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实意义的探索
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

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探析一、引言童话是儿童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方法和建议。
二、童话教学的意义1.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童话故事中充满了奇妙的想象和创造,通过阅读、讲解和演绎童话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思考能力。
2.丰富语言表达能力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情趣和多样的表达方式,通过学习童话故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丰富多样的词汇、句型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3.塑造正确价值观童话故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和人生哲理,通过讲述童话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处理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有利于学生的品德养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
4.促进综合素养的提升童话故事既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又能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同时,童话故事还可以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增加学生对世界各地文化的了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
三、童话教学的方法1.创设情境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入童话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故事情节中来,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图文并茂的故事内容,展示童话故事的魅力。
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故事的氛围和情节,提高他们的理解和记忆能力。
3.阅读互动在童话故事的阅读过程中,可以设计问题,进行互动式的讨论和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理解程度,适时地调整问题的难度和层次,使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角度。
4.创作表演让学生结合童话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创作和表演。
可以分小组进行扮演剧本、编写故事续写、画画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理解和体验童话故事的内涵和意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四、童话教学的运用1.语文课堂将童话故事融入到语文课堂的教学内容中,通过阅读、解读和讨论童话故事,帮助学生提高对课文的理解和把握,同时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研究引言语文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核心。
在语文教学中,童话作为一种带有故事性与想象力的文学形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阅读理解和情感体验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意义、方法和策略,以期推动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和发展。
一、童话教学的意义1.1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童话故事生动有趣,情节引人入胜,通过对孩子们的阅读和朗读,能够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语言表达的能力提升。
学生在阅读童话的过程中,通过模仿和运用故事中的表达方式,能够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文字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1.2 拓展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童话故事,学生可以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故事中常常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和寓言式的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理解能力,提高对文本的解读和思考的能力。
1.3 培养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童话故事中往往蕴含着美丽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对童话的阅读和感悟,学生能够体验并欣赏美的审美,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同时,童话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也能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和审美能力。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方法和策略2.1 童话情境的创设在童话教学中,创设童话情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道具、图片、音乐等方式,营造出浓厚的童话氛围,使学生进入故事中的情境中,增加学习的乐趣和参与度。
2.2 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
例如,让学生进行故事角色扮演、进行故事情节续编、设计海报或漫画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把童话故事中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创意和创造力。
2.3 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在童话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各种问题,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提示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意义、人物性格等方面,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研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具有丰富的教育意义和教学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一、童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1.童话具有情感教育的作用童话通常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和故事情节,能够引发学生对情感的体验和感受。
通过童话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和冲突,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情感的表达和体验,培养自己的情感意识和情商。
2.童话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童话故事中的奇幻情节和丰富多彩的描写,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童话故事,可以拓宽思维,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童话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童话故事通常以正义、善良和勇敢为主题,通过故事的发展和结局,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学生在阅读童话故事时,能够通过人物形象和情节的塑造,认识到善与恶、美与丑的区别,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判断能力。
二、童话教学实践的具体策略1.童话教学与课外阅读相结合语文课堂不仅仅是学习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培养兴趣的场所。
通过引入童话故事的课堂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阅读欲望。
同时,也需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童话作品,培养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
2.多媒体辅助教学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视觉和想象力的特点,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式,通过图片、音频和视频的呈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语言输入的多样性,提高学生对语文的感知和理解。
例如,可以通过播放童话故事的音频来帮助学生提高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教育的引导教师在童话教学中应注重情感教育的引导,通过组织学生的讨论、小组活动或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与故事中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和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认同和情感表达能力。
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故事中的情感变化,拓展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
4.与生活经验的联系教师在教学中应将童话故事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的关系,增加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感知。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作用及对策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作用及对策1. 引言1.1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童话故事是儿童们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具有生动形象、情节简单易懂、启发性强的特点,能够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通过童话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世界,促进思维的发展。
童话中的道德教育内容也能够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童话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使他们在语文学习中更加游刃有余。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全面发展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加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研究和实践,营造良好的语文学习氛围是当前语文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1.2 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当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二是教学方法传统,缺乏创新和互动,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三是教学资源匮乏,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不足,影响了教学效果;四是评价方式单一,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容易造成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五是师资队伍不足,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待提高,影响了教学质量。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提高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2. 正文2.1 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通过学习童话故事,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神奇的想象空间和丰富的文学形式,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童话故事中常常出现的奇幻人物、神奇变幻的情节和离奇奇妙的场景,能够开拓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阅读各种类型的童话故事,学生可以逐渐培养自己独特的审美眼光和审美情趣,懂得欣赏和创造美。
他们可以从中学习到作者对人生、社会和价值观念的思考和表达,感受到文学作品中丰富的情感体验和人生哲理。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

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童话故事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是一种教材,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和文学传统的承载。
通过童话故事的教学,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语文素养,同时也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和情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故事的教学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教学方法。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童话故事常常情节曲折,情感温馨,富有生活智慧,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对小学生产生很强烈的吸引力。
教师可以通过朗读、讲解等方式,唤起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去读童话故事。
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 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
童话故事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通过学习童话故事,可以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增加学生的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往往具有丰富的想象和创造性,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己进行想象和联想,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都是虚构的,学生可以通过模仿和创编,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出自己的童话故事,这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童话故事往往具有鲜明的价值观,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和情感态度。
《小红帽》告诉我们要勇敢面对困难,《灰姑娘》告诉我们要坚持自己的梦想,这些都是对学生情感态度的积极熏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情感品质。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那么在童话故事的教学中,教师又该如何进行教学呢?下面我们再从教学方法方面来进行探讨。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引言童话是儿童文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富有想象力的人物形象吸引了无数小朋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童话不仅能够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更能帮助他们理解语言、培养情感和道德观念。
本文将探讨童话教学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的有效策略。
一、童话教学的重要性1. 激发想象力童话故事往往充满幻想和魔法,使儿童在阅读中能够自由地遐想。
这种想象力的培养对于孩子们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至关重要。
2. 培养语言能力童话中的丰富词汇和多样句式为儿童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素材。
在教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能够从中学习到新的词汇、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
3. 传递道德教育许多童话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寓意,如诚实、友爱和勇敢等。
这些价值观的传递有助于孩子们的个体成长和社会适应。
4. 增强情感共鸣童话中的人物经历和情感波动能够引起儿童的共鸣,使他们在同情、理解他人情感的过程中,培养情感智力。
二、童话教学的实践策略1. 精选童话作品选择适合孩子们年龄段和心理发展的童话作品,如《小红帽》、《丑小鸭》等经典童话。
确保故事情节简单易懂,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
2. 创设情境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故事情境,比如通过角色扮演或情景剧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童话故事中。
通过这种互动方式,学生会对故事产生更深的理解和记忆。
3. 讨论与分享在阅读完童话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你喜欢哪个角色?为什么?”这样的讨论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
4. 绘本结合结合绘本和插图进行教学,让孩子们在视觉上也能感受到故事的魅力。
可以让学生尝试自己绘制童话角色,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创作欲望。
5. 延伸活动可以通过创作自己的小故事、进行童话改编等方式,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不仅可以加深他们对童话的理解,还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
结语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更能在潜移默化中传递重要的道德价值。
论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

论小学语文中的童话教学童话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它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故事的乐趣,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兴趣以及思维能力。
本文将从童话教学的意义、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浅谈。
首先,童话教学具有丰富的教学意义。
一方面,童话故事往往通过美丽的画面、生动的情节以及有趣的角色,能够引起孩子们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童话故事中浓郁的想象力和丰富的情感,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此外,童话故事还能够帮助孩子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其次,童话教学需要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
针对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应该尽量选择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如讲故事、角色扮演、歌曲演唱等。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来引入童话故事的内容,然后进行相关练习和讨论,以增强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在小组或者全班中进行角色扮演,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了解故事中人物的内心感受以及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口头讲述和阅读童话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
然后,童话教学的内容也需要注意。
首先,教师应该选择适合小学生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的童话故事,如《拔萝卜的小兔子》、《小红帽》等。
这些故事情节简单,人物形象鲜明,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其次,教师可以根据故事的主题设置一些相关的课堂活动。
比如,在教授《小红帽》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画出自己心目中的“小红帽”,并用一两句话描述她的形象。
再如,在教授《拔萝卜的小兔子》时,教师可以安排小组活动,让学生讨论兔子为什么能够拔出大萝卜。
最后,教师可以采用一些特殊的教学策略来促进童话教学的有效实施。
例如,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来展示童话故事的情节,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故事。
同时,教师可以采用分级阅读的方式,使学生在不断积累词汇和阅读能力的基础上逐步提高阅读难度。
浅析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童话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语感和想象力。
本文将从童话教学的意义、方法和实施步骤等方面,浅析童话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童话教学的意义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形式,它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情节以及意蕴深远的寓意,都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对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的培养都具有积极的影响。
童话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童话中常常含有美好的情节和令人向往的幻想世界,这些都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愿意主动去阅读、去了解故事的情节和人物。
童话教学对学生的语感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童话中丰富多彩的语言和生动形象的描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美好的语言之美,培养他们对语言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感悟能力。
童话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童话中的奇妙情节和神奇人物,都是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表现,可以激发学生的同样潜能,培养他们对世界和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见解。
童话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学习品德和道德。
很多童话中都包含了对人性和道德的思考和探讨,通过这些故事,学生可以学会什么是善良、什么是正义,以及应该怎样去做一个有道德有品德的人。
童话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还需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得学生真正能够从中获取知识和感悟。
教师可以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引入童话教学。
教师可以根据故事内容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讲故事方式,例如用生动的语言、栩栩如生的表情和声音来讲述故事,使得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感受故事的情节和氛围。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童话故事的朗读和演绎。
学生可以根据故事的情节和人物,进行配音朗读或者小剧场的表演,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故事,同时也能锻炼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童话故事相关的游戏和活动。
通过游戏和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去感受和品味故事中的情节和内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实意义的探索
作者:谢芊
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13期
摘要:童话是许多孩子幼年时期的梦想摇篮,也是孩子的美好愿景以及精神寄托。
因此,童话对于小学生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而童话教学也逐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文主要根据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9214(2016)05-0040-01
对于小学生来说,童话故事充满了无限的幻想和美妙,可以为其带来无限惊喜,童话故事是极为特殊、深受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
对小学生进行童话教学,可以在熏陶童话文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教师在讲述童话故事的同时,也乐于将自身故事与生活分享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加入童话教学环节,可以让学生体会童话故事中展现出来的文学美、表达美以及情节美,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发展其想象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
一、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的缺陷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童话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太简单。
学生在小学时期,无论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处于可塑性特别强的阶段,此时也是小学生接受儿童读物相关教育的最佳阶段。
而童话教学正是基于小学生这一时期的特殊心理发展规律而出现的。
小学语文童话教材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对于童话教学的内容和形式都太过简单[1]。
教师往往没有站在小学生的角度去考虑、看待童话,从而没有带领、引导学生如何去体会、去感悟。
在童话教学过程中,教师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只停留于童话的表面形式,而非深挖童话的内在含义。
②教师对于童话教学存在阅读方面的认识偏差。
阅读在语文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许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一点,但是在实践基础上却存在着一系列问题。
诸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忽视了正确教学方法的指导,从而使课堂阅读变得混乱不堪。
因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限的,通常其基础知识掌握的还不牢靠,基本阅读技能也差强人意[2]。
③教师的教学缺乏创新能力。
童话教学有别于普通的语文课文教学,其在结合小学生这一阶段的心理特点后,重点在于对小学生的思维开阔和丰富想象力等能力进行培养。
因此,童话教学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但是教师作为成年人,其相应的思想有局限性,而且随着阅历丰富,会丧失很多对于童话的浪漫幻想,因此,教师在童话教学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不能从学生角度出发看问题的状况[3]。
二、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改变策略
(一)创建童话情境,鼓励学生敢于表达
通常情况下,教师可以利用童话故事中有趣的、生动的语言和孩子进行交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尽可能有意识地利用多样化的方法制造一些讲述童话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想说、敢说的欲望。
教师在讲述过程当中,为了能让别人听明白,应该自己通过组织语言,并且使语言更加形象和生动,以此吸引其他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讲授《蜗牛的奖杯》一课时候,教师就可以创设愉快、轻松的教学情境,然后安排学生进行角色换位,让学生体验蜗牛形象,并且站在蜗牛的角度互相进行交流,切实体验童话情境。
学生假设自己就是一只得了奖的小蜗牛,然后揣摩小蜗牛内心世界,此时小蜗牛得了冠军必然会表现出得意洋洋的样子,然后教师可以通过采访的方式问道:“小蜗牛呀,飞速比赛赢得冠军,你想不想发表一下自己的获奖感言呢?”,通过这种提问与回答的环节,既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童话角色的带来的趣味,还能不断与教师进行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敢说敢讲的勇气。
(二)感受童话表演乐趣,满足学生交流需求
童话故事中往往会呈现出一些特殊的文学知识,也是最受小学生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每个小学生天生都是表演家,在朗读童话故事的过程当中,学生往往会将自己主见融入到童话故事内容中,想象自己就是童话故事里的一种角色。
通过扮演童话角色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此过程中充分地感受童话乐趣。
而且在进行童话表演的时候,学生需要一遍一遍练习童话故事中生动、优美的语言,从而提高学生角色扮演写的体会。
(三)鼓励学生进行童话创作
为了有效开展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进行童话创作。
学生通过童话创作,学生在创作童话的时候可以运用课堂知识,在新知识消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采取不同的创作形式:一种是以文中内容为样本,进行相反的故事情节展开。
此创作方式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之后,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童话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二种方法是以教材内容为样本,进行“重复叙事”。
如《小熊住山洞》一文,教师便可以根据学生日常观看的动画片《熊出没》进行改编创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发展,从小培养对小学生具有一定创新意识。
而小学教育作为学生发展的最为关键时期,更需要关注其身心发展。
因此,童话教学是一种符合小学生身体、心理发展阶段的一种有效模式,开始逐渐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
尽管在实行童话教学的过程中遇到很多问题,但是在不断进行教学的同时,教师应善于积极发现问题并改正问题,使童话教育步入正确的轨道。
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在进行童话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不断寻找适用于小学生的童话教学方法,并进行创新性教学。
参考文献:
[1]景建梅.简谈小学“童话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应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72.
[2]王彩莲.浅谈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现实意义[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0:186.
[3]张学青.擦亮童话——对小学童话教材和童话教学的重新认识与思考[J].人民教育,2011,Z1:53-57.
(作者单位:赣南师范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