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第四讲 新古典主义文论cee
《西方文学理论》 西方文艺理论家库 4.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4.3温克尔曼

温克尔曼温克尔曼〔Winckelmann,1717—1768〕是德国18世纪启蒙主义早期的考古学家和艺术史家,他打破了新古典主义的传统,由诗转向造型艺术的研究,由崇尚古罗马转向古希腊的研究,从而拓宽了美学研究的领域,成为德国从法国新古典主义向古典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他出生于德国东北部神圣罗马帝国的选侯领地勃兰登堡,父亲是贫困的鞋匠。
温克尔曼少年时代就学习勤奋,对古代哲学、历史、文学等极有兴趣。
1738年进入哈雷大学学习神学。
但他不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也研究英国的自然神学,并从自然神学锋利批评?圣经?及其教义的理论中获得教益。
同时,对泛神论也深感兴趣,是一个多神教者,这种思想方式对他本人或我们理解他的理论都是非常重要的。
他在1755年发表了论文?关于在绘画和雕刻中摹仿希腊作品的一些意见?,这里已含有他后来在?古代艺术史?里所提出的一些美学观点的雏形。
由于这篇论文博得了赞赏,萨克森国王出钱送他到罗马去研究古代艺术。
温克尔曼于1764年发表了他的名著?古代艺术史?。
温克尔曼最大的奉献在于,他运用历史主义的方法第一次认真地研究了古希腊罗马古代艺术的兴衰史,写出了欧洲第一部艺术史专著?古代艺术史?。
他以开展的观点看待艺术史,运用实地考察的实物来说明艺术的起源、开展、演变和衰落,认为艺术随时代的变迁、民族的差异、作家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风格。
从此,开创了艺术史的研究,特别是以风格来划分艺术史过程的历史主义研究方法。
他根据希腊艺术品中呈现出来的美、审美和风格的特征,把希腊艺术史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阶段为远古风格,在雕刻家斐狄亚斯〔公元前5世纪〕以前,希腊艺术还仅在初步尝试阶段,“轮廓刚毅但僵硬,雄伟但不典雅,表现的力破坏了优美。
〞这个阶段艺术家的技艺操作的特征是“精细的完善性〞。
其次,到了斐狄亚斯时代,希腊艺术就到达了造型艺术的最高阶段,显出“崇高的或雄伟的风格〞,其特征在于纯朴和完整,从僵直、剧烈表现和有棱角的人体部位“转向轮廓的柔和,赋予不自然的姿势和运动以更多的完善和合理性,而显示出来的与其说是知识性,不如说是优美、崇高和宏伟〞。
《西方文学理论》 文献资料 4.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L4.1布瓦洛——书目摘要

文献资料库:书目摘要书目摘要:1.杨冬编选:?文学理论——从柏拉图到德里达?,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版。
目录:序言第一章古希腊罗马至中世纪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柏拉图第二节亚理斯多德第三节贺拉斯与朗吉弩斯第四节从普罗提诺到但丁第二章文艺复兴至18世纪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理论第二节从布瓦洛到伏尔泰第三节卢梭与狄德罗第四节从德莱顿到约翰逊第五节莱辛第六节歌德与席勒第三章 19世纪前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史雷格尔兄弟第二节华兹华斯与柯勒律治第三节赫士列特、济慈和雪菜第四节斯达尔夫人第五节司汤达与雨果第六节黑格尔第七节爱伦坡与爱默生第八节别林斯基第四章 19世纪后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圣勃夫第二节泰纳第三节波德莱尔第四节阿诺德第五节佩特与王尔德第六节托尔斯泰第七节尼采第八节勃兰兑斯第五章 20世纪前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托斯艾略特第二节艾阿理查兹第三节弗雷利维斯第四节欧文白璧德第五节美国新批评派第六节克罗齐第七节弗洛伊德第八节卡尔荣格第九节普鲁斯特与瓦莱里第十节萨特第十一节俄国形式主义第十二节卢卡契第六章 20世纪后期的文学理论第一节雷纳韦勒克第二节诺思罗普弗莱……主要参考文献后记内容提要:自希腊以来,西方文学理论历经两千余年的演变,形成了独特的批评传统。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更被人们称为“批评的时代〞,各种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纷至沓来,异彩纷呈。
本书试图从一个中国学人的视角出发,系统描述从柏拉图到德里达的西方文学理论的开展轨迹,深入辨析各种理论问题。
在勾勒其开展脉络的同时,尤为注重对那些伟大批评家进行个案分析,使宏观研究建立在微观研究的坚实根底上。
2.马新国:?西方文论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社,2021年版。
目录导论——研究西方文论与编写?西方文论史?的思考古代文论〔古希腊文论——新古典主义〕导言第一章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引言第一节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1.毕达哥拉斯的“数的和谐〞理论2.赫拉克利特的“对立和谐〞理论3.德谟克利特的摹仿说4.苏格拉底的摹仿说与功用说第二节柏拉图的文艺对话录1.理式论摹仿说2.文艺的社会功用说3.灵感说第三节亚里斯多德的?诗学?1.文艺本质论2.悲剧理论结语第二章罗马古典主义引言第一节贺拉斯的?诗艺?1.古典主义原那么2.理性主义倾向3.艺术创作的“合式〞原那么4.诗的社会作用第二节朗加纳斯的?论崇高?1.崇高作品的特征2.崇高的来源3.崇高作品的创作与意象说4.崇高、天才与社会环境第三节普罗提诺的艺术理论1.神是美和艺术的来源2.对艺术美的观照凭心灵和理性3.对摹仿说的新解释结语第三章3.形式美、虚构与语象理论第二节阿伯拉对世俗文艺的肯定1.文艺不应做神学的奴婢2.情感是创作的动力并支配着对自然的描绘第三节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文艺观1.摹仿自然即摹仿上帝的创造2.美与善、艺术与道德的区别3.?圣经?的象征意义结语第四章的小说理论2.维加的戏剧理论第三节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文艺思想1.锡德尼的?为诗辩护?2.莎士比亚论文艺创作结语第五章新古典主义引言第一节法国新古典主义与布瓦洛的?诗的艺术?1.布瓦洛和路易十四时代2.?诗的艺术?的主要内容3.艾弗蒙与布瓦洛的古今之争第二节英国新古典主义1.屈雷顿及其?论剧体诗?2.蒲柏的?论批评?3.约翰生的“类型〞理论第三节德国新古典主义1.高特雪特与莱比锡学派2.温克尔曼的古典艺术理论结语近代文论〔启蒙主义——自然主义〕导言第六章启蒙主义文艺思想引言第一节法国启蒙主义文论1.伏尔泰文艺思想的二重性2.卢梭的“回到自然〞理论3.狄德罗的戏剧改革理论第二节德国启蒙主义文论1.莱辛的?拉奥孔?和?汉堡剧评?2.赫尔德的民族文学理论第三节意大利维柯的?新科学?1.人类历史开展与文学艺术的开展2.原始思维——想象的特征结语第七章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引言第一节康德?判断力批判?中的文艺理论1.对文学艺术理论有重要影响的美学思想2.文学艺术理论第二节席勒的?素朴的诗和感伤的诗?1.诗的分类及其根据2.感伤的诗的类型3.历史的分类和风格的分类第三节歌德的艺术经验总结1.文学创作与现实生活2.文艺与时代:古典的与浪漫的3.文学的开展: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第四节黑格尔的艺术哲学1.艺术理想的本质特征2.理想性格的主要特点3.艺术理想与艺术创造4.艺术开展的三种类型5.各门艺术的系统和诗论结语第八章浪漫主义引言第一节德国浪漫主义1.以史勒格尔兄弟为代表的耶拿派浪漫主义2.海涅?论浪漫派?中的文艺思想第二节英国浪漫主义1.华兹华斯的?抒情歌谣集·序言?2.柯勒律治的浪漫主义诗学3.济慈的“消极能力〞说4.雪莱与庇卡克的对峙第三节法国浪漫主义1.夏多勃里昂的“基督教诗意〞说2.史达尔夫人对南方文学、北方文学的划分3.雨果的美丑对照原那么……第九章现实主义第十章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现代文论〔唯美主义——结构主义〕第十一章唯美主义第十二章直觉主义第十三章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第十四章现代心理学文艺理论第十五章俄国形式主义第十六章现象学与存在主义文艺理论第十七章英美“新批评〞第十八章结构主义后现代文论〔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文化研究批评〕第十九章从结构主义到解构主义第二十章解构主义第二十一章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第二十二章阐释一接受理论、读者反响批评第二十三章女权主义批评及性别批评理论第二十四章新历史主义批评第二十五章后殖民主义批评第二十六章“文化研究〞批评理论后记第二次修订后记内容提要:文论是"文学理论"的简称,主要包括对文学规律的总结,对具体作品的评判,对文学新潮的倡导,推动等方面的系统理论。
新古典主义文学

新古典主义时期(Neo-Classicism)
产生背景
欧洲文艺复兴后产生了一种主张理性至上、尊重传统道德价值、倡导公民义务等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潮。
这一思潮发源于法国,对西欧也有一定影响。
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文学理论和创作原则遵循唯理主义观点,认为艺术必须从理性出发,注重古典艺术形式的完整,追求雅典、庄重、和谐。
新古典主义在英国的发展
新古典主义在英国文学中主要是指1660-1784年从德莱顿到
约翰逊这一文学发展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王政时期、文学鼎盛时期和约翰逊时期。
主要代表作家:德莱顿、斯威夫特、斯梯尔、哥尔德斯密斯、吉本等。
这一阶段作家的散文、诗歌以及戏剧创作一般以严谨清晰的思想、简约优美形式与和谐完整的结构为主。
17世纪中叶英国散文开始进入形式讲究、体律丰满的境地,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逐渐促使散文体规范化和形式上典雅完美。
18世纪中叶散文又出现了一次自觉繁荣的高潮,斯梯尔、斯威夫特、爱狄生等撰写的散文一扫文风雕琢、华而不实之习气而使散文面向生活,走向朴素、诚实和自信。
18世纪初,古典主义精神在蒲诗中得到了极其充分的体现,并
使英雄双韵形式的运用达到最高的完美境界。
他的诗作思想明晰,结构匀称,语言优雅,音韵和谐,影响英国多年。
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

名词解释新古典主义一、新古典主义(文学领域)1. 定义- 在文学上,新古典主义是17世纪开始流行在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崇尚理性,强调文学创作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法则。
2. 背景- 当时的社会处于封建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政治、文化等方面既有矛盾又有妥协。
这种社会状态反映在文学上,就是新古典主义既带有封建贵族文化的一些特征,又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某些要求。
3. 特点- 崇尚理性: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标准,作品中人物的言行、情节的发展等都要符合理性逻辑。
例如,在戏剧创作中,人物的情感表达要适度,不能过度放纵。
- 模仿古代:把古希腊、罗马文学奉为典范,从题材、体裁到创作手法都进行模仿。
像法国剧作家拉辛的悲剧作品就借鉴了古希腊悲剧的结构和人物塑造方法。
- 遵循“三一律”:这是新古典主义戏剧创作的重要规则。
“三一律”要求戏剧创作必须遵守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一致。
即一部戏要在一天(24小时)之内,在一个地点,完成一个情节线索。
这一规则有助于使戏剧结构紧凑,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创作的自由。
- 体裁有严格界限:例如,悲剧和喜剧的界限分明,悲剧表现崇高、严肃的主题,多描写帝王将相、英雄人物的命运;喜剧则以讽刺社会上的丑恶现象为主,描写市民阶层的生活。
二、新古典主义(美术领域)1. 定义- 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流行于欧洲的一种美术思潮。
它以复兴古希腊、罗马艺术为旗号,追求庄重、典雅、和谐的艺术风格。
2. 背景- 一方面是对巴洛克和洛可可艺术风格过度装饰、娇柔造作的一种反叛;另一方面,受到当时考古发现的影响,人们对古希腊、罗马艺术有了更多的认识和向往。
同时,新兴资产阶级也希望通过这种艺术风格来宣扬自己的价值观,显示自己的文化品味。
3. 特点- 构图与造型:构图严谨,造型准确,注重素描关系。
画家们强调对物体结构的准确把握,人物形象往往具有理想化的特征。
例如安格尔的作品,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比例精准,体现了新古典主义对造型完美性的追求。
西方文论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阿尔芒·尚·迪普莱西·德·李 希留(Armand Jean du Plessis de Richelieu, 1585年9月9日-1642年 12月4日),法国籍枢机,
政治家,路易十三的主要
大臣。生于一个次等贵族 家庭,1607年任命为吕松 的主教。1622年被提名为 枢机,从1624年起执首相
缝中,王权得以强大起来。王权、宫廷成为社会 统一与文明的中心,外地精华云集京城,研究宫 廷城市,摹仿宫廷。宫廷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 路易十四时代,加强对文化、文学艺术活动的领 导控制,笼络文化人于宫廷,成立法兰西学士院, 兴建凡尔赛宫,制定创作法规,以服从君主王权 的意志和封建专制社会秩序。
2、哲学基础——唯理家的基础;路易十四“朕 即国家”;法国贵族阶层被迁往巴黎
2、沙龙雅风和法兰西学院建立 发展、规范法语,建立起迎合皇帝与上层
社会趣味的文艺鉴赏标准。 3、理性主义思潮对文艺思想的影响。
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语境及特征
1、 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 旧贵族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相抗衡,在斗争夹
17世纪的西欧,是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资产阶级进一步强大的时期,也是趋向没 落的封建阶级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强化 王权的时期。
封建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腐朽生活,不得 不依靠新兴的资产阶级的钱袋;而新兴的 资产阶级由于本身的力量还不够,寄希望 于开明的君主,为自己的发展提供条件。
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处于既斗争又妥协、 势均力敌的状态,但政权仍然掌握在封建 贵族手里,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和强化王 权,在意识形态领域强调秩序和理性,与 此同时在文论上进一步强化和发展亚里士 多德、贺拉斯的理论体系,于是便出现了 新古典主义。
第五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沙坡兰 第三节 高乃依 第四节德莱顿 第五节布瓦洛
《西方文学理论》 文本分析库 4.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 4.1-从狄德罗看布瓦洛的模仿自然说

文本分析库从狄德罗看布瓦洛的模仿自然说1、知识点:布瓦洛认为文艺要表现理性,就必须模仿自然。
2、知识点讲解:布瓦洛认为文艺要表现理性,就必须模仿自然。
并且他认为这才是文艺的根本任务。
他曾说,只有真才美,只有真才可爱。
而自然就是真,一接触就能感到。
为了求美,就要求真,也就要模仿自然。
布瓦洛认为,美、真、理性和自然是一体的,不可分的。
他说“我们〞永远也不能和自然寸步相离。
布瓦洛的理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根底上的。
他所指的自然只要是表达在事物中的事之常理,人性中的人之常情,特别是指自然人性。
模仿自然就是模仿自然人性。
3、实体内容:狄德罗的“模仿自然〞说就是针对古典主义的脱离实际,一切从抽象理性出发,对自然矫揉造作的问题而提出的。
他认为真实的模仿现实是艺术创作的一个根本原那么, 模仿的越完善,越能符合各种原因“我们〞就会觉得越满意。
从这一点来讲,狄德罗和布瓦洛的意见是统一的。
他们都认为文艺的任务就是真实地反映自然。
但不同的是,狄德罗要求的反映自然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布瓦洛。
他认为,但凡客观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有它开展的一定规律性。
自然所创造的没有一样不正确的东西,任何形式,不管是美好的还是丑恶的,都有它的原因。
在他看来,古典主义虽也提倡“模仿自然〞,但是那个自然是已经封建标准化了的,是造作出来的矛盾,都是虚伪的,都不是发生在自然里的动作,都是矫揉的、造作的。
狄德罗认为艺术需要的是未经雕琢的和动乱的自然, 因为这种自然充满着原始的气息和旺盛的生命力,充满着艺术所需要的“巨大的粗暴的野蛮的气魄〞。
这种说法就与布瓦洛的想法有了很大的差异。
我们可以看出狄德罗是站在平民或者更准确一点是资产阶级的立场上表述他的“模仿自然〞说的,这与站在封建统治阶级立场的布瓦洛是根本对立的。
狄德罗还认为艺术对于自然的模仿是有选择性的, 它不能以描绘事物的外貌而满足,而应该对原来的自然事物进行艺术的加工。
狄德罗认为画家应该具有才学、想象和诗感,要对自然“正常的减少和增加某些东西〞,它所要求的艺术对自然的模仿是要根据自然和超越自然。
第六章__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
新古典主义指十七世纪产生于法国君主 集权制时期倡导摹仿古典,后来波及整个欧 洲的思潮。它是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 社会过渡时期的一种带有浓厚宫廷色彩、贵 族倾向的资产阶级文艺思想。它把向古典学 习推到极点,使之系统化、法律化,而且较 多的是在政治、伦理上对古罗马精神的借用, 赋予更多的现时代的官方意志。
古典主义戏剧
从题材来看,高乃依慎重地对历史重大意义的 题材的选用,他指出“悲剧和喜剧的不同之处,在于 悲剧的题材需要崇高的、不平凡和严肃的行动;喜剧 只需要寻常的、滑稽可笑的事件”,为此悲剧的题材 应体现崇高、庄严,例如《贺拉斯》以古代罗马和阿 尔巴的战争为题材;《西拿》的题材是古罗马皇帝对 待逆臣西拿的故事等等。 高乃依对题材的审美趣味是符合了专制政治时 代的审美需求,“就表现人类最深厚的悲剧激情而言, 所谓重大题材的悲剧也就是事关祖国、民族、家族 荣誉和命运的题材,尤其是代表这些利益的伟大人物 的生命和事业毁灭的悲剧。例如,安东尼与克里奥佩 特拉的悲剧就不是普通人的悲剧所能比拟的。”
文艺复兴与新古典主义的联系
从美学上说,文艺复兴是对于古典价值 的第一次发现与肯定,那么,新古典主义时 期,则是对于古典的再次利用,并且伴随着 曲解。文艺复兴关注的是被中世纪历史和宗 教迷信所淹没的活生生的人,新古典时期关 注的是被历史和新生活所忽略的秩序。秩序 被当作是古典的真正价值所在。这个时代的 旗帜是高扬理性。理性的外化便是秩序。这 时候条理、系统、类型、规定等等概念被思 维从头脑中拔出来,进入历史的永恒的行列, 进而弥散为自然的本性。
新古典主义美术的特征
选择严峻的重大题材(古代历史和现实的 重大事件), 在艺术形式上,强调理性而非感性 的表现;在构图上强调完整性;在造型上重 视素 描和轮廓,注重雕塑般的人物形象,而对 色彩不够重视。法国新古典主义美术从维安、 达维德到 安格尔, 取得了最优秀的成就,并达 到高峰。
5.第四章 新古典主义文论

主讲人:李树锋
新古典主义文论
概述
古典主义文论: 以亚里士多德、贺拉斯为代表的古希腊罗 马理论家的文艺理论。
新古典主义文论: 以古希腊罗马的艺术实践和理论著述为典 范,遵从古代艺术规则,有意直接模仿古 代艺术,在此种思想指导下形成的文学理 论。
一、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条件: 1、社会政治经济条件 2、思想条件 3、特殊的文化机构
法国人作为拉丁民族,自认为是古罗马的 继承人,政治上他们效法古罗马帝国,文 学艺术方面也是如此。布瓦洛《诗的艺术》 中的很多内容都可以看作贺拉斯《诗艺》 的转述和扩充。
然而新古典主义毕竟产生在17世纪由封建 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的欧洲,虽 然表面上它是向古代尤其是古罗马时期回 归,但实际上是人们面临当时社会的现状 而采取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对策。
“如果我们只知因袭陈规,便会丢掉他 们原有的完美,而创造不出自己的新 东西,所以我们不能照抄他们的线条, 而是模仿自然的原形;我们既面对真 实的生活,又有古人的经验,便无疑 会发现古人尚未看到的生活上的某些 气质与姿态。” 这样也才保证诗与其 他艺术由于今日的刻苦钻研而愈益完 善。
2、法英之争
“谁不知适可而止就永远不会写作” 赞赏那些会用“灵活的歌喉”的诗人, “由庄重转入柔和,由诙谐转入严 肃”,要求诗人“提高你的格调吧, 要从工巧求朴质,要崇高而不骄矜, 要隽雅而无虚饰”。
2、自然 艺术要模仿自然,要描写自然人性。
在谈到喜剧创作时他说:“因此,你们,作家呵, 若想以喜剧成名,你们唯一钻研的就该是自然人 性。”并告诫道:“切不可乱开玩笑,损害着常理 常情:我们永远也不能和自然寸步相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宫廷,二者都是同样地经常充满
着模型。” “写阿加门农就该写他的骄骞而自 私,写伊尼就该写他对天神敬畏 之情,凡事写古代英雄都该保存 其本性。”
“这种概念过分轻率地假定:天下的人都是一样的,一 个人所处时代的人物典型是人类唯一合适与合宜的典型。 就实践方面而论,‘普遍的自然’说意味着对于所表现 的人物的伦理以及心理特性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言外 之意就是摈除一切不符合当时社会理性的东西。”
是贯穿《诗的艺术》的指导思想。
天赋的良知, 即为理性
文学中的理性与情感
在布瓦洛看来,理性是文 学的基础,也是文学的目 的,遵从理性是艺术达到 完美的根本途径。
“有些有才智的人,他们不明晰的思想,总是被浓厚的乌云遮 上;纵然有理性的光芒,也不能把它穿透。因此你写作之前 先要学构思清楚,全要看你的文思是明朗还是暧昧,你的文 辞相应地就是含糊或清晰。”(布瓦洛)
审美情趣与道德修养两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有德的作家,具有 无邪的诗品,能使人耳怡目悦而绝不腐蚀人心:他的热情绝不会 引起欲火的灾殃。因此你要爱道德,使灵魂得到修养。” 其道德原则是带有浓厚封建王权专制主义色彩的道德原则。
《诗的艺术》提出了一些健康的现实主义的见解,其 艺术见解、观点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对国家民族 的统一起了促进的作用。但其明显带有封建宫廷色彩, 保守倾向,把向古代学习引向教条。
为什么法兰西的作家要向古希腊、罗马的作家学习? • “荷马之所以令人倾倒完全是从大自然学来的,他的书是众妙之门,并且取 之不尽,不论他拈到什么,他都能点石成金,一经到他手里,腐朽也变为神 奇。” • “既然古典经过长久时间的考验而仍为人所赞赏,它们就是抓住了自然(人性) 中普遍永恒的东西,符合理性的东西,真实和美的东西。它们可以教会我们 去怎样看自然、怎样表现自然。” • ——朱光潜
以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以宫廷趣味为准则的古典主义具有以 下特点: A、 对理性的推崇强调。 B、 对公民义务的强调。 C、 艺术形式的典雅规范。 D、 唯古典是从。
二、 法国新古典主义与布瓦洛《诗的艺术》
布瓦洛 (1636—1711) ,法国古典主义
批评家、法兰西学院院士。他的代表作诗体 论文《诗的艺术》,被后人称之为古典主义 的理论法典。
2、《诗的艺术》(《论诗艺》)被称为古典主义法典。 所倡导的理论原则: a、理性的原则
b、自然的原则
c、古典的原则 d、道德的原则
a、理性的原则
其理论渊源:亚里斯多德称艺术创作是 “心之理性的生产”,贺拉斯认为“要写 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
笛卡尔的唯理主义是新古典主义文论的哲学基础,也
路易十四
1661年,22岁独揽大权,实 行君主专制,结束了法国百 年割据的历史,实现了国家 的统一,因而享有“太阳王”之 称。
高跟鞋+ 丝袜
在17世纪的巴洛克风服 装是男性为中心,以路 易十四的宫廷为舞台展 开的奇特装束
罗可可一词就是源 于法语rocaille,意指按贝 壳和岩石的花纹所作的、 带有不规则扭曲的曲线、 左右不对称、有异国情调 的装饰。其氛围和手法不 久就扩及美术和工艺的整 个领域。其风行始于路易 十四晚期,到路易十五时 代为盛。特点是崇尚浮华、 纤巧、繁丽,可谓近代宫 廷艺术的典型。
极易导致艺术 的概念化和公 式化
所谓“自然”——不再
是单纯的客观现实生活, 而是指合乎常理常情的 事物,是在合乎理性的 人眼中所呈现的自然。 这种自然是失去其具体 性、个别性,变成一般 的自然或普遍的自然。
艺术,不
是摹仿具体 的人性,而 是要表现与 理性相符合 的人性的常 情常理。
“ 好好地认识 城市 ,好好地研究
在形式方面,
强调形式要符合内容的理性要求,主张运用“恰如其分”、“尺度严 密”的形式表现理性的内容,强调艺术形式的规范化。 eg:关于戏剧:“对于理性要服从它的规范,我们要求艺术地布置 剧情的发展;要用一地、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从开头直到末 尾维持着舞台充实。”
【布瓦洛把“三一律”写入《诗的艺术》,把本来属于戏剧创作的一 种意见,变成了戏剧的法律。】
诗人不能跟着模糊的感受和情感走,只能跟着理性走。
在内容上,
布瓦洛主张表现高贵人物,歌颂王权:
“你是否想长久地受欢迎、永不讨厌?那就该选个英雄,本质上能得 人怜,论勇武天下无敌,论道德众美兼赅;纵然是弱点上也显出英 雄气概;要他的惊人事迹能值得谱成演义,要伟大得像凯撒、亚历 山大和路易。” 与此相反,反对在艺术上表现“市井”、“村俗”。
甜美精致洛可可
1、《诗的艺术》分为四章:
第一章论述灵感,主张中庸适度,告诫诗人勿以韵害义害理,应该 “回避粗俗”; 第二章论“次要”诗类:牧歌,悲歌,颂歌,十四行诗等; 第三章论“主要”诗类:悲剧、史诗,喜剧,要求诗人重视观察人, 描绘人; 第四章反驳贝洛,颂扬古人,对作家们提出一些合乎常情常理的道 德修养方面的忠告。
英国新古典主义
德国新古典主义
德国新古典主义的产生比法国晚了近一个世纪。在基本理论和原 则问题上,几近照搬后者的信条,但同时他们又面临着提高本民 族文学地位的任务:“当时的德国正在追赶法国和英国,在它找到 自己的立足点和对欧洲文学作出贡献之前,它不得不在各个方面 迅速地进行试验。”
高特雪特:针对德国文学中的巴洛克风格和粗野无文的民间形式,提
第四讲 新古典主义文论
CONTENTS
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语境及特征
布瓦洛《诗的艺术》、温克尔曼的艺术史 近代文论的特征
新古典主义
十七世纪欧洲占主导地位的文艺思潮。它形成于十七世纪的法国, 路易十四时代(1661——1715)由极盛而衰落。它是法国资产阶级与 封建中央王权妥协而形成的,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文艺思 潮。它以笛卡尔的唯理主义为哲学基础,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尊崇 古希腊罗马文学艺术的传统。
一、 新古典主义文论产生的文化语境及特征
1、 政治基础——中央集权制:旧贵族与新兴的资产阶级力量相抗衡, 在斗争夹缝中,王权得以强大起来。宫廷成为政治文化的中心。
2、哲学基础——唯理主义: 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强调理性主宰, 理性是真理的标准。理性是证明人的存在、认识世界的尺度。理性 即良知,即本性,对每个人是均等的、普遍的、永恒的。真理是永 恒必然的,因此宇宙万物有一定的常理,道德上有一定的情理,文 艺上有一定的义理。 3、 文化历史传统: 路易十四统治的时代,崇尚古罗马的公民义务、 臣民精神。
的词源, 有种种说法,其中之一 认为来自葡萄牙语“不 圆的珍珠”。这个词也 有“偏离规范”的意思。 18世纪末的古典主义理 论家,曾用这种否定的 意义来看待17世纪的美 术,特别是建筑。现在, “巴洛克”不仅从一种 价值判断变成了独立的 风格概念,而且也成了 一个时代概念,用以指 整个17世纪。
巴洛克和罗可可的分界并 不十分明确。巴洛克美术 与文艺复兴时期追求的由 单纯、比例均其所产生的 和谐美明显不同 ,而具 有动势、曲线、装饰性, 强烈的明暗对比、律动感、 激情表现等特征。它产生 的原因 主要是由于风格 主义的发展、反宗教改革 的需要,以及当时哲学、 政治、社会思想的影响等。 在巴洛克时代的艺术家中, 代表性的有贝尼尼、鲁本 斯、格列柯等。
1、英国政治环境: 1649年英国资产阶级 与新贵族联合起来, 处死查理一世,克伦 威尔实行独裁;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 复辟; 1668年“光荣革命”, 推翻复辟;
2、英国新古典主义时 期最重要的批评家: 屈雷顿《论剧体诗》、 蒲柏《论批评》、约 翰生《<莎士比亚戏剧 集>序言》(类型观)。
3、英国新古典主义 文论特点:淡化了宫 廷色彩,教条主义没 有法国那么严重;就 内容而言,它自身具 有一定程度的现实主 义内涵。
出要“创造同其他国家的文学相比毫无愧色的德国文学”。