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绞线拉伸试验方法的探讨

合集下载

预应力钢绞线松弛试验方法标准的探讨

预应力钢绞线松弛试验方法标准的探讨
o xe s mee o t i o sa tlv ld rn ea ai n ts h u d r frr lt e p o iin o / 2 6 — 2 0 fe tn o trf rs a n c n tn e e u i g r lx t e t o l ee e ai rv s fGB T 1 1 0 r o s v o 0 2.i i a ts d fc h tp r s in r l ain c re t n i n ta o t d i / 1 3 - 2 0 . S me s g e t n O u e a d i r v ee tt a e miso ea t or ci s o d p e n GB T 2 8 9 x o o 08 o u g si s t s n mp o e o GB T2 8 9 2 0 r u o w r a d i i p i td t a t er s l a e n tc mp r b l y b d p i g A T A4 6 / 1 3 - 0 8 a ep tfr a d. n t s o ne h t h e ut h v o o a a i t y a o t S M 1 — 6 s i n a d GB T 2 3 — 2 0 o me s r u o d f rn o dn a a tr . n / 1 9 8 0 8 t a u e d e t i e e tla i g p r mee s f Ke wo d s e sr lx t n:p e sr s ;se l t n e ie ea ai n t s ;t s sa d r y r s t s e a ai r o r .t s t e r d d w r ;r lx t e t e t tn a d e sa o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量测方法的探讨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量测方法的探讨

c l l i n aue e t f rs esdtni fs e s a d 3 a ua o a dmesrm n et se seo t l t n .( )Wh ntes e s a di tni e rsvrl c tn op r e l e r e h t l t n s e s n df e e e r o o a
tn ie v l e o r sr se te ta . e sl a u fp e te s d se lsr nd
R sac o cuin : 1 h ni au n esrda coaerb u dvlm a ef m tem to rsne ee rhc n ls s ( )T et sevlea dm aue n h rg eo n ou em d o ehdpeetd o e l r h
工 及 张 拉 的 各 项 指 标 要 求 ;2 ( )张 拉 完 成 时 的上 拱 度 量 测 结 果 均 与 设 计 计 算 结 果 相 符 , 合 设 计 要 求 , 张拉 符 与
力控制匹配 良好 , 可用于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工 艺的计算 、 量测 ;3 ( )当钢绞线分多次实施 张拉 时, 将各次 张拉伸长量累加 , 伸长量计算时 , 在按各次 张拉伸长量 累加 ( 应 初始拉力的伸长值是按规 范规定推算 而得 ) 而 得的实测伸长值 中 , 减掉所有各级的在张拉千斤顶 中: 作长度的伸长值 。 [
关 键 词 : 应 力 张 拉 ; 长值 ; 塞 回缩 量 ; 测 预 伸 锚 量 中 图 分 类 号 :4 1 . U 4 5 文 献 标 识 码 : A
Dic s i n o h e s r m e t M e h d o n i l e o e t e s d S e l s u so n t e M a u e n t o f Te sl Va u f Pr s r s e t e e Sr n ta d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方法的探讨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方法的探讨

钢绞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方法的探讨摘要: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已普遍使用,作为质量双控指标的钢绞线张拉伸长值及锚固张拉力的计算,相应规范均已有明确规定,但对在预应力张拉实际施工中的具体量测,各家说法与作法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就此问题根据笔者施工的实践予以介绍,供广大从事钢绞线预应力张拉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一、引言:以钢绞线作为桥梁工程、路基高边坡抗滑加固等工程施加预应力的载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材料和工艺。

对钢绞线张拉预应力施加、锚固的方法和张拉力、钢绞线伸长量的理论计算,在相应的规范中都已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张拉的伸长值、钢绞线锚固时锚具锚塞回缩量的量测,各家说法及做法均存在差异,这对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的双控指标(即钢绞线张拉力与实测伸长值)的计算和评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多年预应力张拉实践,尝试提出如下实际作法和技术见解(以后张法为主),为广大钢绞线预应力张拉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钢绞线张拉伸长值确定2.1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设计控制张拉力,是指预应力张拉完成后钢绞线在锚夹具前的拉力。

因此,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时,应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钢绞线的计算长度,但在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控制张拉力是在千斤顶工具锚处控制的,故为控制和计算方便,一般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再加上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作为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长度。

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外露部分,大部分被锚具和千斤顶所包裹,钢绞线的张拉伸长量无法在钢绞线上直接测量,故只能用测量张拉千斤顶的活塞行程,计算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但同时还应减掉钢绞线张拉全过程的锚塞回缩量。

(参阅《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一般计算式为:ΔL=ΔL1+ΔL2-b-c ⑴式中: ΔL1:为从初始拉力(桥梁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为设计控制张拉力的10%~25%)至张拉设计控制拉力间的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ΔL2:为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按规范规定推算求得);b:工具锚锚塞回缩量;c: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钢绞线预应力的张拉计算测量方法分析

钢绞线预应力的张拉计算测量方法分析

钢绞线预应力的张拉计算测量方法分析作者:王达来源:《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年第24期摘要:文章通过对锚塞回缩量的介绍,对该种方式在钢绞线的预应力的张拉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证明该方式能够满足施工设计的规范要求,具有可行性。

关键词:张拉伸长值;预应力;锚塞回缩量;测量;钢绞线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1 张拉伸长值的确定1.1 计算:钢绞线的预应力张拉主要是指在锚夹前钢绞线预应力在完成张拉后的拉力,其属于正拉力的设计施工阶段的控制拉力。

所以,对于该拉力伸长量的理论测算时使用的钢绞线长短应当为锚固点间的钢绞线端距离,但张拉力的控制是千斤顶对钢绞线作用时预应力张拉工具锚控制的,因此为方便计算以及控制,伸长量理论计算长度一般以锚固点间距以及钢绞线受到千斤顶作用后的长度为准。

但是需要考虑到的是,在测量时由于张拉作用过程中,钢绞线大部分外露段都被千斤顶以及锚具包裹,因此其伸长量无法直接在钢绞线上进行实地测量。

所以,钢绞线在张拉作用下的实际伸长值只能通过对张拉千斤顶作用时其活塞的行程测量来估算钢绞线伸长值,并对整个过程中钢绞线的锚塞回缩量予以去除。

1.2 在先张法施工中对钢绞线的拉伸量测量时,也会在每次张拉后直接卸掉前进行直接对钢绞线外露部分进行测量,这种直接丈量的方式主要以钢绞线外露长度差或者是其张拉活动衡量在张拉动作中位移差作为所求值。

虽然该方式较直观,但是适用范围较窄,仅用于对能够在没分级张拉后对千斤顶撤出的方式,或者是有活动横梁装置的预应力张拉测量方法中。

该种方法为施工能够方便进行,往往会对钢绞线的一端予以固定,主要对另一端进行张拉,因此测量时还应当去除锚固端夹具的回缩量。

其锚塞回缩量的测量主要为每级张拉前钢绞线在锚固夹具外露出的长度同张拉后在锚固夹具的外露长度差,或者为外露的钢绞线长度差。

2 对预应力张拉的锚塞回缩量的测量2.1 对工具锚的锚塞回缩量测量:在千斤顶开始对钢绞线作用,即产生张拉到拉力至钢绞线初始值,便已经改变钢绞线较为松弛的状态,此时充分固定千斤顶,对拉紧的钢绞线进行测量,测量位置为钢绞线的外露端至千斤顶的工具锚环端,通过精确的测量将测量长度值确定为b1,后继续对钢绞线进行张拉,当张拉力达到预应力设计控制值时,再次对钢绞线的外露端头至工具锚环的外露端面之间的距离进行测量,将长度值定义为b2,通过两个数据对工具锚的锚塞回缩量进行计算:b= b1- b2。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方法的探讨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方法的探讨

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方法的探讨预应力钢绞线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方法的探讨摘要:钢绞线预应力混凝土在桥梁工程中已普遍使用,作为质量双控指标的钢绞线张拉伸长值及锚固张拉力的计算,相应规范均已有明确规定,但对在预应力张拉实际施工中的具体量测,各家说法与作法都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就此问题根据笔者施工的实践予以介绍,供广大从事钢绞线预应力张拉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钢绞线;预应力张拉;伸长值;锚塞回缩量;量测1 引言以钢绞线作为桥梁工程、路基高边坡抗滑加固等工程施加预应力的载体,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材料和工艺。

对钢绞线张拉预应力施加、锚固的方法和张拉力、钢绞线伸长量的理论计算,在相应的规范中都已有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操作中对钢绞线施加预应力张拉的伸长值、钢绞线锚固时锚具锚塞回缩量的量测,各家说法及做法均存在差异,这对预应力张拉质量控制的双控指标(即钢绞线张拉力与实测伸长值)的计算和评判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就多年预应力张拉实践,尝试提出如下实际作法和技术见解(以后张法为主),为广大钢绞线预应力张拉工作者提供参考。

2 钢绞线张拉伸长值计算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施工设计控制张拉力,是指预应力张拉完成后钢绞线在锚夹具前的拉力。

因此,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计算时,应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作为钢绞线的计算长度,但在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控制张拉力是在千斤顶工具锚处控制的,故为控制和计算方便,一般以钢绞线两头锚固点之间的距离,再加上钢绞线在张拉千斤顶中的工作长度,作为钢绞线预应力张拉理论伸长量的计算长度。

在钢绞线预应力张拉时,钢绞线的外露部分,大部分被锚具和千斤顶所包裹,钢绞线的张拉伸长量无法在钢绞线上直接测量,故只能用测量张拉千斤顶的活塞行程,计算钢绞线的张拉伸长值,但同时还应减掉钢绞线张拉全过程的锚塞回缩量。

(参阅《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一般计算式为:ΔL=ΔL 1+ΔL 2-b-c ⑴ 式中:ΔL 1:为从初始拉力L 初(桥梁施工规范规定一般为设计控制张拉力的10%~25%)至张拉设计控制拉力L 终间的千斤顶活塞的张拉行程;ΔL 2:为初始拉力时的推算伸长值(按规范规定推算求得);b :工具锚锚塞回缩量;c :工作锚锚塞回缩量。

大悬臂预应力盖梁钢绞线张拉施工探讨

大悬臂预应力盖梁钢绞线张拉施工探讨

大悬臂预应力盖梁钢绞线张拉施工探讨摘要:预应力技术目前大量使用与桥梁工程中,由于其能够有效的减小梁的高度,增大梁的跨度,提高承载力。

本文介绍了大悬臂预应力盖梁钢绞线的张拉长度计算方法,同时结合笔者的工程实例介绍了某桥梁预应力施工过程。

关键词:预应力张拉伸长量钢绞线盖梁施工随着生产技术的提高,高强度的钢绞线线的出现,推动这预应力技术的高速发展。

随着施工机械的发展,预应力技术变得越来越方便。

预应力技术运用,在不改变梁的高度时,能够有效的增加梁的承载力,同时能够很大限度的减小裂缝的出现。

当在一些公路桥梁,上部荷载一定,而跨度很大,梁的高度受到通行条件的限制,此时预应力技术能过有效解决这样的问题。

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的施工经验,介绍大悬臂预应力盖梁钢绞线在张拉过程总的伸长量的技术以及张拉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1 大悬臂盖梁钢绞线张拉伸长量计算大悬臂盖梁的施工一般采用后张法进行施工。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的相关规定,在张拉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张拉质量,要求采用张拉值和伸长量双重指标进行控制。

一般的对于扁锚采用的单根张拉的方式、圆锚采用整体张拉。

在张拉的过程中伸长量,其中为开始至初张的伸长量;为初张至末张间的伸长量;为总的伸长量。

2 工程实例分析2.1 工程概况沿海某城市高架桥采用的是预应力箱梁,设计采用的上部结构为先铰支后连续的预应力箱梁,盖梁的采用的是双柱式大悬臂预应力盖梁。

施工中采用C50混凝土,预应力钢绞线为高强强度低松弛的钢绞线,强度=1860 Mpa,每股由=15.2 min钢绞线组成一根钢束,控制张拉应力为。

当混凝土养护28天之后,强度达到90%以上开始张拉张拉过程中采用控制张拉应力和伸长量双控措施保证张拉质量。

盖梁悬臂长度较大。

(1)伸长量计算。

计算参数取值:15.2钢绞线的弹性模量:=1.95×105 Mpa;孔道摩阻系数:=0.2;孔道每米局部偏差对摩擦的影响系数:k=0.0015;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

浅析预应力混凝土T型结构连续梁桥钢绞线张拉施工技术

浅析预应力混凝土T型结构连续梁桥钢绞线张拉施工技术

浅析预应力混凝土 T型结构连续梁桥钢绞线张拉施工技术摘要:在桥梁工程规模持续升级以及扩大背景下,预应力技术应用更加广泛,充分促进桥梁工程顺利、快速进行。

对此,本文以衡桂高速第九合同段为例,介绍了预应力砼T型梁桥钢筋张拉施工技术要点,同时提出几点注意事项,为相关人员或单位在做同类型工程时作参考。

关键词:预应力砼;T型连续梁桥;预应力筋张拉施工前言:当下工程建设中,预应力砼具有广泛应用,预应力砼结构受力性能好、整体性好抗震能力强、变形小、伸缩缝少等优点。

预应力桥梁建设时,因为施工方法、人员、管理水平以及材料设备等方面因素,对预应力桥梁的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作为施工单位应从源头抓起,在材料设备、工艺方法、管理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工程质量。

1 工程概况衡桂高速第九合同段(K58+000-K66+300)包含两座大桥,寿福寺大桥、柏树园大桥两座大桥涵盖182片预制T梁,主梁由预制预应力砼T梁和8cm厚砼面板组成,预制预应力混凝土梁采用标准化梁长预制。

T梁中心线梁高200cm,T梁翼缘设置横坡,预制边梁宽205cm,中梁宽170cm,边跨预制T梁预制T梁梁长2937cm,中跨预制T梁梁长2890cm,梁与梁之间有65cm宽湿接缝,桥梁横断面由14片梁组成,共计T梁182片。

边梁以及中梁钢绞线各设置3束钢绞线分别为N1,N2,N3。

连续端设置4束负弯矩钢绞线N4,钢绞线采用Φs15.2mm,抗拉强度标准值fpk =1860MPa,张拉控制应力σcon=0.75fpk。

2 钢绞线张拉施工技术要点2.1布置预制场根据本工程施工特点和总体施工规划,预制场选定在K64+775—K64+995主线区成型后的挖方路基上,长度为150m,宽度为33.5m,面积为5025㎡。

预制场内设置制梁区、存梁区、钢筋存放区、钢绞线存放区、钢筋制作区、制作存放区、办公室以及生活区。

T梁台座经地基处理、基础浇筑、预埋件施工、台座浇筑等过程完成施工。

预应力锚具及钢绞线试验研究与分析

预应力锚具及钢绞线试验研究与分析

预应力锚具及钢绞线试验研究与分析
预应力技术广泛应用于桥梁、房屋、水坝、机场等设施中。

随着预应力技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相关的课题研究也逐步开展起来。

在预应力工程中,锚固性能和应力松弛特性是两个很重要的方面。

本文主要通过试验研究了预应力钢绞线和锚具,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钢绞线拉伸试验。

绘制完好钢绞线和两种断丝情况下的钢绞线的曲线图,根据钢绞线各钢丝应变的变化特点区分是否存在断丝,从而为断丝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第二部分:松弛试验。

先测定钢绞线加载力与各钢丝应变的一一对应关系,根据对应关系拟合出加载力与钢绞线应变拉伸线性关系表达式。

再进行钢绞线的松弛试验,记录松弛过程中各时间点钢绞线的实际应变值,绘制应力松弛曲线,计算松弛率;给出剩余试验力与时间对数的关系表达式。

最后由拉伸线性关系表达式计算得出钢绞线弹性应变值;与钢绞线松弛试验中的实测应变值比较,探索塑性应变。

第三部分:静载锚固试验。

选用9孔的锚具,在锚具相应位置上布置应变片。

设计静载锚固试验方案后,在等级加载力下,记录相应的锚具应变,分析锚具的应变规律。

第四部分:锚具的数值计算。

分析工况,在符合实际情况下,建立锚具的模型,并进行数值求解。

使用所得到的计算应变值与上述试验应变值比较,在两者相符合的前提下,开展模型尺寸的探究。

根据应力特点,给出较合理的锚具尺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应力钢绞线拉伸试验方法的探讨
发表时间:2018-05-25T13:20:36.7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6期作者:吴锦智[导读] 摘要:为了满足结构安全要求,钢绞线的力学性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顺德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528300 摘要:为了满足结构安全要求,钢绞线的力学性能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预应力混凝土钢丝力学性能试验方法作为试验设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关键,讨论了拉伸和屈服载荷、极限载荷等问题,为从事相关工作的工程人员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预应力;钢链。

试验方法预应力施工技术在我国铁路、公路桥梁和建筑施工中也有应用。

为了保证预应力工程材料的质量,必须严格按照GB/ t5224-2003标准试验对预应力混凝土钢丝进行检验。

预应力混凝土钢绞线抗拉强度试验结果的不确定度评价和分析,为提高检测水平提供了依据,也类似于测试结果的不确定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1.v型夹的问题。

结果表明,钢绞线外钢丝的压痕是不连续的,压痕的总长度不相等,最大差为15%。

压痕的起始点和停止点也不同步,最大差为25mm(夹紧范围为225mm)。

钢绞线是由六股钢丝缠绕成螺旋状绕着导线形成的。

为v型爪夹紧钢绞线,由v形下颌最大圆筒构成的等高线钢绞线由4个到达孔形成阶段的几何关系构成,假设为四边形质心与圆筒重合。

当钢链的两个顶点与四边形的边缘相连时,其余四个顶点的最小距离为0.56mm。

四个顶点和夹子之间的最小距离为0.21mm。

实际上,v型夹与钢绞线之间的接触是塑性的,钢绞线上钳子的压痕深度约为0.3mm。

在塑料接触的情况下,这四个顶点应该与下颚相连。

以上两种情况,每一种可能出现10次,长度为225mm。

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有6个顶点,而双颚的横截面也会同时出现。

因此,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v型下颌不能在6股甚至是夹紧的外丝束上实现,这是由压痕不连续的范围,一般的,负载点不同步造成的。

钢绞线的拉伸载荷是通过夹紧与钢丝外钢丝之间的摩擦力来传递的。

然而,摩擦力和受力面积之间存在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压痕越深,接触面积的总和越大,拉伸载荷越大,也就越小。

由于钢丝绳的摩擦力不同,相对于下颌产生了不同的滑移。

和钢链理论伸长小,只相当于普通碳素结构钢的1/7,因此,滑脱效应的差异在实际伸长的外层钢丝更突出,自然的实际伸长线应该先于实际伸长小钢丝拉。

可见,由于每个外钢丝绳和v形下颌界面与受拉荷载作用下的不同,达到极限载荷力矩是不同的,所以不同水平钢绞线的测量极限荷载比实际极限荷载要低。

2.预应力伸长量的计算
预应力施工分为两种,即前和后张法,这种方法是先执行后先张拉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施工,一般为直线,计算简单,可以用来作为后张法不管管摩擦计算,张拉过程有积分紧张和单一张两种。

后一种方法施工后,应在浇注前浇筑构件。

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线性组合布局为直线,曲线,梁板,例如,在十字架上的主要抗弯曲性距离负载,当梁端负弯矩产生的电阻负载的距离,所以线性预应力钢筋是将系统由直线和曲线的结合。

由于不同线性区间的平均应力是非常不同的,因此需要计算每个计算后的伸长值。

在张拉预应力混凝土施工,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规范要求除了使用压力控制,伸长,本文还需要实际伸长值之间的差异和理论伸长值控制在正负6%内,因此在预应力束张拉延伸量的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根据相关数据和自己的施工经验,对拉伸应力伸长的计算和测量提出了一些看法。

根据施工规范,△L=△L1+△L2+△L3……+△Li,△L为预应力筋工作长度的理论伸长值。

对于个线形区间的计算伸长值△L,计算式为: 理论伸长量:△L=PP*X/(AP*EP) 式中,PP为第i段的平均张拉力.N,△Li为第i段的工作长.cm,AP为预应力筋截面面积.mm2,EP为预应力筋弹性模量。

锚下平均张拉力的计算公式为: PP=P×(1-e-(KX+μθ))/(KX+μθ) P型预应力张拉端张力钢。

N, L从张紧端到计算隧道长度的横截面。

米,θ是计算从张拉端截面曲线通道部分的总和的切角,圆曲线,圆心角,如果洞在垂直面和水平面弯曲同时,θ为双向弯曲角的矢量和。

Rad, channel 1 m K,用于局部偏差对摩擦系数的影响;预应力筋和孔壁的摩擦因数。

间隔每一段的应力计算值计算过程中没有使用锚下平均拉应力,但用来克服张力调整结束后第一项——我的其余部分的摩擦阻力有效张力值,它随的增加部分。

为了减少摩擦损失,在张拉过程中采用了以下措施:(1)将两端用于降低管道的值和长度;(2)采用超张法,张紧过程为。

:0→初应力(一般为10%σk)→103%σk持荷5minσk。

4.解决方法
4.1使用圆型夹具
圆形夹具最大的特点是:下颚是圆形的,当它握住钢绞线后,在图形的任何横截面上的下颚都被一个圆所包围,如图3所示,这可以保证下颌6外钢丝和钢绞线同时被刻上。

在拉伸试验试样后使用圆形夹具:在6条外钢绞线上的下颚基本上是连续的、均匀一致的长度、深度、负载点完全同步。

4.2在V型夹具上加金属片
天水红山试验机公司生产的waw1000型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试验机钳子的长度是225mm。

这段视频使用的是1.2 x 20 x 250mm的铝板,上面覆盖了一层30层的金刚砂,并弯曲成一个弧度。

审判将裹着两块夹钢链一起将下巴之间的试验机,所需夹紧长度尽量完整,这样既可以防止滑动和避免夹具切口损伤钢链,仅仅因为摩擦,有些粗糙,最中间的样品坏了,所有七线断,呈现韧性断裂。

重点关注碳化硅的粘合带,在20毫米左右的空白铝带磨料的末端,为了防止液压夹爪的跟踪,在末端产生应力集中,使钢绞线在牙根处断裂。

4.3引伸仪及其夹持方式
由于相关标准缺乏规定,测试机构使用的扩展范围从100mm到600mm不等。

钢绞线长度约为170mm,所以只有延伸仪大于200mm,变形测量不受钢丝绳的结构特性影响。

通常延伸刀口是平的工具,用橡皮筋固定夹紧钢链只有两个七丝绸丝绸,由于变形丝有一定程度的不均匀性,因此测试弹性模量有影响,建议使用线程固定环卡400毫米计画的乐器。

由于钢绞线试件中原始微弯的普遍存在,在测量弹性模量时,应以双边方式测量伸长量。

4.4最大拉力的测定
由于钢丝具有特殊的外观形状和较强的缺口敏感性,最大张力的确定往往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应特别注意:a.试件夹紧装置是否合理,试件是否引起划痕,是否有必要进行试验;适当的加载速度是实验的重要保证。

C.试件失效后,最大抗拉强度不能满足标准值,断裂断丝断裂原因分析。

如果骨折明显变细,数据是正确的,如果由于不合理的夹紧装置和夹紧装置标本抓或咬,从而产生应力集中,导致提前破碎的标本的划痕,不应被判为评价基于测试数据,应该是抽样测试。

结论
本文提供了两种方法,可使钢绞线均匀地在外接钢丝上获得强度,提高试验结果的准确性,试验方法更接近钢绞线锚杆的工程实践,我们可以结合其实验室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228-20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