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新诗艾青

合集下载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艾青在30年代初走上诗坛,他作品深沉而忧郁的抒情风格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注意。

抗战爆发后,艾青事实上已成为最具代表性的诗人之一,30年代末到40年代中期,可以称之为"艾青的时代"。

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历史地位,欢迎大家阅读!一、生平及创作艾青艾青(1910-1996)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艾青是他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艾青出身于地主家庭,但因为刚出生就有术士说他命克父母,以致引起了父母的厌烦,将其送到一个贫苦农妇家里寄养,这位农妇即"大叶荷"。

这使他从小就同情农民,并感染了农民的淳朴和忧郁,和父母的感情非常淡漠。

5岁时艾青回到家中。

艾青是从画家成为诗人的,在精神历程上,则是从时代的"叛逆者"逐渐变成了时代的"吹号者"。

艾青1928年考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系,1929年去法国勤工俭学,专攻绘画,同时也广泛接触了哲学、文学、特别是诗歌,过了三年"精神上自由,物质上贫困"的生活。

置身在淫荡、疯狂、怪异、陌生的资本主义文明世界中,过着半流浪式的生活,咀嚼着异国游子的内心孤寂,使艾青和西方现代象征派、印象派诗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并由此形成了艾青早期作品中"流浪汉的漂泊的情愫"。

1932年,艾青回国,参加了"中国左翼艺术家联盟",从事进步爱国活动,并于同年7月,以"颠覆政府"的罪名被捕入狱,饱受三年铁窗之苦。

1933年,在狱中,艾青第一次以此为笔名创作了著名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了对中国广大农民遭际的同情和关切,从而一举成名,誉满诗坛,引起了社会和文学界的普遍重视。

1935年艾青出狱,1936年,汇集他早期创作的诗集《大堰河》出版,并产生了巨大反响。

抗战爆发后,艾青辗转在武汉、山西、湖南、广西等地,1941年从重庆转赴延安。

第三章 40年代诗歌

第三章 40年代诗歌


创作分期:
• 早期(1934-1937),从他在南开中学开始创作到他 随清华南迁,主要作品有《流浪人》、《古墙》等;
• 中期(1937-1948),从他南迁到去国,这是他创作 的高峰期和成熟期,主要作品有《合唱》、《赞美》、 《诗八首》等;
• 后期(1948-1957),从他去美国到回国后中断创作, 这是他创作的衰退期,主要作品有《葬歌》、《九九 家争鸣记》等。 • 晚期(1975-1977),从他重新创作到去世,这是他 创作的重振期,主要作品有《智慧之歌》、《神的变 形》、《冬》等。
于是 ,我惊喜看见你 : 这样的真实 ,不容许怀疑 , 你站立在对面的山巅 , 而且笑得那么明朗 。 我用力睁开眼睛看你 , 渴望能捕捉你的形象 , 多么强烈 ,多么恍惚 , 多么庄严 ! 你的光芒刺痛我的瞳孔 。 太阳啊 , 你这不朽的哲人 , 你把快乐带给人间 , 即使最不幸的看见你 , 也在心里感受你的安慰 。
给太阳
早晨 ,我从睡眠中醒来 , 看见你的光辉就高兴 ; —— 虽然昨夜我还是困倦 , 而且被无数的恶梦纠缠 。 你新鲜、温柔 、明洁的光辉 , 照在我久未打开的窗上 , 把窗纸敷上浅黄如花粉的颜色 , 嵌在浅蓝而整齐的格影里 , 我心里充满感激 ,从床上起来 , 打开已关 一个冬季的窗门 , 让你把全金丝织的明丽的台巾 , 铺展在我临窗的桌子上 。
第二节 九叶派
• 一、九叶诗派概况
• 九叶诗派是40年代中后期形成的一个追求现实主义 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诗歌流派。以《诗创造》、 《中国新诗》等刊物为主要阵地,聚集了以辛笛、 陈敬容、杜运燮、杭约赫(曹辛之)、郑敏、唐祈、 唐湜、袁可嘉、穆旦九人为代表的“自觉的现代主 义者”。1948年11月,《诗创造》、《中国新诗》 被国民党查封,九叶诗派活动告结束。1981年江苏 人民出版社出版了40年代九人诗集选《九叶集》, 后文学史上才有九叶诗派之称。

艾青诗选批注献给乡村的诗

艾青诗选批注献给乡村的诗

艾青诗选批注献给乡村的诗摘要:一、艾青简介二、艾青诗选《献给乡村的诗》背景及主题三、诗选主要内容与赏析四、作品对乡村主题的深刻诠释五、结论正文:【一、艾青简介】艾青(1910年-1996年),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

他是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也是中国新诗创作的重要代表人物。

艾青的诗歌创作始于上世纪30年代,其作品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反映了对土地、人民、乡村生活的热爱。

【二、艾青诗选《献给乡村的诗》背景及主题】《献给乡村的诗》是艾青的一部诗选,创作于1940年。

这部作品以乡村生活为背景,以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为主题,展现了一个真实的乡村世界。

这部诗选包括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如《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等。

【三、诗选主要内容与赏析】1.《我爱这土地》:诗人表达了对土地的深厚感情,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诗人通过这首诗传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2.《大堰河——我的保姆》:诗人回忆了自己在乡村的成长经历,表达了对保姆大堰河的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乡村生活的艰辛。

3.《黎明的通知》:诗人通过黎明的形象,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4.《冬天的树》:诗人以冬天的树为载体,表达了乡村生活的坚韧与顽强。

【四、作品对乡村主题的深刻诠释】艾青的《献给乡村的诗》深刻地诠释了乡村主题。

在这部作品中,乡村生活的美好、艰辛、希望与坚韧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同时也对乡村生活的现状进行了反思。

这部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全面的乡村世界。

【五、结论】总的来说,艾青的《献给乡村的诗》是一部描绘乡村生活的经典诗选。

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深厚感情,同时也对乡村生活的现状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现代文学家艾青的现代诗

现代文学家艾青的现代诗

现代文学家艾青的现代诗篇一:《复活的土地》腐朽的日子早已沉到河底,让流水冲洗得快要不留痕迹了;河岸上春天的脚步所经过的地方,到处是繁花与茂草;而从那边的丛林里也传出了忠心于季节的百鸟之高亢的歌唱。

播种者呵是应该播种的时候了,为了我们肯辛勤地劳作大地将孕育金色的颗粒。

就在此刻,你——悲哀的诗人呀,也应该拂去往日的忧郁,让希望苏醒在你自己的久久负伤着的心里:因为,我们的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苦难也已成为记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者的血液。

篇二:《失去的岁月》不像丢失的包袱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失去的岁月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

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丢失了的不像是纸片,可以拣起来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i时间也像是气体,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早已离开了人间扩展阅读:艾青的评价艾青以“最伟大的歌手”要求自己,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乱岁月,还是在解放后的生活里,写作已然成为他的生活方式。

他说道:“我永远渴求着创作,每天我像一个农夫似的在黎明之前醒来,一醒来,我就思考我的诗里的人物和我所应该采用的语言,和如何使自己的作品能有一分进步……甚至在我吃饭的时候,甚至在我走路的时候。

”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

伟大的抗日战争为诗歌创作开辟了一个新的时代,艾青随之扩大了政治视野和精神天地,他所创作的长诗《向太阳》和《火把》,以磅礴的气势表现了中华民族所焕发出的振奋精神和英雄气概。

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 艾 青

第十九章40年代新诗 艾 青
艾青简介及著作目录
艾青(1910.3.27—1996年) (1910.3 27—1996 ) 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 杭州西湖艺术院。
1929年在林风眠校长的鼓励下到巴黎勤 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 代派诗歌。比利时诗人凡尔哈仑给他的影 响最大。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 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 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第三节 艾青诗歌的主导性 精神意识
2、 苦难意识 童年的不幸,人生之旅的艰难,以及成 年后背负国耻家仇四处漂泊的曲折经历, 使艾青的精神世界里积聚着一种厚重的苦 难意识和忧郁情调。在他的《北方》组诗 和《旷野》诗集中,有着更为浓郁的苦涩 和忧郁情调,诗人的忧伤不是产生于对人 生的厌弃,而是产生于对旧世界的悲愤与 憎恶。
第三节 艾青诗歌的主导性 精神意识
” 艾青的创作始终关注着战争,所抒写的一曲曲 抗战的颂歌——《向太阳》、《火把》、《吹 号者》、《他死在第二次》、《雪里钻》以及 《反侵略》、《通缉令》、《仇恨的歌》、 《向全世界宣布吧》、《中国人民的歌》等, 诅咒强盗、卖国贼,维护国家的尊严和主权, 赞颂民族的英勇斗争精神。艾青还有一些国际 题材的作品《哀巴黎》、《希特勒》、《十月 祝贺》等,表达了诗人对人类命运的总体关怀 与世界和平的愿望。
那些小河早已枯干了 河底也已画满了车辙, 北方的土地和人民 在渴求着 那滋润生命的流泉啊! 枯死的林木 与低矮的住房 古老的国土 ——这国土 养育了为我所爱的 世界上最艰苦 与最古老的种族。 稀疏地,阴郁地 散布在灰暗的天幕下; 天上, 看不见太阳, 只有那结成大队的雁群 惶乱的雁群 击着黑色的翅膀 叫出它们的不安与悲苦, 从这荒凉的地域逃亡 逃亡到 绿荫蔽天的南方去了?? 北方是悲哀的

失去的岁月的赏析

失去的岁月的赏析

失去的岁月的赏析1一、艾青《失去的岁月》赏析在诗中,艾青沉痛回顾了自己被流放大西北二十多年的辛酸岁月。

“喧闹的城市”,“遥远的荒原”,“人潮汹涌的车站”,“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通过空间上的延伸来阐述时间流逝的过程,充分流露出诗人对“失去的岁月”的悲痛与无奈。

艾青用最质朴无华的语言写出了最真挚动人的情感,他将“无形的岁月”与“有形的物体”进行对比,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把“失去的岁月”比作“一碗水投到地面”,“流动的液体”,“气体”,“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在诗的最后,诗人把失去的岁月比作一个朋友,“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早已离开人间”。

通过这些比喻,诗人将深藏于内心的无形情感转化为有形的具体事物,从而深深地引起读者心灵的共鸣。

激起读者内心悲叹“岁月匆匆,往日不再”的无奈情絮。

二、诗歌原文《失去的岁月》作者:艾青不像丢失的包袱,可以到失物招领处找得回来,失去的岁月,甚至不知丢失在什么地方,有的是零零星星地消失的,有的丢失了十年二十年,有的丢失在喧闹的城市,有的丢失在遥远的荒原,有的是人潮汹涌的车站,有的是冷冷清清的小油灯下面;丢失了的不像纸片,可以拣起来,倒更像一碗水投到地面被晒干了,看不到一点影子;时间是流动的液体,用筛子、用网,都打捞不起;时间不可能变成固体,要成了化石就好了,即使几万年也能在岩层里找见;时间也像气体,像急驰的列车头上冒出的烟!失去了的岁月好像一个朋友,断掉了联系,经受了一些苦难,忽然得到了消息:说他,早已离开人间。

扩展资料诗人艾青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

曾赴黑龙江、新疆生活和劳动,创作中断了二十余年。

直到1976年又重新执笔,出现了创作的另一个高潮。

《失去的岁月》是艾青1978年复出诗坛后所作。

对于热爱诗歌创作的艾青来说,那段被流放的岁月在他心中留下了一道深深的伤痕。

二十多年占去了他四分之一的生命,当他回忆起那段岁月时,沉痛之情便通过笔端流溢于纸上。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简论艾青四十年代的诗歌创作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简论艾青四十年代的诗歌创作

2009年第5期当代作家在线N o.5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简论艾青四十年代的诗歌创作李新平(河南广播电视大学)摘要: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是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他把自己的诗歌创作,同民族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切传达了灾难深重的民族苦难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艾青以自己大量成熟的创作形成了浑厚沉郁、天然蕴藉的美学风格。

并3,X自己丰厚的创作实绩,将“五四”以来中国新诗的创作.推上了一个完全成熟的境界。

关键词:艾青;四十年代;诗歇创作;美学风格艾青开始登上新诗诗坛的时侯,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时刻。

从吟唱《大堰河——我的保姆》开始,他就把目光投向风雨飘摇中的土地和背负苦难的人民.把自己的诗歌创作同我们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切传达了中国人民深重的苦难和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

抗日爆发以后形成了艾青诗歌创作的第一次高潮,他相继出版了《北方》、《旷野》、《向太阳》、《土地》、《黎明的通知》等诗集,在那样一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艾青形成了自己浑厚沉郁、天然蕴藉的美学风格,并以自己丰厚的创作实绩,将“五四”以来中国新诗的创作,推上了一个完全成熟的境界。

1937年7月的一天,艾青坐在沪杭路的火车上.“读着当天的报纸,看着窗外闪过的田野的明媚的风景”,有一种战争的预感袭上心来,艾青迅速抓住了这种感觉,写下了《复活的土地》。

艾青说,“在这首诗里,我放上了一个解放战争的预言”。

果然,诗写成的第二天,1937年7月7El芦沟桥事变,随着抗Ft战争的全面爆发,这位在流浪与监禁中度过最宝贵年华的青年诗人。

怀着“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的雄心壮志,投身到了民族解放的时代洪流之中。

“战争真的来了。

这是说.原是在人民的忍耐中的,原是在诗人的祈祷中的,打破锁链的日子真的来了。

这时候。

随着而起的是创作上痛苦的沉思:如何才能把我们的呼声。

成为真的代表中国人民的呼声。

”1111Pl{6)他原以为人民的反抗很快会阻止侵略者,但是当他1937年9月来到武汉以后,艾青的心情却时时陷于悲凉.因为他看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艾青诗选》课堂笔记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上《艾青诗选》课堂笔记

《艾青诗选》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 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原名蒋海澄。

浙江金华人。

1928年就读于杭州西湖艺术学院,次年留学法国。

1932年参加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

不久被捕,在狱中开始写诗,以《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成名。

1937年后辗转于武汉、山西、桂林、重庆等地,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41年到延安,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主编《诗刊》。

1949年后任《人民文学》副主编等职。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到黑龙江、新疆等地劳动。

文化大革命中一再遭到批判。

1976年10 月后重新获得写作权利,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副会长,被法国授予文学艺术最高勋章。

诗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之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感情深挚,风格独特,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

著有诗集《大堰河》、《北方》、《向太阳》、《归来的歌》等,论文集有《诗论》、《艾青谈诗》等。

2、写作背景1928年入杭州国立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

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在学习绘画的同时,接触欧洲现代派诗歌。

1932年创作第一首诗《会合》,此诗以笔名“莪伽”发表于同年七月出版的《北斗》第2卷第3、4期合刊。

1932年回到上海被捕入狱,在狱中翻译凡尔哈仑的诗作并创作了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接着创作了《芦笛》、《巴黎》等。

1937年抗战爆发后到武汉,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初到西北地区,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

同年到桂林,任《广西日报》副刊编辑,又与戴望舒合办诗刊《顶点》,此间较重要作品有《诗论》。

1940年到重庆任育才学校文学系主任,1941年赴延安,任《诗刊》主编。

抗战期间成为他创作的高潮期,出版了《北方》《向太阳》《旷野》《火把》《黎明的通知》《雷地钻》等9部诗集。

1945年10月随华北文艺工作团到张家口,后任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副院长,写有《布谷鸟》等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艾青
艾青(1910-1996) 现、当代诗人。
原名蒋海澄,笔名莪加、 克阿等。
• 1928年中学毕业后考入国立杭州西湖 艺术院。 •1932年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 家联盟, 并组织春地画社。7月创作了 名篇《大堰河——我的保姆》。
.1937年写下《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1938年创作了《北方》等著名诗篇。 .1940年,在文化协会工作。 .1944年获模范工作者奖状,并加入中国 共产党。
二、《北方》诅咒与呼号
1、诗描绘了被侵略战争破坏的祖国的土地、 被苦难命运折磨的底层的百姓。艾青以切 肤之痛奏出了一个苦难民族在苦难岁月里 的哀号。
2、在这些以北方为题材的诗中,《北方》 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艾青以舒缓、忧郁而 流畅的调子,宣泄了那弥漫在他心头的浓 得化不开的悲哀。
三、《黎明的通知》安慰与鼓舞
.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 .1979年彻底平反后,写下《归来 的歌》、《光的赞歌》等大量诗歌。
二、思想光 明”是诗歌的主要意象,深切的忧 郁成为贯注他几乎所有作品的“诗 魂”。
2、他的多数诗体特点是追求奔放 自由与适当约束之间的平衡。
3、他的多数诗体特点是追求奔放自 由与适当约束之间的平衡。
4、在诗歌语言形式上,艾青提倡 “散文美”。
三、他的诗唱出人民的 苦难和愿望
一、《大堰河──我的保姆》 ——悲悯与感恩
1、他以无比的激情表达了他对底层劳 动者勤奋与善良品性的同情与赞美,也 表达了对为富不仁、世道不公等现象的 仇恨和诅咒。
2、“大堰河”是艾青幼小时候的奶妈,曾 对艾青关怀备至,使艾青感念一生。艾青 说,这首诗“是出于感激的心情写的…… 我幼小的心灵总是爱她,直到我成年,也 还是深深地爱她。”
作者的诗句有时不免悲怆,却正是极度热 切的反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注:《北方·我爱这土地》)
这些诗歌反映了现实的生活斗争,包 含着向上的思想内容,它们既不同于 那些抗战口号的空洞的喊叫,更反对 了逃避现实斗争的艺术的陶醉,在当 时引起很大的反响。
谢谢欣赏
THANK YOU FOR WATCHING
面对着苦难和斗争,作者把自己的感情、 运都赋予这时代,这祖国的土地。他向着 “中国的农夫”、“土地垦植者”、“少妇” “母亲”,诉说起自己这“农人的后裔”的 “流浪与监禁”的身世和“憔悴”的生命,并 询问道:
中国, 我在没有灯光的晚上 所写的无力的诗句 能给你些许的温暖么?
(注:《北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表现了在抗战期间,艾青对光明、温 暖、美好世界的期盼和颂赞。这些诗 是战斗的号角,催人醒来、起来、出 发;又如明亮的火把,照亮了战士的 征程。
四、抗战时期代表诗集 ——<<北方>>
《北方》集内包括了作者在抗战初期 的重要诗作。它们记叙着战争给中国人 民带来的痛苦和不幸,如《雪落在中国 的土地上》、《北方》、《乞丐》、 《手推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