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最全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docx

《醉翁亭》知一、文学常:作者欧阳修( 1007- 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我国北宋期的著名文学家,是北宋古文运的倡者和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理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本文自《欧阳修散文集》。
二、按文原句填空:1、醉翁名号的由来:少醉,而年又最高。
2、描写山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而岩穴暝。
3、描写山四之景的句子:野芳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霜高,水落而石出。
4、点出太守之,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而不知太守之其也。
5、奠定全文抒情基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也。
也是穿全文的主。
三、注音:滁( chú)( zhū)峰林壑( hè)尤 (y ó u) 美琅琊( l á ng y á)潺( chán)潺林霏( f ē i )岩穴( xué)暝( míng)晦( hu ì)明化( yǔ)( l ǚ)提携(xi é)泉香而酒洌( li è)山肴( yáo)野蔌( sù)宴酣(hān)弈( yì)者觥( gō ng)筹(chóu)(tu í)然阴翳(yì)四、解:(一)一多::①不知太守之其 : (第一个)以⋯⋯:(第二个)趣②山水之 : 趣③人知从太守游而 :快:①太守而客从也 :回去②云而岩穴暝 :聚:①太守自也:称呼②太守?:是也:① 滁皆山也:表述②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舒缓语气(二)重点词语:1.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皆:全、都。
3.林壑:树林和山谷。
4.尤:格外、特别。
5.蔚然:茂盛的样子。
6.深秀:幽深秀丽。
7.山:沿山路。
8.潺潺:形容流水声。
9.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10.翼然: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醉翁亭记复习

【峰回路转】现比喻局势发生变化。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 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为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又暗示了文章的主旨,且是全文展开的线索。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 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用泉水来酿酒,泉水香酒水清,山上野味野菜,杂乱地摆放在面前的,这是太守在举行酒宴。
放而散发出幽微的香气,美丽的树木枝繁叶 林壑 琅琊 辄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间飞淌下来的,是酿泉。 城西南方向的各个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山肴野蔌】指野味蔬菜。
3译文:太守和宾客来这里饮酒,喝一点儿 就醉了,而年纪又最大,所以给自己取别号 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 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里,寄 托在酒上。
4译文:要说那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
5译文:至于背着东西的人在路上歌唱,行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呼喊,后面的应答,老老少少的行人,来来往往,络绎不绝,这是滁 州人们在游玩。
到带溪领边 百来姓钓“鱼临,溪溪而水渔深”鱼、儿“肥酿;泉为酒”等自食其力、就地取材的具体行为中可以看出。 【山峰肴 回野路蔌转】指现野比味喻蔬局菜势。发生变化。 文中把“醉”与“乐”联系起来的是哪一句?这句话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4醉译能文同:其要乐说,那醒太能阳述出以来文,者树,林太里守的也雾。气散开,烟云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或明或暗,变化不一的,是山中的早晨和晚上。 城太西守南 谓方谁向?的庐各陵个欧山阳峰修,也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看去树木茂盛,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文言文复习之《醉翁亭记》复习要点

《醉翁亭记》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本文出自《欧阳文忠公文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二、理解性默写1、写醉翁亭丰姿的句子是: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2、“醉翁”的由来是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3、第二段中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把山水之乐具体化了。
4、概括本文的主旨: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5、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6、体现全文核心及醉翁命名之意(写醉翁言在此而意在彼,情趣所在)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7、为后人传诵最多的一句话(七个字的成语)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8、文中作者描绘琅琊山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9、表达作者复杂感情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0、文中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1、文中与"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相照应的文字是: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2、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写出归后情景的句子)13、最能体现滁人游山欢乐的句子是:前者呼,后者应。
14、美国在联合国大唱人权高调,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干涉别国内政。
三、写夕照全景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三、出自本课的成语 1. 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
形容酒宴场面非常热烈。
2. 水落石出: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九露出来。
比喻事情真相大白。
3.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
表示事情出现转机。
4.醉翁之意不在酒:醉翁的情趣不在于酒中。
醉翁亭记最全复习资料

醉翁亭记一、掌握字、词1、解释下列词语环壑蔚然泻翼然临名辄意开归暝晦芳发秀时负伛偻渔蔌陈弈觥交错苍颜从翳去乐以谓二、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
今义:。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
今义:。
三、一词多义。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②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若夫淫雨霏霏微斯人,吾谁与归③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④谓太守自谓临溪而渔旁”太守谓谁⑤乐山水之乐乐其乐第一个“乐”字,。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泉香而酒冽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⑧乎颓然乎其间⑨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
(2)名.之者谁名:(3)故自号.醉翁号:。
(4)至于负者歌.于途歌:(5)杂然而前.陈者前:。
(6)醉能同.其乐同: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7、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9、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课文理解1、贯穿全文的线索:,想想作者写了哪几种乐?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览物出游的场面。
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含义?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作者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二、按课文原句填空:1、醉翁名号的由来: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2、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
4、点出太守之乐,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这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
三、注音:环滁(chú)诸(zhū)峰林壑(hè)尤(yóu)美琅琊(láng y á)潺(chán)潺林霏(fēi)岩穴(xué)暝(míng)晦(huì)明变化伛(yǔ)偻(lǚ)提携(xié)泉香而酒洌(liè)山肴(yáo)野蔌(sù)宴酣(hān)弈(yì)者觥(gōng)筹(chóu)颓(tuí)然阴翳(yì)四、解释词语:(一)一词多义:乐:①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第二个乐)乐趣②山水之乐: 乐趣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快乐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 聚拢谓:①太守自谓也:称呼②太守谓谁?:是也:①环滁皆山也:表陈述②山之僧智仙也:表肯定③在乎山水之间也:舒缓语气(二)重点词语:1. 环滁:环绕着滁州城。
2. 皆:全、都。
3. 林壑:树林和山谷。
4.尤:格外、特别。
5. 蔚然:茂盛的样子。
6. 深秀:幽深秀丽。
7.山:沿山路。
8. 潺潺:形容流水声。
9. 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中考语文复习 第7篇 醉翁亭记

第7篇 醉翁亭记
重点字词 成语积累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②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原意为:翅膀,在句中的意思为:像__鸟__张__开__翅__膀__ ③杂然而前【F】陈者 原意为:前面,在句中的意思为:___在__面__前_____ (2)名词用作动词 ①名【F】之者谁 原意为:名字,在句中的意思为:_起__名__,__命__名___ ②故自号【F】曰醉翁也 原意为:名号,在句中的意思为:___起__别__号_____
环:环绕 尤:尤其 蔚然:茂盛的样子
返回目录
第7篇 醉翁亭记
重点字词 成语积累 句子翻译 文意理解
(4)峰回路转 (5)饮少辄【F】醉 (6)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7)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8)云归而岩穴暝
(9)晦明变化者 (10)野芳发而幽香 (11)而乐亦无穷【F】也
返回目录
回:曲折、回环 辄:总是 得:领会 寓:寄托 霏:弥漫的云气 岩穴:山洞,这里指山谷 暝:昏暗 晦:暗 芳:花 穷:穷尽
三、句子翻译 1.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课下注释) 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转弯,有一座亭子,(亭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 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是醉翁亭啊。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起名的是谁?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4.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情趣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第7篇 醉翁亭记
返回目录
《醉翁亭记》复习知识点(20201114124814)

醉翁亭记》知识汇总一、文学常识:作者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
吉州永丰(今属)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是我国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是北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著名的散文家,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本文选自《欧阳修散文选集》。
二、按课文原句填空:1、醉翁名号的由来:。
2、描写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
3、描写山间四时之景的句子:。
4、点出太守之乐,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5、奠定全文抒情基调的千古名句是:三、解释词语:(一)一词多义:乐:① 不知太守之乐其乐:(第一个乐)以……为乐②山水之乐:乐趣③人知从太守游而乐:快乐归:①太守归而宾客从也:回去②云归而岩穴暝:聚拢谓:①太守自谓也:称呼②太守谓谁?:是:(第二个乐)乐趣二)重点词语:1.环滁:2.皆:3.林壑:4.尤:5.蔚然:6.深秀:7.山:8.峰回路转9. 翼然:10.临于泉上:11.作:12名:13谓:14.辄:15.号:16.意:17.得:18寓:19.开:20.云归:21.芳:22佳木:23.秀:24四时:25负:26伛偻:27提携:28山肴:29野蔌:30.杂然:31:32.酣:33觥:34.苍颜:35.颓然:36阴翳:翳:37鸣声上下:上下:38 乐其乐:第一个乐,第二个乐,39谓:四、翻译句子:1、环滁皆山也。
——环绕城的都是山。
2、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格外秀美,远远望过去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
3、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沿着山路走六七里路,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从两峰之间飞泻而出的,是酿泉。
4、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有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之上,是醉翁亭。
5、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建造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一个叫智仙的和尚。
醉翁亭记复习资料

醉翁亭记复习资料《醉翁亭记》一、文学常识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死后谥“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有《欧阳文忠公文集》传世。
因其支持范仲淹等人的革新派政治主张而被贬滁州。
二、基础知识环:环绕尤:尤其,格外蔚然:草木茂盛的样子深:幽深于:从作:修造翼然:像鸟张开翅膀一样临:靠近名:命名谓:命名。
辄:就意:情趣。
得:领会寓:寄托若夫:句首语气词,有“至于说到??”的意思霏:雾气归:聚拢暝:昏暗。
芳:香花发:开,开放佳:好的秀:茂盛,繁茂时:季伛偻提携伛偻:腰背弯曲,这里之老人提携:指搀扶着走的小孩子绝:断绝为:酿造洌:清山肴:野味蔌:菜蔬陈:摆放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射:投壶弈:下棋觥:酒杯筹:酒筹酒杯与酒筹相错杂,形容喝酒尽欢的样子。
苍:苍老颜:脸色颓然:醉醺醺的样子已而:不久翳:遮盖。
乐:以?为快乐。
乐:快乐。
以:用文:文章述:记述三、重点理解句子:总领全文的句子:环滁皆山也。
直抒胸臆的句子(奠定文章抒情基调的句子,点破题旨的句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微露主旨的句子(点明贯穿全文主线的句子):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写朝暮之景的句子:日出而林霏开,云归岩穴暝。
写春夏之景的句子: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写秋冬之景的句子: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
最能体现滁人欢乐情状的句子: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照应“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全文主旨句(将醉与乐统一的句子):醉能同其乐。
将归时情景写得非常生动的句子: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交代作者自号醉翁原因的句子: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最能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句子: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四、成语醉翁之意不在酒: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另一方面,或指别有用心。
风霜高洁: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觥筹交错: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水落石出: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醉翁亭记一、掌握字、词1、解释下列词语环壑蔚然泻翼然临名辄意开归暝晦芳发秀时负伛偻渔蔌陈弈觥交错苍颜从翳去乐以谓二、古今异义。
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古义:。
今义:。
野芳发而幽香芳古义:。
今义:。
三、一词多义。
①归云归而岩穴暝②霏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太守归而宾客从也若夫淫雨霏霏微斯人,吾谁与归③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④谓太守自谓临溪而渔旁”太守谓谁⑤乐山水之乐乐其乐第一个“乐”字,。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⑥而渐闻水声潺潺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连词,表顺承关系。
朝而往,暮而归泉香而酒冽游人去而禽鸟乐也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⑧乎颓然乎其间⑨于泻出于两峰之间者览物之情,得无异乎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7、词类活用。
(.1.)山..行六七里山:。
(2)名.之者谁名:(3)故自号.醉翁号:。
(4)至于负者歌.于途歌:(5)杂然而前.陈者前:。
(6)醉能同.其乐同:四、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3、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4、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5、山水之乐,得之于心而寓之酒也。
6、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7、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8、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9、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1、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12、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13、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课文理解1、贯穿全文的线索:,想想作者写了哪几种乐?他的这种“览物之情”与范仲淹笔下“迁客骚人”们的种“览物出游的场面。
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4.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主旨究竟是什么?如何理解“太守之乐其乐”一句含义?了自己复杂的情感,既包含娱情山水排遣郁闷的欢乐,也包含看到自己政绩——政通人和的欣慰。
九:《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75.《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12.《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的理想之风。
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前人之述备矣。
6、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7、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8、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9、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1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3、微斯人,吾谁与归?1、解释下列词语谪越具属胜涯晖观备开潜薄斯去国景怡偕把尝求以居庙堂是进退先后微归第③自然段可分为四层,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层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核心为________。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太守醉)1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
(为山水之景而醉,为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 九:《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6、概括本文的主旨。
与民同乐(文中原句“醉能同其乐”)(醉乐统一的句子)6、第三段文字一共描绘了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为什么这样说?答:四幅。
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其中核心是太守醉。
其余三幅俱是陪衬,为了突出“太守醉”,“醉”在与民同乐,体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旨意。
7、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8、本文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联系?滁人如此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勤政爱民是分不开的。
9、第三段写了四种情况,从原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每种情况的短句。
其核心是什么?(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太守醉。
10、“太守醉”中的“醉”有两层意思,一层是“喝酒醉了”,另一层意思是陶醉于山水之中了,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醉心山水的政治理想。
14、文中极力渲染了一个“乐”字,表达了作者怎么样的思想感情?写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思想。
2、依据文章内容,请对出下联。
上联: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下联:醉翁亭下欧阳修借景抒情(或醉翁亭里欧阳修与民同乐。
)3、本文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
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命”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下联: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4、《醉翁亭记》和《岳阳楼记》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相同的是:他们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中的范仲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
《醉翁亭记》中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感情。
不同的是:《岳阳楼记》的作者“不以己悲”,以此规劝友人并勉励自己,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5、醉翁亭现已成为安微省著名古迹之一,结合课文的阅读,假如让你当一名解说员,你该如何解说。
我的解说:可以介绍“醉翁亭一目楼”“醉翁亭晨昏苑”“醉翁亭四时轩”“醉翁亭民俗图”等,可根据课文内容自由发挥。
(写要点即可)九、简答1.作者用乐贯穿全篇,请问总计写了哪几种乐?从文中看,太守因何而醉?答:作者写了五种乐:山水之乐;宴酣之乐;禽鸟之乐;游人之乐;太守之乐。
太守因山水而醉,因喝酒而醉,因与民同乐而醉,也因治理好滁州让百姓生活快乐而自我陶醉而醉。
(不胜酒力;与民同乐;陶醉山水;自得之意。
)2. 怎样理解《醉翁亭记》一文中所表达的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答:作者既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又有治理好滁州的得意,还有寄情山水排遣贬谪后的心中的郁闷的感情。
4.“醉翁之意……得之心,而寓之酒”一句在文中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答:从醉翁亭的命名巧妙引出“乐”字,自然过渡到抒发胸臆,并以“乐”为主线,把全篇各部分串连起来,形成统一的艺术整体。
5.《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在思想上有什么异同?答:相同点:都有积极向上的思想境界。
《岳阳楼记》范仲淹表述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醉翁亭记》欧阳修抒发了“与山水同乐”的思想。
不同点:《岳阳楼记》范仲淹“不以已悲”勉励自己并规劝友人,表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而《醉翁亭记》的作者含有寄情山水来排遣谪居苦闷的情怀。
6.欧阳修自号为“六一居士”。
所谓“六一”,即藏书一万卷、集录金石遗文一千卷、一壶酒、一张弓、一局棋、一醉翁。
结合本文的思想感情简要谈谈作者的思想性格特点。
答:悠然自得豁达大度宠辱不惊(符合要求即可)7.“言在笔先,意在笔后”,作者放情林木,纵意山水,让我们通过这美丽的风景体会到了太守独特的游乐情怀。
你认为作者在此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答:围绕“热爱山水,寄情山水,随遇而安,与民间乐,排遗抑郁”其中任何一点回答即可。
示例①:表现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及随遇而安,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示例②:勾勒出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
示例③: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以排遣抑郁的复杂感情。
8.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9.欧阳修寄情山水,诗酒山林,除享受山水之乐外,还具有怎样的深意?围绕“与民同乐”回答即可。
10.“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描写的是滁人出游的场面。
通过这个场面,你能感受到什么?(2分)围绕“滁州百姓生活安乐,太平,富足;太守治理有方”回答即可。
11.欧阳修尽管被贬滁州,仍能有所作为。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
围绕“在逆境中仍保持旷达的胸襟,不计较得失,积极乐观”回答即可。
12.《小石潭记》、《岳阳楼记》、《桃花源记》与《醉翁亭记》一样,都是借景言情、感世抒怀之作。
请根据提示,在空白处填上与文章主旨或者景物特点相关的词语。
《岳阳楼记》回荡着忧乐天下的恢宏之音。
《醉翁亭记》洋溢着与民同乐的和谐之音。
《小石潭记》弥漫着悄怆幽邃的凄寒之风。
《桃花源记》飘逸着宁静祥和的理想之风。
13.本文的德主旨是“与民同乐”,写滁人游与本文的主旨有什么关系?滁人如此的兴高采烈的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体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
15.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
细读文章,说说作者写作本文的真实意图是什么表达作者寄情山水,与民同乐的旷达情怀。
16.你认为文中太守的生活态度是什么?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答:太守的生活态度是积极乐观的。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遇到一点困难就怨天尤人,不去寻找解决困难的办法,而作者在仕途受挫的情况下,没有抱怨,而是心系百姓,与民同乐。
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课文第②段的内容是:,表现作者的心情。
(用文中的话回答)其中写夏季之景的句子是【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乐亦无穷佳木秀而繁阴】3、第(3)段写太守与滁人游乐、宴饮的场景,描绘了四个场景,分别是滁人游、、、,寄寓了作者寄情山水(热爱自然),与民同乐的思想感情。
【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翁之意仅在于山水之间吗?结合全文说说你的理解。
【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宴酣之乐、乐人之乐。
或:醉翁之意不仅在于山水之间,还在于与民同乐。
】2、文中不仅写了太守与众宾客的游乐,还写了滁人的游乐。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为下文写太守乐作铺垫,反映欧阳修治理有方,这里政通人和,人民安居乐业。
】3、作者被贬滁州知州,自号“醉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