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经第5章
微观经济学第5章习题

第五章一、单项选择1.对完全垄断厂商来说,( C )。
A.提高价格一定能够增加收益;B.降低价格一定会减少收益;C.提高价格未必能增加收益,降低价格未必减少收益;D.以上都不对。
2.完全垄断厂商的总收益与价格同时下降的前提条件是( B )。
A.E d>1;B.E d<1;C.E d=1;D.E d=0。
3.一垄断者如果有一线性需求函数,总收益增加时( B )。
A.边际收益为正值且递增;B.边际收益为正值且递减;C.边际收益为负值;D.边际收益为零。
4.完全垄断厂商的产品需求弹性E d=1时,( B )。
A.总收益最小;B.收益最大;C.总收益递增;D.总收益递减。
6.当垄断市场的需求富于弹性时,MR为( A )。
A正;B.负;C.0;D.1。
7.垄断厂商利润极大时,( C )。
A.P=MR=MC;B.P>MR=AC;C.P>MR=MC;D.P > MC = AC 9.完全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为直线时,边际收益曲线也是直线。
边际收益曲线的斜率为平均收益曲线斜率的( A )。
A.2倍;B.1/2倍;C.1倍;D.4倍。
12.若一个管理机构对一个垄断厂商的限价正好使经济利润消失,则价格要等于( C )。
A.边际收益B.边际成本;C.平均成本D.平均可变成本。
13.在短期,完全垄断厂商( D )。
A.无盈亏B.取得最大利润;C.发生亏损; D 以上任何一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19.完全垄断市场中如果A市场的价格高于B市场的价格,则( B )。
A.A市场的需求弹性大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B.A市场的需求弹性小于B市场的需求弹性;C.两个市场的需求弹性相等;D.以上都正确。
二、名词解释1. 完全垄断市场2.自然垄断3.价格歧视4.垄断竞争市场5.寡头垄断市场6. 一级价格歧视7. 二级价格歧视8. 三级价格歧视三、判断题1.完全垄断厂商是市场惟一的供给者,所以不必进行推销努力。
(F)2.完全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与边际收益曲线是同一条曲线。
曼昆经济学原理第6版微观经济学分册第5章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113P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复习题1.给需求价格弹性与需求收入弹性下定义。
答: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
2.列出并解释本章中所谈论的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四个因素。
答:需求的价格弹性取决于许多形成个人欲望的经济、社会与心理因素。
通常,需求价格弹性主要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1)相似替代品的可获得性。
有相似替代品的物品往往富有需求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
(2)必需品与奢侈品。
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
(3)市场的定义。
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
(4)时间框架。
物品往往随着时间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因为在长期中人们有充分的时间来改变自己的消费嗜好与消费结构。
4.如果弹性大于1,需求是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如果弹性等于零,需求是完全有弹性还是完全无弹性?答:弹性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
弹性等于零,需求完全无弹性。
5.在一个供求图上标明均衡价格、均衡数量与生产者得到的总收益。
答:如图,供给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是均衡点,均衡点所对应的价格P是均衡价格,所对应的数量Q是均衡数量。
P·Q,即阴影部分是生产者得到的总收益。
6.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价格上升会如何改变总收益?解释原因。
答: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价格上升会使总收益减少。
因为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减少的如此之多,以至于大到抵消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收益,即需求量下降的比例大于价格上升的比例。
7.如果一种物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我们把这种物品称为什么?答:需求收入弹性小于零的物品,我们称为低档物品。
8.如何计算供给的价格弹性?供给价格弹性衡量什么?答: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
它是衡量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9.毕加索油画的供给价格弹性是多大?答:毕加索油画的供给价格弹性为零。
范里安-中级微观经济学-课件-第5章

最优选择-折拗解
x2
45o
x1
.
8
最优选择-角点解(边界解)
x2
x1
.
9
最优选择-角点解(边界解)
x2
角点解处其中一种商品的最优消费量 等于零,且边际替代率(一般)不等 于商品价格比。
x1* x1
.
10
最优选择
内点解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在“内点”相切
折拗解 角点解
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折拗点”在 “内点”相交
x2
在此例中,所得税优于从量税
x2*
I1
I2
I3
x1* .
x1
32
• 但要注意:下述情况下所得税优于从量税 的结论并不必然成立。
➢ 消费者本来就不购买任何的商品1;
➢ 所得税可能挫伤消费者赚取收入的热情,以致课 征所得税导致消费者可支配(税后)收入的大幅 下降;
➢ 通过市场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消费者可以将 从量税的一部分税收负担转移给厂商。
第5章 选择
.
1
第5章 选择
• 学习目的:掌握消费者最优选择的条件和性质。
• 主要内容:1、“最优选择”的条件及其含义; 2、消费者需求; 3、若干例子; 4、理论运用:税收类型的选择
.
2
1、“最优选择”的条件及其含义
(1)消费者的行为模式假说:消费者从他们的预算集 中选择最偏好的消费束;
(2)最优选择的条件
(4)离散商品
(5)非凸偏好(角点解)
(6)柯布-道格拉斯偏好(内点解)
.
22
完全替代品的情况(角点解)
x2
MRS = -1
x
* 1
m p1
x
微观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5章 生产理论

练习
4.下面是一张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短期生产函数的产量表:
可变要素数量 1 2 可变要素总量 2 12 平均产量 2 6 边际产量 2 10
3
4 5
24
48 60
8
12 12
12
24 12
6
7 8 9
66
70 70 63
11
10 8.75 7
6
4 0 -7
练习
5.如果等成本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要生 产等产量曲线表示的产量水平(c) A 应增加成本支出; B 不能增加成本支出 ; C 应减少成本支出 ; D 不能减少成本支出 6.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情况下发生的(a) 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不按比例连续增加要素; C连续的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要素不变;D以上都对 7.如果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没有交点,那么要生产等产量 曲线应该(a) A增加投入;B 保持原投入不变;C 减少投入;D都不正确
练习
9.写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aK1-a关于劳动的平均产 量和劳动的边际产量的生产函数。
TPL AL K 1 K 1 K 1 解:APL A 1 A( ) L L L L
1 dTP d ( AL K ) K 1 L MPL AK1 L 1 A( ) dL dL L
同样对于平均产量函数 APL 10 0.5L
dAPL 令 0, 得L2 64,L (负值舍弃) 8 dL d dAPL 64 又 ( ) 3 0; L 8为极大值点 dL dL L 即当平均产量达到极大 值时厂商雇佣的劳动为 8
32 L
dAPL 32 0 .5 2 dL L
10.用图说明短期生产函数Q=f(L、K)的TPL、APL和MPL的特 征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微经第五章 复习题

第五章复习题一、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里打“√”。
错的在括号里打“╳”)1.短期是至少一种投入量固定,一种投入量可变的时期。
()2. 长期是指一年以上。
()3.只要总产量减少,边际产量一定是负值。
()4. 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条件下,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越多,即总产量越大。
()5. 当边际产量低于平均产量时,总产量就会减少。
()6.边际产量曲线一定会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7.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前提条件是生产技术水平不变。
()8.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意味着,随着可变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曲线最终要向右下方倾斜。
9. 当平均产量曲线达到最高点时,总产量达到最大。
()10.等产量线上任意一点所代表的生产要素组合,所生产的产量是相同的。
()11.在同一平面图上,两条等产量曲线之间不能相交。
()12.离原点越近的等产量曲线表示产量越大。
()13.在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左上方的点代表的产量大于右下方的点所代表的产量。
()14.在同一个平面上,一般只有三条等产量曲线。
()15. 等成本线表明了用既定总成本所能购买的资本量与劳动量的所有组合。
()16.如果劳动增加2单位要求使用的机器减少1单位才能保持产量水平不变,劳动对资本的边际替代率为2。
()17.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交点是表示生产要素最佳组合点。
()18. 当一个企业用最低成本技术进行生产时,边际替代率等于投入品的相对价格。
()19. 如果一个企业用最低成本技术进行生产,那么,劳动价格上升而资本价格不变就意味着该企业将更多使用劳动,而更少使用资本。
()20 当投入每一种生产要素的单位边际产量相等时,生产要素的组合达到最佳。
()21. 如果劳动的相对价格下降了,资本的密集程度就会提高。
()22.无论哪个行业,企业的规模都是越大越好。
()二、单项选择题1. 经济学分析中所说的长期是指()A. 1年以上B. 只能根据产量调整部分生产要素的时期;C. 5年以上D. 全部生产要素均可随产量进行调整的时期。
微观经济学第五章答案

第5 章需求和消费者行为二、问答题1.解释效用的含义。
总效用和边际效用之间有何差异?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并给出一个数字例子。
答:(1)效用的含义:参见本章概念题第1 题。
(2)边际效用与总效用之间的差异略。
(3)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内容:参见本章概念题第3 题。
根据基数效用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成立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由于随着相同消费品的连续增加,从人的生理和心理的角度讲,从每一单位消费品中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和对重复刺激的反应程度是递减的;二是由于在一种商品具有几种用途时,消费者总是将第一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最重要的用途上,第二单位的消费品用在次重要的用途上,这样,消费品的边际效用便随着消费品的用途重要性的递减而递减。
假定消费者消费了三份食品,它们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分别为5、4、3,那么总效用就是第一、第二、第三份食品分别带给他的效用的总和12(=5+4+3);而边际效用则指消费的最后一份食品,也就是第三份食品带来的效用3。
当消费者开始连续消费食品时,第一份食品带给它的效用是很大的。
以后,随着它对食品数量的消费增加,虽然总效用是不断增加的,但每一份食品给他带来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却是递减的。
当他完全吃饱时,总效用达到最大值,而边际效用则将为零。
这时如果他还继续吃,边际效用降为负值,总效用开始下降。
2.每周,汤姆·吴都以每个2 美元的价格购买两个汉堡包,以每瓶美元的价格购买8 瓶可口可乐,以每份1 美元的价格购买8 份比萨饼。
但是,在价格为每个美元时,他不购买任何热狗。
对于这4 种物品的每一种,你能算出汤姆的边际效用吗?答:根据等边际法则,以下等式成立:MU = MU = MU = MU2因此,只要已知每一美元货币收入的边际效用,就可以逐个算出汤姆对这四种物品的边际效用。
3.下列物品中哪一对可以划分为互补品、替代品和独立品:牛肉、番茄酱、羊肉、香烟、口香糖、猪肉、收音机、电视机、空中旅行、乘公共汽车旅行、出租车和平装书。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笔记(第5章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尼科尔森《微观经济理论-基本原理与扩展》(第9版)第5章 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复习笔记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1.需求函数及其性质 (1)需求函数一般地,普通需求函数又称马歇尔需求函数,它反映了在给定的(各种商品的)价格与收入下,能使消费者实现效用最大化的各种商品的需求量,因而是价格与收入的(向量)函数。
(2)需求函数的性质 一般而言,需求函数关于价格P 和收入I 是零次齐次的,即对任何商品i x ,在0t >时有:其原因在于,当价格和收入同时发生相同比例的变化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因而理性的消费者也不会改变其最优消费选择,(在理论上)消费者的需求不受“纯”通货膨胀的影响。
2.收入变化对消费者最优选择的影响 (1)收入变化与正常品、劣等品收入变化会引起消费者预算线的平行移动,从而引起消费者最优消费选择发生相应的变化。
根据收入变化时消费变化的方向,可以将商品分为正常品和劣等品。
所谓正常品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其需求也增加的商品,即0ix I∂>∂;所谓劣等品是指随着收入的增加其需求减少的商品,即0ix I∂<∂。
正常品还可分为必需品和奢侈品。
必需品是需求收入弹性大于0小于1的物品,奢侈品是需求收入弹性大于1的物品。
即对于必需品,有()0,1i I ix Ie I x ∂=⋅∈∂,对于奢侈品,有1i I ix Ie I x ∂=⋅>∂。
(2)恩格尔定律恩格尔定律是一个统计规律,是指在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
微观经济学_第5章_成本理论幻灯片PPT

平均固定成本
TFC
X YZ
TFC
O
AFC
AFC1 AAFFCC23
O
Q1 Q2 Q3
X′ Y′ Z′
Q Q2 Q3
1
Q
AFC Q
平均可变成本
TVC
STVC
●
● ●
O SAVC SAVC1=SAVC3 SAVC2
O
Q1 Q2 Q3
●
●
●
Q SAVC
Q1 Q2 Q3
Q
平均总成本
SAC
● ●
O
STAC SAVC
3万 3万 60万 3万 10万 15万
设备折旧 厂房租金 原材料 电力等 工人工资 贷款利息 小王与夫人应得工资 自有资金利息
5万 3万 60万 3万 10万 15万 4万 2万
总成本
94万
总成本
102万
利润
6万
利润
-2万
二、外显成本与隐含成本
外显成本:财务上的会计成本。支出成本 隐含成本:主要指应当支付而没有支付的
使用按目前市价购进的物料、按目前市场工资水平雇 佣的职工以及按目前市场利息率贷入的资金的机会成 本与其会计成本是一致的。
机器设备折旧的机会成本是该机器设备期初与期末可 变买价值之差。
机会成本2
会计的报表(会计成本) 经济学家的报表(机会成本)
销售收益
100万
销售收益
100万
设备折旧 厂房租金 原材料 电力等 工人工资 贷款利息
第二节 短期成本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二、各种短期成本的变动及其关系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一)短期总成本 (二)短期平均成本 (三)短期边际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四章 生产理论
(theory of Producer Behavior) ) 主要内容 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短期生产与长期生产 生产者均衡及应用 生产者均衡及应用
生产函数( 第一节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 )
一,生产(Production) 生产( ) (一)生产者:厂商或企业.指作出统一决策的单 个经济单位. (二)生产: 厂商投入生产要素创造出产品的过程. (三)生产的四要素 土地 劳动 资本 企业家才能
二,利润最大化可得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即由 利润=收益- 利润=收益-成本 推得
三,产量或成本变化时,厂商按扩展线(等斜线) 产量或成本变化时,厂商按扩展线(等斜线) 选新的最优要素组合(新均衡) 选新的最优要素组合(新均衡)
四,长期,(要素同比例变化) 长期,(要素同比例变化) ,(要素同比例变化 规模报酬(产量) 规模报酬(产量)变化三种情况
3,MRTS与MP的关系
(二)MRTS递减规律(Law of diminishing MRTS) 递减规律 )
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 在产量不变的前提下,随着一种 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每一单位这 要素投入量的不断增加, 种要素所能替代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 递减的. 递减的.
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第四节 等成本线(企业预算线) (Isocost line) )
一,含义: 在成本和生产要素的P既定的条件下,生产者 含义: 所能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最大数量组合的 点的轨迹. 函数:C=PLL+PKK 斜率:-PL/PK 企业预算空间:AOB 二,等成本线的移动 O B PL---L的价格 K A L PK---K的价格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者均衡) 第五节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生产者均衡)
K
Q2 Q1
Q3 E3 E2 E1 C1
N
O
C2
C3
L
第七节
规模报酬(自学) 规模报酬(自学)
(Returns to Scale)
生产规模:生产要素以相同比例变化 规模报酬: 企业内部各要素投入以相同比例变化所带 来的产量变化 规模报酬递增: 产量增加比例>要素增加比例 分类 规模报酬不变:产量增加比例=要素增加比例 规模报酬递减:产量增加比例<要素增加比例
一,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一)形成 主观:Q1,Q2,Q3 客观:成本,要素P一定 E——均衡点 (LE,KE)---要素最佳组合 Q1 LE B K A E KE Q2 Q2 L
(二)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E点的特点:等产量曲线的斜率=等成本线的斜率 点的特点: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等成本线的斜率 点的特点 等成本线的斜率: 等产量曲线的斜率: MPL MPK 均衡条件:——=—— PL PK -PL/PK -MRTSLK=dK/dL=-MPL/MPK (注意:是生产要索 市场价,不是产品价)
(一)总产量: 一种可变要素投入与其他要素结合所 生 总产量: 产的最大产量. (TP) ) ~ 公式:TPL=f(L,K) (二)平均产量: 总产量与所使用可变要素投入量之比. 平均产量: (AP) ) APL=TPL/L
(三)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 每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的投入所引起的 总产量的增量. (MP) ) MPL=△TPL/△L 当△L→0,MPL=dTPL/dL
案例分析
假设:原先企业每月生产2000吨钢材,使用2000小时机器和 10000加仑的水.P机=40元,排放1加仑废水的成本为10元. 若政府对企业排放的废水每加仑征收10元排污费,将会对 企业的行为产生什么影响? 机器
4500
E' E Q=2000 18000 废 水
扩展线( 第六节 扩展线(Expansion path) )
一,等斜线(Isocline line) 等斜线( )
含义:一组等产量曲线中 斜率相等点的轨迹. K Q2 Q1 B A O T1 T2 T3 L Q3 C S
扩展线( 二, 扩展线(Expansion path) )
含义:在技术水平,要素P 不变的情况下,与成本或 产量相联系的生产者均衡 点的轨迹.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及递减规律 (Marginal rate of Technology Substitution) ) (一)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边际技术替代率
1,含义: 在产量不变的条件下,为增加一单位某生产要 素投入所必须减少的另一生产要素的投入量. 2,公式 △K MRTSLk --L对K的替代率 MRTSLk=-—— △L 当△L →0, MRTSLk=-dK/dL MRTSLk=MPL/MPK
假设有N种投入 Q=F(X1,X2……Xn) 只有K,L两种要素投入 Q=F(L,K) Q—最大产量 Xi—第I种要素投入
二,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 等产量曲线( )
同一产量 (一)含义: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生产同一产量 含义: 的两种要素投入量的不同组合的点的轨迹. (二)特点 1,等产量曲线上各点的产量相同.K 1 2,同一平面上,有无数条等产量 曲线,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 3,同一平面上,任何两条等产量曲 线不相交. 4,等产量曲线凸向原点,从左上方 向右下方倾斜,斜率为负且递减. Q L
四,生产的三阶段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0——L1 特征:MP≥AP(TP↑,AP ↑至最大) 说明: L投入相对于K是不足的,(K未充分利用) 生产者:继续追加L的投入量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L2—— 特征:MP<0且递减, AP ↓,TP↓ 说明:L投入过多,K相对不足的,(L未充分利用) 生产者: 减少L的投入量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L1——L2(决策空间) (决策空间) 特征:MP↓至0,TP↑, AP ↓
例:一制衣厂(一台缝纫机) 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 劳动投入量L(人) 1 2 3 4 5 6 7 MP 3 5 4 3 2 0 -1 TP 3 8 12 15 17 17 16 AP 3 4 4 3.75 3.4 2.83 2.29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P,MP,AP曲线图 , , 曲线图 P
返回1 返回2
A
返回 TP,MP,AP曲线图 , , 曲线图 P 若目标: 1,产量最大化? 2,利润最大化? A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AP O L1 L2 MP L TP
第三节 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 (长期生产) 长期生产)
一,长期生产函数 (Long—run Production Function) )
2,柯布(Cobb)—道格拉斯(Douglas)生产函数 ,柯布( 道格拉斯( ) 道格拉斯 ) 函数) (C—D函数) 函数 Q—产量 函数式:Q=A Lα Kβ A—技术系数 α--劳动产出弹性 β—资本产出弹性 α+ β=1,规模报酬不变 α+ β>1,规模报酬递增 α+ β<1,规模报酬递减 0<α,β<1
二,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小化
案例研究
企业经常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向 企业经常将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 自然界排放,以降低生产成本.然而, 自然界排放,以降低生产成本.然而,这种做法 对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对社会带来了极大的负担. 问: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收取一定的排污 政府应采取何种措施( 费是否有效) 费是否有效)
注意: 注意:
一,产量与要素投入关系: 产量与要素投入关系: 1,要素一种可变(短期):最简单的投入产出. ,要素一种可变(短期):最简单的投入产出. ):最简单的投入产出 仅定区间,由后续成本,市场章终裁. 仅定区间,由后续成本,市场章终裁.
2,要素两种以上可变(如长期等): ,要素两种以上可变(如长期等): 生产者即可均衡(最优要素组合).又分: 生产者即可均衡(最优要素组合).又分: ).又分 ①既定成本产量最大化 ②既定产量成本最小化 均衡法则:边际技术替代率= 均衡法则:边际技术替代率=价格反比
分类:
1,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里昂惕夫生产函数) 若K/L=N(常数) 图中:Ki/Li=N 函数: Q= f min(L,K/N) =f min(L/u,K/v) 常数u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 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 K2 K1 Q2 A B Q1 L L1 L2 K
TP
AP O 2 3 L1 6 MP
L
二,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
在其他要素投入量及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在其他要素投入量及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连续增加某一要素投入量至某一特定值前,其所 连续增加某一要素投入量至某一特定值前, 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超过某一特定值时, 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超过某一特定值时, 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思考: 思考:为什么
二,生产函数
(一)含义: 含义: 在一定时间内,技术水平不变的情况下, 生产要素投入量与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函数式:Q=f(X1,X2,X3………,Xn) Q——最大产量 Xi——第I种要素投入量 只分析两种要素投入 Q=f(L,K)
L—劳动投入量,K—资本投入量
(二)一些具体的生产函数
假设:技术不变 技术系数: 生产产品所需各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固定技术系数: 生产一单位产品的各要素的配 合比例不变.(固定投入比例) 要素之间不能替代 可变技术系数: 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要素配合 比例可变.(可变投入比例) 要素之间可以替代
三,TP,MP,AP之间的关系 , , 之间的关系
(一)TP与MP的关系 与 的关系 1,MP=TP',即TP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为相应的MP值 MP↑, TP以递增的速度递增(凸曲线) 2,MP>0,TP↑ MP<0,TP↓ MP=0,TP最大 MP↓, TP以递减的速度递增(凹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