兄弟、言、行、乐、敬、诚等。

1. 仁:孔子认为“仁”是人之本性。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孔子对待他人的标准。

我们可以通过“己所不欲”来巧记。

2. 礼:孔子非常重视礼仪。

他认为礼仪能够让人们规范自己的行为,使社会安定。

我们可以通过“礼仪”来巧记。

3. 孝:孔子提倡孝道,认为孝顺父母是天下第一的美德。

我们可以通过“孝顺”来巧记。

4. 忠:忠诚是孔子提出的道德要求之一。

他认为忠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我们可以通过“忠诚”来巧记。

5. 君臣关系:孔子强调君臣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君臣之间应当相互尊重。

我们可以通过“君臣”来巧记。

6. 兄弟关系:孔子也非常重视兄弟之间的关系,认为兄弟之间应当和睦相处。

我们可以通过“兄弟”来巧记。

7. 言:言行应当一致,不说空话、不说谎话是孔子提出的要求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言行一致”来巧记。

8. 行:行动要有节制,不可放纵自己,也不可规避责任是孔子提出的要求之一。

我们可以通过“行动有节制”来巧记。

9. 乐:孔子提倡人们多参与社交、活动,使自己快乐。

我们可以通过“快乐”来巧记。

10. 敬:孔子强调对待他人要尊敬,不可轻视他人。

走进孔子主题开场白

走进孔子主题开场白

走进孔子主题开场白1. 孔子的思想与教诲孔子的思想和教诲源于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他认为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以“仁”为核心,认为“仁”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他强调“恕”,认为恕道是社会的基础,他还强调“义”,认为义是人们应当遵守的道德准则,他还认为“礼”是人们应当遵守的社会关系准则。

孔子的教诲是以“仁”为核心,他认为人们应当追求仁义礼智,以做到“仁者爱人”,以达到“天下为公”的目的。

孔子的精神传承是一种深远的影响,它深深影响着中国文化和思想传统,也影响了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思想。

孔子的思想被称为“儒家学说”,它提倡以礼乐、和谐、礼让、自律、节俭、尊重父母、尊重长辈、尊重师长、尊重他人等原则来指导人们的行为。

孔子也认为,人们应该以“爱人”为准则,以“孝”为根本,以“智”为核心,以“信”为基础,以“义”为道路,以“勇”为支持,以“慎”为护航,以“忠”为支柱,以“礼”为规范,以“仁”为目标。

孔子的思想也影响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

3. 孔子的道德观念孔子的道德观念主要源自他的《论语》,其中有许多经典的道德原则,如“礼乐”、“仁义”、“爱人”、“忠孝”和“信实”。

孔子认为,道德是人们行为的基础,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

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遵循道德原则,以正义、善良、诚实和忠诚的态度来对待他人,以免犯罪,维护社会的秩序。

孔子的学说与实践:孔子的学说以“仁”为核心,他认为仁是人们行为的最高准则。

他的学说强调仁义,认为人们应该以爱心、善良和礼貌来处理和解决事情,而不是以暴力和欺凌来解决。

此外,他还强调了礼仪,认为人们应该尊重他人,并尊重他人的权利。

孔子的学说还强调关系,认为人们应该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以便达到最大的幸福。

他的实践是指他的行为和行动,他把自己的学说付诸实践,他教育学生,指导他们,并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他的实践是他的学说的具体体现,他的实践也为后人提供了很好的榜样。

关于孔子知识点总结初中

关于孔子知识点总结初中

关于孔子知识点总结初中一、孔子的生平孔子出生在鲁国的曲阜,他的父亲叫孔鲤、母亲叫仪。

孔子的家庭并不富裕,但孔子却非常聪明好学。

在年幼的时候,孔子就开始喜欢研究书籍,他非常勤奋,十分用功。

孔子年轻时曾担任过齐国的司寇和卫国的司马,但他并不满足于这种官职,他一直在寻求一个更好的机会来实践他的理想。

后来,孔子辗转于各国之间,致力于推行自己的思想。

他非常重视教育,提倡“教学相长”,他建立了私学,以此来教育弟子,培养他们成为有德之人。

孔子还应称一些学生,例如:子路、子贡等,他们最后也成为了著名的儒家学派代表人物。

孔子晚年回到鲁国,但他没有再次担任官职,而是继续专心致志地教育弟子,并整理自己的思想。

公元前479年,孔子在曲阜去世,享年73岁。

他的去世使得儒家学说开始逐渐兴盛起来,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政治、思想、教育等各个方面。

二、孔子的思想孔子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思想,这些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仁爱之道孔子非常重视仁爱之道,他认为仁爱是人类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孔子说:“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看重义利,而小人只看重利益。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发扬仁爱之道,善待他人,以礼待人,做到以仁爱之心对待别人。

2. 孝道孔子认为,“孝道三百,不易一簧。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孝道是三百种,不易其中的一种。

孔子非常重视孝道,他认为孝道是一切美德的根源。

孔子曾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们之所以要尊敬父母,是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生命,养育了我们,我们都应该孝顺父母、尊敬父母。

3. 克己复礼孔子提倡克己复礼的思想,他认为人们应该控制自己的欲望,克己以显礼。

孔子曾说:“君子喻於义,小人喻於利。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君子追求道义,而小人只看重自己的私利。

孔子认为,人们应该以礼为重,遵循礼法,做到有礼有节。

4. 教育之道孔子非常重视教育,他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德才的重要途径。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论语第一课——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了解一个人,最好先了解他的人生: 孔子生平故事
公元前六世纪左右,世界上几个古老的文 明国家都呈现了灿烂的古代文化,一些杰出的 学者和思想家就是这种灿烂文化的代表。 在希腊有自发唯物论的奠基者泰勒斯(约 在公元前624——前547年)和辩证法的奠基者 赫拉克利特(约在公元前540——前480年), 在印度有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中国有孔 子。和孔子同时还先后出现了不少优秀人物, 像渊博的季札,政治家晏婴、子产,思想家老 子,历史家倚相、左丘明,军事家伍子胥、孙 武等。
《<论语>选读》的编排
(一)政治主张及实践(1-4)
(二)修身(5-9)
(三)学习与教育(10-13)
(四)哲学思想(14-15)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为政以德———德政主张 克己复礼———礼治主张 待贾而沽———积极入世的态度(自读) 知其不可而为之—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仁者爱人———人生价值观 君子之风—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求诸己————道德修养的关键(自读) 周而不比———交往观 出辞气远鄙倍—言语交际观(自读)
• 这个人是谁? • 大名鼎鼎的思想家、政治家、教 育家孔子是也。 • 孔子,名丘,字仲尼。 • 孔子是对他的尊称。
至圣孔子
华 夏 思 想 智 慧 的 源 泉
中 华 传 统 文 化 的 先 师
天不生仲尼 万古如长夜
——《朱子语类》卷3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 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 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 的中国人。 1988年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 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 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 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 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 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著导读《论语》
8
山东曲阜祭孔
2020/1/30
名著导读《论语》
9
山东曲阜祭孔
2020/1/30
名著导读《论语》
10
山东曲阜祭孔
2020/1/30名著导读《论ຫໍສະໝຸດ 》11山东曲阜祭孔
2020/1/30
名著导读《论语》
12
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
日本当代学者金古冶:“日本自古以来就受到孔子的 巨大影响,获益颇深……近年来孔子思想对于日本的 现代化发生过很大作用的说法也颇为流行。记载孔子 言论的《论语》如今仍在日本受到广泛推崇。”
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 语.述而》) ②子日:“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 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论语,阳货》) ③子路问于孔子日:“君子亦有忧乎?”孔子日:“君子,其 未得也,则乐其意:既已得之,又乐其治。是以有终身之乐,无 一日之忧。小人,其未得也,则忧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 是以有终身之忧,无一日之乐也。” 《荀子.子道》) 5.根据①②两则材料,概括人生追求过程中两种不同的心态。 (2分) 6.根据上面三则材料,分析君子无忧的原因。(3分)
名著导读《论语》
4
孔庙,全称至圣庙,亦称阙里孔庙,位于山 东曲阜城中心。 前479年孔子逝世,鲁哀公 尊孔子为"尼父","故所居堂,后世因庙,藏 孔子衣冠琴车书",岁时奉祀。
孔府,全称袭封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是孔子嫡系长孙历代衍圣公 的官衙住宅。孔子后代赐爵始于公元前195年刘邦封孔子九代孙孔腾为 奉祀君,奉祀孔子。历经宋、金、元、明、清延续880年。孔子去世后, "因宅立庙",后代子孙附庙而居,故称庙宅。孔府现占地约73300平方 米,有楼、房、厅、堂480余间。整个建筑座北朝南,以南北为中轴线, 三路布局,七进院落。中路前为官署,后为内宅。最后是花园。东路称 东学,西路称西学。
孔府大门
孔府大门,明代建筑。上悬"圣府"竖 匾,为明代严嵩书。左右柱上悬挂木 联: “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 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为清 代著名学者纪昀书,其中"富"字上无 点,"章" 字中竖通上去。意为孔家 富贵无头,文章通天。门前有粉白照 壁、明代石狮和上马石。
山东曲阜祭孔
2020/1/30
3、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 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 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2020/1/30
名著导读《论语》
2
复习过程与方法:
1、先整体感受经过两千多年沉淀下来的孔子思 想精华及其对世人的影响。
2、其次结合精彩语句、精彩片段详细解析孔子 的主要思想。
2020/1/30
17
孔子经其终生倡导和历代儒家的发展, 使中国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化的主流,作 为中国人的指导思想逾两千余年。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德治主义,他执 著地倡导德化社会与德化人生。德化社会 的最高标准是“礼”,德化人生的最高价 值是“仁”。
孔子教导人们积极奉行“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放人” 的’忠恕之道”,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 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学,从事政治活动。年五十摄鲁国
相事,其后不用,遂周游列国,年
六十八返鲁。卒于敬王四十一年
(公元前名4著7导9读)《论,语》 年七十三。
15
孔子,是一个志在报国又无人重用的闲人, 又是一个周游列国、苦寻门路的忙人, 更是一个到处碰壁、从不回头的强人。
2020/1/30
名著导读《论语》
16
二、孔子的历史贡献
由于孔子的卓越贡献和思想影响深远,他 才被中国人尊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传经艺,师表万世; ,
道 贯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育才德,桃李三千. 古 今
德 配 天 地
2020/1/30
名著导读《论语》
20
模拟训练1
阅读下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5-6题。(5分) ①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日:”女奚不日:其为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广收门徒,收的 学生不管贫富贵贱,据说有3000弟子,其中优秀 的有72人。他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他曾周游列 国,晚年专心从事古代文献整理与传播工作,致 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 修《春秋》。其学生将其思想言行记载在《论语》 中。
2020/1/30
名著导读《论语》
------1998年1月75位诺贝尔
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
2020/1/30
名著导读《论语》
14
2020/1/30
一、孔子其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
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
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生于
周灵王二十一年(公元前551),生
有异质,学无常师。尝问礼于老子,
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聚徒讲
新加坡前总理、国际儒学联合会名誉理事长李光耀:
“从治理新加坡的经验,特别是1959到1969那段艰
辛的日子,使我深深地相信,要不是新加坡大部分的
人民都受过儒家价值观的熏陶,我们是无法克服那些
困难和挫折的。”这些价值观“为新加坡的繁荣进步
2做020出/1/30了贡献。”
名著导读《论语》
13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 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 取孔子的智慧。”
高考专题复习之文化经典阅读
走 进孔子
2020/1/30
名著导读《论语》
1
考点目标:
1、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 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2、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言的盛情,引 导学生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体会中华文化 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 趣,提高道德修养,提高文化素养。
参考答案
5.①乐以忘忧 ②患得患失 6.孔子认为,君子在追求目标时,享受的
是努力追求理想过程中的快乐;在达到某 一目标时,享受的是理想实现的快乐。君 子追求不是物质生活所带来的快乐,他们 不会像小人一样,为了一己之利而陷入患 得患失的狭隘境地。
孔子倡明“天人合一”之教,以善处人与 自然的关系,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 “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
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 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 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 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 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 之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