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温环境人1

合集下载

中暑症状及应急处理办法(1)

中暑症状及应急处理办法(1)

中暑的应急处理措施中暑:中暑(heatstroke)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中暑-临床表现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

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

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

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

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

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检查可见血细胞比容增高、高钠血症、轻度氮质血症和肝功能异常。

热衰竭可以是热痉挛和热射病的中介过程,治疗不及时,可发展为热射病。

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主要表现为高热(直肠温度≥41℃)和神志障碍。

早期受影响的器官依次为脑、肝、肾和心脏。

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

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非劳力性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诊断及分级标准中暑先兆在高温作业场所劳动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症中暑轻症中暑除中暑先兆的症状加重外,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38.5℃以上。

重症中暑可分为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也可出现混合型。

一、热射病热射病(包括日射病)亦称中暑性高热,其特点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发病,体温高达40℃以上,疾病早期大量出汗,继之无汗,可伴有皮肤干热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

二、热痉挛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肌痉挛,伴有收缩痛。

高温酷暑温馨提示标语大全

高温酷暑温馨提示标语大全

高温酷暑温馨提示标语大全高温酷暑温馨提示标语大全一、关注健康,远离高温1. 高温来袭,注意防暑降温。

2. 炎炎夏日,提前做好防暑准备。

3. 烈日炎炎,注意多喝水,适当避暑。

4. 火辣夏天,别忘了防晒行动。

5. 高温天气,预防中暑需谨慎。

二、科学防护,呵护健康1. 室外工作请带好防晒服装。

2. 炎炎夏日,室内空调适当调低温度。

3. 眼镜是夏日必备,防止眼部受损。

4. 高温天气,注意出门戴遮阳帽。

5. 外出避暑,别忘了携带防暑用品。

三、安居乐业,防范高温1. 室内勤通风,室外勤避阳。

2. 室内空调合理使用,注意节能省电。

3. 高温天气,避免中午出门活动。

4. 环境卫生要保持,防止疾病传播。

5. 高温天气,注意用水节约,避免浪费。

四、防暑守护,关爱特殊人群1. 高温天气,特殊人群更需要关怀。

2. 孕妇、老人、儿童需特别保护。

3. 新生儿防暑措施更要周全。

4. 孕妇、儿童远离高温,大家一起保护。

5.特殊人群,关爱无微不至。

五、交通安全,应对高温1. 炎炎夏日,请务必注意交通安全。

2. 换季高温,请谨慎选择交通工具。

3. 行车时,请携带防晒用品。

4. 高温天气,请不要疲劳驾驶。

5. 高温天气,酷暑中行驶需特别小心。

六、关心动物,共同渡夏1. 动物也需要防暑减热措施。

2. 大雾天气,请不要遗弃宠物。

3. 高温天气,给宠物提供充足防暑用品。

4. 动物也炎夏过,给它们提供凉爽家。

5. 高温天气,动物防暑也需提前准备。

七、高温素食,减轻身体负担1. 炎炎夏日,请选择清淡的食物,健康过夏。

2. 高温天气,请避免暴饮暴食,减轻身体负担。

3. 高温天气,适量吃点水果,清凉一夏。

4. 炎炎夏日,减少肉食摄入,保持健康。

5. 高温天气,饮食要清淡,远离病魔。

八、享受夏季,健康重要 1. 炎炎夏日,健康之道别忘记。

2. 高温天气,请注意劳逸结合,保护健康。

3. 炎炎夏日,心情愉悦,健康第一。

4. 炎炎夏日,享受生活,健康为先。

一、高温环境下的机体代谢特点

一、高温环境下的机体代谢特点

一、高温环境下的机体代谢特点一、高温环境下的机体代谢特点第七章、不同环境和职业人员的营养第一节高温环境人员营养1、高温环境下(通常指32℃以上工作环境,或35 ℃以上生活环境)的能量代谢改变:高温致机体基础代谢增加,同时机体在对高温进行应激相适应时.大量出汗、心率加快等进行体温调节,可致机体能量消耗,耗氧量增加。

2、高温对消化系用的影响:高温环境下大量出汗致失水可使唾液、胃液等消化液分泌减少,出汗伴随氯化钠丢失,使体内氯急剧减少,也将影响到盐酸的分泌;使胃的消化吸收及排空受影响高温刺激体温声中枢兴奋及伴随而致的摄水中枢兴奋,也将对摄食中枢产生抑制性。

这几项共同作用的畏,使高温环境下机体消化功能减退,食欲下降。

3、水和无机盐的丢失高温环境下,机体为散发能量而大量出汗,人汗液99%以上为水分。

0.3%为:矿物质,其中最主要为钠盐,约占汗液矿物质总量54%~68%。

其次是钾盐。

热环境中,气温在36.7。

C以上时,通常损失氯化钠可达15~25g/d,每天应增加氯化钠25g-30g。

如不及时补充水和氯化钠,将致严重的水盐丢失,当丢失量超过体重的5%时,则可致血液浓缩,体温升高、出汗减少、口干、头晕、心悸等中暑症状。

补充水分最好多次补给,每次少量,这样可以使排汗减慢,防止冲淡胃液和食欲减退,减少录量,并可减少水分蒸发量。

4、水溶性维生素的丢失。

水溶性维生素丢失高温环境下汗液和尿液排出水溶性维生素较多,其中以VC最多,其次维生素B1,其他维生素等也有相应量的丢失。

5、可溶性含氮物丢失:高温环境下,氮由机体损失有几条途径。

首先,汗液中含有大量氮,可溶性氮含量为0.2~0.7g/L,其中主要是氨基酸,此外,还有肌酸酐、肌酸、尿素、氨等含氮物。

丢失量为206~229mg/h,在这种己下机体可出现负氮平衡。

失水可促进组织蛋白的分解,尿氮排泄增多,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并可因此又促进水分由机体损失。

所以在高温环境中生活劳动人员饮食中蛋白质供应问题,应该注意,但不宜过多,高温环境下生活和劳动人员的蛋白质供给量仍芏总能量 2%~15%。

长期持续高温天气对人的危害大全

长期持续高温天气对人的危害大全

长期持续高温天气对人的危害大全长期高温对人体有哪些危害长期高温对人体可能会造成体温调节受到影响、水盐代谢受到影响、消化系统受到影响等危害,需要合理的调整室内温度。

1、体温调节受到影响:长期处于高温的环境中,容易使机体产生大量的热气,引起的体温也会上升,由于气温高会导致机体散热能力差,体温调节能力也会失去平衡,患者会引起中暑,可在医生指导下口服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治疗;2、水盐代谢受到影响:长期高温也可能会导致人体的水盐代谢受到影响,高温会导致排汗量增大,也会导致水分流失,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可能会引起脱水的症状,在高温环境中需要及时的补充水分,可以喝温水、生理盐水、葡萄糖等;3、消化系统受到影响:长期高温也可能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受到高温抑制,患者会导致消化系统受到影响,出现食欲减退、消化不良等症状,天气炎热,尽量选择清淡和易消化的食物;4、其他:经常处于高温的环境中,患者身体抵抗力也会下降,也可能会诱发心血管系统疾病。

注意事项:平时也要调节生活环境,可通过开风扇空调等方式降低室内温度。

夏季中暑的原因有哪些1、暴晒:尽量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暴露在阳光里。

如果一定要出门,挺好戴上遮阳伞或遮阳帽、戴上太阳镜,并涂抹防晒霜,挺好准备充足的水或饮料。

2、着装不当:外出时挺好穿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

3、饮酒:少喝酒,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如可乐、咖啡等。

4、缺水:别等口渴了才喝水,应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5至2升水。

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

中暑后会引发哪些并发症1、急性肾功能衰竭重症中暑的肾脏损害,病理改变为肾脏充血伴有囊下、肾盂、肾间质的出血。

临床表现尿量少,尿常规中有蛋白、透明管型和颗粒性管型,脓细胞和红细胞。

2、休克及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休克对重症中暑患者预后的影响极大,尤其是老年患者。

中暑患者休克的发生与脑水肿、心力衰竭、呼吸衰竭、感染及低血容量等多方面因素相关。

生产安全法室外温度安全生产

生产安全法室外温度安全生产

生产安全法室外温度1、劳动法中关于高温环境作业的规定《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安监总安健[2012]89号第八条在高温天气期间,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一)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当日发布的预报气温,调整作业时间,但因人身财产安全和公众利益需要紧急处理的除外:1、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2、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时,用人单位全天安排劳动者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国家规定,且在气温最高时段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3、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37℃以下时,用人单位应当采取换班轮休等方式,缩短劳动者连续作业时间,并且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劳动者加班。

(二)在高温天气来临之前,用人单位应当对高温天气作业的劳动者进行健康检查,对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肺结核、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身体状况不适合高温作业环境的劳动者,应当调整作业岗位。

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三)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怀孕女职工和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期间从事室外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四)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以及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并纳入工资总额。

(1)生产安全法室外温度扩展资料高温津贴的具体标准为室外作业和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50元,非高温作业人员每人每月100元。

高温津贴在每年6月、7月、8月、9月、10月发放,在企业成本费中列支。

其他相关高温天气的劳动保护措施,也按照新政策执行。

如用人单位在岗且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也需列入发放范围,职工未正常出勤的,可按其实际出勤且提供的劳动天数折算发放等。

第四章 人因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一) (《人因工程学》PPT课件)

第四章  人因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一)  (《人因工程学》PPT课件)
S M R C W E
式中: M——代谢产热量; C——人体与周围环境通过对流交换的热量,人体从周围 环境吸热为正值,散热为负值; R——人体与周围环境通过辐射交换的热量,人体从外环 境吸收辐射热为正值,散出辐射热为负值; E——人体通过皮肤表面汗液的蒸发散热量,均为负值; W——人体对外做功所消耗的热量,均为负值;
p Lp 20 lg( p0 )
第四章 人因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一)
(二)声音的物理度量
2.声强与声强级
传播着的声波,在单位时间内通过与声波传播方
向垂直的单位面积的平均声能称为声强,以I表示,单
位为W/ m2。
声强级LI等于某一频率的声强与基准声强的比值
的常用对数乘以10,其表达式为:
LI
10 lg( I ) I0
第四章 人因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一)
(三)微气候的综合评价指标 1.有效温度 2.三球温度指数WBGT 3.卡他度 4.不适指数
第四章 人因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一)
(三)微气候的综合评价指标 1.有效温度 有效温度(ET)也称实效温度或感觉温度,它是将气温、
湿度、气流速度和热辐射对人的综合作用而使人所产生 的主观温热感觉只用温度这一个参数加以量度。
第四章 人因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一)
第四章 人因系统中 的环境因素(一)
第一节 微气候 第二节 振动和噪声
第一节 微气候 一、微气候若干条件及相互关系 二、微气候条件的感受与评价 三、微气候条件的改善
第四章 人因系统中的环境因素(一)
第一节 微气候 一、微气候若干条件及相互关系
(一)气温 (二)湿度 (三)气流速度 (四)热辐射
(三)人对声音的主观度量 4.计权声级 为使噪声测量结果与人对噪声的主观感觉量一致,

高温作业场所标准(一)

高温作业场所标准(一)

高温作业场所标准(一)高温作业场所标准什么是高温作业场所?•高温作业场所是指环境温度高于28℃且相对湿度大于60%的场所,包括工厂、车间、仓库等。

高温作业的危害•高温环境容易引发中暑、晕厥、心脑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高温环境下工作效率低下,易引起疲劳、出错等问题,增加工作风险。

高温作业场所标准•根据国家标准《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以及《高温作业场所管理办法》等规定,高温作业场所标准应包括以下要求:–环境温度不得高于35℃;–相对湿度不得高于80%;–通风设备应当满足要求,保证空气流通;–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如防晒帽、口罩、隔热手套等;–组织适当的休息制度和安排作业时间,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

如何保障高温作业场所标准的实施•企业应当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定期进行环境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培训员工相关知识,提高其对高温环境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加强对班组长、主管、工程师等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对高温环境的管理水平。

高温作业场所标准的实施事关员工健康和企业生产效率,企业应当重视此项工作,依法依规进行管理和监督,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如何应对高温作业环境•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适当调整作息时间,尽量在早晚温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工作;–穿着轻便、透气的衣服,并配戴必要的防护设备;–多喝凉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在工作时间内适当休息,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停止工作并接受治疗。

总结高温作业场所标准是保障员工健康和企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企业应当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进行管理,加强对员工的宣传培训和防护措施的落实,切实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

同时,员工也应当加强自我保护意识,遵守相关规定和要求,在高温环境下保持健康和良好的工作状态。

最新最新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

最新最新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

In the end, I couldn't hold it, and finally I said it. I was tired of myself and my heart. I didn't dare to think about the future, and I didn't want to see the past. Everything was expected but slowly destroyed!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年最新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本办法所称高温天气是指市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通过当地电视、广播等媒体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35℃以上的天气。

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合理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间,保障安全生产,确保劳动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是对人身体的一种考验,但有些处于高温环境下的工作又不得不做。

各个地方对高温下工作进行了一些补贴。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年最新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了解一下重庆市对高温是如何进行补贴的。

根据《重庆市高温天气劳动保护办法》1、支付情形:(1)中度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37℃以上、40℃以下(不含40℃)。

(2)高度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为强度高温天气。

2、支付标准:(1)中度高温:每人每天5元至10元标准发放高温补贴。

(2)高度高温:每人每天10元至20元标准发放高温补贴。

3、高温补贴支付范围:(1)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的员工(含白领了),不含公务员和事业单位。

(2)只要员工在中度高温、高度高温期间,在重庆的高温区域范围内上班了,用人单均应按照上述标准支付高温补贴;与计件工资、计时工资没有关系。

4、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员工,除享受高温补贴外,还享有下列权利:(1)中度高温:①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工作时间不得超过6小时,并暂停12时至16时高温时段工作。

缩短工作时间,但不得扣除、或降低工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下在工地上工作,工作强度大,晚上住简 易棚,没空调,休息不好,一晚只能睡四、 五个小时,第二天接着干高强度的工作。现 突然发生头晕、头痛,体温高于40℃,大量 出汗后“汗闭”,脉搏微弱,呼吸急促。
案例二:工厂车间工人,女,28岁,工作是
将一种颗粒状物质通过高温物理变化加工成
拉丝状。近日出现面色苍白,头昏,突然晕
心血管系统
血液流向皮肤
高 温 作 业
心脏负荷↑、心跳加快、 每搏输出量↑
心肌代偿 性肥大 脑供血不足
向工作肌输送血液、 维持血压
热衰竭
神经系统
高温 中枢神经系统受抑制
注意力准 确性协调 性反应性
肌肉工作能力下降
热负荷↓产热↓
泌尿系统
高温
球滤过率↓
排汗增多
肾血流量和肾小
尿量↓血液浓缩,肾负担过重
高温环境与机体的关系
高温环境对机体的影响——热应激
机体的热适应
高温环境对机体的影响(热应激)
1.体温调节 2.水盐代谢 3.循环系统 4.消化系统 5.神经系统 6.泌尿系统
机体的热适应
热适应,也称为热习服(heat
acclimatization),即机体在长期反复的热 作用下,可出现一系列的适应性反应。表现 为机体对热的反射性调节功能逐步完善,各 种生理功能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矿物质:
汗液中各矿物质的丢失占矿物质总排出量的比例为:


钠54%~68%、钾19%~44%、
钙22%~23%、镁10%~15%、

铁4%~5%。

钠:保持体液的渗透压和体液平衡,维持肌肉的正常收 缩和保持酸碱平衡 低钠血症(hyponatremia)为血清钠<135mmol/L,。 临床上极为常见,特别在老年人中。主要症状为软弱乏 力、恶心呕吐、头痛思睡、肌肉痛性痉挛、神经精神症 状和可逆性共济失调等。


温度:10℃左右
饮用方式:少量多次 饮料的选择: 食盐饮料:可选用盐开水、盐汽水及盐茶,食盐 浓度均以0.1%~0.2%为宜。

不含盐饮料:可选用白开水、茶水、柠檬酸水, 或由酸梅糖浆、陈皮糖浆、山楂糖浆等配成饮料 等。
促进食欲和消化的措施
1.为高温作业者安排凉爽的就餐环境。
2.安排合适的淋浴场所,在离开高温环境进入食堂之 前提供淋浴机会
常见于高温高湿环境
防暑降温措施
(一) 技术措施 1.改革生产工艺流程 2.隔热 3.通风降温 (二) 保健措施
1.供应饮料和补充营养 2.个人防护 3.预防保健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1)
能量代谢
①机体代谢率增加 ②心率加快、大量出汗使能量消耗增加
在30℃~40℃的环境温度中,每增加 1℃,增加能量0.5%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6)
高温环境人员的营养需要
(一)能量 温度在30℃~40℃之间 在RNIs(中国居民膳食 营养参考摄入量)的基础上,按环境温度每增加1℃,则 增加能量0.5%,通常膳食中热量的供给至少增加10 %。 (二)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 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4%; 脂肪:不超过总能量的30% 碳水化合物:占总能量的比例应不低于58%。 (三)矿物质 钙:1 000mg。铁:增加 10%~20%。锌不应 低于 15mg 。氯化钠的补充应考虑出汗量的问题,如全天 出汗量< 3L,食盐需要量为 15g;出汗量在 3~5L/d,食盐 需要量为15~20g;出汗量>5L/d,食盐需要量为20~25g。 (四)维生素 维生素C:150~200mg;硫胺素:2.5~3.0mg,核黄 素比常温时增加1.5~2.5mg。维生素A: 1500 μg(视黄醇当 量 )。
3.在进餐制饮用适量的冷饮也可以促进食欲.但最不 宜过多.饮料温度不要低于 10℃。
4.在配餐中配一些凉稀饭和美味凉菜及凉汤 既可补充 水盐只能促进食欲。在进餐前先喝以饮料或汤。 5. 在膳食中增加能促进消化液分泌的调料 如葱、姜、 蒜等;增加维生素B1;食醋
中暑案例
案例一:建筑工人,男,30岁。夏季白天烈
15
15~20
膳食
膳食,少量含 盐饮料 膳食,较多的 含盐饮料
5以上
20~25
其他矿物质的补充

随汗流失的矿物质成分除钠外还有钾、钙、镁等 失钾:多食富含钾的食物 失铁:食欲减退家重,降低耐暑能力 成人补锌一天20mg,一般膳食难以满足,可用 0.5%硫酸锌水溶液补充。
饮用品

饮料的温度和饮用方式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4)
只补水不补钠→肌肉痉挛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5 ) 钾:
丢失途径:(1)出汗丢失 (2)尿钾排出量显著增加 血钾降低时,心脏容易产生期前收缩及其他心 律异常。 钙:高温环境可增加钙的丧失。

镁:高温环境血清镁浓度降低0.9%(常温下只降 低0.4%)。 铁和其他微量元素:由于出汗而失去一定的铁、锌、


热射病(日射病) 突然发病,四肢酸痛,头痛、头昏,恶心、呕吐, 体温高于40℃,大量出汗后“汗闭”,脉搏微弱, 呼吸急促
常见于强干热型或湿热型高温作业

热痉挛 —大量失水、失盐 肌肉痉挛、疼痛,以腓肠肌最常见,呈对称、阵 发性,患者神志清楚,体温正常
常发生于干热型高温作业

热衰竭 —大量失水、脑供血不足 先有头痛、头昏、心悸、恶心,体温不高,脉搏 微弱,血压下降,晕厥,严重时发生周围循环衰竭。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2)
水:(1)调节体温

(2)维护人体正常的生理生化功能
99%水分 0.3-0.8%固体成分(氯化钠一天排汗损失25g ) 2-4%: 口渴、头昏、办事效率低
汗液:低渗性
脱水
5-10%:口渴、皮肤干燥、声音嘶哑 >10%:烦躁、精神恍惚、甚至昏迷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3)
高温环境对营养代谢的影响 高温环境人员的营养需要 高温环境人员的营养保障措施
什么是高温环境?
通常把35℃以上的生活环境和32℃以上
(或气温在3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80 %)的劳动作业环境或辐射热强度超过 4.1841J/ cm2.min,或通风不良而存在 的热源散能量超过83.7kJ/m2.min 。
铜、锰、硒等微量元素。

维生素代谢 1. 维生素C:从汗液中丢失;消耗增多;需要 量增加; 2. 硫胺素:尿中排出量减少;出汗丢失;补 充后增强劳动能力、提高机体耐高温能力; 满足碳水化合物代谢增加的需要 3. 核黄素:因出汗丢失; 4. 维生素A:高温下维生素A有抑制体温上升 的作用,所以要增加维生素A供给。
蛋白质代谢
1.失水和体温增高引起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加 2. 出汗引起可溶性含氮物的丢失 ——负氮平 衡
热应激期 热适应期 蛋白质高分解状态 蛋白质合成分解趋于平衡 蛋白质需要量↑ 蛋白质需要量↓


氮平衡有以下三种情况;
1,氮平衡.摄入氮等于排出氮叫做总氮平 衡.这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和分解量处 于动态平衡.一般营养正常的健康成年人就 属于这种情况.
倒,脉搏微弱,长时间顶着
烈日做农活,发生晕倒,并出现四肢和腹部 肌肉发生强直性痉挛。

2,正氮平衡.摄入氮大于排出氮叫做正氮 平衡.这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大于分解 量。生长期的儿童少年,孕妇和恢复期的伤 病员等就属于这种情况.所以,在这些人的饮 食中,应该尽量多给些含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3,负氮平衡.摄入氮小于排出氮叫做负氮 平衡,即由食氮量少于排泄物中的氮量。这表 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小于分解量.慢性消耗 性疾病,组织创伤和饥饿等就属于这种情况.蛋 白质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身体消瘦,对疾病的抵 抗力降低,患者的伤口难以愈合等.当摄入的氨 基酸少于消耗的氨基酸时 ,将物摄入的出现如 营养不良、腰酸背痛、头昏目眩、体弱多病、 代谢功能衰退等症状 。
热适应过程
高 温 作 业 气温↑ 热辐射↑ 代谢产热↑ 体表温度↑ 深部组织温度↑ 下丘脑 调节 产热↓ 散热↑ 温机 度体 增中 高心
(维 热持 适体 应温 )
体温调节↑ 代谢率↓ 出汗↑ 蒸发散热↑
热蓄积过程
高 温 作 业
气温↑ 体表温度↑ 热辐射↑ 深部组织温度↑ 代谢产热↑ 超过体温 调节能力
肾功能不全
中暑
中暑是高温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
代谢紊乱等而引起的一种以中枢神经系统和/ 或心血管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热致疾 病 (acute heat illness)
根据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GB1150889),可将中暑分为以下三级: 1、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中劳动一定时间后, 出现头昏、头痛、口渴、多汗、全身疲乏、心悸、 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 有升高。 2、轻症中暑:除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外,出现面色 潮 红、大量出汗、脉搏快速等表现,体温升高至 38.5℃以上。 3、重症中暑:包括热射病、热痉挛和热衰竭三型。
在干热环境条件下劳动,出汗过度,随汗液 排出很多NaCl,发生肢体和腹壁肌肉的痉挛 现象。患者体温并不升高。补充食盐水即可 缓解。
消化系统
①胃肠运动减弱 高 温 作 业 食欲减 退、消 化不良、 胃肠道 疾患↑
②消化腺功能减退、消化 液分泌减少
③胃液中的游离盐酸减少 ④胃的排空加速 ⑤血液流向体表导致消化 道血流减少
不同环境和职业人员营养
高温环境人员营养 低温作业人员营养 高原环境人员营养 航空航天人员营养 航海与潜水人员营养 运动员营养 放射性工作人员营养 矿工营养 职业接触者有毒害物质人员营养
特殊环境人群:处于特殊生活、工作环境和
从事特殊职业的各种人群
习服能力:适应环境的能力
高温环境人群营养
高温环境与机体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