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脾切除术(一)
腹腔镜下脾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Ke y wo r ds Sp[ e ne c * o my
La p a r o s c o pi c
中图分类号 : R4 7 3 . 6
文 献标 识 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2 — 6 9 7 5 ( 2 0 1 3 ) 0 5 — 0 4 7 9 — 0 2
护士进修杂 志 2 0 1 3年 3月 第 2 8 卷 第 5期
Hale Waihona Puke ・ 4 7 9 ・
冲洗过 程 中可减 少病 人 的疼痛 。
及 老 年患 者 。 但在 头 皮 针 软 管应 用 于 引 流 的过 程 中 , 因头 皮
3 . 2 临床常 用 的引 流 管 多 用 直径 较 大 的橡 胶 管 制
作者简介 : 毛 雪梅 ( 1 9 7 0 一) , 女, 浙江衢 州 , 本科 , 主 管 护
师, 从 事 手 术 室护 理 工作
通信作者 : 程 李健
织, 应 用超 声 刀离 断脾 周粘 连 、 脾经结 肠 韧带 和 胃近
端 胃结肠 韧带 、 脾 胃韧 带 、 脾 肾韧带 。胃短血 管用 可
・ 48 0 ・
士进修杂志 2 0 1 3年 3月第 2 8卷 第 5期
腹腔 镜下 脾切 除术 具有 创伤 小 、 术 中出血 少 、 术 后 恢 复快等 特点 。 白 1 9 9 1年 De l a i t r e E 妇 首 次报 道 腹 腔 镜脾 切 除术 以来 , 逐 渐 被 外 科 医 师 用 来 治疗 各 种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 资料
本组 1 7例 , 男 1 1例 , 女 6例 ; 年龄
管 不含 金属 部件 , 患者 在操 作过 程 中心理 压 力较小 , 比较 容 易与 操作 者达 成 默契 的配 合 , 有 利 于 操 作 的
脾切除适应证及疗效(1)

部分脾切除术
三、脾切除术的适应证
脾切除适应证
脾破裂 门静脉高压症
其他规范性手术
脾切除术
脾功能亢进
血液系统疾病
脾原发疾病
1、外伤性脾破裂
1、外伤性脾破裂
处理原则是“抢救生命第一,保脾第二”。
无休克或容易纠正的一过性休克,影像学检查证实脾脏裂
伤比较局限、表浅,无其它腹腔脏器合并伤者,可不手术。 观察中如发现继续出血(48h内需输血>1200ml)或有其 他脏器损伤,应立即手术。 彻底查明伤情,尽可能保留脾脏。 脾中心部碎裂,脾门撕裂或有大量失活组织,高龄及多发 伤情况严重者需迅速结束手术,行全脾切除术。 在野战条件下,原则上都应行脾切除术以确保安全。 原先已呈病理性肿大的脾脏发生破裂,应予切除。 若无肠道等空腔脏器破裂,可回收腹腔积血进行回输。 延迟性脾破裂,脾脏应切除。
原发性:原因不明的脾亢。来自 继发性:在不同类型原发疾病基础上并发脾亢。
门静脉高压症(充血性脾肿大,合并脾亢) 感染性疾病(慢性感染明显脾亢,HIV感染伴血小板减少)
血液系统疾病(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恶性肿瘤)
风湿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SLE) 类脂质沉积症(遗传性脂代谢障碍,脂质在单核吞噬系统沉积)
脾周血管亦丰富,多走行于各脾周韧带内。 脾脏的淋巴液汇入脾门淋巴结,继而至腹腔动脉旁淋巴结。
脾脏解剖图
2、脾脏的生理功能
1
造血和储血
2
滤血及毁血
3
免疫功能
4
产生VIII因 子活性部分
二、脾切除术概述
1、脾切除术的发展
创伤性脾切除最早由军队外科医师施行。非创伤 性疾病的脾切除由Quittenbaum在1926年施行。 1970年以后,脾切除术方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
腹腔镜脾脏部分切除术(附6例报告)

1 0 0 1 9 1 )
( 北 京 大 学第 三 医 院普 通 外 科 , 北京
【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脏 部分切 除术 的可行 性 和安全 1 2年 1 1月 , 对 6例 C T或
【 A 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s a f e t y a n d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p a r t i a l s p l e n e e t o m y .
Me t h o d s Me d i c a l
r e c o r ds o f 8 pa t i e n t s wi t h s pl e n i c c y s t we r e r e v i e we d r e t r o s p e c t i v e l y . Th e pa t i e nt s we r e d i a g no s e d wi t h CT o r M RI a n d r e c e i v e d l a p a r o s c o p i e p a r t i a l s p l e ne c t o my i n o ur h o s pi t a l f r o m Ap il r 2 0 08 t o No v e mb e r 2 01 2. Th e ma x i mu m s i z e o f t h e t u mo r s r a n g e d f r o m 5. 3
・
2 2 4・
中 国微 创 外 科 杂 志 2 0 1 3年 3月 第 l 3卷 第 3期
腹腔镜下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附15例分析)

第4 4卷
第 4 期
青 岛 大 学 医 学 院 学 报
ACTA ACADEM I AE EDI NAE QI M CI NGDAO UNI VERS TATI I S
V0 . 4,NO 4 I4 . Au u t 2 0 g s 0 8
20 0 8年 8月
腹腔镜下脾切除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1 附 分Leabharlann ) 5例 李炳 才 , 张炳 远 , 孙传 东
( 岛 大学 医学 院 附 属 医 院肝 胆 外 科 , 东 青 岛 2 6 0 ) 青 山 6 0 3
[ 要] 目的 摘
探 讨 腹 腔 镜 下 脾 切 除 术 治 疗 特 发 性 血 小 板 减 少 性 紫 癜 (TP 的 安 全 性 及 临 床 疗 效 。方 法 I )
次 报 道 腹 腔 镜 下 脾 切 除 术 以 来 , 切 除 术 逐 渐 被 外 脾
位置是 否存在 副脾后 , 用超声 刀先分 离脾结 肠韧带 ,
然后 尽可能分 离脾 胃韧带 、 脾肾韧带 及脾 膈韧带 , 其 内血 管用 钛 夹 夹 闭 。待 脾 周 韧 带 离 断后 再 处 理 脾 蒂 。处 理脾 蒂有两 种方 式 : 种 采用 腔 镜 切割 吻 合 一
对1 5例行 腹 腔镜 脾 切 除 术 的 I P病 人 的 临床 资 料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结 果 1 T 3例 成 功 地 进 行 了 经 腹 腔 镜 脾 切 除 术 , 术 时 间 10 20ri, 均 1 Or n 出 血 量 1 ~ 2 0mL, 均 7 。 2例 中 转 开 腹 。 平 均 住 院 时 间 6d 手 2 ~ 4 n 平 a i; 6 a O 0 平 OmL 。 结论 腹 腔 镜 脾 切 除术 治疗 I TP创 伤 小 , 临床 疗 效 显 著 。 且 [ 键词 ] 紫癜 , 小 板减 少 性 , 关 血 特发 性 ; 切 除术 ; 腔 镜 检查 脾 腹
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单中心经验总结(附视频)

・
论 著
・
经脐单孔 腹腔镜脾 切 除术 的临床应 用 单 中心经验 总结 ( 附视频 )
翁超 吴硕 东 范莹 孔 静 【 摘要 】 目的 总结经脐单孔腹腔镜脾切除术 的临床应用经验 ,提高腹腔镜治疗脾脏疾病的
有效性和安全性 。方法 收集 2 0 1 0年 3 月至 2 0 1 3 年 1 月1 3 例实施经脐单孔腹 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s p l e n e c t o my a n d t o i mp r o v e t h e e f f e c t i v e n e s s a n d s a f e t y o f l a p a r o s c o p i c s p l e n i c s u r g e r y .
腹腔镜脾下切除术

a d t e c mp i a o a a e n f t e p o e u e a a o c p c s l n c o f e s a l t e b n f s o n ma l n a i e n o h l t n m n g me t r c d l L p r s o [ p e e t my o r l h e e t f mi i l i v s c i o h i y v q o a i t o e u r p c m t my F p t = s wh q i s L r c o e o r e . p xs o y p r p e m ai Ke r s y wo d : S l n c mn , La o o c p . Hy e s l s peet y
并具 有恢复 快 、住院时 『黼 和并 发症 少的优点 i。 l 】 ; 】 ’ i
19 99年报 道完 全腹 腔镜 巨脾 切除术 ,拓宽 丁L s适 应旺
l9 94年 6月 国内第 军 医 大学 }海 医院 仇 明 酋先 L 乏 S适 应症基本 与开腹脾切 除求相同 .适 用 J 发性和 继 : 完成 I 例免 疫性血 小板减 少性紫 癜 (T ) L ',同年 发性脾 功能 亢进 ,及牌肿瘤 、睥囊 肿、牌脓 肿,牌动 脉 IP 的 S 7月解放军 39医 院许红 兵为 1 0 例脾 多发性 囊肿伴 较轻 瘤和 外伤性 脾破裂 等共他病 变。但 由于腹腔镜 手术的特 脾 功能 亢进完 成 LS] 1,同年 l l 2月 L东 大学 第二 医院胡 点和 局 限性 外伤性 牌破 裂 、巨脚 ( 1 1 大于 2c 或 大干 0m 三元 完成 了 1 小 儿 L 0 19 例 S 95年 2月湖 北 省荆 沙 l lg、脾动脉瘤 、膊 恶性病变 和感染性 痪病等应 为 LS 节 k)
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24例分析

用 , 者经验 是 5mE直径 以内的血 管可 以安全 的直接 利用超 笔
声 刀凝 同后离断 , 无需 另加钛夹夹 闭 。因此绝 大部分 脾周韧带
的离断均可 以超 声刀完成 。 但超 声刀刀头较粗 , 如遇韧带 较短 、 组织 间隙较 小及粘 连较 重或脾 门血 管 紧贴浆膜 时难 以置 人刀
超声 刀T 作 时组织温 度升 高一般 达 8 10 C; 0 0 o 后者可 使凝 同作 片 达深 部组织 , j 因而 超声刀对 较大血管 可达到凝 固封闭作
【 参考文献】
[] eat , ine .pe e tm y tec l so i a p o c [ .r s 1 D li e B Mag in B S ln co y b h ei c pc p r a hJ P e s r o ] Me , 9 , (4: 6 . d1 1 04 ) 2 3 9 2 2
报 道如均 获得 成功 。3 患者 因在 术 中处理 4 例 二 级脾 蒂 时 出血 较 多, 镜 下 止 血 困难 , 即 行 中转 开 腹 手 腔 立
1 资料 与方法
11 一般 资料 . 本 组 2 患 者 , 1 , 1 。 年龄 2 ~7 4例 男 2例 女 2例 8 4岁 , 平
作 中的体会是 首先 需要 术者具 有 丰富 的腹腔镜 手术 经验 和熟
练 的操 作技 巧 , 以及雄 厚 的开腹 脾外 科手 术功底 , 因巨脾 体积
膜囊 , 向上以超声 刀离 断脾 胃韧带 。切 断部分 胃后血管 和 胃短 血管 , 电钩打 开脾 蒂上缘 后腹 膜 。将 脾脏 和 胃牵 向两侧 , 向上 完全离 断 胃短血 管 , 露脾脏 上极 。在 胰体尾部 上缘找 到脾动 暴 脉 , 以 7 0丝线 双道结扎或 大号 He o k夹闭。助手用玻 棒 予 - ml c 或无 损伤 钳抬起 脾脏 下极 , 超声 刀依 次离 断脾结 肠 韧带 、 用 脾 肾韧 带。部 分患 者存 在严重 粘 连 , 离断 脾膈 韧带有 困 r 可 , 留待切 断脾 蒂后再处理 。遇 较大血管 f 直径 ≥ 5mm) 可先用钛 夹或 H m ok夹 闭近远 端后 用超 声 刀离 断或用 剪刀 剪 断。脾 e lc 蒂 的处 理方 法主要有 内镜下切割 闭合器 ( n o G A) 割闭合 E d~ I 切
腹腔镜脾脏切除术23例

应用 越来越 广泛 . 谷 等 提 出 . 是开 腹能 行脾切 孙 凡 除 术者均 可在 腔镜 下 完成 。但 是 L S手 术视野 暴露
困难 , 作难 度 大 、 手 术器 械要 求较 高 : 脏质地 操 对 脾
较 脆 , 器 械 抓 持 、 拉 易 破 裂 m . 官 血运 丰 用 牵 器 富 , 血难 以控制 ; 出 费用 也 比较 高 。 S还没有 在临 床 L 普遍 应用 , 个 重要 原 因是腔 镜 下特 殊器 械包 括切 一
刺孔 辅助 。具体 选点 遵循 以下原 则 :) 免在 观 察 1避 孔 和手术 操作 部位 的连线 上选 点 : ) 离 手术操 作 2远 区。进镜 首先 探查 腹 腔 , 细 寻找 探查 脾 门及 大 网 仔
19 9 2年 D lie首 先 报 道 L e t ar s手 术 . 后 L 之 S的
腹 腔镜脾 脏切 除术 2 3例
王戈 张洪军 叶永 强 张 帆 徐 权斌 郭祥 峰
山东单 县中心 医院 肝 外科 ( 东 菏泽 2 4 0 ) 山 7 3 0
【 关键词 】 腹腔镜检查 ・ 脾切除术・ 外科手术 , 微创性 ・ 免切割 闭合器
【 图分 类 号 】 6 76 中 R 5 .
3 讨 论
左 侧垫高 3 。 O 成右斜 卧 位 . 上肢 固定 于悬 吊架上 . 右
再将 手术 台向左侧倾 斜 3 。使 患者 接近仰 卧位 。于 0, 脐下 lc m处做 切 V ,置人 腹腔 镜 ,依 据脾 脏 的 大 I
小 、 置做 其 余 3个 穿 刺 孔 . 位 一般 取 剑 突 下 作 为 副 操 作孔 ; 右肋 缘 下锁 骨 中线 下 作 主操 作 孑 . 有 上 L取 腹合 适位 置 作为辅 助 孑 。如有 必 要 . L 可加 做一 个 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腹腔镜脾切除术(一)
关键词]腹腔镜脾切除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外科1991年,Delaitre首先报道了
一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病例,此后很多医生采用这一技术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等血液病。虽LS的手术时间较开腹脾切除术(OS)长,但就术
后住院时间、胃肠道功能完全恢复时间、术后麻醉药用量及美观等方面而言,LS均优于OS,
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脾脏切除的新方法。
一、LS的适应证
目前LS最多用于ITP的病人,原因是①脾脏是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场所,也是ITP病人抗血
小板抗体产生的重要脏器,ITP病人脾切除后至少有三分之二的人血小板可恢复并保持正常
水平;②LS比较适合用于脾脏大小正常(长径<11cm)或仅轻、中度增大的病人,而ITP病
人的脾脏多为大小正常或轻、中度增大,符合LS的条件。LS也用于治疗遗传性球形红细胞
增多症,由于大量溶血造成胆红素代谢障碍,病人常伴发胆囊结石,Barry〔1〕报道了对两
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合并胆囊结石的病人同时行LS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的病例;
LS也可用于何杰金氏病的诊断和分期;此外LS还应用于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
毛细胞白血病、HIV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3〕、镰状细胞贫血、β地中海贫血、
Wiskoct-Aldrish综合征〔4〕、脾脓肿、脾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脾亢〔5〕等疾病的治
疗。
二、LS的禁忌证
LS的绝对禁忌证为难以纠正的凝血机能障碍以及合并心、肺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而不能耐
受全麻的病人〔2〕。相对禁忌证为脾脓肿、脾动脉瘤、合并腹水〔5〕、巨脾(长径>20cm)、
何杰金氏病合并脾门淋巴结肿大〔3〕、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以及高度肥胖。合并门脉高压
的病人因脾脏血流量增大,又常合并凝血机制障碍,使脾切除术中易发生大出血,故门脉高
压症被列入禁忌证。多数作者将外伤性脾破裂大出血列入LS的绝对禁忌证,目前仅有1例
对外伤性脾破裂的病人行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报道〔6〕。
三、LS的术前准备
脾脏血运丰富,血供复杂,拟行脾切除术的血液病病人又常合并血小板减少,因此脾切除过
程中一旦发生大出血较难控制,LS时止血较OS更困难,因此LS术前除备足血液外,术中
要保证术者随时可获得转开腹手术所需的器械:术前3~5天予病人免疫球蛋白400mg/kg/d,
以提高血小板计数,减少术中术后出血〔7〕对难以纠正的血小板减少病人术前用血浆置换
法可提高血小板数量〔5〕;术前2周给病人注射肺炎球菌、脑膜炎球菌疫苗,可减少术后感
染发生率,这一术前准备尤其适用于婴儿、患地中海贫血的儿童和患肝病或淋巴瘤的成人〔8〕;
对巨脾的病人,LS术前可应用脾动脉栓塞术,使脾脏体积缩小、以减少术中出血〔9〕。
四、LS的操作方法
术前置胃管胃肠减压,减小胃的体积,利于腹腔镜下观察。全麻后病人取头高脚低、右侧卧
位,这样可使胃靠自身重力向右向下牵拉,利于显露脾胃韧带和脾门区。所谓“悬吊脾”〔10〕
技术的关键就是病人取右侧卧位同时左臂上抬,这样可较好地显露“悬吊”于膈上的脾。术者
和第二助手站在病人右侧,第一助手站于病人左侧。John〔5〕主张病人取膀胱截石位,因
为这种体位对右利手的术者来说手术操作更方便。多数作者采用5mm、10mm、12mm的套
管针在腹壁上打4~5个孔,打孔部位分别为:一个位于脐周,用来插入腹腔镜镜头(25°〔2〕、
30°〔4,5〕、45°〔3〕);二个位于左中上腹、左肋缘下(两者间距至少为12cm〔5〕),用于
分离、切断血管等主要操作;另一个或二个位于剑突下及剑突与脐连线上(或稍偏左),主要
用于牵拉胃和结肠,协助显露术野。建立人工气腹后插入腹腔镜,也可先插入腹腔镜后再建
立人工气腹(气压2kPa)。进入腹腔后Maurice.〔11〕主张先行内窥镜超声检查,方法是:向
左上腹注入500毫升生理盐水以消除气体界面,用超声探头触及脾脏表面,了解脾脏实质内
有无肿物,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行细针活检;对淋巴瘤的病人行内窥镜超声检查有助于了
解肝脏有无受累。然后开始在腹腔内寻找副脾,重点寻找部位是脾门、胰尾、网膜,仔细检
查后再察看小肠、大肠的系膜、盆腔(包括Douglas窝,阔韧带、左腹股沟内环处),发现副
脾时将其切除。自剑突下打孔处插入扇形牵开器用来向右侧牵拉胃。随后分离、切断脾的韧
带和血管,将脾脏游离。George〔2〕主张先用钝性分离加电凝、电切打开胃结肠韧带,找
到位于胰腺上缘的脾动脉主干,在其发生分支之前用血管夹夹闭、切断,或用体内(或体外)
打结法将其缝扎、切断。用牵开器将胃大弯向上方牵拉,显露出呈“窗帘”样或被上下牵直的
胃短血管、脾上极和膈,靠近脾用血管夹夹闭、切断胃短血管,游离脾上极,用电切切断脾
结肠韧带、脾肾韧带和脾膈韧带,余下的血管用血管夹夹闭或用Endo-GIA钉合器一并钉合
后切断,也可分别结扎、切断;Scott〔12〕、Nilsen〔13〕习惯先断脾结肠韧带后将一个探
条置于脾门后,并将脾门抬起,这样有利于显露出脾门血管;Emmermann〔3〕、Cadiere〔14〕
等主张先由下至上分离脾的下级、上级、胃短血管,最后处理脾门血管。John〔5〕游离脾
脏的顺序为脾下极、脾门血管、上极血管,在分离、切断胃短血管时如左肝外侧叶妨碍手术
操作,可切开左肝三角韧带,将左肝外侧叶向右方牵开。在分离、显露脾门血管时应用内窥
镜超声刀,不易造成脾蒂血管损伤,从而避免大出血〔15〕。无论用Endo-GIA钉合器还是用
血管夹或体内(或体外)打结法,近侧的脾动脉断端均应双重结扎牢固、确切。脾脏切除后,
彻底冲洗左上腹区,如发现有小的出血,用电凝止血。
将脾脏自腹腔取出的方法:经腹壁打孔处送入非渗透性收集袋,打开后将脾脏移入袋中,将
收集袋的开口经脐部打孔处提起,使其贴近腹壁,随后排出腹腔内二氧化碳,撤走脐部的套
管,在脐部打孔处做一3~4cm的切口,通过这个切口用手指、剪刀或其他器械将脾脏搅碎
后取出。如LS用于何杰金氏病的诊断分期,则需保证脾脏标本完整,以利做出病理诊断,
此时需将腹壁切口延长至6~10cm,然后取出完整的脾脏。术毕置腹腔引流,便于观察术后
腹腔内情况〔3〕。术后在腹壁打孔处用0.25%的盐酸布吡卡因局部浸润注射可减轻术后疼痛。
目前临床仅报道一腹腔镜脾部分切除术的病例,病人为摔伤后左上腹痛的13岁男孩,血管
造影发现脾上极动脉远端有造影剂溢出,将脾上极动脉栓塞、控制活动性出血后,腹腔镜下
探查发现栓塞后缺血的脾脏组织与正常脾脏组织分界线上方6~8cm处有一横行破口,遂切
开膈结肠韧带、脾胃韧带,逐一结扎,切断胃短血管,沿脾脏横行破口水平用电切切除脾上
极,手术顺利,术后恢复满意。
五、术中应注意的问题
1.仔细寻找副脾:ITP病人的副脾发生率约为20%〔17〕,脾切除术后ITP复发的主要原因是
术中遗留副脾,故LS术中应仔细探查腹腔,寻找副脾。副脾常见的部位依次为脾门,脾蒂
血管区,腹膜后胰尾区,靠近胃大弯侧的大网膜,小肠、大肠的肠系膜,女性的左侧的阔韧
带和Douglas窝以及男性的左侧睾丸附近。上述部位在LS术中能探查到的应尽力探查。取
出脾脏后应对小网膜囊、胰尾、大网膜进行第二探查,严防遗留副脾。John〔5〕还提出其
他两种术中寻找副脾的办法,即术中锝99m或铟111同位素扫描和术中内窥镜超声检查法,
但目前尚未见应用于临床的报道。
2.脾动脉的处理:73%的病人胰尾部距离脾门不到1cm,30%的病人胰尾紧贴脾门,因此分
离脾门血管时注意勿伤及胰尾,尽量靠近脾被膜分离、切断脾动、静脉〔18〕。脾血管可分
为两型〔19〕,①分散型(70%),特点是脾动脉主干短,其分出较长的4~6个分支进入脾门
区;②主体型(30%),特点是脾动脉主干长,其分出较短的2~4个分支进入脾门区。对主
体型的脾血管适于用Endo-GIA钉合器,而对分散型的脾血管分支应逐一结扎或逐一用血管
夹夹闭处理〔8〕。
3.巨脾的处理:因LS取出脾脏的切口小,所以取脾的过程是手术的限速步骤。腹腔镜下游
离巨脾比游离正常大小或轻、中度增大的脾脏更困难,故目前用LS方法切除巨脾的报道较
少。Poulin〔9〕报道了一LS切除长径为27cm、重量大于1000g巨脾的病例,方法是于手术
当日晨行脾动脉栓塞术,使脾脏血供减少了95%,术中在耻骨上做一10cm长的腹部横切口,
术者将前臂伸入腹腔,协助LS操作切下脾脏后,将其分解成几大块自下腹部的切口取出,
彻底冲洗腹腔,避免发生脾组织移植,手术历时3小时,失血500ml,术后恢复良好。George
〔2〕主张脾动脉栓塞可于术中进行,这样可避免病人经历两次手术之苦。
4.脾切除后自腹腔内取出时应注意以下问题:①装脾的收集袋应结实,保证不会在搅碎的
过程中破裂;②收集袋应无渗透性,防止含脾组织的浆液外渗至腹腔内造成自体脾组织移
植,而导致ITP复发;③患ITP等血液病的病人术前多已经过激素治疗,40%以上的病人脾
内含多种病原体,收集袋的破裂或渗透可能成为感染的重要原因〔17〕。
5.游离脾脏困难,出血多不易控制时应及时转开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