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15.1 两种电荷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5章教学课件 两种电荷

感悟新知
知2-练
例3 现有丝绸、玻璃、塑料薄膜三种材料。通过实验发 现,当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被丝绸摩擦过的塑料 薄膜时,两者相互吸引。据此排出三种材料的顺序,使 前面的材料跟后面的材料摩擦后,前者总是带负电。这 个顺序是( ) A. 丝绸、玻璃、塑料薄膜 B. 塑料薄膜、玻璃、丝绸 C. 塑料薄膜、丝绸、玻璃 D. 丝绸、塑料薄膜、玻璃
A. 陶瓷
B . 橡胶
C.铜
D . 玻璃
解题秘方:可借助记忆来识别常见的导体和绝缘体: 金属均为导体,玻璃在通常情况下为绝缘体。
感悟新知
知3-练
4. 有下列六种材料: ①盐水,②石墨,③橡胶,④汽油,⑤陶瓷,⑥铜丝。 其中属于导体的是 _①__②__⑥__,属于绝缘体的是 ③__④__⑤__。 (均填序号)
知1-练
感悟新知
知1-练
解题秘方:细水流属于轻小物体,由带电体的 性质分析解答。
解析: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摩擦,带上了电荷; 而水流向梳子靠近,可以联想到“带电体吸引轻小 物体”来分析本现象。
感悟新知
1. [中考·沈阳]将与毛衣摩擦过 的气球靠近头发,会看到如图2 所 示的令人惊奇的现象。这是由于气 球摩擦后__带__电___ ,会__吸__引___不带 电的头发。
4.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感悟新知
5. 验电器
知1-讲
(1)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6. 电荷量
(1)定义: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也可
简称电荷。
(2)单位:库仑(库),符号为C。
感悟新知
知1-讲
特别提醒: 1. 带电体具有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由于物体间力的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15.1《两种电荷》ppt课件(共49张PPT)

4、摩擦起电的实质是: 电子发生了转移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 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则丝绸 带负 电,且 丝绸 对电子的束缚能力更强 一些。
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 的现象
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1)演示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 带电用金属棒把A和B连接起来。
导 体
绝缘体
导 体
绝缘体
试一试:连线 空气 塑料 陶瓷 玻璃 石墨 橡胶
油 人体 大地 酸碱盐的水溶液
导体 绝缘体
思考:运输油的油罐车底部 都拖有一根铁链,这样做的 目的是什么?
在运输过程中,由于油和油罐的摩擦会 使油和油罐带上异种电荷,当电荷积累 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放电现象,产生 电火花,将汽油点燃。铁链是导体可把 所带电荷传导到大地。
15.1 两种电荷((人教版)

课堂总结
两种 电荷
带电的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
两种电荷 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电荷间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验电器的工作原理), 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原子及 原子核 带正电 摩擦起电实质是电子的 其结构 电子 带负电 转移(得失)
两种电荷
人教版 初中物理 九年级全一册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 1 课 两种电荷
导入
大约在公元前600年,古希腊正处在文化昌盛时期,贵族妇女们在外出时 都喜欢穿柔软的丝绸衣服,胸前佩戴用琥珀做的手饰。琥珀是一种树脂的化 石,把它磨光就呈现出黄色或红色的鲜艳光泽,是当时较为贵重的装饰品。 人们在外出时,总是把琥珀首饰擦拭的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但是,不光擦 得多么干净,它很快就会吸上一层灰尘,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导体和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 绝缘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
“课后巩固练习”见“word文档”
变式
3. (2022·广东揭阳·九年级期中)通常情况下,下列物体中属于绝缘体的一组是( ) A.人体、大地、铜钥匙 B.橡皮、煤油、塑料袋 C.铅笔芯、盐水、玻璃杯 D.瓷瓶、空气、钢板尺
【答案】 B 【详解】绝缘体是通常情况下不容易导电的物体,选项A中物体在通常导电,属于导体;不符合题意; 选项B中物体在通常情况下都不导电,属于绝缘体;符合题意;选项C中物体铅笔芯在通常情况下导电, 属于导体;不符合题意;选项D中物体钢板尺在通常情况下导电,属于导体;不符合题意;答案选B.
原子结构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电子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原子核由质 子与中子组成。
原子带电情况
带正电“+”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15.1 两种电荷(含答案解析)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上学期15.1 两种电荷一、两种电荷1.摩擦起电中的“电”是指()A. 电荷B. 电量C. 电流D. 电压2.小明同学将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看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在这个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时,有电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上B. 与金属球接触后,玻璃棒和金属球上带有同种电荷C. 玻璃桥和验电器都带正电荷,正电荷从玻璃棒转移到验电器上D. 金属箔张开是因为异种电荷相互排斥3.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用绝缘细绳悬挂,已知丙带正电,则( )A. 甲、乙均带正电B. 甲、乙均带负电C. 乙带正电,甲可能不带电D. 乙带正电,甲一定带负电4.带正电的物体吸引轻质小球,此小球()A. 一定带负电B. 一定不带电C. 可能带正电,可能不带电D. 可能带负电,可能不带电5.下列现象中,与静电无关的是()A. 在一些地毯的纺织过程中,往往会在地毯里夹杂一些不锈钢的钢丝B. 运送汽油的油罐车上常有一条铁链拖在地上C. 输电线的芯线用铝制成,外皮用塑料制成D. 冬天,晚上脱毛衣时会看到火花、听到响声6.电视机的荧光屏上经常有许多灰尘,这主要是因为()A. 灰尘的自然堆积B. 荧光屏有较强的吸附灰尘的能力C.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温度较高,吸附灰尘D. 电视机工作时,屏表面有静电吸附灰尘7.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嚣甲和乙,使甲带电.乙不带电.可以看到甲的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闭合(如图).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甲和乙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甲乙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 )A. 甲和乙都不变B. 甲变小,乙张开C. 甲变大,乙不变D. 甲闭合,乙张开8.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________。
(选填“吸引”或“排斥”)9.电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扇叶很容易沾上灰尘,这是因为扇叶在转动过程中带上了________,具有________性质,所以灰尘被吸在扇叶上。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册课件15.1两种电荷 (共16张PPT)

• 1.导体是 容易 导电的物体。常见的导体有: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溶液等
。
• 2.绝缘体是 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常见的绝缘体有: 橡胶、玻璃、塑料、陶瓷、油、空气、二氧化碳等。
• 3.导体和绝缘体之间没有明显的 界种电荷 • 1.关于摩擦起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 A.两个材料相同的物体互相摩擦时才会发生带
物理
九年级全一册配人教版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第1节 两种电荷
•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 的相互作用。
•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 单位。
• 3.知道导体和绝缘体。
第1节 两种电荷
• (课前自学完成,完成时间:3分钟)
• 1.自然界中只存在两种电荷,即 正电荷 和 负电荷 。电 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互相 排斥 , 异种电荷互相 吸引 。
第1节 两种电荷
• 知识点三验电器 • 4.验电器的金属箔原来是张开的,当用与丝绸摩
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可观察到 验电器的金属箔闭合后又张开了,则能说明( A ) • A.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负电,后来带正电 • B.两片金属箔原来均带正电,后来带负电 • C.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接触前后一直均带负电 • D.两片金属箔在玻璃棒接触前后一直均带正电
相等,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第1节 两种电荷
• 5.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 的本领 不同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束缚电子 本领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 负 电,束缚电子本领 弱的物体失去电子带 正 电。
• 6.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 导体 ,不容易导电的 物体叫做 绝缘体 。
第1节 两种电荷
15.1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初中物理】

A. B球带负电、C球带正电
B. B 球、C球都带正电
C. B 球、C球都带负电
D. 无法判断
【解析】A、B排斥,则B一定带负电;
A
B
C
B、C排斥,则C一定带负电。
答案:C
练习 甲、乙两个通草球相互靠近时互相吸引,已知甲带正电,则下列 对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 A、乙一定带负电 B、乙一定不带电 C、乙可能带负电,也可能不带电 D、无法判断
A. 带电棒一定带负电 B. 带电棒一定带正电 C. 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异种电荷 D. 两片金属箔一定带同种电荷
答案:D
练习 如图所示,甲、乙是两个相同的验电器,带有等量电荷,甲带 正电,乙带负电,金属箔片都处于张开状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用橡胶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B. 若用玻璃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C. 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的夹角不变 D. 若用金属棒连接甲、乙两验电器的金属球,则金属箔片全都闭合
练习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甲和乙,使甲带电,乙不带电。可以看到 甲的金属箔张开,乙的金属箔闭合(如图所示)。用带绝缘柄的金属 棒 将甲和乙的两金属球连接起来,则甲、乙金属箔张开角的变化情况 是( )
A. 甲和乙都不变 B. 甲变小,乙张开 C. 甲变大,乙不变 D. 甲闭合,乙张开
答案:B
练习 图是用带电棒接触原来不带电验电 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 下列判断正 确的是( )
元电荷
电子是带有最小电荷的粒子。 人们把最小电荷叫做元电荷,常用符号e表示。
e 1.61019 C
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都是e的整数倍。
摩擦起电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摩擦时,束缚能力强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能 力弱的失去电子,带正电。 摩擦起电的本质: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并不是摩 擦创造了电荷。 丝绸与玻璃棒摩擦:玻璃棒因 失去 电子而带 正 电;丝绸 得到 电 子而带 负 电,电子从 玻璃棒 转移到 丝绸 。
新人教版九年物理15.1两种电荷知识要点导图(备课用)

——带电越多,张角越大。
女孩头发能够竖起来。
带等量异种电荷的两个物体相接触时,带正电的物体得到电子,带负电的物体失去电子,从而两者都不再带电。
二、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质子(+)
火花放电现象:大量的异种电荷相互靠近时会产生火花并伴有声音。
(如:①雷电、②空气干燥时,脱化纤毛衣时,啪啪响,甚至出现火花。
)
实质:原子上的电子获得能量,可以,处于激发态,电子从高能极的激发态,跃迁到低能级的基态时,释放能量发光。
放电时,电子在穿越两电极之间的气体时,激发(碰撞)了气体原子中的电子(跃迁),使气体释放能量发光,这就是电火花。
静电的防护:避雷针
原理:物体带电时,尖端易产生放电现象。
(尖端放电)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5章第1节《两种电荷》知识点解读和综合训练

15.1两种电荷一、电荷1.摩擦过的物体有了吸引物体的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
带电体的基本性质:吸引轻小物体。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通草球、灰尘、轻质球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①摩擦起电定义: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能的转化:机械能→电能。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
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③感应带电:由于带电体的作用,使带电体附近的物体带电。
3.两种电荷:正电荷: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摩擦后,玻璃棒带正电,毛皮带负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规定: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摩擦后,橡胶棒带负电,毛皮带正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多余的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带电体能吸引不带电的轻小物体。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还能比较物体带电多少)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电荷量:定义: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量。
单位: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元电荷e (比如一个电子)所带电荷量为1.6×10-19C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
扩展:①如果物体所带正、负电量不等,也会发生中和现象。
这时,带电量多的物体先用部分电荷和带电量少的物体中和,剩余的电荷可使两物体带同种电荷。
②中和不是意味着等量正负电荷被消灭,实际上电荷总量保持不变,只是等量的正负电荷使物体整体显不出电性。
③不带电的物体并不是没有电荷,而是原子内部正电荷和负电荷发生了电中和。
二、导体和绝缘体1.导体:定义:善于导电的物体。
常见材料:金属(不要忘了水银)、石墨(铅笔芯)、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含杂质的水。
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可自由移动的电荷。
说明:金属导体中电流是自由电子定向移动形成的,酸、碱、盐溶液中的电流是正负离子都参与定向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Ⅳ·自由电子:受原子核束缚很小的最外层电子.
这些电子很容易脱离原子核的束缚,而在整个物体内部自由运动.
典型是金属,内部又大量自由电子,所以金属有导电,导热灯性质
如果收束缚很强,不能脱离原子核的束缚的电子,叫做束缚电子.
(三)巩固练习
一个带负电的物体A和一个带正电的物体B,用一根带绝缘柄的金属杆将它们连接起来时,发生移动的电荷是,瞬间电流的方向是。
(四)课堂小结
1、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4、电荷量
5、验电器验电原理
板书设计:
第一节两种电荷
两种电荷:
原子及其结构:
一个电子带得电荷量是:1.6×10-16C
(1)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导体和绝缘体
(2)验电器,自由电子
(3)电荷量
(4)验电器
作业
课后作业:动脑动手学物理1,2
课前预习:阅读电流和电路。
教学反思(手写):
亮点:
不足:
整改措施:
备课组/学科组长签字(盖章)
教务处/教研室签字(盖章)
Ⅱ·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结构中心的原子核和绕原子核转动的电子,物体摩擦起电时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失去电子带负电,得到电子带正电, 一个电子带得电荷量是:
一个电子带得电荷量是:1.6×10-16C
Ⅲ·导体和绝缘体:电荷在金属棒中容易定向移动。
通常情况下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金属、人体、大地、溶液),
课题
15.1 两种电荷
授课
时间
课:
1
课型
新授课
实际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现象,知道两种电荷及它们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知道电量及其单位,认识导体和绝缘体。
过程与方法
1.在认识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的过程中,感受人们所用的推理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及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3.锻炼学生积极参与、亲自动手操作、大胆思维的能力。
(二)教授新课
Ⅰ·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摩擦起电: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的物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2.电荷的相互作用: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电荷量
物体所带的电荷有多有少,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伦,简称库(C)
4.验电器:验电器验电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民族团结
教育内容
新疆精神的含义是什么?
答: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
教学过程
共案
二次备课(手写)
前提测试:
1什么叫内能?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2.为什么说不能制造永动机?
教学内容:
(一)导入新课
通过学生观察电器内部电路图片,引入本章课题电流与电路,而要了解电流和电路,我们首先得了解电荷。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通过观察、实验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养成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两种电荷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的确定。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分析归纳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归纳法
教具
玻璃棒、橡胶棒、验电羽各二只,干燥丝绸、毛皮各一块,验电器、针座各一只,橡胶棒、玻璃板、碎纸屑少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