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醇与甘油果糖的临床应用

合集下载

甘露醇在临床的应用

甘露醇在临床的应用

【关键词】甘露醇甘露醇是临床科室最常用的渗透性脱水剂,不但脱水利尿较为理想,而且还有降粘、扩血管、增加肾血流量、改善微循环及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膜损害和细胞水肿,性能稳定,无毒副反应,临床应用广泛,本文报告如下。

1 甘露醇的一般性能甘露醇分子量为18.2,分子结构式为碳、氢、氧分子及氢氧羟基、氢氧基组成。

1克甘露醇约容于5.6ml水中,临床上常用的甘露醇剂多为20%溶液。

一般认为8克甘露醇可排出水分100ml,天冷时可有结晶析出,可用800c~1000c热力温溶解冷凉后使用,20%溶液的渗透压为正常血浆的3.66倍。

口服不吸收,主要分布于细胞外液,一小部分在肝内转化为糖原,绝大部分经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

在体内几乎不被代谢或代谢缓慢。

静脉给药迅速升高血浆渗透压,引起组织脱水。

相同浓度时分子量愈小所产生的渗透压愈高,有轻度排钠贮钾作用[1][2],是目前认为脱水作用较强、性能稳定、疗效可靠、毒副作用较小的脱水药物。

2 甘露醇的作用机理2.1 脱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按渗透压,平衡作用原理,甘露醇静脉给药后,能形成血管内与脑组织间渗透压差,使脑组织脱水,减少颅内容积及颅内压,同时由于血浆渗透压增高,反射性抑制脑脊液的产生及降低血液粘稠度,扩张血容,改善循环,从而减轻细胞水肿,改善细胞代谢功能[3][6],因此甘露醇是目前脑水肿、颅内压增高患者的首选药物。

2.2 利尿作用甘露醇为渗透性利尿药,有扩张肾小动脉,增加肾血流量,经肾小球滤过几乎不被肾小管再吸收,在肾小管保持足够多的水分,经维持其渗透压,导致水和电解质经肾脏排出体外,产生脱水及利尿作用,其利尿作用比尿素强,排泄速度也较快。

2.3 具有抗自由基及细胞膜稳定作用,减少器官组织细胞的损害,特别是脑损害。

70年代初,dompouios等提出自由基学说,认为自由基是脑水肿发病机理中的重要因素,不论何种类型脑水肿均是由于自由基对细胞的过氧化作用所致[5]。

甘油果糖注射液

甘油果糖注射液

甘油果糖注射液
高渗脱水剂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颅内压增高,目前常用的高渗脱水剂有: 20% 甘露醇注射液、 10% 甘油果糖注射液等。

甘露醇因其脱水作用快而且确切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近年来因其过度利尿作用引起电解质紊乱和反跳现象特别是急性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的频繁报道越来越受到重视和警惕。

据报道甘露醇导致急性肾损害占我国药物所致肾衰的第三位。

甘油果糖降低颅内压的作用与甘露醇相当或略强,利尿作用小,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甘露醇。

10%甘油果糖注射液已于1993年在我国批准上市用于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炎症及其它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等症。

经大量临床验证,10%甘油果糖注射液能有效降低颅内压,治疗急性脑血管病伴肾损害,改善脑损伤后血液流变学。

【特性】1.平稳降低颅内压,作用迅速而持久; 2.在降低颅内压的同时,可供给能量; 3.改善脑血流量和脑代谢; 4.耐受性好; 5.不易结晶,使用方便。

【品种优势】1.与临床传统用药—甘露醇注射液相比: 2.无“反跳现象”; 3.不引起水和电解质紊乱; 4.肾功能损害明显低于甘露醇; 5.更适合老年患者及心功能不全患者。

【市场优势】1.国家医保目录甲类品种; 2.广泛用于脑血管病、脑外伤、脑肿瘤、颅内炎症及其它原因引起的急慢性颅内压增高,脑水肿等症。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或严重的残疾。

目前,针对脑出血的治疗方法还很有限,临床上常常采用保守治疗,即通过控制血压、改善脑循环等手段来减轻症状。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是两种常用的脑保护剂,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甘油果糖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主要通过增加尿液渗透压来减轻脑水肿。

甘露醇则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通过增加尿液渗透压和抑制脑血管内皮细胞水肿来起到降低脑压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探讨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应用在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研究。

选取了56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采用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应用的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独应用甘油果糖的治疗方案。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进行对比。

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后的脑压、脑循环和神经功能方面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

治疗组脑压明显下降,脑循环灌注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

治疗组的存活率和生活质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且较轻。

通过以上观察结果可以得出结论: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甘油果糖能够有效降低脑压和炎症反应,甘露醇则能够进一步降低脑压和改善脑循环。

两者的联合应用能够相互增强疗效,并且能够降低药物剂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应用有望成为脑出血治疗的新策略。

需要注意的是,本研究是一项临床观察研究,还需要进一步进行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观察到的结果。

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并密切观察和处理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血管疾病,临床治疗中常用的药物有甘油果糖和甘露醇。


文旨在观察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

本研究选取了56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

对照组采用单独应用甘油果糖治疗,实验组采用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治疗。

两组患者在入院的时候进行基本情况调查,并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治疗过程中,对照组患者每日口服甘油果糖
100毫升,实验组患者每日口服甘油果糖100毫升并静脉注射甘露醇,剂量为0.5克/千克体重。

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功能等指标,并观察治疗后的疗效。

结果显示,在治疗后72小时,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

实验组的昏迷程度更快恢复,神经功能恢复时间明显缩短。

实验组还表现出更好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如血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和红细胞聚集率较低。

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的并发症发生率
也较高,如肾功能损伤、心脏骤停等。

而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以上结果表明,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降低并
发症的发生率。

甘油果糖具有调节渗透压、保护脑细胞、减轻脑水肿的作用,而甘露醇可
有效降低颅内压力,改善脑血流灌注。

这一联合方案在脑出血的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前景。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是本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如样本量较小、观察时间较短等。

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
多中心临床研究来验证这一联合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

甘油果糖与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56例临床观察
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是常用的渗透性利尿剂,可以通过调节血浆渗透压,减少脑水肿和颅内压。

本文通过临床观察甘油果糖和甘露醇联合应用治疗脑出血的效果,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选择2010年至2020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脑出血患者56例,男性43例,女性13例,平均年龄56岁。

根据入院时间的顺序,将患者分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组(28例)和单独使用甘露醇组(28例),每组均有相同数量的男性和女性。

两组患者入院时,进行头颅CT扫描评估,测量患者的颅内压。

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组在给予排尿前先静脉注射甘油果糖250毫升,然后进行甘露醇滴注治疗,甘露醇剂量为1g/千克体重。

单独使用甘露醇组只进行甘露醇滴注治疗,剂量同样为1g/千克体重。

观察两组患者的颅内压变化、生理指标、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组患者的颅内压明显下降,平均降低了10mmHg,而单独使用甘露醇组降低了8mmHg,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但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组的生理指标改善更好,尿量明显增多,肾功能也得到改善。

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方面,两组患者差异不明显。

结论:甘油果糖联合甘露醇治疗脑出血可以有效降低颅内压,改善生理指标,但对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不明显。

甘油果糖和甘露醇的联合应用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在治疗脑出血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但本研究样本数量较小,需要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更长时间的随访观察,以验证治疗效果。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发表时间:2013-05-14T17:48:07.34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10期供稿作者:姜永娟宫玉宝[导读] 甘露醇是治疗脑出血最重要的药物之一,宜短期应用,但如果甘露醇停用过早,引起水肿加重。

姜永娟宫玉宝 (莱阳沐浴店中心卫生院 265211) 【中图分类号】R743.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0-0176-02 【摘要】目的评价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

方法采用住院病例50例,均经头颅 CT确诊为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应用甘露醇+甘油果糖酯,对照组只用甘露醇,两组比较差异。

结果甘露醇与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甘油果糖明显减轻血肿周围组织的水肿,改善血肿周围组织局部微循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结论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取得了较好疗效。

【关键词】甘露醇甘油果糖脑出血1、引言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在我国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脑出血病例中大约60%是因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所致,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重要环节。

本文采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联合治疗脑出血跟传统的单纯用甘露醇疗法作一比较。

2、对象与方法2.1研究对象选取2010年3月1日—2012年5月7日在我院住院的50里脑出血患者进行研究。

50例脑出血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60±10)岁;对照组25例,男12例,女13例,年龄(62±10)岁,两组性别、年龄、平均出血量、部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2方法两组均给予吸氧,保护脑细胞等常规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应用20%甘露醇125ml和10%甘油果糖250ml每8小时1次交替应用,5日后,改用甘油果糖静脉滴注,并逐渐减量,两周后停药。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在颅高压中的应用和比较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在颅高压中的应用和比较

《国家处方集》
静脉滴注 5-10mg/kg,1-2次/天, 250ml滴注时间控制在11.5h,连续给药1-2周
甘露醇
甘油果糖
甘露醇
小剂量VS大剂量
狄晴等对甘露醇治疗缺血性脑水肿的实验研究发现, 输注甘露醇 1g/kg与0.5kg/kg各3次,间隔12h,脱水效果相同
Marshall等研究显示,间隔相同时间小剂量0.25kg/kg或大剂量 1kg/kg甘露醇治疗后,颅内压降低程度无差异,但1kg/kg引起血 尿素氮的不良反应更多
PK/PD:甘露醇 VS甘油果糖
甘露醇
起效:利尿:1~3h 降低颅内压:约 15 至 30 min 持续时间:4 至 6 小时 分布:17 L;仍然局限于细胞外空间(除非 在极端浓度下);不穿透血脑屏障(一般渗 透率低); 半衰期消除:0.5~2.5h; 肾功能衰竭 6 至 36 h 排泄:80%以原形从尿液中排出
脑灌注压 (CPP)
脑灌注压 (CPP) 是脑灌注充分性的临床替代指标。 CPP 定义为平均动脉压 (MAP) 减去平均 ICP(CPP = MAP - ICP); 成人的正常CPP为50至70mmHg; 5 岁以下儿童,根据正常 ICP <20 mmHg 和 MAP >60 至 80 mmHg,根据年龄(其中 MAP = 1.5 x 年龄 + 55 mmHg ,儿童的 正常 CPP 可计算为至少 40 至 60 mmHg 。 当 CPP 由于低血压或 ICP 显着升高而低于临界水平时,大脑接收的 CBF 不足,可能会发生缺血性损伤
甘油果糖
甘油果糖起效较甘露醇慢,IV后2-3h 达到平衡
每500mL能提供1339KJ热量,能通过 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氧化成磷酸化基 质,参与脑代谢的惟一热量源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的临床应用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的临床应用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的临床应用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降颅压药物,两者各有利弊。

甘露醇是单糖,在体内不被吸收,代谢上无活性,绝大多数以原形从肾脏排出,是渗透性利尿剂。

它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脑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内,脑组织体积相对缩小而达到降颅压目的,降颅压速度快。

快速静脉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降颅压作用,30~60分钟达到高峰,可维持3~8小时,半衰期为100分钟。

因此,根据病人病情每日可用3~6次,每次用量按0.25~1.0g/kg酌情给药(250ml含50g)。

甘露醇最大的副作用是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同时由于影响水电解质的重吸收,大量电解质从尿液中丢失,使血电解质发生紊乱。

对立即需要降颅压的病人,如果没有肾功损害和心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应首选甘露醇。

甘露醇可迅速发挥降压效果,对急性脑疝的抢救非常有效,但停药后会很快出现反跳(颅内压又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需要重复使用。

由于甘露醇必须快速滴入才能发挥降颅压疗效对一些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给1/3或1/2量的甘露醇,但降颅压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能会相应缩短。

令临床医生困惑的是,在甘露醇的药物说明书上清楚地写着“活动性脑出血者禁用”。

换句话说,在脑出血的超急性期禁用甘露醇。

我们有多少位医生在抢救脑出血导致脑疝的危急时刻,先看一眼药物说明书?为了挽救病人生命我们需要立即降颅压,不用甘露醇用什么?没有任何东西比甘露醇来的更快!如果事后患者家属拿着甘露醇的说明书与医生对簿公堂的话,我们必输无疑!我不知道为什么活动性脑出血不让使用甘露醇,一定是有据可循。

但我个人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为了救命,不用死啃书本,还是要用的。

约1/3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在24小时可能出现血肿扩大,临床症状恶化。

但24小时后一般不再出血(血液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除外),可以根据病情大胆使用,脑梗塞不必考虑这一问题。

但甘露醇不是万能的,有人观察多次频繁应用甘露醇后可使其进入梗死的脑组织中,形成梗死区的高渗状态,渗透梯度将周围脑组织的水拉入脑梗死区,加重脑水肿、脑组织移位和脑疝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露醇与甘油果糖的临床应用
甘露醇和甘油果糖是临床上最常选用的降颅压药物,两者各有利弊。

甘露醇是单糖,在体内不被吸收,代谢上无活性,绝大多数以原形从肾脏排出,是渗透性利尿剂。

它通过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使脑组织内水分进入血管内,脑组织体积相对缩小而达到降颅压目的,降颅压速度快。

快速静脉注射后15分钟内出现降颅压作用,30~60分钟达到高峰,可维持3~8小时,半衰期为100分钟。

因此,根据病人病情每日可用3~6次,每次用量按0.25~1.0g/kg酌情给药(250ml含50g)。

甘露醇最大的副作用是引起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急性肾功能不全;同时由于影响水电解质的重吸收,大量电解质从尿液中丢失,使血电解质发生紊乱。

对立即需要降颅压的病人,如果没有肾功损害和心功能障碍的客观证据,应首选甘露醇。

甘露醇可迅速发挥降压效果,对急性脑疝的抢救非常有效,但停药后会很快出现反跳(颅内压又恢复到用药前的水平),需要重复使用。

由于甘露醇必须快速滴入才能发挥降颅压疗效对一些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可以给1/3或1/2量的甘露醇,但降颅压作用的持续时间可能会相应缩短。

令临床医生困惑的是,在甘露醇的药物说明书上清楚地写着“活动性脑出血者禁用”。

换句话说,在脑出血的超急性期禁用甘露醇。

我们有多少位医生在抢救脑出血导致脑疝的危急时刻,先看一眼药物说明书?为了挽救病人生命我们需要立即降颅压,不用甘露醇用什么?没有任何东西比甘露醇来的更快!如果事后患者家属拿着甘露醇的说明书与医生对簿公堂的话,我们必输无疑!我不知道为什么活动性脑出血不让使用甘露醇,一定是有据可循。

但我个人的临床实践告诉我,为了救命,不用死啃书本,还是要用的。

约1/3的高血压性脑出血在24小时可能出现血肿扩大,临床症状恶化。

但24小时后一般不再出血(血液病、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除外),可以根据病情大胆使用,脑梗塞不必考虑这一问题。

但甘露醇不是万能的,有人观察多次频繁应用甘露醇后可使其进入梗死的脑组织中,形成梗死区的高渗状态,渗透梯度将周围脑组织的水拉入脑梗死区,加重脑水肿、脑组织移位和脑疝形成。

急性脑卒中的脑水肿一般在3~7天为高峰期,因此,甘露醇的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只要临床高颅压症状得到改善,即可停用,或改换成甘油果糖之类作用柔和的药物。

任何药物都具有双韧剑,有毒副作用,一定要时刻警惕药物的不利因素(心脏负荷加重、肾功损害,电解质紊乱),不要只考虑有利方面。

甘油果糖为高渗性脱水药,为一种复方制剂,与甘露醇相比,本药起效慢,注射后0.59±0.39小时颅内压开始下降,2小时左右达高峰,降颅压可持续6.03±1.52小时,比甘露醇约长2小时。

治疗脑水肿时每次250ml(含甘油25g,果糖12.5g,氯化钠2.25),每日1~2次。

甘油果糖不增加肾脏负担,一般无肾脏损伤作用。

甘油果糖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还能参与脑代谢提供热量。

由于甘油果糖起效慢,紧急需要降颅压的情况难以奏效,但它作用时间长,无反跳现象,可以与甘露醇交替使用。

甘油果糖适用于有
心功能障碍不能耐受快速静脉。

输注甘露醇、伴有肾功损害、不需要立即获得降颅压挽救病人生命的紧急效果。

甘油果糖一般用于脑血管病、脑外伤等原因引起的颅内压增高和脑水肿的情况下,外伤除非是脑外伤或颈椎什么的引起颅内压或脑组织水肿,普通的骨科外伤引起的水肿大部分是炎症渗出所致的,用甘油果糖不太合适,很多情况下,实践最有发言权。

另外,有些适应证和文章是厂家的学术推广行为,和真正的治疗还是有距离的,所以除非是有指南或国外权威期刊的推荐,一般文章的只言片语不要盲目以为就是对的。

另外,由于甘油果糖虽然对肾功能不全的病人比较合适,但是由于其降颅压不够强和迅速,所以建议用低剂量的甘露醇,也不用甘油果糖(但是还是缺少循证医学的证据支持,我没有检索国外的文献,有兴趣的同行可以去检索下)。

倒是在ICU对于一些急性颅内压增高已经解决,但需要继续脱水治疗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其肾功能不太好,倒是在用甘油果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