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篇衔接中省略的对比研究
英汉语篇省略对比研究——以《第二十二条军规》为例

“ 只要你真想见 我 , 我就来 , 牧 师低下头 , 是羞 涩地 ” 很
说 ,我晓得很多人见 了我都很 不 自在。 “ ”
约 塞 连 充满 深 情 地 说 :我 真 是 想 见你 , 会让 我感 到 “ 你不 不 自在 的 。 [ ”5 ]
p ee st a o m fs b ttto n wh c he ie i e lc d r td a h tf r o u siu in i i h t t m s r pa e
我 有 两 件 衣 服 , 可 以穿 任 何 一 件 ( 服 ) 你 衣 。
b o ig ”1 省略使得整个语篇前后紧密衔接起来 , ynt n. [ l h ] 使句
B N hn s ht a yti . ( yt r =m hr : otak ;ta w sm hr d m hd i yti d cooa / n ) hcl eo e t
“ 名词性指的是名词词组 内 的中心词 的省略 , 中心 词与 部分修饰成 分的省略 , 以至整个名词词组的省略 。 I ”2 ] 名词中心词 的各类修饰语有着不 同的语义特 质 : 有的是
Wha v o e n don ? — — Swi mig. ‘‘ tha e y u b e i g m n []
h d rnw i T esli ht b nae a k nu rl ad o ei e[ adg]w s i a noe b - le ld n
a e w t oe i t o ie a b o e lc f s n n a h r o g i h l n i rl r k n b o k o t e i ab r h k o
2 1 年 1月 01
英汉语言省略现象的对比分析

so o n .
合为主 的语 言。因而英语 的省略大 多都 伴随着形式 或形态 上 的标记 。对中国学生 , 让他认识英 汉语言差 别 , 每一个 在 具体问题尽可能用汉语的情况来跟英语 比较 。
2 英 汉省 略对 比
汉 语 是 一 种 以 意 合 为 主 的 语 言 , 因 而 汉 语 中 的 省 略 注 意意义的表达 , 而很 少考 虑语 法 和 逻辑 。英 语 则 是 一 种 以形
在非正式 文中 , 包括 日记 、 片 、 条等 , 卡 便 主语也经 常省 略 , 文字 简洁 明 了 , 使 不拖 泥 带水 。如 :( ) I Wi o 1 ( ) s yua h
一
21 省略介词 .. 2 英语 中介词 的使用情 况要多 于汉 语 。 因此在英译汉 时 , 英语 中的介词 常省去不 翻译 。在外贸函电的翻译中 , 省译更
是常见。如表时间 、 地点等 的介词或介词短语 :
W e s al b i g f r a d a n w r d c t te e l s a d h l r o w r e p o u ta h a i t n n r e p s il a . o sb ed y
段的应用上也都有 区别于另一 种语 言 的明显 特征 。恩格 斯 曾说过 :你 只有将本 族语 同其他语 言进行 比较 ,你 才能真 “ 正懂得 自己的语 言。” 相反 , 你才 能更深刻理解 和更好地 掌 握 外语 。 省略是英汉语言 中的一种常见现象 。 英汉语 篇经常 使用省略的手法 , 略的主要功能是语篇衔接功 能。无论哪 省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与分析_孙琦 (2)

Jenny will help you prepare for the exam. How would you like that? (指示照应,that 指前面一句话所表达的意义)
以名胜说,我没到过陶然亭,这多可笑!—— —老舍《想 北平》(指示照应“,这”指“没到过陶然亭”这件事)
1 引言
衔接是构成语篇功能的结构之一,它指的是“语篇中语 言成分之间的语义联系,或者说是语篇中一个成分与另一 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胡壮麟,2005: 179)。衔接手段对比属于语篇对比的一个重要范畴。句子间 的衔接虽属语篇表层结构即语言形式结构的问题,但这方 面的研究却可以揭示不同语言各自独特的本质,所以语言 表层结构的对比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刘宓庆,1991)。国内许
外语翻译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的对比与分析
孙琦
(山东大学外国语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0)
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94(2013)19-0112-04
摘 要 韩礼德和哈桑提出的衔接理论对语篇分析产生了 重要影响。通过对英汉语篇的衔接手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 从总体上看,英语语篇衔接手段的使用多于汉语语篇。这一 现象与英汉两种语言各自的语法结构有关,同时也与两种 语言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联系紧密。本文通过分析英汉语 篇衔接手段的不同,试图找到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从 而促进跨文化交际,提高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运用英语衔接 手段的水平,并为英汉汉英翻译提供启示。 关键词 衔接 衔接手段 英汉对比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 Sun Qi Abstract Halliday and Hasan's research on cohesion has made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discourse analysis. After contrasting th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and Chinese discourse, the author finds that generally there exist more cohesive devices in English than in Chinese. This phenomenon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grammatical patterns and social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two languages. By analyzing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is paper aims to discover the reasons that result in these differences so as to promo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elp English learners in China to use English cohesive devices appropriately and provide some inspiration for translation. Key words cohesion;cohesive device;contrastive analysis
英汉句中省略现象的对比与分析

眦
. v ae
km
k
, ht a e r e o g W ahV t e b ndi eh c n e n
) 开步便走。 迈
( ) 乘她 不 再 紧接 地 问 , 3我 (
【 l i a e a n h l g ud P y g s t lo e a r n . a n b k b l t p yo
一
从例句( ) 1 中可看出 , 省略不 但使句子结构显得紧凑 , 而且 句中的 起连接作用。 B 作用词省略。作用词的省略主要指情态动词和助动词的省略 。 .
( 5 Ai a ap ,u Jn i r l. 1 ) lew s p yb t aems a e c h eb
种 避 免 重 复 、 出新 信 息 并 使 上下 文 紧 密连 接 的语 法 手段 , 是 语 篇 突 也
、
省 略 的定 义
( )onl e( er ,u o ii er 1Jh ksbe) btBbdsk b e. i le ( ) h iuew s ’ f i e.ft a en f i e ) 1 ol ae 2 T epc r an ti s d Iihdbe ( ns d ,w udhv t n 词省略 , 第二例句属于作 用词省略。这 两个省略句中被省略的成分都可 以根据上 下文补充完整 , 在句 子之 间
() 4(
) 亲自干一干, 你就知道有多难了。
二 、 略 的 功能 省
关键词的意义也被突出了。例句 ( ) 4 则体现 了省略 不仅是分句成 3 () 分 的粘 着 手 段 , 且 也 是 分 句 或 句 子 之 间 的 承 接 纽 带 。 所 以 说 省 略 是 而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评述

英 汉 语 篇 衔 接 手 段 对 比 研 究 评 述
李 雅 娟
( 河 南 科技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河南 洛阳
摘 要 : 在 从 语 类 研 究 方 法 和 研 究性 质 等 方 面 对 1 9 8 0 至 2 0 1 2 年 间有 关 英 汉语 篇 衔 接 对 比 研 究材 料 统 计 的基 础 上 , 本 文探 讨 了前 人 研 究 中存 在 的 问题 ,并针 对 这 些 问题 对 未 来 此 类研 究提 出 了 几条 建 议 。 关键词 : 英 汉语 篇 衔 接 手 段 对 比研 究
1 . 引 言
4 7 1 0 2 3 )
中 ,绝 大 多 数 定 性 研 究 的 著 述 只 说 明 一 种 衔 接 手 段 在 一 种 语 言 中 出现 频 率 比另 一 种 语 言 中高 的 结 论 ,没 有 具 体 指 出程 度 上的差异 , 这种“ 印 象式 、 感觉型 ” 的 结 论 或 人 云 亦 云 的 做 法 应
者相结合。在所收集到的著述中 , 对 理 论 的探 讨 有 7 2 篇( 部) 占7 5 %, 应 用 研究 为 l 1 篇( 部) , 占1 l %, 二 者 结 合 的研 究 仅 1 3 篇 ( 部) , 占1 4 %, 总体上还 是偏重理论 ( 期 刊论文尤 其如此 ) , 在 结 尾 指 出 理论 研 究 的启 示 。 这样做还是说得过去的 . 因为 一 篇 论 文 在 有 限 的 篇 幅 内既 有 理 论 又 结 合 实 践 是 不 太 现 实 的 在 大篇幅的专著中 , 有 对 理 论 的探 讨 , 有 对 理 论 在 实 践 中应 用 的 探讨 , 还 有 理 论 与实 践 的 结 合 , 这种势头 是好 的, 但 是 数 量 依 然较少 , 这 方 面 的著 述 应 当加 强 , 比如 说 衔 接 手 段 的 使 用 究 竟 如 何 并 在 多 大 程度 上 促 使 教 学 、 翻译 及 语 篇 分 析 等 。 5 . 衔 接 本 身 及 其 相 关 研 究 统计 分析 与衔接的相关研 究在此指 对衔接手段 ( 如省 略 、 替代等 ) 的功 能 , 指 示 照 应 的 可及 性 、 空间指示语 的主观性探 讨等 , 而 对 衔 接 本 身 的研 究 不 涉 及 。 经过笔者统计 , 关 于 衔 接 本 身 的 研 究有8 5 篇, 占8 5 %, 相关研究 只有 l 5 篇, 占1 5 %, 而 且 这 方 面 的 研 究 全 部 由对 比语 言 学 的 知 名 学 者 许 余 龙 ,功 能 语 言 学 研 究 学 者 朱 永 生 、苗兴 伟 等 和语 义 学 研究 者 吴 一 安 等 著 成 。 在 中 国, 结 构 主 义 和 形 式 主 义 出现 的 比功 能 主 义 早 , 前 者 最 明 显 的 影 响 是 在 外语 教学 方 面 . 盛 行 于 上 世 纪 七 八 十年 代 : 而 功 能 主 义 在 欧 洲 出现 比较 早 , 但 是 其 集 大 成 者 的Ha l l i d a y 的《 功 能 语 法导轮》 于1 9 8 5 才年 问世 . 到1 9 8 8 年 由胡 壮 麟 、 朱 永 生 和 张 德 禄 三 位学 者 系统 介 绍 。 虽 然 现 在 形 式 主 义 和 功 能 主 义 两 大语 言 学 派并 存 ,但是 由 于 功 能 语 言 学 较 难 懂 加 之 形 式 主 义 的 持 久影响 , 大 多 数 学 者 仍 然偏 向研 究 语 言 本 身 。 由 于形 式 主 义 显 而 易 见 的缺 陷 而 功 能 主 义 对 语 言 学 研 究的新的视角 , 加 之 语 篇 衔 接 手 段 与 功 能 语 法 的联 系 , 学 者 们 开 始 从研 究其 本 身 转 向 功 能 或其 他 相 关研 究 成 为顺 理 成 章 的 事情 。 可是研究的数量依然很少 . 这种 现 象 应该 引起 学 者 们 的
英汉学术论文摘要语篇衔接的对比研究

式进行 了确认。
三 、 构 性 衔 接手 段对 比 结
在语 篇信息的发展过程 中, 句的主位与 主位之 间, 各 述位
与述位之间 , 以及 主位 或述 位与 其他 句子 的述位 或主位 之间 按照一定的规律不断联系变化 , 从而推进语篇 的信息交 流 , 由 已知信息引发新信息 , 而新 的信 息又不断成为 新信息 , 由此 并 为出发点 , 再触发 新信 息。这种 新 旧信 息按 照信 息价值 的等
摘
要 : 范严谨 的学术论 文( A 英文摘要不仅 有助于传播 学术信 息 , 有助 于提 高文章被 国际检 索工具 ( ISI 收录 规 R) 也 E ,C)
的可能性 。基于对比语言 学和篇章语言学理论 , 通过 自 建语料库 , 从两方 面对 比研 究了英 汉学术论 文摘要 的篇章衔接 手段 :1 ()
级动态推进 , 形成 的信 息流 不断 发展推 进语 义 内容的有 序表 达, 就是 D e 所说 的主位推进模式 ( ae s hm t r— n a s Pt r T e ai Po t o n f c
ges n 。 rsi ) o
的论文摘要研究主要从 体裁分析 、 际意义 、 人 翻译 等角度对英
文学术论文摘要进 行 分析 , 鲜有 对英 汉摘要 的对 比研究 。因 此, 本文从对 比语言学基本理论 出发 , 比分析英 汉学术论 文 对
的语篇衔接的异同 , 以期 为 中国学者 写作 英文 摘要提 供积极
的建 议 。 一、 Nhomakorabea理 论 背 景
在研究各家划分 主位推 进模 式 的基础上 , 合本研 究 的 结 需要 , 笔者认 为 主要 的 主位推 进 模式 可 以划 分 为 以下 四种 : () 1 连续 主位发展型 , 即在语 篇推进 中, 句子 的主位相 同而述 位 不同 ;2 ( )连续述 位发 展型 , 即在语篇 推进 中 , 句子 的述位 相同而主位不 同;3 ( )线 性发展 型 , 即在语篇 推进 中 , 一句 前 的述位成为后一句 的主位 , 第二 句 的述 位 又成为 第三句 的主 位, 以此类推 ;4 ( )交叉发展型 , 即在语篇 推进 中, 前一 句 的主 位成 为后 一句的述位 , 第二 句的主位又成 为第 三句 的述 位 , 以
汉英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

汉英语篇衔接⼿段对⽐研究2019-10-01摘要:汉英两种语⾔虽然各⾃有其不同的思维模式、语⾔结构和写作⽅式,但⽆论⼝头还是书⾯交流都必须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
对⽐研究两种语⾔的衔接⼿段可以有效地对英汉语篇章结构进⾏系统性认识,从⽽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语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意思。
此外,此类分析对汉英阅读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衔接⼿段连贯汉英语篇1. 引⾔不同语⾔的词语和词组的组合遵循不同的规则。
或许更重要的是,思想的表述⽅式会因语⾔的差异⽽不同。
尽管英汉两种语⾔有其各⾃不同的思维模式、语⾔结构和写作⽅式,但有⼀点是相同的,即⽆论写或说两者都要求衔接。
衔接是语篇中⼀个成分与另⼀个可以与之相互解释的成分之间的关系。
当语篇中⼀个成分的含义依赖于另⼀个成分的解释时,便产⽣了衔接关系。
衔接与词素、单词、词组、⼩句、句⼦等概念不同。
衔接主要从语义上来分析语⾔。
⽽后⾯这些主要从语法词汇上来分析语⾔。
由于衔接是实现连贯的⾮常重要的⼿段,对⽐研究英汉语篇的衔接能够有效地对英汉语篇章结构进⾏系统性认识,从⽽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语篇所要传达的信息和意思。
2. 衔接(cohesion)和连贯(coherence)语篇⽆论是⼝头表达,还是书⾯表达,都必须衔接合理,符合逻辑,语义连贯。
衔接和连贯都属于韩礼德功能语法中的语篇纯理功能,有很强的实⽤性和实践性。
我们在谈到语篇中的衔接现象时常常会涉及“连贯”(coherence)。
其实,衔接和连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简单地说,衔接是语篇现象,指的是发话者⽤来表⽰经验和⼈际⽅⾯语⾔连贯的语法⼿段;⽽连贯是⼼理现象,它存在于发话者的头脑中,⽆法在语篇层⾯上找到线索。
有⼈认为,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络,⽽连贯是语篇整体意义的⽆形框架。
(《功能语法⼊门》黄国⽂导读)连贯不但要依靠语篇表层结构中各个句⼦之间的衔接,⽽且要符合语义、语⽤和认知原则。
语篇正是通过衔接⼿段(cohesive devices)才实现了它的连贯性(cohence)。
英汉省略的语篇衔接功能对比

略在很多情况下都伴随着形式或形态上的标记。
关键词:省略;衔接功能;英汉对比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43(2002)01.0024.04
1.引言 省略(ellipsis)指的是把语言结构中的某个成分省去不
了faults。以上二例简捷明快,结构紧凑,读起来朗朗上I=1。
从某种程度上讲,省略结构在句法上是不完整的,但这
并不意味着省略结构是不可理解的,因为受话者可以从上下 文中找到被省略的成分。也就是说,省略结构的出现预设了
—seventh.She unclerstood.as she always did.Always had. Always would.
(J.Waller,The
but he may not. going to
witty;the
math—
ematics subtle;natural philosophy deep;moral grave;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F.Bacon,ofStudies)
(13)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 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 (王佐良译,<谈读书》) 例(12)是一个省略谓语动词和宾语的例子,第二、第三
science of Life, 25
在例(7)的回答中,实义动词COITIe被省略,剩下的只是
万方数据
have you got the cucumber sandwiches cut for Lady Bracknell? I
程度上与所表达的意义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汉语的省略只
ANE:Yes,sir.【Hands the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略 。英 汉语 言 中都 有 主语 省略 、 语省 略 、 谓 宾语 省 略 等 现 象 , 是 在 各 自的 运 用 中既 有 共 性 , 有 差 异 性 。通 过 对 但 也
比 两种 语 言 中省 略 的 应 用 , 汉 两 种语 言 形合 及 意合 的 特 点及 其 背后 折 射 出 的 中 西方 思 维 模 式 差 异得 到 了体 现 。 英 关键 词 : 略 ; 接 ; 合 ; 省 衔 形 意合 ; 异 差 中 图分 类 号 : 3 H0
编码 的负担 , 而且 可 以使 听 话 者更 加轻 松 有效 地 解
M a. 2 r .。 O11
文 章 编 号 : 6 1—3 5 ( 0 1 0 l7 7 3 2 1 ) 1—0 2 0 2—0 4
英 汉 语 篇 衔 接 中省 略 的 对 比研 究
杨 春 春
( 京 工 程 学 院 外 语 系 , 苏 南 京 , 1 1 7 南 江 2 16)
摘 要 : 略是 英 汉语 言 中的 一 种 常 见 现 象 。 省 略 共 分 为 三 种 主 要 类 型 , 名 词 性 省 略 、 词 性 省 略 和 小 句 性 省 省 即 动
后简 洁明快 , 读起来 比未 省略 重 复成 能
省略 是 一 种 特 殊 的 替 代 现 象 , 称 作 零 替 代 被
韵味 。
从 语篇 的层 面上来 说 , 略可 以通 过 省略 结构 省 与被 省略成 分之 间的 预设 使语 篇 前后 衔 接 , 现语 实 言简 洁的 目的 , 从而 成 为语 篇 中各 句 子之 间 的联 系 纽带 。从信 息 的角 度来 看 , 省 略 的成 分 所指 代 的 被
—
—
( 我从 ) 京( ) 南 来 。
( y na e i ) r n . M m s I e e
( ) — W h t Sy rn me 2 — a ’ ou a ?
— —
在书 面语言 中的 句子 层 面上 , 略可 以使 各 句 省 子成 分之 间更加 紧凑 。例如 :
本 文 试 图 通 过 对 英 汉 语 篇 衔 接 中 省 略 的 对 比 研 究 探讨 英汉语 言差异 。
一
例 ( ) 一 句 英 文 谚 语 , “ mo y 后 省 略 了 3是 在 me r ” 谓 语 动 词 “s , 句 子 结 尾 处 省 略 了 “ fw s o ; i” 在 o id m” 例 ( ) ta ” 面 省 略 了 “ ewa ” 以 上 二 例 省 略 4 “h n 后 h s 。
(u si t nb eo 。朱 永 生 等 指 出 : 略 是 把 s b t ui yzr ) t o 省 语 言 结 构 中 的 某 个 成 分 省 去 不 提 , 达 到 避 免 重 以
复, 表达精 炼 、 紧凑 、 清晰 的一 种 修辞 方 式[ 。根 据 1 ] 法 国著名 语 言学 家 马 丁 内 ( rie ) Mat t 的经 济 原 则 n (cn mi pic l) 人 们 在 使用 语 言 进行 交 际 的 eo o c r i e , n p 过程 中尽量 使 用 比较 少 的 、 力 的 语 言单 位 , 而 省 从 以较 少 的力 量 消耗 来 传 达 较 大 容 量 的 信 息 。在 交 际过 程 中, 说话 者采 用 经济 的 表达 方式 不 但能 减 轻
信 息是 可 以从 上下 文语 境 中推 出的 已知 信息 , 重要
的新信 息会得 到保 留 , 从而 实 现语 篇 的信 息传 递功 能 。也 就是 说 , 然 省 略 结 构 在 句法 上不 完 整 , 虽 但
是 其 合 理 性 是 以 上 下 文 中 存 在 可 以 推 出 被 省 略 成
第 1 1卷 第 1期
21 0 1年 3月
南京工程学 院学报( 会科学 版) 社
J u n lo n ig I siu eo c n lg ( o ilS in eEdto ) o r a fNa in n tt t fTe h oo y S ca ce c iin
Vo1 1 NO. . 1. 1
小 句性省 略 (l sl lp i 。在英 汉两 种语 言 中 , c u a el ss a i ) 省 略都是 常见 的衔 接 手段 , 是 由于 两种 语 言本 身 但 的特点 , 表达形 式 既有 共性 也 存在 着 个性 。国内 其 胡 壮麟 、 朱永 生 、 国文等 人都 对省 略进 行 过研究 。 黄
衔 接 和 连 贯 是 语 篇 的 重 要 特 征 。 衔 接 是 一 个 语 义 概 念 , 的 是 语 篇 中 语 言 成 分 之 间 的 语 义 联 指 系 。衔 接 手 段 分 为 五 种 , 照 应 、 略 、 代 、 接 即 省 替 连 和 词 汇 衔 接 。 省 略 一 般 有 三 种 类 型 : 词 性 省 略 名 ( o n l lpi) 动 词 性 省 略 ( eb le is ) n mia el s 、 i s v r a lp i 和 l s
分 的信 息为基 础 的 , 因此不 会 影 响受话 者 对省 略结 构 及被 省略成 分 的理解 。例如 : ( ) 我有 本事揍 你一 顿 ! 5“ ” “ 我倒想 瞧 瞧你怎 么个揍 法 。 ” “ , 还敢 动手 。 哼 我 ”
“ 你 也 不 敢 动 手 。 谅 ”
“ 敢 。 我 ”
( 3)Exp re e s h f t r f e inc i t e a he o wid s om a nd
me o y t em o h r m r h te. ( ) M y n ph w sb te h n wh n 1wr t o 4 e e i e trt a e o e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