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盆底功能评估_盆底康复流程及临床检查规范

合集下载

盆底功能评估及康复流程临床检查规范

盆底功能评估及康复流程临床检查规范

Part
02
盆底功能评估
评估方法
盆底肌力测试
通过手法或仪器检测盆底肌肉的 收缩力和耐力,判断盆底肌肉的 功能状态。
盆底核磁检查
利用核磁共振技术对盆底结构进 行详细成像,评估盆底器官和肌 肉的形态和功能。
盆底电生理检查
通过记录盆底肌肉的电活动,评 估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的异常。
盆底超声检查
利用超声波技术观察盆底组织的 结构和功能,评估盆底器官的位 置和运动状态。
Part
03
盆底康复流程
康复目标
改善盆底肌肉力量
通过特定的锻炼和训练,增强盆底肌肉的收 缩力和耐力,提高盆底功能。
预防并发症
预防因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并发症,如尿失 禁、便秘、性功能障碍等。
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减轻因盆底功能障碍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提高生活质量。
提高自信心和心理健康
通过改善盆底功能,提高患者的自信心和心 理健康水平。
复计划。
Part
04
临床检查规范
检查前的准备
患者信息收集
收集患者的年龄、孕产史 、疾病史等基本信息,以 便评估盆底功能状况。
患者教育
向患者介绍盆底功能评估 及康复流程,让其了解检 查的目的、过程和注意事 项。
检查前注意事项
告知患者检查前避免剧烈 运动、性生活等,以免影 响检查结果。
检查过程

02
研究盆底功能障碍与慢性病之间的关联,为慢性病的治疗和预
防提供新的思路。
跨学科合作研究
03
加强医学、生物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研究,推动盆底功
能评估及康复领域的创新发展。
展望
个性化评估与康复方案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评估和康复方案,提高康复效 果。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效果评定标准一、对象界定:本标准适用于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的妇女群体。

二、评定指标:1. 盆底肌肉功能恢复评定:- 收缩力评定:使用盆底肌肉收缩等级评定工具,评估盆底肌肉的收缩力。

- 疲劳恢复评定:评估盆底肌肉在连续收缩测试下的疲劳恢复能力。

- 肌电图评定:通过肌电图检测盆底肌肉的电活动变化,评估盆底肌肉的功能恢复情况。

2. 静态功能评定:- 盆腔器官位置评定:通过盆腔超声或MRI检测,评估膀胱、子宫和直肠的位置和运动情况。

- 盆腔器官压迫评定:通过压力测定检测盆底组织对盆腔器官的支持力,评估盆底功能的静态功能恢复情况。

3. 动态功能评定:- 侧卧收腿试验:评估盆底肌肉的收缩力和耐力在运动状态下的表现。

- 跑步试验:评估盆底肌肉在高冲击运动中的稳定性和功能恢复情况。

4. 尿失禁症状评定:- 使用尿失禁自评量表:根据患者自行填写的尿失禁症状量表,评估尿失禁症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

5. 生活质量评定:- 使用生活质量量表:根据患者自行填写的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盆底康复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三、评定方法:1. 临床评估法:由专业医生或康复师进行肌肉收缩力、疲劳恢复和肌电图评定。

2. 影像学评估法:由专业医师或技术人员进行盆腔器官位置和压迫评定的超声或MRI 检测。

3. 功能试验评估法:通过专业运动治疗师指导下的侧卧收腿试验和跑步试验进行动态功能评定。

4. 自评检测法:患者自行填写尿失禁症状量表和生活质量量表来评估治疗效果。

四、评定结果:评定结果根据各指标的量化评分,综合分析得出治疗效果评定等级。

- 治愈: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范围,症状明显改善或消失。

- 显效:各项指标有明显改善,症状有所减轻。

- 有效:各项指标有一定改善,症状有所缓解。

- 无效:各项指标未见明显改善,症状无缓解。

五、评定频率:根据治疗进展和个体情况,可进行周期性评定,如治疗初期每三个月一次,后期可以延长至一年一次。

六、参考文献:[参考文献1][参考文献2][参考文献3]。

盆底康复的工作制度

盆底康复的工作制度

盆底康复工作制度一、目的为了提高产后妇女的生活质量,减少因怀孕和生产过程对身体造成的不良后果,制定本盆底康复工作制度。

本制度旨在规范盆底康复工作流程,确保康复效果,提高患者满意度。

二、工作原则1. 坚持以宣传教育为基础,普及盆底康复知识。

2. 认真执行盆底康复护理常规、心理护理常规。

3. 推广盆底康复技术,训练时认真、细致,耐心指导,训练适度。

4. 保持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

5. 严格无菌操作,确保康复过程的安全性。

三、工作内容1. 盆底功能检查:开展盆底功能检查,评估患者盆底肌肉损伤程度,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2. 盆底康复治疗:根据患者病情,制定个性化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电刺激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瑜伽锻炼等。

3. 康复护理:执行盆底康复护理常规,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做好护理记录。

4. 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5. 健康教育:普及盆底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6. 产后访视:定期进行产后访视,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四、工作流程1. 接诊:热情接待患者,了解患者需求,引导患者进行盆底功能检查。

2. 评估:根据盆底功能检查结果,评估患者盆底肌肉损伤程度,制定康复治疗方案。

3. 治疗:执行康复治疗方案,关注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措施。

4. 护理:执行盆底康复护理常规,做好护理记录。

5. 心理护理:了解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树立康复信心。

6. 健康教育:普及盆底康复知识,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

7. 产后访视:定期进行产后访视,了解患者康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五、工作要求1. 医护人员要具备专业的盆底康复知识和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确保康复过程的安全性。

3. 保持与患者的良好沟通,关注患者需求,提供个性化康复方案。

4. 定期对患者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5. 做好护理记录,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康复服务。

盆底康复流程

盆底康复流程

盆底康复流程
盆底康复流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训练和治疗方法来恢复盆底肌肉的功能和力量。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盆底康复流程:
1. 评估和诊断:首先,医生或康复师会对患者进行评估和诊断,了解盆底肌肉的状况和功能问题。

2. 教育和指导:医生或康复师会向患者提供关于盆底肌肉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并指导患者正确的姿势和动作。

3. 盆底肌肉训练:基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或康复师会设计盆底肌肉训练计划,包括定期进行盆底肌肉收缩训练和放松训练。

可以使用特殊的盆底肌肉锻炼器材来辅助训练。

4. 肌电图(EMG)反馈训练:通过肌电图(EMG)仪器监测
盆底肌肉的电活动以及收缩和放松的效果,帮助患者实时掌握盆底肌肉的训练效果,并进行相应调整。

5. 生物反馈训练:通过生物反馈仪器监测和显示患者的盆底肌肉活动情况,帮助患者更好地感知和控制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6. 针灸疗法:针灸疗法可以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来促进盆底肌肉的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改善盆底康复效果。

7. 骨盆底腔康复器材:使用特定的骨盆底腔康复器材进行盆底训练,如骨盆底腔康复带、骨盆底腔康复球等,可以辅助盆底
肌肉的锻炼和康复。

8. 其他辅助治疗方法: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医生或康复师还可以采用其他辅助治疗方法,如按摩、热敷、冷敷等。

上述流程是一种常见的盆底康复流程,但具体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行个性化调整。

因此,盆底康复流程可能会因个人情况而有所不同。

建议在接受盆底康复治疗前,先咨询医生或康复师,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评估步骤(新版)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评估步骤(新版)



充气时看瞬间 值(一般充气 到55MMH2O) 再刷新 充气原则: 1、充气不超过 30ML 2、最小值控制 在50(2550MMH2O) 3、患者觉得有 充满感但是不 觉得胀
3、最大值:用 力收缩阴道产生 的值
阴道静态压力 (最小值): 控制在25-50mmH2O

第九步: 嘱患者用 最大力气 收缩阴道3 次,每个界 面收缩一 次,至基 线调整至 10-20%以 下。
极片
腹外斜肌 腹直肌
骨头
骨头肉多 时,极片 贴于膝盖 处,不然 基线下不 来

要求一:调节 10-20以内

紫色线(目的:调整腹部的基线,避免阴道收缩时运用到腹部的收缩) 要求二:调节基线在20%以下


要求二:调节基线在 20%以下
充气:

2、刷新键
4般充到55
无限定值 无限定值
手检


食指和中指在阴道后穹 窿,再后退1.5CM 5点和7点的位置,手指 弯曲下弯 一手放在腹部(避免腹 部帮助收缩) 嘱患者收缩阴道 看她阴道收缩力度(告 诉她评估时候就是这样 收缩) 遇到不会收缩者,教她 怎么收缩:平时大便急 小便急没厕所,憋尿憋 大便的那种收缩
道口能见到膨出的阴道后壁粘膜。
肠膨出:耻尾肌纤维损伤严重可形成直肠子
宫陷凹疝,阴道后穹隆向阴道内脱出,甚至 脱出至阴道口外,内有小肠。
分度:
Ⅰ度:阴道后壁达处女膜缘,但仍在阴
道内。
Ⅱ度:阴道后壁部分突出于阴道外口。 Ⅲ度:阴道后壁全部突出于阴道外口
直肠膨出
子宫脱垂临床分度
检查前嘱病人向下屏气用力: Ⅰ度 轻型:宫颈外口距处女膜缘 <4cm,未达处女膜缘; 重型:宫颈已达处女膜缘,

产后盆底康复与功能评估

产后盆底康复与功能评估

产后盆底康复与功能评估(正文)在产后期,女性身体经历了许多变化和调整。

其中,盆底功能的康复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产后盆底康复与功能评估旨在帮助女性恢复健康的盆底肌肉和功能,并评估盆底的状态,以提供个性化的治疗和建议。

1. 盆底肌肉的作用盆底肌肉是一组位于骨盆底部的肌肉群,包含了会阴肌、尿道括约肌和肛门括约肌等。

它们的作用包括支撑膀胱、子宫和直肠,控制尿液和大便的排泄,以及提供性功能支持。

在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肉会受到巨大的拉伸和压力,导致肌肉的松弛和功能丧失。

2. 产后盆底问题产后盆底问题是指经过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后,产妇出现盆底功能障碍的情况。

这些问题包括尿失禁、肛门失禁、性功能障碍和盆腔器官脱垂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其他身体问题,如腰背疼痛和骨盆疼痛等。

3. 产后盆底康复的方法产后盆底康复包括了一系列的治疗和锻炼方法,旨在帮助恢复盆底肌肉的张力和功能。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盆底康复方法:3.1 盆底肌肉锻炼盆底肌肉锻炼是产后盆底康复的核心方法之一。

通过定期进行盆底肌肉收缩和放松的练习,可以增强肌肉的张力和控制能力。

例如,著名的凯格尔运动就是一种常见的盆底肌肉锻炼方法。

3.2 生活习惯调整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可能会加重盆底问题。

产后需要注意避免持重、过度用力和久坐等不利于盆底康复的行为。

同时,保持健康的饮食和适度的水分摄入也有助于盆底健康。

3.3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是一种辅助产后盆底康复的方法,可以通过按摩、理疗和电刺激等手段,促进盆底肌肉的血液循环和恢复。

物理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 产后盆底功能评估除了康复治疗,产后盆底功能评估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

通过评估,可以了解盆底肌肉的状态、功能和异常情况,为治疗提供基础。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盆底功能评估方法:4.1 问诊和病史调查医生会根据女性的病史和症状来初步判断盆底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例如,尿失禁的频率、性功能障碍的表现等都可以通过问诊来了解。

盆底康复治疗规范与方法

盆底康复治疗规范与方法

临床表现与诊断依据
临床表现
盆底功能障碍的临床表现因类型和严重程度而异,可能包括阴道松弛、性生活不满意、下腹坠胀、尿 频、尿急、尿失禁、便秘、粪失禁等。这些症状可能单独或同时出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诊断依据
盆底功能障碍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和相关检查。医生将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 解症状的发生、发展和影响程度,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此外,还可能需要进行盆底肌肉功能评估 、尿流动力学检查、超声检查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水平。
增强身体感知能力
通过康复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感 知自己的身体,了解盆底肌肉的状 态和功能,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 身体健康。
促进全身健康
盆底康复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局部症 状,还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和新 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健康和整体机 能的提升。
03
盆底康复治疗方法
介绍
药物治疗原理及应用场景
药物治疗原理复治疗 ,增强患者的信心和毅力。
家属要与医护人员保持沟通, 及时反馈患者的康复情况,共 同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生物反馈治疗
利用生物反馈仪器监测盆底肌肉活动,指导患者进行正确 的盆底肌肉收缩运动。通过反复训练,帮助患者建立正确 的盆底肌肉收缩模式,改善盆底功能。
磁刺激治疗
利用磁场作用刺激盆底神经和肌肉,产生治疗效果。磁刺 激治疗具有无痛、非侵入性等优点,适用于不同年龄段的 患者。
手术治疗适应症及操作过程
手术治疗适应症
通过药物作用改善盆底肌肉功能,缓解症状。主要包括使用激素类药物、镇静 剂、抗抑郁药等,以调节神经肌肉功能,增加盆底肌肉张力和弹性。
应用场景
适用于轻度盆底功能障碍患者,如产后盆底肌肉松弛、轻度尿失禁等。药物治 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注意药物副作用及禁忌症。

盆底康复流程及具体实施方案

盆底康复流程及具体实施方案

盆底康复流程及具体实施方案盆底康复是指针对盆底肌肉群的功能障碍或疾病进行的康复治疗,旨在恢复盆底肌肉的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从而改善盆底功能和减轻盆底相关疾病的症状。

盆底康复流程及具体实施方案是关于如何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详细介绍,下面将对盆底康复的流程和具体实施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盆底康复流程:1. 评估:首先,对患者进行盆底功能的评估,包括盆底肌肉力量、柔韧性和协调性的测试,以及相关症状的询问和记录。

通过评估,确定患者的盆底功能障碍类型和程度,为后续康复治疗制定个性化方案提供依据。

2. 制定康复方案: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康复治疗的内容、频率和持续时间等。

康复方案应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史、生活方式等因素,以及患者对康复治疗的期望和需求。

3. 康复训练:康复治疗主要包括盆底肌肉训练、生活方式改善和行为疗法等。

盆底肌肉训练是康复治疗的核心内容,包括盆底肌肉收缩和放松训练、盆底肌肉的协调性训练等。

生活方式改善主要包括饮食调理、体重管理、排便习惯的调整等。

行为疗法包括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等,帮助患者改变不良的盆底使用习惯和行为模式。

4. 康复效果评估:定期对患者进行康复效果的评估,包括盆底功能的再次测试和相关症状的询问和记录。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康复方案,确保康复治疗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盆底康复具体实施方案:1. 盆底肌肉训练:盆底肌肉训练是盆底康复治疗的核心内容,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 盆底肌肉收缩训练:患者需要学会正确地收缩盆底肌肉,保持收缩一段时间后再放松。

可以通过生物反馈仪器辅助进行训练,帮助患者感知盆底肌肉的收缩和放松。

- 盆底肌肉协调性训练:通过不同的动作和姿势进行盆底肌肉的协调性训练,帮助患者提高盆底肌肉的协调性和控制能力。

2. 生活方式改善:生活方式改善是盆底康复治疗的重要内容,包括饮食调理、体重管理、排便习惯的调整等。

建议患者避免摄入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保持正常的体重,培养良好的排便习惯,减少盆底肌肉的过度紧张和压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性盆底功能评估、
盆底康复流程及临床检查规范


一、盆底功能评估及临床检查规范
二、盆底康复流程
一、盆底功能评估及临床 检查规范
一、盆底功能评估
1.筛查人群
产科:产后42天恶露干净 妇科:① 有PFD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如阴道松弛、 子宫脱垂、前后壁脱垂、尿失禁等) ② 围绝经期妇女
③ 人流术后妇女
1
2 3 4
5
完全收缩,具有持续对抗
5S
﹥5
一、盆底功能评估
I类肌力下降的表现: 阴道松弛、子宫或阴道脱垂、体位性持续漏尿
II类肌力下降的表现:
咳嗽、大笑、运动等动作时的漏尿
一、盆底功能评估
2.筛查方法
④ 盆底压力检测 (盆底筛查):
一、盆底功能评估
④ 盆底压力检测(盆底筛查):
压力诊断指标
Ⅱ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


持续1次肌力为Ⅰ级,
持续2次肌力为Ⅱ级, 持续3次肌力为Ⅲ级,


持续4次肌力为Ⅳ级,
持续5次肌力为Ⅴ级。
Ⅱ类肌纤维肌力下降表现为控尿能力下降和性功能障碍。
肌肉不协调
腹部肌肉与盆底收缩: 屏幕上方黄色模块为 盆底肌肉模拟收缩曲 线。
一、盆底功能评估
2.筛查方法
⑥ 盆底张力检测:
IC级:手指感觉不到肌肉收缩动作。
1级:能感觉到肌肉轻微收缩(蠕动),但不能持续。 2级:能明显感觉肌肉收缩,但仅能持续两秒。并能完成两次。
3级:肌肉收缩能使手指向上向前运动,持续时间可达到三秒。能完成三次。
4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抵抗手指的压力,持续时间可达四秒。能完成四次。 5级:肌肉收缩有力,能持续对抗手指压力达五秒或以上。完成五次以上。


一、盆底功能评估
⑦ 尿流率检测
• 膀胱容量:开始排尿时的膀胱容量(排出尿量+ 排尿后残余尿量)。 • 排出容量:检查时实际排出的尿量,Vcomp表示。 • 总排尿时间:本次排尿开始时直至排尿结束的时 间,其中包括排尿中断的间期,正常值为排出尿 量100毫升则10秒为上限,排出尿量400毫升,则 23秒为上限。
生物场景反射良好 膀胱生物反射正常
一、盆底功能评估
2.筛查方法
⑤ 电诊断:
Ⅰ类肌纤维的肌力及疲劳度

持续1S肌力为Ⅰ级, 持续2S肌力为Ⅱ级, 持续3S肌力为Ⅲ级, 持续4S肌力为Ⅳ级, 持续5S肌力为Ⅴ级。 起点的最高点到6秒钟终点的最高点之间的下降比率的百分比 为疲劳度,正常为0%。 I类肌纤维肌力下降表现为盆腔脏器脱垂、持续漏尿。
④ 盆腔手术后3个月妇女
一、盆底功能评估
2.评估方法
问诊
妇科检查 POPQ评分
压力检测 张力检测 尿流率检测 尿动力学检查
手检肌力检测
电诊断
8/21/2017
一、盆底功能评估
2.评估方法
① 问诊:
·子宫脱垂:腰骶胀痛、下坠感 ·阴道松弛 ·阴道壁膨出:洗澡,或下蹲时阴道口有肿物脱出 ·尿失禁:喷嚏、咳嗽、跑、跳、大笑漏尿 ·粪失禁:大便憋不住,经常放屁 ·便秘
一、盆底功能评估
2.评估方法 ③ 手检肌力检测: ·患者取截石位 ·检查者左手掌轻压病人腹部,避免检查时腹肌收缩,
右手中指及食指缓慢进入阴道,置于阴道后壁5°和
7°处,开始进行检测。
一、盆底功能评估
2.评估方法 ③ 手检肌力检测: 一类纤维:用口令叫病人收缩阴道,以收缩持续时 间和连续完成次数来分级。
肌纤维类型
肌力
肌肉疲劳度 阴道动态压力 腹部肌肉与盆底肌肉收缩协调 A3反射正常
一、盆底功能评估
④ 盆底压力检测(盆底筛查):
压力指标正常值
综合肌力:5级 肌肉疲劳度:0% 阴道动态压力80-150cm水柱,静态压力10cm水柱 腹部肌肉与盆底肌肉收缩协调
A3反射正常
张开1度时,测量的数据代表静 态状态下张力;
张开5度时,测量的数据代表用 力状态下张力;
张开超过15度时,测量的数据 代表最大状态下张力。
一、盆底功能评估
2.筛查方法

尿流率检测:
一、盆底功能评估
⑦ 尿流率检测

定义:尿液通过尿道的单位时间排尿量,单位为 ml/s。 尿流率的参数和形态不但取决于尿道阻力,也与 膀胱逼尿肌功能有关,因此尿流率减低可能与尿 道阻力增加有关,也可能为逼尿肌收缩力下降所 致。 尿流率是尿动力学检查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也是 唯一的无创检查。

脱垂的最远端在处女膜缘内侧或外侧, 距离处女膜缘<1cm 脱垂的最远端在处女膜缘外侧,距离处 女膜缘>1cm,但小于(tvl-2)cm
全部脱垂,脱垂的最远端超过处女膜缘 >(tvl-2)cm
脱垂的最远端定位于-1~+1cm 脱垂的最远端定位于+1cm~(tvl-2)cm
脱垂的最远端定位于>(全阴道长-2) cm
一、盆底功能评估
2.评估方法 ② POP-Q评分:
POP-Q 分度 0 Ⅰ
无脱垂 范围大于0级,脱垂的最远端在处女膜缘 内侧,距离处女膜缘>1cm
具 解剖描述


准 定位描述
Aa、Ap、Ba、Bp均在-3cm处,C点或D点 位置在-tvl~-(tvl-2)cm处 脱垂的最远端定位于<-1cm
Ⅱ Ⅲ
-3
-3 -tvl~-(tvl-2)
D
gh pb
TVL
有宫颈时的后穹窿的位置,它提示了子宫骶骨韧带附着 到近端宫颈后壁的水平
尿道外口到阴唇后联合中点的距离 阴唇后联合到肛门开口中点的距离 当C、D在正常位置时阴道顶部至处女膜缘的总长度
-tvl~-(tvl-2)
一、盆底功能评估
2.评估方法 ② POP-Q评分:
·盆腹术后
·性生活:有无性高潮、性欲低下、性交痛 ·腰背酸痛
2.评估方法
参照点
② POP-Q评分:
Aa Ba
阴道前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cm处 阴道顶端或前穹窿到Aa点之间阴道前壁上段中的最远点
-3 -3
Ap
Bp C
阴道后壁中线距处女膜缘3cm处
阴道顶端或后穹窿到Ap点之间阴道后壁上段中的最远点, Bp与Ap点相对应 宫颈或子宫切除后阴道顶端所处的最远端
一、盆底功能评估
2.评估方法 ③ 手检肌力检测: 二类纤维:让病人以最大力和最快速度收缩和放松阴 道,以6秒工作时间内所能收缩的次数和持续完成次数 来分级。
测试(有疲劳) 0 收缩质量(没) 无 保 持 0 收缩次数 0
1
2 3 4
颤动
不完全收缩 完全收缩,没有对抗 完全收缩,具有轻微对抗
1S
2S 3S 4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