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手法。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描写手法和表达情感的方式。
2. 回顾《岳阳楼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议论手法和表达思想的方式。
3. 回顾《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幽默手法和表达情趣的方式。
三、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回顾《小石潭记》的主要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文章情节。
2. 分析《小石潭记》的描写手法,如对小石潭的描写、对鱼的描写等,引导学生学习作者如何通过细节描写表达情感。
3. 让学生翻译《小石潭记》中的重点句子,提高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进行详细分析。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五、教学评估:1. 通过学生复述文章情节的情况,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学生翻译重点句子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
3.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的情况,评估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核心思想。
2. 文章中的经典句子和写作手法。
难点:1. 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和用词。
2. 文章深层次的含义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七、教学资源:1.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原文。
2. 相关的参考资料和解析。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2. 分析文章中的经典句子,解释其中的深层次含义。
3. 通过案例分析,讲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
九、教学反馈:1. 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诗五首(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26 小石潭记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
重点学习对景物入微地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借景抒情的写法,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难点理解作者在贬谪期间孤独悲凉的心境,以及寄托于山水间的情感。
朗读法、品读法、讨论法、关联法。
课文朗读磁带、多媒体课件。
2课时柳宗元生活在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尖锐、社会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
唐顺宗时,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以王叔文为首的革新派执政,他们在政治上作了一系列的改革,史称“永贞革新”。
当时柳宗元33岁,任礼部员外郎,也积极参与了这一革新运动。
但是在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下,顺宗退位,革新变法随之失败。
宪宗即位后,对革新派进行了残酷的迫害,革新派人物相继遭到残杀和贬谪。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这时,柳宗元政治地位下降,又身居荒僻落后的地区,因此他的心中非常抑郁。
《小石潭记》正是通过精细、生动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自己忧伤、凄苦的思想感情。
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永济西)人,唐代文学家。
世称“柳河东”。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同列“唐宋八大家”。
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简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有《柳河东集》。
1.课文题解《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2.写作背景公元805年,柳宗元与刘禹锡等人参加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柳宗元任礼部员外郎,为革新派主要成员之一。
这次革新仅146天,即遭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对而惨败。
王叔文被杀,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他在永州历时10年,由于对政治和人民生活的深切体验,他的思想和创作有了很大发展,写了许多优秀散文和诗歌。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小石潭记》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对比三位古人的人生态度 , 你最欣赏哪一位 ?请说说你的理由 ? 四、拓展延伸
描写来体现。
指出精美的写景句和抒情句,并挖掘情感,进而归纳文章主旨。
提示:相同点: 3. 相同点:写作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联系中考,写作拓展:在平常我们写作时不难发现,人物心情的好与坏,
是不必在文字中直接写出来的,二可以用景物描写表现出来,这样反而更能打
动人,更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是情景交融写法的妙处。
贬,终成一代大家;苏轼乌台诗案,前后《赤壁赋》闪烁熠熠光华;欧阳修多
次被贬,《醉翁亭记》等名作如雨后春笋…… 被贬官,是当事人的不幸,但却
是中国文化的大幸,中国的文采华章因此更有了张力。
今天,我们就复习一下《小石潭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再一次感受
这些孤独而又高贵的灵魂,体验他们发自灵魂深处无奈而不屈的声音……
( 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最后段落 ) 孩子们,你们已经渐渐走进了范仲淹的内心, 他引领着我们一步一步向 上,去追寻那最美的情怀。 孩子们,范仲淹在 900 年前发出了这一声呼唤,我想问问大家你们想不想 也做拥有这样崇高境界的人呢? 生:想! 师:如果范仲淹再问: “谁和我一道?”我们该怎么回答呢? 生:我! 师: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下课!
《岳阳楼记》 《醉翁亭记》《小石潭记》 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三记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记”这一古文文体
八年级语文下册《岳阳楼记》《小石潭记》文言文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某某楼记》《小石潭记》文言文教学目标:1.掌握两篇文章中重点词语的解释、句子的翻译;2.能够触类旁通,归纳、整合文言重点实词、虚词;3.理解X仲淹、柳宗元寄情山水所抒发的不同情感;教学重点:重点词语、句子的解释和翻译教学难点:调动记忆,整合零散的知识点,形成知识链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方法:识记法、检测法、归纳法、自主整合法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复习八下的两篇文章,X仲淹的《某某楼记》和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这节课,需要大家做好归纳、整合的文言文笔记。
一、《某某楼记》(一)检测时间活动1:诵读文章重字形。
活动2:文言词句大比拼。
活动3:同桌互改自订正。
比拼题单如下:《某某楼记》解释字词:1.通假字百废具.兴()属.予作文以记之()2.词类活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或长烟一空.()北.通巫峡,南.极潇湘()3.古今异义此则某某楼之大观.也(古义:今义:)增其旧制.(古义:今义:)前人之述备.矣(古义:今义:)宠.辱偕忘(古义:今义:)微.斯人(古义:今义:)4.重点词语朝晖.夕阴()长烟一.空()吾谁与归.()薄.暮冥冥()5.翻译句子(板演)微斯人,吾谁与归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6.出自本文的成语:7.一词多义(调动记忆,归纳总结)极国乃三、学以致用,翻译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1.曹州于令仪者,市井①人也,长厚不忤物,晚年家颇富裕。
一夕,盗入其家,诸子禽之,乃.邻舍人子也。
《于令仪不责盗》乃:2.万历间①,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
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
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
抱投鼠屋,阖②其扉,潜窥之。
《大鼠》国:3.苏秦之楚,三日乃.得见乎王。
谈卒,辞而行。
《苏秦之楚》乃:4.X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
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
《X仲淹有志于天下》或:5.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并掌握《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1.2 分析并比较三篇文章的艺术特色和写作风格。
1.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小石潭记》:描绘了小石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
2.2 《岳阳楼记》:描述了岳阳楼的壮观景象,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心和思考。
2.3 《醉翁亭记》:通过描绘醉翁亭的雅致环境和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和人际关系的感悟。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对比阅读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比较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2 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分析,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3.3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三篇文章的比较分析和总结。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课前准备:要求学生预习三篇文章,了解作者背景和文章大意。
4.2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三篇文章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要求每组对比分析三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4 案例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段落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意图。
4.5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三篇文章的比较分析和总结。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5.2 小组合作成果:评估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和完成的比较分析总结的质量。
5.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和思考,巩固所学知识。
第六章:教学拓展6.1 比较阅读: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其他期的山水游记或散文,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怀旧》、欧阳修的《秋声赋》等,以拓宽视野,加深对文言文的理解。
6.2 文化背景探究:介绍《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背后的历史文化和作者生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巩固对《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三篇名篇的理解和记忆。
2. 提高学生对文言文阅读和分析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提升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主要内容,提炼每篇文章的主题和亮点。
2. 分析三篇文章在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上的异同。
3. 深入探讨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回顾三篇名篇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针对每篇文章的主题和亮点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课堂分享:每组选派一名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4. 对比分析:引导学生从写作手法、表达技巧和语言风格等方面,比较三篇文章的异同。
5. 深入探讨:组织学生针对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深入探讨,联系现实生活进行思考。
6. 课堂小结: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四、作业布置2. 选择其中一篇文章,进行翻译和赏析,体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语言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和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主寻找答案。
2. 利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内容,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七、教学资源1. 提供《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的原文和相关注释,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2. 提供相关的研究资料和论文,供学生参考和拓展。
3. 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如PPT、视频等,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八、教学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和分析文章的亮点和主题。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doc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对比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 、理解并翻译文中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子。
2 、以小组为单位,比较阅读课文,总结对比阅读的做题方法。
学习重点:总结并能掌握对比阅读的做题方法学习难点: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学习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教学设计:一、导入1、文言文对比阅读是中招考试必考题型之一,它将课内、课外文段进行对比。
所选文段之间必定有着某种联系,课外文段也是对课内文段的补充和延伸,因此他们之间必定存在可比点,或者同中求异,或者一种求同。
2、ppt 展示文言文对比阅读中招考试题,并使学生找出他们的对比点。
3、总结:今天我们来横向对比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掌握对比阅读的做题方法。
二、问答复习1、透过题目发现,三篇文章的题目中出现“记”这第一个共同点。
(复习文体)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因此,它可以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2、补充,梳理所学古代其他文体。
①“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马说》《爱莲说》②“传”,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如《五柳先生传》③“序”是一种文体,这是一篇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为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种种艰辛勉励马生学习,文章质朴亲切,极为感人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如《陋室铭》三、自主学习每个小组结合课本、最新中考复习重点字词与句子,记录下你们小组翻译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以问答的竞赛形式,向对方小组进行提问。
要求:每课至少找出五处( 字词:通假字、多义词、其他重点实词)( 句子:主旨句、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规则:主动提问小组+2 分,被提问小组答对+5 分答错-1 分三、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比较探究三篇文章的异同。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复习课

当堂训练:
14.请你说说“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指什么内 容?(2分) 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不同的感触,即 “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 15.同样是被贬,柳宗元在自然美景面前也未能释然,欧阳 修却拥有旷达的胸襟,范仲淹却依然怀有忧国忧民之心,你 更欣赏谁的人生态度,为什么?(4分)
试 难
题 度
运 易 中难 用 √
解释词语 阅 读 ︵ 4 0 分 ︶
文 翻译句子 言 文 (8 ) 理解内容
√
4
√
√
√
2
√
√
体会作者感情
√
2
√
√知识Biblioteka 力梳理小组讨论: 比较《小石潭记》《岳阳楼 记》《醉翁亭记》的异同。
复习“记”这一文体
“记”是古代一种不定文体, 一般来说,作者对现实生活中某 件事有所感受,而后不拘一格的 记下来,都可以称“记”。记可 以全是叙事,如《桃花源记》, 也可以叙事、描写、议论相结合, 如《岳阳楼记》。
当堂训练:
14.甲文表现太守之乐,为何要描写滁人游山的情景?(2分)
写滁人兴高采烈地出游的场景,侧面表现太守勤政爱民、治理有方, 使人民安居乐业;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 想。
15.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然有所作为,请结合自己的生活 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3分)
能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个人得失,积极 乐观”谈感受即可
你还知道哪些古代文体?
“说” 如:《马说》《爱莲说》
“序”
“传” “书” “铭”
如:《送东阳马生序》
如:《五柳先生传》 如:《与朱元思书》《答谢中书书》 如:《陋室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对比复习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并翻译文中实词、虚词和重点句子。
2、以小组为单位,比较阅读课文,总结对比阅读的做题方法。
学习重点:
总结并能掌握对比阅读的做题方法
学习难点:
疑难句子及句式的翻译
学习方法:
讲授法、练习法、讨论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文言文对比阅读是中招考试必考题型之一,它将课内、课外文段进行对比。
所选文段之间必定有着某种联系,课外文段也是对课内文段的补充和延伸,因此他们之间必定存在可比点,或者同中求异,或者一种求同。
2、ppt展示文言文对比阅读中招考试题,并使学生找出他们的对比点。
3、总结:今天我们来横向对比复习《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过程中掌握对比阅读的做题方法。
二、问答复习
1、透过题目发现,三篇文章的题目中出现“记”这第一个共同点。
(复习文体)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因此,它可以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叙事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补充,梳理所学古代其他文体。
①“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如《马说》《爱莲说》
②“传”,传记是一种用来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一般由别人代为记述,自述生平的叫自传。
如《五柳先生传》
③“序”是一种文体,这是一篇赠序,如《送东阳马生序》是作者为同乡后学马生的临别赠言,作者以自己青少年时期种种艰辛勉励马生学习,文章质朴亲切,极为感人
④“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一般用韵。
如《陋室铭》
三、自主学习
每个小组结合课本、最新中考复习重点字词与句子,记录下你们小组翻译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以问答的竞赛形式,向对方小组进行提问。
要求:每课至少找出五处
(字词:通假字、多义词、其他重点实词)
(句子:主旨句、关键句、名句、特殊句式)
规则:主动提问小组 +2分,
被提问小组答对 +5分
答错 -1分
三、合作探究
1、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比较探究三篇文章的异同。
(给学生出示参考方向,教给他们比较阅读的做题的方法,然后依次自选角度探三篇文章异同
参考:比较主旨情感异同方法:议论抒情是重点;文章首尾须看清;人生经历要联系;写作背景来参考。
比较人物形象异同方法:概括事件窥个性;语言描写露性情;察言观色评性格
比较文章内容异同方法:概括事件,理清前因后果。
明确思路,筛选关键词语
比较写作手法异同方法:常用写作手法有:衬托、对比、托物言志(象征)、正侧面描写、借景抒情、以小见大、借事说理等。
格式:选择(角度),得出的结论
2、深入思考:通过对比发现,三篇文章中都出现“乐”,谈谈你的理解。
①《小石潭记》中先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如何理解这“一乐一忧”?
②《醉翁亭记》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与《岳阳楼记》“后天下之乐而乐”中“乐”的内涵是否相同?
③《醉翁亭记》中如何理解'太守乐其乐'
明确:
①作者参与政治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抑郁难平,凄苦是主要的感情基调,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在尘世中找到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便得到净化和复归,破碎的心灵便得到片刻的抚慰,作者能不感到快乐吗?但
这种快乐毕竟只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触发,触景伤情,忧伤、悲凉即随之而来。
②不同,前为欣赏自然景物的快乐,后为国家富强,百姓富裕后的快乐。
③太守虽被贬,然仍励精图治,使政治清明、人民生活富足,太守为此而乐,与民同乐,乐其一也;而仕途失意,有志难伸,纵情山水,暂时排遣抑郁,乐其二也,热闹之中有着难言的寂寥。
四、实战演练
依据上面学习到的方法,打开《2016年郑州市初中毕业年级适应性测试》,完成(四)古诗文阅读的15—18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