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我只拿六分
虚伪的人,走着走着就淡出了视野

如果不懂得在现实面前适时地低头,人生应该难有太大的成就。
懂得适时地低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沉稳的成熟。
生活中,一味地昂着头和锋芒毕露,会给人一种趾高气扬,不可一世的感觉,让人敬而远之。
久而久之,人们就会觉得这是傲慢无礼,目中无人的表现,最终慢慢遭人排挤。
而适时地低头,不仅仅是一个动作,更是一种智慧,代表了豁达的胸怀,和忍耐的境界。
成熟的标志,是一种由内而外馨香之气的散发,更是经过岁月蹉跎历久弥香的沉淀。
知道何时昂头,知道何时低头。
成熟的特点,饱含了进退有度,刚柔并进,同时更是一种谦逊的姿态。
少拿两分的故事,这是自己之前看到的小故事,细节有些淡忘,但道理至今却记忆犹新。
故事大致如下: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精明著称于业内,但摸爬滚打许多年,事业不仅没有起色,最后还以破产告终。
在穷困潦倒之时,漫无目的地在街头闲转,路过报亭,买了一份报纸随便翻看。
看着看着,眼前猛然一亮,报纸上的一段话如电光石火般击中他的心灵。
后来,他以一万元为本金,再战商场。
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从杂质铺到水泥厂,从包工头到建筑商,一路顺风顺水。
短短几年内,他的资产就突破一亿元。
随后又过了几年,很快又突破10亿,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
一次,记者追问他东山再起的秘诀,他笑着透露四个字:少拿两分。
很多人听得云里雾里,莫名其妙。
他随后就解释道,当年看到的报纸,其中有一小段话让他恍然大悟:若有机会能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就最好拿六分。
这其实并非一个赚钱的方法,却包含了一个为人处事的一个原则和道理。
细想一下,如果总是让别人多赚两分,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占便宜,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
虽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却多了一百个,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会变成十个。
虽然这是一个商业小案例,但本质是让你学会与人合作时的态度。
一味地以自我为中心或心存高傲的姿态,将会失去很多机会。
如同我们常见的麦穗一样,成熟之时,硕果累累,却依旧低着头。
互相搭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大家垮台。人生中只有互利合作,才能双赢……

互相搭台,好戏连台;互相拆台,⼤家垮台。
⼈⽣中只有互利合作,才能双赢……从前有⼀座⼭,⼭上有座⼩庙,庙⾥有⼀个⼩和尚。
他每天挑⽔、念经、敲⽊鱼,⽣活过得安稳⾃在。
不久,庙⾥⼜来了个瘦和尚。
⼩和尚叫他去挑⽔,瘦和尚看到⼩和尚在庙⾥清闲⾃在,⼼想⼀个⼈去挑⽔太吃亏了 ,便要⼩和尚和他⼀起去抬⽔。
后来,⼜来了个胖和尚。
他也想喝⽔,⼩和尚和瘦和尚叫他⾃⼰去挑,胖和尚挑来⽔⽴刻独⾃喝光了。
从此谁也不挑⽔,三个和尚就没⽔喝。
有⼀天庙⾥失⽕,三个和尚⼀起奋⼒救⽕,当⼤⽕扑灭,他们也醒悟了。
从此三个和尚齐⼼协⼒,⽔⾃然就更多了。
最近还疯传着螃蟹效应的例⼦,是动物学家们做的⼀个实验:如果把螃蟹放到不⾼的⽔池⾥时,单个螃蟹⼤都能凭着⾃⼰的本事爬出来,但是如果放上很多螃蟹,它们就会叠罗汉,总有⼀个在上边,⼀个在下边,这时底下的螃蟹会拼命爬出来,并且开始拉上⾯螃蟹的腿,结果谁也爬不⾼。
同样,钓过螃蟹的⼈或许都知道,⽵篓中放了⼀群螃蟹,不必盖上盖⼦,螃蟹是爬不出来的。
因为当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螃蟹时,每⼀只都争先恐后地朝出⼝处爬。
但篓⼝很窄,当⼀只螃蟹爬到篓⼝时,其余的螃蟹就会⽤威猛的⼤钳⼦抓住它,最终把它拖到下层,由另⼀只强⼤的螃蟹踩着它向上爬。
如此循环往复,⽆⼀只螃蟹能够成功“突围”。
“螃蟹效应”反映了⼀种很特殊的职场现象。
在⼀个团队中,不可避免地会因为利益的冲突或者观念的差异⽽形成⾃然的⼩团体利益或价值观念,其主要特点表现在:组织成员⽬光短浅,只关注个⼈利益,⽽忽视团队利益;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持久利益,相互拆台,进⽽整个团队会逐渐地丧失前进的动⼒。
⼈的⼀⽣,亦如三个和尚或螃蟹,⼀个⼈时,要努⼒奋⽃,体现⾃⾝的价值。
多⼈时,更要懂得合作,只有互利,才能双赢。
⼩合作要放下态度,彼此尊重;⼤合作要放下利益,彼此平衡;⼀辈⼦的合作要放下性格,彼此成就。
⼀味索取,不懂付出;或⼀味任性,不知让步,到最后必然输得精光。
共同合作、成长,才是⽣存之道。
从1万元到100亿的秘密:他透露了四个字

从1万元到100亿的秘密:他透露了四个字从1万元到100亿的秘密:他透露了四个字台北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
那时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年,事业不仅没有起色,最后还以破产告终。
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里,他不断地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想破脑壳也找寻不到答案。
论才智,论勤奋,论计谋,他都不逊于别人,为什么有人成功了,而他离成功越来越远呢?百无聊赖的时候,他来到街头漫无目的地闲转,路过一家书报亭,就买了一份报纸随便翻看。
看着看着,他的眼前豁然一亮,报纸上的一段话如电光石火般击中他的心灵。
后来,他以一万元为本金,再战商场。
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从杂质铺到水泥厂,从包工头到建筑商,一路顺风顺水,合作伙伴趋之若鹜。
短短几年内,他的资产就突飞猛进到一亿元,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
有很多记者追问他东山再起的秘诀,他只透露四个字:只拿六分。
又过了几年,他的资产如滚雪般越来越大,达到一百亿元。
有一次,他来到大学演讲,期间不断有学生提问,问他从一万元变成一百亿元到底有何秘诀。
他笑着回答,因为我一直坚持少拿两分。
学生们听得如坠云里雾里。
望着学生们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终于说出一段往事。
他说,当年在街头看见一篇采访某位商界巨子的文章,读后很有感触。
记者问那位商界巨子:“你的父亲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回答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记者不信。
商界巨子又说:“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他动情地说,这段采访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终于弄明白一个道理: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厚道,所以精明的最高境界也是厚道。
细想一下就知道,如果总是让别人多赚两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占便宜,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
如此一来,虽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却多了一百个,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会变成五个。
到底哪个更赚呢?奥秘就在其中。
零和博弈到双赢演讲稿

零和博弈到双赢演讲稿尊敬的各位朋友大家好:一、零和博弈原理的内容现代博弈理论由匈牙利大数学家冯·诺伊曼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创立,1944年他与经济学家奥斯卡·摩根斯特恩合作出版的巨著《博弈论与经济行为》,标志着现代系统博弈理论的初步形成。
零和博弈是指一项游戏中,博弈者有输有赢,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博弈的总成绩永远为零,零和博弈原理之所以广受关注,主要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能发现与零和博弈类似的局面,胜利者的光荣后面往往隐藏着失败者的辛酸和苦涩。
通过有效合作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可能出现的。
与“零和”对应,现在也常用“双赢”概念。
“双赢”的基本理论就是“利己”不“损人”,通过谈判、合作达到皆大欢喜的结果。
二、零和博弈到双赢合作20世纪以来,人类在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经济的高速增长、科技进步、全球一体化以及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之后,“零和游戏”观念正逐渐被“双赢”观念所取代。
在竞争的社会中,人们开始认识到“利己”不一定要建立在“损人”的基础上。
领导者要善于跳出“零和”的圈子,寻找能够实现“双赢”的机遇和突破口,防止负面影响抵消正面成绩。
批评下属如何才能做到使其接受而不抵触,发展经济如何才能做到不损害环境,开展竞争如何使自己胜出而不让对方受到伤害,这些都是每一个为官者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有效合作,得到的是皆大欢喜的结局。
从零和走向正和,要求各方要有真诚合作的精神和勇气,遵守游戏规则,否则“双赢”的局面就不会出现,最终吃亏的还是合作者自己。
三、博弈双赢的实践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企业生存的最大武器就是竞争。
在这场较量中,对竞争方法、竞争策略以及竞争手段的管理,将成为企业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
1、合作代替对抗零和博弈的原理告诉我们:只要有对抗,就会有输有赢。
任何一个行业、一个产业,其间不只是对抗与竞争,更多的应该是合作,以合作代替对抗,是时代的主旋律。
每一家企业都有自身的优势和短板,那么,在经营中,尽量避开自身短板而展示自身优势则是首选,既然如此,就就为彼此的合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聪明的最高境界是

聪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台北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著称于业内。
那时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年,事业不仅没有起色,最后还以破产告终。
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里,他不断地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想破脑壳也找寻不到答案。
论才智,论勤奋,论计谋,他都不逊于别人,为什么有人成功了,而他离成功越来越远呢?百无聊赖的时候,他来到街头漫无目的地闲转,路过一家书报亭,就买了一份报纸随便翻看。
看着看着,他的眼前豁然一亮,报纸上的一段话如电光石火般击中他的心灵。
后来,他以一万元为本金,再战商场。
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从杂质铺到水泥厂,从包工头到建筑商,一路顺风顺水,合作伙伴趋之若鹜。
短短几年内,他的资产就突飞猛进到一亿元,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
有很多记者追问他东山再起的秘诀,他只透露四个字:只拿六分。
又过了几年,他的资产如滚雪般越来越大,达到一百亿元。
有一次,他来到大学演讲,期间不断有学生提问,问他从一万元变成一百亿元到底有何秘诀。
他笑着回答,因为我一直坚持少拿两分。
学生们听得如坠云里雾里。
望着学生们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终于说出一段往事。
他说,当年在街头看见一篇采访某位商界巨子的文章,读后很有感触。
记者问那位商界巨子:“你的父亲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回答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记者不信。
商界巨子又说:“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他动情地说,这段采访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终于弄明白一个道理: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厚道,所以精明的最高境界也是厚道。
细想一下就知道,如果总是让别人多赚两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占便宜,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
如此一来,虽然他只拿六分,生意却多了一百个,假如拿八分的话,一百个会变成五个。
到底哪个更赚呢?奥秘就在其中。
我最初犯下的最大错误就是过于精明,总是千方百计地从对方身上多赚钱,以为赚得越多,就越成功,结果是,多赚了眼前,输掉了未来。
3分钟励志故事演讲_正能量励志故事演讲稿三分钟

3分钟励志故事演讲_正能量励志故事演讲稿三分钟----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范本,欢迎您借鉴参考阅读和下载,侵删。
您的努力学习是为了更美好的未来!3分钟励志故事演讲篇一:精明的最高境界是厚道台北有一位建筑商,年轻时就以精明着称于业内。
那时的他,虽然颇具商业头脑,做事也成熟干练,但摸爬滚打许多年,事业不仅没有起色,最后还以破产告终。
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里,他不断地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想破脑壳也找寻不到答案。
论才智,论勤奋,论计谋,他都不逊于别人,为什么有人成功了,而他离成功越来越远呢?百无聊赖的时候,他来到街头漫无目的地闲转,路过一家书报亭,就买了一份报纸随便翻看。
看着看着,他的眼前豁然一亮,报纸上的一段话如电光石火般击中他的心灵。
后来,他以一万元为本金,再战商场。
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魔法,从杂质铺到水泥厂,从包工头到建筑商,一路顺风顺水,合作伙伴趋之若鹜。
短短几年内,他的资产就突飞猛进到一亿元,创造了一个商业神话。
有很多记者追问他东山再起的秘诀,他只透露四个字:只拿六分。
又过了几年,他的资产如滚雪般越来越大,达到一百亿元。
有一次,他来到大学演讲,期间不断有学生提问,问他从一万元变成一百亿元到底有何秘诀。
他笑着回答,因为我一直坚持少拿两分。
学生们听得如坠云里雾里。
望着学生们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终于说出一段往事。
他说,当年在街头看见一篇采访李泽楷的文章,读后很有感触。
记者问李泽楷:“你的父亲李嘉诚究竟教会了你怎样的赚钱秘诀?”李泽楷说:“父亲从没告诉我赚钱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记者大惊,不信。
李泽楷又说:“父亲叮嘱过,你和别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分也可以,那我们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说到这里,他动情地说,这段采访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终于弄明白一个道理:做人最高的境界是厚道,所以精明的最高境界也是厚道。
细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诚总是让别人多赚两分,所以,每个人都知道和他合作会占便宜,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他合作。
1分钟励志演讲稿

1分钟励志演讲稿1分钟励志演讲稿一一辈子忙忙碌碌的,为了什么?为了吃饱,为了穿暖?为了生存,为了理想?从懂事起,就有人告诉你这辈子该有个东西,叫理想~它是你一生忙不完的追逐于是乎,我们这辈子算是交代了,然后忙于各种不同的追逐~拼命追,拼命追~这是一个艰辛而又痛苦的过程,大家都在经历着,包括我自己,都还没头没尾的追着有时候会停下来,东瞅西望一番,或稍做休息,或有所改变~才发现,每个人被不同的事物所困扰着,事业啊,爱情啊,亲情啊,友情啊,各种情~各种酸涩在经历了短暂的小甜蜜过后,依旧不停的继续追逐,追逐那些个还没有想清楚为什么要去追的东西然后有些人就开始感叹了,活着真累啊,有些人就开始赞叹生活的美好和和谐~的确,怎样的情绪就有怎样的一个世界观~以前总听到说,世界观是大同的,只是大家价值观不一样~那~为什么会不一样呢?还不是因为被其他的思维左右了自己~于是乎出现了很多形容人的词语,什么'凤凰男’‘孔雀女’‘拜金女’‘猥琐男’人类的创造性是可怕的,一直在领教着。
就像‘up’这个词,我一直以为是个介词,没想到它也可以被当成动词而且用的如此生猛~“no love no up”怎样,是否生猛?~同意的请举手!为了能给人以更好的人生导向,于是出现了很多给人指出方向的东西,于是就有了作家,导演,演员,编剧,制作人等等等等这些个职业往往人们会在其中找到自己或者别人的某些个影子,然后对号入座感叹一番~合上书,关上电视,继续赶路,继续追逐有的时候,我们总会被别人的事迹和其他东西给刺激到然后开始抱怨,憎恨通过其他途径变相的来满足自己,从另一些侧面来窥望自己所追逐的那些个所谓的海市蜃楼什么是海市蜃楼?就是那些一辈子也够不到的虚无缥缈的东西也许它真实存在,但你总发现不了它存在于何处于是,更有人开始死命的去抓,去够~近乎于疯狂~直至癫痫而死去~听到别人的成功,该抱以微笑,因为他们的成功暗示他们已经够到了所追逐的听到别人的失败,也该抱以微笑,因为他们的失败在暗示他们将与你同在,有人陪伴的路上才有乐趣我们不要去责怪和怨恨曾经伤人的人,毕竟,他们做了我们不敢做的事我们不忍心做的,人家可以狠下心去做也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不是么?当然,我不是在说我们懦弱,只是。
提高“共情能力”温暖你我他——心理辅导教案

提高“共情能力”,温暖你我他【教学理念】共情能力,就是设身处地认同和理解别人的处境和感情的能力,能够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用他们的角度来看待事情,理解他们的感受。
这是一种本能反应,无需经过深思熟虑就能产生。
但是,共情能力并不仅仅是表示同情,同情是对别人的悲惨处境感到不舒服。
而共情能力则是换位思考,是遵循内心的真实感受,深入到别人的思想里,体验那个人眼中的世界。
现在初中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又由于大多独生子女,,长辈关爱有加,所以在认知上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使得他们在人际沟通方面不善于换位思考,更谈不上从对方的角度体察、理解对方的心情,从而造成轻者平时摩擦不断,重者严重影响与他人的交往。
作为教师,我们除了要教给学生文化知识、专业技能,还要教会学生为人处事的能力。
当我们的学生掌握了共情能力和同理心,也就拥有了走上社会与他人顺畅沟通的心桥。
倘若我们教育的学生都能善于运用同理心,经常换位思考,时刻反省自我,努力提高共情能力,做到真诚交流、真情流露,那么就一定能够赢得他人的信任,从而不断走向成功。
【教学目标】1.了解共情的重要性;理解、掌握人际沟通中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技巧。
2.体验共情的重要,激发同学间友爱之情,提高交往的主动性。
【教学形式】讲授、游戏活动、心理体验、讨论交流【教学对象】初二【活动准备】1.换位思考小故事素材及轻松柔和的背景音乐,2.游戏中需要的纸条若干,让学生自己提前准备。
【活动过程】一、热身游戏1、喂水游戏:两个同学一组(在分组和划分角色前先不公布游戏内容),一个人负责接一杯水喂另一个同学喝,不允许交流。
这个游戏主要是看同学能不能在整个环节中考虑到喝水者的感受,并让喝水者很舒服的把这杯水喝下,游戏结束后询问喝水者的感受和喂水同学都考虑了哪些方面,一般会出现的情况如水温、水量、喂水的速度等等。
游戏目的:通过此游戏让学生初次体验站在对方角度来为对方着想所获得的感受。
2、吐露心声,寻求共情:老师诉说自己的烦恼,如老师每天辛辛苦苦的教书备课,但总有几个学生上课不能认真听,作业也不及时交,这使我很不开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頁,共2頁 Hcy蒐錄整理
一百億的起點~利潤只拿六分
標籤:
李澤楷 李嘉誠 林正家 投資悟道
精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厚道
臺北有一位建築商,年輕時就以精明著稱於業內。那時的他,雖然頗
具商業頭腦,做事也成熟幹練,但摸爬滾打許多年,事業不僅沒有起色,
最後還以破產告終。
在那段失落而迷茫的日子裏,他不斷地反思自己失敗的原因,想破腦
殼也找尋不到答案。論才智,論勤奮,論計謀,他都不遜於別人,為什麼
有人成功了,而他離成功越來越遠呢?
百無聊賴的時候,他來到街頭漫無目的地閑轉,路過一家書報亭,就
買了一份報紙隨便翻看。看著看著,他的眼前豁然一亮,報紙上的一段話
如電光石火般擊中他的心靈。他迅速地回到家中,把自己關在小屋裡,整
夜整夜地進行思考。
後來,他以一萬元為本金,再戰商場。這次,他的生意好像被施加了
魔法,從雜質鋪到水泥廠,從包工頭到建築商,一路順風順水,合作夥伴
趨之若鶩。短短幾年內,他的資產就突飛猛進到一億元,創造了一個商業
神話。有很多記者追問他東山再起的秘訣,他只透露四個字:只拿六分。
又過了幾年,他的資產如滾雪般越來越大,達到一百億元。有一次,
他來到大學演講,期間不斷有學生提問,問他從一萬元變成一百億元到底
有何秘訣。他笑著回答,因為我一直堅持少拿兩分。學生們聽得如墜雲裏
第2頁,共2頁 Hcy蒐錄整理
霧裏。望著學生們渴望成功的眼神,他終於說出一段往事。
他說,當年在街頭看見一篇採訪李澤楷的文章,讀後很有感觸。記者
問李澤楷:“你的父親李嘉誠究竟教會了你怎樣的賺錢秘訣?”李澤楷說:
“父親從沒告訴我賺錢的方法,只教了我一些做人處事的道理。記者大驚,
不信。李澤楷又說:父親叮囑過,你和別人合作,假如你拿七分合理,八
分也可以,那我們李家拿六分就可以了。
說到這裏,他動情地說,這段採訪我看了不下一百遍,終於弄明白一
個道理:精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厚道。
細想一下就知道,李嘉誠總是讓別人多賺兩分,所以,每個人都知道
和他合作會佔便宜,就有更多的人願意和他合作。如此一來,雖然他只拿
六分,生意卻多了一百個,假如拿八分的話,一百個會變成五個。到底哪
個更賺呢?奧秘就在其中。我最初犯下的最大錯誤就是過於精明,總是千
方百計地從對方身上多賺錢,以為賺得越多,就越成功,結果是,多賺了
眼前,輸掉了未來。
演講結束後,他從包裏掏出一張泛黃的報紙,正是報導李澤楷的那張,
多年來,他一直珍藏著。報紙的空白處,有一行毛筆書寫的小楷:七分合
理,八分也可以,那我只拿六分。
這位建築商就是臺北全盛房地產開發公司董事長林正家。他說,這就
是一百億的起點。
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精明的最高境界就是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