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俄罗斯1

合集下载

我眼中的俄罗斯

我眼中的俄罗斯

政治1993年12月12日,俄罗斯联邦举行全体公民投票,通过了俄罗斯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

同年12月25日,新宪法正式生效。

这部宪法确立了俄罗斯实行总统制的联邦国家体制。

宪法规定,俄罗斯联邦总统是国家元首,是俄罗斯联邦宪法、人和公民的权利与自由的保障;总统按俄罗斯联邦宪法和联邦法律决定国家对内对外政策;总统任命联邦政府总理、副总理和各部部长,主持联邦政府会议;总统是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并领导国家安全会议;总统有权解散议会,而议会只有指控总统犯有叛国罪或其他十分严重罪行并经最高法院确认后才能弹劾总统。

根据宪法,俄罗斯联邦会议是俄罗斯联邦的代表与立法机关。

联邦会议由联邦委员会(上院)和国家杜马(下院)两院组成。

联邦委员会由俄罗斯联邦每个主体各派两名代表组成:一名来自国家代表权力机关,一名来自国家执行权力机关,主要职能是批准联邦法律、联邦主体边界变更、总统关于战争状态和紧急状态的命令,决定境外驻军、总统选举及弹劾,中央同地方的关系问题等。

经济俄罗斯2010年按汇率计算,GDP总量为14769亿美元,人均GDP10000余美元。

俄罗斯的经济结构非常不合理,绝大部分收入来自于资源行业,包括石油、天然气、矿石和木材等,受这类商品价格的波动影响非常大。

因此,在资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2000~2008年间,俄罗斯经济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

2008年末2009年初,社会各界普遍认为,2009年俄罗斯经济会有所下降,但不至于剧烈滑坡。

然而,金融危机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却出乎预料,由于石油价格暴跌,资源的国际需求减少,俄罗斯经济在2009年遭到重创,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增长,下滑幅度超过了二十国集团及金砖四国。

2009年1月至10月,GDP同比下降9.6%,2009年按照美元汇率计算的GDP,下降了25%左右;梅德韦杰夫估计,2009年降幅为7.5%;世界银行认为降幅可达8. 7%。

俄罗斯甚至认为,其经济跻身于金砖四国已名不符实。

我眼中的俄罗斯人

我眼中的俄罗斯人

我眼中的俄罗斯人《战斗民族养成记》又名《我是如何成为俄罗斯人的》,是一部Konstantin Statskiy执导,马特兹·达米克基、斯维塔兰娜·伊万诺娃、谢尔盖·奇尔科夫、尤里·瓦西里耶夫主演的俄罗斯喜剧。

讲述了一个名叫阿列克斯的美国记者,突然被派遣到俄罗斯工作,他在俄罗斯发生的各种搞笑的事情。

阿列克斯本来以为自己是被派到浪漫的法国,没想到却是被上司送去战斗民族所在的俄罗斯出差。

刚一下飞机,他的各种倒霉悲催事就接踵而来。

他遇到了一位名叫罗马的司机小哥,这位司机小哥为了和一位寡头的女儿谈恋爱,他谎称自己是出版社的董事。

为了赶去未来岳父的饭局,他不得不立刻改变路线,并且将阿列克斯也一同捎去。

这位俄罗斯大佬看着就很有“我很酷,我很拽”的黑手党强大气场,但其实是一个非常宠溺女儿的霸气角色。

由于在大佬家中被伏特加灌到头脑不清醒,阿列克斯第二天在新就职的出版社会议上大闹了一场。

后来,为了向女上司道歉他还送了八朵康乃馨给她。

必须要高亮的是,俄罗斯是不能送偶数花给活人的,所以阿列克斯自然又再一次惹恼了她的女上司。

后来加上司机小哥罗马的各种掺和,阴差阳错之下女上司还误以为阿列克斯爱上了她。

这剧让我认识了一个不一样的战斗民族,从中能看到俄罗斯人民淳朴善良的一面,体会他们搞笑不羁的性格,还能学习到各种各样的俄罗斯民俗风情。

俄罗斯人,政治上是指俄罗斯的公民,自然上是指俄罗斯民族,为俄罗斯主体民族,属欧罗巴人种,具有这一人种的基本特征:浅色皮肢,柔软的波状发,男子胡须和体毛发达,鼻窄且高高隆起,唇薄,直颌,面部轮廓清晰,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

但俄罗斯人还有自己的特点:北方俄罗斯人属欧罗巴人种中的白海-波罗的海类型,身材较高,头型较长,鼻子高突,鼻梁呈直形或凹形,头发和眼珠色浅。

南方俄罗斯族属欧罗巴人种中的中欧类型(或称阿尓卑斯类型),身材中等或中等以上,头型宽短,面阔,鼻高且大,发色淡黄并呈波状。

我眼中的俄罗斯

我眼中的俄罗斯

学习《大国崛起》俄罗斯有感从臣服于金帐汗国的小公国到世界一极的苏联再到目前的俄罗斯联邦,我们北方的邻居让我们五味杂陈。

一、环视亚欧,侍机崛起。

斯拉夫人接受了东正教,后来该地区被鞑靼人所征服,经过反抗驱逐了鞑靼人。

在拜占庭帝国覆亡以后,伊凡三世自称沙皇,以拜占庭帝国的国徽双头鹰为本国国徽,意味着莫斯科大公国继承了拜占庭帝国的衣钵,成为政教合一的国家。

正是因为宗教和曾经被异族人统治的原因,俄罗斯一直到现在都没有得到西方的认可,这为日后两方的对立埋下了伏笔。

原本一个内陆小国,在彼得大帝之后为了获取出海口开始不断的战争,仅中国就被不断蚕食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到近代,俄国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农奴制帝国。

二、红色苏联,世界一极。

十月炮响,红色政权建立。

为了反抗干涉,迅速摆脱落后的面貌,苏联开始大力发展重工业,但是忽视了轻工业的发展,这种跛脚鸭现象对其日后的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随着斯大林宪法的颁布而得以确立,这种体制被苏联当局奉为圭臬,随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也都建立了该体制。

二战以后,两极格局逐渐显现,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领袖。

新中国的156个项目就是苏联援建的,老大哥的称谓也被中国人民所熟知。

三、美苏争霸,内忧外涉。

美苏争霸极大消耗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苏联国力,美国对苏联积极进行“和平演变”。

高度集中经济体制,权力高度集中,否定价值规律,排斥商品和市场,导致本国经济发展缺乏活力,苏联当局不允许别国改变此体制,镇压“布拉格之春”就是明证。

政治上搞大国沙文主义,干涉别国内政,苏联发动的侵阿战争就是如此。

苏联党员领导干部逐渐腐化,特权主义享乐主义盛行,党建工作流于形式,脱离群众。

在内忧外涉之下,苏联于1991年解体。

四、瘦死骆驼,二流国家。

苏联解体以后,西方国家向俄罗斯许诺的好处都没有实现,反而北约东扩,压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俄罗斯如梦初醒。

俄罗斯重工基础仍在,但经济上发展乏力,居于二流之列,令人唏嘘。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

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

俄罗斯电影赏析结课论文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我一个学期所欣赏的俄罗斯电影,以及老师对电影的评价来阐述本人对于俄罗斯电影的印象以及思考。

关键词:俄罗斯、电影、印象、思考引言:虽然本课程名为俄罗斯电影,而真正能代表俄罗斯的电影是苏联电影。

在这个学期我们所赏析的各部影片大部分也都是前苏联电影。

前苏联电影故事性极强,艺术内涵丰富,既不太商业,也不太文艺,看过之后往往让人印象深刻,感动长存心中,而且体裁的多样化也完全能与好莱坞相提并论。

正文:任何过国家的电影都是有喜剧也有悲剧的,俄罗斯电影也不例外。

先说喜剧,在课堂上老师给我们播放了一部梁赞诺夫导演的《意大利人在俄罗斯的奇遇》。

这部电影用老师的话说就是一部可以从头笑到尾的喜剧。

导演以荒诞的情节和演员夸张的肢体动作来制造笑料,属于疯癫喜剧,追车片段和末段的狮子在大街上乱跑追踪盗贼们的情节都让人捧腹大笑,然而这些只是为了让人一笑罢了,并不能让人找出更多更深刻的思考,这并不是我眼中的俄罗斯电影。

而谈到俄罗斯电影,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悲剧。

尤其是那部让人久久难以忘怀的《雁南飞》。

大雁南飞,本是自然之景,但在影片中导演卡拉托佐夫却赋予了这自然之景不同的含义。

薇罗尼卡和鲍里斯是一对热恋中的青年。

战争爆发后,鲍里斯上了前线。

薇罗尼卡的家夷为平地,双亲被炸死。

借住在鲍里斯的父亲家中。

在痛苦的日子里,鲍里斯的表弟马尔克趁人之危占有了她,不得不与之结婚,遭到鲍里斯的父母及其他人的谴责,双重的打击使薇罗尼卡想自杀。

但她心中存着一线希望,那就是等鲍里斯归来。

但鲍里斯上前线不久就牺牲了。

这消息很久以后才被薇罗尼卡知道,她绝望了。

但是,战争胜利的到来对每一个人都是一个新的开始。

在莫斯科市民欢迎士兵凯旋归来的盛会上,薇罗尼卡把手中的鲜花一枝枝分给来自前方的战士。

这时,大雁又在空中飞过,就像当初薇罗尼卡和鲍里斯在莫斯科河畔漫步的情景一样。

银幕上光与影最原始的黑白对比,一次次的光影投射,见证着动荡年代中飘离的人们。

我眼中的俄罗斯

我眼中的俄罗斯

我眼中的俄罗斯【摘要】:在19世纪俄国文坛上,曾出现了一条“辉煌灿烂”的“多余人画廊”,在这画廊中耸立着许多具有一定“文化”高度的典型。

除此之外,俄罗斯人民具有迷恋往昔和憧憬未来的特点,他们迷恋往昔,怀念彼得大帝的强盛时代,怀念斯大林时代的世界大国地位,他们憧憬美好的未来,怀揣梦想,有着大国复兴的强国之梦。

俄罗斯人民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们坚韧努力,不贪图物质享受,关心国家发展。

俄罗斯民族是不屈的民族,他们坚韧而富于理想主义。

【关键词】:多余人;俄罗斯人民的性格。

“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

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

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嫉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

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

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多余人”的特征就是他们具有复杂的人生,他们是思想上的“报晓的先觉者”,行动上则是“贫乏的残疾者”。

他们是属于精神世界中最鲜活和最忧郁的“精神贵族”。

用一句话概括,“多余人”的心理特征是,意识和意志的不相协调。

意识上的“巨人”和意志上的“矮子”,这也是“多余人”大起大落的精神历程和悲剧。

“多余人”具有忧患意识和民族的整体特征,在民族兴亡中实现个人的价值。

这使俄国“多余人”闪耀着某种灵光,格外动人,而且更富有生命力和感染力,或许这也是俄国“多余人”在文学家笔下获得不朽价值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多余人”来说,他们恰恰处于社会关系网络的最敏感点上,因而他们的性格悲剧也就成了历史的必然。

而且较之一般性像,他们更集中、更深刻地反映着社会关系两极的对立和冲突,或者说,他们本身就是社会关系两极尖锐对立和激烈冲突的产物。

我眼中的俄罗斯

我眼中的俄罗斯

音乐创作
• 俄罗斯音乐在十八世纪前主要为宗教音乐,俄罗斯的非宗 教音乐十八世纪起开始流行。人们对音乐的兴趣,引起民 间歌曲的收集和改作,这些民间歌曲对后来俄国音乐的发 展有很大影响。下半叶,作曲者和演奏者相继出现,到七 十年代舞台上已有反映城乡生活的歌剧演出。
• • 音乐特色 俄罗斯音乐的养分源自民间,但又深受拜占廷宗教唱诗音乐的影响, 它常常以悠远深沉 的曲调来叙述一个故事,比如我们重温“红莓花儿开”、“小路”等歌曲时 ,就能细细体 味到它的这个特点。俄罗斯音乐甚至能展现历史的大场面,那恢弘的气势,形成了一套具 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歌咏曲调体系。
俄国著名文学家
宗教
• 东正教是俄罗斯联邦内的主要宗教,其他的宗教包括了 基督教其它派别(天主教、新教)、伊斯兰教和佛教等。 多数南俄的突厥语族与北高加索人信仰伊斯兰教。 • 俄罗斯正教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东正教会团体,其 最高权力属于主教公会。公会根据需要召开,由全体主 教参加;在公会休会期间,则由莫斯科和全俄罗斯大牧 首领导,宗座设在莫斯科,2009年2月起,这一职位由 基里尔一世担任。 • 有1亿俄罗斯公民表示自己信仰东正教,还有大约2000 万公民是穆斯林。以目前的人口统计所反映的趋势来看, 这种不均衡将会发生朝向穆斯林社团意愿的改变,到 2020年,穆斯林人口将持续增加至总人口的20%。
俄罗斯人文
语言 音乐创作 绘画工艺 Biblioteka 学 电影艺术 宗教语言
• 俄语是俄罗斯国家唯一的官方语言。俄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是斯拉夫语族中使用人数最 多的语言。属于斯拉夫语族的东斯拉夫语支。 主要在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其它成员国中使用, 在华沙条约的成员国里曾经被学校广泛作为第 一外语教学。在苏联时期,俄语在其加盟共和 国中被大大的强调。虽然很多这些前苏联的国 家现在开始强调当地语言的重要性,但是俄语 仍然是这些地区最广泛使用的语言,并且也是 这些国家进行交流时使用的语言。

我眼中的俄罗斯中俄友谊作文

我眼中的俄罗斯中俄友谊作文

我眼中的俄罗斯中俄友谊作文我的俄语启蒙老师是一个来自俄罗斯图拉市的年轻小伙子,他的名字叫做安德洛索夫,俄罗斯人称呼老师时习惯连着名字和父称一起叫,初学俄语这名字对我们来说太长了,所以私底下我们都叫他小阿。

第一次见到小阿除了惊艳于俄罗斯民族与我们大不相同的精致外表之外,还有他出色的汉语水平。

开学第一天他用一口流利的汉语折服了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尽管看起来与我们年纪相仿,但他的眼神和举止间却有着说不上来的深沉和成熟。

俄罗斯人有点“固执”的性格确实名不虚传,他不会放过对班上每一个同学提问的机会,而且必须要等到他满意的回答之后才会罢休。

刚开始学外语的人,就像牙牙学语的婴儿,张嘴说话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十八九岁的我们经常被他问的面红耳赤,手冒冷汗,但是不得不说那是我们成长最快的一年,为了激励我们,他会在我们考试之后送给第一名小奖品,为了博得小阿的青睐我铆足了劲儿,得到过一个小小的套娃,至今保留在我的书柜里当作纪念。

小阿还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学霸。

如果不是小阿突然离职,为了深造要去本市的师范大学读英语研究生,我还不知道他竟然是个精通俄、中、英、德四国语言的天才。

这令我想起来,或许确实有很多俄罗斯人非常喜欢汉语,曾经走在莫斯科的街头,我也遇过几次俄罗斯人想要来和我学习汉语的经历。

小阿对学习的热情就像对待我们的那种“固执”一样,他告诉我们学习语言的秘诀就是每天学习,也并不是要日日埋头苦读,只是对于语言学习者而言,一日不学便会失了了语感。

确实如他所言,一日不学自己知道,一周不学老师知道,一月不学全世界都知道了。

小阿带着我们轻叩开了俄罗斯的大门,这个国家从印象中的陌生变得生动有趣,这个国家的人让我更想去了解,直到后来我去了莫斯科留学,结识了更多俄罗斯友人,才发现这个国家的人不似外表冰冷,他们总将温暖和真诚都放在心里。

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

中国人眼中的俄罗斯

• b.普京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办事果断、无所不能的硬汉形象,热爱体
育,荣获桑勃式摔跤冠军和柔道冠军,铁汉柔情。(独特人格魅力)
• c.普京全名是弗拉基米尔罗维奇.普京和列宁一个姓(弗拉基米尔.伊
里奇.列宁)也许是基于这份感情普京被喜爱。
普京语录
• (一)梦想复兴俄罗斯——木帆船上上的划桨奴隶 • 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 没有头脑。面对两次投票给我选我当俄罗斯联邦总统的公民们,我无 愧,所有这八年来,我忙的像木帆船上的划桨奴隶,从早到晚还是殚 精竭虑的干。 • (二)强硬维护国家利益——有本事来抢 • 俄罗斯国土虽大,却没有一寸是多余的。有本事来抢。美国这次的动 机和他们任何其他的动机没啥不同,把你的房子点了煮鸡蛋! • (三)强硬对待恐怖分子——拉到茅房里毙了 • 俄罗斯战斗机现在和将来就是要专门打击车臣恐怖分子营地,不管恐 怖分子跑到哪里都要继续下去,要是在茅房里抓到,那就要拉到茅房 里毙。 • (四)做人的品质——从来不装样子 •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需要鲜明地体现出一种品质,这就是宽容,依 我看。宽容常常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东西。
促进经济发展的改革政策,俄罗斯经的济不仅止住了下滑,而且从 2000年开始全面复兴。在这过程中,受惠最大的就是俄罗斯百姓,如 今贫困人口大为减少,由于工资和养老金的提高,居民的收入大幅度 增长。 • 政治上,普京以社会团结与和睦为目标,通过一系改革措施理顺了 各种重大的政治关系,如总统与国家杜马、总统与总理、中央与地方 的关系,彻底改变了叶利钦执政时代以“乱”为特征的政治局面; • 外交上,普京以重振俄罗斯的大国雄风为目标,采取多边务实的外 交政策,以俄罗斯的利益筹码平衡与各大国的关系。
文化
钢铁是怎 样炼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俄罗斯
我最先了解俄罗斯是从课本上知道的,从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从亚力山大·普希金到契科夫,一个个文学大师,一部部文学巨著,一段段艰难发展的历史文明,让我渐渐对俄罗斯这个国家充满好奇。

要想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深入了解,除了地理、历史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文化的深入体会,能够了解民族文化。

通过对俄罗斯语的学习,我对俄罗斯这个神秘的国度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以前的印象中,说起俄罗斯能想到的只有这些概念,“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对其在文化上的了解就更少了。

我们作为外国人常常感到对俄罗斯,俄罗斯人,俄罗斯人的习惯,爱好,文化非常陌生。

比如说,在我们的意识中总认为俄罗斯文化就是套娃, 俄式三弦琴, 手风琴, 民族服装, 以及民歌。

对俄罗斯文化的学习,给我的感觉只能用“扑朔迷离”这样的词来形容了。

俄罗斯虽然没有四大文明古国那样的悠久的历史,但曾经拥有相当灿烂的文明,客观的说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俄罗斯历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他们是俄罗斯文化的重要组成,他们的名字为全世界所熟知,成为一代代俄罗斯人的骄傲。

然而,不为更多人所理解的是俄罗斯文化迷离的地方。

有人说,从古至今,俄罗斯民族常常表现出性格上的"双重性"。

一方面性格刚烈,勇猛剽悍,尚武善战,在历史上赢得了很多次世界规模的战争。

另一方面又多愁善感,犹豫彷徨,优柔寡断。

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钟摆性",他们有时温顺驯服,有时又往往缺乏理性,经常感情用事,极易走极端。

他们信仰宗教,善良真诚,乐于助人,在处理人际的关系上有时比较大度,非常慷慨,热情好客,有时又往往显得十分小气,冷漠无情。

他们有时非常懒惰,有时又非常勤奋;有时非常霸道,有时又非常恭顺;有时非常蛮横,有时又非常虔诚;有时非常暴躁,有时又耐性十足。

自然资源丰饶充沛,民族性格自信懒散。

俄罗斯幅员辽阔,广大的空间激发出俄罗斯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造就了俄罗斯民族豪放的性格,同时,取之不尽的丰富自然资源使俄罗斯人容易懒散、不讲效率、时间观念差。

俄罗斯漫长而寒冷的冬季,也给人们留下了生活的重负与精神的压抑,使俄罗斯人磨练了意志,培养出了忧郁但又吃苦耐劳的性格特征。

可能是由于有太优越的自然条件,俄罗斯人又显得非常懒散,他们喜欢晒着太阳在大街上、公园里唱歌跳舞、吸烟喝酒,而且表情总是庄严、肃穆,凝重似乎多于微笑,沉重似乎多于轻松。

宗教影响多元渗透,群体意识优越坚强。

俄罗斯文化是深受宗教影响的文化。

多元的宗教影响渗透在俄罗斯各个方面,成为其民族精神、民族性格的主体成分。

如,东正教主张博爱、宽恕和忍耐,造就了俄罗斯人温顺善良的品质。

但因缺乏理性,又容易陷入病态的献身狂热之中。

东正教主张苦行主义的自我牺牲和人人得救的群体意识,造就了俄罗斯人具有自我牺牲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

东正教主张普济众生和"救世"精神,使俄罗斯人产生一种民族主义的优越感和使命感。

他们认为,东正教是基督教的正教,继罗马和拜占廷之后莫斯科是东正教唯一的保卫者,即"第三罗马",为俄罗斯大规模向外扩张奠定了思想基础。

总之,俄罗斯就像一只巨大的钟摆,不停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摇动,我想也正因为多元化的文化,让我们对这个国家深深着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