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急用穴位

合集下载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急救穴位是指人体上一些特定的穴位,通过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起到急救的作用。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地刺激急救穴位可以迅速缓解症状,救助患者。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

1.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骨外侧,稍微凹陷处。

在紧急情况下,用指尖轻轻按压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2.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七椎骨棘突下方凹陷处。

在突发心脏骤停等紧急情况下,用手掌根部或者拳头敲击大椎穴,可以促进心脏复苏。

3. 人中穴:人中穴位于上唇中央凹陷处。

在突发晕厥、昏迷等紧急情况下,用拇指按压人中穴,可以迅速恢复意识。

4. 神门穴:神门穴位于头顶正中线上,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在突发中风、癫痫等紧急情况下,用手指按压神门穴,可以缓解症状。

5. 鱼腰穴:鱼腰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

在突发胸口闷痛、心绞痛等紧急情况下,用拇指按压鱼腰穴,可以缓解症状。

6.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脚踝骨内踝尖上方三横指宽度处。

在突发月经不调、腹痛等紧急情况下,用手指按压三阴交穴,可以缓解症状。

7. 人迎穴:人迎穴位于下巴中央凹陷处。

在突发呼吸难点、窒息等紧急情况下,用拇指按压人迎穴,可以扩张气道,恢复呼吸。

8.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脚背肌腱与胫骨前缘之间。

在突发腹痛、腹泻等紧急情况下,用手指按压足三里穴,可以缓解症状。

以上介绍的是常用的急救穴位,它们在紧急情况下可以起到缓解症状、救助患者的作用。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急救穴位的刺激力度应适中,如果刺激过度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急救知识进行正确的穴位刺激。

同时,在紧急情况下,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并请医生前来救助是非常重要的。

12个点穴急救法

12个点穴急救法

12个点穴急救法(041600)山西省洪洞县中医医院针灸科蔡晓刚你是否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在某些急症或者常见病突然发作时,往往因为不能及时赶到医院接受治疗,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发生意外。

这里介绍12个点穴急救法能为患者赢得送往医院接受治疗的宝贵时间,值得收藏。

1、止头痛:头痛发作时,患者自己可用双手食指分别按压头部双侧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后一寸凹陷处),压至有胀痛感并按顺时针方向旋转约1分钟,头痛便可减轻。

2、治休克:刺激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具有升高血压、兴奋呼吸中枢的作用。

当遇到中风、中暑、中毒、过敏的病人突然出现昏迷、呼吸停止、血压下降甚至休克等情况时,可用大拇指尖按压其人中穴往往能够起到急救的效果。

3、降血压:高血压患者因生气、暴怒、激动、劳累等原因往往导致血压会急剧上升,这对患者生命有极大的威胁。

此时按压劳宫穴(位于人体的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的中指尖处),常常可使血压逐渐恢复正常。

4、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时倘若用左手中指点压左侧天枢穴(位于肚脐左侧2寸处),至有明显酸胀感即按住不动,坚持1分钟左右,就会有便感;然后屏气,增加腹内压,一会儿即可顺利排便。

5、治晕厥:中暑、中风、虚脱时,病人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大汗淋漓。

这时家人可用大拇指捏压患者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持续2~3分钟,一般会缓解。

6、止呕吐:呕吐时,患者可用中指压内关穴(位于前臂正中,腕横纹上2寸处)来止呕,应压至有酸胀感为宜,约1分钟即止呕吐。

7、止鼻血:鼻子出血时,马上用拇指和食指捏自己的脚后跟穴(位于踝关节及足跟骨之间的凹陷处),左鼻出血捏右脚跟,右鼻出血捏左脚跟,即可止血。

8、止胃痛:胃痛时,用双手拇指按揉双腿足三里穴(位于膝盖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待有酸麻胀感后坚持3至5分钟,胃痛便可明显减轻。

9、止心绞痛:心绞痛发作时常常伴有胸部压迫感、窒息感等。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急救穴位是指在紧急情况下,通过按压特定的身体穴位来缓解疼痛、止血、救
治伤员的一种急救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

1. 太阳穴:太阳穴位于眉弓的外侧凹陷处,按压太阳穴可以缓解头痛、偏头痛
等症状。

2. 颈动脉窝:颈动脉窝位于颈侧,夹在颈动脉和喉咙之间,按压颈动脉窝可以
迅速止血。

3.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颈椎第一椎体的上缘凹陷处,按压大椎穴可以缓解颈椎病、头晕等症状。

4. 肩井穴: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缘的凹陷处,按压肩井穴可以缓解肩周炎、肩
颈痛等症状。

5. 心包经穴:心包经穴位于手掌心,两手中指指尖相对的凹陷处,按压心包经
穴可以缓解心悸、焦虑等症状。

6. 劳宫穴:劳宫穴位于手腕横纹的尺侧,按压劳宫穴可以缓解胸闷、心悸等症状。

7. 三阴交穴: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腓骨与胫骨之间,按压三阴交穴可以缓
解经期不调、腹痛等症状。

8. 大椎穴:大椎穴位于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方,按压大椎穴可以缓解背痛、颈
椎病等症状。

9. 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盖弯曲时,髌骨上方突起的地方,按压足三里穴可以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

10. 大敦穴:大敦穴位于足底,第一跖骨关节后方凹陷处,按压大敦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等症状。

以上是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按压这些穴位时,可以使用拇指、食指或中指适当施力,每次按压约10-30秒,每天可按压2-3次。

然而,急救穴位只能作为紧急情况下的临时救治方法,如果症状严重或持续,请及时就医或拨打急救电话。

请注意,本文仅供参考,具体使用时请遵循专业医生的指导。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资料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资料

60个常用穴位定位、主治、操作1.急性腰椎痛穴位:人中。

特点:开通闭塞,清热祛风。

用针:2寸针,在腰椎痛部位的对侧向迎香穴水平运针。

方法:站立位,进针1.5寸,轻轻用针刺激,直至患者感到疼痛。

边捻针边让患者弯腰,至最大幅度时再回到直立位,同时向相反方向运针。

反复操作2—3次,疼痛很快就会消失。

按:本人不同意这种所谓穴性的说法,穴位不像中药一样有寒热温凉偏性及以偏治偏达到治病目的,穴位主治跟腧穴不同分布、机体功能状态、施用工具甚至医师功夫水平等等关系很大。

个人认为以药性定穴性是歧途!本人常用手背部腰痛一、二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立竿见影,两穴同用效更大。

2.急性视神经炎穴位:光明。

特点:清肝明目,消肿镇痛。

治疗眼睛发痒疼痛、白内障、夜盲症、青盲及偏头痛。

用针方法:采用2寸针,直刺1.5寸,提插捻转,轻运针以导气,留针15—20分钟。

3.急性咽炎有两种治法:(1)耳背静脉放血,在耳背选取最明显的静脉,用指端搓揉以引气,拇食指固定该处,用三棱针点刺,放出几滴血即可。

按:耳尖放血亦极效,配少商商阳点刺出血效更佳。

(2)穴位针刺额中穴,在印堂和神庭的中点。

采用1.5寸针,刺向印堂。

进针3/4寸,提插20秒钟,患者平卧留针30分钟。

按:本法疗效确彰,有人以此法治疗白喉极效!4.急性结膜炎用针方法:患侧耳尖,用三棱针刺耳尖,挤出3—5滴血即可。

5.闭经穴位:上窷。

用针方法:用1.5寸针,直刺入骶后孔。

尽可能确定行经的时间,如果不能,建议选择女性感觉不舒服或感觉心情不好的日子。

患者站立,双脚微分,双肘支于桌上,以使耻骨和下腹部不受任何挤压,进针前医生应按压患者腹部5—8次,按下时要缓,放开时要快,这样可以对子宫产生有效刺激。

进针1寸,顺时针捻转至最大幅度,留针,直至患者感到子宫收缩,反复操作3次。

两侧穴位都要针刺。

注意月经后25天再进行治疗。

按:与后面22痛经的治疗互参,二者操作有何异同之处?另长强治疗闭经亦极效,二者应都是针对继发性者,原发性闭经难治。

民间急救常用穴位

民间急救常用穴位

民间急救常用穴位一、昏迷:突然昏迷,人事不省,颜面苍白,四肢软瘫。

1、点穴手法(1)捏人中:用姆指尖深陷人中穴。

(2)揉内外关:用姆指、食指对揉内、外关穴,并用力于上。

(3)推大陵:用姆指推行大陵穴至曲泽穴。

(4)擦手足心:术者用掌侧迅速的摩擦手心、足心。

以皮肤热为度。

(5)按百会:用指点按百会穴,可长按1~3分钟。

2、急救选用穴:少商、少泽、大椎、足三里、隐白、三阴交、至阴。

二、中暑:因外界高热,人体内脏阴气虚脱而造成中暑。

症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身软无力,严重者昏迷不醒。

1、点穴手法(1)掐十宣:用手指尖深掐十宣穴。

(2)堆大椎:用手迅速由上往下擦大椎穴处,以肤热烫为度。

(3)拍心窝:用手动沾冷水或白酒,拍打心窝处。

(4)揉五心:用手治指揉动手心、足心、背心处,以肤热润为度。

(5)捏脚址:用手掌一把握住脚趾,进行有节奏的握捏。

(6)按太阳:用两姆指按太阳穴。

(7)拿眉轮:用姆、食指对拿眼匡眉轮。

2、急救选用穴:人中、印堂、百会、风池、承浆、合谷足三里、涌泉、丹田、中皖、内关、外关、肩井、少商。

三、误死:误死都见于平日无病者,突然在坐、卧或行走时倒地昏死,也可因七情过度,突然昏死。

1、点穴手法(1)掐舌柱、鼻柱:用手指尖掐口中舌柱和鼻柱,如有惊动则可救。

(2)捏耳尖:用食指提捏耳尖。

(3)通任督:用食中指分别点压在人中、承浆穴上。

两穴分别通于督脉、仁脉。

(4)掐十宣或或气端穴。

(5)揉丹田:用掌贴于丹田处,按顺时针方向揉动丹田。

(6)振耳心:用手指伸于耳内微微振动,然后放松。

2、急救选用穴:合谷、内关、外关、少商、大陵、神门、龙颔、百会、哑门、印堂、太阳、地机、行间、至阴、涌泉、九窍。

四、痧症:因患者体虚,正气不足,外界秽浊疠气之邪承乘隙侵入机体,使气血阻滞,气机失常而发病。

症见全身胀累,四肢无力,唇青面赤。

1、点穴手法(1)拿肩胛:用手指深拿肩甲胛处筋,进行反覆拿提。

(2)推额面:用手指分别推额面,印堂至太阳处。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

常用的急救穴位介绍急救穴位介绍急救穴位是指在急性疾病、意外伤害等紧急情况下,通过按压或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达到缓解症状、救治生命的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急救穴位及其作用。

1. 太阳穴:位于额骨和颧骨交界处,是头部急性疼痛和头晕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轻揉太阳穴,每次约1分钟,可缓解头痛和头晕的症状。

2. 耳尖:位于耳朵的尖端,是心梗和心绞痛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尖,轻轻按压,每次约2分钟,可缓解心绞痛和心梗的症状。

3. 大椎穴:位于颈椎第7椎骨棘突下方凹陷处,是心脏骤停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大椎穴,每次约2分钟,可恢复心脏的正常跳动。

4. 颈椎穴:位于颈椎第2、3椎骨棘突之间,是突发性高血压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颈椎穴,每次约1分钟,可降低血压。

5. 肩井穴:位于肩胛骨下角与脊柱之间凹陷处,是胸闷、气喘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肩井穴,每次约1分钟,可缓解胸闷和气喘的症状。

6. 大横穴:位于手背掌骨与掌骨之间的凹陷处,是呕吐、恶心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大横穴,每次约1分钟,可缓解恶心和呕吐的症状。

7. 中脘穴:位于腹股沟中央,是腹痛、腹泻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中脘穴,每次约2分钟,可缓解腹痛和腹泻的症状。

8. 神门穴:位于手腕背侧,两根桡骨之间的凹陷处,是晕厥、昏迷的急救穴位。

用拇指指腹按压神门穴,每次约1分钟,可恢复意识和缓解昏迷。

以上介绍的急救穴位仅供参考,实际使用时应结合具体病情和医生的指导。

在急救过程中,应保持冷静,及时拨打急救电话,同时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常用穴位图解

常用穴位图解

常用穴位图解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人体的腧穴既是疾病的反应点,又是针灸的施术部位。

腧穴与经络、脏腑、气血密切相关。

《灵枢·九针十二原》载:“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

”说明针灸通过经脉、气血、腧穴三者的共同作用,达到治疗的目的。

除了针灸刺激穴位达到治病目的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点按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从而产生防病治病的疗效。

下面介绍一些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的穴位。

1.合谷穴定位: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主治:凡是头部疾病,如牙痛、头晕、感冒、口咀歪斜等均可按摩此穴位;头晕喉咙痛等感冒前症状按此穴可有效预防感冒发生;操作方法:用拇指,按压此穴,有酸胀感,拇指亦可以按压转圈,早晚二次,每次二分钟。

2.内关穴定位:位在手掌横纹上二寸正中,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酸胀感;主治:可治疗胸痛、咽喉痛、手臂内侧痛、上腹痛及呕吐等。

特别推荐:打嗝者点按此穴5分钟可止住。

操作方法:用拇指,顶压下去有酸胀感,可一压一松二分钟,早晚各二次。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3.足三里(人体第一保健要穴)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主治:治疗腹痛、腹胀、便秘、腹泻、呕吐、精神分裂、失眠等;对大多数阳虚引起的身体不适均有较好效果。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按压或转动二分钟,早晚各二次。

此穴常按摩可以补肠胃。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4.三阴交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主治:具有调节内分泌系统,调理脾胃等功效;对于肠鸣腹胀,泄泻,月经不调,带下,阴挺,不孕,滞产,遗精,阳萎,遗尿,疝气,失眠,下肢痿痹,脚气有较好疗效。

操作方法:用双手大拇指按压双侧三阴交二分钟,早晚二次。

打开看点快报,查看高清大图5.委中穴定位:在腘横纹中点,当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肌腱的中间;主治:腰痛,下肢痿痹,腹痛,吐泻,小便不利,遗尿,丹毒。

十二个穴道的功能主治

十二个穴道的功能主治

十二个穴道的功能主治一、太阳穴(额部进血口)•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散风止痛•主要应用:用于头部疼痛、眩晕、感冒、鼻塞等症状的缓解•使用方法:轻轻按压太阳穴,每次按压数分钟二、太冲穴(足心心脉穴)•功能主治:补益心脉,疏通经络•主要应用:用于治疗心脏病、焦虑症、失眠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太冲穴,每次按压数分钟三、风池穴(颈项肌肉上)•功能主治:散风清热,舒缓颈项疼痛•主要应用:用于治疗颈椎病、头痛、肩颈疼痛等症状•使用方法:双手指腹按压风池穴,每次按压数分钟四、承泣穴(泪囊旁)•功能主治:明目降压,舒缓眼部疲劳•主要应用:用于治疗眼疾、高眼压、干眼症等症状•使用方法:用中指按压承泣穴,每次按压数分钟五、合谷穴(手背肌间隙)•功能主治:通经活络,舒缓手臂酸痛•主要应用:用于治疗手部酸痛、关节炎、手腕扭伤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合谷穴,每次按压数分钟六、足三里穴(小腿前外侧凹陷处)•功能主治:益气固表,增强免疫力•主要应用:用于治疗疲劳、免疫力低下、便秘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数分钟七、曲池穴(手臂肌肉内侧)•功能主治:调经止痛,舒缓经期不适•主要应用: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曲池穴,每次按压数分钟八、阴陵泉穴(足底内侧前方凹陷处)•功能主治:健脾和胃,缓解消化不良•主要应用:用于治疗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每次按压数分钟九、关元穴(脐中点)•功能主治:补益元气,增强体力•主要应用:用于提神醒脑、增强体力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关元穴,每次按压数分钟十、足三阳穴(腿侧外侧窝中点)•功能主治:活血祛寒,舒缓腿部不适•主要应用:用于治疗腿部冰冷、淤血、关节炎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足三阳穴,每次按压数分钟十一、陷谷穴(指腹褶缘)•功能主治:祛风湿,舒缓关节疼痛•主要应用: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等症状•使用方法:用拇指按压陷谷穴,每次按压数分钟十二、目窗穴(双眼内侧)•功能主治:明目开窍,舒缓眼疲劳•主要应用:用于治疗视力疲劳、眼干等症状•使用方法:用中指按压目窗穴,每次按压数分钟以上是关于十二个穴道的功能主治的介绍,每个穴位有着不同的功效和应用范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急救常用穴位一、昏迷:突然昏迷,人事不省,颜面苍白,四肢软瘫。

1、点穴手法(1)捏人中:用姆指尖深陷人中穴。

(2)揉内外关:用姆指、食指对揉内、外关穴,并用力于上。

(3)推大陵:用姆指推行大陵穴至曲泽穴。

(4)擦手足心:术者用掌侧迅速的摩擦手心、足心。

以皮肤热为度。

(5)按百会:用指点按百会穴,可长按1~3分钟。

2、急救选用穴:少商、少泽、大椎、足三里、隐白、三阴交、至阴。

二、中暑:因外界高热,人体内脏阴气虚脱而造成中暑。

症见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身软无力,严重者昏迷不醒。

1、点穴手法(1)掐十宣:用手指尖深掐十宣穴。

(2)堆大椎:用手迅速由上往下擦大椎穴处,以肤热烫为度。

(3)拍心窝:用手动沾冷水或白酒,拍打心窝处。

(4)揉五心:用手治指揉动手心、足心、背心处,以肤热润为度。

(5)捏脚址:用手掌一把握住脚趾,进行有节奏的握捏。

(6)按太阳:用两姆指按太阳穴。

(7)拿眉轮:用姆、食指对拿眼匡眉轮。

2、急救选用穴:人中、印堂、百会、风池、承浆、合谷足三里、涌泉、丹田、中皖、内关、外关、肩井、少商。

三、误死:误死都见于平日无病者,突然在坐、卧或行走时倒地昏死,也可因七情过度,突然昏死。

1、点穴手法(1)掐舌柱、鼻柱:用手指尖掐口中舌柱和鼻柱,如有惊动则可救。

(2)捏耳尖:用食指提捏耳尖。

(3)通任督:用食中指分别点压在人中、承浆穴上。

两穴分别通于督脉、仁脉。

(4)掐十宣或或气端穴。

(5)揉丹田:用掌贴于丹田处,按顺时针方向揉动丹田。

(6)振耳心:用手指伸于耳内微微振动,然后放松。

2、急救选用穴:合谷、内关、外关、少商、大陵、神门、龙颔、百会、哑门、印堂、太阳、地机、行间、至阴、涌泉、九窍。

四、痧症:因患者体虚,正气不足,外界秽浊疠气之邪承乘隙侵入机体,使气血阻滞,气机失常而发病。

症见全身胀累,四肢无力,唇青面赤。

1、点穴手法(1)拿肩胛:用手指深拿肩甲胛处筋,进行反覆拿提。

(2)推额面:用手指分别推额面,印堂至太阳处。

(3)揉五心:用手揉动手心、足心、背心处,以肤热润为度。

(4)掐少商、少泽:用手指深掐少商、少泽穴处。

(5)擦颈后:术者沾酒擦颈后窝,及风池、哑门、大椎等穴。

(6)拍肘、膝窝:术者沾酒或水拍打肘窝、膝窝,以近肤热红为度。

2、急救选用项:人中、陀脊、合谷、足三里、内关、三阴交、然谷、少冲、委中。

五、中毒:因误吃各种有毒药物或食物中毒。

症见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神色大变、睕腹疼痛。

1、点穴手法(1)探喉头:术者迅速用手指伸进患者口中,轻微地拨动喉头催吐。

(2)推任脉:从脐中推向膻中,反复多次,使患者有呕吐感。

(3)揉中睕:中指点揉中睕穴。

(4)掐委中:用指深陷委中穴。

(5)拍大椎:用白水沾于手上拍打大椎穴。

2、急救选用穴:人中、承浆、合谷、劳宫、足三里、涌泉、行间、天枢、脐中四边。

六、溺水:因水吸入体内,闭塞呼吸,使气血停顿。

症见人事不省,脉息全无。

1、点穴手法(1)按压胸背:患者俯卧,头低足高。

术者用手按压胸背,,应有节奏地一按一松。

(2)吹鼻吸嘴:使患者平躺。

术者将气吹入鼻内,然后捏住。

用口对著患者的口深深吸气,须反覆多次。

(3)推手足三阴:从指(趾)端内侧向身躯部推行。

(4)揉五心:用手擦揉手心、足心、背心,以肤热为度。

(5)吹窍穴:用气吹动耳窍。

(6)掐十宣:用手指深陷十宣穴。

2、急救选用穴:太阳、人中、地机、合谷、大陵、内关、外关、血海、气海。

七、中风:中风多因邪中脏腑或邪中经络所致。

其症见突然昏迷、口眼歪斜,半身不遂。

1、点穴手法(1)顶风池、风府:用手指向上顶风池和风府穴。

(2)案按内、外关:用拇、食指对按内关、外观穴。

(3)弹拨膏盲:用手指深透膏盲穴,进?行左右弹拨。

(4)掐人中、地机、委中:用手指深陷人中、地机、委中三穴。

(5)揉腹部:用掌贴于于腹部,进行揉动。

(6)点足三里:用指点叩足三三理里穴。

(7)推陀脊:用手指推行佗脊薛各穴。

2、急救选用穴:十宣、少冲、血海、涌泉、劳宫、大陵、神门、三阳路、三阴教交、照海、河谷。

八、癫狂:癫狂是属于神志失常的疾病,多因七情所伤,心神不能内守。

临床上分癫症、狂症两类。

1、点穴手法(1)弹卒癫:用手指弹男患者卒癫穴。

不可多弹,因振心动神刺激强。

(2)掐人中、后根:术者用手指深陷人中穴和后根处。

(3)拿肩井:用手拿提肩井穴。

(4)揉神门、内关:用手指揉动神门、内关穴。

(5)按神阙、天枢:用手指重按神阙、天枢穴。

(6)叩脑后:用手掌捂耳,手指轻扣脑后。

(7)推督脉:用指从印堂推行至长强穴。

反复多次。

2、急救选用穴:风池、缺盆、人迎、鼻柱、期门、中渚、三阳路、曲池、涌泉、足三里、地机。

九、足转筋:因风寒入侵或肾亏筋萎。

症见抽筋、筋僵、筋硬、疼痛难忍、不能屈伸。

1、点穴手法(1)点按承筋、委中、阳陵泉:用手指按柔揉动三穴。

(2)擦足心:术者先将手掌擦热,然后擦揉患者足心,以肤热为度。

(3)拍打阿是穴:用手指并联拍打疼痛处。

(4)推足阳经:用手指推行足阳经,从上往下推。

2、急救选用穴:环跳、足三里、涌泉然谷、绝骨承山。

十、产后昏厥:妇女产后因失血过多,或身体虚弱,气血不足,致使发生昏厥。

症见脸色苍白、昏迷不醒、四肢无力。

1、点穴手法(1)掐人中、百会。

用手指掐人中、百会穴。

(2)擦涌泉:用手指迅速擦揉涌泉穴。

(3)按内、外关、长强:用手指点按内关、外关、长强处。

(4)拍胸、背心:用手指沾白酒拍胸、背心处,以肤红为度。

2、急救选用穴:印堂、承浆、行间、十宣、少冲、然谷、中冲。

十一、小儿惊厥:小儿属骄阳之体,易受外邪。

因外感风寒之邪入里,化热生风,或因痰热及惊恐而成。

症见四肢抽搐、口禁、角躬反张、眼睛上吊。

1、点穴手法(1)掐人中、少商、二扇门:手指深陷人中、少商、二扇门各穴。

(2)按百会:用手指揉按百会穴。

(3)逆运八卦:用手姆指逆推手内、外八卦,以掌心敷热为度。

(4)揉印堂、颈后窝、小天心:用手指沾冷水揉动三处。

(5)推下六腑:用手从肘外侧推至手小指端。

(6)拍四缝、五经纹:用手指深陷四缝、五经纹各穴。

(7)点脐中四边:用四指点压肚脐四周。

(8)弹山根:用手指弹动山根穴。

(9)拿提背脊:从小儿长强穴往上拿提辈背几脊椎两侧肌肉。

2、急救选用穴:清天河水、黄蜂入洞、十宣、老龙、小天心、涌泉、中皖、仆参。

十二、胸心绞痛:因寒痰雍塞、水饮留积、气滞胸心所导致。

症见胸心绞痛、疼痛难忍、两肋胀满、痛及皖腹。

1、点穴手法(1)弹拨肩胛:用手指深拿肩胛筋,反复弹拨,患者可立感疼痛消失。

(2)掐内关、合谷、地机、隐白:用手指尖重掐四穴。

(3)推任脉:从天突穴往下推行,反复多次。

(4)按天枢:用手指按天枢穴。

2、急救选用穴:承浆、大迎、膏盲、期门、龙颔、少冲、中渚。

十三、外伤出血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外伤出血,症见流血不止。

其止血手法、选穴情况,根据部位,各不一样。

1、点穴手法(1)点穴法:上肢--大陵、曲池、中府、极泉。

下肢--地机、血海、冲门。

头部--大迎、缺盆。

(2)压迫法:上肢、下肢压迫肘臂、大腿内侧;下肢--地机、血海、冲门。

头部按压颈两侧。

2、急救选用穴:在出血处上方选用各种穴位按压止血。

十四、急性腹痛:腹痛的原因很多,大致分为:伤寒腹痛、中暑腹痛、气滞腹痛、虫积腹痛、气滞腹痛、虫积腹痛、食积腹痛等。

其疼痛症状各不一样,但镇痛安神手法大致相同。

1、点穴手法(1)掐内关、足三里、行间:用手指压以上穴位。

(2)拿肩胛、腹肌:用手指拿提肩胛筋、腹部大筋。

(3)摩脐中:用手掌摩揉脐中,以肤热为度。

(4)按天枢、中皖:用手指点两穴。

(5)推脊椎:用两姆指从大椎穴往下推行。

反复多次。

2、急救选用穴:隐白、绝骨、三阴交、肩井、神阙、单田、三阳络。

十五、急性腰痛:因内挫扭伤,寒湿入肾所致。

症见腰痛难忍、屈伸困难、咳嗽痛剧。

1、点穴手法(1)掐中渚、绝骨、委中、腰阳关:用手指深掐四穴。

(2)推督脉:用手指推动督脉,上下反复推动。

(3)摩带脉:用手掌从腰上分摩带脉。

(4)点按天枢、神阙:用手指点按天枢、神阙穴。

(5)捏手、脚指趾关节:用手掌重捏手、足关节。

2、急救选用穴:风池、人中、百汇、膏盲、环跳、涌泉、脐中、三阴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