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呼唤》美术教案
小学美术冀美版 六年级上册 第15课《绿色的呼唤》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小学美术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第15课《绿色的呼唤》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展示环保图片,让学生了解各种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深入作品情感,进行分析、评价,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渗透环保意识,呼吁大家一起保护环境。
教学过程:1.导入1.齐呼口号:“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世界;用我们的心灵,去感受世界;用我们的双手,去描绘世界。
”2.介绍本节课的主题:“绿色的呼唤”,呼吁大家保护环境。
2.教学内容1.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但现在正被各种环境灾难所威胁。
展示一些地球受到破坏的图片,如白色污染、土地严重干涸、森林面积缩小、全球空气变暖、珍惜动物被杀、物种迅速减少、空气严重污染、沙尘天气等。
2.引导学生表达对这些情景的感受,如觉得地球像一个得了病的病人,需要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做起;要抵制白色垃圾、减少污染、使用环保购物袋;要保护树木、杜绝浪费、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要多植树,净化空气,保护环境。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环保宣传画的创作方法,创作自己的环保画作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素材和指导,如使用环保材料、表现环境保护的主题等。
3.总结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了解了各种污染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增强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和审美情趣。
希望同学们能够将环保意识贯穿于日常生活中,共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第15课 《绿色呼唤》教学设计

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绿色呼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绿色呼唤》是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的第10课,教材以绿色环保为主题,通过绘画和设计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绿色发展理念的介绍、环境问题的分析、绿色绘画技巧的讲解和环保设计实例的展示。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关心社会问题,有环保意识,但对于绿色发展理念和环境问题的深入理解还需要引导。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提高绘画技巧和设计能力,同时也需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绿色发展理念,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表达自己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对美好环境的向往。
3.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设计能力,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绿色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
2.绘画和设计技巧的应用。
3.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思考。
2.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设计实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
3.小组合作法:分组进行绘画和设计实践,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互动,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环保设计实例的图片和资料。
2.准备绘画和设计所需的材料,如画纸、画笔、颜料等。
3.布置教室,创造一个绿色环保的氛围。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环保设计实例的图片和资料,引导学生关注绿色发展理念和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讲解绿色发展理念和环境问题的背景,分析环保设计实例,让学生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绘画和设计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绿色呼唤|冀教版(2022秋)(3)六年级上册美术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5课,绿色呼唤|冀教版〔2022秋〕,(3):六年级上册美术课题 9、《绿色呼唤》方案课时 1课时教学内容分析森林为人类的生存和开展作出了宏大的奉献,本课绿色呼唤围绕画树这一活动,让学生理解美术与人类生存环境的关系。
本课绿色呼唤涉及综合·探究学习领域,学科知识技能是让学生理解色彩运用的方法,学会使用与色彩画相关的工具材料。
活动一学习内容绿色呼唤是画树,树的外形是由树干、树枝、树叶三个部分详细组织而成,虽然树千姿百态,绿色呼唤但都可以用近似的几何形体如锥形或圆球形来概括或理解。
在色彩处理上,要把握住水分、用笔、调色三大要点。
教学目标 1、理解树的外形构造及其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清楚。
2、初步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树的外形构造及其特征,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清楚。
难点:初步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教具学具准备绘画铅笔、白纸、课本、水粉颜料、画笔、课件、小奖品等教学设计思路教学设计思路:情境导入、欣赏感受——尝试表现、探究方法——知识小链接、丰富学习内容——学生作业、练习画树——作业展评、提升认识——总结课堂、完善学习内容。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情境导入欣赏感受 1、情境导入。
师:大家好!我是百灵鸟姐姐。
请跟我一起到森林里走一走,一路上你可要用心体会森林里那一棵棵大树的色彩带给你的感受! 2、欣赏视频《森林之美》感受大自然之美。
3、引导学生谈感受。
师:你看到了什么?映入你眼帘的是什么颜色? 4、小结:绿令人神往,让我们呼唤绿色。
板书课题《绿色呼唤》。
1、观看视频,感受大自然之美。
2、考虑、答复。
激发学习画树的兴趣二尝试表现探究方法1、画树。
〔1〕说说树的构造。
课件演示:树干树枝树叶〔2〕摆摆树的形状。
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第15课 《绿色呼唤》教学设计 (2)

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绿色呼唤》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绿色呼唤》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环保的重要性,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绿色植物在环境中的作用、环保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自身做起,为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环保意识,但对环保的具体内容和实践方法了解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从而提高环保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环境中的作用,提高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手工制作表达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3.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落实环保行动,提高环保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绿色植物在环境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2.难点:如何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提高环保素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环保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环保的重要性。
2.实例教学法:以具体案例为例,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环境中的作用。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将环保意识付诸实践。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提高环保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环保相关图片、视频、案例等。
2.绘画材料:水彩笔、彩纸、剪刀、胶水等。
3.手工制作材料:废旧物品、绿色植物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或案例,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绿色植物在环境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以具体案例为例,阐述环保行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具体行动。
每组设计一个环保行动方案,如种植绿色植物、节约用水用电等。
4.巩固(5分钟)学生展示各自的环保行动方案,其他学生对其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环保行动融入日常生活,提高环保素养。
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第15课 《绿色呼唤》教学设计 (1)

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绿色呼唤》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绿色呼唤》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和关注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本课教材内容丰富,以生活中的环境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学生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美学基础和绘画技巧,对美术课程有较高的兴趣。
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意识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点,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关注环境、热爱大自然的意识。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将环保意识融入到美术创作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2.案例分析法:分析环保方面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绘画工具和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环保相关视频、图片等资料。
4.投影仪、音响等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环境问题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环保。
2.呈现(10分钟)介绍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环保问题,分析典型案例,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巩固(5分钟)学生分享讨论成果,总结环保知识,巩固学习内容。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09课 绿色呼唤

小学美术教案四年级下册:09课绿色呼唤课程背景本节课是小学美术四年级下册的第九课,主题为“绿色呼唤”,是一堂关于环境保护的美术课。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引导学生热爱和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课程分级:本课程适合小学四年级学生进行学习。
知识难度为普通。
教学原则:1.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能够具体感受到绿色环保与日常实际的联系。
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从小开始履行环保责任。
3.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教学材料:铅笔、水彩笔、调色盘、水彩纸、拓片纸和其他非常规材料教学步骤:第一步:课前导入老师可以提前让学生们自己找寻一些垃圾或废品,在课上让他们搜集起来,并让他们谈谈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和想法,为接下来的学习铺垫。
第二步:知识讲解老师通过影片、图片等形式,向学生讲解环保的基本知识,如:垃圾分类的方法、水、电、空气等如何被污染,为环保提供了哪些方法等等。
第三步:环保创意手工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具体安排,让学生自由发挥创造性,通过垃圾利用、DIY 制作、拓片制作等,让学生们亲身体验环保如何在生活中实现。
需要提醒的是,作品要能够具体表达环保主题。
第四步:作品展示学生可以在对其作品进行评价交流的同时,学习补充相关环保知识。
第五步:课程总结让学生谈谈今天的收获和感受,并引导他们对课程的反思评价,总结本节课环保主题的相关知识。
学习重点与难点学习重点:1.了解环保的基本知识;2.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责任。
3.引导学生通过创意手工,体验环保生活。
学习难点:1.引导学生有关的环保知识,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到创意手工中;2.让学生具体思考并将其想法融合到环保主题创意手工中。
学情分析学生在此阶段具有探索和创新的倾向。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关注、热爱和保护环境,树立环保意识。
通过手工制作,可以促进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操作、协调能力。
同时,让学生将环保知识具体化,并运用于实际操作中,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
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 第15课 《绿色呼唤》说课稿 (1)

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绿色呼唤》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绿色呼唤》是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的内容。
本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绘画植物的基本技巧,并能够运用这些技巧创作出富有特色的植物绘画作品。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植物有了初步的认识,他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分等条件,也了解植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但是,对于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植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深入的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关爱自然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掌握绘画植物的基本技巧,创作出富有特色的植物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培养环保意识和关爱自然的情感,意识到保护植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观察自然环境中的植物,了解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掌握绘画植物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创作出富有特色的植物绘画作品。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观察法、实践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观察法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实践法让学生动手绘画植物,讲解法用于讲解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绘画技巧。
同时,利用多媒体展示植物的生长环境,帮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展示自然环境中的植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 绿色呼唤》教学设计

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第15课绿色呼唤》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5课绿色呼唤》是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通过绘画和设计等手段,表达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呼唤。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绘画和设计基础,他们对自然环境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同时,学生们的绘画和设计能力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呼唤。
3.提高学生的绘画和设计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和设计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3.提高学生的绘画和设计能力,特别是对色彩、构图和创意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绘画和设计实践,表达自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呼唤。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互相交流心得,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示范指导法:教师对学生进行绘画和设计技巧的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冀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2.画纸、画笔、水彩、剪刀、胶水等绘画和设计工具3.相关环境保护的图片和案例4.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环境保护的图片和案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3.操练(10分钟)教师进行绘画和设计技巧的示范,引导学生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呼唤
教学目标:
1、了解树的外形结构及其特征,并能用流畅的线条勾画树的特征和动势,层次要分明。
2、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3、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4、以领养小树的实际行动体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了解一点调色知识,能适当地掌握色彩运用的方法,表现出树的色彩美。
教学难点:能围绕主题构思设计制作一张精美的小树领养卡片,适当了解一棵树的生活习性、特征,并形成文字作简单介绍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片、图片资料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感受
欣赏图片:四季的树木,体味大自然的色彩美。
二、整体感知,了解画法
1.观察图片:自然界的树。
思考如何用色彩进行表现。
2.通过观察演示,让学生整体感知用色彩画风景的表现方法。
3.师生归纳方法步骤:第一步用线条画树:先画近处的树,再画远处的树;先画树干,再画主枝,最后画树叶。
第二步用淡彩着色:色彩清淡而又富于变化。
4.结合教材图例,了解几种不同的构图方式和色彩表现方法。
(1)先用色涂染后再适当勾画几笔线条来表现树林。
(2)树木局部的表现:前后层次在形的处理上主要表现为主次关系和空间大小关系,在色彩的处理上主要为色彩的深浅关系。
三、局部演示,尝试练习
1.教师演示树干的线描画法。
2.教师演示树叶的线描画法:
(1)三种常见的叶丛画法演示:
(2)注意用不同的线条表现出不同树叶的特征。
3.学生尝试在教材范例图上进行添画练习。
4.仔细观察教材色彩图片,思考下列问题:
(1)红色为什么会有深浅变化?
(2)绿色是直接画上去的吗?
(3)两色间的边缘线为什么这么清晰?
5.学生尝试进行调色练习,同桌或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6.师生合作验证讨论结果:
(1)红色颜料中加入水分的多少不同产生了浓淡深浅变化;
(2)黄色与蓝色相互渗透出现了绿色;
(3)两色相接部位运用了干画法,学生说原因,教师重点用色彩演示几种不同的调色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色彩的干、湿、浓、淡以及自然渗透产生的不同效果。
7.指出调色注意事项:
(1)颜色不宜调得太均匀,避免色彩呆板:
(2)水分控制适当;
(3)防止把色彩画得太脏。
四、学生作业
1.作业要求:用线勾画一片树林,再涂上较淡薄的颜色,体现对自然的感受。
2.教师巡回指导。
色彩画工具材料
五、作业展评,
六、课外扩展。
1.我国森林面积有18亿多亩,居世界第7位。
2.我国草原面积约45亿亩,居世界第4位。
3.世界平均每人有森林面积77平方米,而我国却只有11平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14%。
4.世界平均每人有草原面积62平方米,而我
国仅20平方米,是世界平均值的32%。
5.这些是什么?
七、小结。
大自然赋予了我们生命之绿,使我们拥有了一个和谐、清新、美好的生活空间,为了我们一起生活的这个大家庭,请珍惜身边的每一片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