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2课《在那遥远的地方》word教案
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

音乐教学设计《在那遥远的地方》----曹县第一初级中学黄振峰一、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本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音乐八年级(下)第四单元《神州音韵(四)》,本单元是上学期《神州音韵》栏目的续篇,在学习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初中阶段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神州音韵》栏目旨在进一步培养学生感受、体验我国不同地区民族民间音乐的特点,了解民族民间音乐题材、形式等,进而认识到民族民间音乐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学情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本单元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歌唱曲目,本课选用了有浓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特色的民歌。
培养学生在歌曲演唱中注重严谨的咬字吐字以及气息控制,提高演唱技巧和水平,正确传情达意。
课前学生收集资料,有关作者、歌曲创作背景和创作地地方风土人情、地理地貌的图片、影音、文件等,学生亲身体验。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音乐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建立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2、过程与方法采用听唱、教师范唱相结合,引导学生解决歌唱中音准、节奏等问题,感受乐曲中的韵律。
3、知识与技能用有气息支持的声音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体会歌曲优美、连贯的旋律。
四、重点与难点重点:演唱歌曲时气息控制、咬字、吐字的正确运用,演和唱相结合。
难点:歌曲音准、节奏、乐曲风格的结合与把握。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猜歌游戏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每个省份都有丰富的音乐文化,少数民族音乐更是光彩夺目。
接下来聆听三首大家都比较熟悉的歌曲,说说各是哪个民族和省份的歌曲。
播放歌曲片段《青春舞曲》、《青藏高原》、《沂蒙山小调》。
(二)讲授新课1、了解青海。
2、初步聆听歌曲,并思考:●歌曲的节拍、速度怎么样?●这首歌曲表现了什么情绪?3、了解歌曲创作背景4、作者简介王洛宾(1913-1996),中国最负盛名民族音乐学家,被誉为我国“西部歌王”、“民歌之父”。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1一、导入1.课前播放器乐版《在那遥远的地方》,创造氛围上课,师生问好。
很高兴和大家共同走进音乐课堂。
在美中享受音乐,在音乐中感受美。
这学期我们聆听了华夏古韵,赏过了梨园风采,品过了欧洲清唱剧,接着来领略神州音韵。
《第二张图片》2.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民歌有哪些。
老师引入本节课内容。
通过对神州音韵1,2,3单元的学习,大家都知道,我国民族众多,各民族都有丰富独特的民歌,表达着他们的思想、意志、愿望和情感。
你们知道的民歌有哪些呢?可否唱几句?《茉莉花》、《青春舞曲》、《掀起你的盖头来》、《花儿与少年》、《达坂城的姑娘》等等,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呢!看来大家并没有忘记我们的民族艺术。
有一位老人曾说过:“如果你热爱音乐,就会发现它是用美丽的民歌铺成的。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并学习一首草原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第三张图片二、熟悉歌曲1.介绍歌曲创作背景及词曲作者王洛宾第四张图片这首歌是中国最负盛名的民族音乐家王洛宾先生在1940年创造的一首草原情歌。
同时王洛宾还具有“西部歌王”之称。
第五张图片《在那遥远的地方》是王洛宾根据我国青海地区民歌改编而成。
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
还曾流传,这首歌是王洛宾老先生在青海拍摄一个纪录片,3天的时间里他结识了一个很漂亮的藏族女孩,他们一起在青海湖边策马扬鞭,一起欢歌笑语,分别之后,怅然若失,于是呢,王洛宾先生在思念中才写下了这首不朽的名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在他长达60年的音乐生涯里,他搜集整理并创造了1000多首优美的西部民歌。
其中《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堪称是王洛宾先生的巅峰之作,是他音乐展示飞翔的标志。
还被收录在巴黎音乐学院的东方音乐教材中。
不仅地球人熟悉这首歌,外星人也可能会唱,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首歌曾竟被群众投票选中,放在东方红卫星上播放,代表着中国的声音向太空呼唤。
2.带着问题聆听歌曲,学生跟唱一二段。
(花城版)音乐四上第2课欣赏《在那遥远的地方》说课稿

(花城版)音乐四上第2课欣赏《在那遥远的地方》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一首青海民歌,选自花城版音乐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二课。
这首歌曲描绘了青海高原的壮丽景色,以及藏族姑娘的美丽身影。
歌曲采用了青海民间曲调,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旋律优美、抒情。
通过对这首歌曲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同时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音乐作品有一定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但他们对于民族音乐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对于青海民间音乐更是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歌曲的背景,感受歌曲的地方特色,进而提高他们对民族音乐的欣赏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学习《在那遥远的地方》,使学生了解青海民间音乐的特点,知道这首歌曲所描绘的景色和人物。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唱歌姿势,掌握基本的唱歌技巧,如呼吸、咬字、音准等。
3.情感目标:通过学唱《在那遥远的地方》,使学生感受到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了解歌曲的背景和特点。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音准、节奏和唱腔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模仿、练习、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学习唱歌。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设备,播放歌曲、图片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歌曲。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图片和文字形式,介绍青海高原的美丽景色,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欣赏:播放《在那遥远的地方》,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3.学唱:教师范唱,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的音准、节奏和唱腔。
4.分组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唱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大家共同评价。
6.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注意事项。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在那遥远的地方》青海高原——美丽景色藏族姑娘——美丽身影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演唱评价: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关注音准、节奏、唱腔等方面。
(小学教育)2019年四年级上册第2课《在那遥远的地方》word教案

2019年四年级上册第2课《在那遥远的地方》word教案教学内容: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目的:1、学习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 、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在那遥远的地方》,体验歌曲的情绪。
2、融入自身的思想感情表达青年男女缠绵的爱恋之情。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教具:钢琴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内容二、发声训练1、哼鸣训练2/4 5 4│3 2│1-‖m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通过u母音的训练使歌唱者具备放松稳定的喉头和口腔的开度,以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1)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
(2)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3)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之间感到明显振动,从鼻翼两侧到达眉心。
(4)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5)u母音练习,注意喉咙的开度和位置以及中支点的保持。
2、U母音带其它母音训练2/4 56 56│54 32 │1 - ‖Lu lo lu lo lu2/4 12 34 │54 32 │1 - ‖ma me mi mo mu目的与要求:练习母音的准确与统一,做到气息支持、喉咙状态、声音位置稳定不变。
在积极的歌唱状态下,将母音轻轻地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选择最顺畅、容易的母音开始,再逐个带唱出其它较难唱好的母音。
3、连音训练2/4 12 34 │54 32 │1 - ‖ma2/4 1234 5 │5432 1│1234 5432 │1 - ‖ma2/4 13 35 │5i i5 │53 31 │1 - ‖mi ma mi ma mi ma mi目的与要求:练习气息的支持力,呼吸和发声的配合;声音力度要小,一口气唱完。
初中音乐_唱歌课《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课件设计

谭维维版本 霍尊、茜拉版本 刀郎版本
迪力亚版本
2、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
她那粉红的小脸 好象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象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抛弃了财产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着她粉红的小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跟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
《在那遥远的地方》被国务院文化部授予金唱片特别创作奖,被选 录入《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著作》,被巴黎音乐学院编入教材,在 2007年被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在太空播放,成为跨越地域、时 代、语言与种族”。
青海民歌 王洛宾词曲
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 高亢自由的音调、 缓慢的速度
2、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请同学们完整欣赏歌曲,并思考回答: 1、歌曲的情绪、速度有什么特点?
优美、抒情的旋律,舒展的节奏、 高亢自由的音调、 缓慢的速度
2、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是一首青海民歌,前两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 后两段则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慕之情。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的帐房都要回头留恋的张望她那粉红的小脸好象红太阳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好象晚上明媚的月亮我愿抛弃了财产跟她去放羊每天看着她粉红的小脸和那美丽金边的衣裳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我愿她拿着细细的皮鞭不断轻轻打在我身上2歌曲描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这是哪个地方的民歌?
不同于新疆民歌的热情奔放,《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让我们感受到了青 海民歌的温柔含蓄之美,朴素简洁的歌词,优美抒情的旋律,一经传唱就倍受喜 爱。这首歌让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中国,认识中国民歌,认识中国文化,真 正印证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真理。美妙无比的旋律穿越了时空的阻隔,宛如 天籁之音,弥漫在不同时代。下面我们一起欣赏不同版本的演唱。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到《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经典民歌的美妙旋律和歌词意境。
2.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使学生对中国西部地区的风土人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热爱,提高音乐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曲,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音阶和节奏的掌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曲谱、歌词及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水杯、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歌曲的背景、歌词含义和音乐特点。
3. 学唱: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音准和节奏。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唱展示,其余学生伴奏。
6.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总结课堂教学。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自行练习《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加强音准和节奏的掌握。
2. 深入了解歌曲背后的文化内涵,下周上课时分享给同学。
3.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关注学生在学唱歌曲过程中的音准、节奏和表达情感的能力。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当地民间艺术家进行讲座或表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民歌文化。
2.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增加对西部地区历史文化的了解。
3. 开展民歌比赛或研讨会,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热爱和传承。
八、教学资源1. 网络资源:查找相关民歌的起源、历史和演唱技巧等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分享。
2. 书籍资料:收集有关民歌、音乐和文化研究的书籍,供学生课后阅读。
3. 视频资料:寻找《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的不同演唱版本,让学生欣赏比较。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及反思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学设计一、教材的地位及作用高中音乐课本体现音乐教学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为实施育素质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
高中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对于促进青年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具有独特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按照《中等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教学大纲》规定编排的第五单元幼儿教育专业声乐必修曲目之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以此曲目为代表使学生学习后能举一反三,更加喜爱我国民族音乐。
对学习其他声乐曲目奠定良好的基础。
此教材在教学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二、教学目标的确立1、知识目标:通过学习歌曲,使学生懂得歌曲的艺术特点,掌握正确的演唱技巧,认识作者王洛宾及其代表作和贡献。
2、能力目标:把握高音的唱法和位置,注意咬字吐字的训练。
并通过教唱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去演唱,提高音乐表现力。
3、德育目标:学习传统文化音乐,感悟人生、感悟自然、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材分析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4/4拍,采用分节歌的形式,由上下两个乐句构成,一起一伏,形成了相互对应的风格,显的十分明朗、流畅。
在教学上要注意咬字、吐字的训练,力求每段歌词,每一个乐句,每一个字音都能够仔细推敲。
要把握住高音的唱法和位置,要求声音往前送,竖起来,在音量上要做相应的艺术处理,才能唱的动人心弦。
唱高音要求节奏准确,声音到位,气息要深而不僵。
要强调曲调重复的特点,把握好歌曲后半部的内在情绪。
教学中要强调歌唱性,处理时要把握激情与深情,明亮与温柔的关系。
重点、难点的确立:本节课以学唱《在那遥远的地方》为学习重点,掌握歌唱技巧并流畅演唱歌曲。
难点是歌曲咬字吐字的处理,需要老师示范讲解,令学生领悟明白,能够认真思考。
四、学情分析高中阶段的学生,具有相当的音乐知识和能力。
在小学、初中阶段的日常生活中,接触过比较多的民歌,知道一些有关民歌知识。
但实际上,在现代通俗音乐的冲击下,青少年的脑海里,对民歌的概念比较模糊,更不会去学唱了。
在那遥远的地方说课稿

在那遥远的地方说课稿在那遥远的地方说课稿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在那遥远的地方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四单元的一节教唱课。
本单元的主题是“神州音韵”,《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宾根据我国青海地区民歌改变而成的,曲调委婉抒情,表达了真挚的爱情,创作于1939年,这首歌曲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对本学段要求,结合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
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衔接语)一、了解我国西部地区新疆的音乐风格特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二、能用体验、模仿、探究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感情地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唱好歌曲中的弱起小节以及变化音升fa。
3、重点与难点:通过以上对教材及教学目标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如下:(衔接语)本节课的'重点是:有感情地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了解我国的西部民族音乐,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
本节课的难点是:正确演唱开始的弱起小节以及变化音升fa。
二说学情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但仍是处于青少年叛逆时期,对任何事都是由着兴趣去学习,所以我会尽最大的努力去调动学生们的兴趣,来完成这节课。
三说教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让处于叛逆时期的中学生去积极的学习,方法很重要。
我将围绕学习目标,通过欣赏法,对比法,讨论法,体验法,创新法等让学生们感知戏剧的吟唱和艺术魅力。
让学生通过讨论,表演等方法融合在一起,以兴趣促练,促学,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四说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新课标对本年级的教学要求和教材特点,我将突出“律动为主,以趣激学”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提高。
本节课分以下几个环节:(一)舞蹈表演,激趣导入(二)了解歌曲、作者,整体感知(三)教师范唱,再次聆听(四)学唱旋律,朗读歌词(五)跟随钢琴和音频,齐唱歌曲(六)感受情感,拓展延伸(一)舞蹈表演,激趣导入上课开始,我给学生献上一支舞蹈,歌曲音乐为《大阪城的姑娘》,这时学生应该是兴趣盎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四年级上册第2课《在那遥远的地方》word教
案
教学内容: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
教学目的:
1、学习演唱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2 、通过发声训练,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3、通过发声训练,适当扩展音域,要求做到声区基本统一,发声连贯、流畅、圆润。
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在那遥远的地方》,体验歌曲的情绪。
2、融入自身的思想感情表达青年男女缠绵的爱恋之情。
教学方法:讲解、分析、启发的教学法
教具:钢琴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内容
二、发声训练
1、哼鸣训练
2/4 5 4│3 2│1-‖
m
目的与要求:体验头腔共鸣,通过u母音的训练使歌唱者具备放松稳定的喉头和口腔的开度,以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1)身体自然直立,两肩放松,吸进适量气息并注意深的呼吸支点。
(2)嘴唇微闭,舌自然平放舌尖轻靠下牙根,下腭放松,上下牙稍分开不要咬紧。
(3)哼唱时感到声音集中在鼻腔上方,之间感到明显振动,从鼻翼两侧到达眉心。
(4)不论音的高低,都始终保持这种高位置的感觉,这对上下声区的统一很有益处。
(5)u母音练习,注意喉咙的开度和位置以及中支点的保持。
2、U母音带其它母音训练
2/4 56 56│54 32 │1 - ‖
Lu lo lu lo lu
2/4 12 34 │54 32 │1 - ‖
ma me mi mo mu
目的与要求:练习母音的准确与统一,做到气息支持、喉咙状态、声音位置稳定不变。
在积极的歌唱状态下,将母音轻轻地叹在气息支持上发出,选择最顺畅、容易的母音开始,再逐个带唱出其它较难唱好的母音。
3、连音训练
2/4 12 34 │54 32 │1 - ‖
ma
2/4 1234 5 │5432 1│1234 5432 │1 - ‖
ma
2/4 13 35 │5i i5 │53 31 │1 - ‖
mi ma mi ma mi ma mi
目的与要求:练习气息的支持力,呼吸和发声的配合;声音力度要小,一口气唱完。
训练优美连贯的歌唱状,防止声音和状态的僵硬和直白。
三、歌曲学习与演唱----《在那遥远的地方》
演唱提示:
这首歌曲又名《草原情歌》,作于1930.当时,作者在甘肃河西一带,遇上了来自新疆的一支哈萨克斯坦部落,从民间歌手处学会了曲调不同的“哈依路亚”,采用其中《哈依路亚----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的素材编写了这首歌曲。
由于作者蒙受“历史不清”之冤,歌曲长期作为一首民歌流传国内外。
歌词共四段,生动、简洁,优美动人,前两段赞美姑娘的美丽容貌,后两段表达出青年对姑娘的真诚爱情,这种痴情信誓,散发着浪漫幽默的情趣。
旋律优美抒情,具有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
结构是上下句单乐段分节歌形式。
演唱者要体会歌曲特有的幽婉,恬淡、柔情、缠绵的艺术魅力,随歌词的变化,意境的延展,在气息、咬字、力度上,做相应的艺术处理,才能唱的动人心弦,感人肺腑。
四、课堂小结:
教师进行本课小结,对学生的演唱作出评价,指出优缺点,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作品。
五、作业:
理解掌握歌曲的特点和演唱风格,体会如何更好地表现歌者内心感情的变化,准确地把握歌曲的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