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生平简介
庄周简介(内含轶事典故、生平、思想、精神、历程、贡献、著述、纪念建筑)

庄周简介(内含轶事典故、生平、思想、精神、历程、贡献、著述、纪念建筑)庄子,姓庄,名周,战国时期宋国蒙人。
战国中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庄学的创立者,与老子并称“老庄”。
最早提出的“内圣外王”思想对儒家影响深远。
洞悉易理,指出“《易》以道阴阳”,其“三籁”思想与《易经》三才之道相合。
其文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
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据传庄子尝隐居南华山,卒葬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被诏封为南华真人,其书《庄子》被奉为《南华真经》。
轶事典故庄周梦蝶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
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
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
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
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视权贵如腐鼠《庄子·秋水》载:惠施在梁国作了宰相,庄子去见见这位好朋友。
有人报告惠子,道:“庄子来,是想取代您的相位。
”惠子很慌恐,派人在国都中搜了三日三夜。
庄子来见他,道:“南方有只鸟,其名为鹓鶵(一种类似与凤凰的鸟),您可听说过?这鹓雏展翅而起。
从南海飞向北海,不是梧桐不休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这时,有只猫头鹰刚抓到一只腐鼠,恰好鹓雏从头顶飞过。
猫头鹰急忙护住腐鼠,发出‘吓’的怒斥声。
现在您也想因为您的梁国来吓我吗?”宁做自由之龟《庄子·秋水》一天,庄子正在涡水垂钓。
楚王委派的二位大夫前来聘请他道:“吾王久闻先生贤名,欲以国事相累。
深望先生欣然出山,上以为君王分忧,下以为黎民谋福。
”庄子持竿不顾,淡然说道:“我听说楚国有只神龟,被杀死时已三千岁了。
楚王珍藏之以竹箱,覆之以锦缎,供奉在庙堂之上。
请问二大夫,此龟是宁愿死后留骨而贵,还是宁愿生时在泥水中潜行曳尾呢?”二大夫道:“自然是愿活着在泥水中摇尾而行啦。
庄子简介

庄子简介1.生平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人,大约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
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庄子生活在社会矛盾极其复杂的战国时代,做过漆园吏。
据《史记》和《庄子》记载,庄子在他的家乡蒙(今河南、安徽交界处)这个地方,当过管漆园的小官,干了不多久,他辞官回家,生活贫困至无米下锅,有时不得不打些草鞋那去卖,赚点钱混日子。
他平时衣履不整,有一次魏王召见他,他就穿着补了又补的衣服去见魏王。
尽管他也有些朋友,如做过魏宰相的好友惠施,曾邀他作官,他就是不予合作。
传说,有一次楚威王派两个人带着重金请他做楚相,他拒绝了,他说他要过逍遥的隐士生活。
看来,对现实不满,不与统治阶级合作,追求绝对自由的生活构成了庄子性格与思想的主要内容。
庄子的生平事迹流传下来的不多,我们仅能从《史记》和《庄子》中了解到一点零碎的东西。
他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
2.作品《庄子》一书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文笔汪洋恣肆,想象奇特丰富,气势波澜壮阔。
据《汉书》记载,《庄子》原来有五十三篇,现在我们见到的只有三十三篇,分为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传统看法认为“内篇”是庄子自己写的,可以代表庄子思想,外、杂篇是他的弟子补添的,甚至有人认为是伪作。
学术界一般认为“内篇”固然是研究庄子思想的主要依据,此外,杂篇也包含有庄子的一些思想,还是可以作为研究庄子思想的参考资料。
3.评价《庄子》善于虚构,十有八九是寓言作品。
庄子的想象力十分丰富,语言灵活变化,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
鲁迅先生说:“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大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汉文学史纲要》),郭沫若说:“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
”(《庄子与鲁迅》),也有人称他的作品是“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逍遥游》是庄子一书中的名篇,最能表现庄子的思想和语言风格,所以历来被当作庄子的代表作。
除此以外,还有《秋水》、《庖丁解牛》等。
庄子的学说

庄子的学说引言庄子(公元前369年-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野,又称庄周,是中国古代的哲学家、文化名人和文学家。
他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被誉为“道家之祖”。
庄子的学说深入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之间的关系,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的生平庄子出生于战国时期的楚国荆州(今湖北省荆州市),他从小聪明好学,并且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着浓厚的兴趣。
据传他曾担任过楚国官员,但因为对政治不感兴趣而辞职回归故乡。
庄子的主要思想道庄子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无限无尽的道构成的。
道是超越一切事物和概念的存在,是无形无质、无始无终、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
庄子主张通过顺应道来达到心灵自由和身心合一。
自由与放逸庄子强调个体追求自由和放逸的重要性。
他认为人们应该追求心灵的自由,不受外界的束缚和约束。
他以“蝴蝶梦”为例,表示人们应该像蝴蝶一样自由自在地飞翔,而不是被困在狭小的牢笼中。
自然与无为而治庄子认为人类应当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他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过分干预事物的发展,顺其自然地让事物发展演化。
他以大树为例,表示大树生长是因为它顺应了自然的规律,而不是通过刻意努力。
平等与反思传统庄子主张平等和反思传统观念。
他批评人们对于身份、地位、权力的追求,并主张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
他以鱼游于水中为例,表示每个个体都有其独特的存在方式和价值。
庄子的影响庄子的学说对于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提出的“道”概念对后来道家学派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由、平等、无为而治等观念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的学说被后世的学者广泛传承和发展,成为中国古代哲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结论庄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通过对于自然、人类社会和个体自由的思考,提出了许多深刻而独特的观点。
他强调顺应道、追求自由和放逸,主张无为而治和平等相待。
庄子的思想对于后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生平轶事

庄⼦,东周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哲学家和⽂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物之⼀,庄⼦创⽴了庄学,与⽼⼦⼀起被称为⽼庄。
有关他的⽣平轶事⼤家知道哪些呢?下⾯是百分⽹店铺为⼤家整理的道家代表⼈物庄⼦的⽣平轶事,希望⼤家喜欢! 庄⼦的⽣平轶事 濠梁之辩 庄⼦和同乡的朋友惠施在濠⽔的⼀座桥梁上散步。
庄⼦看着⽔⾥的儵鱼说:“儵鱼在⽔⾥悠然⾃得,这是鱼的快乐啊。
” 惠⼦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呢?” 庄⼦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呢?” 惠⼦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也是完全可以断定的。
” 庄⼦说:“请回到我们开头的话题。
你说:‘你怎么知道鱼快乐’这句话,就是已经知道了我知道鱼的快乐⽽问我,⽽我是在濠⽔河边上知道的。
” 鸱得腐⿏ 惠施在⼤梁做魏国的国相,庄⼦去看望他。
有⼈告诉惠施说:“庄⼦到⼤梁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
”于是惠施⾮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
庄⼦前去见他,说:“南⽅有⼀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不喝。
在此时猫头鹰拾到⼀只腐臭的⽼⿏,鹓鶵从它⾯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
现在你也想⽤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材与⾮材 庄⼦在⼭中⾏⾛,看见⼀棵树长得很美很⾼⼤,枝叶很茂盛,伐⽊者停在那棵树旁却不伐它。
庄⼦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伐⽊者回答说:“这棵树没有什么⽤处。
”庄⼦说:“这棵树因为不成材,结果得以终其天年了。
”庄⼦出了⼭,来到县⾢,住在⽼朋友的家⾥。
⽼朋友很⾼兴,准备酒⾁,叫童仆杀⼀只鹅款待他。
童仆请⽰道:“⼀只鹅会叫,⼀只鹅不会叫,请问杀哪只?”主⼈的⽗亲说:“杀那只不会叫的。
”第⼆天,弟⼦向庄⼦问道:“昨天⼭⾥的树因为不成材⽽得以终其天年,现在这位主⼈的鹅却因为不成材⽽被杀死,先⽣您将在成材与不成材这两者间处于哪⼀边呢?”庄⼦笑着说道:“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著名作家庄子人物简介

庄子作品的艺术风格与特点
庄子作品的艺术风格
• 想象丰富,意境优美 • 文笔恣肆,形象生动
庄子作品的特点
• 哲学思想与文学价值相结合 • 独特的文学表现手法,如寓言、讽喻、拟人等
庄子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价值
庄子作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 被誉为“文学的哲学”,是哲学与文学的完美结合 • 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的哲学思 想是对时代背 景的反思与回
应
03
• 反对虚伪的道德观念 • 倡导自然无为,追求心灵的 自由
02
庄子的哲学思想与主张
庄子的道家庄子思想概述
庄子主张“道”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 “道”是无形的、无名的,无法用言语描述 • “道”是一切事物产生、发展、消亡的根本原因
庄子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逍遥游的实现途径
• 通过心灵的自我修养,达到超脱世俗的境界 • 通过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体验心灵的自由与愉悦 • 通过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流,分享人生的智慧与感悟
庄子哲学思想的影响与传承
庄子哲学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 对道教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对后世文人骚客的心灵追求产生了深远影响
庄子哲学思想的传承
• 通过《庄子》一书,庄子的哲学思想得以传承 • 后世学者对庄子哲学思想的研究与阐释,使其得以发扬 光大
03
庄子的文学作品与风格
庄子的代表作品《庄子》简介
《庄子》的创作背景
• 庄子辞官归隐后,潜心研究哲学,创作《庄子》 • 《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一部文学作品
《庄子》的内容与特点
• 阐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与主张 • 采用了寓言、讽喻、拟人等文学手法,富有文学价值
庄子作品在现代文学与哲学中的应用
战国思想家——庄子个人简介

战国思想家——庄子个人简介(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计划、报告材料、策划方案、条据文书、演讲致辞、合同协议、党团资料、教案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summary plans, report materials, planning plans, doctrinal documen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party and youth organization materials, lesson plan materials, essay encyclopedia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战国思想家——庄子个人简介庄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隐士型思想家,著述甚丰,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不但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以及各艺术领域都有极大的影响,与老子、孔子、孟子共同构成了国民精神的源头,而且在世界哲学史、文学史上也有极大的影响,为中国和世界文化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人物小传-庄子

人物小传-庄子
庄子(约公元前369年-约公元前286年),名周,字子野,又称南华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和自然主义思想家,被尊奉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之一。
庄子出生在战国时期的宋国(今安徽省广德县)。
他出身于一个贫苦的家庭,但具备着敏锐的观察力和独特的思考方式。
他以其深邃的智慧和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闻名于世。
庄子主张超越境界、自由自在地追求生活的真谛。
他的思想体系以道、自然和无为为核心。
庄子认为,人应该放下功利心和贪欲,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宁静。
他强调个人主观感受和体验,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和自我解放。
庄子的作品集中在《庄子》这本书中。
书中包括了大量的寓言、警世故事和哲理讲述,通过幽默和诙谐的方式传递他的思想。
他的风格极具诗意和戏剧性,通过对话和讽刺,揭示了人类存在的虚妄和生活的反思。
庄子的哲学观点极富启发性。
他提出了许多深刻的命题,如自由坐忘、“梦中的蝴蝶”和万物一体等。
他以塑造自由、包容和平和的人生态度为目标,主张以宽广的胸襟面对世界的变化和不确定性。
庄子的思想对古代和现代的哲学、文学、艺术和心理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挑战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和生活观念,启发了后世人们去领悟人生的真谛。
他的思想也被广
泛运用于修身养性、拓展思维和寻求内心安宁的实践中。
尽管庄子的生平细节不为人所知,但他的思想和文化影响力却经久不衰。
他被公认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权威之一,他的作品被后世广泛传颂和研究,对中国和世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尊奉为智者和文化偶像。
庄子的生平

庄子庄子作为先秦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审美和瑰丽奇妙的想象,给人一种心生向往的逍遥境界,是谜一般的存在。
在李商隐的《无题》中“庄周晓梦迷蝴蝶”这句脍炙人口,据《史记》记载,“庄子者,蒙人(河南商丘东北)也,名周”,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与老子并称“老庄”,大致生于公元前369年,卒于公元前286年。
庄子本是小贵族出身,后家道中落。
为了生计,庄子打过草鞋,做过管理漆园的小官,生活的困苦使他经常坐在那里,思考世间万物,生生死死。
时间一长,他悟出很多道理,思想也到达了新的境界。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甚多的思想家们都四处奔走,希望能遇到接受他们思想的国君,谋取功名,庄子也不例外。
他去赵国和魏国游说,均以失败而告终。
因为当时这两个国家的国君想获取扩张自己的领土,增加国家的子民,自然不会采用庄子的无为的思想。
庄子的生活依旧困苦。
后来的他的妻子去世,他表情平静,走带床边,蹲下身子,用棍子敲击瓦盆,并且高声歌唱。
旁边的人不禁气愤不已,难道你不为你妻子的死而悲伤吗?庄子说:“不然。
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概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
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死,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
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庄子认为,生死是一种自然现象,如四时运行,不过是物象变化,无需为死者痛苦哀伤,要顺其自然。
当然庄子的这种生不足喜、死不足悲的虚无消极的思想在当时他所处的时代是很难被接受的。
他也就放弃了去各个诸侯国游说,而是在平时的是生活中经常借寓言故事议论阐发一些深刻的道理。
时间一长,也就慢慢在各诸侯国有一定的影响。
但是他一生过着隐居的生活,穷困潦倒,有《庄子》一书传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生平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年),名周,战国蒙(一说是今河南省商丘县东北,另一说是今安徽蒙城县)人,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
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
哲学流派。
庄子事迹
庄周一生著书十余万言,书名《庄子》。
这部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代,我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玄远、高深的水平,是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因此,庄子不但是我国哲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同时也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
无论在哲学思想方面,还是文学语言方面,他都给予了我国历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响,在我国思想吏、文学史上都有极重要的地位。
他做过蒙城漆园(在今县城涡河北岸的漆园故址)吏的小官,但不久辞去。
他布衣草鞋,糁汤野菜,安居陋巷著书。
生活难以维持时,曾向监河侯借过粮食。
楚威王闻境内庄周是有学识而贤德的人,就遣使备千金厚礼前来漆园(蒙城),请庄子为楚国宰相。
使者言明楚王许以为相的旨意后,庄子笑谓楚使说:“千金可算是重礼了,相位可谓尊贵至上。
可是,你没见祭祀时的牛吗?人们把牛喂养肥了,祭祀时披红挂彩,还不是牵到太庙杀了作祭品?我宁愿在淡泊无为中度日,不去做牺牛”庄子在谈笑中“喻牛辞相”,终未为楚国宰相。
战国初年,诸侯兵戎相见,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学术流派竞相而起,形成了他独特的哲学体系和思想畔,相距仅百里,故又称他们的学术思想为“老庄涡河之学”。
庄子晚年常垂钓于濮水(今城南芡河)、涡水,游于濠梁(今安徽凤阳临淮城西南)观鱼,与鱼鸟共乐,甘于清静闲居的生活。
唐天宝元年(742年),玄宗皇帝颁布沼书,赐号庄子为“南华真人”,称其书曰《南华真经》。
后世评论(来自网友)
(1)诗的婉约、哲的彻悟尽现于庄子
庄子的思想在当时勿庸置疑带着些许反动色彩(此乃笔者浅见,如有不同意见,欢迎批评指正),例如“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太尖锐、太深刻、太恣意,亦因此不被各路诸侯所采纳,尚幸他一不求位高权重,二不求锦衣玉食,于是乎依旧做他的漆园吏,依旧著他的《逍遥游》,依旧藏身于陋巷之中,咀嚼着那口饿不着撑不死的俸禄。
庄周不若孟柯斗志昂扬地游说诸侯逞尽辩才,“他只在僻处自说”(朱熹答问是云)一径任满腹经纶跃然纸上,任才华横溢细水长流。
历史之流宛如滔滔江水,颇有一泻千里、永不回头之势。
奴隶制的西周绝迹于诸侯割据的滚滚烟尘,继之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尔虞我诈、混战厮杀——大一统前的四分五裂是这方广阔而灵秀的土地在重生前
最后的阵痛!
庄周并不是在这场撕心裂肺的阵痛中唯一挣扎的人,他能够在最终潇洒地淡出而不是狼狈地逃遁是我最初对他产生兴趣的原因之一。
他曾用一只环来比喻社会,说人世间的一切冲突搏杀、你死我活、血溅泪洒皆在环上进行;环上的任何一点都可能成为斗争双方的立场;如你不想有危险,就只能悬浮在圆环的空虚处,环上的是非,你不必参与——对事物的演化,既不应去推动,也不应去抵制,最好是顺其自然。
当时觉得这样的观点太消极、太圆滑,不像大丈夫所言。
看过“文景之治”,才发现:对于没有太过丰厚物质积累的
社会而言,无为而治似乎存在得更为合理。
有时觉得庄周难免是有些自相矛盾的。
他一生渺看世事若过眼云烟,又时而对世情冷暖出言批驳,词锋锐利毫不姑息。
庄周一次见梁惠王时身着麻布长袍,襟上补疤,提脚跨上阶陛时,袍带和鞋带都挣断了,惠王问:“庄先生为何如此窝囊?”庄周说:“不是窝囊,贫穷罢了。
读书人有抱负没法施展,那才是真窝囊。
读书人窝囊,皆因生不逢时,正如鄙人。
你看那跳跃在树梢上的长臂猿,让它栖息楠梓樟一类的乔木林,攀缘高枝,往来自如。
若斩尽乔木逼它逃入钩棘臭橘一类有刺的灌木丛,行动躲躲闪闪,一身战栗,难道是抽筋断骨了吗?当然不是。
处境不妙,无法施展自己的本领而已。
现如今,上坐昏君王,下立乱宰相(惠施),有抱负的读书人夹在中间,要不窝囊,谈何容易!”
如此这般的措辞,梁惠王自然不敢恭维,这大概也就是才高八斗的庄周为什么捞不到一官半职的原因了。
我又觉得庄周难免是有些无辜的。
年轻时的才华外溢、不知韬晦竟曾引得知交惠施彻查梁国都城三昼夜搜捕之,只因担忧庄周要抢他相爷的肥差。
惠施永远都不会相信——庄周只是基于一份真挚的友情、一腔念旧的热情,才远道赶来的——很久不见,想看看朋友——仅此而已。
诸子百家,缘何独独钟情于他呢?
也许是因为……他为人够傲,损人够酸,文章够辛辣,文采够光芒。
的确,他活得不够四平八稳,活得不够风光煊赫,但是,我要说,他活得够恬淡、够畅然、够舒逸、够内涵、够浪漫。
灼人的烈焰是他的内核,绝对的洒脱是他的内在,嶙峋的怪石是他的风骨,碧空的游云是他的情怀!
论忠君爱国,他不如屈原——前者尽己之能辅佐怀王,受诽谤遭流放仍与楚国誓同生死——而庄周则譬如一羽散居在山林的野鹤;论劳苦功高,他不如孔子——前者历尽坎坷周游列国,虽真知灼见不为所用仍兢
兢业业教书育人——而庄周则恰似
一、导语设计庄子的故事导入:
古时有一个人,才学和品质都为人之首,到大限之日时,很多弟子极伤心,竟呜咽有声,情不自禁。
大师笑道:“你不是不明白: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
人之生,气之聚也。
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死生为伴,通天一气,你又何必悲伤?”
弟子道:“生死之理,我何尚不明。
只是我跟随您至今,受益匪浅,弟子却无以为报。
想先生贫困一世,死后竟没什么陪葬。
弟子所悲者,即为此也!”大帅坦然微笑,说道:“我以天地作棺椁,以日月为连壁,以星辰为珠宝,以万物作陪葬。
我的葬具岂不很完备吗?还有比这更好更多的陪葬吗?”弟子道:“没有棺椁、我担心乌鸦、老鹰啄食先生。
”大帅平静笑道:“在地上被乌鸦、老鹰吃掉,在地下被蝼蚁、老鼠吃掉二者有什么两样?夺乌鸦、老鹰之食而给?
这个大师就是庄子!2400年前,就有这样非凡的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