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特点
写作的特点与规律

(一)"物——意——文"转化律 意 文
(二)多元因素统一律
一方面是指客体,要从现象把握本质. 一方面是指客体,要从现象把握本质.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指写作主体必须具备多种素 修养,能力. 质,修养,能力.
(三)点化调整渐深律
点化:点铁成金,化平凡为神奇 点化:点铁成金,
(四)知行结合通变律
(二)综合性
写作是作者以思想修养,生活经历, 写作是作者以思想修养,生活经历, 知识积累和文字技巧四个方面为主的自身素 质的综合表现. 质的综合表现.
(三)实践性 首先,任何写作的材料, 首先,任何写作的材料,都必须 通过个人的社会实践去获得. 通过个人的社会实践去获得. 其次,写作技能的获得, 其次,写作技能的获得,必须通 过实践. 过实践.
�
(四)创新性 写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 写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每篇成功的 文章都是一种创新, 文章都是一种创新,或在思想上或在内容 或在语言上,或在表现角度上, 上,或在语言上,或在表现角度上,即使 是表现同一主题,如环保, 是表现同一主题,如环保,也有作者的创 新.
三,写作的基本规律
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指的是写作这种实践活动区别 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 于其他社会实践活动的特征. 写作活动的规律:是构成写作特点的内在 写作活动的规律: 因素以及诸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 因素以及诸因素之间的本质联系,它揭示了写 作实践活动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作实践活动发展变化的必然趋势.
四创新性写作具有很强的创新性每篇成功的文章都是一种创新或在思想上或在内容上或在语言上或在表现角度上即使是表现同一主题如环保也有作者的创三写作的基本规律写作特点
文章写作: 一,文章写作: 文 章 写 作
公文写作的特点是什么

公文写作的特点是什么1.正式性:公文是一种正式的文件,需遵循一定的格式和规范。
它的目的是传达给特定的读者,因此需要使用正式的语言和术语,避免使用口语化、俚语或贬低性的语言。
2.精炼性:公文通常需要在有限的篇幅内表达清晰而准确的信息。
因此,公文写作需要言简意赅,排除冗余的内容和修辞。
3.客观性:公文需要客观地传达信息,不带个人感情色彩或者主观判断。
公文通常是以事实为依据进行陈述,应尽量避免使用情感化的语言。
4.准确性:公文的内容要准确无误,语言使用要清晰简明,避免含糊不清或具有歧义的表述。
使用恰当的词汇和术语,避免模棱两可的表达。
5.简洁性:公文应该尽量简洁,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信息,以防止读者对公文的阅读和理解困难。
使用主动语态和直接语气,避免繁琐的被动语态和复杂的长句。
6.结构性:公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包括标题、正文、附件等部分,每个部分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
公文中的各个部分应该有明确的分段,以便读者能够快速浏览和理解文档的内容。
7.权威性:公文是机关、单位或组织的正式文件,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因此,公文写作需要准确体现发文者的身份和职权,并且在必要的时候附上相应的印章或签章,以增加公文的权威性。
8.规范性:公文的格式和用词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
通常公文的格式包含标题、正文、附件、日期、发文单位等要素。
在用词方面,公文需要遵循公文写作常用的词汇和术语,并避免使用不规范的词语或表达方式。
总之,公文写作的特点是正式、精炼、客观、准确、简洁、结构化、权威和规范。
这些特点的遵循能够使公文更加专业、合规并且易于阅读和理解。
写作特点有哪些

写作特点有哪些
写作特点有第一人称叙事发法、顺叙法、插叙法、直接抒情法等。
1、第一人称叙事法。
特点:由于文章的内容是通过“我”传达给读者,表示文章中所写的都是叙述人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或者就是叙述者本人的亲身经历,使读者得到一种亲切真实的感觉。
采用第一人称,由于叙述人是当事人,所以叙述的人与事,只能是“我”活动范围内的人物和事件。
2、顺叙法。
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3、插叙法。
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4、直接抒情法。
特点:直接抒情可以使感情表达得朴实真切,震动人心。
直接抒情一般适用于抒发强烈而紧张的感情。
直接抒情的特点是叙述时感情强烈,节奏时快、紧张,情感直露,容易把握。
实用写作的语言特点

实用写作的语言特点
1.简洁明了:实用写作注重表达准确、简洁明了,尽可能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难句,使读者能够快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内容。
2.生动形象:实用写作使用丰富的形象化的语言,例如比喻、象征、拟人等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易于被读者理解。
3.实事求是:实用写作要求文章表述的内容真实可信,对于实际情况要给予客观描述,让读者能够获得实际的知识和经验,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4.避免庸俗化语言:实用写作不喜欢使用庸俗、低俗的语言,以及过于粗俗、下流的词汇,以免影响文章的形象和品质。
5.水平普及化:实用写作的语言风格应当追求普适性,不过分追求专业性、高深性,所使用的语言应该是大众化的,不需要过多的专业术语,这有助于文章更广泛地被读者所接受。
6.逻辑严密性:实用写作的文章需要严密的逻辑结构和论证,需要注意挑选证据,分析问题,并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使读者在阅读之后能够得到正确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7.突出实用性:实用写作注重实用性,所以它强调文章的实用价值,注重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和建议,以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
总之,实用写作的语言特点主要在于它所追求的表达效果,即在保证正确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使用简明易懂的语言表述实际情况和解决实际问题。
写作风格特点

写作风格特点
写作特点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等。
1、写作特点又称“写作特色”,是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在内容和形式上所体现出来的鲜明个性和特殊之最。
一般来说,具有"特色"的文章,能够更大力度的引起别人的注意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能够让人能够对文章产生兴趣,才能用心的去欣赏文章,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到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
2、写作特点表现于文章或作品中隐主题、题材、情志种;写作不同就显示出与众不同的特点。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和抒情为主;议论文以议论、说明为主。
当然,两者的区分不是绝对的,有的记叙文中也夹有议论或说明;有的议论文中也需要叙述或描写。
还有的文章,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巧妙结合,更加强了艺术表现力。
3、写作特点——动静相间法,亦称动静结合法,或称动静交错法、化静为动法。
在运用动静相间法时,其着眼点应放在动态描写上。
因为万物都是处在不停的运动中,绝对的静止是没有的。
反映事物的动态,就能表现出事物的发展和勃勃生机;而表现动态的景物,不仅能反映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而且也最容易引发读者的美感。
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是指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独特风格和个性。
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写作特点,这些特点往往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写作特点:
1. 语言表达:作家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其写作特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作家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作品更具表现力;有些作家则擅长用简练、质朴的文字描绘人物和场景,使作品更具有真实感。
2. 结构布局:作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作品结构的安排和布局也是其写作特点的体现。
有些作家善于运用倒叙、插叙等手法,使作品更具悬念和吸引力;有些作家则擅长运用平铺直叙的方式,使作品更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
3. 人物塑造:作家在塑造人物方面的特点也是其写作风格的重要体现。
有些作家善于刻画复杂多面的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具深度和广度;有些作家则擅长塑造简单明了的人物形象,使作品更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
4. 主题思想:作家在作品中所要传达的主题思想也是其写作特点的体现。
有些作家善于探讨人生哲理、社会问题等深刻主题,使作品具有更高的思想价值;有些作家则擅长表现生活琐事、人
情冷暖等贴近现实的主题,使作品更具有生活气息。
5. 情感抒发:作家在作品中对情感的抒发方式也是其写作特点的体现。
有些作家善于运用激情奔放、豪放不羁的情感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具感染力;有些作家则擅长运用内敛、含蓄的情感表达方式,使作品更具有韵味和回味。
6. 艺术手法: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艺术手法也是其写作特点的体现。
有些作家善于运用象征、隐喻等手法,使作品更具寓意和象征意义;有些作家则擅长运用讽刺、幽默等手法,使作品更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
文学写作的特点

文学写作的特点文学写作的特点一、抒发情感与思想 - 文学写作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思想的表达方式。
- 文学作品通过语言的艺术表现,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二、对生活与人性的思考 - 文学作品反映生活的方方面面,探索人类的情感、欲望和行为。
- 通过对人性的描摹和思考,给读者带来共鸣和启发。
三、塑造生动的人物形象 - 文学作品通过塑造各种不同的人物形象,展现人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 人物在文学作品中具有独特而生动的个性,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四、独特的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 - 文学作品采用各种不同的叙事结构和艺术手法,使作品更富有艺术性和观赏性。
- 叙述方式、节奏感、修辞手法等都为文学作品增色添彩。
五、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 - 文学作品注重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通过运用修辞手法和词语的选择,创造出独特的文学风格。
- 语言在文学作品中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六、探索和思考人生的意义 - 文学作品常常通过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探索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读者可以对自己的人生有更深入的思考和体验。
总结:文学写作以抒发情感、思考生活与人性、塑造人物形象、艺术手法、语言的美感和表达力,以及探索人生的意义为其特点。
通过这些特点的结合运用,文学作品得以传递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给读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七、独立的艺术性和审美标准 - 文学写作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自己独立的审美标准和风格。
- 通过对语言、结构和形式的运用,以及作者独特的创作思维,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和美感的文学作品。
八、传递社会和文化信息 - 文学作品不仅是个人情感和思想的表达,也是传递社会和文化信息的重要方式。
- 文学作品中的情节、人物和背景都被赋予了特定的社会、历史和文化背景,通过这些元素,读者可以了解、感悟社会和文化的变迁。
九、鼓舞和启发读者 - 文学作品有着鼓舞和启发读者的力量,能够激发读者的情感,引发读者对生活和文学的思考。
作文写作特点大全

作文写作特点大全作文是一种通过文字表达思想、感情和观点的文体形式。
作为一项重要的语文活动,作文具有自己独特的特点。
本文章将从多个角度介绍作文写作的特点。
一、主观性作文是表达个人思想、感情和观点的方式,因此具有主观性。
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经历、想法和感受进行自由发挥,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
每个人的作文都具有独特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二、创造性作文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要求作者能够灵活运用语言和想象力进行创作。
通过选择恰当的词语和句式,以及塑造生动的形象和情节,可以使文章更富有创造力和艺术性,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三、逻辑性作文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性,即表达思想和论点时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和条理性。
文章的开头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中间部分要有明确的主题句,结尾要有总结和回顾。
通过有效的段落和句子连接,使文章的内容有条不紊,容易理解。
四、文采性作文是一种文学作品,要求在语言表达上具备一定的文采。
通过使用丰富多样的词汇、修辞手法和句型结构,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增强阅读的享受感。
同时,语言的准确性和得体性也是作文写作的重要要求。
五、真实性作文要求真实反映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避免虚构和夸张。
文章应该有实际的观点和切身的体验,通过真实的细节和事例来支持论点,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思考过程。
六、多样性作文的写作形式和主题可以非常多样化。
不同类型的作文,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要求采用不同的写作方式和结构。
同时,作文的主题也可以是生活、人物、社会、自然等各种各样的话题,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写作需求。
总结:作文具有主观性、创造性、逻辑性、文采性、真实性和多样性等特点。
通过培养对作文特点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作文写作,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一位出色的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作特点:
一、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写和说明。
记叙类:倒叙、插叙、补叙、先叙后议、夹叙夹议
描写类:写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写景: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声衬静、化动为静、化静为动
说明类:说明方法:下定义、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画图表
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一般到特殊)论证类: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
力。
引用论证: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对比论证:作用就是突出强调。
比喻论证:可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更利于读者明白。
论证结构:总分、层层递进、并列
抒情类:借景抒情、直抒胸臆、融情入景、寓情于理、缘事抒情
记叙文主要以记叙和描写为主,其中兼有说明、抒情和议论;
说明文主要以说明为主,也有叙述、议论甚至描写;
议论文以议论为主,兼有记叙、说明或是抒情
二、表现手法:悬念,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托物言志、白描、细节描写、铺垫、正侧面结合、象征、借古讽今、渲染、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
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
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
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
议论文:强化××论点。
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10、想象: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
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11.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
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
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三、结构特点:照应、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层层深入
四、语言特点:平淡、清新、绚丽、质朴、明快、含蓄、简洁、洗炼、富
有哲理、饱含深情、幽默、诙谐
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平淡: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绚丽: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明快: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含蓄: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语言形式
整句:指一对或一组结构相似的句子,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节奏协调,气势贯通,适合于加强语势、强调语义,表达丰富的感情,能给读者以深刻、鲜明的印象。
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都属于整句。
整句的特点:节奏鲜明,音调和谐,易于上口,语势强烈。
散句,形式不同,长短不一的,叫散句。
散句的特点:富于变化,错落有致,形式灵活,使用性广
整散结合:灵活多变、错落有致的美。
短句:简洁、明快、干净、有力
长句:可以表达丰富细腻的感情。
叠词:增加音乐美、节奏感
成语:言简意赅、富有文学性
谚语、俗语、歇后语:通俗易懂、诙谐幽默、质朴
五、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方法,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对所使用的语言进行修饰、加工、润色,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
包括: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排比: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拟人: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对比:准确表达并强化情感内容,突出双方特点
夸张: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反问: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设问: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
对偶: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练,抒情酣畅。
反复:突出强调,增强感情表达,增强节奏感。
总之,表达方式是就文章的写作内容而言,写作方法(表现手法)是就文学作品写作的具体技法而言,而修辞手法是就语言修辞效果而言。
因为角度不同,说法也就有一定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