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20年代新诗(一)
第四章二十年代新诗

一、20年代新诗
李金发的诗集有《微雨》、
《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 歌》,是早期象征主义诗歌的 代表。 在诗歌的形式上,李金发追求 新奇、怪异和突兀;在意象上 追求奇特意象组合的暗示的力 量;艺术上重视诗歌的表现; 情感上具有浓烈的颓废情绪。
《微雨》初版
一、20年代新诗
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 蒋光慈是早期无产阶级革命派诗歌的代表诗人。他 这一时期出版诗集《新梦》、《哀中国》其中大多 是政治抒情诗。他的诗具有雄强豪放的气势和强烈 的政治鼓动性。 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诗歌,一方面沿袭了胡适等早期 白话诗歌直露、平实特点和郭沫若自由诗直抒胸臆 的情感表现方式,另一方面以无产阶级解放主题、 集体主义主题取代了五四新诗个性解放主题,体现 了新诗的另一种发展走向。
《女神》的时代精神与艺术风格 《女神》以浪漫主义为主调,象征是其精义。 大胆 的夸张、奇异的想象凸显了诗歌的浪漫激情 。 《女神》的形式多种多样,自由体运用得心应手, 在新诗史上开创了自由体诗风。 《女神》的创作广泛接受了泰戈尔、雪莱、海涅、 歌德、惠特曼以及波特莱尔、魏尔伦等外国诗人的 影响,尤其深受惠特曼式豪放诗歌的影响。
沙扬娜拉 ---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 沙扬娜拉!
三、徐志摩 、闻一多
三、徐志摩 、闻一多
闻一多 闻一多,原名闻家骅,湖北人。著有诗集《红烛》、 《死水》及诗论 《诗的格律》 。他具有鲜明的东 方绅士气质,又受到西方文化的浸染,他对传统有 着深切的依恋,又对传统有着多方的怀疑。 深沉、激越的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及爱情是闻一多 诗歌的重要内容。 他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新格律诗主张,具有绘画美、 建筑美与音乐美。
20年代新诗

第四章新诗(一)(8学时)教学要点:1、“五四”新诗运动2、前期新月派3、早期象征派诗歌教学内容:第一节早期白话诗(2学时)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1、梁启超设计了“诗界革命”。
要有“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
所谓“新语句”,即是不仅要吸收新名词,而且要引入新句式,在语法结构以至内在思维方式上进行根本的变革,还要打破传统诗词格律,这些与保留古风格的要求显然是背离的。
而在梁启超看来,打破传统的诗的格律与文言语法结构,就不存在“诗人之诗”,后改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
“诗界革命”始终限制在传统诗歌的范围内。
2、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包含有一种个性主义主张。
诗应是写我想写的,我想说的,我内心的感受。
他就做过转向古风、乐府,“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等多种实验,而向“散文化”方向的努力,则又显示了背离占主流地位的“唐诗”传统,向“宋诗”靠拢的倾向。
这也构成了“诗界革命”的一个极限:晚清诗界最终止步于宋诗派的模仿风气中。
3、胡适提出了“做诗如作文”。
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且以白话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并吸收国外的新语法,也即实行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两个方面的散文化。
胡适在提倡“诗体的解放”的同时,还提出了“诗的经验主义”,其核心就是他所说的“言之有物”,也即“有我”与“有人”,“有我就是要表现著作人的性情见解,有人就是要与一般的人发生交涉”。
(胡适:《五十年之中国文学》)前者突出了写作者(知识分子)主体的性情与见解,后者强调了与“一般的人”即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文化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
这种诗歌观重视的是“精神、观念”的表达,所谓“有什么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做”的要求,诗的口语化、明白易懂的要求,自是“题”中应有之意。
这就是说,“五四”新诗运动的“散文化”与“平民化”的目标,两者之间,是存在着深刻的内在联系的。
现当代文学第四章:20年代新诗

• 作品: • 小说《飘流三部曲》、《行路难》。表现 生的困难和爱的向往及性的苦闷。写情欲 与道德的冲突。 • 诗歌:《女神》《前茅》《星空》《瓶》 《恢复》。 • 戏剧:《棠棣之花》《女神之再生》 《王 昭君》《卓文君》《屈原》《虎符》《高 渐离》等。
• 二、诗集《女神》 • 《女神》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共收56首诗, 具有开一代诗风的意义。 • (一)《女神》的主题 • 1、诅咒毁灭与颂扬新生。《凤凰涅盘》以有关凤 凰的传说作素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 灰中更生”的故事,象征着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 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 (P71)。 根据古书上女娲炼石补天的记载而写成的《女神 之再生》,也以神话题材而突入了“五四”革命 现实的核心,揭示出反抗、破坏和创造的主题。 • “我们要去创造个新鲜的太阳, • 不能再在这壁龛之中做甚神像!”
• (二)《女神》的艺术特点: • 1、个性化:诗歌中的自我是战斗的、超越的自我,裸露 的自我。“为愿意打破一切诗的东西,写我自己够味的东 西”。对自我的崇拜和对自然的崇敬。我是世界的主宰, 我是偶像破坏者。 • 2、抒情性:情绪化的激情彭湃。情感纯真、直率而狂热。 • 3、自由精神: 从形式到内容呈现出自由的色彩。雄奇奔 放、气势雄浑,“绝端的自由,绝端的自主”。“诗无定 节,节无定句,句无定字”。 • 4、浪漫情怀:想象奇诡,从古代到未来,从天空到大地, 从高山到海洋……。呈现出奇异的壮阔感和动态的诗化美, 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美学特征。 大多是感情的自然流露。 当写作《凤凰涅盘》、《地球,我的母亲!》等诗时,往 往诗兴突然袭来,无暇仔细推敲,反复加工,任凭诗句奔 泻成章, • 5、创造性:开辟了一个新的审美境界
• (三)《女神》的意义:开一代诗风。对 狂飚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的表现;扩大了 诗歌的表现领域,创造了诗歌的现代抒情 主人公形象;形式的自由和多变;开掘了 新诗的崇高审美内涵。 • 但郭沫若的诗歌过于强调自由的形式, 缺乏诗性和韵味,适宜朗诵,不益品味。
20年代诗歌

20年代诗歌第四章20年代新诗(一)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第二节徐志摩闻一多第一节20年代新诗概述【从五四文学革命到抗战爆发,中国新诗的发展大致经过了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格律诗、象征诗、现代诗等几个阶段。
】1、【新诗诞生之前已经有“诗界革命”的探索。
】中国历来被称为"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源远流长。
(文学殿堂里,诗为崇高地位,被视为文学正宗,甚至被当作“经”。
)从周朝初期开始形成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以来,曾出现过大批杰出诗人和优秀作品,曾创造出唐诗宋词那样辉煌的诗歌时代,但是,发展到明朝和清朝时期,却出现了不可遏制的衰败趋势,也激发起许多有识之士励精图治的雄心壮志。
清同治七年(1868年),黄遵宪(1848—1905,南社诗人)率先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口号,并致力于"新派诗"的创立,提出了一整套新的诗歌纲领,主张打破一切禁制,但这些理论却没能在实际创作中得以实现。
黄遵宪的新派诗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以旧诗格律写新事物、新思想;一类在保持传统诗歌应有的韵律和节奏的基础上,尝试着打破旧诗格律。
由于他的新派诗主要还是利用旧形式,诗歌语言也主要来自于古籍,未能从根本上摆脱晚清宋诗运动的影响,因而在当时并没有产生较大的影响。
【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自序》从诗、人、事的关系方面,主张打破一切禁制,强调“古人未有之物,未辟之境,耳目所历,皆笔而书之”;并且尝试“以单行之神,运排偶之体”,“用古文家伸缩离合之法以入诗”,这是一次古典诗歌体制内自由化、散文化的尝试。
梁启超指出,黄遵宪诗中“欧洲意境语句,多物质上琐碎粗疏者,于精神思想上未之有也”。
】清光绪22年(1896年)至23年(1897年)间,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三人根据资产阶级改良派融合佛、孔、耶三教创立"维新运动"新学(即西方社会科学)的思想,开始试作"新学之诗"(又称"新诗")。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一)

《我是一条小河》
• 我是一条小河,
• 我无心从你的身边绕过——
•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 • 投入了我软软的柔波。
• • • •
无奈呀,我终于流入了, 流入那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 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裙裳!
• • • •
• • • •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 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减成你的裙裳。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一)
第节 20年代新诗概述
• 一、胡适与“五四”新诗运动 • 1、“作诗如作文” • 一是打破诗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 ; 二是以白话写诗,不仅以白话词语代替文言,而 且以白话(口语)的语法结构代替文言语法。 • 2、“诗体大解放”(见课本P76) • 二、新诗发展的概况 • 1、阵地(P76):《新青年》《新潮》《少年中 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等。 • 2、第一批白话诗人:胡适、刘半农、刘大白、周 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等。 • 3、最早的诗社(P78):1921年,叶绍钧、刘延 陵、朱自清等创办“中国新诗社”,出版第一本 新诗刊物《诗》月刊。
• 八、冰心、宗白华与小诗体(P79) • 1、小诗 • 小诗是一种即兴式的短诗,一般以三五行为一首,多 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讲求凝 练与侧重表现内心世界,以冰心的《繁星》《春水》和宗 白华的《流云》为代表。 • • 冰心的小诗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很大: • 如果错过了太阳时你流了泪,/那么你也要错过群星 了。 • 有一次/我们梦见大家都是不相识的。/我们醒了/却 知道我们原是相亲相爱的。 • ‚海水呀 你说的是什么?‛/“是永恒的疑 问。‛/“天空呀 你回答的话是什么?‛/“是永恒的沉 默。‛ • 你看不见你的真相/你所看见的/只是你的影子。
现代文学(4章)20_新诗

2018/12/2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5 No. 15
博达学院
•刘大白 借鉴民间歌谣体式,写出《卖布谣》 《田主来》。《邮吻》。 •周作人 抛弃了旧诗词旧格律,追求自然的节 奏。《小河》被胡适评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朱自清 最初的诗作收入《踪迹》和《雪朝》。 1921年与刘延陵、叶绍钧、俞平伯组织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出 版第一个诗歌刊物《诗》月刊。1922年写的抒 情长诗《毁灭》曾轰动诗坛。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7 No. 17
博达学院
冰心小诗:
2018/12/2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8 No. 18
博达学院
2018/12/2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19 No. 19
博达学院
2018/12/2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20 No. 20
博达学院
2018/12/21
2018/12/2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6 No. 6
博达学院
1、胡适《尝试集》
《尝试集》的价值不在于它 水平多高,而在于它的首创 性,‚尝试‛性。 1920年3月初版。五四文学 革命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
2018/12/21
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 孙先庆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7 No. 7
博达学院
《尝试集》收录1916—1920年间49首新诗。 带有浓重的尝试意味,也充满了矛盾,显示 出从传统诗词中脱胎、蜕变,逐渐寻找、试 验新诗的艰辛过程。
早期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提出 ‚纯诗‛的概念。 ‚纯诗‛包括两个方面: 首先,诗与散文有着完全不同的领域,诗是 纯粹的表现世界; 其次,强调诗的‚暗示‛与‚朦胧‛。
四章20年代新诗一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 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 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 警察还不管, 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 选自《尝试集》
早期白话诗其他代表诗人与作品
刘半农注重向民歌学习,探索白话新诗的民 族化 形式 。 刘半 农 有 《 瓦 釜集 》 、《 扬鞭 集》。 《瓦釜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 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 康白情的《草儿》、沈尹默的《三弦》、俞 平伯的《冬夜》、周作人的《小河》。
早期白话新诗的艺术特点:
重实感,少想象,偏于说理; 大多不用韵,表现出随感情 起伏自然变换节奏和句式的 散文化倾向。
二、20年代诗体诗风流变
1、风行一时的小诗创作
冰心、宗白华、徐玉诺、何植三等受日本短歌 、俳句和泰戈尔的影响,写作三五句一首的 即兴式短诗。 特色:捕捉刹那间的自我感受与哲理思考,变 外部世界的客观描绘为内心感觉的主观表现 ,抒情中闪耀着智慧的火花。
死 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酿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蛟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第二节
徐志摩、 闻一多
一、徐志摩生平与创作概述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 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徐 志 摩
陆 小 曼
林徽因与梁思成
徐志摩的诗歌作品
四本诗集: 《志摩的诗》(1925) 《翡冷翠的一夜》(1927) 《猛虎集》(1931) 《云游》(1932)
现代文学(4章)20_新诗

No. 23
2、冯至的浪漫主义诗风
鲁迅曾把他誉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最大特色是处处表现出了艺术的节制。 抒情诗感情深沉含蓄,在手法上平淡中见奇巧, 哀婉清丽,语言明净,大致压韵。 《一条小河》《蛇》。
No. 15
•刘大白 借鉴民间歌谣体式,写出《卖布谣》 《田主来》。《邮吻》。 •周作人 抛弃了旧诗词旧格律,追求自然的节 奏。《小河》被胡适评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朱自清 最初的诗作收入《踪迹》和《雪朝》。 1921年与刘延陵、叶绍钧、俞平伯组织中国现 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出 版第一个诗歌刊物《诗》月刊。1922年写的抒 情长诗《毁灭》曾轰动诗坛。
版的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
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
代表人物是李金发。
学美术而写诗歌。受法国象征
诗影响。
No. 35
李金发的象征诗
诗歌的主要内容: 不直接反映现实,而是直接表现自己的内心生 活,内容往往是悲剧性的人生感受:死亡、悲 哀、绝望、孤独。 代表作《弃妇》倾诉了人生的悲哀和痛苦,用 弃妇的悲惨象征人生的悲惨。
弃妇之隐忧堆积在动作上, 夕阳之火不能把时间之烦闷, 化成灰烬,从烟突里飞去, 长染在游鸦之羽, 将同栖止于海啸之石上, 静听舟子之歌。 衰老的裙裾发出哀吟, 倘佯在丘墓之侧, 永无热泪, 点滴在草地 为世界之装饰。
No. 38
李金发诗歌的艺术价值
首先,大量的意象的使用。 其次,诗歌意象新奇。 第三,大量选用文言词语。
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 新月诗派的活动时间 主要是《晨报•诗镌》 上活动时间最长、诗 创刊的1926年4月至 人辈出、有鲜明艺术 纲领——“新格律诗‛ 《新月》终刊的1933 年6月。 并在创作中取得了很 高成就的一个重要诗 主要代表人物:徐志摩、 派。 闻一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车夫告客:“我半日没有生意, 又寒又饥。你老的好心肠, 饱不了我的饿肚皮。 我年纪小拉车, 警察还不管, 你老又是谁?” 客人点头上车,说:“拉到内务部西! 选自《尝试集》
早期白话诗其他代表诗人与作品
• 刘半农、刘大白注重向民歌学习,探索
白话新诗的民族化形式。《瓦釜集》、 《扬鞭集》的思想内容与民歌风韵。 《田主来》、《卖布谣》的思想性与艺 术探索。 • 康白情的《草儿》、沈尹默的《三弦》、 俞平伯的《冬夜》、周作人的《小河》。
让死水酿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蛟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他造出个什么世界。
一九二五年四月
闻一多的诗歌理论主张:“三美” 音乐美。主要是指音节和韵角的和谐 绘画美。主要是指诗的词藻要力求美丽、 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 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 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家骅,湖北浠水人, 前期新月派的重要代表,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 者。 主要作品: 诗集 《红烛》(1923) 《死水》(1928)
死 水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绣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早期白话新诗的艺术特点: 重实感,少想象,偏于理; 大多不用韵,表现出随感情 起伏自然变换节奏和句式的 散文化倾向。
二、20年代诗体诗风流变
1、风行一时的小诗创作 2、20年代中期起出现的新月诗 派和象征诗派。 3、无产阶级文学思潮的渐次兴 盛及其对多
年代新诗( 第四章 20年代新诗(一) 年代新诗 第一节 20年代新诗概述 年代新诗概述 一、 初期白话诗 胡适与《尝试集》
鸽子 胡适
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看他们,三三两两, 回环来往, 夷犹如意, 忽地里,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十分鲜丽!
选自《尝试集》
人力车夫
“车子!车子!” 车来如飞。 客看车夫,忽然心人酸悲。 客问车夫:“今你年几岁, 拉车拉了多少时?” 车夫答客:“今年十六,拉过三年车了, 你老别多疑。” 客告车夫:“你年纪太小,我不坐你车。 我坐你车,心中惨凄。”
一、徐志摩生平与创作概述 徐志摩(1897—1931),原名徐章垿, 浙江海宁人。新月派的代表诗人。
徐 志 摩
曼 小 陆
徐志摩的诗歌作品
四本诗集: 《志摩的诗》(1925) 《翡冷翠的一夜》(1927) 《猛虎集》(1931) 《云游》(1932)
代表作品:《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诗配画
二、闻一多生平与创作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