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美国进口总额的分析

合集下载

中美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分行业的实证分析

中美服务贸易发展状况分行业的实证分析

DOI:10.13546/ki.tjyjc.2021.02.029财经纵横0引言2019年,世界服务贸易额高达59851.85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23.86%,成为世界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中国服务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二位。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服务出口国和进口国,是中国的第一大服务贸易逆差来源国。

从行业层面分析中美服务贸易状况,可为双边贸易政策制定提供决策依据,为识别各分行业比较优势变化、促进服务业产业升级提供数据支撑。

1中国和美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1.1中国服务贸易发展概况1.1.1总体规模1999—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出口额、进口额和服务贸易总额年均增长11.17%、14.86%和13.36%。

2019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为7498.67亿美元,同比下降1.24%。

其中,出口2443.59亿美元,同比增长4.62个百分点,进口5055.08亿美元,同比下降3.84%。

研究期内,服务贸易逆差逐年扩大,2019年有所收窄,逆差为2611.49亿美元,同比下降10.61%。

服务贸易总额占对外贸易总额(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总额)14.64%。

WTO 以总服务贸易衡量,中国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列世界第五和第二位,占全球4.61%和8.59%。

1.1.2贸易伙伴表1表明了中国服务贸易区域结构。

中国服务贸易伙伴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和亚洲新兴经济体。

逆差国主要在欧美发达国家,顺差国相对分散。

欧盟是最大服务贸易伙伴、最大服务出口目的国及第二逆差经济体。

美国是第二大贸易伙伴、服务进口和逆差第一大来源国。

中国香港对中国内地服务贸易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日韩与中国双边贸易规模分列第四和第五,韩国与中国贸易相对均衡,日本是中国第三大逆差国。

1.1.3分行业状况1999—2019年,中国各分行业服务出口规模扩张惊人。

个人文娱、知识产权、电信计算机、金融分别扩张142.53、87.60、39.88和34.28倍。

2019年出口前三的为其他商业、运输和旅行,占比28.23%、18.90%、14.66%。

1928到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背景

1928到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背景

1928到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背景一、引言1928年至1931年,中国正处于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国家政治、经济状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在这一背景下,进出口贸易也经历了不小的波动。

本文将对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状况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对当时国内外的经济环境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二、1928年至1931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整体状况1.贸易总额变化在这一时期,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

1928年,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6.9亿美元,至1931年增长至约11.5亿美元。

然而,随着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贸易总额开始下降,1932年降至约9.8亿美元。

2.进出口贸易平衡情况在1928年至1931年间,我国的进出口贸易一直处于顺差状态。

其中,出口贸易增长较快,尤其是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和矿产资源等。

而进口贸易则以工业产品、原材料和奢侈品为主。

3.贸易伙伴分析在这一时期,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欧美国家。

与美国、英国的贸易往来尤为密切,占到我国总贸易额的绝大部分。

此外,与东南亚、东北亚等地区的贸易往来也逐渐增多。

三、进出口商品结构1.出口商品(1)农产品:包括棉花、丝绸、茶叶等,出口量逐年增长,尤其是棉花,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

(2)手工业产品:如纺织品、陶瓷、木材等,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受到国际市场的欢迎。

(3)矿产资源:如钨、锑、锡等,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出口。

2.进口商品(1)工业产品:以机器、电器、化工产品等为主,主要用于我国工业生产的配套和基础设施建设。

(2)原材料:如钢铁、橡胶、石油等,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需的重要原材料。

(3)奢侈品:如珠宝、钟表、汽车等,主要满足国内上层社会的消费需求。

四、贸易政策与贸易壁垒1.国民政府的外贸政策:在这一时期,国民政府实施了一系列外贸政策,旨在推动国内产业发展,保护民族经济。

如鼓励出口、限制进口等。

2.关税壁垒:国民政府通过提高关税税率,对外来商品形成了一定的阻碍,有利于国内产业的保护和发展。

中国近两年来对对外贸易情况

中国近两年来对对外贸易情况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对外贸易在中国经济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在近两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对外贸易情况面临了许多变数和挑战。

以下是对中国近两年来对外贸易情况的分析与讨论。

首先,中国的对外贸易总体表现平稳增长。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的数据,2024年中国的出口总额为2.5万亿美元,同比增长0.5%;进口总额为2.08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8%。

虽然增速比较低,但总体上仍然保持了增长的趋势。

然而,由于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了一些压力。

第二,中国的贸易顺差持续下降。

中国一直以来都有着大量的贸易顺差,但近两年来,贸易顺差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为4212.8亿美元,同比下降16.2%。

这一趋势主要是由于出口增速放缓以及政府在外贸政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等,以促进贸易平衡。

第三,中国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中国的对外贸易结构正在从以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的型态转变为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为主的型态。

据统计,2024年,中国的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的出口占比分别为58.1%和29.6%,同比增长5.9%和9.1%。

与此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取得了较快的增长,服务出口额达到8919.3亿美元,同比增长7.6%。

这一转变有助于提高中国经济的竞争力和降低对外贸易的依赖性。

第四,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了一些挑战和风险。

全球贸易摩擦的升级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例如,美国政府对中国加征关税,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中国采取限制性贸易政策,都对中国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和制造业转移也对中国的出口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最后,中国将继续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力度。

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进一步降低关税、扩大市场准入、保护知识产权等,以吸引更多外国投资和推动贸易平衡。

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导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家之一,其进出口贸易数据对于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探讨其特点和影响因素。

1.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体情况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一直居世界前列。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的贸易总额在2020年达到了3.15万亿美元,其中出口额为2.49万亿美元,进口额为0.66万亿美元。

虽然由于全球经济形势和国际贸易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的贸易总额可能出现波动,但总体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2. 进口贸易数据分析中国的进口贸易数据可以从不同维度进行分析。

首先,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看,中国主要的进口贸易伙伴包括欧洲盟国、美国、亚洲国家等。

其中,中国的主要进口商品包括机电产品、矿产产品、农产品、化工产品等。

其次,从进口产品的结构来看,中国的进口主要以资源类产品为主,如能源、原材料等;同时,高技术产品也逐渐成为进口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出口贸易数据分析中国的出口贸易数据也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中国以出口制造业产品为主,如电子产品、纺织品、玩具、机械设备等。

中国的出口产品在全球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主要受益于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和制造能力强大的优势。

此外,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产业链,通过跨国公司的投资和合作,提升自身的出口贸易水平。

4. 影响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因素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全球经济形势是影响中国贸易的关键因素,包括全球需求、市场竞争、货币政策等;其次,国际贸易政策和贸易摩擦也会对中国进出口造成影响;另外,国内经济政策、改革开放等也是重要的因素。

同时,中国的进出口贸易还受到外汇市场、汇率波动、关税税率等因素的影响。

5.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挑战与机遇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面临一些挑战,如全球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内产业升级等。

然而,中国也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如加快自主创新、优化产业布局、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等。

中国政府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以推动进出口贸易的健康发展。

【贸易】中美贸易摩擦的分析

【贸易】中美贸易摩擦的分析

【关键字】贸易中美贸易摩擦的分析一、中美贸易摩揩现状分析中国和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自1979年两国建交以来获得了迅速而全面的发展,这对中美双方和都是一件大事、好事。

自2002年起,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美经贸关系更是进入加速增长的新阶段,接连跃升新台阶。

至2006年底,5年中两国贸易年均增长率达到27.2%,堪称世界之最。

中美贸易额2003年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63亿美元,2005年突破2000亿美元大关,达到2116.3亿美元,2006年更达2626.8亿美元。

目前,美国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最大的海外市场。

2006年中美贸易额占中国总额的14.9%,对美出口额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

在中美贸易额飞速增长的同时美中贸易逆差不断加大,按美方计算,从1983年起,美国对华贸易年年逆差,1983年为 3.2亿美元,到2006年增为2325亿美元,增加了700多倍,2006年美国对华逆差占美国外贸逆差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

二、中美贸易摩揩的原因分析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中美两国作为全球两大经济体,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贸易摩揩,这些给中美贸易关系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

(一)美方原因造成的两国贸易摩揩1.经济低迷与新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近年来,美国经济的低迷与中国的“和平崛起”形成强烈反差。

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初步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首季,美国经济仅增长 1.3%,增速低于分析人士原来预计的 1.8%和去年第四季度的 2.5%,是过去四年来的最小增幅,而住房投资下降仍是导致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保护强弱与经济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只要经济衰退或美国国内产业竞争力下降,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就会重新抬头,并且会采取限制进口,鼓励出口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手段,中美贸易发生摩揩不可避免。

2.美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美国总统大选每四年举行一次,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历次美国总统大选中,美国对华政策都是两党总统候选人相互攻击的重要议题,这也是赢得选举最方便的武器之一。

中国外贸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外贸的现状与趋势分析

中国外贸的现状与趋势分析中国外贸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球贸易格局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变化和发展,中国外贸的现状和趋势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一、中国外贸的现状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201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为31.54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4%。

其中,出口总额为17.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进口总额为14.3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减少1.6%。

对外贸易总顺差达到2.92万亿元人民币。

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的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如电子产品、纺织品、玩具等,而进口商品则以原材料、能源、机电设备和高技术产品为主。

从贸易伙伴来看,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欧盟、东盟、日本和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2019年,中国自美国进口总额为2.06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7.6%;自欧盟进口总额为2.1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自东盟进口总额为2.32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4.1%;自日本进口总额为1.68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8%;自韩国进口总额为1.3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2%。

二、中国外贸的趋势1.外贸转型升级。

中国的传统出口产品多为低附加值产品,未来将通过提高技术含量、品质和服务水平等方式,逐渐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升级。

同时,中国将积极拓展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推动服务业开放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2.贸易结构优化。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提升,未来中国的出口将更加注重满足国内市场需求,鼓励出口高新技术产品、绿色环保产品、智能制造产业等。

同时,中国也将加强对进口商品的质量、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监管和管理。

3.多元化贸易伙伴。

中国未来将加强与新兴经济体的贸易合作,如中亚、南亚、非洲等地区,增加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和贸易往来。

同时,中国也将深化与欧美等传统经济体的经贸合作,建立更加开放、透明、互利的贸易关系。

4.市场准入更加便利。

中美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逆差

中美贸易逆差中美贸易逆差一直以来都是中美两国经贸关系中的一个热点话题。

贸易逆差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商品和服务净出口额少于净进口额,也就是说进口大于出口。

中美贸易逆差是指中国对美国的商品和服务净出口额少于净进口额的情况。

这一巨大的贸易逆差一直以来引发了中美两国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关注和讨论。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中美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

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经济结构差异是导致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商品生产和加工中心,具有庞大的制造业底蕴和劳动力资源优势,这使得中国的出口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另一方面,美国作为全球经济体量最大的国家之一,具备强大的消费能力和进口需求,这进一步拉动了对中国商品的需求。

这种供求结构不平衡导致了中美贸易逆差的存在。

其次,中美贸易逆差对双方经济和全球经济体系产生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

对于中国来说,贸易逆差意味着中国更多地出口了商品和服务,通过贸易顺差获得了外汇储备,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然而,贸易逆差也暴露了中国经济结构的问题,即依赖外需的出口主导型经济。

对于美国来说,贸易逆差意味着更多的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这会削弱美国本土产业,特别是制造业,造成就业岗位的流失。

从全球经济体系的角度来看,中美贸易逆差也会导致全球贸易体系不平衡,并对全球贸易和金融稳定产生重要影响。

解决中美贸易逆差问题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需要中美两国共同努力。

一方面,中国应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减少对低附加值产品的依赖。

另一方面,美国可以采取减少贸易壁垒、放宽对华出口限制、鼓励本土创新等措施,以增加对中国的出口,并且增加对中国市场的开放程度。

此外,中美两国还可以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贸易争端。

两国应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世贸组织的改革,建立更加公平和开放的全球贸易体系,为中美两国和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最后,中美贸易逆差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还涉及到政治、安全和战略等多个层面。

浅谈中美贸易争端--正文

浅谈中美贸易争端--正文

一绪论中美两国自建交以来,双边贸易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得了积极进展.但与此同时,双边贸易失衡问题也日益突出和严重,不断引发贸易争端和摩擦.2005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中美纺织品贸易硝烟刚刚散尽,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之后,由于美国商务部于2006年2月10日对外贸易统计报告的出炉,一石激起千重浪,又使刚刚平静的中美贸易关系,泛起新的波澜。

按美国商务部的统计,中国自1994年起取代日本成为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来源国以来,美中贸易逆差增长速度不断加快, 2006年美中贸易逆差额创记录地达到2325。

5亿美元,占美国当年全年贸易逆差的28。

4%。

美国对单一国家贸易逆差比重如此之大,这在美国历史上还是从来没有过的。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已成为当前两国之间争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并由此引发了诸如贸易磨擦、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有必要将中美贸易不平衡作为一个严肃而又现实的问题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研究。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中美贸易差额的急剧攀升,影响了两国正常的贸易往来,中美贸易差额问题日益引起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这一结果的推出,使得双方刚刚舒展的神经重新紧绷了起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甚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尽管美国对华出口连续3年保持了增长,但就目前来看,双边贸易关系为两国提供的机会仍然‘不公平’。

虽然波特曼的这一番话未必完全正确,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高层对美中贸易逆差过大的极度焦虑。

二中美双方越来越重视贸易不平衡问题中国是美第一大贸易逆差国。

2006年,中国实现顺差1775亿美元,其中对美国的贸易顺差为1443亿美元,同比增加26%。

进入2007年以来,前3季度,中美双边贸易额为2213.6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6%,中美贸易不平衡加剧,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两国之间的贸易失衡将长期存在。

面对中美经贸快速发展,贸易摩擦有可能再度升温的紧张局势,进入2006年2月以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就一些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重大贸易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中美同意在商贸联委会框架下成立中美高科技与战略贸易工作组;启动并加强了知识产权合作机制;签署了《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谅解备忘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对美国进口总额的分析中美两国,一个是发展中的大国,一个是经济、科技发达的大国,两国都有广阔的市场,经济互补性很强。

现在中美两国间贸易往来十分频繁,美国是中国进口商品主要的来源地。

目前,两国贸易额已达400多亿美元,比1979年增加了数十倍。

中国是美国小麦、磷肥、木材的主要销售市场,是美波音公司的第四大用户,也是美国计算机、工业机械等产品的最大买主之一。

中国从美国的进口逐年递增。

美国已成为屈居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二大中国进口来源国。

中美各自的一些产品对对方市场的依赖性已初步形成。

中国经济正在持续、快速地发展,发展的重点———交通、通信和能源等领域,正是美国的强项。

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对美国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

正是中美在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为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带来了历史性机遇,并成为双边关系的核心。

因此,研究中国对美国的进口额是有现实意义的。

就基本的来说,一个国家的进口额应该和很多方面有关,例如进口国的失业率,关税,经济发展情况,与他国的贸易关系紧密程度,汇率等有关。

于是,我们以Y作为中国对美国的进口额(亿元)为应变量,并且假设了几个解释变量,它们分别是X1中国的GOD(亿元),X2中国历年的贸易关税总额(亿元),X3人民币的汇率,X4居民平均消费水平(元),X5中国的人口数,X6失业率,以及X7它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值来衡量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关系。

中国与美国因为各种原因,两国间的关系时好时差,因此,构建模型时,也把这种原因也考虑了进去。

当两国较好时,设其值为1,不好时其值为0。

刚开始假设模型为Y=C+B1X1+B2X2+B3X3+B4X4+B5X5+B6X6+B7X7+U。

我们再来验证该模型的可行性。

一.假设初始模型obs Y X1 X2 X3 X4 X5 X6 X71991 426.2328 21617.80 187.2800 5.322700 896.0000 11.43330 2.300000 1.000000 1992 473.9395 26638.10 212.7500 5.514900 1070.000 11.58230 2.300000 0.000000 1993 977.4677 34634.40 256.4700 5.761900 1331.000 11.71710 2.600000 1.000000 1994 1849.662 46759.40 272.6800 506187.0 1746.000 11.85170 2.800000 1.000000 1995 2063.750 58478.10 291.8300 8.350700 2236.000 11.98500 2.900000 0.000000 1996 1343.149 67884.60 301.8400 8.314200 2641.000 12.11210 3.000000 0.000000 1997 1351.348 74462.60 319.4900 8.289800 2834.000 12.23890 3.100000 1.000000 1998 1397.775 78345.20 313.0400 8.279100 2973.000 12.36260 3.100000 1.000000 1999 1612.470 82067.50 562.2300 8.278300 3143.000 12.47610 3.100000 0.000000 2000 1851.311 89442.20 750.4800 8.278400 3397.000 12.57860 3.200000 1.000000 2001 2168.759 95933.30 840.5200 8.277000 3611.000 12.76270 3.200000 1.000000数据参考:《中国对外贸易统计年鉴》2000年,2002年版《中国统计年鉴》2000年,2002年版《世界经济年鉴》2001年版《国际统计年鉴》2001年版1.用EVIEWS对各假设变量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下表: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4/03 Time: 12:39Sample: 1991 2001C 52635.19 29398.73 1.790390 0.1713X1 0.592195 0.219174 2.701935 0.0737X2 2.305870 0.876673 2.630251 0.0783X3 -0.000170 0.000673 -0.252057 0.8173X4 -14.12895 4.879698 -2.895457 0.0627X5 -4820.787 2455.986 -1.962873 0.1444X6 1165.480 1570.306 0.742200 0.5118R-squared 0.963212 Mean dependent var 1410.533Adjusted R-squared 0.877373 S.D. dependent var 589.1776S.E. of regression 206.3192 Akaike info criterion 13.65199Sum squared resid 127702.9 Schwarz criterion 13.94137Log likelihood -67.08594 F-statistic 11.22114从上表中可以看出,可决系数比较大,然而模型F检验值和各解释变量的T检验值都比较小,因此,可以判断出该模型存在着较大的多重共线性,异方差以及自相关等多种缺陷。

所以,应当适当的改变一下变量的形式,使得调整后的模型拟合程度更好。

2.针对解释变量X1来说,可以先寻找Y与X1之间的关系。

计算出LY=LnY以及LX1=LnX1。

依次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在Y与X1,Y与LnX1,LY与X1,LY与LnX1之间哪一组的相关程度最高。

(具体分析如表一至表四所示)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4/03 Time: 10:36Sample: 1991 2001Included observations: 1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333.4674 324.4520 1.027787 0.3309X1 0.017519 0.004901 3.574775 0.0060R-squared 0.586758 Mean dependent var 1410.533Adjusted R-squared 0.540843 S.D. dependent var 589.1776S.E. of regression 399.2336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97994Sum squared resid 1434487. Schwarz criterion 15.05228Log likelihood -80.38965 F-statistic 12.77902Durbin-Watson stat 1.004405 Prob(F-statistic) 0.005979 (表一)Dependent Variable: 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4/03 Time: 11:54Sample: 1991 2001C -8839.507 2445.733 -3.614257 0.0056R-squared 0.661645 Mean dependent var 1410.533 Adjusted R-squared 0.624050 S.D. dependent var 589.1776 S.E. of regression 361.2528 Akaike info criterion 14.78000 Sum squared resid 1174532. Schwarz criterion 14.85234 Log likelihood -79.28999 F-statistic 17.59929(表二)Dependent Variable: L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4/03 Time: 12:58Sample: 1991 2001C 6.075063 0.288162 21.08211 0.0000R-squared 0.636119 Mean dependent var 7.136493 Adjusted R-squared 0.595688 S.D. dependent var 0.557642 S.E. of regression 0.354579 Akaike info criterion 0.927196 Sum squared resid 1.131539 Schwarz criterion 0.999541 Log likelihood -3.099580 F-statistic 15.73339(表三)Dependent Variable: LYMethod: Least SquaresDate: 12/14/03 Time: 11:51Sample: 1991 2001Variable Coefficient Std. Error t-Statistic Prob.C -3.190284 1.990972 -1.602375 0.1435R-squared 0.749697 Mean dependent var 7.136493Adjusted R-squared 0.721885 S.D. dependent var 0.557642S.E. of regression 0.294081 Akaike info criterion 0.553044Sum squared resid 0.778354 Schwarz criterion 0.625389Log likelihood -1.041744 F-statistic 26.95637Durbin-Watson stat 0.930376 Prob(F-statistic) 0.000570(表四)根据上述四表中的可决系数以及修正可决系数,可以看出在这里LY与LX的相关程度最好。

按这种方法分别对其它变量进行比较分析。

综合X2到X6的数据来看,采用LY=C +B1LX1+B2LX2+B3X3+B4LX4+B5X5+B6LX6+B7X7的这种拟合模型在目前来看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