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简介

合集下载

庄周简介(内含轶事典故、生平、思想、精神、历程、贡献、著述、纪念建筑)

庄周简介(内含轶事典故、生平、思想、精神、历程、贡献、著述、纪念建筑)

庄周简介(内含轶事典故、生平、思想、精神、历程、贡献、著述、纪念建筑)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轶事典故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

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

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

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视权贵如腐鼠《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

”惠子很慌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

庄子来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鶵(一种类似与凤凰的鸟),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

从南海飞向北海,不是梧桐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这时,有只猫头鹰刚抓到一只腐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您也想因为您的梁国来吓我吗?”宁做自由之龟《庄子·秋水》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清朝思想家(范文7篇)

清朝思想家(范文7篇)

清朝思想家(范文7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清朝思想家的资料7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清朝思想家篇一]思想家——庄子一、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是我国先秦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战国时期宋国蒙(今安徽蒙城县)人,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

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为寓言《庄子》,道家遵称为《南华经》,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生活贫穷困顿,却鄙弃荣华富贵、权势名利,力图在乱世保持独立的人格,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

庄子在是一位非常廉洁、正直,有相当棱角和锋芒的人。

虽然他一生淡泊名利,主张修身养性、清静无为,在他的内心深处则充满着对当时世态的悲愤与绝望,从他哲学有着退隐、不争、率性的表象上,可以看出庄子是一个对现实世界有着强烈爱恨的人。

庄子主张追求生命的真实意义,保持人格的独立和自由比享受任何荣华富贵都更好更为重要。

现实生活充满污秽,他不愿与之同流合污、与之相妥协,所以当理想的生活在世间难以实现时,他宁可选择从现实中隐退,于是有了入世的庄子和出世的庄子。

二、庄子的主要思想1、庄子对“道”的理解主要思想是“天道无为”,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道”是“自本自根”,生天生地的超时空的绝对或无限;“道”无所不在而又无所固定;“道”无法用概念说出,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道”也是其哲学的基础和最高范畴,既是关于世界起源和本质的观念,又是人之认识境界。

2、庄子三辩小大之辩:庄子认为天地万物无小大之分,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以差观之,因其所大而大之,则万物莫不大;因其所小而观之,则万物莫不小。

是非之辩:庄子认为是与非本来是不存在的,都是一种认为的设计和安排,万物生而平等,没有是非之别。

为解决人世间的是非问题,庄子提出了“两行”的处理是非立场:既要看到是与非的对立和冲突,又要超越这种是与非的对立,用一种达观的态度面对人生,将是非混合起来是大自然和人都能各得其所,这样才能悠然自得的生活。

庄子逍遥游赏析庄子《逍遥游》赏析

庄子逍遥游赏析庄子《逍遥游》赏析

庄子逍遥游赏析庄子《逍遥游》赏析一、庄子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是楚庄王的后裔,原是楚国的贵族,后因战乱迁至宋国蒙(安徽的蒙城县)。

庄子生活在战国,群雄逐鹿,战争频繁,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因此庄子反对非正义的战争,反对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和压迫。

庄子曾做过漆园吏这样的小官,后来辞官归隐。

庄子生活贫苦,为了生计,他曾经以打草鞋为业,还经常入不敷出,甚至有时候要靠借贷度日。

庄子他鄙弃荣华、蔑视权贵,追求逍遥自在的精神,推崇精神的绝对自由。

因此庄子一生过着清贫的隐居生活,保持着自己高尚独立的人格,庄子喜好在山水之间,逍遥遨游,怡乐性情。

庄子也是我过先秦时期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道家的创始人。

庄子在唐朝时被唐玄宗封为南华真人,《庄子》也被封为《南华经》。

二、《逍遥游》的主旨《逍遥游》顾名思义,文章的主题就是“逍遥游”。

“逍遥游”的含义是指不用任何凭借就能绝对自由的遨游于宇宙。

课文通过对四种境界的描述和比较,而得出结论:什么是真正的逍遥游。

在《逍遥游》的开篇第一段,庄子就以一种恢宏阔大的气势,把读者带进一个高远的境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在此,庄子向读者们描绘了一个阔大高远的境界,它带给读者一种广袤无边的感觉。

文章的一开头,庄子就产生了“一鸣惊人”的效果,也是这种气势才有感动人的效果。

庄子接着叙述:“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意思是:蝉和斑鸠也嘲笑大鹏说:“我们什么时候想飞就能够一下子飞起来,遇到榆树、枋树就停歇在上面,偶尔力气不够无法飞到,落到地面就可以了。

何苦要飞到九万里而到那千里迢迢的南海呢?”蜩与学鸠无法理解大鹏所达到的境界和志向因此而嘲笑它。

庄子人物简介

庄子人物简介

庄子人物简介庄子(前360?—前280?),名周,宋之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

庄子是继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的思想主要记载在《庄子》一书中。

《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是一部影响深远的作品。

人物事件1: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丨秋水》译文:庄子和惠子同游于濠水桥上。

庄子说:“白条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

”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会知道鱼的快乐呢?”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晓得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能知道鱼的快乐,这一点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庄子说:“请寻求你问话的本意。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的快乐’的时候,是已经明白我知道鱼的快乐之后再问我的,只不过是问我从哪儿知道罢了,那我告诉你我是从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人物事件2:鹏程万里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

斥鹖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庄子丨逍遥游》译文: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

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

变化成鸟,它的名字叫做鹏。

大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奋起而飞时,它的翅膀就像天边的云。

这只鸟在海水翻腾激荡的时候,就借势迀徙到南海。

斥鷄讥笑大鹏说:“它将飞到哪儿去呢?我腾跃起飞,不过飞到几丈高就落下来了,在蓬蒿之间飞来飞去,这样也就达到了飞翔中最得意的境界。

庄子的简介

庄子的简介

庄子的简介庄子庄子(约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生卒年失考,与孟子同时。

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曾任漆园吏。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

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

庄子的介绍庄子(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姓庄,名周,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宋国蒙(河南省民权)人,[2]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庄子祖上系出楚国贵族,后因吴起变法楚国发生内乱,先人避夷宗之罪迁至宋国蒙地。

庄子生平只做过地方漆园吏,因崇尚自由而不应同宗楚威王之聘。

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者。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代表作品为《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

庄周是宋国的公室后代,先祖可以追溯到宋国的第十一代国君宋戴公,宋戴公为庄姓始祖。

庄周出生于宋国蒙。

庄周曾做过宋国地方的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是同时期人,以庄子之才学取财富高位如探囊取物,然庄周无意仕进,只在不长的时间里做过管漆园的小官。

庄子的学问渊博,游历过很多国家,对当时的各学派都有研究,进行过分析批判。

楚威王听说他的才学很高,派使者带着厚礼,请他去做相国。

庄子笑着对楚国的使者说:千金,重利;卿相,尊位也。

可你就没有看见祭祀用的牛吗喂养它好几年,然后给它披上有花纹的锦绣,牵到祭祀祖先的太庙去充当祭品。

到了这个时候,它就想当个小猪,免受宰割,也办不到了。

你赶快给我走开,不要侮辱我。

我宁愿象乌龟一样在泥塘自寻快乐,也不受一国君的约束,我一辈子不做官,让我永远自由快乐。

他住在狭窄的小巷里,靠编草鞋度日,饿得面黄肌瘦,有时不得不向人家借米救急,穿着打补钉的粗布衣服、用麻绳绑着的破鞋子,最高的官也只做到宋国蒙地的漆园吏。

《庄子》

《庄子》


《庄子》的通行版本除了王先谦的《庄 子集解》和郭庆藩的《庄子集释》,还有 明《正统道藏》本、中华书局1954年版 《诸子集成》本。
• 译文
• 为了防备那些撬箱子、摸口袋、开柜子的 小偷,就该绑紧绳子、加固门闩和锁,这 就是一般人认为的智慧。但如果碰到高强 的小偷,那么就会背着柜子、扛着箱子、 担着口袋逃跑,生怕绳子绑得不紧,门闩
• 二、《庄子》的结构及主要思想
• 今存《庄子》一书,包括内篇7 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共33篇。 而《汉书· 艺文志》著52篇。一般认 为,内篇大体是庄周自著,外篇、杂 篇则是庄周后学所作。

《庄子》体现出庄周独特、深邃 的思想。庄周认为一切事物经常在变 化着,人对这种变化是无可奈何的, 只有服从。因此他主张“无为”,放 弃生活中的一切斗争。又认为一切事 物都是相对的,连人的认识也是如此。 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质 的差别,如大小、贵贱、寿夭、生死、 是非、善恶、得失、荣辱等等。
• 和锁不够结实。那么原先以为的智慧, 不就反而替高强的小偷提供便利了吗? • 河源枯竭,河谷就会干,丘陵平了,深 谷也就填满了。圣人已经死去,那么高 强的小偷就会消失,天下就太平无事。 圣人如果不死去,高强的暴徒就会不断 出现。虽然借重圣人来治理天下,却使 盗跖大大有利(《庄子· 盗跖》谓“盗跖, 从卒九千人,横行天下,侵暴诸侯”, 并以跖为与孔子同时、春秋末年人 )。
• 圣人制作斗和斛作为量具,高强的暴徒 就会连斗斛一块偷走;圣人制作权和衡 作为衡具,高强的暴徒就会连权衡一块 偷走;圣人制作符和玺作为信物,高强 的暴徒就会连符玺一块偷走;圣人提倡 仁义之道来匡正世俗,高强的暴徒就会 连仁义之道一块偷走。 • 凭什么说那样呢?偷拿衣带钩的人 被处死,而窃取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 通过诸侯,仁义得以保存。

庄周个人简介及诗作

庄周个人简介及诗作

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北冥有鱼庄周〔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逍遥游(节选)庄周〔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庄子的介绍

庄子的介绍

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休,是战国时期著
名的道家学者,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创立者之一。

他出生于宋国蒙(今河南省商丘市睢县),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士人家庭。

庄子年轻时曾游学于各国,广泛涉猎诸子百家的学问,尤其擅长道家、儒家和法家的思想。

他的学说主张道教,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以达到
人生的最高境界。

同时,他还提出了“逍遥游”的理念,认为人生应该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

庄子的著作有《庄子》一书,共33篇,是道家学派的经典之作。

书中详
细阐述了他的道教思想、逍遥游理念等观点。

庄子的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他的地位逐渐上升,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正统代表之一。

庄子一生崇尚道德,品行高洁,为人正直。

他曾在各国游学期间,曾多次拒绝高官厚禄的诱惑,坚持自己的信念。

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道家学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简介
1.生平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战国时代,做过漆园吏。

据《史记》和《庄子》记载,庄子在他的家乡蒙(今河南、安徽交界处)这个地方,当过管漆园的小官,干了不多久,他辞官回家,生活贫困至无米下锅,有时不得不打些草鞋那去卖,赚点钱混日子。

他平时衣履不整,有一次魏王召见他,他就穿着补了又补的衣服去见魏王。

尽管他也有些朋友,如做过魏宰相的好友惠施,曾邀他作官,他就是不予合作。

传说,有一次楚威王派两个人带着重金请他做楚相,他拒绝了,他说他要过逍遥的隐士生活。

看来,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追求绝对自由的生活构成了庄子性格与思想的主要内容。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到一点零碎的东西。

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作品
《庄子》一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据《汉书》记载,《庄子》原来有五十三篇,现在我们见到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传统看法认为“内篇”是庄子自己写的,可以代表庄子思想,外、杂篇是他的弟子补添的,甚至有人认为是伪作。

学术界一般认为“内篇”固然是研究庄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此外,杂篇也包含有庄子的一些思想,还是可以作为研究庄子思想的参考资料。

3.评价
《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

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大方,晚周诸
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中的名篇,最能表现庄子的思想和语言风格,所以历来被当作庄子的代表作。

除此以外,还有《秋水》、《庖丁解牛》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