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并发浆膜腔积液的临床分析_老启芳
马尔尼菲青霉病8例临床分析

1 2・ 6
21 0 0年 6月 第 5卷 第 3期
C i vo,u e2 1 . 1 No 3 hnJM clJn 0 0 v05 .
.Leabharlann ・论 著 ・ 马 尔 尼 菲青 霉 病 8例 临床 分 析
翟志 芳 王 莉 周 村 建 徐 艳 杨希 川 钟 白玉 阎衡 ( 第三 军 医大学 西南 医院皮肤 科 , 重庆 40 3 ) 00 8
t e HI i fc e ain s o te h V— e t d p t t r oh ri n e mmu 0 u p e sv ai n s I c a a tr t s o c lg n itp t oo s k yf rd a n s . n s p r s ie p t t. t h r ce i i fmy oo y a d hso a h lg i e o ig o i e sc y s
① P ncl m m re e i et n o ol ocr di H V i et a et o I Spt ns ̄T esi ls n c d gr - ei lu an in c oscmm n cur I — fc dp t n r D ai t )h kn ei s nl i d ii f f i y e n n e i s A e . o i un e
C iia n l i o ih ae f e i lu a nf fci l c l ay s f g tcss nc l m m r e i et n n a s e oP ii i f n o
Z A h— n , N iZ U C nj n X a , A G X —ha ,H N a— , A e g H I iag WA G L,HO u -a , U Y n Y N i un Z O G B i u Y N H n Z f i c y ( eat n em tl yS uh et si lteT i layMe i l nvri , hn qn 0 0 8 C ia D p r tfD r aoo ,otws Ho t , hr Mitr dc i sy C o gig40 3 ,hn ) me o g pa h d i aU e t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2 6
・ 综述 ・
皮肤病 与性病
21 0 0年 3 月第 3 2卷第 1 期
JD r toyadV nro g , a 0 0 V 1 2 N . e o g n e e l M r 1 , o 3 , o1 ma l eo y 2 .
马尔 尼 菲青 霉 菌病 的研 究 进展
刘 博 (述 , 萍 审 ) 明 学 第 附 医 皮 性 /湿 疫 ,南 昆 61) 综) 付 (校( 医 院 二 属 院 肤 病风 免 科云 明 50 昆 01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感染160例临床分析

【 摘 要】 目的 探 讨 1 6 0 例 马尔尼 菲青 霉菌 病 ( P S M) 的 临床特 征与 临床 转归 关 系 。 方法 回顾 性分 析 2 0 0 3 年 1 月~ 2 0 1 5 年1 2 月 广西 医科大学 第一 附属 医 院 、柳 州市 人 民医 院收治 的 1 6 0 例P S M 患者 的临 床资 料 。 结果 纳入 临 床研 究 的 1 6 0例患 者 , 免疫 正 常 3 3 例, 免疫 受 损 1 2 7例 ; 其 首发 临床 表 现 依次 为 发热 ( 9 2 . 1 %) 、 贫 血貌 ( 8 9 . 3 %) 、
Cl i ni c a l ana l ys i s o f 1 6 0 c a s e s o f Pe ni c i l l i u m ma r ne fe i i n f e c t i o n
Z H A N G D o n g w e i L A N B i n f Y E P i n g K O N G J i n l i a n g 。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i n v e s t i g a t e t h e c l i n i 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e s o f 1 6 0 c a s e s Z h u a n g A u t o n o mo u s Re g i o n ma r n e f e i f P S M) . Me t h o d s F r o m J a n u a y r 2 0 0 3 t o D e c e m b e r 2 0 1 5 c l i n i c a l d a t a o f 1 6 0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S M i n t h e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实验诊断报告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实验诊断报告
唐书谦;叶庆佾;钟白玉;李芹阶
【期刊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年(卷),期】2007(21)12
【摘要】目的介绍1例艾滋病合并播散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实验诊断,探讨该菌的培养、鉴定特点。
方法通过真菌直接镜检、大培养、小培养、组织病理学检查和染色观察。
结果马尔尼菲青霉菌早期培养菌落比较典型。
晚期菌落颜色变化较多。
37℃培养,镜下多呈鹿角样或杆状的粗短菌丝。
涂片、组织学检查易与其他青霉菌、内脏利氏曼小体、组织胞浆菌等混淆。
结论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诊断的"金标准"仍是真菌培养鉴定。
【总页数】2页(P760-761)
【关键词】艾滋病;马尔尼菲青霉菌;免疫缺陷病毒
【作者】唐书谦;叶庆佾;钟白玉;李芹阶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皮肤性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79
【相关文献】
1.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 [J], 陈雪英;杨丽秋;杨洪芬;杨海刚
2.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 [J], 何翠嫦;陈振念;韦启麒
3.婴幼儿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例报告 [J], 江小英;罗芳;吴海泉;刘江玲
4.艾滋病合并播散型马尔尼菲青霉菌病诊疗体会:附病例报告 [J], 陈凤欣; 郜桂菊; 卢联合; 刘彦春; 赵红心
5.非艾滋病儿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J], 罗湘琴;梁英;凌业生;黎雅婷;陈惠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马尔尼菲青霉菌综述题目

马尔尼菲青霉菌综述题目摘要:一、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基本信息二、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物学特性三、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临床意义四、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检测与诊断五、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治疗与预防六、总结与展望正文:一、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基本信息马尔尼菲青霉菌(Mucor),又称马尔尼菲青霉,是一种属于拟革孢属的真菌,广泛分布在土壤、植物、动物和人类环境中。
马尔尼菲青霉菌具有多种生物学特性,既可以腐生,也可以寄生。
二、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物学特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物学特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生长速度:马尔尼菲青霉菌生长速度较快,一般培养2-3天即可观察到菌落生长。
2.营养需求:马尔尼菲青霉菌为异养生物,可利用多种有机物作为碳源和能源。
3.温度适应性: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长适宜温度为25-30℃,低于15℃或高于35℃生长受抑制。
4.湿度要求: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长需要较高的环境湿度,一般在70%以上。
三、马尔尼菲青霉菌的临床意义马尔尼菲青霉菌在临床上有重要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感染人类:马尔尼菲青霉菌可导致人类感染,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化疗后的癌症患者等。
2.诱发疾病: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可导致多种疾病,如肺炎、皮肤感染、内脏感染等。
3.诊断指标: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检测对于临床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四、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检测与诊断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直接镜检:通过显微镜观察患者样本中的马尔尼菲青霉菌孢子。
2.培养法:将患者样本接种到适宜的培养基上,观察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生长。
3.分子生物学检测:利用PCR等方法检测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特异性基因。
五、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治疗与预防马尔尼菲青霉菌的治疗与预防措施包括:1.抗真菌药物治疗:针对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可选用咪康唑、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进行治疗。
2.免疫调节:提高患者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减少感染风险。
3.预防措施:加强卫生管理,避免与马尔尼菲青霉菌污染的环境接触,特别是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群。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26・综述・座丛痘皇丝痘垫!Q生!旦箜墼鲞筮!翅』坠!婴型Q!Q殴璺型!星坠曼堡出赶:丛些垫!Q:!旦L丝:丛!:!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研究进展刘博(综述),付萍’(审校)(昆明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皮肤性病/风湿免疫科。
云南昆明6.50101)摘要:马尔尼菲青霉菌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机会性致病真菌,它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患者,尤其是HIV感染者的严重播散性感染。
近年来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已成为东南亚艾滋病患者继结核病和隐球茵病之后第三位最常见疾病。
马尔尼菲青霉茵病如未能早期诊断和适"-3治疗,死亡率高达91.3%。
因此,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马尔尼菲青霉茵;流行病学;fi-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IL379.9文献标识码:Adoi:i0.3969/1.issn.1002-1310.2010.01.012ResearchProgressofPenicilliosisMarneffeiLIUBo,FUPing(DepartmentofDermalology/Rheumatology。
theSecondAffiliatedHospitalofKunmingMedicalUniversity,YunnanKunmin9650101,China)Abstract:Penicilliummarneffeiisallopportunisticpathogenicfungusemergedinrecentyear,whichmaydcve|opseriousdisseminatedinfectioninimmunocompromisedpatients,especiallyHIVinfectedpatients.Atpresent,penieilliosismarneffeihasbecomethirdCOmmondiseasefollowingtuberculosisandcryptocoecosisinAIDSpatientsinSoutheastAsia.ItsmortalityrateisashigIIas91.3%ifpenicillio-sismarneffeifailstobeearlydiagnosedandtreatedpoopefly.Therefore,earlydiagnosisandtreatmentofthisdiseaseisveryimportant.Keyword:Penicilliummarneffei;Epidemiology;Diagnosis;Treatment.马尔尼菲青霉菌是极少数能使人类致病的青霉菌之一,由该菌引起的感染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
马尔尼菲青霉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马尔尼菲青霉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马尔尼菲青霉菌( penicillium marneffei, PM)是由Capponi等[1]1956 年在越南巴斯德研究所工作时首先从越南野生中华竹鼠肝脏分离出并命名。
自 1973年Disalvo[2]报道人类首例自然感染病例以来,目前全球约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现PM感染患者,尤其以中国南部、泰国、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居多。
马尔尼菲青霉菌常引起爱滋病 (AIDS)患者及免疫力低下人群感染。
随着近几年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患者的增多,在东南亚PM引起的临床感染仅次于结核杆菌和新型隐球菌,居第三位,是引起AIDS患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3]。
PM在东南亚已成为隐球菌之后的第2种较常见的条件致病性真菌[4]。
在泰国PM已成为AIDS患者最常见的四个条件致病菌之一[5]。
在香港约10%的AIDS患者感染PM[6]。
现对近几年有关马尔尼菲青霉菌流行病学的文献作一综述。
马尔尼菲青霉菌的真菌学特点 PM是青霉属中唯一的温度双向型真菌,在25℃~28℃条件下生长特征是菌丝相, 37℃条件下生长是酵母相,两者能相互转化,由酵母相转向菌丝相生长快, 48 h后基质内可见玫瑰红色,而由菌丝相转向酵母相生长慢,需3~4周。
25℃培养特征呈青霉相。
①菌落特[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广西南宁530021 [作者简介] 罗宏(1979 - ),男,湖南省浏阳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皮肤真菌学研究。
征:于SDA, PDA及MA孵育3~4天开始生长,菌落初呈淡灰色膜样或淡黄、白色绒样,直径0. 5 cm。
5~7天菌落周围基质出现玫瑰红色环, 2周后成熟菌落由原淡灰色膜样变为玫瑰红色膜样菌落,有放射状沟纹,直径2~3 cm,周围基质呈玫瑰红色。
老菌落可出现白色或淡红色绒样气中菌丝,背面红葡萄酒色。
原淡黄、白色膜样菌落变成黄色或黄白相间色、黄绿色、白色绒样菌落,直径2 ~3 cm,周围基质呈玫瑰红色,背面呈红葡萄酒色。
马尔尼菲青霉病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

血 涂 片 中发 现 P 并 获 得 初 M 步 诊断 。涂 片 中见病 原 体 多 位 于 巨 噬 细胞 内 , 只有 少 数 分 布于 巨噬 细胞 外 , 圆形 、 呈 类 圆形 或腊 肠形 , 小 不一 , 大 为 2~8 m, 胞 质 内常 聚 在 集 成 群 , 成 桑 椹 体 。经 瑞 形 氏一 姬姆 萨染 色 , 可见 紫红 色 的核 , 胞质 呈 淡蓝 色 , 细胞 但 壁 不 清晰 。经 P S染 色 ,M A P
Na nn o 21 Cl a) n ig53 o . 7n i
Ab t a t P n cli m me f ii a d mo p i ah g n c f n u a sn e i i i ss ma s r c : e iil u ma f s i r h e p t o e i u g s c u i g p n c l o i me fii u e l f nh — e
医学 综 述 2 0 0 8年 1 1月 第 1 第 2 期 4卷 l
Me i 1 dc aR
・
35 ・ 29
马 尔 尼 菲青 霉 病 的实 验 室诊 断研 究 进展
罗青 华 ( 综述)梁 ,
中图分 类号 :3 9 9 R7. 文献标识码 : A
伶 ( 校) 审
文章 编号 : 0 - 8 (0 8 2 - 5 - 1 6 0 4 2 0 ) 1 290 0 2 3 4
( 西医科 大学第 一附属医院皮肤性病科 , 广 南宁 5 0 2 ) 3 0 1
摘要 : 马尔尼菲青霉菌是一种双相型致病真 菌, 可致人 类感 染, 多器 官受累 , 引起 系统播散 性马 尔尼菲青霉病( S 。病情凶险, P M) 如未能及 时有效诊 断和 治疗 , 死率极 高。 由于其临床 表现 复杂 病 无特异性 , 诊断比较 困难。为 了提高 P M 的早 期诊 断水平 , S 近年 来各 国学者对 P M 的实验室诊 断进 S 行 了深入研究并取得 了可喜进展。作者就 P M 的实验 室诊断进 展予以综述 。 S 关键 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马 尔尼 菲青霉病;实验 室诊 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16
论
著
Ch inese Journal of P ractical InternalM ed icine
Sep. 2009 V o.l 29 N o. 9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并发浆膜腔积液的临床分析
老启芳, 张建全, 钟小宁, 白 晶
文章编号: 1005- 2194( 2009) 09- 0816- 04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志码: A
cases w ere m isd iagnosed as tubercu lous p leurisy and accepted ant-i tubercu lo sis treatm ent, two cases as tubercu lousm enin-
g itis, two cases as tubercu lous pericard itis, fiv e cases as tubercu lous per iton itis and five cases as m a lignan t pleura l e ffu-
ty, N anning 530021, Ch ina
Abstrac t: O bjective T o ana ly ze the clin ica l data o f patients w ith penic illiosis ma rneffe i( PSM ) , summ arize c lin ica l char-
ac teristics o f serosal involvem ent and prov ide exper ience to diagnose and treat serous e ffus ion. M ethod s W e retrospec-
tive ly ana lyzed 61 patients w ith estabo lished PSM infection in our hosp ital from M2008. P atientsw ere
w hose ages rang ing from 36yr to 67y r[ m ean( 5412 ? 813) yr]. R esu lts ( 1) There we re ten cases w ith pleura l effusion,
inc luding tw o cases w ith pericard ia l effusion, fiv e cases w ith asc ites and tw o cases w ith abnorm a l cerebro spina l flu id. T en
u la, e ight cases w ith subcu taneous abscess, n ine cases w ith lym phadenec tasis, nine cases w ith sp lenohepatom ega lia and
seven cases w ith m o ist ra les. ( 3) T o tal wh ite b lood ce lls count increase in n ine cases w hich m a in ly presented w ith sign if-i
cantly inc rease in neutroph il count[ ( 1716 ? 513) @ 109 /L ] and ratio( 01841 ? 01 048 ). Lym pho cy te ratio w as re lative ly
low ( 01976 ? 01 035 ), but count w as norm a l [ ( 1159 ?
C lin ical analysis in pen ic illiosis m arneffei comp licated w ith serous effu sion.
LAO Q i-fang, ZHAN G J ian-quan,
ZH ON G X iao-ning, BA I J ing. D epar tm ent of R esp eratory D iseases, the F irst AffiliatedH o sp ital of Guangx iM ed ical U niver si-
2009 年 9月第 29卷第 9 期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817
ry throcyte sed im entation ra te and C-reactive pro te in increase in six cases, ten cases and ten cases respectiv ely. A bnorm a l renal function appeared in five cases. ( 6) A ll cases we re defined acco rding to etio logy including hem oculture( 5 cases), m edulloculture( 2 cases), sputum culture( 1 case), abscess secretion culture( 4 cases) and histopatho logy ( 4 cases). ( 7) Im ag ing check demonstrated parenchym atous abnorm a lity in lung( 10 cases), splenohepatom egalia o r abdom ina l para- ao rtic lym phadenec tasis( 9 cases) and osteo ly tic dam age( 6 cases). ( 8) The property of se rous effusion wh ich appeared cloudy ye llow or upr ightness was exudate. The ce ll count espec ially neutrophil count and prote in content inc reased in it. ( 9) A nt-i eum ycete m ed icine were adm in iste red to four cases and achieved improv em ent. T hree cases died of respiratory fa ilu re, card iac failure, hepatic and renal failure. Two patientps cond ition agg ravated and one pa tient vo lunta rily leaved hospita lw ithout treatm ent. Conc lu sion Pen ic illio sis m arneffei often occurs in se rous cav ity o f norm a l imm une function c rowd. Clin ica l characteristics m anifest w ith chron ic pyogenic and infected d iseases which appear sign ificant increase in neutrophil count. It invades lung, abdom inal org an and m ight be com plica ted w ith p leura l effusion, ascites and abnom a l ce rebrosp inal fluid. T he property o f effusion is consistent w ith inflamm ato ry efflusion w hich can be tota lly abso rbed under effec tive an t-i funga l treatment. C linical progno sis relates w ith general body state. K eyword s: pen ic illium; infec tion; serous effu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