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大全

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大全读书是一种学习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而读书笔记则是读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写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提炼重点,加深记忆,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思考体系。
下面是一些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供大家参考。
1.选择适合自己的读书笔记方式读书笔记的方式有很多种,比如思维导图、书摘、摘录条目等,需要根据自己的习惯和书籍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方式。
如果是一本小说或者散文类的书籍,可以选择书摘的方式;如果是一本理论类的书籍,可以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整理。
2.阅读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始阅读之前,可以先对书籍的作者、题目、目录等进行一个整理和了解,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内容。
还可以搭建一些框架和问题,帮助我们有条理地进行阅读,并迅速捕捉到重点内容。
3.记录书籍的基本信息在读书笔记中,可以提前设置一些基本信息,比如书籍的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等。
这些信息方便我们之后进行总结和归纳,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书籍的背景和上下文。
4.摘录关键内容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进行摘抄,可以是一些短语、句子或者段落。
摘录时可以使用高亮笔、笔记本、电子设备等工具进行记录。
摘录时要注意写下具体的页码或章节,方便之后查找和引用。
5.归纳总结在读完一本书之后,可以对读书笔记进行一次归纳总结。
将之前摘抄的内容按照不同的主题进行分类整理,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列表、表格等方法进行呈现。
这样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清书籍的结构、主旨和重点内容。
6.写下个人感悟在读书笔记的可以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可以总结书中的观点和理论与自己的理解和经验之间的联系和差距,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和问题。
这些个人感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思考和探索书中的内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
7.与他人分享读书笔记不仅是一个个人的记录,也可以是一个与他人分享的工具。
可以通过写博客、发微博、参加读书会等方式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与他人一起探讨和交流,借助他人的观点和意见来拓宽自己的思路和见解。
做好读书笔记的六种方法

做好读书笔记的六种方法
做好读书笔记对于学习和理解书籍内容非常重要。
以下是六种
方法来做好读书笔记:
1. 精读并摘录关键信息,在阅读时,重点关注书中的重要观点、事实和数据。
用自己的话语摘录下来,或者直接引用作者的原文,
并在旁边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想。
2. 制作思维导图,使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书中的主题、子主
题和相关观点。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清书籍的逻辑结构,
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3. 制作总结性笔记,在完成阅读后,写下一份总结性的笔记,
概括书中的主要内容、观点和结论。
这可以帮助你回顾书籍的核心
内容。
4. 提出问题并回答,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试图
给出答案。
这样可以帮助你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同时也可以
培养批判性思维。
5. 制作摘录索引,对于一些常用的概念、名词或者作者的观点,可以专门制作一份索引,将书中相关的摘录整理在一起,这样可以
方便你日后的复习和查找。
6. 与他人讨论,和他人分享你的读书笔记,听听他们的看法,
可以帮助你更全面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
考问题。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做好读书笔记,加深对书籍内容的
理解,并且方便日后的复习和查找。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大全

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大全读书笔记是学习和思考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读的内容。
下面是关于读书笔记的写作方法的详细介绍,共计2000字。
一、读前准备1. 根据书名和封面,简要了解书的主题和内容。
2. 阅读目录,了解书的章节结构和大致内容安排。
3. 快速翻阅书的前言和序言,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背景。
二、阅读过程中的记录方法1. 主旨思维导图:使用主题词或关键词,将书的主要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
可以以书名为中心,上方用几个关键词表示各章节,下方用更多的关键词表示每个章节的详情。
2. 标注关键词:用荧光笔或铅笔标注重要的名词、概念和关键句子。
可以使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表示不同的关注程度。
3. 记录要点:将关键词和重要句子记录下来,写在笔记本的空白处或书的空白页上。
可以使用自己熟悉的缩写或简洁的句子,以便后续复习使用。
4. 提问和回答: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然后用自己的话回答。
这有助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并能在以后快速回顾时快速找到答案。
5. 留白换行:保持一定的行距和段落间距,留下足够的写作空间。
这样可以在以后进行补充和扩展,也方便阅读和理解。
6. 使用标签和书签:在重要的页面上贴上标签或夹子,方便查找和回顾。
三、读后总结1. 概括主要观点:在笔记本的一页上,概括整本书的主要观点。
可以参考主旨思维导图或要点记录,将各章节的关键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
2. 思考个人感想:在另一页上,写下自己对书的总体评价和个人感受。
可以思考书的优点和缺点,对作者的观点是否赞同,书对自己有哪些启示等。
3. 归纳总结:在另一页上,按照章节顺序,将各章节的主要内容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
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将每章的主题和要点罗列出来。
4. 写读后感:可以在读后感中写下自己对书的评价和思考,以及对书中观点的认同或不认同,并陈述理由。
5. 反思和思考问题:思考自己通过这本书学到了什么,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和学习。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通用6篇)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读书笔记写作方法(通用6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需要回过头来写一写读书笔记了。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读书笔记写作方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读书笔记写作方法篇1读书笔记一般有三种写法:一种是编提纲,就是用自己的语句把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简明扼要地写下来。
记这种笔记,能帮助读者理解并记住原文的主要内容,培养概括能力。
一种是写体会,就是要把我们从书中获得的启发和感想写下来。
记这样的笔记,能帮助我们领会书中的思想内容,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语文水平。
一种是摘录好句子,就是要我们在读时,把书上一些含义深刻、描写精彩的句子或片断,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这种笔记能帮助我们积累词汇,丰富句式,增强表达能力。
读书笔记可按以下几种方法写作:1、摘要笔记是读书时把一些与自己学习、工作、研究问题有关的语句、段落抄录下来。
2、提纲笔记是用纲要的形式把书的论点或主要依据,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
3、提要笔记是综合全文写出要点,是完全用自己的语言十分扼要地写出全书的内容。
4、心得笔记是读书之后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和得到的启发与收获的一种笔记。
读书笔记并不等于读后感,贴这个出来是为了让大家在完成作业时有灵活性!读书笔记的指导“读书不做笔记,犹如雨点落入大海,无踪无迹。
”做读书笔记虽然费点时间,但是好处颇多: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领会和记忆读过的书的内容;勤做读书笔记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勤做读书笔记可以丰富知识,积累资料,便于经常复习,温故知新;勤做读书笔记可以提高写作能力。
法则一:树立榜样,加强意识。
1、伟人的榜样。
2、教师的榜样。
要培养学生做好读书笔记,教师应以身作则,做好示范,勤做读书笔记。
如:在教学工作中,我总是陪同学生一道预习课文,即在读书过程中,先不做笔记,专心地看,遇到精彩处,有感悟处,疑问处,在书上画画写采用批注式笔记,即在正文的空白处用简短的文字做扼要的提示批注,并在正文中做上各种各样的记号(如:重点词用“△△△”,好句子用“”,中心句用“~~”,文章的段落划分用“//”等),把自己在书中做的笔记给学生展示。
读书笔记的十种写法

读书笔记的十种写法如下:
1.摘要式读书笔记:在读完一本书后,挑选书中的重要部分进行
总结和摘要,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来。
2.提纲式读书笔记:以简练的语言或图表等形式,将书中的重要
观点、人物、事件等要点列出,形成完整的提纲。
3.感想式读书笔记:在读完一本书后,将自己的感想、心得和体
会记录下来,包括对书中的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的思考和评价。
4.评注式读书笔记:在读书过程中,对书中的某些内容进行注释、
解释或评论,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内容。
5.研讨式读书笔记:针对书中的某些主题或问题,进行深入的研
究和探讨,将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成果记录下来。
6.剪贴式读书笔记:将报纸、杂志、书籍等媒体上的相关文章、
图片等内容剪贴下来,整理成册,形成自己的资料库。
7.图表式读书笔记:将书中的信息、数据等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
来,使信息更加直观、易于理解。
8.题解式读书笔记:在读完一本书后,对该书的题目、作者、出
版时间等信息进行解释和说明。
9.研究式读书笔记:针对某一主题或问题,进行大量的阅读和研
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记录下来,形成一篇完整的论文或报告。
10.创作式读书笔记:在读完一本书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进行创作和改编,形成自己的作品。
怎么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怎么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怎么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学好语文,首先要学会读书。
而要学会读书,做读书笔记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良好方法,那么怎么做读书笔记?方法有那些?看看下面吧!怎么做读书笔记的方法1、作记号这是最常用的读书笔记。
在日常读书看报的时候,如遇到精彩之处或对自己有用的句子,都可以用符号标出来,这样,下一次再看的时候就比较有目的性了。
常用的符号是在文字下方圈点或划线,小三角(△)也是较常用的符号之一;在自己不大明白的地方,则可以用红笔打一问号,便于之后向人请教或自己查询。
2、眉批、旁注这两种方式,其实我们小学生朋友在日常的课文学习中也经常用到。
所谓眉批,就是在书上对文章的某一段或某一句甚至某一个词加以简明的评论,如“妙极了”、“用得好”、“我赞同”之类。
旁注则是自己在阅读过程中对某些字词或内容的解释和体会等。
它们主要是记录下你灵光一现时的偶感随想,所以字数一般不宜太多,要精练。
需要提醒的是,你要写“眉批”“旁注”的书可一定得是自己的哟!3、摘录读书过程中,大家常会发现一些自己非常喜欢的'优美词句吧,那就把它记下来吧。
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又或者,这书不是自己而要还人的,那么,记住它们的最好方法就是把它们抄下来,这便是摘录。
它不仅能提高同学们的欣赏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积累了作文的素材,方便自己运用。
所以,我建议同学们可以自备一本摘录本,专门摘录自己喜欢的好词佳句或者古诗词。
当然,摘录是“多多益善”,不过,还是需要“精益求精”喔!顺便提一句,为以后查找原文方便,同学在摘录完之后最好注明一下出处,即你是从哪本书上摘录的。
4、读后感想必有同学看到这要“哀叹”了:又是读后感!其实,读后感完全没有大家想得那样“恐怖”,相反,它非常简单:在看完一本书之后,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体会和感想吧,那么,不要犹豫了,把这些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整理成文,这就是读书心得了,即读后感。
需要注意的是,读后感不是对课文内容的简单复述或概括,它的重点是在“感”:大至一本书,小至一句话,你看了之后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

读书笔记怎么写的方法如下:
1.摘录式笔记:在阅读时,将书籍中的重要观点、语句、数据等
摘录下来,记录在笔记本或电子文档中。
这些摘录可以按照书籍的章节或主题进行分类,方便后续查找和复习。
2.评注式笔记:在阅读时,写下自己对书籍的理解和评价,包括
对书中观点的看法、对作者的批评或赞扬等。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消化和理解书籍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读者的批判性思维。
3.概括式笔记:将书籍中的主要内容、情节、人物等概括成简短
的文字,记录在笔记本或电子文档中。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快速了解书籍的大致内容,同时也可以训练读者的概括能力。
4.感想式笔记:在阅读后,写下自己对书籍的感受和想法,包括
对书中观点的共鸣、对作者的钦佩或疑惑等。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籍内容,同时也可以激发读者的思考和创造力。
5.图表式笔记:将书籍中的图表、数据、流程图等用笔或电子工
具记录下来,并在旁边注释上相关的文字说明。
这种笔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籍中的图表和数据,同时也可以训练读者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
五种常见的读书笔记方法介绍

五种常见的读书笔记方法介绍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而读书笔记则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吸收书籍内容的利器。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读书笔记方法,下面将介绍五种常见的读书笔记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1. 总结法总结法是最常见的读书笔记方法之一。
当我们读完一本书后,可以用几句话或一段话来总结书籍的主要观点和要点。
这种方法适合于对整本书的整体把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籍的核心思想。
同时,总结法也有助于我们回顾和复习书籍内容,提高记忆和理解力。
2. 关键词法关键词法是一种通过记录关键词和短语来概括书籍内容的方法。
当我们读书时,可以将一些重要的概念、名词或关键词记录下来,并加以标记和分类。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清书籍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提高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关键词法也方便我们在需要时快速回顾和查找相关信息。
3. 问题法问题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来激发思考和深入探究书籍内容的方法。
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一些问题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可以是对书中观点的质疑、对作者意图的思考,或者是与自己的经验和观点相对照的问题等。
通过提出问题,我们可以更深入地思考和理解书籍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4. 举例法举例法是一种通过列举书中的例子和案例来加深对书籍内容理解的方法。
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书中的例子和案例记录下来,并加以分析和总结。
通过举例法,我们可以更加具体地了解书籍中的观点和理论,并将其与实际情况相联系,提高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心得体会法心得体会法是一种通过记录个人感受和体会来加深对书籍内容理解的方法。
在读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自己的思考、感受和体会记录下来,并与书中的观点进行对比和交流。
通过心得体会法,我们可以更加主观地理解和吸收书籍内容,同时也可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以上是五种常见的读书笔记方法的介绍。
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场景,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记录读书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的总结:做读书笔记的方法一、符号笔记 (1)二、批注笔记 (1)三、摘抄式笔记 (3)四、索引式笔记 (4)索引是检索资料的一种工具。
(4)索引的特点就是只记一个意思(或文题)和出处,非常简明。
除了方便查阅外,有时单把有关某个问题的所有索引浏览一下,也非常有益,能够帮助你概要地掌握全部观点和材料。
(4)五、提纲式笔记 (5)六、提要式笔记 (5)七、读书心得 (6)八、读书札记 (8)做读书笔记的方法很多。
从内容来说,无非两类,一类以记书的内容为主,一类以记自己的感受为主,前者多是为了吸收,后者多是为了思考。
从形式上来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是记在书上,一种记在本子上,再一种是记在活页纸或卡片上。
前两种比较系统,复习起来可以联系全书;第三种比较灵活,可按问题重新组合,便于检索,或根据需要再次分类研究。
在阅读时应选用哪一种方法做笔记最好,要根据阅读的目的和个人的习惯、能力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
下面介绍经常被采用的几种笔记形式,同学们可按阅读的步骤选择使用。
一、符号笔记就是用不同开头或不同颜色的线条、图形在书刊上作出标记。
例如用绿色的直线表示重点,用蓝色的波纹表示疑难,用紫色的双圈标在句末表示赞赏,用红色的问号标在正文左右的空白处表示内容有错误等。
有时还可以配合符号,写上简要的几个字,使符号的意义更具体明确。
这种笔记,一般在初次阅读时使用,目的是引起注意。
因为在阅读过程中感到有些问题须作进一步思考,或者要设法记住它,便随手标示出来,准备回过头来仔细研究。
必须强调的是,书刊应是属于自己的,才能在上面打上各种标记。
符号笔记的各种符号,各代表什么意思,由自己掌握。
对那些比较长的段落,还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标出层次,以使其眉目清楚,条理系统。
但要注意:各符号使用前要加以设计,线条和图形的含义要固定,阅读自始至终都要前后一致,也不能一天一变,反而把自己弄糊涂了。
使用的符号不可过多,这样才能保证一打开圈点过的书就能明白。
还要注意圈点和勾画的地方也不宜过多,通篇都加了五花八门的记号,反而起不到重点的作用。
二、批注笔记批注笔记就是在书眉上写上校文、订误、提示、心得、评语等眉批,或在原文后面加眉批,在行与行之间加行批,在正文两白边旁批,在佳妙处加旁点,在最精辟处加旁圈。
这类笔记的好处是随读随写,不受约束,往往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写得好的批注笔记,小而精,见解独到,一语破的,能启发顿悟,即所谓“思理入妙,要言不烦”。
这样的批注是哲学思辩性与文学精炼性的统一,不但于笔记者本人有回味的价值,其他读者亦以一睹为快。
古人就很珍爱这类批语笔记,像李贽的《史纲评要》,金圣叹、毛宗岗评的《水浒》和《三国演义》,脂砚斋的《重评石头记》,流传甚广。
批注时应该做到即言之有物又简明扼要。
批语要有分析,不管是褒是贬,都应该说点根据来。
随便加上一些“好”、“绝妙”或“废话”、“胡说”之类的话是没有用处的。
但批语也不应过长,啰里啰嗦地说不到点子上也不好。
和符号批记一样,这种形式也是当书刊是属于自己的才适用。
例一:我说这三个例子是说明:毛主席也是封建社会农民家庭出身的一个孩子,他也曾经迷信过,他也曾经读过古书,他也曾经研究问题开始注重一个方面,对另一个方面没有注重。
他之所以伟大,在于他从迷信中觉悟出来,否定旧的;他之所以伟大,更在于他敢于承认旧的过去。
四个“也”突出作为普通人的特点。
说明伟大的原因。
(周恩来《学习毛泽东》)例二: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自清《春》)例三: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迂腐炫耀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
(鲁迅《孔乙己》)三、摘抄式笔记就是把原文重要的语句、数据、公式、定理、精彩段落、精辟的论述、佳句、警句或重要的史实、资料等摘录下来,甚至全抄原文,以便日后查检。
关于词句、个别论点、个别事物的摘录,则宜用卡片或活页约的形式,以便于分类保存查检;整本书或长篇文章的详细抄写,宜用笔记本的形式,可多备几个笔记本。
按需要门类分别抄写。
更为省事的就是将这些文字(或图画)剪下来,贴在笔记本或不用的杂志上,如果书刊不是自己的,则可以先复印后剪贴。
采用摘抄式笔记须注意:1.要摘抄那些精彩、有价值、有必要的内容;2.摘录后要经过核对,注意与原文相符,甚至标点符号也要与原文一样,否则就有可能把作者的原意弄错;3.摘抄前后或中间有所省略,要用省略号表示。
如果遇上原文已有的省略号,要加括号注明“(省略号为原文已有)”,以便区别;4.摘录可以帮助记忆,同时,抄录下来的资料也有利于保存,便于今后温故知新或写作征引,所以,一定要在抄录(或剪贴)后注明资料的来源,如书名或刊名、编著者、出版社、出版年月等,需要时可查考原文;5.使用卡片摘抄资料,一张卡片只能记一条材料,不能因为怕浪费纸张而在一张卡片上记几条材料。
否则,不便于分类,也不便于检索;6.如果能在抄录后,随时写一点体会、感想,可以促使自己对原文的理解。
例一:(妙录名言)类:名人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序言,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6页。
)——端正学习态度,培养良好习惯例二:(摘抄优美的语句)类:作文·写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星罗棋布玉立婷婷的荷花。
红荷垂露,盈盈欲滴;白荷带雨,皎皎无瑕;怒放的,嫩蕊摇黄;含苞的,娇羞欲语。
再加上绿盖叠翠,青盘滚珠,好一幅迷人的景色。
(描写夏日荷塘景色。
摘自《荷叶咏》)见《散文选读——少年课外阅读辅导》第119页少年儿童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四、索引式笔记就是将所读书、文中的重要资料,按问题性质记明出处、作者、页数等在卡片上。
索引是检索资料的一种工具。
严格说来,它同勾画一样,还不是真正的读书笔记。
在什么情况下要做索引笔记呢?第一种情况是为了研究某个问题,急于从很多书中找全有关这方面的资料,读过以后来不及摘抄;第二种情况是整本书中有关某个问题的论述材料很多,简单抄摘不解决问题,详细抄下来又太耽误时间;第三种情况是自己有这本书,只需要按问题编出索引,随时查阅起来就很方便,不需要时再专门抄摘;第四种情况是有时做的专题笔记很多,使用时查阅起来仍有困难,也还需要做一个笔记材料索引。
做笔记材料索引的方法,将在后面第二节谈到。
索引的特点就是只记一个意思(或文题)和出处,非常简明。
除了方便查阅外,有时单把有关某个问题的所有索引浏览一下,也非常有益,能够帮助你概要地掌握全部观点和材料。
例一:(笔记材料索引卡)春(朱自清)类:散文见《读书笔记》3号本第5页例二:如何培养创造力类:创造篇见杨智主编《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南》第115-118页,第257-259页中国戏剧出版社1995年版五、提纲式笔记提纲,就是把整本书的内容要点,用简练的语言,以标题的形式依次地记载下来。
提纲是一篇作品的明细表,采用不同种类的提纲,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得到作品不同角度的内容。
所以做提纲式笔记既概括了读物内容,锻炼了概括能力,又使我们印象中的作品更具条理性,便于掌握全书的内容、逻辑结构、作者的思想脉络和写作方法,其效果比重读一遍还要好。
复习时便可凭借这些提纲生发开去,产生丰富联想而又不把主要意思遗漏掉。
不少同学就是通过提纲的办法,把书“读薄”的。
提纲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段落提纲、情节提纲、描写提纲、说明提纲、人物提纲、论点论据提纲和论证提纲等多种。
但使用最多的是段落提纲。
例如: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根据第一部分的内容(1~8小节),可编写提纲如下:1.(1~2小节)夏秋季百草园的景色及情趣。
2.(3~6小节)美女蛇的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话般的色彩。
3.(7~8小节)冬天的百草园雪后捕鸟的乐趣。
六、提要式笔记即把原文的基本内容、中心思想,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这种笔记写法,常常在谈长篇、中篇的各种书籍时使用,可记在卡片、活页纸或笔记本上。
这种笔记要求首先要把原文读通、读懂,抓住重点,然后再把基本内容概括出来,力求文字简明扼要,目的是使自己在几分钟之内就能回忆起书的基本内容。
如是故事或小说等记人叙事的文体,就应该抓住它的重要情节、人物形象、中心思想,用很简洁的文字予以概括;如是论说文体,可按论证的结构将论点、论据记下来,主要观点力求不遗漏,对阐述、论证部分可以从略。
刚开始学写整一本书的提要,可以参考书前(或书后)的内容提要,也可以做提纲笔记,先练习编写文章的段落提纲,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时间一久便熟能生巧了。
这对提高综合、归纳能力确实是一种很好的训练。
例一:《西游记》这部小说的提要:《西游记》是明代吴承恩作的长篇小说。
根据唐代名僧玄奘去天竺(今印度)取经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在民间传说和有关话剧本、杂剧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而成。
全书一百回。
前七回写孙悟空出世、远游求道、闯龙宫、搅冥府、大闹天宫;第八回至第十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交待取经缘起;第十三回以后,转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保护唐僧降妖伏魔,化险为夷,安达西天。
小说以唐僧取经的故事为线索,以神猴孙悟空为主人公,将社会矛盾和自然力量幻化为一个五光十色的神奇世界,曲折地表现了劳动人民蔑视封建统治,捣乱封建秩序,不畏强暴,战胜困难,同一切灾害和邪恶作坚决斗争的精神。
例二:《青春之歌》这部小说的提要:小说主要描写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北京一批青年爱国学生在“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一历史时期中的斗争事迹。
林道静是书中的主人公,她是一个要求进步、向往革命又比较脆弱、耽于幻想的青年,但在如火如荼的斗争中,在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优秀共产党员的教育、帮助下,经过痛苦的思想改造,终于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全书围绕着林道静这个主要人物,还塑造了栩栩如生的青年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