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公开课:幸福课 第一集 笔记(April记录)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有关笔记(无顺序)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理学)有关笔记(⽆顺序)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积极⼼理学)有关笔记(⽆顺序)话题:适应⼒现实教育学习⼀、这个世界需要具有实践精神的理想主义者。
据调查,成功的⼤学⽣具有强烈的使命感,想做伟⼤的事,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我该怎样使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这不是空话,⽆论在学术还是实践⼯作中,他们勇往直前,做到了了不起的事,充满热情的理想主义者,特别善良。
有些⼈只是“⾃我”的⼀代,这⼀代⼈所关⼼的⼀切只是“我要多赚点钱”,“我要买套更⼤的房⼦”,“我要变得成功,取得更多赞誉”,“变得更有威望”。
但有这种想法的⼈,他们的错误在于,他们只看到了这些。
他们也不如有崇⾼使命感的⼈成功。
⼆、有时,光有美好愿望,我们还是⽆法发挥全部潜能,甚⾄有些情况下造成的伤害多于帮助。
理想主义远远不够,往往使对⽅陷⼊被动受害者地位,⽽不是帮助产⽣积极的主导⼼态。
(⽪格马利翁)赞扬别⼈,赞扬⼩孩,是有害的。
如果没有分辨地夸奖别⼈,从长远⾓度讲,实际上害⼈⽐帮助⼈更多,⽆论是⾝⼼健康还是成功等⽅⾯。
三、“如果我们对⾃⾝的培养不够,对各种⼈际关系培养不够,就会发⽣个⼈成长失败。
”四、⼼理学家证实了培养乐观精神能预防⼉童和成⼈的抑郁和焦虑,约能将他们两年内患病率减半。
⼈类有些因素可以抵制精神疾病:勇⽓、⾯向未来、乐观、⼈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诚实、毅⼒、⼼胸和洞察⼒等。
培养⾃⾝优势、培养能⼒、关注健康、信仰、乐观、⾃信等等,能更好⾯对⽣活困难。
四、冥想可以极⼤程度上改变我们的⼤脑,可以帮助产⽣积极的情绪,⽽在痛苦⾯前变得更坚定。
每周三次锻炼,每次三⼗分钟,效果与现有最有效的⼼理药物是⼀样的。
五、相信改变是可能的。
当内部(⼤脑的想法)与外部(现实)不⼀致时,我们会感觉不舒服。
改变的⽅法:1、更新基模2、忽略外部信息3、主动寻找证据4、创造新的现实。
运动员跑跑,开始都不相信4分钟跑完1公⾥,直到⼀⼈提出可以,并且做到,之后很快很多⼈都可以做到。
幸福课笔记

幸福课笔记第一集什么是积极心理学Look inside:内省是必要的心理学第一势力:行为主义,认为人是一个行为集合。
心理学第二势力:精神分析学,通过潜意识分析,决定如何改善生活。
心理学第三势力:人本主义,认为不能只靠行为观察来改善人生,人是有精神、有灵魂的。
人本主义缺乏学术严谨性,但引入了了很多精彩的理念,比如对幸福感的研究、乐观主义、善良、道德、美德、爱、两性关系、高峰体验、自我实现、移情等减法比加法更能使我们幸福。
……梭罗幸福不是一个秘诀。
我们大部分人不幸福的原因是因为总想找到一个秘诀从而永远幸福下去。
哈佛的异常卓越群体共拥的两点:一是完全相信自己,他们完全相信自己。
二是一直都在问问题,保持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
幸福是一个过程,“我如何更加幸福”这是我们经常要问的。
第二集为什么要学习积极心理学问题缔造现实!你的关注点影响了你的认知。
种子说:种子是有潜力的,它会发芽开花结果,但必须有水的灌溉,有阳光的照耀,除去杂草,悉心照料。
自尊的六大支柱:支柱一. 有意识的生活。
支柱二. 自我接受。
支柱三. 自我负责。
支柱四. 自我保护。
支柱五. 有目的的生活。
支柱六. 个人诚实。
总结:支持自尊感对现实的信念 1. 是即是是,事实就是事实。
2. 自我蒙闭双眼不能使真变假,也不能使假变真。
3. 尊重现实(尽自己最大努力去把握它们)比漠视现实更能带来硕果。
4. 生存依赖于正确地运用意识。
忽视意识的责任不能提高自己的适应力。
5. 从原则上说,意识是可靠的,知识是可得的,现实是可知的。
第三集幸福是一种随机现象吗梭罗:大多数人都活在沉默的压抑中。
弗洛依德:“人们在舒适地麻木”。
要帮助学生与孩子:发现人生的意义;明确自己真正真正想要的;克服那些诱惑;凿掉那些束缚;坚定自己的信念;应对困难与艰辛的能力。
这些是真正的帮助,可我们在这些方面投入的资源太少。
在心理学领域,“改变是可能的”这一理念相当地重要。
要懂得如何赞美:不加区别的赞美,有时伤害大于助益。
哈佛公开课之幸福课第一课学习笔记

【哈佛公开课之幸福课:第一课】学习笔记:1,外在的东西,学业,成就,财富,不足以让一个人拥有持续幸福的能力,最多只会让你在短时期内感到快乐。
想要幸福和发自内心的喜悦,人需要积极的心理。
2,所谓积极的心理,就是从正面来解释发生的事情,哪怕是不好的事情,都有好的一面。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店里。
考试前他做了三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第三个梦是梦到跟心爱的表妹脱光了衣服躺在一起,但是背靠着背。
这三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
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跟表妹都脱光了躺在一张床上了,却背靠背,不是没戏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
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今天你怎么就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
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
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跟你表妹脱光了背靠靠躺在床上,不是说明你翻身的时候就要到了吗?”秀才一听,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再比如:生病了,很难受。
如果用消极的态度来解释就是,我怎么这么倒霉呀,别人都不生病,就我生病。
情绪就会很低落,反过来病情也会进一步加重。
但是如果换个思路想:还好,早发现,早治疗,要是病情恶化的时候才发现,那才倒霉呢。
心情好了,身体也容易早日康复。
3,积极的心理和性格内向外向无关,内向的人也能拥有持续幸福的能力。
外向的人分两种:一种是真的外向,积极向上;还有一种是掩饰自己内心的痛苦,装得很乐观向上,所以抑郁症有很多都是看起来阳光积极的人。
4,美国很多高中、小学都开始了积极心理学课程,因为不开心、不幸福的人越来越多,用积极心理学及时干预会很管用,能保证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预防自残自杀事件的发生。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感想

幸福笔记(一)
容器的容量与形状的例子让我有了第一个感悟,那就是改变我们形状的东西是我们自身对事件的认识,而不是事件本省。
任何人都知道每一件事都有它的两面性,但是多数人都会把好事跟坏事分的特别明确,只看到好的一面或者坏的一面。
在这样的情绪影响下,我们应该做的不是刻意增加容器的容量,而是改变它的形状。
同样的一块石头,有的人只看到了石头,米开朗琪罗却看到了一尊雕塑。
“快乐由我们的精神状态而定,而不是社会地位或银行存款”所以需要变形。
大多数人长期保持着一个固定的形状,这个形状可以归结为生活方式、行为准则等,我们被禁锢在这样一个由自己内心铸造出来的城堡里,认为那是不可攻破的。
我们在不快乐的时候会从潜意识当中禁锢自己,无法从积极的方向去考虑问题,从而无法在短时间内摆脱不愉快的心情。
人们常说这样一句话——道理谁都懂。
可是懂道理的大多数人都没有按照所谓的道理去做,或者压根就没有行动。
就是Tal教授所说的“常识并非那么平常,特别是运用于实际”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大卫,无论哪块石头,只要它阻碍了大卫的诞生,那么就应该凿去,否则我们无法把懂得的常识变成真正的行动上的常识,也就无法拥有快乐的精神状态。
帮助一个人成为最好的自己,这就是积极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我们的第一堂培训课做了一分钟的冥想,一分钟过后每个人都想到了让自己幸福的时光,不是那一分钟有什么魔力,而是我们平时都忽略了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东西。
既然一分钟就能让自己快乐起来的,那么幸福不是什么困难的事,只要我们不去忽视,勇敢去做。
哈佛幸福公开课笔记

概述:此文章主要是对哈佛公开课幸福课的学习笔记,内容从什么是幸福、追求幸福的方式、幸福的秘诀、幸福的阻碍以及如何增强幸福感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希望能够启发您追寻幸福,让生活更加美好!第一段:什么是幸福?幸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也不太相同。
在哈佛公开课的幸福课中,教授认为幸福不是一种情感,而是一种状态,一种生活中的感觉。
幸福包括了对自己和他人的满意感和积极情绪的体验。
第二段:追求幸福的方式每个人对于幸福的追求方式不同,但哈佛幸福课中提到的一点是,除了物质上的满足,人们追求幸福的过程中也必须注重自己的心理健康。
课堂上提到了如下几种方式:与他人建立紧密的互动关系、保持积极的思考、培养信任和爱的情感,以及学会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等。
第三段:幸福的秘诀在哈佛公开课幸福课中,教授提到了几个关于幸福的秘诀。
其中最核心的一个秘诀就是:健康的人际关系是实现幸福的关键!并指出大部分人认为能够带来幸福的事情,包括金钱、名声、权力等,其实并不能真正让我们幸福。
相反,幸福更多的是与我们的人际关系密切相关的。
第四段:幸福的阻碍除了幸福的秘诀之外,哈佛公开课中还揭示了亲密关系的破裂、社会压力、财富等外部因素,以及负面情绪的贬低、自我怀疑、追求完美等内部因素,对于我们实现幸福的阻碍。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关注这些可能对幸福造成影响的因素,创造一个健康积极的生活环境。
第五段:如何增强幸福感除了意识到自己追求幸福和拥有幸福的方式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如何增强幸福感。
哈佛幸福课中提出了几种方法:调整自己的相对身份、注重人际关系、掌握心理抗压能力等。
同时还提醒我们,无论幸福感怎么存在,内心需要具备一种生命力,这个生命力会让我们勇敢地携手前进,走过所有的困难和挑战。
结尾:总结通过学习哈佛幸福课,我们了解到了幸福最本质的定义和追求方式,了解到了许多阻碍幸福的因素和增强幸福感的方法。
追求幸福没有捷径,但只要能够充分利用内在和外在的环境和资源,尝试新的做法方法,每个人都能达到自己所追求的幸福状态。
《哈佛幸福课》第一、二讲学习总结

关于问题
课程知识点 • 积极心理学的很多内容都是常识 • 常识简单但并非过于简单化 • 但要把常识应用到实际中并不容易
体会 • 常识正因为司空见惯,所以才容易被忽视,就如同 水和空气总被我们忽视从而浪费和污染 • 常识因为其简单,也总被我们忽略——你说的我都 懂,然而也仅止于懂,并未去实践常识 • 常识的危险性在于,它如此简单,一目了然,不需 要学习,所以人们往往记住了常识,而忘记了思考。 • 当缺乏有效的教育和思考训练时,常识匮乏将成为 常态,一个缺乏常识的社会是病态的。我们父母辈 朋友圈的养生贴即为一例。
幸福课笔记

幸福课笔记6月1日——lesson1【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把科学变得通俗易懂,而且有用。
练习时间的重要性,安静的自省,重现可以帮助我们学习、理解、记忆和保留。
光有信息不够,把容器的形状改变。
解读比信息更重要。
凿除多余的石头,摆脱限制。
常识并非那么平常,应用很难也很重要。
做最好的自己。
格外成功和成功人士的区别:1、相信自己,自我实现的预言;2、一直问问题,终生学习者。
文化共性比文化差异更重要。
研究自己很重要,越是个人的东西也就越普遍。
学习课程的目的,最终你有了什么改变。
最好的学习方式是教。
6月2日——lesson2突然面临死亡的来临时候,生命的最后一年,你想做些什么,目前,心理学界,研究积极:研究消极=21:1,应该增加研究更加有用的东西。
预防困苦最有效的方法,通过专注于培养积极的心态。
适应力,乐观的相信事情会被圆满的解决,即使这一次不成功,下次仍有机会,至少我学到了经验。
帮助他人也是帮助自己。
认清自己的长处,承认弱点的勇气。
问题导致改变,问题缔造现实。
我们关注的不是整体,忽略巴士上的小孩,关注缺点而忽略好的东西。
不管是公司、人际关系还是个人方面,欣赏好的东西都至关重要。
appreciate,感激好的东西,好的东西会增值;反之亦然,不感激则会贬值。
marva collins老师的“积极学习法”,自信,承担自己的责任,尊重每一个人,和善和受欢迎,从专注缺点到专注优点,欣赏它。
经历痛苦,承担责任,采取行动,行动会增加自信,带来更多希望和乐观。
自尊的六根重要支柱,之一是自我负责,相信没有人能来。
6月3日——lesson3 正式开课回顾上次课讲的【积极心理学为什么重要】:1、我们太少关注积极的问题就会忽略很多重要的东西2、单单拜托焦虑和压抑并不会让我们快乐,摆脱消极不代表我们就变得积极3、帮助我们处理消极情绪,让我们更成功。
注重培养能力,而非改正错误。
培养处理消极因素的能力,培养积极性。
【五个基本前提】1、搭建桥梁2、改变是可能的;3、与内部条件有关,与外部环境无关;4、顺从人性,接受缺陷;5、幸福应该是一种更高尚的道德追求。
哈佛幸福课第一节笔记

1.time-in is very important 实验表明一只反复走迷宫的老鼠没有一只走一次然后休息的老鼠学到的多silence十分重要用来自省思维重现2.积极心理学不同于以前的心理学是为了培养一些好的品质以前的心理学有点过分集中注意力于负面的东西但是这样的心理学有一点不好的地方就是无法证实他的正确性.3.此门课程最重要的是实际应用要把学的东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留下silence time也是为此.4.同样的客观信息可以有截然不同的解读(interpretation).5.很多人拥有的很多但是不快乐有些人拥有的不多但从来没有停止享受人生.6.重要的不是获得什么信息而是如何解读如何理解关注的重点.7.快乐是由我们的精神状况而定不是由我们的社会地位和银行存款8.挖掘没有发现的潜能外部文化像石块一样禁锢了我们的潜力我们要做的就是凿除多余的石块解除对于我们的限制凿除对失败的恐惧完美主义等等等等灵魂的成长在于做减法而不是做加法.9.In pursuit of knowledge every day something is acquired, in pursuit of wisdom, every daysomething is dropped. ----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损.10.快速见效是皇帝的新衣这不是关于一个秘密本身没有新奇的地方我们本身都知道是常识,伏尔泰说过,常识有时候并不平常,尤其是引用到实际,课程本身不是教你而是提醒你提醒我们的内心解除我们束缚认知束缚情绪束缚信息本身并不重要信息本身并没有错错的是信息背后的信念认为信息会改变世界.11.成为一个最好的自己,是目的实现潜能凿除束缚12.不提供答案是关于辨认问题的正确性。
Question 在提问中学习对信息的转化从问题开始错误来源是强调找到正确答案而不是正确的问题最大的错误是没有问正确的问题这是研究和生活中最大的错误如果像孩子一样会怎么样不停地提出问题没有封闭的心态教育的真正目的是可以连续发问13.特别成功的人首先自信然后是一直在问问题两点区别与所有人永远在问问题格外成功与成功的人的区别14.什么叫幸福不是二进制不是非此即彼不能和别人及比较是一个连续的存在体,幸福是终身的追求无法回答自己是否幸福我们要去更幸福而不是变得幸福要永久追求但无法衡量15.什么对幸福有贡献是作者的问题全会出现在本课程中16.鼓励自己研究自己的内心而且应用到生活17.越是个人的东西月普遍越了解自己就越了解别人看到自己的深处就是人类的普遍性18.研究自己的时候会有失偏颇所以光研究自己是不行的19.与复杂性相对的简单性简单与简单是不同的20.这门课程需要的努力是不同的是要应用的努力21.星期天晚上告诉自己做了什么改变而不是有多美好22.反思凿除多余的石块接受并应用到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佛公开课:幸福课Harvard Open Course : Positive Psychology背景:“幸福课”是2010年哈佛最受欢迎的选修课是,听课人数超过了王牌课《经济学导论》。
教这门课的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年轻讲师,泰勒•本-沙哈尔。
他的课程使得他成了“哈佛红人”。
他提出:幸福,是可以通过学习和练习获得的。
”他的课程目标在于把艰深的积极心理学学术成果简约化、实用化,让学生懂得自我帮助。
第一课什么是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学课程由来首先,解释自己为什么想开这门课“因为这是我自己想上的一门课”,然后叙述自己走入积极心理学研究的过程。
——当自己刚进入哈佛,一切都仿佛很好,但他却不快乐。
于是他想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慢慢从计算机走入心理学领域。
(好棒的跨度,在国外因为想了解一样东西而跨专业好像蛮common的)然后介绍了他逐渐从8个人的讨论组到850个人的大课的过程,写到达到850人后,引起了媒体的兴趣,然后描述了媒体采访他的时候,总是提出的一个问题“你比我们想象的更内向”,作为一个joke,1米7不够资格传授快乐吗?(good joke point,并且不光是joke,是发人深思的一种现象)但点出了他最后反思而得:因为他们想给自己一个答案:为什么这个课这样流行,唯一解释就是导师乐观开朗、高大。
但他们关注错了,他们应该关注信息,而非传达者。
因为这个课程遍及全国,以及全球。
(这样引入幸福课的普及,远较直接说XX学校也开了XX好得多)各个大学开设此课程,各国政府也是,为什么?因为它有效。
幸福感这一领域,此前一直被心理自助运动统治,心理自助运动带来什么?热情外向的宣讲者,常具领袖气质,吸引大众参加他们的讲座,但常常言过其实。
(通过描述相对立的一种心理学运动来映衬积极心理学)再来说说学术界——(引入人们对学术界知之甚少,但学术界有好东西,又用了一个比较):有多少人度过最近12期的《个性与社会心理学》?大多数人甚至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我博士班的班主任估计过,学术期刊上一篇文章的读者只有7个人,甚至包括作者的母亲。
(用具体的人代替somebody,令人更有亲切感,母亲的joke两个亮点)总结:作为学者,我觉得这很可悲,因为这些研究非常精彩、非常重要,但是晦涩难懂,所以我们需要积极心理学的课程,在象牙塔和大众之间搭建桥梁。
(又落脚到主题,本课程的意义)安静时间的重要性然后提到“安静时间”,在全部的课程中,都会有安静时间,一两分钟,你可以思考刚刚听过的东西,思考我所提出的问题,或者什么都不想。
这是我第一次在课程中加入“安静时间”,因为我最近做了很多研究,关于“安静时间”(importance of quiet times)。
很多人可能会疑惑,这就是我一年花四万美金要学的东西吗?事实上,这可能是你这节课会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提出MIT两个教授大卫·福斯特和马修·威尔森的实验:停下来休息片刻的老鼠钻迷宫比一直忙碌的钻的老鼠表现好。
这不仅适用于老鼠,也适用于人。
重温(replay)可能形成一种学习机制。
当我们回想、重温学过的材料,我们更可能记住我们刚刚经历的学习。
Parker Palmer的《The Courage to Teach》如是说:语言并不是教和学的唯一媒介,我们也用安静来教学。
而安静正是我们的文化所缺少的东西。
(思考:此导师讲课时,常常有长时间的停顿,我感觉会让我稍作休息,对他的下一个阶段开始期待,有时候会用一个短句,两个词来简短重复上一句提到的意思,然后停顿,这或许也是“安静”的效果之一,不知道是否有意为之。
)《Zen and the Art of Motorcycle Maintenance》Robert M. Pirsig的另一本书《Lila》研究美国原住民,他比较了美国人的欧洲文化传统和原住民的文化传统,发现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原住民文化崇尚安静。
他去探访原住民并和他们一起生活时,他发现他们可以在火边坐几个小时,消磨时光,一句话不说,就坐在那里。
而在我们的文化里,我们对于沉默感到非常不舒服,对没有声音的环境感到极不舒服,我们总是要填满每一个空隙。
(用关于老鼠和原住民的两个例子,阐发上面提到的第一个主题“安静的重要性”)积极心理学的背景积极心理学的背景:是人本主义心理学(humanistic psychology)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则基本上是对现有各个心理流派的反应。
其奠基者将其称之:第三势力。
第一势力是行为主义,以斯金纳、华生等人为代表。
第二势力是精神分析学,佛洛依德、荣格、阿德勒等人为代表。
而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作为对前两者的反思而出现。
行为主义将人看出一系列行为的集合,就好像一个被奖励、惩罚、强化等打得四处滚的台球。
(比喻,好的演讲会将一个比喻的意象贯穿始终,像一条线一样)而人本主义认为,人远不仅仅是一个台球,我们有意志、有思想、有认知能力。
并不仅仅是行为,在理解、改善生活方面有所作用。
精神分析学,第二势力,主要通过潜意识来解释人。
潜意识是你如何理解世界,是你如何改变生活。
有防御机制、神经症等,你越了解这些负面影响,越能够理解和改善生活。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远超过这些,我们需要关注人的本质。
但有一个问题,人本主义心理学缺乏严谨的方法论。
虽然他引入很多精彩的想法,比如对幸福感的研究,对乐观、善良、美德的研究,但是缺乏严谨的方法论。
这几乎就是心理自助潮流的源头。
这就是很少有大学开设关于人本主义心理学的课程的原因。
但在很多方面,人本主义心理学可以说是积极心理学的父亲和母亲。
那就让我们来见见祖父母吧(很好的转连,通过father mother的比喻,引入grandparents)。
Carl Rogers,Abraham Maslow他在1954年写的一本书里有一章“Toward a Positive Psychology”。
如果Maslow是祖父,那么Karen Horney卡伦·霍妮就是祖母,她早期接受佛洛依德的学说的训练,但认识到太过关注负面影响,她认为我们也应当关注在人体内起作用的东西。
我们应该看看优良品质,并且培养这些。
因为作为人,这也是一部分。
阿隆·安东诺维斯基,第二位祖父级人物,引入关注“健康”的想法,他认为我们不但应该关注身体、心理的健康,也该关注健康的源头。
这在19世纪70年代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现在谈谈父辈,Martin Silgman被认为是积极心理学之父,在1998年左右奠定了这一领域,他也曾是美国心理学会会长,在他任职期间他又两个目标:第一,将心理学的研究大众化,在象牙塔和大众之间架桥。
第二,引入积极心理学,研究行之有效的因素,不仅仅是研究抑郁、焦虑、分裂等等。
有一系列的专家会关注爱、关系、自尊、动机、恢复能力。
这都是1998年发生的,早在1998年之前,我们的Ellen Langer自己在这些领域做了研究,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精髓与严谨的研究相结合。
哈佛的另一位学者Philip Stone是积极心理学的另一位父辈,他们两位都是我的导师,引领我走入这一领域。
这堂课是关于“改变”而非“信息”所以,这是心理学1504,下面半小时,我会给你介绍下你在课上会接触到什么。
首先,这堂课并不是完全关于信息,更是关于改变。
如今大部分教育都是传递信息。
什么是信息?比方说我们有一个容器,也就是我们的大脑,而信息就是接受数据、知识、科学,将其放入这个容器。
当这个容器填满了,我们就“受教育”了。
信息数据越多越好?不,这完全不够。
因为信息无法决定我们的幸福感,成功、自尊、动机、恋爱及其质量。
“变形”就是改变这个容器的形状。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概念是通过教授罗伯特·卡根,举个例子,如果你去参加运动会,目标是进入前三名,结果得了第八名。
如果你解读为“太糟了,我失败了”你就会感到无力;然而换一种情况,你参加比赛,得了第八然而你在力争前三,你可以解读为“我从中学到什么?我可以更努力的训练。
你变得更有动力,从错误中学习。
”这就是同样的信息,不同的解读,一个是灾难,一个是机遇。
我在这里读大学时就是这样——看起来我拥有一切,我学业不错,社交不错,体育不错,但是我的自我觉察,我对生活的解读,不那么好,我不开心。
(介绍主要内容——除了信息,还有改变,改变看问题的方法)“快乐更多取决于我们的心态,而非我们的地位或者财富。
”这就是为何世界上有很多贫穷但快乐的人,也有很多看上去富有拥有一切的人却觉得生活一无是处。
凿去多余的东西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发现我们的潜力,然后利用。
举个例子:米开朗基罗曾被一个记者询问,你是如何创作出大卫这样的杰作的?他回答,很简单,我去了采石场,在一块大理石上我看到了大卫。
我所需要做的就是把多余的石头凿掉。
(大卫的例子)我们这节课的精髓就在于“凿去多余的石头”。
可能是对失败的恐惧、可能是常常伤害我们的完美主义、可能是我们成功的能力,因为我们害怕成为,我们拥有的东西反而限制我们,让我们无力,也可能是我们亲密关系中的限制,我们无法在其中自如的原因。
这就是我们课程的精髓。
(引用梭罗)正如梭罗所言:灵魂做减法比做加法更能成长。
减法就是减掉那些会阻碍我们发挥自己潜能的东西。
我们不管是通过进化、或者通过上帝获得了许多潜能,但常常因为需要成为我们的社会和文化的一部分而被禁锢(我的理解是,社会性的某些要求阻碍了人某些本性的渴望,比如梭罗要有多强大的内心才能隐居于瓦尔登湖。
)。
然后:举了一个采访时,对方希望听到“令人惊讶”的信息的故事。
然后提出“我在这堂课所讲的大部分东西,都不是新的,都是常识,但正如伏尔泰所说,常识并不常常为人所熟知”。
这门课是试图让你发现你心中那个大卫,让你凿掉束缚你的那些限制。
问题比答案重要他提出:问什么问题,比给出什么答案更重要。
孩子们进入学校时都是问号,出去却变成句号。
而我希望能够在你们身上激发出更多问号而非句号。
为了印证这段话,他放了一段视频,搞笑演员的儿时回忆,其中有一段和这个交相辉映:“我在万圣节要糖的时候,面具的皮筋断了,我喊着,wait up,我能把这个弄好。
小时候一切都是up,你说wait up, get up. Let me stay up。
而父母一切都是向下(down),calm down, slow down……”孩子的这种好奇,这种向上看的心态,这种与封闭截然相反的开放心态,是我在这堂课想看到的。
提出一个研究:对哈佛学生MBA学生进行20年的跟踪研究,发现最成功的那一小批,无论是在财富,还是幸福感,还是影响力。
他发现原因不是IQ,不是他们攻读MBA之前的背景,而是两点。
第一,特别成功的那批人,真正相信自己能做好。
他们因此不断鞭策自己;第二,他们总是在保持好奇,一直在问问题。
这堂课的目的不是让你快乐(happy),而是让你比之前快乐(happier)(似意指快乐并非一个实在的指标,需要跟之前的基准线进行衡量才能得到,也就是人们不应纠结于我快不快乐,而是我是不是比之前更快乐)了解自己,可以更了解别人当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当我们更加认同自己,我们也更容易了解和认同别人,事实上,这就是“移情”(empathy)这种能力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