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银质针导热联合正骨推拿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
7 O例 颈 性 眩晕 患 者 随 机 分 为 两组 , 疗 组 予 以 银质 针导 热 配 合 正 骨 推 拿 治疗 , 照 组 接 受 针 刺 配 合 正 骨 推 治 对 拿 治 疗 ; 质针 导 热 治 疗 1 、 刺 和 正 骨推 拿 治 疗 1 d为 1 程 。 银 次 针 0 疗 于治 疗 前 及 治疗 1 程 后 2周 、 个 月 、 疗 1 3 个 月 和 6个 月 , 照 《 医病 证 诊 断 疗 效 标 准 》 颈 性 眩 晕 症状 与功 能 评 估 量 表 ( S V) 定 疗 效 。 结 果 治 参 中 和 EC 评 疗 1 疗 程 结 束 后 2周 和 1 月 时 。 组 患 者 的 E C 个 个 两 S V评 分 均 较 治 疗前 明显 改善 , 疗 组 明 显 优 于对 照 组 ; 治 治疗 结 束 后 3个 月 和 6个 月 时 治疗 组 与 对 照 组 的 差 异进 一步 扩 大 ; 治疗 组 总 有 效 率 亦 明 显优 于 对 照 组 。 结 论 银 质 针导 热 联合 正 骨 推 拿 与针 刺 联 合 正 骨推 拿 治 疗 颈 性 眩 晕 均 有 显 著效 果 ,但 银 质 针 导 热 联 合 正 骨 推
拿 治 疗 次 数更 少 、 效 持 续 时 间更 长 、 合 治疗 效 果 更 好 。 疗 综 【 关键 词 】 颈性 眩 晕 银 质 针 导热 针 刺 正骨 推 拿
S u yo e Sl e e l a n u to n n e t gM a s g e a y i h r ia r i o t d f h i r Ne d eHe t t v Co d c i n a d Bo eS ti s a eTh r p t e Ce v c l n n Ve t g
tr go ( n c e g, i n n 2 1 5) a yRe in Xig h n L o i g 1 5 0 o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星状神经节阻滞配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表 1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治 疗 后 Man b评分 结 果 ca 颈性 眩晕 是 临床 上 的 常见 病 、 发 病 , 重 时 影 响 患者 的 生 多 严 活和工 作 。 于颈性 眩 晕 的治疗 , 对 以往常 常 以药 物治疗 为 主 , 但疗 效缓慢 , 易复发 , 其是严 重 患者 效果 不佳 。 们对 本 院疼 痛科 容 尤 我 20 年 1 一00年 1 收治 的颈 性 眩晕 患 者 7 例病 人 分别 行 08 月 21 月 8 星状 神经 节 阻滞 和 星状 神 经节 阻 滞 配合 银 质 针 治疗 进 行 临 床观 察, 以探 讨颈 性眩 晕的 治疗 方法 , 现报 告 如 下。 1 资料与方 法 1 一般 资料 :我 院疼 痛科 20 年 1 ~0 0 1 收 治病人 中 . 1 08 月 21 年 月 注 : 对照 组 比较 , < .5 与 P O0 颈 性 眩晕 患者 经 筛选 7 8例人 选 , 选 病 例 均 无高 血 压 、 脏 病 、 所 心 治疗 1 后 治 疗 组 视 物 清晰 、 晕 消失 2 例 (7 %)对 照 周 头 3 5. , 5 糖 尿病 、 肾功 能衰竭 、 液疾 病 或 出血 倾 向 、 经 期 、 血 月 贫血 、 部皮 局 1. ;治疗 2 治疗 组 视 物 清 晰 、头 晕 消 失 3 2 周 O例 肤 过敏或 感染 性疾 病 。 有 患者 T D检 查 均有 不 同程度 的椎 动脉 组 5例 (3 % ) 所 S 7. ,对 照组 1 例 ( 1 %)1 后 治 疗 组 症 状 消失 3 0 2 3. ; 月 6 5例 及 基底 动脉 供血 不 足 ; 颈椎 x 片检 查 均有 : 生 理 曲度 变直 或 (5 % ) 颈椎 反 向弯 曲 , 失 稳 , 体前 后 缘 骨 质增 生 , 间 隙变 窄等 改 变 。 (7 % ) 照 组 1 椎体 椎 椎 8. ,对 5 4例 (6 % )6月 后 治 疗 组 症状 消失 3 3. ; 8 8例 将 所选 病 例 随机分 为 两 组 , 治疗 组 ( 星状 神 经 节 阻滞 配 合银 质 针 (5 %)对 照组 l 例 (47 o治 疗 1 、 、 月 、 月 两组 之 9. , 0 7 4. % 周 2周 1 6 治 疗 )0 , 1 例 , 2 例 ; 龄 3 ~5岁 , 均 4 .岁 ; 程 间差异 均 具有 统计 学 意 义 (< . )而 且 6 后治 疗组 疗效 差 只 4例 男 7 女 3 年 26 平 8 5 病 P05; 0 月 例 25 %)对 3 3. , 2 半 月~ 4 。对 照组 ( 状神 经节 阻滞 治疗 )8 , 1 例 , 2 有 1 (. , 照组 疗 效 差 或 复 发 1 例 (4 % )两 组之 间差 2月 星 3例 男 3 女 5 异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 < . ) P 0 5。 0 例; 年龄 3 ~ 9岁 , 均 4 . ; 程 1 ~ 8 。 06 平 9 5岁 病 月 1月 1 治 疗方法 . 2 3 讨 论 1 .银 质针治 疗 : .1 2 患者 取端 坐伏 案位 , 部垫 枕 , 颈部 一头 部一 额 按 颈 性 眩晕 是颈 椎 间 盘退 变 本 身 及其 继 发 性改 变 可刺 激椎 动 背部 之J , 顺序 针对 软组 织 压痛 点 , 局部 消 毒铺 巾 ,. 0 %利多卡 因皮 脉 周 围的交 感神 经丛 ,致 椎一 5 基底 动 脉 系统 的血 管痉挛 或直 接压 内注射 , 枕骨 上 项 线 ( 侧 )下项 线 ( 侧 )C ~ 棘 突旁 椎 板 迫椎 动脉 使其 管腔 狭 窄甚 至 闭塞 ,而 引起 椎一 于 双 、 双 、24 基动 脉供 血不 足引 ( 双侧 ) 别 布银 质针 6 、 和 1 枚 ( 侧 减半 )治疗 颈 椎后 起 的 以发 作性 眩 晕 为主 要 特 征 , 分 枚 6枚 4 单 , 并伴 有 恶 心 、 吐甚 至猝 倒等 症 呕 伸肌 群损 害 ; c ~ 1 突 旁椎 板 处 ( 侧 )提 甲肩肌 止 肩胛 骨 状 的综合 征l 于 5T 棘 双 、 】 于颈 性 眩晕 的 治疗 , 1 。对 以往 常常 以药物 治疗 为主 , 内角 附着 处 ( 双侧 )胸 锁乳 突 肌 ( 侧 ) 、 双 分别 布 针 1 、 枚 和 6 但疗 效缓 慢 , 易 复发 , 是严 重 患者效 果 不佳 。 4枚 8 容 尤其 枚( 单侧 减半 )治疗 颈椎 前屈 肌 群损 害 。每针 之 间针距 为 1 ~ . , .2 0 0 星状 神经 节是 支 配头 颈 、 及 上 肢 的主 要交 感 神 经节 , 状 肩 星 t, i 布针 完毕 , n 银质 针针 体 尾端 套 上银 质针 导 热巡 检 仪加 热探 头 , 神经 节 阻滞 能 扩 张血 管 , 著 降低 头 颈部 血 流 阻力 指 数 , 显 提高 局 探 头 下端 距 离 皮 肤 进 针点 3 5m - c ,进 针 处 针 体 温 度 控 制在 4 ~ 部血 流速度 ,改善血 流 自动 调 节机 制 ,减少 椎 一 3 基底 动脉 血管 痉 4 ℃, 4 加热 探头 接触 针柄 的温 度调 节在 8 ~ 1℃, 头 加热 1rn 挛 , 而改 善脑供 血 , 状得 到 改善 [。 单纯 给予星 状神经 节 0 10 探 5 i n 从 使症 1 但 2 1 后关 机 , 针冷 却后 起 针 。针 眼 处 碘伏 消 毒 , 布覆 盖 , 天 内 阻滞 , 者起 效慢 , 期疗 效也 不 理想 。 银质 纱 3 患 远 不 浸洗患 部或 不与水 接触 。如没 有 银 质针 导热 巡 检仪 , 可用 艾 也 软组织外 科 学创 始人 宣 蛰 人创 立 的银 质针 疗法 , 可治 疗椎 管 绒 燃烧加 热 , 作按 王福 根《 质 针疗 法在 临 床疼 痛 中的应用 》 外 软组 织损 害性 疾病 之~ 一 颈性 眩晕 。 操 银 。 软组 织外科 学 的临床实 践 不论 除 1. .2星状神经 节 阻滞 治疗 : 取仰 卧位 , 下垫 一 薄枕或 不垫 , 证 明 , 是 原 发性 还 是 继 发性 枕 颈部 软 组 织损 害 , 引起 枕颈 2 患者 肩 稍伸 展颈部 , 患者 张 口 , 消除肌 痉 挛 。在 胸锁 关节 上 方 25m 痛 和 颈脊 柱 活 动功 能 受 累 以外 , 会 并发 头 部 、 脑 、 脸 面等 令 以 . c 还 颅 眼、 各个 特定 部位 的压 痛作 针刺 ( 即两 横 指处 )正 中线 外侧 1 c , . m处 , 当于第 六 颈椎 横 突 所在 , 征 象 。对 原发 性枕 项部 软 组织 损 害 , 5 相 其 尾侧 1 c 为穿刺 点 ( .m 3 即第 七 颈 椎横 突 所在 ) 。消 毒铺 巾 , 用 点行 全 面银 质针 治疗 可 以减 轻或 解 除肌 肉痉 挛 , 先 消除颈 肩 背部 的 左手 示指 和中指 在胸 锁乳 突 肌 内缘 , 把颈 总 动脉 和 胸锁 乳 突肌 推 无 菌性 炎 症反 应 , 肩 背部 软 组 织得 到 充 足 的血 供 , 颈 有利 于肌 肉 向外 侧 与气 管 分开 ,在 穿 刺点 处 用 5号 或 7号 穿 刺 针垂 直 刺入 的修 复 和正 常代 谢 , 复 正常 肌力 。王福 根 等(00年 ) 过测 恢 20 通 2 3m, 及骨 质 , 明针 尖 已达 第 七 颈 椎横 突 基底 部 , 针 0 ~ 定银 质针 针刺 治 疗前 后 及 治疗 后 1 月 软 组织 病 变 局部 深层 组 —c 触 表 退 . 2 个 0c . m后 固定针 头 , 吸无 血 和脑 脊 液 即可 注 入 05 1 4 回 . %一 %利 多 卡 织血 流量 变化 的 临床 实验 , 明银 质 针治 疗有 明显 增加 局部 血供 证 。 星状 神经 节 阻滞 配合银 质针 治疗 颈性 眩晕不仅 起 因 5 1m , 出穿 刺针 , 菌纱 布压 迫针 眼 5分钟 , -0 l 拔 无 观察 3 分 钟 , 的作 用 因此 , 0 看患 者是 否有 不 良反 应及 是 否 出现 H me 综 合征 。星状 神 经节 效快 , 确切 , 且 患者 远期 疗 效好 , 发机 率小 。但 在颈肩 背 o r 疗效 而 复 阻滞成功 的标 准为 阻滞 侧 出现 H me 综合 征 。 o r 部行 银质 针治疗 , 把握 好 行针 的方 向与 深度 , 要 避免 发生 意外 , 所 1 -分组 治疗 : 疗 组 : 质针 治 疗 l 2 , .3 2 治 银 ~ 次 2次治 疗 时 间间 隔 1 以必 须 由训 练有 素 , 经验 丰 富 的医生 来施 行 。 周 并给予 星状 神经 节 阻滞 每 日 1 。对 照 组 : 予星 状神 经节 阻 参考 文献 次 给 滞 治疗每 日 1 。 次 【赵 俊 , 人 , 文 阁. 痛诊 断 治疗 学涕 一 版 . 南医科 大 学 出 1 】 李树 宋 疼 河 2 0 ,2 — 3 . 1 疗效 评定 : 用 M ca 效评 定 标 准 : : 晕 消失 , 物 清 版 社 .0 16 9 6 3 . 3 采 anb疗 优 头 视 晰, 完全恢 复工 作和 生活 ; : 有头 晕 发作 , 作 和生 活不 受 限 ; 【] 江. 局麻 药行 星状神 经 阻滞 治疗糖 尿 病性 面神 经麻 痹 疗 良 偶 工 2 金 两种 差: 症状改 善不 明显 , 工作 和生 活受 限 。 效探讨 冲 国疼 痛 医学杂 志, 0 , : 8 2 91 3 . 0 5 1 1 统计 方法 :组 间 比较采 用 X . 4 检验 ,< . 代 表 差异 具有 统计 【 王福 根 . 质 针 疗法在 临床 疼 痛诊 疗 中的应 用 f. P05 0 3 】 银 J 中华疼 痛 医学 1 学意 义 ,> . 代表 差异 不具 有 统计 学意 义 。 P0 5 0 杂志, 0 , 3: 3 1 1 2 3 ( 1 ~8 . 0 9 )7

颈椎硬膜外间隙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治疗—颈椎病顽固性失眠1例

颈椎硬膜外间隙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治疗—颈椎病顽固性失眠1例

颈椎硬膜外间隙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成功治疗—颈椎病顽固性失眠1例患者王某,女,45岁,因头疼,头晕、失眠,耳鸣伴右上肢麻木疼痛5年,加重2月收住。

自述于两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与情绪有关,主要集中在右颈枕部及右前额部,呈阵发性钝痛,继尔出现耳鸣,右上肢疼痛,麻木,劳累时加重,休息后减轻,曾在多家医院诊治未见好转,此次上述症状加重,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夜间几乎不能入眠,睡眠时间在两小时左右,精神几乎处于崩溃状态,故来我院门诊收住。

查体:T:36.7°P:78次/分R:20次/分Bp:128/80mmHg 一般情况可,精神差,头颅五官一般检查无异常,心肺腹部一般检查未见异常。

专科情况:颈部僵硬,前屈活动轻微受限,颈椎及椎旁无明显压痛叩击痛。

右颈5-7支配区感觉轻微减退,肌力Ⅳ级,无肌肉萎缩,神经根牵拉试验,压颈试验阳性,视力视野如常,十二对颅神经一般检查未见异常,生理反射正常存在,病理反射末见引出。

辅助检查:头颅MRI未见异常,颈椎MRI颈6-7间盘膨出,脊髓未见异常。

X线四位片见右颈5-6 6-7椎间孔略减小。

其余检查末见异常。

讨论:该患者根据其症状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诊断为1.神经根型颈椎病 2.神经性头痛 3.顽固性失眠该患者在多家医院诊冶服用中药及其它多种冶疗方法未见效果,在疼痛科我们采取了特殊的微创治疗手段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星状神经节阻滞冶疗范围较广,对偏头痛、失眠、带状泡疹后遗神经痛、幻肢痛、更年期综合症、脑血管痉挛等心血管疾病都有较好的疗效。

其注射方法为前入路阻滞法,颈下垫薄枕,头后仰,在颈6横突根部注入1%利多卡因6-8毫升,出现霍纳斯综合症即为有效,其治疗机理为SGB有周围作用和中枢作用,其周围作用为阻滞其局部的交感节前或节后纤维,使其所支配组织器官血流量显著增加,同时使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引起一糸列症状得到改善。

中枢作用为通过改善下丘脑血液循环,调理下丘脑的功能,维护内环境稳定而使机体的自主神经功能,内分泌功能和免疫功能等保持正常。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65例临床效果分析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65例临床效果分析

针刺治疗颈性眩晕65例临床效果分析李昕【摘要】目的分析通过针刺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导致眩晕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机理.方法整群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该院门诊收治的130例患有颈性眩晕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为65例.对于对照组患者,给与该组患者尼莫地平或氟桂利嗪口服、丁咯地尔或舒血宁静点改善患者脑供血情况,对于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针刺风池、完骨、天柱、百会、颈夹脊穴治疗,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椎动脉型颈椎病致眩晕的治疗有效率高达969%,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仅为627%.两组患者之间总有效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总之,对于颈性眩晕患者,通过针刺风池、完骨、天柱、百会、颈夹脊穴,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期刊名称】《中外医疗》【年(卷),期】2015(034)035【总页数】2页(P159-160)【关键词】眩晕;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疗法【作者】李昕【作者单位】吉林省桦甸市人民医院针灸理疗科,吉林桦甸 13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5.3眩晕属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常见临床病症之一。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疾病,并呈现出多发趋势。

现代人习惯于保持静坐式生活习惯,长时间埋头伏案工作、学习,长期缺少各种体育锻炼都是造成颈椎病的主要原因[1]。

而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种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该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病变,从而累及椎动脉引起椎动脉痉挛,造成脑部后循环和迷路血液供应量降低,而使患者产生眩晕、头痛、耳鸣、恶心呕吐、平衡障碍、猝倒等各种症状[2],该院对于收治的颈性眩晕症患者65例给予针灸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整群选取的130例颈椎病患者均为2013年4月—2015年3月该科室收治的门诊和住院患有颈性眩晕症状的患者,所有患者均确诊患有椎动脉型颈椎病。

将130名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患者。

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颈椎旁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XI ziga g,GUO -o g,GA0 e,e 1 N - n Zi ln Yu t .De a t n f Pa nMe iie,C nr lHo p t l a p rme t i d cn o e ta s ia o i n t f S pig Ciy,Si i g,Jii o ic 1 6 0 ,C ia pn l Pr vn e 3 0 0 h n n
wih sl e e d e ta s iso e tt e a y i h r a me to e v o t t p e v c ls o d lp — t i rn e l r n m s in h a h r p n t e t e t n fn r e r o y e c r ia p n y o a v ty h .M eh d I o r h n r d p t n s c r ia a a e t b a e v l c o ie t i e e — t o s n f u u d e a i t e vc 1p r v re r ln r e b o k c mb n d wi sl rn e e h v d e t e a y wa s d i h r a me t fn r e r o y e c r ia s o d l p t y n i e e l h r p s u e n t e te t n e v o tt p e v c l p n y o a h ,o e t o me p rwe k, t r e t s f ra c u s f r a me t h e i o o r eo e t n .Vi u l n l g e s ae( me t s a ao u c l VAS o an a s s m e ta d mo iid a )f rp i s e s n n d f e

颈段硬膜外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颈段硬膜外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1引言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疼痛性疾病。

我院自2009年~2011年采用硬膜外阻滞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5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2.1 临床资料本组150例,男89例,女61例,年龄51±11(40~62)。

参照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分型,所有病例均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

全部病人有颈肩部痛,其中伴有上臂痛98例(58.3%)、上肢或手指麻木88例(58.7%);全部病人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颈椎X线摄片提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132例(88%),颈椎骨质增生139例(92..7%);椎间孔狭窄、椎间隙变窄者131例(87.3%);行颈椎CT或磁共振检查共84例,提示颈椎间盘膨出或突出者72例(79.3%),占检查病人的81.8%。

全部病人无心、肺疾病,无凝血功能障碍。

2.2方法选择颈6~7或颈7~胸1椎间隙行硬膜外腔穿刺,向头端置管3~5cm,反复回抽无脑脊液及血液后妥善固定,用无菌敷料保护。

病人平卧,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硬膜外腔注射1.5%利多卡因3ml为实验量,观察15分钟,无蛛网膜下腔阻滞现象,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无异常变化,而双上肢出现轻度麻木感(如不明显,再注入1.5%利多卡因2m),可确定导管置于硬膜外腔。

然后分次于硬膜外腔注射镇痛液10ML(药物配伍为2%利多卡因5ml,曲安奈德20mg,,弥可保0.5mg 加0.9%氯化钠至10ml,第2次硬膜外注药为曲安奈德减量至10mg,其他药物不变)每天注药1次,连续5次为1疗程。

同时口服消炎镇痛药君尔清及鲁南贝特,1%扶他林乳膏局部外擦。

2.3观察项目治疗前后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疼痛变化,并用综合指标按优、良、可、差四级评定临床疗效。

优:疼痛完全消失,颈部活动正常,上肢麻木感消失,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患者满意;良:疼痛缓解或消失,颈部活动正常,上肢麻木感大部分消失,椎间孔挤压试验阴性或轻微不适,患者较满意;可:疼痛有所减轻,颈部活动正常,上肢麻木感少部分减轻,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患者不够满意;差:疼痛及上肢麻木感不减轻,椎间孔挤压试验阳性,患者不满意。

连续高位硬膜外加浅颈丛神经阻滞在颈部手术的应用

连续高位硬膜外加浅颈丛神经阻滞在颈部手术的应用

指标 pMA / kpa fh / min - l
组别 麻醉前
麻醉后 l0 min
5 min
" l2 . 2 1 0 . 6 l2 . 0 1 0 . 7 ll . 8 1 l . 3
! l2 . l 1 0 . 7 l2 . 2 1 0 . 6 l3 . 9 1 l . l"
# l2 . 2 1 0 . 8 l4 . 9 1 0 . 8# l4 . 6 1 l . 4#
按公式计算:
龋病降低相对有效率 =
对照组龋齿数 - 实验组龋齿数 对照组龋齿数
X
100% 。
1 . 4 统计学处理 采用卡方检验,以 " < 0 . 05 为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
1 . 5 结果 两种封闭材料 2 a 临床效果见表 1,表 2。
复查 时间 0.5 a
1a
2a
材料类型
光固化 玻璃离子 光固化 玻璃离子 光固化 玻璃离子
关键词 高位硬膜外;浅颈丛;阻滞;颈部手术
颈部手术中浅颈丛神经阻滞难以阻断深部牵拉反应[l], 易引起血压 升 高,心 率 加 快[2,3],且 麻 醉 作 用 时 间 有 限。 高 位硬膜外阻滞虽不受时间限制,深部牵拉反应较轻,但若用 药量过大或管理不善,常会出现呼吸、循环方面抑制,且若阻 滞欠完善切皮时部分患者仍有痛感。本研究将 2 者联合应 用,旨在探讨连续高位硬膜外加浅颈丛神经阻滞在颈部手术 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1 . 4 统计分析 所有数据用!x 1 s 表示,组内比较采用单因
素方差分析,各












2

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发布时间:2021-12-27T06:00:26.12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28期作者:冯磊[导读] 探讨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6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比较治疗方法,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电脑数组抽签随机分组,对照组/30(针灸、推拿治疗),实验组/30(银质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有效率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

冯磊23230119780923**** 哈尔滨美罗湾医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36[摘要]目的:探讨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

方法:本次研究纳入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6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比较治疗方法,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电脑数组抽签随机分组,对照组/30(针灸、推拿治疗),实验组/30(银质针治疗),对比患者治疗有效率及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

结果:(1)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实验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有明显改善意义,(P<0.05);(2)ESCV量表:实验组对比对照组,ESCV量表等数据有较好改善效果,(P<0.05)。

结论: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疾病,有较好临床效果,同时改善患者ESCV量表,有临床推广价值。

[关键词]银质针;颈性眩晕;疗效观察颈性眩晕为常见临床疾病之一,诱发病因较多。

患者出现颈性眩晕疾病原因,与患者自身颈枕部软组织创伤,以及对患者椎动脉颅外段压迫,引发患者出现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问题有密切关系。

同时,当患者出现颈性眩晕后,多数临床症状表现为头晕、头痛、视力模糊等,对患者正常生活、工作、学习造成不良影响。

对此,应当对颈性眩晕患者实施银质针治疗干预,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水平。

本研究时间起于2019.04,止于2021.04,纳入6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探讨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详情如下。

1研究对象和方法1.1研究对象研究选取2019.04~2021.04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对比研究,比较治疗方法,分析临床应用价值,电脑数组抽签随机分组,对照组/30(针灸、推拿治疗),实验组/30(银质针治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孙建民张骋
(宁夏第三人民医院疼痛科银川750011)
摘要:目的:探讨颈性眩晕经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的治疗效果。

方法:总结收治的60例颈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YYZ)组和星状神经阻滞(XZ)组的临床疗效。

结果:通过3个月至1年的随访,发现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均有疗效,但以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疗效好,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的总有效率(84.9%)明显大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组(64.2%)。

结论: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颈性眩晕,不仅疗效确切,而且患者远期疗效好,复发少,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性眩晕是临床上较好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硬膜外神经组织;骨骼肌松解术;星状神经节阻滞;颈性眩晕;
颈性眩晕是由于骨质增生、错位、颈肌的异常等内外因素直接或间接对椎动脉造成压迫,或刺激其周围的交感神经,引起椎动脉收缩,使其血管内径变窄,而致供血不足,最终导致前庭迷路缺血,产生眩晕症状。

临床症状表现以眩晕、视物模糊、耳鸣、恶心为主要临床表现。

我科选择60例颈性眩晕病例通过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取得了
显著疗效,具体介绍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9月—2012年5月期间就诊的颈性眩晕,采用(疼痛诊断治疗学)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的眩晕或猝倒。

2).旋颈试验阳性。

3).颈椎X线片:有颈椎退变、椎体不稳等表现。

4).脑血流图、椎动脉造影有助于了解椎动脉狭窄程度和部位以及排除血管畸形病变等。

患者60例,男26例,女34例,平均54.6岁,病程2月-5年。

其中合并有内耳性眩晕3例,脑梗塞病史6例,采用疼痛评分法VAS(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5。

患者均无肾功能衰竭、血液疾病或出血倾向、贫血及皮肤病等疾病。

随机分为两组: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YYZ)组30例;星状神经阻滞(XZ)组30例;入院完善常规检查及TCD、X线片、MRI等辅助检查,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疾病严重程度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

经患者或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在治疗室行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和星状神经节阻滞术。

2.治疗方法
YYZ组:2.1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治疗:患者取右侧胸膝卧位,定位颈6-7棘突间隙,常规用0.5%碘伏消毒,铺无菌洞巾,1%利多卡因局麻后,用硬膜外穿刺针经颈6-7棘突间隙穿入,边进针边回抽,试负压,突破黄韧带后出现落空感并出现负压现象,
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推注0.5%利多卡因3ml无阻力及无全脊麻等表现,置入硬膜外导管,硬膜外腔内留4cm,在回抽无血及脑脊液,拔出硬膜外穿刺针,固定硬膜外管,经硬膜外管注入2%利多卡因1.5ml+地塞米松棕榈酸酯4mg+甲钴胺注射液500ug+灭菌注射用水6.5ml混合液共10ml,注药顺利,平卧休息观察2h,生命体征平稳。

硬膜外导管留置一周,用9X15cm敷贴固定导管,每日观察导管刻度及穿刺点,消毒、换药,防止感染。

2.2经皮骨骼肌松解术治疗:患者取俯卧位,胸部垫薄枕,使颈椎略前屈,按后枕部-颈部-肩背部之顺序,针对体表软组织压痛点标记,局部碘酒酒精消毒,1%利多卡因局麻,于枕骨上、下项线两侧、颈椎2-4棘突旁两侧分别布4-5号银质针5枚、5枚和12枚(单侧减半),松解颈后部骨骼肌群,达到治疗目的。

于颈6到胸2椎体棘突旁两侧椎板处、两侧肩胛提肌止肩胛骨内侧缘处分别布针16枚、6枚,松解颈椎前屈骨骼肌群,达到治疗目的。

针与针之间距离为 1.0-2.0cm,布针完毕,银质针针体尾端套上银质针导热巡检仪加热探头,探头下端距离皮肤进针点3-5cm,进针处针体温度控制在40-45度,巡检仪探头接触针柄的温度须调节在80-110度,探头加热15-25分钟后关机,待银质针温度退去后旋转拔针,扎针处用碘伏消毒,无菌辅料覆盖,保持患处3天内干燥。

每次治疗不同部位间隔时间为1周。

XZ组:患者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令患者张口,以消除肌紧张,在胸锁关节上方约2cm(即两横指),正中线外侧1.5cm处,
相当于第六颈椎横突所在,其尾侧约1cm为穿刺点(第7颈椎横突所在处),常规消毒,铺无菌单,先用左手食指和中指在胸锁乳突肌内缘,把颈总动脉和胸锁乳突肌推向外侧与气管分开,在穿刺点处用7号穿刺针垂直刺入2-3cm,触及骨质,表明针尖已达第7颈椎横突基底部,退针少许,回抽无血及脑脊液即可注入1%利多卡因8ml,拔出穿刺针,压迫穿刺点5分钟,观察30分钟,看患者是否出现霍纳综合征及有无并发症出现。

左右交替阻滞,一疗程为6-8次。

3.疗效观察指标
观察指标以患者主观感受和客观数据评价两方面来评价。

客观数据套用视觉模拟量表评分(VAS)法(目前没有文献报道过眩晕的分级,这里为了能更好的反应治疗效果,套用疼痛评分法进行评价治疗效果更为客观),0为无眩晕,10为不能睁眼,睁眼后感眩晕。

4.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以P<0.05为显著性界值。

二、结果
1、疗效两组病人治疗后眩晕效果明确,VAS疗效评定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硬膜外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组明显优于星状神经节阻滞组(P<0.05,见附表)。

通过3个月至1年的随访,发现两种治疗方法治疗颈性眩晕均有疗效,但以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疗效好,颈椎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
银质针治疗的总有效率(84.9%)明显大于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组(64.2%)。

2、并发症星状神经阻滞有3例喉返神经阻滞出现声音嘶哑,均于24小时后消失。

附表治疗前后VAS改变
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XZ组比较,P<0.05
三、结论
颈型眩晕是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可刺激椎动脉周围的交感神经丛,致使椎-基底动脉系统的血管痉挛直接压迫椎动脉时期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而引起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以发作性眩晕为主要症状,并伴有恶心、呕吐甚至猝倒等症状的综合征。

对于颈型眩晕的治疗,以往常常以药物治疗为主,但疗效缓慢,容易复发,尤其是严重患者效果不佳。

星状神经节是支配头颈、肩及上肢的主要交感神经节,星状神经节阻滞能使血管扩张,显著增加头颈部血流量,加快血流速度,改善血流自动调节机制,缓解椎基底动脉的痉挛,从而改善眩晕症状,但单纯给予星状神经节阻滞,患者起效慢,远期疗效也不理想。

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治疗颈型眩晕的机理:其1、阻断了疼痛的传导通路:通过阻滞感觉神经和交感神经,可以阻断躯体痛和内脏血管性疼痛的神经传导通路,达到直接缓解疼痛的作用。

2、改善血液循环:通过阻滞交感神经,可使其支配区的血管扩张,血流增加,水肿减轻,缓解内脏和血管性疼痛,还可以缓解交感神经紧张状态。

3、抗炎作用:近年来发现内因性抗生素是白细胞内的微小蛋白,此物质在循环不佳时不能发挥作用,交感神经节阻滞后区域血流增加,因而使内因性抗生素增加,而发挥抗炎作用。

4、营养神经及心理辅助作用。

银质针经皮骨骼肌松解术疗法,即可治疗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疾病又可治疗四肢关节的慢性劳损、缺血痉挛性疼痛等疾病。

银质针经皮骨骼肌松解术疗法治疗颈性眩晕的大量临床实践证明,枕、颈肩背部软组织的损害,除了引发枕颈肩背部疼痛和颈椎活动功能障碍外,还会继发引起头痛等症状。

对于枕、颈肩部软组织损害,在每个压痛点部位行银质针治疗既可以减轻或解除肌肉痉挛,又可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以消除枕、颈肩背部的无菌性炎症反应,使颈肩背部得到充足的血供,更加有利的使颈肩背部的骨骼肌得到修复和恢复正常生理代谢,恢复骨骼肌原有的肌力和肌张力。

北京301总院王福根教授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观察了通过银质针治疗软组织损害性疾病前与治疗后即刻、治疗后1个月损害区域局部和深层组织的血流量变化,充分的证明了银质针治疗即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还具有舒筋活血、消炎止
痛的功效。

因此,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联合银质针治疗颈型眩晕不仅起效快,疗效确切,而且患者远期疗效好,复发机率小。

但在颈肩背部行银质针及颈部硬膜外连续神经阻滞治疗,要把握好进针深度、方向,固定好硬膜外管,定期换药、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避免发生意外,所以必须有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医生来实行。

参考文献:
(1)陈锡兵董剑等颈部硬膜外注射治疗法治疗颈性眩晕125例,实用医学杂志,2009, 25(18)。

(2)唐智生杨少华等银质针导热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 2012(10)。

(3)赖晓敏王素伟等神经阻滞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观察,广东医学,2009, 30(12)。

(4)Wang XW;Gu T;Yuan W Treatment and mechanism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with sympathetic symptoms [期刊论文] -Zhonghua Waike Zazhi2008(18)。

(5)朱思刚代红星状神经节阻滞术治疗颈性眩晕临床研究,山东医药,2008, 48(19)。

(6)王素伟赖晓敏肖红卫颈性眩晕的诊治临床路径研究,现代医院,2011年12月12期。

(7)赵俊,李树人,宋文阁疼痛诊断治疗学第一版河南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629-623。

(8)王福根, 银质针导热治疗软组织痛, 第一版,河南科技技术出版社,2008,5。

(9)谭冠先主编疼痛诊疗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