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合集下载

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最新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

常见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常规贫血一、初诊患者1.一般常规:血常规、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ECG、ESR2.血液学:白细胞分类(镜下)、网织红细胞、嗜酸细胞计数、血型、骨髓涂片(Bm铁染色)、骨髓活检、NAP(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等3.血生化: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血清铁蛋白、血清铁、总铁结合力、运铁蛋白饱和度(血铁饱和度)4.血清学:乙肝五项、EBV抗体、输血相关病毒或微生物抗体检查5.影象学:腹部B超(包括腹腔淋巴结、肝脾)、胸、腹CT,必要时全胃肠钡餐造影6.骨髓(Bm)涂片、活检,细胞因子四项,纤维四项7.免疫功能: 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Ig)检测,必要时查各种自身抗体8.基因检查:TCR基因重排、IgH基因重排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巨幼细胞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指数)及网织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分叶计数。

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血液学检查:骨髓穿刺涂片、活检检查,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Coombs试验、Ham试验、NAP等。

3.生化检查:肝功能(包括ALP、BIL)、LDH、肾功能、尿酸、血糖,4.血清学检查: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疑维生素B12缺乏时)5.影像学检查:胃肠道钡餐或胃镜检查。

二、复诊患者复查初诊时异常项目和可疑项目。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一、初诊患者1.常规:血象(包括红细胞计数)及网织红细胞,嗜酸粒细胞计数,大便常规+OB、大便虫卵。

2.生化检查:血清铁蛋白,血清铁+转铁蛋白,运铁蛋白饱和度,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必要时) ,肝、肾功能。

3.血液学:骨髓涂片及铁染色(与测定血清铁蛋白等价),红细胞铁蛋白(必要时),NAP,血红蛋白电泳,血浆游离血红蛋白,结合珠蛋白、HbF(抗血清铁蛋白碱血红蛋白)。

血液病的检查诊断方法

血液病的检查诊断方法

血液病的检查诊断方法原发性血液病是指血液造血器官和出凝血机制本身的异常;继发性血液病则指人体其它各个系统和器官的疾病所造成的血液学异常。

血液病部分常见疾病可进行白血病、贫血、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其他血液内科疾病的检查等。

以及骨髓象检查等。

一、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及血小板计数,为最基本的化验检查。

2、网积红细胞计数,以了解骨髓增生情况:各种红细胞平均指数的测定,对贫血患者进行形态学分类,有助于寻找贫血的原因。

3、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穿刺涂片及骨髓活体组织检查,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对某些血液病有确诊价值(如白血病、骨髓瘤、骨髓纤维化等)及参考价值(如增生性贫血)。

4、出血性疾病:出血时间、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为基本的检查。

尚可做血块回缩试验、血小板聚集和粘附试验以了解血小板功能。

5、溶血性疾病检查:常用的试验有游离血红蛋白测定、血浆结合珠蛋白测定、Rous/试验、尿潜血(血管内溶血);酸溶血试验、蔗糖水试验(PNH);渗透脆性试验(先天性球成形红细胞增多症);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G6PD酶缺乏);抗人球蛋白试验(自身免疫性溶贫)等以确定溶血原因。

6、细胞化学染色:对诊断急性白血病的类型有价值,如过氧化酶、碱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等。

7、活体组织检查:如淋巴结或浸润包块的活检对诊断淋巴瘤或恶性血液病的浸润有诊断价值。

8、生化及免疫学检查:自身免疫性血液病及淋巴系统常有免疫球蛋白的异常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异常。

近年来已应用单克隆抗体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免疫学分型。

9、器械检查:如超声波、CT对纵膈及腹膜后淋巴瘤的诊断。

10、放射性核素:应用于红细胞寿命、红细胞破坏部位测定,骨髓显像、淋巴瘤显像等。

二、血液病的鉴别诊断1、红细胞疾病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性溶血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病贫血、血色病等。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和贫血概论

血液系统疾病总论和贫血概论

红细胞的生成过程
中幼红 早幼红
造血 干细胞
晚幼红 网织红 红细胞
原红
红系 祖细胞
晚幼红脱 核
贫血的病因分类—破坏多(溶血)
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 红细胞膜缺陷:遗传性膜缺陷;获得性膜缺陷(PNH) 遗传性酶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 遗传性珠蛋白生成障碍:镰状细胞贫血、地中海贫血 血红素异常:血卟啉病
Pale complexion
drowsiness
贫血的检查和诊断
病史
临床表现 体检 外周血象
有无贫血及程度 骨髓象 + 骨髓活检
大致病因
生成少
破坏多(溶血性)
失血性
血清铁、铁蛋白、B12、叶酸等 染色体、融合基因、流式细胞术
血清珠蛋白、胆红素、血红蛋白尿、尿胆原、 Coombs试验、酸(蔗糖、蛇毒因子)溶血实验 红细胞寿命、红细胞代偿
M5 AML
M6 AML M7 AML
L1 ALL L2 ALL L3 ALL
形态学 M :骨髓象(白血病分型实例)
M0 AML M1 AML
M4 AML M5LL
M2 AML
M6 AML
L3 ALL TALL
形态学 M :血象(异型红细胞)
A.正常对照 B.靶形 C.棘红细胞 D.钝锯齿状红细胞 E.泪珠形 F.球形 G.卵形 H.水疱形 I.咬形 J.裂红细胞 K.镰刀状红细胞 L.红细胞脱水现象
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多能造血干细胞
定向造血 干细胞
成熟 血细胞
多能造血干细胞 自我更新
1.多能造血干细胞:它是各种血液 细胞与免疫细胞的起始细胞,其自 我复制与多向分化保持动态平衡。
2.定向造血干细胞:来源于多能干 细胞,具有向特定细胞系分化的能 力, 也称为祖细胞。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常见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及应用

骨髓检查的临床应用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安贞医院左大鹏骨髓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特殊的临床检验,是血液细胞形态学研究和血液病诊断的主要方法,其重点是发现血液细胞量和质的异常,并结合临床和血象等资料所分析的结果,作出明确的诊断。

骨髓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适应证):1 、诊断造血系统疾病;2 、诊断某些感染性疾患;3 、协助诊断恶性肿瘤骨髓转移;4 、协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Niemann-Pick 病(可在骨髓中找到其特殊细胞)。

一、血细胞发育过程中形态演变的一般规律所有血细胞均起源于骨髓中的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微环境和各种造血因子作用下发育成不同类型的细胞。

血细胞在骨髓中的发育成熟一般要经过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又可人为地分为原始细胞、早幼细胞、中幼细胞和晚幼细胞四个具体阶段。

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只分为原始、幼稚和成熟三个阶段。

巨核细胞在发育中的阶段命名为原始巨核、幼稚巨核、颗粒巨核和产板巨核。

PPT4 显示的是血细胞发育示意图,可以看出造血功能干细胞最后发育成红细胞、粒细胞(包括中性、嗜酸、嗜碱)、单核细胞、血小板、淋巴细胞。

PPT5 用图表显示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从原始- 幼稚- 成熟过程)。

PPT7 显示的是红细胞发育中各阶段形态变化规律示意图。

可以看到从原红到早幼红到中幼红到晚幼红、网织红到成熟红细胞,细胞体的变化,核的变化,核仁及染色体的变化。

二、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学特点(一)红细胞系统各阶段细胞形态学特点1 、原始红细胞直径15- 20um ,多为圆形或微椭圆形边缘常有瘤状突起,胞核多呈圆形,约占细胞直径的4/5 ,位于中央或稍偏于一侧,染色质为粗颗粒状,核仁1-2 个,胞浆量少呈油墨蓝色,胞浆中不含颗粒。

PPT8 的图片显示的是原始红细胞。

2 、早幼红细胞直径10—18um ,细胞形态与原红相同,胞核变小,核染色质开始聚集,常出现部分的浓染区域,核仁模糊或消失,胞浆量增多,呈深蓝色,局部可有少量血红蛋白产生。

[医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概述

[医学]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的概述
因此:白细胞数目减少易诱发感染 • 血小板:
功能:参与机体的止血凝血
血液病的分类:
(一)红细胞疾病 1.贫血 2.红细胞增多症 (1)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2)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白细胞疾病 1.粒细胞疾病 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疾病 3.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病
血液病的分类:
接近正常。
护理措施:
• 1、观察,出血大小、数目、部位、时间, 实施预防出血的措施。外周血中血小板计数 <50×l09/L或呈进行性下降时,观察病人 有无出血倾向。
• 2、休息,减少活动: • 卧床休息,当血小板计数<20×l09/L时,
有自发性出血可能,应绝对卧床休息,以防 颅内出血。
• 3、饮食: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 4、预防便秘
血液成分的正常值
种类
正常值
红细胞 /L
男(4.0一5.5 )女: ( 3.5~5.0 )×1012
血红蛋白 男:l20~160g/L 女:110~150g/L
白细胞
4.0~10.0×109/L
中性粒细胞
51~75%
嗜酸粒细胞
0.5~5%
嗜碱粒细胞
0~1%
单核细胞
3~8%
淋巴细胞
20~40%
血小板
100~300×109/L
中度出血:500~1000ml/d,心率 加快﹤120次/分 收缩压﹥80mmHg
重度出血:﹥1000ml/d,心率 ﹥ 120次 /分,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常用护理诊断
一、组织完整性受损:与皮肤粘膜出血性损 害有关。 护理目标:
• 皮肤、黏膜出血范围缩小至停止出血; • 眼底或脑出血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 血小板数、凝血因子、毛细血管脆性恢复或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闫2讲课文档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闫2讲课文档
第三页,共44页。
1
第四页,共44页。
血液系统的组成
担任讲师的好处
血液
系统
第五页,共44页。
造血系统的组成
血浆
血液
血细胞
红细胞(red blood cell)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血小板(platelet)
造血器官: 骨髓、胸腺、脾、淋巴结
曾仕强
造血组织的组成
第六页,共44页。
4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平均血小板体积
(MPV)
5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及平均体积
6 白细胞手工分类
启-互动开场,引起兴趣
血液病学实验室检查
造血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不可缺少的手段



1

2
3
项目
骨髓涂片 骨髓组织检查 骨髓细胞电镜检查
第三十页,共44页。
互动技巧
缺铁性贫血
血液和造血系统疾病总论闫文档ppt
第一页,共44页。
内 容
第二页,共44页。
1 造血系统的组成 2 造血细胞的发生及干细胞、细胞因子和造血微环境 3 血液病学常见症状与体征及实验室检查 4 血液病学的防治、诊疗原则 5 血液病学的进展
担任讲师的好处
血液病概念
也叫血液系统疾病,造血系统 疾病,指原发于造血系统(白血病) 或主要累及造血系统(如缺铁性贫 血)的疾病。
担任讲师的好处
第三十九页,共44页。
血液病学的防治、诊疗原则
• 1 去除病因
• 2 保持正常血液成分及其功能
• 3 去除异常血液成分和抑制异常功能 • 4 造血干细胞移植
第四十页,共44页。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

血液病实验室诊断
02
总结词
骨髓检查是血液病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抽取骨髓液进行涂片和培养,了解骨髓造血情况及细胞形态。
要点一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骨髓检查包括骨髓穿刺、骨髓活检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等。通过骨髓穿刺可以了解骨髓造血活跃程度、细胞增生程度和细胞形态等;骨髓活检可以了解骨髓组织结构、造血面积和纤维化程度等;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了解各种血细胞形态、比例和成熟程度等。这些检查结果对于判断血液病的类型、病程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流式细胞术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和分类各种白血病细胞,有助于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和分型。同时,流式细胞术还可以检测微小残留病,预测复发风险,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调整。
基因测序是一种高通量检测基因突变的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高分辨率等优点。在血液病诊断中,基因测序可用于检测基因突变,预测疾病风险、指导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
总结词
血液生化检查是了解血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及代谢情况的手段,对于某些血液病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
详细描述
血液生化检查包括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脂、电解质等指标。通过检测这些指标的变化,可以了解机体的代谢状态和脏器功能,对于判断血液病的病情和预后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结词
免疫学检查是通过检测机体的免疫功能及免疫相关指标,了解免疫系统状态及与血液病相关的免疫异常。
仪器设备的定期校准
及时进行设备保养,减少设备故障率,保证检测过程的顺利进行。
日常维护与保养
通过控制样本的质控品,监测实验室内检测过程的质量。
室内质量控制
参与权威机构组织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提高实验室的整体水平。
室间质量控制
结果解读的专业性
由专业医生或检验师对检测结果进行解读,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血液病实验诊断总论

血液病实验诊断总论

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全血细胞计数
人体在某些生理情况及病理情况下血液细胞成
分发生数量上的异常,通过全血细胞计数
(CBC)常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或辅助诊断。
CBC是临床床上最常用和较重要的检验项目之
一。包括RBC、HGB、WBC、PLT、Ret的计
数和WBC的分类计数。
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外周血涂片观察
或Hct低于参考值低限。 贫血依据病因、发病机制、红细胞形态学特点 等可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在血液病病史采集过程中应注意贫血症状发生
的缓急、病程发展的情况、是否伴有其他症状
及是否有可引起继发性贫血的各种疾患等。
血液病常见症状与体征——出血
血液病的出血倾向是止凝血、纤溶机制异常的
结果,其特点是易出血,常无明显诱因,或诱
WBC的分布、分类及形态
PLT的分布及形态
成熟RBC的形态
幼稚细胞及异常细胞
血液寄生虫等
血液病实验室检查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确诊某些造血系统或非造血系统疾病:白血病、
骨髓转移癌、巨幼贫、类脂质沉积病、真菌感 染等。 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MDS、MPD、 脾功能亢进、多发性骨髓瘤、缺铁贫等。

关节肿痛等。
血液病实验室检查
血液病的症状和体征缺少特异性,多数情况下 确定诊断要依赖于实验室检查。
有人将血液学称为实验室定向的学科 (laboratory-oriental speciality)。 血液病的各种实验室检查必须在病史和体格检 查的指导下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其结果也 必须结合临床情况加以考虑和评价。
血液病实验室检查——其他
流式细胞术(FCM):CD55、CD59、血小
板膜糖蛋白、血小板相关抗体、白血病细胞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液病的实验室检查
(教辅资料参考:内科学八年制教材第3版下册)1.一般血液检查
血液分析仪进行的血常规检测可同时测出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b)、红细胞比积(Hct)、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白细胞总数(WBC)、白细胞分类计数(DC),有的仪器尚可检测网织红细胞计数(Ret)。

血液分析仪虽可提供多项指标,但对白细胞、红细胞及血小板形态变化的分析仍需经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确立。

2.骨髓检查
(1)骨髓涂片检查
骨髓涂片检查主要用于:①诊断血液系统疾病,对于白血病、再障、多发性骨髓瘤、巨幼细胞贫血等疾病具有确诊价值;②帮助诊断某些代谢障碍性疾病,如怀疑戈谢病、尼曼—匹克病,于骨髓涂片中找到特殊细胞即可确诊;③诊断骨髓转移癌;④诊断某些原虫性传染病,如骨髓涂片中找到疟原虫、黑热病的利什曼小体;⑤骨髓也常用于病原菌的培养,有较高的阳性率。

a.骨髓增生度:以成熟红细胞与有核细胞的比值表示。

增生极度活跃见于白血病,尤其是慢粒白血病;增生明显活跃,见于白血病、增生性贫血;增生活跃见于正常骨髓或某些贫血;增生减低见于造血功能低下;增生极度减低见于造血功能明显低下,如再障。

b.粒/红比值
粒/红比值正常见于正常骨髓象,或骨髓病变局限于其他细胞系,未累及粒红两系,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发性骨髓瘤;或粒、红两系平行减少,如再障。

粒/红比值增高(大于8∶1)见于粒细胞增多,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或幼红细胞严重减少,如单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粒/红比值降低(小于2∶1)见于幼红细胞增多,如各种增生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或粒细胞减少,如粒细胞缺乏症。

c.原始细胞数量增多:见于各种急性白血病
d.血细胞化学染色
以血细胞形态学为基础,结合化学或生物化学技术对血细胞内各种生化成分、代谢产物作定位、定性和半定量的观察,对血液病尤其是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必不可少。

(2)骨髓组织检查
用骨髓活检术取骨髓组织作切片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以了解骨髓造血细胞的密度、骨髓造血间质的改变、骨组织结构变化等,弥补了骨髓涂片检查的某些不足。

对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纤维化、骨髓硬化症、恶性肿瘤的骨髓转移等的诊断有较大帮助。

(3)骨髓细胞电镜检查
对骨髓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目前该检查已不用作常规检测。

3.血液生化检查
(1)有关红细胞的生化检查
①铁动力学测定;②叶酸、维生素B12测定;③溶血性贫血实验检查。

(2)有关白细胞的生化检查
β2-微球蛋白(β2-MG)在淋巴细胞增值性疾病中常升高并与预后相关;
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可作为幼稚淋巴细胞的标志酶;
血清溶菌酶,单核细胞白血病时常升高。

(3)有关出凝血性疾病的实验室检查
(4)其他:在白血病、淋巴瘤时,当细胞大量降解,血清中常有尿酸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升高。

4.组织病理学检查
除骨髓活检外,还有淋巴结活检、脾脏活检以及体液细胞学病理检查。

5.免疫学检查
(1)白血病的免疫分型
不同发育阶段细胞的表面或胞浆内可出现不同的标记物。

白血病细胞的表面标志与相应分化阶段的造血细胞相似,但存在异常表达,这是利用单抗进行白血病免疫分型的基础。

临床上常用于免疫分型的CD分子可归纳为以下六个主要类别:①T淋巴细胞标志;②B 淋巴细胞标志;③粒、单核细胞标志;④血小板、巨核细胞标志;⑤活化细胞标志;⑥非谱系细胞标志。

(2)抗血细胞抗体检测
a.抗红细胞抗体:有温抗体和冷抗体两种。

b.抗白细胞抗体:分4种类型。

①抗异种白细胞抗体,见于输入异种白细胞;②抗同种白细胞抗体,见于输血、妊娠后;
③抗自身白细胞抗体,见于白血病、淋巴瘤、系统性红斑狼疮、感染药物致敏等;④药物过敏性抗白细胞抗体,见于药物致敏。

c.抗血小板抗体
(3)免疫球蛋白含量及免疫电泳
(4)造血细胞调节因子及其受体的测定
6.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
(1)染色体检查:e.g. Ph染色体
(2)基因诊断
7.造血细胞的培养和测试技术
(1)协助诊断各种血液病
(2)测定血清中是否存在刺激或抑制造血的活性物质,或测定是否有抑制性细胞成分(3)研究药物对造血细胞的作用
8.放射性核素检查
(1)血容量测定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红细胞容量显著增加,血浆容量往往减少或正常;假性或相对性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浆容量减少,虽然红细胞比容增高,但全身红细胞容量正常。

(2)红细胞寿命测定
可作为溶血性贫血的诊断指标之一。

临床上常以22天作为红细胞半衰期的正常值下限。

(3)铁代谢检查
(4)脾扫描
(5)骨髓显像
主要临床意义有:①骨髓增生性疾病的鉴别诊断;②探测骨髓局限性病灶;③肿瘤转移到骨髓的诊断;④寻找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中残余的血细胞生成组织;⑤了解溶血时骨髓造血增生状态;⑥骨髓穿刺活检部位的选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